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火气旺、燥气盛该怎么调理?|《黄帝内经》精华篇系​列

原创 彭鑫医师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2025年07月01日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医经典,传播中医文化,共享养生方法,总结治病经验,传递正能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和谐世界,从心做起!

彭鑫博士讲解:火气旺、燥气盛该怎么调理?

“帝曰:諸癰腫筋攣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氣之腫,八風之變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時之病,以其勝治之愈也。”——《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以其胜治之愈也”这句话,《素问集注》里边注解“以其胜治之者”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张志聪所说的“以五行气味之胜治之而愈也”,也就是用五行相胜的这个道理来进行治疗。比如寒气,被寒气所伤的,我们只是用热药行不行,一般都是在配合甘味的药,用甘温之品。要是被热气所伤,我们需要用什么?水克火,就用寒性的药来进行治疗。比如说上心火,上焦之火,我们用可以用莲子心、竹叶、黄连,有的人是胸膈部的火,涉及到胃,这时候可以用黄连。上焦肺中之火也可以用黄芩。下焦之火,肾中的火用黄柏,也就是不同部位的药分别治不同部位的火。还有人嘴角上火怎么办?嘴角上火,口糜淋痛,这时候用导赤散。眼睛上火用什么呢?用白菊花、黄芩。嗓子上火怎么办呢?用金银花、芦根,用这些来进行治疗,所以不同部位的火用不同的清火的药,来给它归经来进行治疗,这些清火的药都是寒性的,所以说寒胜火。有的人是燥,燥也就是金。金气盛了之后怎么办,要辛以润之,它太收了,所以就燥。尤其是秋天有很多人是燥咳,就是咳嗽半天了没有痰,好不容易出来点痰,那个痰非常凝固,而且非常的黏,吐在水里面还沉底,这个痰就属燥咳。燥咳怎么办呢?要辛以润之,我们就需要用什么呢?用清燥救肺汤,用枇杷叶、生石膏、麦冬等等这些中药来给它进行润燥,润燥滋润的同时,这里边生石膏是辛寒之品,用辛味散开,同时再用滋阴的药滋进去,就像土壤板结了,浇水根本浇不进去,浇完了之后,过几天土壤还板结。那怎么办呢?先用犁把土壤松开,再放点蚯蚓进去,让土壤彻底松开,然后再浇水,水才能渗透下去,要是不把土壤松开,这个地永远是板结一块,就像水泥地一样,浇多少水也渗不下去,这就是中医治病的一个思路,以其胜来治之。所以说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这些具体的问题的时候,需要用具体的五行相克的方式来进行分析,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这样效果才好。这就是咱们整段话的含义。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壅肿不多,但是筋挛骨痛非常多,一般来讲,人上了岁数,到了中老年,尤其是50岁之后或多或少,肩膀、膝关节、腰、颈椎都会有点问题,时不常的就会疼,比如打球不小心扭了一下疼,好长时间好不了,这都是筋的问题。有的人久立脚后跟就疼,腰就疼,这是什么问题,骨的问题,所以我们得舒筋健骨。健骨是什么?要补肾。舒筋就要养血,这是通过中药来进行调整。也可以通过推拿按摩,我就比较提倡有一些中老年人,要常做做推拿按摩,或者是自己进行锻炼,最好是自己进行锻炼,把筋都拉开,每天用手拍一拍全身的经络,这样的气血疏通更好一些,这些都是强筋健骨的方法。还有就是练内家拳,把气血直接拉到梢节去,梢节就是手和脚,让手脚就都变的温暖,大家注意,手脚只要温暖了,气血就已经通到最末端了,那么肩膀、胳膊、膝盖、踝关节就不会有气血瘀滞了。一般来讲,比如肩膀出问题的人,大多数手脚都凉。膝关节有问题的人大多数脚都凉,为什么呢?气血在这儿就打结了,过不去了,叫做血瘀气滞了,所以说我们为什么要经常的锻炼身体,抻筋拔骨,原因就是这样,抻了筋,气血就旺盛,肝就好。肝主筋,把骨头正到正位上去。肾主骨生髓,所以肾气就足,对肾气有好处,所以抻筋拔骨,某种意义上就是滋养肝肾。所以咱们平时也要注意,把筋骨给抻拔开,每天都要练练抻筋,压压腿,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不同的筋呀,尤其是腿上的大筋,还有胳膊上的筋,都抻一抻。全身抻开一遍之后,身体就感觉精力非常充沛,精气神非常足,这就是养肝养肾的好方法。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节课再见。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或引用请给编辑留言,并标明出处。禁做商用。  

发布者: 汀兰
07月02日

【健康养生】避免元气虚导致的颈椎问题|彭鑫博士谈健康

原创 彭鑫医师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2025年07月01日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医经典,传播中医文化,共享养生方法,总结治病经验,传递正能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和谐世界,从心做起!

