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老师说:“学习传统文化,人人都可以改变命运,但是要学得对、会用心。”这一点,学生深有感触。学生身边有许多学习传统文化的朋友,同时,也有不了解传统文化而常常打电话吐槽我的。无论别人是赞同还是反对,学生就一颗心:要坚定地跟随二位校长学习,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前些年学生也经常去参加一些“传统文化”的活动,跟着那些穿着唐装、说话彬彬有礼、表面恭恭敬敬的人,为了培福报做了很多“善事”。可是自己的心性却还是自私自利的—在家里强势、计较、得理不让人。回想自己当时做“善事”的心也是求好的心,看似做得不错,但是因为不会也没有用真心。所以,那么多年来,自己真没有积到多少福报,只不过是凑了个热闹。老师教导我们,真正的学习是断恶修善。我曾认为自己没有做过什么大奸大恶的事,算是个好人。学习之后才发现,自己大大小小的恶,像一张网缠缚着自己。自己一直挣扎其中,苦恼万般,没有得到过幸福快乐的生活。老师让我们改过就是让我们剪掉一个又一个的网结,让无私、仁爱的心破网而出。这几年跟随老师学习,虽然自己在改正过失方面做得还很不足,但是学生自身和家庭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这让我内心非常感恩老师。这周老师讲“积善之方”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都怀有一颗无我利他的善心,他们所行的善事,虽没有惊天动地,却给后代子孙积集了深厚的福报。反省自己,“善”做了不少,却没有积下多少福报,就是因为自己这一颗心是假的,善也是假善,心没有用对。老师教导我们,一颗真心是在伦常当中历练出来的。因此在生活中落实老师的教诲,尽心尽力、敦伦尽分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感恩康老师的慈悲教诲!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30日
仇老师:通过学习,觉得自己生活中的这些事都算不了什么,当看到革命先烈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用忘我、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美好生活时,我对现在的生活更加充满了珍惜和感恩之情。念容老师:通过学习提升自我克服困难的勇气。之前,我对工作中他人的一些行为不能接受,现在明白这是我自身有问题需要突破的地方,感恩这些逆境让我得到成长。人在有价值的时候最快乐。在妈妈生病住院时,我一边要照顾自己的家,一边要上班,同时还要兼顾着照顾妈妈。为了能让妈妈吃到可口的饭菜,我每天坚持自己给妈妈做。每次看着妈妈幸福地吃我熬的小米粥时,我心里特别开心。宋老师:通过学习,感觉自己的思想维度提高了,眼界放宽了。看到了好榜样,知道自己的心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了。学习使我看到了自己满身是刺,身边的人就是帮助我拔刺的。没有这些人自己这一身刺儿怎么拔出去,想到这些,感恩心就生起来了!徐老师:通过学习,看到了自己平时的计较之心;事情过不去是因为自己的心量太小了,我要努力突破自己。杨老师:定位改变,就会带动行为改变。以前做事被动,用完成任务的心做事。通过朱彦夫老人和康博老师的转变,给我很大触动。原来总在索取上使劲,以后要在施舍上用功。首先我要在怎么把事办好上努力,让我爸、先生、孩子提到我时也能阳光灿烂,心生自豪!朱彦夫老人四肢残疾却能感得一个女人主动走进他的生活,甘愿一生给他当手和脚。想想自己四体健全,却让身边人不愿意靠近自己,什么原因?就是自己太自私了,总让别人难受。现在我能认识到,一切不是别人的错,都是自己的错。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课堂,十个八个人在一块学习,但是大家收到的能量却是满满的!特别感恩康老师的大爱,帮助我们成立地方学习小课堂,让大家每周在线下都有共同学习的机会,学习必有收获,收获源于大家共同学习,依众靠众,互相提升!感恩大家!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29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本周学习了嘉兴包凭捐银修缮寺院屋宇的故事。舍银捐衣布,展现出大爱的心量,而他的那份真诚纯粹、无私奉献的心,尤其令人动容。一个人若能以真诚纯净之心行善,福报必然深厚。这样不仅自己能收获快乐幸福,也能让他人真切感受到爱与温暖,这便是“利人利己”的真谛——帮助他人,本质上也是成就自己,心怀仁爱的人往往最能体会生命的喜乐。回想过往,我在生活中对家人的关心爱护其实远远不够。虽然也承担了不少家务,心中并非没有关爱,但言行间仍难免惹家人生气烦恼。我的婆婆出身在姊妹众多的家庭,自幼便下地劳作。她总是主动包揽脏活、累活、重活,经年累月的辛劳压弯了她的腰背。因生活条件艰苦、饮食不规律,再加上常年为家人操心,落下了严重的胃病。在接触传统文化前,我十分不懂事,总揪着婆婆的生活习惯不放:她常用千滾水做饭,做饭也总是过量,剩菜剩饭她自己全包;又把敞亮的房间留给儿女居住……我多次直言:“您身体不好都是这些习惯导致的,千滚水不能做饭,剩饭剩菜、咸菜和过夜茶吃多了对身体有害。”此后,每当得知我要回家,婆婆便悄悄藏起剩菜剩饭,等我们离开后再拿出来吃。如今想来,这实在是我作为儿媳的不孝。