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现身说法
全部
日前,上海市社联联合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上海古籍出版社共同举办“悦见人文”人文社科走进华东理工大学首场活动,当日也是华东理工大学第34届思想学术节开幕式。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教授受邀以“唐诗何以铸就中国诗歌的黄金年代”为题作首场报告。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在致辞中表示,“文化强国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让人们接受人文社科精神滋养,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独立自主的必然要求,更是激励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强国复兴的时空坐标系里,当代大学生的青春轨迹正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高度重合。上海市社联面向大学生创建“悦见人文”项目,走进华东理工大学开展系列人文社科活动,是为了更好搭建文理交融的平台,助力同学们成为“左手握定理,右手执诗卷”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展现自信从容的青年力量。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社联副主席蒋传海强调,一流大学建设需要一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华东理工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强化工程特色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养成,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文化育人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将以“悦见人文”人文社科走进华东理工大学系列活动启动为契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承担起新时代高校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努力培养具备科技素养和人文情怀的拔尖创新人才。陈引弛教授从一首唐诗改变一位学者的人生路径说起,从唐诗的广狭定义、唐宋诗词的区别展开,与同学们分享了唐代各种题材的诗歌,从边塞诗到山水田园诗,从表现友情、亲情到表现爱情的诗歌,向同学们展示了广阔的唐诗世界和丰富的唐人情感世界,并就唐诗成为中国文学高峰的原因、阅读唐诗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分享。20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本场报告。现场互动交流环节,陈引驰教授回答了同学们有关“如何更好用唐诗慰藉心灵”“人文学科有用无用讨论”等问题,指出人文学科对人生和生命思考的关键作用。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奚彤云出席活动。活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林牧茵主持。“悦见人文”项目是市社联构建分众化、广覆盖的社科普及新格局的创新举措。项目秉持“以文化人”宗旨,邀人文名家学者,走进沪上理工类高校,结合经典之作,以讲座、对谈、互动为径,搭建知识的阶梯,跨界联动碰撞文理交融新火花。本项目将继续在华东理工大学开展系列活动,同时将逐步扩展到本市其他理工类高校,形成推动文理交融、惠及广大学子的社科普及新平台。
发布者:物联网报
1天前
学生很惭愧,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终于学会了反观内省。这段时间遇到工作繁忙时,自私自利的心和傲慢心就开始膨胀。最近几天又出现了看人毛病的恶习,言语方面也没有谨慎。就拿今天的事来说吧,厂里有位阿姨,剪线时把衣服剪破了。她留给我的印象是对工作挺认真负责的,可是今天却出现心不在焉的样子。起初我还耐着性子给她做好的机会,没想到阿姨又一次剪破了衣服。虽然我内心知道她不是故意的,但我却控制不住自己,偏偏得理不让人,把阿姨批评了一通。当时我的内心是居高临下的傲慢,更是忘记了对阿姨平日付出的感恩,反而认为既然给她付了工资,她就应该接受批评。老师常常说,对待身边的一切人、事、物,一定要用包容理解的心去对待别人的过错。我不但没有做到,反而还让对方感到难堪。学生愧对老师的教诲,在此认错。从此刻起,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过错并改正过来,并认真学习、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力行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才是我学习进步的开始!感恩老师谆谆教诲!感恩同学们陪伴,让我们一起成长!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23日