 

本文作者:彭鑫

文章摘自:《彭鑫谈内壮健康法》

 

“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所以能作强,而才力过人也。精以生神,精足神强,白多技巧。髓不足者力不强,精不足者智不多。”——清·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我在临床中遇到一个患者,颈椎病反复发作,找过很多医生针灸、按摩、推拿,往往当时感觉特别轻松舒服,但是过后疼痛感还是照旧。这个人两脉尺部极沉,典型的肾精匮乏之证。

 

  我就跟他讲了一个道理,人体有两大类型的疾病:一种是水充足但是管道不通所导致的疾病,这一类疾病用针灸按摩的办法能迅速起效;另一种是水不足所导致的疾病,无论管道怎么疏通,水管都不会出水,这一类疾病需要滋补,也就是需要配合饮食进行治疗。

 

  如果疾病是由于肾精不足而导致的,针灸按摩的方法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之后可能会更加疼痛,因为针灸推拿不当会耗气伤精。现在社会上就有些推拿按摩的医生其手法实在不敢恭维,在给做完推拿后,患者不但没有轻松感,反而感到特别累,甚至需要吃饭补充体力。

 

  我说完之后,这个患者一下子就明白了。随后,我给他开补肾填精的中药并配合饮食疗法,告诉他要注意洁身自好,节欲保精,大约用了一个半月时间的调理,颈椎病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脖子比以前柔软多了。我看了他的脉象,两个尺脉微微起来了,代表肾气有所恢复。

 

  现代社会得颈椎病的人很多,而且大多数是年轻人,其原因有外在因素:如用电脑过度,长时间不活动,精神紧张;内在也存在问题,那就是伤精。

      一个肾精充足的人,无论怎么用电脑,不运动,精神紧张,他的颈椎照样好好的,工作完之后稍微舒展一下筋骨,就会神清气爽。而肾精匮乏的人,就像上边那个例子说的,就是再怎么舒展筋骨、练瑜伽、做按摩推拿,用了种种办法,当时可能舒服,过一晚上之后,该僵硬还是僵硬,该疼痛还是疼痛。

 

  经常泄精的人,非常容易得颈椎病,脖子会感到很僵硬,一扭头就感到很疼,其原因就是脊柱里面的肾精不充盈,导致骨髓枯竭,骨骼得不到滋养,就会变硬乃至变形,甚至增生,其实按照中医理论,这都是骨髓外溢的问题,其原因在于肾不藏精。

 

  相传纯阳吕洞宾有一首诗作,警惕世人不要沉湎女色:“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十六岁的美女身姿优美,但其美色却如同利剑一样,愚昧的人不了解其危害而沉溺其中,往往因之伤害性命。虽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来,但是暗地里却把一个人的肾精骨髓耗竭干枯,身体急速衰败!

      一个人的肾精充足,骨骼的疾病就会减少发生,骨头特别坚硬,不容易骨质疏松,所以骨质疏松与喝不喝牛奶、吃不吃钙片关系不大,而与肾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同样一家人每天吃一样的饭菜,为什么有的人骨质疏松,有的人骨骼坚硬呢?问题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能否吸收转化,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合成的能力,也叫做生机,中医叫做元气。

 

  从中医角度来看,激素就是把人的肾精急速调出来使用,帮助人渡过难关,救急可以。但是激素不适宜大量、长时期应用,过量使用激素的一个后遗症就是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

 

  我曾经实习过的医院就有几个医生、实习学生在SARS后经激素治疗而留下股骨头坏死的后遗症,有的已经恢复了,有的面色晦暗、拄着双拐,看到后令人感觉非常可惜。

 

