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治家格言》概括了为人行事的方方面面,今日读来,仍不失为提升人格、修炼品德、立志成事的较好家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句话出自朱用纯《治家格言》。《治家格言》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治家格言》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今日摘选《治家格言》30句,与诸君共享。01.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每天天刚亮就要起床,先用清水洒湿庭堂地面,然后打扫尘土,使庭堂内外干净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须关锁的门户。02.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于一碗粥或一碗饭,我们应当想着它的得来不容易;对于纺织品的半根丝半条线,我们要常想着这些物资的生产很艰辛。03.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凡事要先有预见和准备,就像没下雨的时候,就把房子维修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口渴了才想起打井。04.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俭朴,请客聚餐时不要贪吃,甚至流连忘返。05.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烧的瓷器,也比金玉制造的更胜一筹;食品花钱不多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却优于山珍海味。06.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不要把房屋装修得多么华丽,不要总算计置多少田亩。07.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贪淫和盗窃的媒介;妖冶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会给家庭带来幸福。08.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不要把英俊美貌作为雇用家丁、仆人的标准,亦切忌以艳丽的妆饰打扮妻妾。09.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仍要虔诚;子孙即使愚笨,也不可放松了他们的教育和读书。10.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自己的生活有品位讲节俭,以做人的正派和义举影响子孙。11.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不要巧取不属于你的财产,不要因贪杯过量饮酒。12.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跟做生意的挑担小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体贴。13.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对人刻薄而发家的,绝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泯灭。14.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兄弟叔侄之间要互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格的规矩,长辈晚辈、对内对外,说话应庄重,有礼貌,有分寸。15.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听信女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哪还配做一个大丈夫?看重钱财,而虐待父母,还有资格为人子女吗?16.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嫁女儿,要为她选择有教养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17.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看见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面孔,是最羞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做出傲慢不屑的姿态,没有比这更鄙贱的了。18.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居家过日子,不要勾心斗嘴或彼此告状,无论胜败输赢,结果都不会祥和;处世不可随意插嘴传闲话,满嘴跑火车总有失言。19.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不可凭势力欺负孤儿寡母,不要因嘴馋而任意宰杀飞禽走兽。20.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性格古怪且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情而懊悔;颓废懒惰,迷途不悟,很难成家立业。21.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到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老成持重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22.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有人来说长道短,切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是与非;因事与人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平心静气地想想自己错没错。