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过了元旦新年,1月7日在河北省秦皇岛进行第19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公益巡讲活动,距离2024年春节就不远了,年的味道一天天越来越浓。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抚顺亲民合作社的基地,一群人从8日开始就紧张赶制无公害的迎春大馒头。一个中年男人每天早晨4点多钟起床,忙到晚上8点多,和面、揉面、上屉,10多天的功夫,他与大家一起和面将近3吨,一天出锅1000多个又香又白的大馒头......他就是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吴振宇。乡村来的打拼者

吴振宇,1981年出生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曲家店镇厂子村,兄妹二人,1998年,18岁的他初中毕业就来到沈阳五爱街打工,给服装批发商取货发货,干了一年后,回厂子村呆了一年,20岁时父母给他订婚,22岁结婚,交彩礼2.4万元,欠了2万元外债,光靠种地还债太慢了。

2002年冬底,吴振宇来到沈阳市和平区南五批发市场干了7年。然后他去铁西区盛发市场自己经营蔬菜批发,有了一辆运输车每天批发14万斤菜,经常24小时不睡觉。先期没活,中午就吃一根麻花。这期间他花60万元买了宁官一处商品房,货款38万元,2005年买基金赔了4万元,好在经营蔬菜天天进钱,每年收入10万元。亲属介绍在市场运输来钱快,刚开始挨打受欺负,有活也不让他干,从忍到打抱不平,天天吵架,吴振宇在盛发市场风声水起,一提小宇无人不知,每天靠讲价、拿货、装车检验,他最多时一天就挣2000多元,2013年以后他每年收入30多万元,这位从乡村来的打拼者,靠自己努力,在省城沈阳扎下了根,有了一席之地。

这时的吴振宇春风得意。每当想起自己上学时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骑着自行车走15里路,为了改变命运,从乡村一路走来,历尽千辛万苦,有过找不到活或赔钱了回村没有脸面见人时的窘态,有过被人欺负时的委屈,有过拼命干活时的要强。过往种种,他和自己现在对比,一个带着外债闯省城的农村人,如今他还清了外债,在万家灯火的城市有了自己温暖的港湾,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特别是二女儿,乖巧美丽,是他的掌上明珠。想起这些,吴振宇感到自己的打拼太值得了。逆境来袭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吴振宇事业顺利大展宏图之际,他不知道一场灾难在悄悄来临。2015年2月24日,星期二,农历大年初六。这是春节后的一天,刚下过雪,从昌图通往沈阳的一辆客车艰难的行驶在公路上,吴振宇的母亲、妻子、小女儿和外甥女都坐在这辆车上,她们是刚刚在老家度过春节回沈阳。客车行驶至调兵山路段,一场惨不忍睹的车祸发生了!吴振宇的四个至亲转眼之间与他阴阳两隔。吴振宇懵了,他绝望了,一天时间他抽了5盒烟!生意停了,什么都放弃了,他硬挺着处理亲人的后事,又带骨折的大女儿去医院治疗,出院已经4月份。这时候他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亲人生前的一幕幕如演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他说直到这时他才崩溃,那种撕心裂肺的思念,那种无法形容的孤独,那种为什么我遇上的痛苦,让吴振宇极度的受不了。他后悔自责自己为什么不开车回去接她们,他抱怨那个司机和交通警察,他感觉生活没有意思,他想到去死!然而想到刚近60岁的父亲和刚刚13岁的大女儿,他还得硬撑着活。他去寺庙为亲人超度,去居士林念佛,开始吃全素,6月份又参加了7天的水陆法会。7月份在家没事,吴振宇看电脑视频,接触圣贤教育,一盒烟、一条毛巾,他仿佛明白了什么道理,有时痛哭,有时看着电视就打自己嘴巴,这样的生活他持续了6个月。吴振宇最难忘的就是2016年的春节,父亲、大女儿和他,过的一个非常凄凉的年。照亮人生向光而行痛定思痛,生活还要继续。2016年4月21日,吴振宇有幸参加了家校社在抚顺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举办的第48期《弟子规》培训班,他明白了,人,不能为自己而活,余生他要做点事!当时他还是愁容满面,期间他想卖唐装,没成。这年6月他又参加了《太上感应篇>学习班,之后吴振宇坚定信心来家校社在抚顺的基地从事长期义工。这意味着彻底告别每天千元的收入,开启了一段别样的人生。2016年下半年吴振宇学习传统文化当年就带问题孩子,头三年他根本不会带,控制欲极强,没有爱,光讲理论,后来经过不断的磨炼,他至今已带6期夏令营、5期冬令营、3期青少班。回想学习传统文化走过的8年,吴振宇不容易。他带孩子的烦恼、碰壁、讨厌,期间6次想回家,4 次请假,对立、抱怨,不想睁眼看孩子。然而每当他看到父母千里迢迢送孩子过来,上火车看见有的孩子骂妈妈,在大街上发生冲突,他感受到了原来没有了教育,特别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孩子无生活技能,吃啥没够,抱怨变成恨。回到现实,他难受也坚持,有两次看不到希望了,晚上开会,吴振宇内心有个声音必须得走,但他还是战胜了自己,余生就走这条路,不能请假了。吴振宇说:“苦是好东西,让我醒,修学路上要提升,每天待人接物要有感恩心恭敬心,真诚平等。刚到北京找生存机会,发展不为我个人,要让中华传统文化复兴,让中国站起来!”为此,吴振宇和其他老师一起在北京打拼,东奔西走找房子,没钱了他和同事连续吃两个月的玉米面,从四合院到琉璃河,从君悦到青龙湖,他参与见证了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的建立和成长,参与成功举办19场百人千场,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孩子和家庭重获幸福,他就高兴欣慰。长期的从事批发买卖,吴振宇的脾气一时难改。有时让很多人受不了,那种黑着脸训人的方式,让人看见他绕道走。时间长了大家懂得了他的初衷,选择了理解,但吴振宇正改自己的短板,今年新年开头,他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图:新年做个新人。8年时光,吴振宇感觉最对不起大女儿。他长期做义工,女儿16岁就打工,自己找工作、租房子,如今像他当年一样自立自强。吴振宇也从学习、践行传统文化中活出了尊严,他说:“去年开始学习养正遗规,有一篇人没有志向如人无脚一样,志向是前行的动力。康金胜理事长和王丽秘书长终身搞教育,我要跟着恩师走,学习传统文化做中华好儿女,35年前迷失过,我要让后人不再迷失,舍弃小家顾大家活得更有意义,苟利国家生死已是一种情怀,我要坚定信心,传统文化照亮了我今后的人生道路,我要让更多人接触传统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而工作!” 一路走来经历坎坷,吴振宇在逆境之中奋起,成为一个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照亮自己人生路的典型。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09月15日