  有时候就感叹,西医的有些治法,如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激素等,就好像主父偃评价霍去病一样:“锋利的刀子,用着顺手,但也非常容易折断!”激素就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就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文章摘选自《彭鑫谈内壮健康法》,如需转载或引用请给编辑留言,并标明出处。禁做商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发布者: 汀兰
07月02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感恩曹老师真诚深刻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听着老师细细地剖析,我也对照着自己,慢慢地翻着自己的旧账,细致地反省着自己的行为。曹老师说她以前只注重表面功夫,没有从内心去改过,自己何尝不是呢?学习也近十年了,自己懂得了不少道理,表面上的大错大非基本上断除了,似乎还做了不少所谓的善事,在别人眼里也是很不错的人,甚至还被单位评为“公司好人”。但是由于没有在内心上下足功夫,现在看来,自己只不过是充当了一个“假好人”,名不副实!反观自己的内心和言行,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最大问题:没有温顺之德,内心忤逆、不随顺。目前,我们夫妻俩跟婆婆生活在一起,表面上我们团结和睦、其乐融融,可是只有我知道,自己每天的内心用“波涛汹涌、暗流涌动”来形容,是一点儿都不过分的。从早上起床开始说起,如果婆婆说话声音大了,我内心就会嫌弃婆婆会吵醒还在睡觉的先生,还会想自己多会顾及别人的感受!该做早饭了,婆婆说吃小米粥吧。我就会说:“昨天刚吃过了,今天吃玉米茬子吧,每天轮换着吃营养合理。”内心就是不想随顺婆婆,还给自己的不随顺找借口说是为了营养丰富!中午了,婆婆说吃稠的吧。我随口就会说“还是稀的吧,对您身体好……”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这是多么的忤逆不孝呀!自己的这种不随顺、不恭敬到了什么程度,有时候明明知道婆婆说得是对的,跟自己的想法一样,但是嘴上就是不想随顺,这是多么严重的恶习!跟着老师学习传统文化以后,我知道了自己的这份忤逆、不随顺是源于恭敬心不足。康老师给我们讲了恭敬的三层涵义:第一层、严肃的外表和恭敬的内心,可以用敬畏、敬重形容;第二层、重视、尊重、认可、敬佩他人的意愿和行为;第三层、奉献、礼敬、用礼物表达敬意。反思自己,一直以有文化有修养自居,对于农村出身的婆婆一直有瞧不起的感觉,哪里还有敬畏、重视和认可呢!从第一层就没有做到!虽然自己想孝顺,并且每天早上一醒来都还在提醒自己“要恭敬,一定要恭敬!”但是做的还只是“孝事”,而不是“孝心”。反思自己对婆婆的不认可、不重视是因为自己严重的傲慢——太自以为是了,处处觉得自己能力强,自己是对的。这种傲慢蒙蔽了自己的心,让我不知道感恩和敬重。而对婆婆的不敬畏似乎源于婆婆的温和、慈祥。我的婆婆是特别善良的人,她对我说话从来不会拉着脸,整天都是乐呵呵的。难道自己要遇到一个恶婆婆,每天训斥打骂着自己才能学会敬畏?我也太不知足、太厚颜无耻了!誓死要改了这个毛病。康老师讲过,温顺之德、无私利他的恭敬心,是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没有这两样品质,我们所做的一切善事都不会是“善”的。万幸的是,自己在这个世上还有个婆婆,可以在伺候婆婆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过失,可以在与婆婆相处中练习自己的随顺之心,可以长养自己的孝敬之德,从而让自己早日成为一个君子。感恩曹老师的分享,它让我反省,让我惊醒。感恩康老师和王老师创建的学习平台,让我一天天地进步成长,感恩所有老师们的付出!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2日