我只想到不健康的饮食会有隐患,却从未真正体谅婆婆的心意。她在困苦中养成了朴实、勤劳、节俭的品格,对自己近乎苛刻,却把最好的都留给儿女。饭菜做多、吃剩菜,看似是“坏习惯”,实则饱含着对子女深沉的爱——她在用自己的方式,竭尽所能给予儿女最好的一切。跟随老师学习后,我深刻领悟到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相通的,纯粹而不求回报。有了孩子后,我更能感同身受婆婆的付出。对待父母,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颜悦色、顺从体谅,以感恩之心,用巧妙的方式给予关怀。相比包凭先生的赤诚真心,我仍有太多不足。不仅要在财物上慷慨互助,更要在生活细微处让父母、师长和家人感到舒心、安心与欢喜。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明白这些道理,避免因无知将爱变成伤害,留下终身遗憾。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29日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由衷感恩两位校长,对我们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关怀备至,想尽办法引导我们认识自己、提升内在能量,帮助我们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气。这份恩德,我铭记于心。聆听心觉老师的分享时,我仿佛看见了曾经的自己。过去的我任性又暴躁,对长辈缺乏敬重,对父母未尽孝道,对兄长也不够恭敬。那时的我不明事理,任由脾气性格来主导自己的生活,这也让我的人生走了许多弯路。我的第一段婚姻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我总盯着前夫的缺点不放。如果当时我能接触并学习传统文化,或许婚姻不会破裂,孩子也不必与我分离。那时,我深爱着孩子,孩子同样也不愿离开我,可我的任性、傲慢与暴躁,却让孩子承受了骨肉分离的痛苦。即便到现在,我仍未完全改掉挑剔的毛病,时常还对爱人抱怨,却很少自我反省。对待小儿子,我也过于强势,对他抱有过高的期望,总想让他按照我的规划生活。现在想来,这根本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畸形的控制。我甚至曾因情绪失控动手打孩子,记得有一次下手过重,五岁的孩子眼中充满了恐惧。每当回忆起这一幕,我内心很是愧疚与后怕。幸而祖宗庇佑,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几年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多亏两位校长悉心指导,我才逐渐有了进步,改正自身的问题。虽然偶尔还会犯老毛病,但我坚信自己一定能摆脱这些不良习气。如今,看到越来越多孩子出现辍学、抑郁甚至轻生的情况,我既心疼又后怕。如果没有遇见传统文化,我的家庭会变成什么样?我的孩子又会面临怎样的困境?真是不敢想象。前几天,孩子告诉我,他们班上成绩常年第一的同学,竟然也在与抑郁症抗争。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不学习就会无知,父母不学习更是糊涂,错误的爱只会伤害孩子。在此,我要真诚地感谢两位校长,感谢念心老师、周老师、刘老师,以及所有义工老师。是你们搭建了如此优质的学习平台,给予我们宝贵的学习机会。前年去北京基地学习时,我还盲目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把孩子教育得很好,完全没察觉到孩子内心的困扰。多亏念心老师多次提醒,我才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傲慢与挑剔。孩子表现好了,实则是祖宗德行庇荫,我实在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今后,我定会努力改正不足,与人和谐相处,多反思自己,主动发现他人的优点。做到 “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再次衷心感谢两位校长和所有义工老师,是你们不辞辛劳地帮助我们这些曾经愚昧的人。我定当怀着利他、爱人与感恩之心,在学习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29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听了曹老师的分享,我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人生。曾经的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忤逆之人。小时候,我把妈妈气得几度想要轻生。每次气完她,我内心都充满愧疚,却还是控制不住继续顶撞。记得有一次,妈妈甚至把我塞进水缸,拿刀架在我脖子上质问我是否悔改,我倔强地不肯低头认错。日积月累的伤害,如今我只要靠近妈妈,她都会本能地感到不安。那时的我,不仅对妈妈缺乏孝心,对奶奶也同样叛逆。