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盛产玉石,蕴藏在山间的玉石给这里的山川大地增添了许多灵气。石艳长得俊俏秀气,一家就生活在岫岩县城,这里是她深爱的家乡故土,前后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成就了她不一样的感人守护故事。

辗转山水间,守护客运生存线

1970年8月石艳出生在岫岩满族自治县新甸镇大石堡村。父亲是镇上的武装部长,她在兄妹三人中排行最小。石艳初中毕业后来到岫岩纺织厂劳动服务公司工作,因企业重组改制,26岁开始石艳转战6年多商场,她靠着聪明美丽和伶牙利齿,在岫岩百货大楼卖副食、水果和烟酒糖茶,有了一定的经商本事。

1999年,石艳与在岫岩交通征稽所工作的付松鹤相识,同年结婚,两人出资9万元购买了一台小客车搞起客运。从岫岩到庄河的冰峪沟60多公里的路程,沿途山清水秀,峰回路转,风景如画,冰峪沟更有“北方桂林”之誉。石艳能吃苦,她起早贪晚,奔波在这条美丽的客运线路上,虽然辛苦,但看着女儿付慧贤每天用小手数票款的样子,一家人很知足、幸福。

然而,客运线路越繁忙,效益越好,瞄着这个行业的人就越多,竞争也更加激烈。为了挣钱,石艳忙得不可开交,她和爱人将旧车卖了新买了一辆28座的客车,旅游旺季她的车最多时装了近60人。在她养车的第8年,竞争垄断事情迭生,一位道上大哥吞并了11辆客运车辆,只有石艳和一位老太太养的车没有被其垄断。交锋对立的时刻越来越多,天天干仗,对方上一系列“手段”,车压点不走,雇用社会人员打司机,软硬兼施,付松鹤越来越担心石艳的安全。石艳却颇有大将风范,她义正辞严:“不卖车!我得吃饭!”不知费尽多少周折,老太太的车还是扛不住被那大哥收了,而石艳的车就是垄断不了,因此大家也传开了:“石艳不是个善茬,惹不得!”此时石艳穿着时尚,打扮分外妖饶,辣妹子遇火就着的脾气尽显。

石艳凭借一己之力,守护客运线路14年,每年收入至少能收入12万元,直到2014年交付亲属经营。

倾情瑰宝中,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3年,石艳的命运发生了一次大的转变。这一年的7月,她和当时13岁的女儿付慧贤参加了现任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康金胜举办的传统文化亲子夏令营,石艳说:“我稀里糊涂本来是心思带着孩子玩来了,没想到经过15天的学习,不爱走了!”

2014年2月,她和孩子又参加了康理事长办的15天冬令营。石艳做了今生最大的一个决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太好了,女儿喜欢学,我和孩子告别家乡,自己不亲自养车了,专门跟着康理事长和王秘书长学习传统文化。”

爱人付松鹤起初不理解,得知她和女儿真心愿意学,明理的付松鹤给予她们大力支持,石艳带着女儿付慧贤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路上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针对石艳的情况,王丽秘书长和其她老师们亲自设计她的学习课程,一个又一个考验,一个又一个挑战,向着石艳而来。践行传统文化要格物致知,石艳经历了诸多的第一次,改变她打扮妖饶的习惯,安排她穿别人的内衣,脚穿大头鞋,崇尚节俭,每次使用牙膏都有人量用了多少,多了就被批评。要求她在各方面做出改变,全家学习,说话柔和,无我利他。经过近11年的圣贤教育学习,如今的石艳一家人,进步巨大,已经23岁女儿付慧贤遇到好老师,各方面出类拨萃,独立组织了多场百人千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并参与宣讲团登上讲台分享学习体会,受到全国各地观众欢迎喜爱。石艳已经成为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女儿学习期间,她就承担起百人千场组织工作,仅在去年就成功举办了11场,她结合自身经历为义工进行培训,让无数人感动流泪。在她和孩子的影响下,爱人付松鹤也加入学习、践行传统文化行列,一家人成为坚定不移守护传统文化的典范。

深情大爱里,守护青少年幸福

目前石艳已经成为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的精英力量。她说:“康理事长和王丽秘书长功德无量,在弘扬传统文化、从事传统家庭教育的道路上,两位老师殚精竭虑,想尽一切办法,吸引更多的人走上这条正确的道路,自己花钱费尽精力用生命在救人!”  

2023年12月21日,石艳勇敢地接受新任务,带一位来自山东名叫雅雅的严重抑郁的22岁女孩,乘火车到家校社培训基地学习。凌晨3时,她和郭君老师顶着凛冽的寒风出发。雅雅抑郁7年,每天吃药,经常轻生,看了多少医院不见效果,在家依靠父母轮流看护,全家人已经疲惫不堪,绝望之时找到家校社,领导将带这个孩子的重任交给了石艳。

这对石艳来说是一次大考验。去年12月22日至今,她和雅雅24小时全天在一起,她按照王丽秘书长的教育方案,将爱给了这位急需帮助的雅雅,来基地后雅雅就断了吃了7年的抗抑郁药物,刚断药时,雅雅情绪极不稳定,有一次还动手打了石艳。她不抱怨,不嫌弃不放弃,教育雅雅习劳知感恩,明理懂孝顺,一个全新的雅雅正以良好的姿态呈现在大家面前。雅雅的父母感动不已,也开始积极参与学习传统文化。

王丽秘书长早就给石艳取了一个好听的修学名字——心果,意为给人们带来美好和幸福。眼下,她正和基地的老师们制作迎新春的大馒头,站在2024年新春的起点上,不信春风唤不回,春风正在吹来,石艳用善念之花开心果,她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自己为他人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人生历程中,石艳从守护客运线路,到全家守护传统文化11年,到守护青少年幸福,她奋斗着,守护的果实更丰硕,弘扬传统文化的路走得越来越坚实……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09月15日

