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北京,槐香沁润,绿意盎然。4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中国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北京第六届传统家庭教育大讲堂在北京大红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学者以及线上线下数万名观众,共探新时代传统文化为家庭教育提供高质量发展路径,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文化动能。大讲堂高歌启幕,凝聚家国情怀。26日上午8时30分,全场肃立齐唱《歌唱祖国》,激昂旋律为大讲堂拉开序幕。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孙福万在致辞中指出,本届大讲堂紧扣《家庭教育促进法》精神,旨在破解青少年心理危机、家庭关系失和等社会痛点。他强调,“家庭教育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需以文化为根、以科学为翼,为文化强国建设筑牢根基。”大讲堂以文化赋能,深耕育人沃土。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会长康金胜以《一句<论语>治天下,家和国安天下平》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以16年深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为基,通过挽救问题少年和化解家庭矛盾等近20余个案例,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迪价值。他提出,传统家庭教育大讲堂以北京为原点辐射全国,旨在“让文化自信扎根城乡,让传统文化智慧惠及万家”,引发全场共鸣。大讲堂群贤毕至,共绘育人蓝图。为期两天的论坛中,多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传统家庭教育展开思想碰撞。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郭秀艳以“本根教育”实践为例,揭示国学智慧如何激活青少年成长内驱力;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苏艳平聚焦幼童教育,以《童蒙养正,人生幸福之根本》为题,剖析早期教育对人格塑造的深远影响;中共延吉市委党校副教授张丽静结合“知行合一”理念,倡导家长以文化浸润实现“修己安人”;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田易生分享《家庭幸福的密码》,强调“家风正则万事兴”;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宋丽娜直击“父母失和”对孩子心理的隐性创伤;来自辽宁的富连昌家庭现场还原传统文化助力孩子摆脱抑郁的历程,以“重生”故事点燃希望之光。大讲堂全域联动,彰显公益温度。大讲堂采取“线下主会场+线上分会场”双轨模式,除北京主会场200余名与会者外,辽宁、广西、河北等地开设直播分会场,线上线下吸引数万人听讲。全自全国各地60多名大爱义工热心服务,保障活动有序开展。河南商丘张瑞丽一家四人全程参与志愿服务,用行动诠释“以文化人、以爱传家”的公益精神。大讲堂赓续文脉,厚植家教根基。自2023年创办以来,北京传统家庭教育大讲堂惠及万千家庭。安徽省巢湖市统战部原办公室主任李秀兰在参会后动情表示:“这场道德盛宴如春风化雨,既让我们看清教育症结,更找到破局良方。今后我将以身作则,让优良家风代代相传。”(编辑:马平 富连昌)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了凡先生又反思,“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每天又没有用心断恶修善、积德累功。“基”,就是培植、积累。“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而且自己不只没有行善,还没什么耐性,常常容易急,容易发脾气,不能包容别人的过错或者缺点。