我偷拿奶奶的食物,被发现后还在爸爸和哥哥面前装可怜、制造误会;与小朋友相处时,我总强势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对待哥哥更是肆意欺负,即便妈妈让哥哥还手,他也始终选择包容;在奶奶家和姥姥家,我是说一不二的“小霸王”,甚至故意气走接我回家的姥姥;面对邻居阿姨的批评,我还会毫不示弱地顶嘴争吵,十足是个不懂规矩、胆大妄为的孩子。从小,我就时常胸闷气短,四处求医却查不出病因。如今学习传统家教才明白,这就是忤逆,不顺,导致气血不畅形成的后果,而这份不适至今仍困扰着我。尽管自己如此顽劣,家人却始终给予我无尽的爱。这份包容深深触动了我。通过学习传统家教,我终于明白都是我错了,决心彻底改变自己。我要摒弃过去的坏习气,成为一个尊敬长辈、懂得感恩的人,用实际行动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让他们感到欣慰与快乐。跟随康老师学习三年多了,虽然改变的速度不算快,但我逐渐明白道理,学会了反思,也提升了很多感恩之心。我坚信,只要坚持跟随老师学习,提升包容,随顺的心,相信随着我的努力会让家庭更加和睦,也希望成为他人家庭和谐的好榜样。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29日
今天我学习了心觉老师的分享后,心中五味杂陈,感触很深。我们能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非常幸运的,但同时,我们需要保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学习状态。心觉老师学习传统文化已经有十多年了,在学习的初期,由于想要改变自己痛苦命运的心比较切,所以修行非常勇猛,家人的命运也都因为她的学习而改变了。听到这里,我非常为她高兴,这让我联想到我自己。我也曾经遇到过困境:先生生病,公婆吵架。一开始我并没有反思自己,到后来我通过学习找到了自己的问题,知道要去掉自己的贪念、抱怨、嗔恨和愚痴,要生起对父母、公婆和先生的恭敬心。老师一直在鼓励我,说只要我学习,我们一家人都可以改变命运。虽然我不知道怎么去改变,可是我相信老师的话,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努力改正自己的过失。经过一年的学习,我们一家人终于扭转了命运:先生的病好了;性情也改变了,好像变了一个人,对我非常关心;公婆也不再吵架了。古圣先贤的智慧是完全依照自然规律去做才获得的,他们好比站在二十层的高楼上,我的智慧仅仅像站在二层楼的位置,所以我们有时不能完全理解他们的智慧。老师教导我们,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应该去听话照做,才能够通过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方法,最终开启智慧。这让我真正对传统文化升起了无比坚定的信心。但是没有想到,后边却出现了反复——心觉老师遇到了无比痛苦的灾难。我在听到这一段的时候,心中非常难过,不禁流下了眼泪。我们都是凡人,在将自己被染污的心反复擦拭的时候,容易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产生懈怠。这让我联想到自己也曾出现过类似的问题,觉得自己曾经帮助自己和家人改变了命运,就生出了傲慢心,变得不那么恭敬,不太愿意帮助别人,又开始抱怨别人了。这其实才是最大的危险。因为当我们没有学习的时候,我们犯错只能叫愚痴,过错还没有那么大。但是当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之后,我们还犯这样的错,那就是明知故犯,罪加一等了。因为别人看到你学了这么久都没有改变命运,就会对传统文化失去信心,就会造成别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误解,这个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我以前在指正别人错误时,就曾经被人反问过:“你学了传统文化,既然那么好,你是不是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呢?”,当时我也很惭愧,因为,我确实没有把什么事都做得很好。虽说我工作做得比较认真,领导也相对认可,但是很多经典上的要求还没有完全做到。我怎么就可以马上去指正别人的过失呢?其实我是迷在当中,觉得自己可以看出问题了,厉害了,骄傲了。所以联想到心觉老师的分享,我感觉汗毛倒竖。幸好老师给我们安排了这样一堂独特的课,让我对自己未来的修行之路,提起了警觉。所以古人说的修行之路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非常正确的,而我却没有完全听话照做。因为我们没有任何一个时间,能绝对保证自己做得很好,就连古圣先贤都在恭恭敬敬给人鞠躬,待人平和,看到问题总能反躬自省,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骄傲和自满呢?所以在未来,我希望自己能够内心平和,不和任何人起对立,不看别人毛病,不抱怨,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满怀信心地去学习。因为只有听话照做,我们才能对得起老师和父母,才能真正平安幸福,远离灾难,实现理想的人生。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27日