在辽宁抚顺传统文化基地大院里,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亲切的叫他一声“苏爸爸”。从2014年至今的8年间,一家4口舍出12亩菜园,告别生活多年的家乡,带领全家人投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实践中。8年来,夫妻关系变和睦了,两个女儿也成为弘扬传统文化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

“苏爸爸”大名叫苏演照,1963年生人,是抚顺市塔峪镇的菜农。他1985年结婚,妻子刘淑华是铁岭人,比他小3岁。两个女儿相继出生,给家庭带来欢乐,但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烦恼的事情也随之而来。孩子小、农活多,夫妻不睦,三天两头的争吵,打破了路边那座三间平房的安宁。由于婆媳矛盾太多,年迈的公公婆婆只好搬到菜园里的两间红砖房,直到离世。家里如果少了什么东西,妻子刘淑华就怀疑是孩子姑姑偷的,亲属们伤透了心,老死不相往来。有人评价刘淑华:“蛮横强势、任性霸道!”

忙碌的夫妻相互缺少关爱,日子过得冷清。大女儿到了成家的年龄,受父母影响对婚姻产生了恐惧。苏演照和妻子曾经三四次去民政部门办离婚,但一想到孩子,还是沒离成。苏演照说,那种焦虑和迷茫带来的苦和累,常常想背着人哭。

人生究竟怎么过?夫妻都想过改变现状。2003年妻子刘淑华经亲属介绍,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还偶尔拿回宣传传统文化的光盘。他和妻子俩人每天两点多钟起来先学习传统经典,白天也抽空就看光盘。渐渐地刘淑华产生了助人之心,发现田间道路坏了,就和爱人苏演照买来管子精心修好,经常为村里困难老人送去吃的。

2009年,他们的大女儿苏艳平已经在家呆了5年。一位邻村的王奶奶平时喜欢苏艳平,要带她去见世面,苏艳平因此有机会参加了由康金胜、王丽夫妻承办的抚顺市首届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和公民道德教育论坛,苏艳平还加入了义工组,连续七天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老师在一起,她感觉到了从没有过的快乐。在一星期后的义工答谢宴上,康老师诚恳地说:“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中断,明年我们的报恩堂就开课。”苏演照和刘淑华夫妻非常支持大女儿苏艳平报名参加学习。         2010年7月至10月,苏艳平每天从村里坐客车到市内学习,夫妻种 植的青菜也每天通过客车运送,无偿提供给报恩堂。11月份苏艳平干脆住在上课的地方,如饥似渴的学习。刘淑华看着大女儿学得好,2011年将正上初中的二女儿也送到了报恩堂学习传统文化。

2012年康金胜创办的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成立,有了3000多平方米的三座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规模更大条件更好。2013年,康金胜、王丽夫妻经常带着义工帮助苏家劳动时发现刘淑华的身体有问题。仔细询问才知道,病情发作时糊里糊涂,不认识人,还经常胡说八道,去了不少地方治疗不见好转。刘淑华急需帮助,康校长夫妻做出决定,让刘淑华上学校去试试吧!由此,刘淑华和两个女儿,一家三口跟着康校长夫妻开始系统学习传统文化。

 

苏演照依然一人坚守着田园。苏艳平每月回家看望一次父亲,心里很酸楚,家里乱,厨房更不像样子,邻居说苏演照天天忙农活,吃上一口热乎饭都难,女儿劝说他也去学校。“我要去真有不少难事儿,村里有处这么多年的乡亲,还有这12亩多地,故土难离,再说将来你们成家立业都需要钱,我得在家挣钱!”尽管苏演照不情愿,但怕妻子女儿对他有太多牵挂,2014年秋冬时节他还是来到了传统文化学校。刚来的时候静不下心,身在学校,心在自己的菜地上。

王丽老师特别为他设置了7天的静修课程,苏演照坚持学习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视觉观察着学校的情况。转过年的正月十七是他的生日,没想到与康金胜校长同一天。这是一次特别难忘的生日,当看见校长过生日向妈妈叩首那一刻,他有太多的感慨。当天生日过后,苏演照向大女儿敞开心扉:“过去这些年你爸爸我白活了,娶了媳妇忘了爹娘,如果再不来学校学习,家里内外的压力几乎让我崩溃了!康校长夫妻对咱家的帮助和人品彻底征服了我,坚定了我长期来这儿的信心!”  

苏演照和刘淑华商量后,决心舍弃小家干件大事儿,义无反顾加入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行列。2015年3月的一天,苏演照找到康金胜夫妻,向学校捐出十万元钱,这钱是他和妻子从春干到冬多年来的积蓄,他说:“这点钱原本是给两个女儿的嫁妆钱,现在俺全家都来了,女儿的明天两位老师做主,12亩地也给学校,这也表达不了全家对学校的感激之情,我保证余生都要尽所有力气来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   忘我和利他的真干行动,收到的回报不是多少金钱能够买到的。苏演照一家吃住在学校,每天有6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认真学习儒家经典,通过学习伦理道德,进一步用忠、孝、悌、义、信五伦来规范日常生活行为。8年时间,他一家人收获了过去曾经奋斗了20多年没有得到的果实。    从种植菜园到耕耘心田。苏演照热爱种地,过去的日子他用过无数的农药和化肥,有的还严重超标使用,为的就是多卖钱。如今已是学校农业部主任的苏演照,负责50多亩租赁土地的耕种,他有了施展自己特长的平台,8年间从春到秋,他为这块土地流下了辛勤汗水。清晨,他带人进地劳作的声音最先唤醒山阳屯的黎明,所有粮食和青菜全部做到了无公害,倍受欢迎,夫妻还将种地的技艺从抚顺带到了北京。如今他和妻子互敬互爱,苏演照感谢妻子把他带上了学习传统文化这条路,妻子对他说出了心里话:“感恩这么多年的包容,我这样的,换别人不给打个半死也得给甩了!”人们发现苏演照笑意经常写在脸上,他的笑容像清泉,滋润了刘淑华的心田。刘淑华先后两次走上大型论坛,忏悔过去不孝敬老人的错误。现在她的病好了,那个蛮横不讲理的人,变成了关心和服务大众的人,人也年轻了。   2017年,有的学校想挖大女儿苏艳平离开,但她知恩感恩,一直坚守,目前已是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培训部主任、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二女儿苏艳玲进步飞速,走上了百人千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主持人岗位。   懂得感恩,无私奉献,内心就愈发明亮。苏演照一家曾经迷失了人生方向,在黑暗中感到恐惧和无助,无尽的痛苦曾让他们绝望,是康金胜、王丽夫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挽救了这个家庭,他们的人生之路才越走越宽广!当下,冬日暖阳照过来,苏演照正带着四五个人收割谷草,汇集秸秆,他已在松树林里培植好有益菌,将谷草和秸秆粉碎后做成有机肥,这方法已连续用了两年,对于明年的收成,他信心满满:新的春天会更美,秋天的收获更带劲!    他,曾经用20多年的时光追逐阖家幸福,梦想妻贤子孝……如今,他梦想成真。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09月14日