 这一周,老师通过屠康僖公、包凭的例子教导我们,生活中要敦伦尽分,与人相处要无私地对待别人,这样就能积累福报。我们通过学习也了解了这些道理,但是却积累不到古人那么多的福报,学生觉得根源在于古人善多恶少,而我恶多善少。屠康僖公和包凭有孝悌之心、仁爱之心和温顺之德。而我却是一个德行欠缺之人,因自己的过恶,常常让他人烦恼、怨恨。虽然学习了,但有学无习,没有做到知行合一,改过的功夫不够。没有做到老实、听话、真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因为如此,我更应该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坚持断恶修善,做好自己的本分。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真诚和仁爱的善良之心,所做之事皆会收获幸福!在家孝顺父母公婆,既合天心又能长养自己的温顺之德,还能教育孩子,上行下效。我的公婆经常吵嘴,公公不爱听婆婆的唠叨,婆婆每次劝公公不要喝酒时,公公不但不听,还会和婆婆吵。但是每次我劝公公不要喝酒时,公公都会点头答应。我就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和婆婆说话方式不同,婆婆每次都是指责埋怨。我是通过学习,考虑他人感受,和颜爱语地和公公说话。所以连先生都高兴,我能劝说公婆让二老和睦。这也是我先生为什么对我百般包容的原因。在工作中敦伦尽分,我谨记老师的教导,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有时候会遭到同事的反感,还要和同事和睦相处。我观察到同事经常捡废品,我就把自己区域的废品捡起来送给她,所以同事跟我很和睦。有一天,同事来到我工作的区域,说我区域的垃圾箱太整齐了,这话被另一个地方的领导听到了,直接把我调到他的单位。到了这里,我不但有了休息日,工资还高出很多,我想这就是敦伦尽分的回报吧!所以不论做任何事,只要用一颗真诚、仁爱的心去对待,就会积到功德福报!以上是我的一点浅显体会,如有错误,还请老师们给予指正!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2日
踩对出牙顺序的琴键,会弹奏一首动人的歌曲;各式各样的传统皮影,隐含着口腔健康危机;喜欢吃荔枝的杨贵妃,吃完以后却患上牙疾?这些打破常规的科普场景,发生在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打造的“牙小俑的奇幻之旅”口腔健康科普教育基地。作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口腔科普场馆,该基地免费开放,以“科技+艺术+教育”的跨界融合,重新定义大众对口腔健康的认知,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强劲的科普动力。当科技为科普插上翅膀,当历史IP与医学教育碰撞出火花,从触摸千年文明的皮影科普,到体验未来医疗的VR诊疗,基地以医院IP“牙小俑”为叙事主线,深度融合科技赋能、艺术表达与教育创新,充分挖掘医院现有医疗科普教育资源,结合前沿科技创意,打造全龄化沉浸式科普体验空间。基地设置有中庭区、文创区、沉浸影厅3个功能区及小小儿牙、长安食光、颐年健齿、口健身康、未来已来、智绘童梦等6个科普互动区,通过数字化呈现、交互式体验、系统化预防等多种展现形式,为大众全龄人群带来多感官、沉浸式、交互性的科普互动体验。基地以全生命周期为脉络,通过口腔结构解剖模型展示、裸眼3D视频、互动操作装置等方式全面系统科普口腔健康知识。参观者可操作器械模型,生动理解牙齿奥秘;可穿越历史长河,探寻古人爱牙护牙方法及牙病困扰;可通过互动装置,直观感受口腔与全身健康的关系;可进行问答游戏挑战,检验科普学习成果;还可穿上小小白大褂,体验小小牙医,克服看牙恐惧。基地还定期邀请口腔医学专家开展知识讲座,提供科学、准确的知识解答;针对青少年推出“牙医职业体验日”“口腔研学营”等主题科普活动,通过角色扮演、VR诊疗模拟等形式,让科普教育从课堂走向实践。随着基地的开馆运营,医院探索构建的“七维贯穿式”科普宣传教育体系已初步完成,通过“精益口腔”科普配送活动、线上线下并行科普宣教、“全国爱牙日”等特色专题活动组织、实体科普场馆、省内各地人群全覆盖、口腔健康科普读物出版以及打造专业科普团队和志愿服务团队,形成“行”—“线”—“动”—“馆”—“域”—“书”—“队”为核心架构的“七维贯穿式”科普宣传教育体系,架起专业医学与大众认知的桥梁,实现“预防关口前移、健康普惠全民”的科普目标。
发布者:物联网报
07月02日
语言是有能量的,你怎么说话,身边就是怎样的磁场。从现在,你说出口的每句话开始,去觉察你的内心。思想具有能量而语言是有声的思想,所以语言具有很强的能量有些人喜欢骂人,或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但他想不到听到每一句坏话的那个人,是他自己!当口出恶言成为习惯后,经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继夜的聆听、灌输,久而久之,这种语言就成了心田的种子,早晚会给自己创造恶运的果实。骂人的声音,就像魔音一样,听得最多的人,伤得也最深。当我们说一些不中听、不吉祥的话时,常会听到人们说:快闭上你的乌鸦嘴!