这一周,我们学习了几个通过行善积德改命的故事。对于一个家庭主妇来说,我们虽不能像屠康僖公一样身在公门,能有机会为犯人申诉;也不能像林老太一样有家产可以每天布施;更没有机会,学杨荣祖上在水灾时救人性命,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安于本分,敦伦尽分。在家我们要做好儿女,孝敬父母公婆,感受他们的需要,全心全意照顾他们。由此反省自己,做得非常不好。自己根本没有为父母做过什么,连饺子都没有为父母包过几次;对父母没有耐心,对他们生活得好坏不管不顾,让他们将就着过每一天。好多次,反而让七十多岁的父母,给我这个做女儿的包饺子吃,想到此处真是羞愧万分。作为妻子,自己每天的心思也不在丈夫身上,从来没有给丈夫买过衣服鞋子,借口是他的风格和我的不一样,我买不对他的风格。现在想想都是因为自己太自私,心里没有丈夫。我做饭菜的口味时好时坏,总体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根本没有想着用心搭配、精心烹饪,总是有什么做什么,简单粗糙,实在是对不起丈夫。想想丈夫一个人为了这个家操心奔波,再大的压力他都自己扛着,而我却不知道感恩,反而常常给他加上学习的压力,让他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回想这些,越发觉得自己做得实在太差了,对不起老师的教诲!从今以后,我一定要放下自己,把全部心思放在家人身上,历练这颗无我利他之心,并希望它逐渐扩大,利益更多的人。作为母亲应当慈爱孩子,可自己总是想要控制孩子,让孩子感受不到关爱。我以为让大家学习传统文化就会解决一切问题,却忘记了生活是离不开衣食住行的。精神食粮重要,物质生活也是不能没有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学而时习之”,学习就是要在生活中落实。现在我知道了,要把学到的东西真正做到才能让他人相信,我不能再伤害孩子。其实丈夫孩子都很好,就是自己做的不好。“兄道友,弟道恭”,我也会好好对待兄弟姐妹,把自己的角色做好,做个好榜样,多关心、爱护他们。我要做到尊重老师。老师给予我慧命,是我此生的恩人,我要好好学习,好好改过,敦伦尽分,把自己做好,做一个好人、善人,不让老师操心——不再因为我的无知、愚痴与自私而难过。我一定会听老师的话,做老师的好学生,并发愿跟随老师弘法利生,以报答老师的辛勤教诲之恩!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27日
2025年6月7日-8日,山西榆次小课堂迎来第一期开班学习,本来是妇联提供的场地,非常难得,我们提前一天就把会场布置好了。可是当天却临时通知我们,高考期间因档案密室在同楼,一切活动取消。大家没有因此灰心、抱怨,最后在王老师的家中组织了第一次小课堂的学习。两天的学习,如同一面明镜,让参与者在反省中看见不足,在思索中锚定方向,老师们分享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对自我成长的期待和圣贤智慧的坚定信念。有学员坦言,以前只关注于为大家服务,却疏忽了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如今认识到唯有将学习与力行结合,方能在明理中修正行为,在实践中深化认知。有学员将目标锁定于细微处:“先坚持《一日常规》前四条一个礼拜,再到一月、三月。”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恭敬心;有人从作息开始约束自己:“早上5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以生活习惯的规整作为“控制不犯错”的第一步。原来,成长从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把目标拆成“可触摸”的日常,在“小坚持”中积蓄“大力量”。“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教儿教女先教己。”谈及教育,有学员深刻反思:曾因自身懒散、不守规矩而苦恼于孩子的叛逆,如今终于明白“说教千遍不如做个好样子”——想让孩子懂规矩、有孝心,自己先要成为“守规矩、行孝道”的榜样。不能再把孝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多留意父母的需求,把“孝”从“念头”落为“陪伴与关怀”的行动。“学习没有捷径,落实就是进步最好的方法。”这句感悟,道破了成长的本质——古圣先贤的智慧从不是高高在上的空谈,而是藏在“早睡早起”、“认真做好每件小事”、“先做好当下事再考虑其他”的琐碎里。有人从“放下自私、为别人着想”开始,有人从“不纠结、不执着”的心态调整起步,大家忽然懂得:所谓“开智慧”,不过是在日复一日的“守规矩、改过失”中,让心逐渐清明,让行为逐渐端正。课堂上的分享,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满是“对自己较真”的坦诚。这份“直面自己、踏实践行”的勇气,或许正是小课堂最动人的意义。离开课堂时,大家带走的不仅是笔记上的感悟,更是揣着“把日子越过越好的决心”。愿这份从课堂中生长出的觉察与行动力,能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落地生根——让“知过能改”成为习惯,让“正己化人”成为力量,在一言一行、一事一物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答卷”。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