前言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迷茫与困惑。本文作者,曾生活在一个看似“幸福”却充满争吵的家庭,养成了任性、倔强的性格。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送到了传统文化学校,从此开启了人生转变的崭新篇章。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滋养下,她学会了感恩、孝顺,懂得了责任与担当,重塑了一个全新的自己。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故事,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温暖与力量。从小我生活在一个看似“幸福”的家庭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全家都围着我转,从而养成了任性、倔强、不听话的性格。我想要什么,父母都会满足我,但在我的心里有一个永远抹不掉的痕迹,就是爸爸妈妈吵架。晚上有时我都会被吵架声、喧闹声弄醒,所以我一到晚上就会害怕。后来妈妈通过朋友的介绍,把我送到了传统文化学校,从此我的人生发生了转变。刚来到学校的时候,我发现校园很干净整洁,进入到教学楼里面很安静,很庄严肃穆,没有喧闹。看到大家都很和谐地对待别人,当时我的心里是从未有过的宁静。记得我刚来第一天中午吃饭,所有的同学都会给我夹菜,关照我,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后来我进入私塾班学习,老师教我们叠被,如何把一个被子叠得像豆腐块一样方方正正。老师耐心教我们,不厌其烦,我从未感受过如甘雨润田般的爱。老师教我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让我学会了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学到了“兄道友,弟道恭”。之前我从来都没有伦常的概念,从来都是父母、家人、哥哥、姐姐顺着我。老师告诉我,人不在伦常里生活就会有灾难,所以自己以前才会有很多不顺心的事情。老师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体验父母的辛苦,让我们去地里干活儿,去厨房做饭。干完活,我的四肢疼痛难忍,才真正体验到父母的辛苦,他们为儿女做的一切都无怨无悔。在我身体难受时,父母会关心我,而父母难受身体疼痛时,我却没有关心过他们。每天张口闭口就是向父母要这要那,从来没有关心过他们,也从未留意过他们。我不舒服了,可以选择休息,而他们不能,他们还要照顾一家人的吃穿住用。想到这里,我感觉自己的累都不及父母一分,可是我还在挑三拣四,不理解他们,顶撞他们。在这里我要对我的父母说对不起,今后我一定会努力让你们开心、放心,不再为我牵挂。老师让我们收拾卫生,老师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的房间都很乱,别人怎么会把大事放心交给你去做?在收拾卫生时,有一些小角落别人都不会注意到,如果这个灰尘一直不擦,就会越积越多,就像一个不起眼的小错误,你不在意,就会演变到一个大错误。在圣贤的经典里熏染,在老师细心、耐心的指导下,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恩。后来我到外面的学校上学,看到外面的同学没有一个会考虑别人,打架、说脏话、校园霸凌、不敬老师等等。从那之后我的内心发生了扭曲,开始自私自利,只想自己。别人求我,如果对自己有利益就去帮,没有利益连理都不会理。给同学起外号,一起不听老师的话,别人对自己不好,自己也不用对别人好,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体会别人、帮助别人。以至于到后面和老师同学相处,处处都不顺心,别人都很讨厌我,不愿意和我在一起,老师对我的印象也越来越不好。后来的我就越来越消极,没有任何动力,干什么都是在完成任务,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志向,一天浑浑噩噩的,没有人生志向。后来校长把我带在身边,教我做人处事的道理。校长会从我生活中点滴的小事去纠正我、告诉我。校长没有因为我一次没做好就批评我,而是告诉我正确的样子。校长在此期间还让我学习做饭,从一顿早饭都做得稀里糊涂到后来能做一桌菜。在做饭过程中,我学习到很多。我们是六点半吃早饭,刚开始总是会迟到十来分钟,校长从未催过我,而是一直在耐心等待。到吃饭了,校长下来,看到我把厨房弄得乱七八糟,盆朝天、碗朝地的,没有任何头绪。校长就告诉我,一件事情要做到有头有尾,如果能把厨房弄得尽善尽美,不管做什么大事,办论坛、办活动……你都能做好。有一次,做完饭,灯没有关,电源也没有拔,校长就说,要节约用电,节省自己的福报,灯用完就要关掉,一直开着,这样就很浪费电。校长告诉我说,一个人做饭再怎么好吃,他没有头绪,用完电电源都不想着拔,这件事情就没有做周全。还有一次粥锅没有刮干净就去洗了,里面还有几粒小米。校长告诉我,浪费粮食是有罪的,因为粮食是天地赋予我们的,没有天地的滋养,我们怎么会有今天的粮食。到后来校长让我去学技术,学剪片、学拍照。校长告诉我,无论做什么事情,做片、拍照要拍感动自己的片段,只要有孝心、感恩心,拍出来的东西就会感动人,就有意义。拍摄的人必须有孝心、感恩心、善良的心,才能拍出真情实感,片段里含有灵魂、真情,能打动人。有一次,我找别人帮忙很随意,没有恭敬心,校长就过来指正我说,请求别人办事,要用恭敬的心去说。说的时候,熟悉的人要随着他们的性格,关心他们,肯定他们的能力,再说出自己的困难;不熟悉的人,要极其恭敬,恭敬心是相通的。有一次我指使长辈去帮我干这干那,校长就很严厉地告诉我,人不能没有伦常,这是不对的。