古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除了告诉我们宰相肚量很大以外,也告诉我们,唯有肚量这么大的人才可能有福报做宰相,因为量大福大。 宋朝有两位名将,韩琦和范仲淹。韩琦在军队里面都是当主帅,有一天士兵帮他拿着蜡烛,结果有点分神,火烧到他的鬓角。你是将军,小兵拿蜡烛烧到你的鬓角,你会怎么样?人的修养就在那个瞬间。韩公继续看书,继续做事,没有任何不高兴,当没发生一样。过了一会儿,他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情,看了一下士兵一换人了,刚刚那个士兵已经被换走了。他马上叫侍卫队长过来:“你怎么把那个人换走了?”“他拿火烧到元帅了呀。”“你赶紧把他调回来,他已经学会怎么不烧到我了。”大家用心去想一想,底下的人假如要讨好元帅,会不会打他几十板?那就打成内伤了。韩琦把他调回来,他就不会被处罚了,想得很远。 宋朝开国的一位大将叫曹彬,这个将军也很可贵。他在正要攻克金陵的时候生病了,他是假病。然后他底下的那些大将都来了,“将军,您生病了?”“我的病只有你们可以治。”“怎么治?”“你们要答应我,进城后不可妄杀一人。”然后大家纷纷对天焚香盟誓,“绝不滥杀一条无辜的生命。”这是曹彬。武将的后代大都不好,但曹彬例外,九个儿子,三个为一代名将,幼子追封王爵,孙女当了皇后,子孙昌盛无比。因为他没有滥杀,而且还救活了不少人。有一次他的一个小兵犯错了,判军棍几十棍。结果他交代下去,说明年再处罚。大家都很纳闷:“现在犯错为什么明年才打?”曹彬讲:“这个士兵刚结婚,这个时候打他,他们家的人会说:‘就是这个扫把星害的,才娶过来没几天我儿子就被打了。’这个媳妇可能这辈子都没有好日子过了。”一个将军体恤一个士兵到这么细微的地方,而且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爱护生命到什么程度?冬天不修房子,因为房子是土盖的,土里有虫冬眠,你一盖房子,天气那么冷,这些生命全都被冻死。所以体恤到所有的生命,难怪他纵是武将,后代这么好。那是仁厚,“以基厚福”。 我们常常看这些圣贤人的风范,人真的有修养,肚量会变大,“识高则量大”,这是宋朝大儒程颢说的。你了解这些历史,你的见识越来越多,你的肚量也会越来越大,为什么?因为人有好善好德之心,愿意效法他们。 又有一次,有人送了韩公两个玉杯,都是纯玉的杯子,他以很丰厚的银两回馈那个人,绝不占人家丝毫便宜。每一次家里来客人,韩公都很热情,拿出这对玉杯招待客人。有一次在招待客人的时候,有一个小吏不小心扯了桌子的桌布,两个玉杯掉下来当场摔破。所有的客人都傻眼了,那个小吏吓得发抖,赶快跪下了。韩公没有丝毫恼怒,笑着说:“凡是物品都有坏的时候,时间到了该坏还得坏,所以这很正常,你是不小心的,又不是故意的,没有什么罪,来,赶快起来。”修养真好。所有外在的、物质的东西都是带不走的,绝不放在心上,不变成心上的累赘。 孔子家里马厩失火了,他没有问马好不好,先问人有没有受伤。外在的东西没有放在心上,念念都是仁慈的心、宽容的心。我们效法圣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榜样,要耐烦,要包容人。而且一个人一生的事业大小,跟他的耐性成正比。你的孩子越有耐性,以后成就越大;肚量越大,成就也越大。“观德于忍,观福于量”,观一个人的德行,从他忍耐的态度、忍辱的修养。观他的福气呢?从他的肚量去看。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了凡先生接着说:“时或以才智盖人。”用自己的才华、小聪明去压人、炫耀,把人家比下去,这样不好,要懂得礼让、忍让、谦让。谦让就是给人家留余地,不要让人家难堪。懂得谦让,就是懂得设身处地去感受别人,不要让人家难受。你是读书人,假如以才智盖人,是坏了读书人的形象。我们学传统文化,身边的亲戚朋友会说:“那就是学传统文化的人。”我们身边的人还没学,他就看着你,你是学的人。结果我们学了以后,拿着每一个道理见人就砍。我们一出现,人家就紧张:“那个学《弟子规》的又来了,今天不知道又要骂什么了。”我们一坐下,人家就说:“我想上个厕所。”这样就败坏了读书人的形象、败坏了传统文化的形象,不只是傲慢,还造孽,败坏形象也造孽。所以,我们更应该真干、真学,真诚、柔和地待人。怎么样才能又有学问又不才智盖人?就是只有自己是学生,这些教诲是来要求自己的,不是要求别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接下来,“直心直行”。