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到本周为止,我们学完了“积善之方”中的十个事例。这十个事例的主人公身份不同,所做的善事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却都积累了深厚的福报,进而福泽子孙,这些事例很好地印证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细细品读这十例故事,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在用一颗真诚的心做利益他人之事。反思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也有十年了,可以说善事也做了不少,但是命运却看不到什么明显的改变,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自己没有用真诚的心去做善事。老师告诉我们,真诚的心是无所求的,不会为了某种目的而做,完全考虑的是对方的需求。可自己却是为了积累福报而去寻找“善事”来做。真诚心是无私的,不会顾及自己的感受,不会计较个人得失,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体受累或者精神受苦,而放弃帮助他人。反思自己都是在舒适度内帮助他人。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受苦、受累,就会找借口放弃。这种情况太多了,随便举个例子。比如:一次朋友背疼,找我给她按摩。第一天我还做得很认真,内心也因为帮助他人而高兴。可是第二天朋友又来了,这次我感到累了,手疼了,表现出了不耐烦。朋友当然看出来了,后面就没有再找我。以前的我就是这样,在没有放下自我的情况下,善事是做不好的,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福报。真诚心是恒常的,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持之以恒地做善事。如林氏老母,可以三年如一日布施麻团给同一个人。想想自己能做到吗?肯定做不到!就如跟随老师学习这么容易的事情,自己都坚持不下来,曾经因为忙和累而中途放弃了一阵子。老师把宝贝送到手上自己都不能坚持接受,还能做到恒常地为他人付出吗?反省到这些,学生就明白了自己没有积下福报是非常正常的。那我们如何能获得真诚心呢?老师教导我们要从落实《弟子规》的前四句做起,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在生活、工作中,扮演好自己的每个角色,尽职尽责,舍己为人,以此长养自己的无私、利他之心,培养自己的温顺、无求之德,久而久之,真诚之心必会呈现。感恩老师的教诲,让我找到了自己的问题和改正的方法。我明白了一切外在的形式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这颗心上下功夫,争取让圆满的真心早日显现。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6小时前
今天在沈阳小课堂学习,观看了靳雅佳老师的《德音雅乐》视频。当听到《丈夫你辛苦了》这首歌的时候,我泪流满面。我和丈夫结婚36年了,丈夫几十年如一日,家里家外、洗洗涮涮、一日三餐、全身心地照顾着这个家。孩子是丈夫一手带大的,去幼儿园、上学都是他接送。我的母亲晚年得了老年痴呆经常走丢,我丈夫一次一次的把她找回来。后来丈夫劝我,放下工作全职照顾妈妈,当时我很不情愿说:“没有工作拿什么生活?”丈夫说:“把房子卖掉,照顾妈妈。”我拗不过丈夫便把房子卖掉了,一直照顾妈妈到最后。那时,丈夫当时在社区当保洁员,一个月只有700多块钱的工资。为了贴补家用,丈夫白天工作之余,还要骑着自行车,一个垃圾箱一个垃圾箱的去捡废品,非常辛苦。在妈妈走后不久,我的大姐得了癌症,丈夫又一次让我全职去照顾大姐。在大姐走后的年底,三次坐牢共计33年的大哥被释放了。我丈夫怕大哥再一次坐牢,同我商量要把大哥接来一起住。我当时非常反对,因为我家只是一个40平米的单间,可我依然拗不过他。他便把大哥接到家里,并且把大哥的养老保险给续上了。他还经常给大哥买烟、买酒,买大哥爱吃的鱼肉,经常带大哥去洗澡,给大哥染发、理发。就这样,在丈夫细心的关爱、照顾下,两年后大哥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在汽配城工作,一个月工资也能赚到五千元。有了收入,大哥租了一个房子搬到了外边,但我丈夫还是经常去看他。每到节假日,丈夫会还把大哥接到家里跟我们一起过节。因为大哥一生做的错事太多了,殃及到孩子,去年孩子得急性脑梗病逝。我丈夫多次宽慰大哥,等大哥将来老了的时候,给大哥养老送终。在大哥搬走半年后,我接到我四姐和姐夫闹离婚的电话。我丈夫立刻打车把我姐姐接到我们家中,姐姐由于常年身体不好,到我家后几乎走不了路,在丈夫的资助下姐姐进行了手术。术后把姐姐接到家中照顾,后来把姐夫也接到了家中。姐夫是脑梗前兆且常年酗酒,连楼也下不了。丈夫就这样一日三餐地照顾身体不好的姐姐和姐夫。给姐夫洗澡搓澡、洗头染发。在丈夫一年零三个月的细心照料下,姐姐和姐夫的身体都康复到了正常人的状态。姐姐和姐夫回家后,丈夫也经常给姐夫打电话,并常去看望他们。