因为当负能量的语言一出,你已经在发出振波吸引同频道的事件上门,这也就是为什么乌鸦嘴会特别灵验。尤其是在愤怒和怨恨时所说的话,带有很强的情绪能量,极大地强化了负向的振波,吸引来的结果往往也让人意想不到。你一定听说过,某些人因为一时气愤,说出了重话,后来真的发生严重的后果。这种事情在医院的急诊室履见不鲜:比如夫妻吵架,妻子气愤的对先生骂道:你去死啦!结果先生真的就死了。再比如父亲气呼呼的对孩子叫骂着:有本事你就永远不要回来!结果孩子真的因为一场意外就再也没有回去过。有人或许会问:我只是说说而已,又不是真的,有什么关系?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过的一句话: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中国有句古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能给他人带来美好的体验,成就一个人;一句话也能给他人带来痛苦,造成深深的伤害。好好说话,是世上最低成本的善良说话往往反映一个人的素养,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懂得好好说话的人,总是会在说话之前过过脑子,想想对方听了是什么感受。而不会好好说话的人,总喜欢打着“心直口快”的旗号,光明正大地伤害别人。造成伤害后,还希望当事人能体谅他的坦率和个性。蔡康永说过:我不在乎说话之术,而在意说话之道。我的说话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人性最大的善良就是换位思考,心地善良的人既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把对方放在心上,照顾对方的感受,让彼此都舒服。《小王子》中说: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情跌入低谷,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语言是当你面对亲近人的试金石。有的人对外人总是彬彬有礼,而对身边的亲人说话却毫无顾忌。特别是在自己占理的情况下,更是不讲分寸,什么难听话都说得出来,丝毫不考虑家人的感受。你最亲近的人,是你能否驾驭语言能量的“试金石”!有一句话说得好:“幸福的家庭,需要好好对待爱你与你爱的人,因为有爱,每句话都要好好说。”幸福的家庭,往往是一个能够彼此好好说话的家庭。我们不能把最好的态度留给陌生人,而把最坏的态度留给亲近的人,亲人之间同样应该表达善意。语言的能量语言是有生命的,它具备了创造和毁损的能力。诗人安琪洛(Maya Angelou)也谈到过言语的力量。她说:言辞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弹,射入肉眼所不能见的生命领域。我们虽看不见言辞,它们却成为一种能量,充满在房间、家庭、环境和我们心里。她相信,身边的言辞会渗透我们的生命。所以察觉并拣选你所惯用的词语是很有必要的。一般人处理情绪的中心是右脑,语言中心在左脑。当右脑认知一个负面的情绪时,会越过并底体传递到语言中心,说出相应的字。同样的,当我们左脑在接收到负面的字眼时,也会传到右脑,反应相应的情绪。意思相近的不同词汇,常常携带着完全不同的能量。所以,你选择用什么字眼来表达你的思想就显得相当的重要。比方,如果有人触怒了你,你可以用「困扰」或「遗憾」的字眼来取代「气愤」或「愤怒」。后者带有明显的愤怒的情绪能量,而当你用「遗憾」二字来表达时,还会火冒三丈吗?敏锐察觉日常生活中说出的词语,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能量的“魔法师”。你可以用言语对别人“下咒”,也可以用它来帮助别人。更重要的是,你所下的每个咒语最后都会回到自己身上,因为咒语是发自于你,你就是整个振波的中心!每个源自内心深处的念头,就像一颗种籽。在种籽里面,你无法看到大树,但只要你在泥土中播下它,并持续浇水灌溉,种籽自然会吸收自己所需的东西,成长茁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不要忽视你的恶念。有时我们会找借口:“我只是无聊乱想,我只是说说而已,应该没什么关系吧!”要知道,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火花,也可能烧掉整座森林。不要小看你的善念,“那只是一件小事,做不做都无所谓。” 因为,即使是小水滴,最后都可以注满整个大池子。人们为善、为恶,都在一念之间,就在一个小小的念头上。不要忽视小恶;火花尽管再小,都会燎原;不要忽视小善,即使是小水滴,最后都可以注满大容器。