罗冰重生记

2023年刚开头的一场瑞雪飘然而至,给弥漫了三年多疫情味道的大地带来了清新,放眼抚顺市传统文化实践基地,白雪皑皑,一派圣洁、静谧。

这里的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200多袋面粉运进来,50多名义工用老面做引子的,和面揉面的,烧柴生火的,一屉屉特色爱心大馒头蒸出来,通过快递发送到全国各地,好一幅吉祥的迎春贺年图画。

罗冰庆幸也能参与其中。他爱上了基地,这里是他告别“巨婴”称号重获新生的地方。十多年来这个不显眼的基地立德树人,创造的奇迹不胜枚举。一个又一个和罗冰一样的人,怀揣着满目疮痍而来,荡涤浑身尘埃污垢,以健康美丽的心灵投入新生活怀抱。

  然而,罗冰走过的重生之路,真的不容易。

“幸福时光”

1985年5月,罗冰的出生给罗广义、温萍夫妇带来欢乐,外公一家分外高兴,罗冰是外公4个女儿中生的第一个男孩,因此他成为阖家疼爱和娇惯的对象。

罗冰在宠爱的环境中成长。父亲罗广义今年63岁,当年是沈阳铁路局机务段员工,为了全家的幸福生活,在罗冰5岁时停薪留职下海经商。90年代初罗广义依靠勤劳和精明从事服装销售,率先买卖手机,月收入比工薪阶层多得多。与罗广义同龄的温萍在沈阳石棉厂工作,早八晚五相夫教子。

罗冰说:“从小到大,无论自己需要什么,父母都会满足我。”小时候温萍经常挨父亲打,她决心不让儿子受任何委屈。上学时老师批评罗冰,温萍坚定地站在儿子一边。罗广义心里更喜欢要个女孩,罗冰调皮不听话,不会惯着他,偶尔拳脚相向,温萍就会阻拦保护,学校开家长会,罗冰只让妈妈去,父亲沾不上边儿。

罗冰怕父亲,1995年父母离异,罗冰和母亲生活。没有了父亲的管束,罗冰浑身轻松自在,就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母爱铺设的草原上放荡不羁,任性狂奔。父母复婚后,罗冰已不服管教,父亲也无力回天。他为自己的这段“幸福时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巨婴”长成

今年38岁的罗冰身高1米8,皮肤白晰,长相帅气,理应成为家人的骄傲,但他坦言其所做所为,让亲人们吃够了苦头。

罗冰过往的33年不堪回首。他说:“长这么大,自己从来没有干过家务,直到30多岁了,衣服还是妈妈给洗。”他从没有离开过母亲的照顾,缺钱了只要伸手母亲就给,小时别人家给孩子一元,母亲会给他10元,成年后他要100元,母亲会给500元。学习成绩不好,读完中学后妈妈找关系让他进入沈阳市计算机学校学习,只学了半年就缀学回家,他要到社会上闯荡。

费力考到了驾驶执照,妈妈想让他开出租车,怕累没干。

罗冰学习理发作为生存技能。第一个酒鬼师傅,给他每月300元工资,技术没学着,工钱都为师傅买了酒菜。遇到的第二个师傅虽然不给工资,但能上手剪头了。4 年后他走上打工生涯,沈阳各大区的理发店前前后后更换了数十家,因理发手艺不精,经常和顾客及老板顶嘴吵架,人际关系不好,找不到活儿只能呆在家里,靠父母养活。

2005年以后没工作的罗冰更是将精力都倾注在手机、电脑游戏上。无所事事的他被虚拟世界的激情深深吸引,夜以继日地玩儿,无法自拨。

罗冰至今没脸回忆那年他和父亲的激烈交锋。

2010年7月的一天,已经得了轻微脑血栓的罗广义回家看见罗冰在电脑前不停打游戏,父亲骂他:“30来岁不结婚,一天天就知道玩这个,没有爹妈就得饿死,死了得了!”父亲不停地数落激怒了罗冰,他随手操起一个铜盆向父亲脑袋上砸过去,父亲被打得原地转了两圈,铜盆凹下去一大块,本来因病走路就踉跄的罗广义被儿子砸懵了!往后的日子父子很少说话,开口就是无休止的争吵。

温萍的日子更不好过。一天三餐侍候罗冰,不仅没捞着好,还要看儿子脸色,饭菜不合口儿,罗冰推开碗筷就点外卖,或者干脆去吃肯德鸡、汉堡、署条,有一次妈妈的唠叨惹怒了他,罗冰居然丧心病狂地打了母亲耳光!

亲人们尝试了各种办法挽救罗冰,但统统不好使。父母和其他亲人觉得罗冰这辈子废了!

圆梦重生

时间到了2017年,罗冰和父母越来越相处不好,相互看着闹心,由着他搬到了离家不远的另一处两室房子居住,母亲照例管着他的一日三餐。

罗冰玩游戏更肆无忌惮,但静下来他觉得这么下去不行,想学好又不知道怎么能好,他陷入无边痛苦之中,对前程一片迷茫。2017年8月他从微信朋友圈得到传统文化实践基地举办学习班的消息,他要过去学,母亲想让他早日结婚生子,但见这小子压根不在状态,就任他去学,反正也比总在家呆着强。

善念闪现,罗冰的人生之路迎来一股清新的风,将他渐渐吹醒。

在传统文化实践基地,他用7天完成了《弟子规》封闭班学习,又参加两个21天的《了凡四训》和《太上感应篇》培训班。到了10月中旬,妈妈突然电话告知他父亲脑血栓复发,瘫痪在床,罗冰顾不上拿行礼箱速返沈阳。温萍发现儿子有变化了,曾经与父亲不说话的罗冰,这次回来连续住在医院,无微不至照顾父亲直到病情稳定出院。

好学向善需要经历艰难考验。父亲有母亲照顾,罗冰想回基地继续学习。然而11月份基地却遇到了大困难,电话通知他取行礼回家。罗冰至今难忘回基地看到的的场面:百名义工不得不解散回到各地,许多义工守护传统文化很多年,对基地感情无以言表,依依不舍的义工们哭了,他们不愿离去却又不得不走!老师也催他迅速离开,罗冰不想走,机灵劲儿上来了:“晚上没车了,我今天走不了啊!”