我身边的亲朋好友都说我丈夫是个好人,是个善人。而我却心瞎眼盲,天天挑丈夫的毛病。丈夫一日三餐,又买又做,我连菜都没洗过,不仅如此,我还总是挑咸挑淡,对丈夫大吼大叫,可他从来不跟我计较。现在回想,我丈夫的好真是不计其数。他还是个孝顺的好儿子,在我婆婆重病的时候,我丈夫24小时不间断地一直照顾到老人离世。在我婆婆病逝后不到三个月,我丈夫的姐夫得了癌症。他知道后,立刻辞掉工作,全职照顾起了姐夫。记得当时我对丈夫说:“姐夫有姐、有孩子照顾,咱们还得需要生活呢!”丈夫却说:“我去照顾会方便些。”丈夫就这样一直照顾着姐夫,又是端屎又是倒尿。姐夫以前是个大老板,这一辈子都没正眼瞧过这个小舅子,可姐夫在临终的时候,却拉着丈夫的手流着泪说:“我以前那样对你,你却在我最难的时候,不仅照顾我,还给我端屎倒尿,如果有来生我要报答你。”今年五月份,我们夫妻经人介绍,有幸参加了百人千场第40场,在沈阳举办的家庭家教家风论坛。我们非常荣幸地成为义工,并且有幸见到了二位校长。在校长的推荐下,我们来到沈阳小课堂学习。通过二十多天不间断的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太多太多的错误。特别是今天听到这首《丈夫你辛苦了》,让我羞愧难当,后悔不已。丈夫曾经的点点滴滴,一幕幕映在我的眼前,我泪流满面、百感交集。人不接受教育,真是太无知、太可怜了。无比感恩二位校长!感恩沈阳小课堂!如果不是来到小课堂如此密集性地学习,我到死都认识不到自己的这些错误,也不知还会错到何时。最后我在此怀着无比愧疚和万分感恩的心,要对我的丈夫说一句:“丈夫您辛苦了!”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6小时前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是我们举办“幸福人生小课堂”的第三堂课。小课堂的学习让我收益颇丰,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日常规》的第一集,从第一堂课到这次已经是第三遍学习了。虽然是同样的内容,但每次的收获和感受都不一样。我们知道,学习的目的是做到,所以参加学习的每位老师都非常注重力行。这一集所讲的虽是简简单单的四件事,但是我们半个月了都还没有完全做到,所以大家一起发愿:什么时候做到了再学下一集。不能做到还是因为不明理,还是没有意识到《一日常规》的重要性。《一日常规》是《弟子规》的细说,主要是历练我们的恭敬心。老师说:人只有一颗心,恭敬心有了,清净心、慈悲心、真诚心就都有了,这颗心就是真心。我们要练的就是这颗心。“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没有用恭敬心学再多的经典,都得不到真实利益。所以不需要学太多,有了恭敬心,再加上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们就会真正做到,真正落实。在此感恩每一位对我开办小课堂支持、鼓励与成全的老师!正因为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这个一起学习的机会,是大家的爱心让我对小课堂的开办充满信心。我们小课堂里每一位老师都让我感动!李老师每次都从古交过来,有时候还会带着母亲一起来学习。这一次她早上4点多就起床了,先坐车从古交到太原,然后再倒公交车到榆次。在太原居住的陈老师,家在最北边,坐车过来需要3个小时的路程。李春老师前一天就从太原赶过来,帮我一起整理收拾小课堂,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才吃饭,但他没有叫一声苦。他说,他每天睁开眼想的就是如何帮助他人—这种无我利人的心让我无比敬佩!石老师每节课都是最忙的,常常要开车去很远的地方接送大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杜老师年龄已近七十,但学习劲头十足,她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李林老师家里有老有小,公公也有病,两个孩子还需要照顾,但他知道到学习的重要性,克服了一切困难,每节课都坚持来学习。小课堂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这里人虽然不多,但是每个人通过学习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学习传统文化真是谁学谁受益!我由衷地希望和欢迎更多想要改变命运的人,能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落实圣贤教诲,一起改变命运!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6小时前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本周学习《了凡四训》中积德行善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书中所言“作善不论事之大小,贵在真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修行与为人处事的道路。