请求长辈帮忙,也不能不管了,要和长辈一起干完才能去干别的事情。校长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会指出我的问题。校长告诉我,生活中没有大事全是小事,要在小事中去练习自己的恭敬、谨慎之心,要把圣贤的经典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我会更快地成长。后来校长让我去青少班,跟同学们一起学习。经过多年的学习,我学会了做饭、剪片、拍照、收拾房间、照顾同学……孝养父母有四个方面: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我不单单要照顾父母的身体,还要让他们心安,也要去按照父母希望我的方向去努力。父母希望我像校长和老师们一样去帮助这些痛苦的家庭,我也会在生活中努力去做到,帮助身边的人。有智慧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都能够学习传统文化,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让这份珍贵的圣贤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16日
前言在青少年身心健康管理训练营中,有一位学员入学前的状态令人担忧:被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长期处于“躺平”状态,每天24小时中有23小时都躺在床上,不愿与人交流,沉迷于刷手机,生活极度浪费,甚至忤逆父母。然而,经过三个月的学习与调理,这位学员如今已焕然一新,每天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对人有礼貌,成为了一个听话且积极向上的好孩子。数一数日子,我来到传统文化学校学习的时间已有两个月。此间经历的事、学习的道理,令我深受震撼。在没有接触传统文化前,我还是一个不懂因果、任意妄为的人。对食物不珍惜,任由口腹之欲作祟,想吃的时候便买很多,不在意是否能吃完。觉得父母做的饭菜不可口,便不吃,倒进垃圾桶,再出去买饭店的饭菜或点外卖,糟蹋的粮食不计其数。那时,痛苦和忧郁充斥在内心,无力对抗的我,只能用冷漠和无情来宣泄心中难过的情绪,抗拒所有社交,用睡觉和看无意义的短视频来消磨时间。看到佝偻的父母为家庭赚钱承担压力,为照顾长辈、为我的衣食住行操碎了心而落下疾病,我却无动于衷。不知“碗里的米,粒粒皆辛苦”,只看到父母为自己的付出不够多。他们在我生病时细致地照顾我,各种琐事无暇处理,回到家里都是忙得焦头烂额。记得有一次父亲生病住院,我在医院只陪了爸爸一晚便回家补觉去了。第二天护士问他的家属呢,爸爸说回家补觉就来,护士说没见过这么照顾病人的。现在想到这些,我不禁生起无限的惭愧心。当时的我无动于衷,只觉得照顾父母太辛苦,陪在医院熬夜觉睡不好、饭吃不好,却从未想过自己生病时他们就是这样吃不好睡不好,放下自己的事没日没夜地照顾我。我生病了难受了,他们还跟着我难受,到处寻医问药,这便是他们对我——他们的女儿的爱,而我却并未升起过半分对父母的感恩心。这就是不孝。面对父母,没有孝心、感恩心,还指责他们给的不够多,自己得到的不够好,心里存的只是自己的傲慢怨恨、父母的过失、自己的不如意,用冷漠和麻木作为内心一种无声的泄怒,反馈给自己的父母。通过学习,现在我才明白,指责他人的过失是恶,而我还觉得自己没大吵大闹、没发脾气,就不是极端不孝作恶的人,可小恶一点点堆积就是大恶。花钱不节约,对粮食不节约,对父母的付出和辛苦视而不见,对父母的恩德视而不见。现在回想起来,自己那个肮脏的小世界是多么狭隘。觉得自己不发脾气、不呵斥父母、不远离父母就不是恶,可贪嗔痴慢疑什么都具足,哪里不恶呢?那时候自己照镜子,脸上挂满了苦笑,心里充满恶的人,是无法拥有真诚温暖的笑容的,面部器官也不对称,一面高一面低。当我成为一个不会照顾自己、只会机械地活在世上的人时,最痛苦的是我的父母。父母希望我是一个有血肉、有善心、一个合格的人活在世上。当自己整天痛苦迷茫度日时,父母告诉我有个地方可以帮助我摆脱痛苦、失眠、暴饮暴食,帮我成长,帮我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三月份的时候,我来到北京的青龙湖书院,当时看到整洁的大厅和正在上课的同学,对我来说我并不在乎他们的好坏,只是打算学习几天便离开。刚开始的时候,不服助眠药我便无法入睡、无法上课,整天躺床上。可这里的老师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吃不下饭,老师便等我醒了给我做点易于消化的让我补充能量;感觉腰疼,老师去找插线板给我铺上电热毯;想倾诉,老师陪着我做一个倾听者。在老师的照顾关心下,我逐渐能跟上大家的课程。听王校长讲《弟子规》,让我明白我是个不孝的人,自己欠缺的实在太多,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很差,被子也叠不好,可老师从来没指责我、批评我,老师手把手细心地教我,一次不会,再来一次,老师耐心地指导我。做八段锦时,刚开始只觉得身体如同灌铅,无比痛苦。经过老师们不厌其烦地教导、耐心地指正,让我明白很多道理,给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给我增长信心。相信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走出痛苦、迎接新生。在老师们的关心与教导下,通过学习王校长讲的《弟子规》,最基本的擦地、打扫卫生我都可以独立完成了,并可以自然入睡了,也能看到他人的善良和优点了,笑容逐渐多了,身体不再乏力了,五官也对称了。种种不可思议的改变使我更加相信传统文化可以帮我改变命运、趋吉避凶,让我更加深信传统文化可以拯救万千痛苦的青少年和家庭。