23.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终生不忘。24.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无论做什么事,要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懂得知足,万万不要贪心不止。25.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要患“红眼病”;他人有了祸患,不能幸灾乐祸。26.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做了好事,生怕别人不知道,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最怕他人知道,就是恶人中的恶人。27.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念的,将来报应会落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给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28.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欢欣;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坦然自乐。29.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榜上有名;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光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30.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天意自有公道的安排。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离圣贤教导做人的道理不远了。
发布者:Summer
06月27日
丁庆枝丁庆枝,江苏铜山人,1924年生,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留守处保卫科副科长。1939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2月因病牺牲。1953年3月30日,丁庆枝入葬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西区三排七号。荣获“勇敢”奖章丁庆枝15岁参加了八路军,他年龄虽小,但好胜心强,打起仗来,别人都不敢相信他是个十多岁的孩子。他随部队在山东抗日,由于作战勇敢、不怕吃苦,不久就当上了班长。他喜欢学习,文化水平提高很快,领导看他勤奋努力,就送他去教导队学习军事和文化,回来后他先后担任团青年干事、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等职。抗战胜利后,丁庆枝随部队挺进东北,山东军区第1、2师与东北军起义的第111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947年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在东北解放战争中,1纵以三下江南、四战四平名扬天下。东北军区对1纵的评价是:“第1纵队(第38军前身部队)在东北解放战争重大战役中都担任主力,是东北各纵队中人数最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丁庆枝随第38军一路南下,从东北一直打到广西,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赫赫战功。丁庆枝曾荣获“勇敢”奖章,当时只有立大功的指战员才能得到这样的殊荣。1950年2月初,第38军主力奉命北移至河南信阳一带休整,当地人民对凯旋的子弟兵表现出极大热情,主动让房、筹粮,提供生活便利,部队迅速投入到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当地的生产当中。这个时期,丁庆枝与一位贤惠的女军人结婚,婚后两人感情非常好。可是结婚不到半年,丁庆枝所在的第38军就接到集结北上开赴东北边防的命令。反细菌战中牺牲1950年8月上旬,第38军从河南信阳到达辽宁铁岭、开原一带集结整训。10月19日,第38军赴朝参战,并在铁岭成立留守处,丁庆枝任志愿军第38军铁岭留守处保卫科副科长,负责后方保卫工作。他恪守职责,全力做好物资器材的集结警戒、前运弹药物资的准备、伤病员的临时安置和转运、家属的组织和思想稳定等工作,尤其是严防敌特分子的骚扰破坏活动,确保了后方的安全。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北汉江保卫战中,志愿军第38军和第50军两军指战员依托临时构筑的简陋工事,与敌人殊死搏斗,以重大牺牲保证了志愿军主力部队的休整、集结和物资弹药补充以及我军后续兵团的开进。第38军在此战役中,战斗员所剩不到5000人,急需兵员补充。丁庆枝参与到留守处兵员补充的组织工作中。这是志愿军第38军铁岭留守处幼儿园的三位小朋友(左起:刘会民、王卫祖、王东满)穿上儿童飞行服的照片。看到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他们立志长大了要当飞行员。留守处的营区里还生活着这样一群孩子,他们都是新中国诞生前后出生的学龄前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是志愿军的骨肉后代,父辈们一口炒面一口雪在朝鲜战场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仗,军娃们生活在大后方,丁庆枝和战友们对这些孩子格外呵护,尽力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1952年2月19日,留守处驻地先后发现细菌蛋壳和成片带有细菌的昆虫,经化验,昆虫身上带有鼠疫、伤寒、痢疾和霍乱等病菌。在搜集材料过程中,丁庆枝不幸被细菌感染。