反观自己这一周的言行,满心羞愧——原来所有的懈怠与困惑,都源于那颗只顾自己的心。学习时,我总想着“完成任务就好”。听康老师讲课时,困意频频袭来,眼睛几乎睁不开,敷衍地听几句就开始走神。读书也只是机械地翻页,从未想过这些智慧能如何帮助他人。生活里更是被自私填满:孩子做事稍不合意,我便大发雷霆;丈夫没达到我的期待,我立刻生出抱怨;面对领导安排的工作,懒惰与对立情绪作祟,满心都是不情愿。面对一切,我满心只有“我”的感受、“我”的得失,完全忘记了善心应有的模样。现在想来,这困乏疲惫的状态,或许正是内心缺失善心的“惩罚”。当我们只关注自身欲望,贪图安逸,放纵情绪,即便做再多事,也只是原地打转。就像《了凡四训》中所说,若行善只为求回报,或只图满足私欲,收获自然微薄。唯有真心利他,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与成长。这一周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利他之心”的重要性。下周起,我要试着改变自己:学习时多思考如何将所学分享给他人;面对家人、同事,多些耐心与理解,把“我想要”换成“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希望用真诚的善意,驱散心中的自私,真正将书中的道理化作生活的实践。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14小时前
历史感应   不昧因果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大家好!为人父母,都爱孩子,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未来;如何能真正爱护子女,成就孩子的一生呢?汉朝初年的三位母亲,相信会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发。爱子之道——汉朝初年的启示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喜欢戚夫人。虽然已经将皇后的儿子刘盈为太子,但是,皇帝还是比较喜欢赵王如意,觉得他有自己的风范,而太子性格太柔弱。赵王如意的母亲是戚夫人,因为得到皇帝的宠爱,就日夜哭泣,希望皇帝改立赵王为太子。然而,事关重大,必须赢得诸多臣子的支持,方能成事。▲戚夫人日夜哭泣 希望皇帝改立自己的儿子赵王为太子高祖于是多次与大臣商量废掉太子刘盈。虽然大臣不同意,但是皇帝还不死心。后来,正在君臣僵持不下的时候,周昌明确表示反对。周昌言语耿直,连皇帝都有些怕他,所以刘盈的太子地位也就保住了。为此,太子的母亲吕雉,虽然贵为皇后,而且性格刚毅,还是专门跪谢周昌说:“多亏先生,否则,太子就被废掉了啊!”母亲爱护儿子的心,由此可见。▲皇后吕雉虽性格刚毅仍为太子险些被废一事跪谢周昌可是,这两位汉朝初年最有权势的女子,却没能真正护念孩子。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去世,太子成为汉惠帝,吕太后便以威势,关押了戚夫人,又机关算尽,暗杀了赵王如意。对于其他一些可能会威胁惠帝统治的皇子们,吕太后也一一杀掉,觉得这样做,儿子的皇权就稳当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吕太后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用极其残忍的方式折磨戚夫人,还让儿子惠帝前来观看。没想到这让惠帝大受刺激,觉得自己就算是太后的儿子,也还是不能治理天下,便自暴自弃,放弃了权力、也放弃了自己。此时,太后成为实质的君主,连《史记》给她作传,也把她列为帝王一类。不可一世的太后虽然拥有了一切,却失去了亲生儿子。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因病去世,太后白发人送黑发人,却发现身边已经没有真正可以信赖的“骨肉”了。当年,太后为了保住权势,安排惠帝娶自己的外甥女为妻。然而,这样的婚姻未能生养后代。吕太后依仗威势,肆意报怨,为了权力,机关算尽,结果伤害的,却恰恰是自己的骨肉子孙。▲呂太后吕太后临朝称制的第八年,正月的一天发生了日食,好端端的白天,就这样黑暗下来,这让老太后很不高兴,说:“这就是我啊!”三个月后,太后去祈福,活动结束,走到了咸阳城外,到了当年暴秦向汉高祖投降的地方。正在这时,太后忽然看到一个怪物,好像一只苍狗一样,向她猛扑过来,一下子就咬伤了她的右腋,忽然又不见了。她请人占卜,说:怪物是赵王如意作祟。此后,太后的伤势不断恶化, 过了四个月,就病逝了。她离世的时候,只有娘家吕产、吕禄作为重臣为她送终。可是,这些依靠太后权势而提拔起来的外戚,并没有赢得朝廷的真正接纳。佛在经上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政权尚且如此,何况身家性命!太后去世,如日中天的吕氏家族随即失势。朝臣们商议推举新皇帝。有人提议推举汉高祖的长孙,大家觉得他的母亲不善良。又有人提议推举淮南王,可是大家也觉得他的母亲不是好人。最后,因为代王的母亲谨慎善良,得到一致的认可,成为汉文帝。文帝的母亲薄太后一生谦卑、礼让。当戚夫人等在高祖身边争宠、聚集权势的时候,薄太后和儿子却远离皇帝,小心谨慎、默默无闻地生活着;当吕太后机关算尽、维护权势的时候,薄太后和儿子却被赶到边远的地方做“代王”。