正如经典上所说: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生活本就是由小事所组成的,没什么大事。但小事累积起来就成了大事。一个小小的善念并不起眼,但它爱的质地,与任何宏伟的事业并无二致。觉知念头,从说出的每句话开始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本质是能量,我们的思想和念头也是能量,我们通过表达思想和念头,吸引相似频率的物质能量,来到我们身边。所以,不管你现在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是贫困潦倒,还是病痛悲苦,或者一无所有,都没有关系,更重要的是你的意念。所以,在生活中修行的核心,就是“善护念”。在真正体悟到自我的真实本性之后,每分每秒地,经由心念、思想、语言、行为,一致而连贯地活出来。于是,你内在的本质,越来越真实地成为你所经验的现实。王阳明称之为:“致良知”、“知行合一”。良好地知晓自我的本性,然后在认识、语言和行动层面一以贯之,从而无往不利!由此,语言和行为经常呈现出一系列的改变。比如:不说假话、不说空话、不臆测、不仇视...真,自然能生善。善人,自然懂得好好说话。真实而自然的善,并非做给别人看的刻板教条,只是因为在内心深处已经知道:我的言行举止再也不愿违背自己所亲证的“真实”。
发布者:Summer
07月02日
新华社重庆6月6日电 “王书记,我参加了西部计划,刚到基层工作,觉得有些迷茫,找不到方向。您能不能分享一些经验?”作为首批西部计划志愿者,重庆市綦江区中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寿波常会被问到这个问题。面对新来的志愿者,他总会想起当初同样迷茫的自己。2003年,刚从原西南农业大学毕业的王寿波放弃了当公务员的机会,选择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当时的綦江县新盛镇服务。初到新盛镇,这里的条件之艰苦让他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雨后泥泞的道路、成片低矮的房屋、屋前东倒西歪的箩筐……面对这些场景,他感到迷茫和彷徨,不知道自己能干点儿什么。王寿波在大学里学习的是蚕学专业,用他的话说,“自己仿佛被困在茧里”。王寿波的“破茧”之路始于一次进村走访。他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婆婆正满面愁容地将生病的蚕成堆扔掉。新盛镇是当时的养蚕大镇,很多村民都靠养蚕为生,这位老婆婆扔掉的可能是一家人的生计。王寿波(左一)和老百姓交流谈心。(受访者供图)王寿波走上前去,一眼就看出这些蚕得的是白僵病,只需要用漂白粉和石灰配成的“防僵粉”洒在蚕座上,就可以防治这种病。他赶紧亲手给老婆婆做示范,教给她防治方法。老婆婆非常感激,从屋里拿出两个鸡蛋煮了荷包蛋给他吃。“要知道,当时村民自己都舍不得吃鸡蛋,那是拿来卖钱的。”王寿波说,这是他到基层后第一次有了被需要的感觉,老百姓的认可让他红了眼眶。吃了荷包蛋,王寿波走出门外,心中亮起一条路。他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查看村民们的养蚕情况。“新盛镇养蚕的人很多,但是村民们养蚕多是用的代代相传的传统方法,环境脏乱又不重视杀菌消毒,蚕很容易得病。”王寿波说,他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向村民们推广蚕病害防治方法以及省力化蚕台育技术。这些技术增加了村民们的蚕茧产量,也减轻了村民们的劳动强度。这下,村民们都知道镇上来了一个懂养蚕、热心肠的大学生,他们亲切地称王寿波为“王大学”。“有了王大学教的新技术,我家蚕的病害几乎没有了,蚕茧的产量翻了一番。”气田村村民陈鹏说,自己家靠养蚕供两个孩子上学,养蚕的效益增加了,家里的压力小了很多。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新盛镇桑蚕产业,王寿波还参与了县里的桑树一步成园快速育成技术推广项目。传统桑树种植模式一般是三年投产,而这种新技术可以实现“一年见效”。在技术推广过程中,王寿波几乎每天都要到田里查看。后来,他在全镇推广桑树一步成园2000亩,亩栽达2000株。实现桑树一步成园快速育成后,当年秋季新盛镇村民多养秋蚕1000张,增加蚕茧产量3万公斤,增收30万元。王寿波(左四)在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发展产业。(受访者供图)村民们说:“王大学就像一条‘蚕’,默默无闻,为老百姓‘吐丝’织就致富路。”能够在基层用所学服务群众,王寿波感到无比自豪。2004年9月,王寿波服务期满。他早就没有了当初的迷茫和彷徨,坚定地想要继续留在基层。当年,他报名参加新盛镇气田村党总支书记的竞选并成功当选。20多年来,他一直扎根基层一线。2007年,王寿波在人民大会堂参加报告会。(受访者供图)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王寿波走出了三条路:对自己,他在为社会、为人民的贡献中找到了前进的动力,收获了成长、进步;对镇里,他用知识带领老百姓发展蚕桑产业,走上了致富增收的道路;对年轻的志愿者,他证明了只要辛勤耕耘,就能在西部这片天地有所作为。“摆正心态,坚持学习,用自己所学带领老百姓闯出一条路来。”王寿波总是这么叮嘱年轻的志愿者。(新华社记者赵佳乐)责任编辑:刘思远