由于当时铁岭医疗条件有限,他的病情越来越重,组织上准备送他去沈阳治病,被他拒绝了。他说:“我们的战友还在前线杀敌,后方人手这么紧张,我能扛过去。”他依然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带领大家采取火烧传染源、开展大扫除等方式实施消毒,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对留守处官兵和驻地群众的危害。12月,丁庆枝病情加重,经治疗无效不幸逝世。革命证明书祭烈士丁庆枝入伍后,只和家里联系过一次,那是部队南下途经徐州时,他往家里写过一封信。信上说,他将在杨口下车停留个把钟头,但他们那里有一个杨楼,有一个黄口,而没有杨口这个地方。接到他的信后,全家人都很高兴。因为当时的杨楼有一个火车站,家人猜他应该在杨楼下车,于是便派哥哥丁庆昌去杨楼和他见面,还带去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可是哥哥跑到杨楼等了一天,也没有见到弟弟,这成了全家人心中的遗憾。抗美援朝期间,丁庆枝虽留在国内,但大量的军务让他无暇与家人联系。家人再次获得丁庆枝的消息,已是一张病故革命军人证明书。丁庆枝的侄子丁孝云说,这张革命军人证明书成了丁庆枝养母唯一的精神支柱。证书被保存在一个约20厘米长的正方形木框内,那一张泛黄的证明书上面,有一张已经模糊的2寸黑白照片,但证明书上的字迹很清晰:丁庆枝同志于1939年参加革命,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留守处任保卫科副科长。很多年里,丁庆枝家人都把烈士的照片挂在墙上,逢年过节都祭拜。丁庆枝有兄弟三人,他排老二,由于叔叔没有子嗣,他过继给了叔叔家,养父母非常疼爱他。丁庆枝的养父母过世后,这个证明书交给了丁孝云保管。丁孝云一直以为丁庆枝牺牲在朝鲜,直到2010年3月,《沈阳日报》寻亲小组找到烈士亲人,他们才得知烈士安葬在沈阳。来源:沈阳发布作者单位:沈阳日报社责任编辑:胡飞
发布者:Summer
06月27日
苏轼《和董传留别》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若饱读诗书,即使贫寒如董传,一身“粗缯大布”,也不掩气质光华。可见,“气自华”来自“腹有诗书”,来源于深厚的文化浸染与熏陶。怎么才能“腹有诗书”?《礼记》有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只有扎扎实实地下一番“笨功夫”,克服困难读一批“经史子集”,埋头啃几部“磨脑子”的大经大典,才有可能从“不知”到“知”,进而“深知”。这也是“深耕经典”的过程。之所以强调“深耕”,实因当下生活中,对经典原著浅尝辄止,造成片面理解或误读的例子俯拾皆是。有学者开播视频,邀请名家名嘴“捧哏”,侃侃而谈:“美女是不需要学习的,就会过得很好啊,因为《易经》‘坤卦’第二爻讲:‘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直方大”怎么就成了“美女”的代名词?“不习无不利”怎么就被简化为“不学习就很好”?真可谓“今古奇谈”!如果不是有意曲解,那就是对经典的以讹传讹。不管是哪类情形,对于不甚了解《易经》的网友特别是孩子来说,一旦信以为真,必将被严重误导。俗话说:“学艺不精,误了终生。”如果是老师或公众人物“学艺不精”,还大放厥词,“误”的可就不止于自身,也必将殃及“后生”。说到经典,首先是一批经过时间淘洗的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虽然鲁迅曾经说不主张读经,但也说“我几乎读过十三经”。其实,仅从鲁迅深邃雄健的笔力,就可看出先生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现在,我们时不时会听到一些“知名作家”为了标榜自身学识,有意无意间透露自己曾通读“十三经”和“二十四史”云云。有的是真有所研读,但有的怕是“打肿脸充胖子”——别说是遍读“十三经”,能把“十三经”书目说全乎恐怕也困难。学风与文风,反映的是一个人的作风。不下功夫研读经典,却又以经典自我标榜,夸夸其谈,华而不实,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于人于己于社会风气,都是有害而无益的。深耕经典,要下“长功夫”,要有系统性的阅读研究。历代儒家推崇的十三部儒家经典被称为“十三经”,其中,《诗经》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源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从某种意义上讲,文章的根本就两条:一条是“修辞立其诚”(《易经·乾卦·文言》),一条是“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尚书·毕命》)。“修辞立其诚”指文章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本心与生活的本真,要有真情实感,应该“我手写我心”;“辞尚体要”则指文章主题思想要简洁精要,关键处就一两句话,甚或一个词。有了这两条,写文章的要领才基本到位,而这在《诗经》中都有绝佳的呈现。所以梁启超说:“《诗经》这部书所表示的,正是我们民族情感最健全的状态。这一点无论后来哪位作家,都赶不上。”可见,读经不易,光是读通读透一部《诗经》就受益不浅。经典是我们永远的老师。世界上所有的文明、文化与文学都是有基因、有根脉的。从来“大文章”源自“小积累”,“软实力”源于“硬功夫”。我们不妨由简入难,先认真阅读几部经典著作,揣摩体会,然后逐渐扩大研读范围,狠下一番“硬功夫”,打好自己的“文化底子”,这样才能获取文明的滋养,切实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好、弘扬好。责任编辑:贾倩
发布者:Summer
06月27日