多年来,母子相依为命,养成了文帝孝顺、礼让、简朴的作风。后来,文帝因为侍奉母亲生病,衣不解带,“亲尝汤药”,成为二十四孝里的第二大孝子,他的至德传颂了两千多年。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即位时的中国,礼义之道可以说是被疏忽了将近三百年。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礼义之道又在暴政与失德之中,被废弃了三十年。然而,史书说,汉文帝通过二十三年的执政,礼义便得以复兴,国家逐渐富强。他与儿子汉景帝一起,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汉书》赞叹文帝“以德化民”。这一切,都与文帝的母亲谦卑、礼让、善于教子分不开。▲汉文帝与儿子汉景帝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汉代初年的三位母亲:吕太后、戚夫人以及薄太后的历史因果,让我们看到:与其积累权势,不如勤修德行,子女反而受到真正利益;与其争贪搅扰,不如沉静礼让,子女更容易成就未来。从文帝开始,薄太后的谦和勤勉便成为西汉的国家风气;汉文帝的孝顺、简朴又成为汉朝人民效法的榜样。这段历史还显示:战国三百多年来人人追名逐利、各国互相竞争并未成就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安乐;反而,当礼义、谦让蔚然成风时,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却可以在短期内得以实现。真的如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7年国际和平大会上所说的:“放下竞争、斗争、战争,人类将有享不尽的福报。”这可能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乃至所有居住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们,护念后世子孙的光明正道吧。学历史  说感应  知善恶  明因果亲爱的听众朋友,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下次再见!
发布者:Summer
1天前
首先,我体悟到,学习传统文化确实能改变命运,但一定要会用心。如果心用错了,带来的会是灾难和痛苦。学生想到了自己小的时候,很多时候,妈妈让自己做的事,自己是不情愿的,但又不得不做,内心很挣扎。长此以往,患上了头疼的毛病。只要听见妈妈说了自己不愿意听的话,或是让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就会头疼。现在才知道,自己小时候是那么的忤逆。正是这种忤逆,让自己即使想要孝顺父母,却做不到发自心底的真孝和感恩,只是停留于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而已。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想要积累福报就必须要保持恭敬、谨慎。一个人往往在学到了一些知识、明白了一些道理后,就容易生起傲慢心,从而失去恭敬和谨慎,并开始要求别人,挑别人的毛病。所以我们一定要引起警觉,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都要反躬内省,找自己的问题。不与人对立,不挑剔、指责他人,要多包容、理解他人。看到别人做错了,要想如何长善救失,而不是揪着错误不放。另外,我们应该注意,在日子顺意时不能放松警惕,要懂得居安思危。顺境时人心容易放逸,心一放逸就容易造恶。所以当我们遇到顺境时,一定要更加小心、谨慎。我们不要去要求家人和身边人改变,只要我们自己的心转变了,做出好样子,所有的境缘都会转变。另外,遇到任何境缘都要反观自己。我们知道,恶心恶念会散发出恶能量,这种恶的能量会让身边人远离你。所以当身边人不愿意靠近我们时,我们一定要找自己的问题。而且恶心恶念不但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家人,轻则减福,重则折寿。从心觉老师的分享中,我还学到,好的婚姻是需要经营的,需要夫妻之间彼此恭敬、体贴、关爱,一切时、一切处都想着对方的需求。想要家庭和谐就要做到敦伦尽分,心甘情愿、尽心尽力地去付出,不能抱怨。总之,自己改了家人自然就好了,心善了境缘就会变好;要去除私心,就要用无我利他的心、恭敬谨慎的心对待一切人事物;不看别人毛病,只找自己的问题;要学会随顺。以上是学生学习心觉老师分享的感受,敬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1天前