转机出现在第二天,王丽老师组织怎么也撵不走的少数“铁杆儿”义工商议事情,发现了陌生的罗冰,就问:“这个人是谁?”罗冰吓得不敢回答,他的引导老师樊秀娟小声向王丽介绍了罗冰的情况,没想到他就这样留下来了!

康金胜、王丽夫妻不仅留下罗冰,而且根据当时面临的复杂情况,将他带到基地位于海南三亚的分支机构,作为助教老师继续学习传统文化。在三亚的半年多时间,两位老师经常给他开“小灶”,安排课程,从生活、学习的很多细节教育罗冰,使他受益匪浅。

基地留下来的老师们向罗冰伸出了援手,从一日常规开始,让他能够生活自理,督促学习传统经典,改变错误认知,令其远离手机,手把手教他劳动。罗冰说:“通过持续学习传统文化,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明白了做人要感恩,要孝顺父母,从前的30多年一直活在错误的认知中,就觉得父母生我养我,我要什么就得给什么,从来没有想过为父母做什么,还打骂父母,啃老不孝。现在定力还得提升,挡不住手机‘魔鬼’的诱惑,有机会取回来就看不停,有一次因私自跑出去买小食品被打发回家,回到家还发点小脾气,在基地有一次打了人,觉悟以后十分后悔。”

尽管罗冰不完美,但基地的老师们视他为亲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他的拯救。在基地的5年时光,罗冰重拾人生快乐,变化有目共睹。

他积极参加劳动。那个一日三餐让妈妈侍候的罗冰,变成了自食其力的人,去年8月他还走上百人千场杭州站公益巡讲现场,现身说法警示他人。如今他学会了种地、砍柴,更让人点赞的是他居然学会了用卤水点豆腐,当别人还在梦乡时,他早早起来做好了豆腐。平日清理垃圾、打扫卫生、打包快递件等活儿抢着干,天天保证4个小时以上学习传统文化的时间,越来越明白事理,每天忙碌而又充实,已然成为快乐阳光的大男孩。

在这山间,罗冰重生,他要做一个永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工,迎接更好的明天。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09月14日

2023年4月7日,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第四期家庭教育辅导班刚结束一周,陈艳庆去火车站接爱人来到青龙湖书院。此刻的北京春意正浓,他拉着爱人的手在青龙湖公园散步,鲜花盛开,树木青绿,肆意铺展,这是8年多来两人少有的休闲时光。回首来时路,从企业到乡村,从员工到高级家庭教育指导老师,从抚顺到北京,陈艳庆一家追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的璀璨光芒,脚步坚定,收获满满。         曾经迷茫在昏暗无光的日子里

1974年出生的陈艳庆大学毕业后供职于东北某大型油田所属企业,工资待遇不低,人品好,性格内向,话不多。张春杰比陈艳庆小一岁,浓眉大眼,爱说爱笑。张春杰从黑龙江省一个市级针织厂下岗后与陈艳庆相识,两个性格相反的人擦出了爱情火花。2000年1月结婚,两人曾经相约做“丁克”家族,理想赚钱游玩,不要孩子,携手到老。

然而婚后的日子并不尽如人意。

两人筹措资金租赁房屋开起了网吧。吸引青少年打游戏、上黄色网站,经营所得解决了张春杰就业问题,但陈艳庆和大哥也迷上了网络游戏,网吧开了二年,因管理越来越严格而停止营业。

为了全家生活更美好,陈艳庆的父母毅然搬到乡下,投资养鸡,每年出栏5万只以上。

然而收入再多也没能挡住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发生。陈艳庆的大哥因为网恋找情人和嫂子离婚,大哥长年上夜班,一个3岁的男孩只能由张春杰带。“我自己没有孩子,但我带大了大姐的孩子,这次他大哥的孩子也给我带,从3岁带到10岁,这两个孩子现在对我都很感恩,我姐、他大哥一家十分感谢我,但没想到,当我义务带第三个孩子的时候,这个家的天塌啦!”张春杰说这话时眼泪流下来了,那时她十分委屈,每天抱怨。

陈艳庆的妹妹和妹夫生的男孩聪明帅气,两人工作忙的时候,便偶尔将孩子托付给张春杰。两人至今不愿意回忆2008年那个夏天。这天很热,中午两人和孩子吃过午饭睡午觉。妹妹家5岁的男孩突然醒了,借着床的高度,孩子奔向了窗户有纱窗的地方,“嘭”的一声响,5岁的小家伙打开纱窗,不小心从5楼摔落下去,陈艳庆发现不好,穿着大裤头往楼下跑,他抱着孩子打车拼命向医院飞奔。然而十几米高的楼,孩子脑袋侧面先着地,头部严重损伤,脑部神经完全紊乱,大脑、小脑出血,孩子进入ICU重症监护室几十天,成了植物人,之后两年花费50多万抢救也没能留住孩子的生命。妹妹忧郁过度婚姻破裂,陈艳庆也差点离婚,他和张春杰吵架甚至打骂。全家人本应该欢欢喜喜过年过节,而陈家的节日在无休止的吵架和动手打骂中度过,从小宠爱长大的26岁妹妹居然拿菜刀要杀母亲,经常拎着刀追砍陈艳庆,陈家四分五裂,几天内父母愁白了头,母亲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导致眼睛干燥,视力模糊,面部痉挛,三叉神经粘连,做了一次大手术,父亲喝酒消愁,肝脏出现病态,住了2次医院。后来父母不让儿女们回家,甚至想断绝父子关系。