​近日,在陕西榆林,“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陕西省先进工作者、81岁的路生梅,没有像以往那样背上药箱,去医院治病救人,而是穿上一身灰色西服套装,前往榆阳区参加榆林市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巡回宣讲首场活动。“1968年,24岁的我服从祖国分配,从北京来到榆林佳县。工作中,只要病人有需要,无论山高路远,还是严冬酷暑,我都会及时来到病人面前。1999年我退休了,依然遵守诺言留在佳县做义诊和志愿服务。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生命不息 服务不止’的人生信条!”宣讲现场,路生梅一字一句地说。宣讲铿锵有力,听众深受感动,掌声不断。首场宣讲活动上,路生梅和全国劳动模范、“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全国劳动模范武燕,全国先进工作者郝哲,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姜良彪,5位劳模工匠以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讲述自己的劳模故事和心得体悟。宣讲结束后,他们组成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宣讲队,在5天的时间里前往榆林市的神木市、府谷县、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榆林学院进行宣讲。在榆林市总工会的组织下,这样的宣讲队共有4支,宣讲队成员包括榆林市最具代表性的劳模工匠。其中,有“七一勋章”获得者、“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全国劳模、陕西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三秦工匠等各类荣誉获得者17人。本轮宣讲持续5天,共宣讲20场次,宣讲队行程1600多公里,宣讲现场受众近8000人。“榆林被誉为‘塞上驼城’,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巡回宣讲队就像一支支载着劳模精神的‘驼队’,一路将劳模事迹播撒在榆林的各个角落,让‘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深入人心,激励广大职工为奋力谱写榆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榆林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记者祝盼 毛浓曦)责任编辑:黄天皓
发布者:Summer
06月27日
所以,我们男士要记住一句话,叫「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要多肯定太太,今天吃菜,吃的时候一定要怎么样?这个菜怎么煮得这么好吃!这个饭怎么煮得这么香!你太太说不定又说:我再去给你煮一样。假如你吃吃吃,吃得都快吃饱了,说:怎么这么难吃!你太太可能会给你罢工三天。所以,要处处肯定对方。有一次师丈走进门,杨老师过来说:你回来了。然后又看到师丈提了一些东西,马上上前去帮他拿这些东西,然后就对着她先生说:来就来,这么客气,还带那么多东西。所以我说夫妻相处、家人相处,还要多一点什么?幽默感。然后要记住,不管先生买什么东西回来,不可以嫌东嫌西的。说不定他挑了半天,挑了几个漂亮的杯子,你马上,没有帮他提还不打紧,马上又说:你怎么又买一大堆没有用的东西。他会觉得他的热忱被一桶冷水浇下去了。​​然后常常,因为师丈他的手艺特别好,又会煮饭,又会泡茶,我观察之下,可能都是被杨老师称赞出来的。那个泡茶一喝下去说:怎么有人可以把茶泡得这么香!有时候切水果,切橙子,一吃下去说:这个橙子切得真甜!常常欣赏对方,对方就会愈来愈觉得他很有价值,愈来愈懂得帮你的忙。当今天你的先生心血来潮,帮你洗碗,你应该怎么做?你走进去:怎么洗都洗不干净!这个时候要按捺你的不悦,比方说洗了五、六个,说不定就有一个洗得特别干净,你就要把那一个拿出去:你看洗得这么干净,我第一次洗碗也没洗得像你这么干净。你看他下次帮不帮你洗?他下次一定会帮你洗,因为他得到肯定了。所以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肯定,夫妻关系会相处的很好。人与人相处,只要你遵守一个好的方法,叫「四摄法」,一定能与人相处的很融洽,这个是人际关系法。第一个叫「布施」,换做现在的话,叫做多请客、多送礼。夫妻之间,假如常常可以馈赠一些小礼物,太太的心中就会觉得,这个先生走到哪儿都会想到我。所以我们出差的时候,绝对什么都可以忘,不能忘记帮太太买个小礼物。你不可以一买就买一个珍珠,这样会受不了,礼轻情义重。刚好太太生日了,或者结婚纪念日,就要带太太去吃个馆子。「你煮饭真辛苦,来,我们去吃馆子」,你这分心意会让她觉得付出很值得。第二个是「爱语」,就像我们刚刚讲的话,多给予对方肯定,多给予对方一些安慰的言语。当然这个「爱语」不见得都是好听的话,爱是真心关怀对方。我们当太太的要能相夫教子,所以面对先生有些过失,我们也要给予规劝。当然规劝也要注意态度、注意方法,应该用什么态度?《弟子规》有没有教?有。所以《弟子规》能不能解决夫妻问题?可以!你看「善相劝,德皆建」、「见人善,即思齐」,你都看对方的优点,他就很喜悦。再来,「恩欲报,怨欲忘」,你时时都想着太太的辛劳,先生的辛劳,那关系一定很好。牙齿跟舌头都会咬到,更何况是夫妻,怎么可能没有摩擦?但是你不往心里去,「怨欲忘」。所以诸位朋友,不要小看《弟子规》,可以解决你人生各种问题。所以,「爱语」也包含规劝对方。​再来「利行」。因为人往往会忘东忘西,我们常常帮对方记住一些重要的事。他可能突然会觉得,幸好你帮我记住了,不然可能我到时候不知道要多花多少冤枉的时间跟金钱。就是时时处处想着如何方便对方,利益对方。比方说今天先生刚好上班比较晚回来,我们要表达心意,就要把走廊的灯打亮,让他不会觉得回家乌漆抹黑的。然后在桌上写一张字条,写着:我帮你煮了一碗面,辛苦了,吃完再睡觉。这样也是「利行」,让他觉得他工作再辛劳都有一个人陪伴着他。​最后一个,「同事」。夫妻共同有什么事业?家业。把家庭经营好,把下一代教育好,所以夫妻常常能够就孩子的教育多做沟通;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家长觉得比较需要突破的问题。我们在把这些正确观念跟另外一半讲,态度也不能太强势,你可不能跟你先生回去之后说:从今天开始,教育孩子你都要听我的。可不可以这样?不可以!你不能说:我已经听过蔡老师讲课,以后都听我的。你假如这样,我以后不敢来了。因为我走在路上,可能会有人过来说:你是不是蔡老师?我一定会说「我不是」,因为他已经有杀气过来。所以「同事」要建立共同的正确观念。我们可以透过一些像杨老师的带子、《弟子规》带子,或者我在讲的带子,慢慢一起建立共识。好,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里,谢谢大家!恭录蔡老师《细讲弟子规》!