这个“直”就是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考虑到场合,有没有让人难堪,没有考虑到可能对方最近家里有哪些事,你没有体恤他,还扬他的恶。这些就是“直心直行”,不好,所谓“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而且出言要顺人心,都是顺着天理人心讲话。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不了解言语是祸福之门。孔老夫子教育弟子有四个最重要的科目: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 我那天看到一本书,讲到一个妇女四十几岁才开始读《论语》,五十几岁出了一本跟《论语》有关的书,谈起心得来头头是道。所以“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真下功夫。可是我们又会想:我才小学毕业,再怎么下功夫,能怎样呢?都是一大堆预设立场。真下功夫,你就是榜样,所有小学毕业的人看到你都有信心,是不是?东北有一位王老先生,不识字,可是他孝悌做到极点。“孝悌之至”,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照顾外甥、侄子这些亲人,做到极处。“通于神明”,感通了。“光于四海”,他的德行、智慧传递开来。“无所不通”,因为明德、本善是我们本有的,我们本有智慧。他的孝悌到了极点,贪、嗔、痴、慢、疑这些习气没有了,本有的智慧之光就透出来,他可以给人家讲《大学》《中庸》,人家一问他,他就可以讲。而且他通了以后,给人家看病,一看就知道他的德行哪里有缺。大家不要觉得很玄,不仅是王老先生这么讲,早在汉唐时的大儒就已经知道这个真相了。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通“五常”一仁、义、礼、智、信,通“五脏”-肝、心、脾、肺、肾。这个时代,要找到一个很健康的人不容易,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两三代缺德。在学校都是考试,德的部分懂得比较少,就会缺,一缺就伤到身体了。“仁、义、礼、智、信”,“木、金、火、水、土",“肝、肺、心、肾、脾”。不守信会伤到脾,脾胃不好;无礼,对人很傲慢,脾气大,会伤到你的心脏;没智慧,什么事情也冷静不下来,很烦,烦就伤你的肾脏;然后木跟仁相应,仁,仁慈,假如脾气很大,暴怒会伤肝。这些都是相应的。 “怨、恨、恼、怒、烦”,怒伤肝,恨伤心,恼伤肺,烦伤肾,怨伤脾。常常埋怨人,身体会有很多的气。当你忏悔、反省的时候,那个气会排出来。有些人还会流鼻血、拉肚子,把身体里面因为情绪,怨、恨、恼、怒、烦所产生的毒素往外排。现在的人花一大堆钱吃药,然后食疗,效果不大,为什么?里面毒素一大堆,而且每天还在增加。诸位朋友,我们今天有没有怨、恨、恼、怒、烦?有,那你又在往身上收这些垃圾了,怎么可能身体会越来越清净、健康呢?大家看,这些都是相通的。儒家的五常是做人的根本,是一切疾病的良药,你只要时时处世待人都有“仁、义、礼、智、信”,你就养了浩然之气,慢慢地什么病都没有了,这是“病药”。今天找到药了,不用钱的。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留什么东西给孩子?《三字经》讲,“人遗子,金满篇”,很多人多赚一间房子留给孩子,多买一些首饰留给孩子。“我教子,唯一经”,把经典传给他,把好的风范传给他。就像范公一样,他从来不留钱,他一有钱就去帮助别人,所以他去世的时候,家里买不起棺材。这样的人,国家一定很感动,会帮他办后事。范公留什么?“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帮助贫穷的族人跟大众,让整个家族兴旺起来,把这份道义留给他的孩子。 最近大家都在学文言文,慢慢积累。做父母的有时候讲几句,孩子会瞪大眼睛:“嗯,我爸挺有学问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一定要会,为什么?连纳吉布首相都会了。纳吉布首相有一天就公开讲了这一句名言,而且他跟英国首相同时都表示,要效法“中庸”精神。现在全世界都知道,要往中华文化中去找治国跟人生的智慧。 我们在前面也讲过了,儒家的“五常”,佛家讲“五戒”,完全相应。“仁”,不杀。“义”,不盗,不取不义之财,当然不能偷盗。“礼”,有礼的人不做违礼之事,不邪淫。