妹妹的孩子出事情后,父母向陈艳庆下了命令:“必须抓紧生孩子!”2011年3月5日他们的孩子陈堃出生,但是孩子出现了一系列不正常状况,影响正常发育,随着一年年长大,孩子不能正常读书,一刻都不能专注静听,夫妻抱头痛哭,心在流血,对前程更加无奈和迷茫。

寻找照亮人生道路那束光

家庭为什么会遇到不幸?孩子为什么出现状况?坎坷磨难始终围绕什么人转?陈艳庆经常思考这些问题,并试着找寻答案。

陈艳庆偶然间接触了一张中华传统文化光盘,光盘中有如何改变命运和践行《弟子规》、成就美好人生等内容。为了用传统家庭教育方法改变孩子的命运,2014年他曾经飞往深圳寻找光盘中的老师未果,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在他头脑中愈发坚定,他发现自己疑惑的难题在传统文化当中全能找到答案和解决途径,陈艳庆用肯定的口吻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的光芒,能够照亮我未来的人生道路,我要追光行走,活出一个别样人生!”

2015年7月,陈艳庆、张春杰领着4岁的陈堃找到了抚顺市传统文化培训基地设在市内的报恩堂,一家三口大包小裹,正好遇见乐于助人的林高文老师,经林高文指点,陈艳庆返回家继续上班,张春杰带着儿子连着参加两期夏令营,孩子回家的变化令爷爷奶奶欢喜,2015年8月31日,张春杰带着孩子又回到抚顺学习。

2015年9月,陈艳庆来抚顺基地参加了七天《弟子规》封闭班学习,考验和抉择随之来临。康金胜、王丽两位老师面容和蔼可亲,国学智慧丰富,指导其正确的人生方向。陈艳庆在基地找到了久违的家的感觉,个头不高、倔强无比的他痛哭起来,这是经历太多磨难和无助后在亲人面前的真情流露,他认定培训基地就是自己苦苦找寻的地方,他要留下助力家庭教育,弘扬传统文化!

陈艳庆以十分庄重真诚的方式向王丽老师表达愿望,王丽老师鼓励他说:“你工作与教学兼顾,把青少年教育好了的贡献,对国家的贡献更大!”

老师留下他,给其鼓励,陈艳庆高兴得像个孩子。他义无反顾加入弘扬传统文化团队。一家人也经历了一连串的考验。将着力点放在传统家庭教育上,陈艳庆选择了宁愿工资减少,也全力投入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弘扬,不少人说他不精明;举家从城市到乡村居住,孩子接受国学教育,孩子的两个姨妈发微信直骂陈艳庆:“你就是个疯子!”

追光行走,光照四方

解决了诸多问题,陈艳庆一家没了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传统文化弘扬和传统家庭教育事业。从2015年至今的8年,陈艳庆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震烁古今四句勉励自己,以爱国情怀和拼搏姿态,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助民族伟大复兴。

陈艳庆一家真学真干,以自身践行《弟子规》之光呼唤众人。他在基地连续参加两期《弟子规》封闭班学习,王丽老师针对他的实际情况,给他安排100天封闭课程,他认真按照老师要求立即落实。陈艳庆思考并且写出家里人、身边人的恩德,反省过错不足,改正傲慢狂妄、自私自利等恶习,他不再和家人吵架,懂得礼让,家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敬兄长,大哥离婚以后,嫂子一直没有再找丈夫,朴实的嫂子在非常痛苦之中居然抽起烟来,陈艳庆和母亲共同努力,大哥和嫂子破镜重圆,嫂子也学习和力行《弟子规》,他爱妹妹,妹妹再次结婚并又有了健康可爱的孩子,让父母更安心,他更加关心呵护爱人,帮助爱人娘家解决实际问题,爱人重拾婚姻快乐,现在陈艳庆的家人们都喜欢传统文化,都知道只有认真落实《弟子规》才能改变命运。

陈艳庆一家8年如一日,以意志之光感召他人。在基地里,老师们称赞他一家人都是劳动模范,陈艳庆从一个国企员工,学会了做饭、种地、收拾卫生;张春杰各方面也不落在丈夫后边,不仅成为厨房里的一把好手,还以助理的身份带出10多期学员;王丽老师亲自调理陈堃,基地里所有人对孩子献出爱心,小陈堃进步飞速,爱劳动。身体也好起来了。8年时光,一家人忠诚地坚守传统文化,张春杰和孩子的8个春节都在基地度过,在基地资金遇到困难的2018年,陈艳庆支持张春杰果断回家,将当年作为嫁妆的婚房销售所得全部12万元捐给基地,解决了弘扬传统文化急需。陈艳庆说:“基地和老师对我有大恩,每当我退心的时候,我都要提醒自己,我当初为什么来!”

陈艳庆立志传统家庭教育,以奋发之光照亮问题少年航程。8年来,陈艳庆参与10多期青少年培训班,教育挽救许多问题少年,2022年他全家和康老师、王老师一起来到北京参与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建立和发展,投身百人千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以其亲身教育问题少年经历,引领传统家庭教育,现在陈艳庆已是为数不多的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深受学员尊敬和欢迎。 陈艳庆表示,他全家一生都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逐文化瑰宝之光,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09月14日

   今年四月的一天,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丽给正在抚顺的孙立华打来电话,语重心长地说:“北京的工作更需要你,从事传统家庭教育,就要走出来,发挥你更重要的作用。”孙立华临走之前特别回到农村,将快70岁的母亲接到抚顺的医院进行了身体全面检查,医生告诉她母亲身体一切正常,她安顿好妈妈响应呼唤来到北京负责青少年日常培训工作。告别年迈的母亲和每天辛苦劳作的爱人,孙立华突然感到有很多地方对不起家人,她弘扬传统文化以来,对家人来说有时比较自私,家事好多她照顾不上,但为了大众的需要,孙立华十多年来,毅然选择了舍小家,全身心投入自己热爱的传统家庭教育和弘扬传统文化事业之中,做到了为大众服务倾尽全力无怨无悔。