在这两个月里,老师一晚只睡四、五个小时,每天晚上都要开会,研究孩子们的问题,全部精力都想着如何帮助我们生善念,如何培养我们的孝心、感恩心,教会我基本的生活能力。老师对我的爱化作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让我看到前方。我所有的改变都离不开老师对我的耐心教诲、辛勤付出。当我无法接受作为晚辈先吃剩菜时,老师以身作则先吃,“正己化人”这四个字在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做个有爱心、感恩心、慈悲心、恭敬心的人,是我毕生要努力完成的事。日日反思、日日改过,这就是每一天每一刻要完成的事。感恩老师的无私付出,感恩圣贤教育,感恩二位校长的无私奉献,他们是一束光,照亮我前进的路,让我从深潭里站起来,向光明的未来走去。感恩!!!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16日
前言今天,有这样一位少年——富楚然,来自辽宁抚顺,他在北京家校社教学基地学习三年多,从小因为父母的极度溺爱,养成诸多不良习惯,并且并未因为父母的溺爱而感到知足,反倒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常常想自杀,打骂父母,学习成绩极差,更没有丝毫的生活能力,通过家校社多位老师的耐心教导,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陪伴,手把手教他生活自理能力,启发他的孝心,现在富楚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以真诚且质朴的文字,向我们分享自己与传统文化结缘的故事。从曾经的懵懂无知、肆意妄为,到在传统文化滋养下学会感恩、懂得守规矩,他的经历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与塑造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富楚然的世界,聆听传统文化之光照亮他成长之路的动人故事。                                                  传统文化之光:照亮我的成长之路我叫富楚然,今年十七周岁,来自辽宁抚顺。在未学习传统文化之前,我的人生以享乐为主。每天去西餐厅,经常要求父母单独为我做菜,从未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当时,我自认为在家中地位最高,所有人都该服从我。一旦家人不听从我的意愿,我就会辱骂他们,这给家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而我呢,当时虽偶尔也会感到一丝羞耻,但并未真正放在心上。来到北京家校社教学基地,老师首先教导我的是孝顺父母。“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第一步,也是幸福快乐的开端。经过三年多传统文化的学习,我渐渐对父母生起了感恩之心,这标志着我新人生的开启。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陪伴着我们,时时教导、引导我们。所以,老师的恩德就如同父母的恩情一样深厚。如果没有老师的悉心教导,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孝顺父母。老师教导我,“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恭敬心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只有切实力行老师的教诲,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恭敬。只有力行老师的教诲,我们才能生活在规矩之中。活在规矩里,人生之路才会平安顺遂,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若不是学习传统文化,若没有老师的教育,我绝不会有今天的改变。记得老师给我们播放过关于节约地球资源的影片,教育我们要珍惜福报,明白水的来之不易,要学会节约。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守规矩,守大自然的规矩。如果我每天都不节约用水、用纸,肆意浪费地球资源,福报就会随之流失。到那时,我可能会面临无水可用的困境,未来的人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每当我想起老师的教诲,就会收获一分福报。老师教给我们的每一门课程,其实都是在教导我们守规矩、守伦常。只要我每天都能按照老师的教诲去做,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最后,我要感恩两位校长,是他们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和良好的环境;感恩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育和关爱。                                                                                                                                             2025年5月20日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04日