这种行为对于整个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最大,所以罪业很重。包括邪淫被发现之后,人的恨很强,甚至会造成灭门的情况。老祖宗留了两句名言我们要记住:“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有礼就不邪淫。“智”,不喝酒,不喝酒就是怕酒后乱性,那就没智慧了。“信”,不妄语。 这里告诉我们,“杀、盗、淫、妄、酒”是一切恶业,这些都是不能造的。为什么会造这些恶业呢?因为我们内心有病毒、有习气,就是“贪、嗔、痴、慢、疑”,这是一切病因所在。我们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而要去掉病因,就要靠“五常”跟“五戒”。“五常”跟“五戒”是病药。我们来看,“贪”,无义;“嗔”,暴怒伤肝,无仁;“痴”,无智;“慢”,傲慢就无礼了;“疑”,怀疑别人就无信了。所以,“贪、嗔、痴、慢、疑”是病因,把病根找到了。再来,这个病因还有助长它的缘,叫“因缘”,有恶缘就结恶果。什么是恶缘呢?就是刚刚讲的“怨、恨、恼、怒、烦”,这是病缘。 恶因恶缘都有了,就结恶果。什么是恶果呢?“脏腑失调,天地易变”是一切病果,这果报现前哦。人现在五脏六腑都有问题,因为德有损,所以天人合一是真的,人心会影响自己的身体跟所有的环境。人心善,风调雨顺;人心恶,天地易变。现在一打开报纸,多少国家旱灾、水灾、地震、风灾不断。天地易变,根源都在哪里?“贪、嗔、痴、慢、疑”,没有“仁、义、礼、智、信”。这是前期的果,后面的报更严重,是什么呢?生病了,失调以后接着疾病、痛苦来了,短命。天地易变,更严重的自然灾害现前,自然灾祸是一切病报。 “觉者畏因”,觉悟的人担心的、敬畏的、考虑的是什么?原因出在哪,赶紧改善。“迷者畏果”,迷惑的人只是“哎呀,怎么又地震了?哎呀,怎么又旱灾了……”只是在那里痛苦而已,他不知道去改善,只是怕结果。现在地震的情况很多。人心傲慢感地震,愚痴感风灾,现在飓风很多,以前没有龙卷风的地方现在很多都有了龙卷风,为什么?都是人心感召来的。人心贪婪感水灾,人心嗔恨感火灾。现在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为什么?地球上的人火气都很大。诸位朋友,我们今天要生气了,就想地球温度又要上升了,就不会生气了,是不是?现在我们是同舟共济,我们共同面对一个大时代,这个地球能不能继续生存,要看我们这些地球的孩子懂不懂得爱惜地球母亲。 《尚书》讲:“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这个时代很多科学家都说那是迷信。道理没有透彻,就说别人迷信,其实谁迷信?他迷信啊,他迷信自己的看法,他不相信几千年传下来的经典。所以这个时代的人犯了一个很严重的毛病,就是傲慢。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孩子对父母很傲慢?现在的下属对领导很傲慢?再来,现在这些科学家对古圣先贤也很傲慢。傲慢怎么可能会有真实的学问呢?不可能。你看西医都瞧不起中医,有没有?傲慢。中医已经五千岁了,西医几岁?不能傲慢!它承传五千年有它的道理。我们不是说去比较什么,而是人应该谦虚、客观地来看问题。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大家冷静看,出言不顺人心给自己跟家庭招来大难。假如这个父亲有教育的智慧,假如他那个时候说:“孩子你真好,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助人为快乐之本。”他家的命运一定截然不同。所以为什么讲“话到口边留半句”?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讲话太随便,有可能误导他们的思想观念。讲话之前先想一下,要讲的话跟“仁、义、礼、智、信”相不相应,这个病药拿回去要好好用。讲话有仁,有道义,有礼貌、恭敬,有智慧,讲信用。 还有一点要跟大家补充一下,意念都会伤自己的身体。人假如对自己的父母有怨、对自己的领导有怨,甚至于忤逆父母跟领导,会头痛。你假如跟你的下属生气,气得睡不着觉,你会脚痛。而且男左女右,假如下属是男的,你会左脚痛;下属是女的,你会右脚痛,你注意去观察。我曾经观察过一个长辈,他中风了,左脚不能动,左手不能动,他跟兄弟几十年的怨恨没解开,烦他的某个孩子烦了一辈子,左手左脚瘫了。我们一个同事,他一个朋友跟他说:“我的左脚好痛。”