发布者:Summer
06月27日
新华社武汉6月19日电 在湖北武汉黄陂姚家集街道,村民陈金国为抗日烈士杜崇杰守墓长达59年的故事广为流传。今年以来,当地政府多次派人前往烈士故乡走访和收集资料。6月11日,一张质朴庄重的黑白复原像被贴到杜崇杰的墓碑上,72岁的陈金国终于“见到”了这位自己默默守护多年的抗日英雄。陈金国在烈士墓前讲述杜崇杰生平。新华社记者 龚联康 摄杜崇杰,1922年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抗战时期,担任黄陂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五区区长的他,率领一支新四军游击队在黄陂北部山区开展抗日斗争。彼时,战士们时常借住在柏叶山下的老乡家中,军民相处融洽。“小时候常听奶奶讲,杜崇杰和战士们经常帮乡亲挑水劈柴干农活。”陈金国摩挲着墓碑上的五角星回忆说,因为关系和睦,杜崇杰与陈家“结下干亲”,陈金国的奶奶韩氏做了杜崇杰的干娘。《黄陂文史》记载,1942年10月,反动派及亲日汉奸突袭游击队驻扎的碾子湾村,杜崇杰与3名战士牺牲。“当时敌人冲到屋里,奶奶为了掩护2名战士,跟对方撒谎说他们是自己儿子,但很快藏在家中的枪被搜了出来,奶奶被敌人踢伤腰背,卧床2个多月。”陈金国说。陈金国正在讲述往事。新华社记者 龚联康 摄杜崇杰牺牲后,当地老乡冒着被敌人报复的风险,为他收敛尸骸,将其安葬在柏叶山脚下。1962年,陈金国随父返乡,跟奶奶祭扫无名坟冢时,第一次听到这段历史。1966年,村民将杜崇杰的遗骸移葬至他被杀害的河畔,奶奶韩氏让出自家土地,陈金国参与装殓,从此烈士长眠的碾子湾村更名为“崇杰村”。“那里葬着我的干儿子,你要好好照顾他。”1966年秋,奶奶韩氏去世前反复叮嘱13岁的陈金国。此后数十年,陈金国就像为家中离世的长辈扫墓一样,每年数度前往祭扫。杜崇杰烈士的陵园建成后,陈金国更是每半个月就要去看一次。59年寒来暑往,陈金国已是古稀老者,陵园的翠柏见证了他的坚守。“要是我不在了,你要继续……”2009年,陈金国做心脏搭桥手术前,特别嘱咐儿子要继续为烈士扫墓。2021年,经过政府部门、驻村工作队接力修缮,烈士墓被扩建成“烈士陵园”,每年清明、七一等节点,前来祭扫和瞻仰的群众来了一批又一批。姚家集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陈金国义务守护烈士墓的事迹,已经成了当地开展爱国教育的鲜活教材。今年初,为了筹建展馆,姚家集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多次前往杜崇杰的家乡浠水县走访,根据档案资料里杜崇杰父亲杜树华的照片,工作人员在志愿者协助下复原出杜崇杰的生前画像。杜崇杰烈士的复原像被张贴到墓碑上方。新华社记者 龚联康 摄“杜崇杰牺牲时才20岁,小时候听奶奶说他‘中等身材,长相英俊’,可具体长什么样我想象不出来。我一直想知道烈士长啥样,这是我的心愿。”陈金国抚摸着墓碑缓缓说道。6月11日,工作人员将打印好的杜崇杰烈士画像郑重贴于墓碑上方。凝视着画像中目光坚毅的年轻脸庞,陈金国老人像是在瞻仰一位久别重逢的故人。(记者龚联康)责任编辑:徐睿明
发布者:Summer
06月27日
“多亏您耐心宣传新契税政策,我享受到了11000多元的减免优惠。”不久前,市民吴先生专程打电话向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四级主办胡惠东表示感谢。佩戴着“志愿红先锋队”袖章的胡惠东(中)指导年轻同事办税。硚口区政务服务中心三楼一间办公室门牌上写着“税务蓝·胡惠东志愿红先锋队”。胡惠东平时接待的不仅有来咨询的办税人,还有来取经的武汉税务“后浪”。一摞资料递到办税窗口,“我们想办理优惠备案”。胡惠东佩戴“志愿红先锋队”袖章,耐心细致指导年轻同事闫瑾。当发现材料有缺,闫瑾为纳税人详细列明了材料清单,并在便笺上留下联系方式,一声“有问题随时找我”让纳税人满意而归。胡惠东,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武汉市最美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务26年,累计服务时长达数千小时。他的志愿精神感召了越来越多的税务干部加入志愿队伍。2023年2月,在武汉市税务局推动下,以胡惠东的名字命名的“税务蓝·胡惠东志愿红先锋队”正式成立。先锋队通过“1+4+N”的建队模式,打造1支能担重任的武汉税务志愿服务先锋突击队,建强税务妈妈团、胡惠东文明实践团队、李桂平工作室、党员红之队等4支特色品牌队,带动23支覆盖武汉税务全系统的志愿服务小分队,汇聚了2000多名志愿者。