心觉老师的分享学生听了一遍又一遍,感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直击我的心灵。以前由于自身的问题,给家庭、亲人带来了灾难,在跟二位校长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逐渐也有所改变,命运随之好转。但随着生活的好转,自己却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学习、改过不再那么刻苦了。听到心觉老师通过十几年学习走出痛苦的历程,一下警醒了我:只有恒常不变、一心为他人的心,才能真正改变境缘,心用错了,灾难就会接踵而至。反观自己,在妈妈生病、孩子不听话时,我会抱怨、指责,忘记了是孩子在把我的恶心演出来,忘记了是我的恶心、恶念殃及到了妈妈和孩子,忘记了只有改自己的心,孝顺妈妈、公婆,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孩子才会改变。在心觉老师的分享中,我更加清楚我人生灾难的根源是自己的不孝、不慈、不敬,自以为是、傲慢无礼。每天听老师的教诲,很多道理似乎也懂了,但没有很深刻地印在脑子里,落实在生活中,这就是不听老师的话,是对老师的不恭敬。心觉老师的分享也戳到了我内心的痛:人真是太容易犯错了,习气太难改了。自己的恶心隐藏、伪装的太久了,以至于难以辨别,很多时侯自己竟不认识它,有时候用恶心行事却不自知,只有苦果来了才肯发觉,这代价太大了!要多少次遍体鳞伤,自己才肯觉醒?!二位校长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他们夫妻互敬互爱,互相关心照顾、体贴入微;对父母他们尽心尽力躬行孝道,对身边的人有耐心、爱心---老师在面对自己般这么多不明理的学生时,总能和颜悦色、包容理解。老师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教给我,我却不会在家人身上用,太惭愧了。自己内心的这份生硬、不柔和让老师操碎了心。自己再不改,就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对不起一切爱我的人。我决心,从今以后只有改自己,不能再让自身的错误殃及老师、父母、家人。我要善待一切人,让他们因我的善心而感到温暖、幸福。感恩二位校长的良苦用心,感恩心觉老师的真诚分享,学生一定努力改过!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1天前
“耻之于人大矣”,这个羞耻心的意义太深远。包括你在任何一个行业都要有一种使命感,像我在教育界,世间人不尊重老师是我的耻辱,因为我没有做出好的榜样。所以我这辈子的使命是什么?我走在教育界了,振兴师道就是我的天命。没有振兴师道,就是我的耻辱,因为我以身羞辱了这个神圣的职业。有一句话叫“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不能玷污了这个教师的身份。同样,医有医道,君有君道,太太有太太道,妈妈有妈妈道,今天我们不把妈妈做好了,那就把妈妈这么神圣的身份给污辱了。所以人有志气,你扮演哪个角色,从事哪个行业,都要把这个道行出来,不能行出来就是我们的耻辱。能有这种心态,“知耻近乎勇”,你的勇气就出来了。这是谈到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敬畏的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俗话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人明白了这个事实真相,就会有敬畏的心,不敢放肆地去造恶。现在这个时代,人就是没有接受因果规律的教育,觉得没有天地鬼神,甚至于死了就没了,所以这一生就放纵欲望,造无量无边罪。所以因果教育很重要。人明白伦理道德,耻于作恶;人明白因果报应,才不敢作恶。诸位家长,你讲过几则因果故事给孩子听呢?很重要哦,你越早讲,他的敬畏心越早起来。所以我们脑子这个资料库要多装一点故事,遇到一些机缘赶紧给孩子讲。 明朝沂州有一个读书人叫王用予,他有一次在梦中遇到一个大官,这个大官是掌功名利禄的。他就问起自己这次能不能考上功名。这个大官就跟他讲,你的爷爷做人非常谨慎、朴实,积了一些功德,所以你本来应该考上。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相,“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尤其大家现在能够听闻圣贤教诲,那都是祖宗保佑。所以我在课程中常常跟大家强调,大家要认祖归宗,你祖上是哪些圣哲人你要清楚,因为你受他们的庇荫。而且你还要效法他们,把你们这个家族最好的德风传下去,这才对得起祖先。我请大家回去查,结果有朋友就说了,干吗查呢,把所有的人当祖先就好了嘛。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事实上是连认祖归宗都不肯,这么懒,连《百家姓》都不去查,然后还讲得这么好听。就好像你不孝顺父母,却说“我把天下人都当父母就好了嘛”。这么好的教诲变成你不孝父母、不认祖宗的借口。圣贤人教导我们都是有次第的。我们的真诚、爱心都不能在自己最亲的父母跟祖先身上显现出来,哪可能有真的爱心呢?“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这违背道德,违背人性了。“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你不尊敬你的父母,不尊敬你的祖先,去尊敬别人的祖先,那叫谄媚。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