他说:“你是不是气你儿子?”她说:“对对对。”“你儿子会不会头痛?”她说:“我儿子会头痛。”因为儿子也气他妈妈。所以手会痛是伤了手足之情,左手是跟自己的兄弟有问题,右手是跟自己的姐妹有问题。假如夫妻过不去,腰会很不舒服。假如全身都痛,那就好好“吃药”,仁、义、礼、智、信赶快吃下去。自知者明,要有自知之明,把问题找出来。不要常常看别人很准,看自己不准。坦白讲,看自己不准,看别人也不可能会准。 “轻言妄谈”,指言语太轻率。而且“妄”可能讲话狂妄,不好,损德。还有可能是虚妄,讲的话不实在、不真诚也不行。再来,没有实据,没有搞清楚的就去讲,到时候误会人就麻烦了,“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知未的”是什么?有一些事情你还没有完全清楚,不要乱讲,传到最后就面目全非。还有,这个道理我们没有透,就给人家乱讲,把人家给误导了,这都不行。以前为什么说“谨言慎行”,言语为什么这么重要?从我们刚刚谈的这些内容,就知道为什么孔夫子把“言语”放在第二重要的科目。夫子有智慧,孔门四科的顺序,“德行”第一,“言语”第二、再来“政事”,最后“文学”。 “德行、言语”,一个人的德行其实也表现在言语上,这是根本。“政事”是做事的能力,各行各业都要有做事的能力,但本末不可以倒置。我们现在的教育,教了知识、教了技能,没有教做人,本末就倒置了。有能力的人、有技术的人傲慢,甚至做违法的事情。最近摧毁了一个几百人的诈骗团体,里面还有硕士毕业的。国家花了二十年,最后培养出来却去干坏事,所以不要本末倒置! “政事”是做事能力,“文学”是精神、生活的部分,但都是以德行为根本。我们读书读了十几年,大学毕业了,请问有哪一堂课教我们怎么样讲话才有修养?我们这一代走的人生弯路很大,下一代不能再这样了,我们不能再误了他们,从小要让他们把德行、言语扎下根去。所以我们的文言文课程,光是讲言语的就讲了四个半小时。言语的存心、言语的态度、言语的方法、言语的时机点,都是学问。言语的影响,也都要考虑到。“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人没有修养,“一言折尽平生福”,就一句话,把人生一半的福气折掉了。你们有没有遇过讲话让人家听了之后就想跳楼的人?他那一句就折掉半生的福气了。所以我们特别为言语开了课,叫“言语的修养”。大家有机会也可以相互交流。 我们接着看经文:“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大地生养了很多的物种,水很清澈的话养不了鱼。其实就是说,能够包容才有和气。“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好”是已经过头了,爱整洁不是坏事,太过了就变洁癖了。有时候太爱干净了,把那些蚂蚁统统给弄死了,对这些小动物都赶尽杀绝,见不得它们。其实我们要了解,你只要把你的饭菜、把这些会引它们来的东西收拾好,它们可能就不会来了。它们也只是讨口饭吃,你因此把它杀了,就不仁慈了,是吧? 人不学,不知道,我小时候上树抓金龟子,从树上掉下来,地上刚好有玻璃片,到现在还有一公分多的伤口。恶有恶报,以前还没开悟,还不懂,所以听闻圣贤教育非常重要。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问了凡先生:“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你应该有福报、有功名吗?你应该有好的子孙吗?这样一个反向,让了凡先生的心沉淀下来,反思他自己的处世待人。人能够反省就是改造命运的开始。了凡先生说他自己不应该有功名,因为他反思自己本来福就薄,不是很有福报,又不能努力积德行善。人知道自己福薄的话,要有自知之明,赶紧行善。 人世间有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行孝,父母大我们一辈,假如父母不在了,那就是我们人生的憾事。再者,行孝是性德,是自己天性的流露,那是最快乐的事情。所以古人希望我们不要有这样人生的憾事,留了一句话给我们深刻的提醒:“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再就是行善不能等。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大家也都很努力地做事业,积累财富。我们所积累的财富是有形的,银行里面看得到。还有一种财富是无形的,看不到。诸位朋友,请问大家:发生意外的人都是有钱的还是没有钱的,还是都有?