他们用百余场税收宣传、爱心帮扶与文明实践,用心用情织就武汉税务志愿服务网。“志愿薪火相传的秘诀,在于让年轻力量奔涌不息。”胡惠东介绍,武汉税务志愿服务小分队中有一支名叫“硚见未来”的生力军,由16名“95后”与4名“00后”组成,他们将办税服务延伸到社会实践,在“税润童心”活动中播撒纳税光荣的种子,在公益集市以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税法深入人心,在长江文明馆大力宣讲守护大河文明,在武汉植物园以科普教育践行和推广环保理念……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加入志愿服务行列,胡惠东感慨:“志愿服务无处不在,只要愿意都能作为,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伙伴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社会的认可,特别是看到这份‘志愿红’在年轻人手中接力传递,我觉得这是最温暖、最有价值的事。”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责任编辑:杜洵 肖露总平台审核编辑:徐睿明
发布者:Summer
06月27日
一周的时间又过去了,这周我们学习“积善之方”中屠康僖公及包凭的故事,我从中认识到了真心行善的重要性:只有真心行善,才能积累善功德。真心就是大公无私,一心为他人考虑的心,没有自私自利。老师一直强调要改过,那改过从哪里改起呢?就是从去除私心开始。以前,我觉得自己的私心没有那么严重,现在仔细观察,发现自己的私心真的很重。从早到晚几乎每分每秒都有私心,都以“我”为先,主动考虑他人的时候很少。比如早晨闹钟响的时候,心想:再睡一会儿,太困了。但凡有这样的想法,都是考虑自己的身体,考虑自己的情绪——考虑的全是自己,这就是私心。早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孩子起晚了或磨蹭,自己就会不停地催促他、唠叨他,看似为孩子好,细分析还是因为自己怕麻烦,怕迟到了被老师说,怕路上堵车,想到的还是自己。有时候丈夫上班,我就会让丈夫送孩子,如果丈夫能送而不送的时候,自己就会产生抱怨心。这是因为自己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了抱怨。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想一想,这一切全是私心、恶念。如果不改过,我们一天都是泡在恶念之中,长此以往,恶会愈积愈厚。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读一天的经典,听一天老师的课,晚上睡觉、做梦的时候未必能记住白天学习的内容,而看电视时,即使只看一集两集,晚上睡觉的时候,脑子里也会出现电视的画面,这就说明生善念难、保持善念也很难,但是生恶念、生妄念极其容易。所以想要去掉自己的妄心,去掉私心,一定要下功夫。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不踏踏实实跟老师学习,我们是不会有一丁点儿进步的。今天是周日,听说康老师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就奔赴百人千场的论坛为大家演讲授课。老师已经六十多岁,还不辞劳苦地为大众服务,老师的那颗心真的是大公无私,是真正地为大众考虑,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不能彻底改掉毛病习气,不能约束自己的心念,既对不起老师,也对不起老师给我们创建的,这么好的学习平台。人不知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忘失了感恩心。没有感恩心,就不会生出无私的心。我们要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记住父母的恩德,记住周围人给予自己的一切。没有父母、老师,没有丈夫、儿女,没有身边的同修们,自己是很难进步的。老师说过,余生不干别的,就是要报恩。学生一定牢记老师的话,以师志为己志,坚定前行!感恩老师慈悲授课,感恩大家,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