发布者:Summer
07月02日
这里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稳居世界第一的港口——宁波舟山港。在不同角度拍摄的港口日常画面里,呈现的都是同一番繁忙的场景:红色的桥吊手臂来回舞动,集装箱卡车穿梭往来,巨型货轮有序停靠,周而复始,昼夜运转不停。这是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梅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35岁的桥吊导师吴起飞工作14年的地方。从龙门吊司机到桥吊司机,再到桥吊导师;从宁波市龙门吊技能比武第15名,到第十四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桥吊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从普通学徒,到整个宁波舟山港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从寂寂无名的一线工人,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工匠、浙江省首席技师等荣誉。他的成长之路上,凝聚着无数新时代港口青年产业工人的身影。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吴起飞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新时代青年先锋。从“小吴”到“吴师傅”吴起飞进入宁波舟山港的第一份工作,是开龙门吊。司机们每天需要爬上20多米高的驾驶室,坐在三四平方米的空间里,一待就是12个小时。“吃喝拉撒全在上面。”他说。一到饭点,送饭师傅会用对讲机发通知,司机们便从驾驶室扔下去一根绳子,把饭盒吊上来,下次送饭再放下去。那时正是智能手机快速发展的年代,吴起飞把大家玩手机游戏的时间用在看操作规程、理论知识上,加上学校学的自动化专业基础,参加比武时他总能在理论部分拿到高分。而在实操层面,书本便显得无力。吴起飞除了自己勤加练习,还总去看老师傅们操作,想从中发现各种“窍门”。操作龙门吊装卸货物,需要把吊具的4个旋锁精准地插入集装箱上的锁孔。起吊、移动、精调、落箱4个动作,师傅们每天重复数百次。“我发现有些动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逐渐发现自己和老师傅们操作上的差别——自己总按部就班、直上直下地去拉吊臂,忽略了不同机械间是需要联动的。比如抓箱时该怎么操作,才能做出一个小抛物线去配合移动的小车,节省机械制动的时间和频率?怎么控制易晃动的钢丝绳?怎么利用接触器械弹开、闭合的声响快速操作?没有集装箱卡车需要装卸货物时,吴起飞就一边观察,一边琢磨。“我觉得开机械,更多是一个熟能生巧、练成肌肉记忆的过程。”日复一日的操作,加上用心琢磨、观察学习,吴起飞进步飞速。2013年9月,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公司决定从龙门吊选出4名师傅去开桥吊,吴起飞便是其中之一。桥吊是港区作业最核心的设备,桥吊作业能力决定着一个码头的吞吐能力。从20多米高的龙门吊到50米高的桥吊,操作难度也骤然加大。高度改变的同时,作业场所也从固定的堆场变成码头上位置、大小均不同的漂动船舶,操作从相对静态变成动态,这些让他一时间无法适应。“在50米的高空,钢丝绳会受到风力影响左右摇晃,操作吊具去抓集装箱,这就不仅要靠眼力了,更多的是一种经验。”吴起飞说。在“效率至上”的码头,多吊一个箱子就意味着多一点收入。在刚开始操作桥吊的几个月,没有操作手愿意与吴起飞这样的新手配合,让这位本来在龙门吊班“拔尖”的“老司机”深受打击。“很庆幸,我在工作期间遇到了很多贵人,比如我的师傅,还有我当时的主管,他们像亲兄弟一样照顾我。”吴起飞记得有天晚上,船离泊后的休息时间,主管特意去桥吊驾驶室里找他,压着他的操作手柄,将吊具从高空急速下放。“太高了!”