所以有钱的人也会遭祸。曾经有一个很有钱的人,他的亲人得了癌症,他自己盖了一个医院,“我一定要把我至亲的病给治好”。医院盖好了,专门研究癌症,他的至亲还是走了。所以看医生是缘,人有福报,遇到好的医生,灾祸就可以化解掉,可是假如他没有福,纵使看最好的医生,也不见得看得好。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明白。 我最近刚好跟朋友谈到,确实行善不能等,福要积得厚。有一个作家写文章强调忠孝仁义,结果避免了一场灾难,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写的歌曲、唱的歌曲、写的文章是善的,这个善的东西影响这个世间越久,这个人的福报越大,甚至庇荫他的后代子孙。大家看在历史上留下千古文章的,后代都很好。但假如是不好的东西,像现在很多歌曲是靡靡之音,很多公众人物、明星很有名,很多人崇拜他,可他的行为非常偏颇,把整个社会风气,尤其是年轻人都给误导了。大家冷静去看,这些公众人物短命的很多。他一场演唱会,五千人、一万人来听,他有没有福报?我去唱,五十个人都不一定来,你去给人家发票,送人家糖果,还不一定来听。这些人的福报大到什么程度?你要花一两千块买票去听,排队买票还不一定买得到。人生有这么大的福,假如他把忠孝仁义用来教育大众,把好的歌曲唱给大众听,功德就无量无边。同样有这么大福,唱的是靡靡之音,那造的罪业就大。 所以人有大福,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去用自己的福报,成就自己的德行,又能造福世世代代的子孙。像范仲淹先生,他有福报当到宰相,并且没有乱花钱,他有智慧,他去行道义,给后世子孙培福,树立好榜样,结果他的后代八九百年之后还是很兴盛。假如一有福报就开始挥霍,那一代都过不了,我们这个时代就明显看得出来。 最近灾祸比较多,在印尼海啸那天,我提到的那位宣扬忠孝仁义的作家刚好就在现场,就在那个海边,他去度假。他订了一个山上的房间,结果他们到的时候房间还没整理好,他的女儿就很急,说:“父亲,我们到山下马上就有房间,不要在这里等老半天。”女儿就催爸爸退房,到下面去。这个作家修养也不错,不疾不徐地劝女儿,“都已经订了,就不用再换了。”后来决定不下去,就在那等啊等啊,突然海啸就来了。假如他听女儿的话,把车开下去,那刚好就碰上海啸。这件事不是偶然的,这个世间没有一件事是偶然。 台湾有一次火灾,六十条人命短短几十秒钟就烧没了,因为电线起火烧得非常快。在这一场火灾中离开的人里,有抱在怀里的,也有年纪很大的,什么年龄层都有。有一些人是要进去,突然被一个电话给叫走了,有些人是根本没有要去,五分钟以前刚好朋友把他叫进去。这样的事很多。所以通过这些事例,我们要很冷静,两件事不能等,行孝不能等,还有行善不能等。你现在积极去行善,很可能就化解了自身、家庭的灾祸。 所以我们改造命运首先要反省、知过,进而去改过。了凡先生已经察觉到自己的过失了,他讲到,自己没有福,又不知道去好好积德累功。人要有自知之明,像我看起来就是福薄,所以我就要赶紧去多行善。我记得我二十九岁那年身体就很不好,在高速公路上开车都会睡着,而且还不止一次。幸好台湾高速公路的车道两旁都有反光灯,晚上车灯一照它就会发亮,而且那些反光灯本身都有一定的高度,所以我压到的时候会有警觉,之后就醒过来了。说实在的,除了车灯的提醒之外,冥冥中有很多祖先的保佑。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了凡先生接着又反思自己不能有孩子的原因,“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大地包容万物,感觉好像很污秽,但事实上是量大,那是能滋养万物,平等的慈悲。“水之清者常无鱼”,河水太清澈了,反而不能够养育这些鱼类。了凡先生反思自己太喜欢干净,最后变成洁癖,给人很大压力。比方说这个地拖啊拖啊,人家稍微弄脏了,就把人家骂一顿,人家看到你就很紧张,慢慢就变得苛刻。又有一句话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不能有洁癖,“察”就是苛察。一个人假如看别人的缺点都用放大镜来看,他出现的时候,身边的人浑身不自在,好像在他眼里一点好都没有,这叫“至察”。“无徒”就是没有朋友,没有人喜欢跟他相处。所以我们的人缘好不好,要看有没有包容性,不要苛刻。 当然,朋友有缺点也要懂得去劝谏,所谓“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可是不要苛刻,更不要在别人面前讲他的缺点,那样他会很难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很重要。