前言青少年身心健康管理训练营的一位“老”学员,四岁时,父母带他来到家校社育工委教学基地学习,至今学习十年。在岁月的长河中,传统文化宛如璀璨星辰,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经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大家好,我叫陈有福,今年14岁,来自黑龙江大庆。在我三岁半时,父母通过观看光碟后,带我开始学习传统文化,至今我已学习了十年。初来乍到,我什么都不会,进入私塾班学习。那时,是苏老师和付老师带着我,手把手地教我。记得小时候,我懵懂无知,同学们却都能理解我,主动帮助我。老师们教会了我许多东西,比如洗衣服、叠衣服、擦地,还有如何把床铺叠得像军被一样整齐。每当我遇到困难,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导我。刚来的时候,我不懂什么是“听话”,也不明白“父母呼,应勿缓”的含义,老师们同样不厌其烦地教导我、引导我。如今,我懂得了感恩。如果没有两位校长创办这所学校,我不可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如果没有父母的坚持,我也不会在这里长期学习。倘若不来学习,我或许会和外面的孩子一样,不听话、耍脾气、沉迷游戏,惹父母生气,甚至做出更严重的事,比如打骂父母。所以,我要感恩两位校长,以及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曾经的我,不听话、干活不认真,还任性妄为,让教导过我的老师渐渐失去了信心。王校长特别忙,天天带领大家学习、讲课,还亲自带我,耐心地教会了我很多道理,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有远大志向的男子汉。我感恩两位校长创办了这所学校,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的人。还有现在正在教导我的吴老师,他是负责男孩班教学的,天天带着我们学习,给我们讲道理。我感恩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校长,他们耗费了无数心血,天天思索如何更好地教导我们、带领我们。这些老师给予我的,是智慧的启迪。如今老师们教导我们生活技能,就是希望我们长大后能德才兼备,有能力自食其力,甚至帮助他人,而不是像外面一些人那样啃老。之前,我把教导过我的老师气得耐心和信心都没了。从今往后,我要重新做人,坚守自己的志向。我要将传统文化弘扬下去,让更多人拥有美满的家庭和幸福的人生。所以,我得先做好自己,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去帮助别人。从现在起,我要做到“听话”,不擅自做主,规范自己的言行。曾经我说话都语无伦次,今后我一定要改正身上的错误,化恶为善,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和愿望。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04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也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符号。它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中国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风吹雨打,长城或许会有些许动摇,但它依然屹立不倒。我登上长城,眺望着四面壮美的景象。今天我能登上长城,欣赏到这雄伟的景致,是因为背后有无数人在默默付出。他们用生命铸就了长城,把鲜血洒在了长城,也在用生命守护着长城。我之所以今天能安全地登上长城,是因为背后有无数人在维护它。这些人不仅是在维护长城,更是在守护一个文明。随着客流量的增多,他们也在加大修缮工程的力度,让我们能看到更多雄伟的景象,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中国。我在登长城时,就应该想到这些人。我虽然登长城时很累,但这些人更累,所以我也要感恩他们。人生不能因为累就停滞不前,只有奋勇向前,才能找到目标,才能体会到他人的付出。 我看到有人在长城上刻字,心里非常难过。因为我觉得,作为中国人,应该爱护自己的文物。在长城上刻字的人,实在令人悲哀,我也很想抹去这些刻字。我看到老师身体劳累时,心里想的都是我们,即使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然陪着我们登城。所以,我也要时时想起老师的好。因为他们不惜体力,为我们准备了丰厚的物资;不惜钱财,为我们买门票,让我们认识文化。老师几乎没有任何索求,就陪着我们。 校长让我们去长城,是让我们看到长城的雄伟,让我们生起文化自信,生起志向,生起爱国之心。所以,校长和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非常辛苦。                                                                                                                                     ——青少班富楚然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04日