孙立华在坎坷磨难中长大。1977年12月,她出生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大四平镇马架子村,妹妹和弟弟相继出生,一家5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孙立华的父亲十里八村有名。父亲爱打猎,射击精准,19岁自制火枪经常往山上跑,打山鸡指眼睛不打脖子,家里山兔、狍子、野猪等野味儿不断。父亲在附近煤矿井下工作,还转成了人人羡慕的全民员工。下井放炮之前通风最为关键,有一次在没有通风驱散瓦斯的情况下,班上领导让父亲放炮取煤,遭到父亲拒绝,父亲被调入另一个班组,没想到因祸得福,原来那个班仍然在没通风的情况下点火放炮,造成瓦斯爆炸36人死亡的悲剧。

父亲躲过了瓦斯爆炸,但没有戒除赌博恶习,因赌博父母经常吵架,母亲还想过自杀。瓦斯爆炸后不久,父亲想再赌一把挽回损失。没有赌资,全家攒的700元钱的存折在母亲手里,父亲通过关系取出来上了赌桌。那次赌博最惨烈,连续几天几夜的的较量,没有烟了满地拣烟头儿,父亲输光了取出来的钱,又输掉永久牌自行车,输没了上海牌手表,不敢和母亲说,从赌桌上下来,父亲的头发全白了。这年春节妈妈只买了2斤酱油,将辛苦养的猪杀了,孩子们才吃到肉。孙立华15岁正上初中的时候,父亲患肝硬化腹水,母亲在医院陪同治疗,父亲才和母亲说输钱的事儿。母亲流着眼泪将藏在枕头里的存折撕碎,这年冬月十七,父亲经过三个月治疗不见效果离去,年仅40岁。可怜当时37岁的母亲,3岁时没了妈妈,6岁时有了继母,继母又生了4个弟弟,一个妹妹,没过几天好日子,如今爱人又过早离开。尽管孙立华学习成绩很好,她只好辍学回家,她要帮助妈妈将妹妹和弟弟培养成人。

孙立华和母亲种了一年地,母亲不忍心让她挨累,然而一家4口要生存,无奈经人介绍母亲只好再嫁大连。还了为父亲治病向叔叔借的200元钱,妹妹去了二舅家,年幼的弟弟和孙立华跟着母亲去往大连。孙立华开始打工,吃住在打工的地方。这样的日子只过了一年,因多种原因,孙立华和母亲带着弟弟又回到老家,她用打工赚的500元钱,买下三间小土房,依靠种田生活。年仅17岁的她虽然没有多大本事,但她自强自立,春天学会扶犁种地,秋天拉着满车玉米下坡,吃了不少苦,晚上经常有人吓唬孙立华一家人,直到19岁孙立华在石场打工时遇到了爱人于增国结婚,妹妹接过她的班和妈妈一起照顾弟弟,直到弟弟上了大学。

2005年,孙立华接触了《弟子规》,她下决心努力学习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不再经历苦难。2010年孙立华作为义工有机会参加了康金胜老师组织的抚顺市首届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和公民道德教育论坛,走进报恩堂,成为康老师团队中很早学习传统文化的一批人之一。孙立华如饥似渴汲取向上向善营养,曾经在农村的火炕上如痴如醉地读诵传统经典,跟着康老师、王老师建学校,将爱人接到传统文化培训基地专门学习一年,期间儿子于林千累计学习了3年,两位老师对她爱人和孩子给予学习和生活上多方面的指导,于增国学了一年后出去打工,对王丽老师心存感激地说:“我出去打工,立华不走,家里有我照看,让她照顾您,弘扬传统文化!”

孙立华一家人学习并认真践行《弟子规》,夫妻二人相亲相爱,儿子于林千原来就有拍摄基础,在传统文化培训基地学习三年后,品德好,技能高,现在出去开办了小公司,成为拍摄制作多媒体的好手,有了心仪的对象。去年公公眼睛患病,孙立华第一时间探望和照顾,今年春节,多年没回来的弟弟回到老家,孙立华和家人过了一个欢乐的春节,她不忘母亲同母异父的兄弟们,每年孙立华都要看望4个舅舅,张罗吃上一次孝亲饭,夫妻携手带出了好家风。

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的杨小炎这样评价孙立华:“她非常善良,不管做什么说什么,总是为别人考虑。而且自己本身能吃苦,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十分严格,一丝不苟。她严厉,但是不是发脾气,会跟孩子说明严格要求的道理,同时还很关爱。是一个刚柔并济,恩威并重的好老师,既是严父又是慈母。”

学习传统文化后,孙立华刻苦精进、公平正义、拼搏奋斗。林高文老师称赞孙立华:“基地有重要工作要完成,她就像一只虎,不用引导动员,孙立华一定玩命上!”

学习弘扬传统文化13年,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让孙立华学会坚强,弘扬传统文化让她懂得感恩。提到13年的坚守,孙立华泪流不止,她说:“康老师、王老师这么多年太不容易了!他俩都是善良的人,谁都想救!我心疼老师,各方面我都要做好榜样!”8年前来自辽宁岫岩的两位女老师曾经与孙立华一起学习和工作,领教了她的严厉和关爱,由开始的不理解变成了好朋友,共同成为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和弘扬者。两位女老师已专门坚守传统文化8年多,表示之所以有对传统文化的长期坚守,孙立华老师功不可没。