他吓得不敢操作,而主管在旁边说:“就这样放!干我们这行心要细,胆子也要大。”休息时间,吴起飞依旧到其他司机的驾驶室里看他们怎么操作。他用手机将对方操作的过程录下来,如何起稳、停准、控速,一步步顺应手感,默默练习,逐渐琢磨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操作手法。2014年,他参加了公司内部的技术比武,一举夺冠。“比武之后回到班组,大家都开始叫我吴师傅了。”从“小吴”到“吴师傅”,同事们称呼上的转变给了吴起飞很大的信心,他的技术水平也变得越来越稳定。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16年,他在浙江省桥吊技术比武中夺得第一名,成为50米高空中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一般学徒成长至此需要20年,而他只用了5年。从“常规”到“远控”从2016年开始,为适应技术发展新趋势,公司决定推进数字化改革,采购了两台远控设备进行调试改造。吴起飞和37名青年骨干,组建起“智慧梅东青年工坊”,从零开始探索远控桥吊操作技术,结合从业以来的桥吊操作经验,和团队共同研究远控作业,成功将50米高空的操作室搬到了地面的室内操作室,开启了海港发展过程中从传统工艺向远控技术的转变。新事物的出现,都会经历从不被接受到被接受的过程。在刚开始的两年,习惯传统作业方式的司机们都无法接受走出驾驶室,到三四公里外的办公室里通过几块显示屏观察、用电脑操控桥吊这些“大家伙”。“当时觉得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吴起飞回忆,在传统码头转型升级之初,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比如摄像头该怎么装、装在什么位置,都需要慢慢调试。而摸索提效的过程,必然会影响司机们每天吊箱子的数量,“大家都宁愿上去干常规,也不愿意干远控”。经历了每个摄像头位置多达数百次的调整,整台桥吊19个摄像头调试完毕,远控桥吊的效率和安全性都有了很大提升。如何让大家信服?“我们要给师傅们证明,让人家心服口服。”经过一次常规司机和远控司机共同作业的比赛,大家发现远控司机的作业效率基本与传统操作的司机持平,而疲劳程度却大大降低,安全性也得到极大的保障。“常规操作只是靠人的肉眼去看,而远控作业有19双‘眼睛’,可以多方位看到作业环境。”他说。自此之后,司机们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都想学远控。“传统司机在上面干活确实很辛苦。”“上面”是指桥吊50米高的驾驶室。传统司机在操作桥吊时,需要长时间低头弯腰,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几乎是所有老司机的通病,而如今,大家只需要坐在宽敞明亮的远控操作室就能完成工作。“但现在对司机的要求会更高一点。”吴起飞说,“大家都不仅是操作工人了,还是半个技术员。”与此同时,传统操作过程中,桥吊如果发生故障,需要通知工程技术部排查,现在所有故障都可以通过数据反映,大大提高了维修保养的效率。“所以我们现在的司机不仅要懂技术、会操作,还要懂数据、会分析。”这难不倒这个人员平均年龄27.8岁的桥吊班。如今,梅山港区50台桥吊已有36台可实现远程操控,175台龙门吊有115台可实现一对多的控制。此外,港区内无人驾驶的智能集卡、桥吊下的智能理货操作都成为这个传统码头向世界一流智慧码头转型升级成功案例的注脚。吴起飞接下来的打算,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将“吴起飞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团队带好。这个团队集合了不同岗位的操作工人,有望为公司孵化出更多技术成果,推动港口各环节作业更安全、更流畅、更高效。面对未来,随着港口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桥吊司机终会有“消失”的一天,而这并不会让这名老司机伤感。“我们产业工人遇到了一个好的时代。”吴起飞说,“你看老码头的一些老师傅,他们很多人其实真的干不动了。适应了远程操控之后,大家的工作状态就会完全不一样。而且这项技术上手也快,我们培训传统司机需要8个月,而现在培训远控司机,只要两个月就可以独立上岗。他们可以一直干到退休。”(《中国青年》杂志记者彭姝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杨宝光)责任编辑:徐睿明
发布者:Summer
07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