昨天是不同寻常的一天,虽然是去长城游学,但我从中体会并学习了不少东西。感恩两位校长给我们这次游学的机会。从知道要出游的那天开始,老师们就开始忙碌了。念信学长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给我们买票、准备吃的等一系列物品。心果老师身体不适时,还在想着我们需要带什么、行程流程,以及谁来接我们。大家都在忙碌着。前天下午,我们看念信学长找的长城简介,了解长城是如何建造的、长城的历史。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把所有的围墙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土长城,但是土长城经不起炮火的进攻,历朝历代便进行整体修整。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是明代所建造的。长城每一块砖有两三千斤重,每一块砖都是无数劳动人民辛苦付出的成果。我看到念信学长给心果老师找的登山杖和手套,还会想到大家每一个人的需要。历史了解完后,开始准备出游的食物,有的人包包子,有的人做烧饼,有的人煮卤蛋,有的人夹汉堡。我们准备完都已经六七点了。我看到念信学长一直在忙,虽然他还有很多自己的事情没有做,但还是一直带着我们把东西都收拾好才离开去忙自己的事。8点多快9点的时候,我看见贝贝一直在卫生间里干活,没有着急准备自己的东西,完全放下了自己的事,来帮助大家,一直想着老师、同学的需要,我不禁被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第二天早上,虽然心果老师身体难受,但为了不扫大家的兴趣,老师还是起来和我们一起爬长城。在车上,我们满怀期待,一起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古人用双手筑建的长城是多么雄伟壮观。到达长城脚下,睁眼看到长城的宏伟建筑,让人眼前一亮。古人是多么有智慧,才能建造这万里长城。我们开始登长城,老师告诉我们地上有垃圾就要捡起来。刚开始我有点不想捡,因为我想会有人收拾的,但看到大家开始捡,我也开始捡。缝隙里有很多垃圾,我想我一定要把垃圾捡起来,因为长城下不知埋了多少劳动人民,他们用智慧筑造长城,我们却如此不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乱扔垃圾。我看到有人在城墙上乱涂乱刻,把名字刻到上面,这是多么不尊重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想到这里,我觉得要把垃圾捡起来,让地面变得干净,维护好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历史。没有这些劳动人民,我们就看不到今天的万里长城。登城的时候,同学和老师看到我身体难受时,会帮我分担书包里的东西,他们都很关心我。贝贝帮我拿水杯,子慧为了接我,下来把我推上去。在登城的时候,我看到贝贝、王钰斐一直在推着老师上山,帮老师分担书包里的东西。徐睫即使已经很累了,也还在为老师、同学们分担。在爬的过程中,我从刚开始的不想爬,到后来一点点坚持。看到老师在那么累的情况下都努力爬上去,我怎么能不努力呢?在我爬不上去的时候,我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想起老师说,登长城也是在练我们的耐力。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们爬到了长城最顶端。我想,只有努力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老师告诉我们,登长城也是在学习,只是把教室换到了长城上。要体会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是无数劳动人民从山下搬到山顶,那么陡峭的山,而且城楼那么陡,那些士兵为了保卫家园,不让外人侵犯,还是会一往无前,不惧生命危险。我看到古人建筑的长城,为了在敌人来袭时能召集到其他人,就建造了烽火台,点燃烽火就会有人很快前来支援。每一个部分都有各自的作用,小垛口是用来放箭的,大的用来放炮。每个城墙上还可以住士兵,是存放武器的地方,一处处都让我们想到古人的神奇智慧所在。后来我们去了熊乐园,看到小熊们为了能吃上一口饼干,为人们表演,看到它们每天只能在一个圈里面生活,没有自由,真的好可怜。回到家后,我看到徐睫一直在忙,他们一直在观察老师和同学的需要,帮老师同学洗衣服,把衣服都洗好、晾上。在那么累的情况下,他们还在想着别人。看到子慧收拾完自己的东西就去帮老师扫院子,王钰斐收拾完东西就去准备今天早上的早餐。大家回来都没有想到自己累了要休息,而是一直在为老师和同学们忙碌着。通过这次游学,我体会到古人是多么有智慧。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八达岭长城,每一块砖都印刻在我的心里。我还学习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好榜样,让我去学、去看。我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去观察与关心别人的需要,用这份耐力去改正自己不好的习气。我要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的耐力,去突破自己不能突破的事情。                                                                                                                       ——青少班16岁尚子裕(念智)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