“将加人,先问己”,你的亲朋好友在大庭广众之下把你的缺点讲出来,你受不受得了?当然面子挂不住,很难受,所以我们不希望这样,也不能对别人这样。有一句话讲,“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好的事情让大家知道、效法;劝谏别人的过失要在私底下,别人不知道的时候去劝,尤其我们都是成人,要顾及人家的自尊。不要“我这个人就是很直”,“嗒嗒嗒”就出去了,那叫机关枪不叫直,不管人家的感受就出去了。 而且纵使是劝,也不能次数太多。孔子提醒我们:“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我们老祖先通达人情事理。人与人有五种关系,有三种是亲属关系:父子、夫妇和兄弟。今天母亲唠叨几句,你虽然很烦,但心里会不会说“以后不要再见我妈了,烦死了”?她生你养你,一辈子都是你妈。而君臣跟朋友关系不是血缘关系,今天哪个朋友讲的话你听了很烦,“离他远点,以后不要再见他了”,就有可能是这样发展。今天你侍奉领导,你劝领导的次数太多,他听了实在有点反感,脸色已经很不好看了,你还一直讲,然后可能领导的脾气控制不住了,就骂你一顿,可能就变成侮辱。这是我们自己不会察言观色,自己招感来的。所以假如几次劝,领导都不听,那先把自己做好。除非这件事情攸关整个公司的存亡,那你可以“号泣随,挞无怨”,都没有关系,纵使是坐在地上哭也没有关系。一般不至于造成太大损害的,领导个人的一些修养问题,一些小细节,劝了几次他不听,可以先缓一下,让对方恼羞成怒就不好了。朋友相处也是这样,你劝他几次了他不能接受,那就先缓一下,先把自己做好,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动他,不要操之过急。不然这个朋友以后都不想见到你,你利益他的机会可能就错失了。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德行的大根大本是孝道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我们看到这个“务本”,对一个教育工作者太重要了。我们总不能教了一辈子,结果是什么?本末倒置,甚至忘本,那我们不是好心做坏事?教育界非常多的同道非常认真,但是他们眼看着学生的素质愈来愈差,找不到根本。我也是啊。不是一代不如一代,是一年不如一年,我也着急啊。结果祖宗加持、祖宗保佑,刚好让我翻到经典《孝经》“开宗明义章”,看到了一个最重要的务本的句子,“夫孝,德之本也”,德行的大根大本找到了,“教”是教育,“教之所由生也”。所以假如不从孝道开始教起,就不叫教育。这个对我们太重要了,我们不能搞一辈子,连“本”是什么都不知道。 有人会想,现在的学校这么多,而且从幼儿园学到大学,十八年的时间都有,那这个算不算教育?假如不教孝道,叫知识传习所,教了他很多知识,但是做人不懂。这个我们翻开报纸就看得出来,现在不孝子,不是说没读书的人是不孝子,学历读得很高,父母还没下葬就开始争财产了。大家冷静去看很多大企业家,他那些孩子都是留美、留法、留德的,为什么他去世之后,那棺木一、两年都下不了葬?摆不平啊。他培养了这么多的子孙,全部都读一、二十年的书,但是不懂得孝道,只懂得money(钱),拜金主义。拜金主义怎么是教育?功利主义怎么是教育? 夫子讲“君子喻于义”,培养君子是让他了解道义,做人的本分,义是应该的。家的本分是什么,团体的本分,对国家民族的本分是什么,这是培养君子。“小人喻于利”,从幼儿园就教他竞争,那是培养小人出来了,会伤父母的心,会伤领导、会伤他人的心。他纵有二十年知识的积累,他还是不可能能去利益人,因为心坏了,才干愈高,所产生的副作用愈大,这个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体会得到。我曾经听同道们讲,有才无德叫危险品,还有讲的更绝的叫毒品,那变毒害社会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先生花了十九年写的,有篇文章叫“才德论”,就提到“才胜德谓之小人”。跟孔子讲的,“小人喻于利”,那小人他都想自己多了,就很难去利益到别人。平安,浩然正气,天地精华,传颂千古!孩子福报平安,浩然正气,天地精华,传颂千古!孩子福报 ·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