孙立华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落实《弟子规》,以《弟子规》为标准,带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2014年以后来基地学习的人员越来越多,为了缓解日常经费压力,基地决定制作唐装出售,由孙立华来领导制衣厂,她率领20多人早上3点起床,晚上10点多休息,加班加点制作唐装,有一年收入达200多万元,解决了弘扬传统文化经费不足难题。令人赞叹的还有很多,特别是孙立华用耐心、爱心、热心带出来一个又一个孩子,孙立华说:“看到孩子进步我好开心,我感觉我为学习传统文化付出这么多年太值得了,还要坚定不移走下去!”在北国早春的山坡壕岗,一朵朵冰凌花不择地势,不需照管,春风把它的种子吹到哪里,它就在哪里迎着早春的风霜,顶破残冰,竞相开放。孙立华十多年来坚持学习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惧艰难困苦,秀容清丽向暖阳,犹如冰凌花开,傲然绽放,爱洒人间!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09月14日
学习总结:尊经敬的康会长,各位老师,家长,同学们:大家好!时光如同白驹过隙,我已经与各位同学共同学习生活了十四个日夜,我感觉收获颇丰!首先感谢我的父亲为我争得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也有幸与各位同学共同学习,也非常感恩康会长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平台,让我们在此学习古人的精神及传统文化,一同领悟祖先的智慧,感受经典的魅力.古人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老师便在开课后的两天中教我们整理内务,内务包括的种类有很多,例如叠衣,叠被,擦地等等,说起来,我感到十分惭愧,因为在家中叠被的次数少之又少,并且每次都是父亲一次又一次的督促中潦草完成的,所以致使我在课下练习时屡要犯难.也算我还有点福报,遇到了我们的李老师,他总是不厌其烦的指导我,帮助我,并时常教导我们要怀着一颗恭敬之心去做事情,事情才能会被做好.我也时常在想,叠被,铺床真得只是一项事情吗?并非如此,当我们的床整理好时,就会发现那颗浮躁的心变得平静,烦乱的大脑归于清醒,这便是干活的意义夫子说因才施教,而吴老师便是遵从这点教学理念,他深知很多学问对于我们是十分抽象的,因此老师选用视频教学的办法,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并在看完后会让每位同学上台与大家分享心得体会.大大加深了我们对道理的理解。这次课程有个特别的活动,为了使同学们立体的感受母亲怀胎的辛劳.而与以往的课程不同的是在活动开始前,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一个纪实片,片中真实的记录了一位母亲从怀胎到产出婴儿的过程凑巧的是,主角的外貌竟与我的妈妈十分相像,这令我感受更加深刻,当想起妈妈的十月怀胎,脑中便浮想起至今还在我妈腹部的那道伤痕,心中便掀起,波波浪花久久不能平静当戴上鸡蛋的那一刻,一股责任感油然而生,并坚信我可以保护好它,那一晚,我几乎未睡每次翻身都会用手反复确认蛋是否安好.可母亲却怀着我们度过了二百多个日夜,她的辛苦又谁能体会呢?她们的恩情我们难以回报,我们应尽自己所能让父母感到欢喜,以尽孝心.通过学习我悟到对于生命历程的追求按《大学》中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为格物.是格除物欲,除掉自己内心的贪欲.修身要做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时常心怀仁爱,处处感恩,修身之道便是如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治国与治家思想几乎相同,如果不勤俭节约,反而骄奢淫逸,结果只会是走向衰落.人财两空这几天学习过后,我养成了每天反省的习惯,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发现通过反省我找到了自身诸多不足,经常想到"行有不得反求请己"时时反省,处处感恩,如果大家皆是如此,天下即会太平.我用张载的一段格言来表达我内心的志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纪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中国少年应当担起时代的责任,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复天中华为目标,努力学习,落实经典,长大为国家为民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锲而不舍,砥砺前行.最后,祝康会长,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09月13日
 尊敬的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这15天的快乐时光即将结束,这15天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在这里我学到了该如何修养自己的德行,德我们可以理解为得到的得,你做到了,就说你得到了,比如叠衣服,我们不要小看它,一件小小的衣服就是在磨炼你的耐心,你能把它叠的工整、完美,就说明你成功了,也到了。在这里我看了许多视频让我受益匪浅,例如 《我和我的祖国》里战士们的英勇以及精忠报国精神,令我敬佩。他们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令我感动,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相信,这些战士们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虽然我们现在不用战场杀敌,但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华夏儿女,成就最好的我,让他人因我而幸福,成就最好的我,让世界因我而美丽,我们要做到修已利 他!《了凡四训》里说,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 我们既要感恩祖国,更要感恩我们的父母。在这里我还看了一个很有感触的视频,名为《安世不妄》习讲的是刘安世一生都在维护诚,他用他的诚 让蛇对它都是那么的信任,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们也要学习刘安世的诚实,说到做到,我坚信刘安世的故事会流芳百事的,刘安世虽没什么官位,但他教会了我做人要诚实,像孔老夫子一样没有官位,却在用心培育着他的学生,直到现在还有他的经典,孔老夫子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在这里学习圣贤教诲,养吾浩然正气,让我们一起在这里学习做人的基础和道德品质平时我们也要多读书,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圣贤教育让我们明白道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德也一样,我们就像一所银行,积的德越多,得到的回报就越多,最简单的德就是孝,诸事不顺因不孝,要想得福孝中求。生活中,我们应该孝顺父母,知恩报恩,父母即予我们生命,百善孝为先,做好事先做一个孝顺的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人孝百愿成,家和万事兴!有了远 志向,生命才有希望,有了志向,生命才能绽放善。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当然,我们最先预防的是什么?是心性的污染,怎么去预防?我们要开始自我身心的保护:明辨善恶、以礼护心!牢记"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不符合圣贤教诲的书、电视、环境等,一律摒我不看不听,不去,以免自己的身心受污染。从现在开始,为祖国、为人民,放飞梦想,立定志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实而后能律,律而后能德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先后,则进道矣。最后的德是怎么来的?是修来的,怀揣着一颗至诚之心去做好每一件事,从现在开始,从我开始,一起行动起来。万物有它遵循的正道,人应遵循五伦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当我们从小就知道自己的本分,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幸福,我们的国家也一定会越来越和谐,五伦中的第一伦就是"父子有亲",也就是父母慈爱子女,子女孝敬父母。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感恩母亲生育之思感恩父亲养育之恩,他们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恩人,所朱树新以我们要孝敬父母,要时刻起知恩报恩之心天地万物因仁爱而生生不息,人类因爱和平共处。《弟子规》泛爱众的篇章告诉我们:人应有一 颗仁爱之心,我们不仅对人关爱,还要再扩展到 对动物、植物乃至自然万物的尊重,对物最 好的仁爱,就是珍惜,珍惜指惜衣、惜食、惜 物,惜福。因为粮食、衣物、水电等一切为我们 提供服务的物品、资源,来之不易,凝结着天地 的爱以及人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怀着一颗珍 爱之心去使用这些物品生命的答案,水知道, 就是去爱惜所有人、事物的付出。 最后首先我要感恩我的父母,带我来这里学习,也感谢你 们把我养大,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感图二位校长给我这个学习的平台. 让我机会学习圣贤教育!我要感恩老 师,教育我,带着我学习圣贤教育,感恩同学们对 我的团结友爱与帮助。为学之初,当首立志,志不 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要把学习到的东西落实在 生活中,做一传顺、有德行素养的孩子。报答父母而老师。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0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