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前几周写分享都是提笔就写,这一周试了好几次,一直不在状态,不知道该写点什么。自己就在思索为什么会这样?一周总结分享理应是一周学习效果的呈现,分享是由心而发的,而我学习没有入心,力行没有入心,整个人又被生活琐事裹挟着,所以写不出什么来。想到自从跟老师学习以来,近一年的时间,自己似乎没有什么进步,习气还是一点没改,只是在形式上有所收敛,自己不明白什么原因,总感觉自己被什么障住了,无法前行。于是开始深挖障碍自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还是会不自觉地看人毛病?为什么对父母还会有不耐烦,遇事还会向外怨?甚至一天到头反省不出自己的问题。经过这几天不断深入的反思,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没有进步的根源是傲慢,傲慢使我觉得自己还不错,比别人强,所以才会挑别人的毛病,怨别人事情做不好……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感觉心里没那么堵了,对于身边的人事环境也看明白了,一切都是我自己感召来的,别人没有错。结婚这十几年来,婆婆对我这个儿媳妇是不满意的。婆婆经常说我看不起先生,说我性格太强势。我做什么她都看不惯,我也一直觉得婆婆比较清高、挑剔,不易沟通。所有这些我虽然嘴上什么也不说,但是会故意疏远婆婆,现在明白了,我眼里的婆婆就是我自己。傲慢是人最大的过失,它让我失去了恭敬心、真诚心、爱心。对于我来说,傲慢就是障碍我的一面玻璃,明明能看见光明的前途,却无法向前迈进一步——在学习中看似道理都懂,也对老师的教诲深有感触,可到了现实生活中,什么都落实不了。学生深知,这种坚固的执着不放下,真诚心永远找不到,也就永远不会进步,更谈不上改变命运。学习传统文化这些年,所谓的“善事”没少做,扶贫、放生、做义工等等,这些事不但没让自己增长慈悲心,反而增长了傲慢心。听老师讲到《积善之方》中的案例,每个人都是用真心在行善,才感得子孙后代富贵显达。自己这一身习气不去除,就没有办法做真正的善事。老师教导我们,人的一切习气都是源于伦常没有做好,学生也深知自己五伦中哪一伦都没有做到。今后一定从伦常下手,先去练习随顺,随顺父母,随顺先生,以此来对治自己的傲慢。从减少到去除自己的我执做起,做一个拥有温顺之德的女人。学生非常感恩,蒙祖宗阴德庇佑,遇到这样好的老师;感恩父母给我健康的身体,如果自己不认真学习、改过,便对不起父母老师给予我的身命和慧命。感恩老师慈悲教诲。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1小时前
每天让家人笑起来,好不好?笑一笑,百年少……家庭和谐,从家人笑起来开始啊!      但是您有爱心和本事让家人笑起来吗?到底用什么方法让家人乐哈哈呢?现在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家庭的普遍问题:1-从早忙到晚,忙到见不到家人!2-相处时,大家要求不同,容易对立,往往都要求对方适应自己的要求!往往容易吵架或冷战!3-不合自己的心意,动不动就骂人,情绪难稳定!4-家人对自己的付出麻木了,很难感动自己,甚至觉得家人对自己的付出习以为常!5-往往都是看家人的缺点和毛病,没有看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6-在家人面前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生气,骂人,粗口,吵架,对立,冷漠……​怎么办呢?但也不是没有办法的:1-真心的爱家人,爱家人不但要物质,还要陪伴啊!哪怕是每天一个电话关怀也是爱!2-每天反省改过对家人不好的言行!3-感恩家人对自己的付出,哪怕一点小事,常常感动!4-不要老看家人的缺点,而是想办法协助家人进步!用打骂的方法是最方便的,但是得到的效果是暂时的,不能根本地解决问题!5-发自内心的越来越爱家人!感动家人!6-放下自己对家人的不满和恩怨情仇!7-伤害家人的话尽量少说不说,多说鼓励的话!8-明白善因得善果,爱家人就是扩大自己的心量,提升自己能力和智慧,增加自己的福报!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发布者:Summer
20小时前
历史感应   不昧因果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大家好!为人父母,都爱孩子,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未来;如何能真正爱护子女,成就孩子的一生呢?汉朝初年的三位母亲,相信会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发。爱子之道——汉朝初年的启示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喜欢戚夫人。虽然已经将皇后的儿子刘盈为太子,但是,皇帝还是比较喜欢赵王如意,觉得他有自己的风范,而太子性格太柔弱。赵王如意的母亲是戚夫人,因为得到皇帝的宠爱,就日夜哭泣,希望皇帝改立赵王为太子。然而,事关重大,必须赢得诸多臣子的支持,方能成事。▲戚夫人日夜哭泣 希望皇帝改立自己的儿子赵王为太子高祖于是多次与大臣商量废掉太子刘盈。虽然大臣不同意,但是皇帝还不死心。后来,正在君臣僵持不下的时候,周昌明确表示反对。周昌言语耿直,连皇帝都有些怕他,所以刘盈的太子地位也就保住了。为此,太子的母亲吕雉,虽然贵为皇后,而且性格刚毅,还是专门跪谢周昌说:“多亏先生,否则,太子就被废掉了啊!”母亲爱护儿子的心,由此可见。▲皇后吕雉虽性格刚毅仍为太子险些被废一事跪谢周昌可是,这两位汉朝初年最有权势的女子,却没能真正护念孩子。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去世,太子成为汉惠帝,吕太后便以威势,关押了戚夫人,又机关算尽,暗杀了赵王如意。对于其他一些可能会威胁惠帝统治的皇子们,吕太后也一一杀掉,觉得这样做,儿子的皇权就稳当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吕太后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用极其残忍的方式折磨戚夫人,还让儿子惠帝前来观看。没想到这让惠帝大受刺激,觉得自己就算是太后的儿子,也还是不能治理天下,便自暴自弃,放弃了权力、也放弃了自己。此时,太后成为实质的君主,连《史记》给她作传,也把她列为帝王一类。不可一世的太后虽然拥有了一切,却失去了亲生儿子。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因病去世,太后白发人送黑发人,却发现身边已经没有真正可以信赖的“骨肉”了。当年,太后为了保住权势,安排惠帝娶自己的外甥女为妻。然而,这样的婚姻未能生养后代。吕太后依仗威势,肆意报怨,为了权力,机关算尽,结果伤害的,却恰恰是自己的骨肉子孙。▲呂太后吕太后临朝称制的第八年,正月的一天发生了日食,好端端的白天,就这样黑暗下来,这让老太后很不高兴,说:“这就是我啊!”三个月后,太后去祈福,活动结束,走到了咸阳城外,到了当年暴秦向汉高祖投降的地方。正在这时,太后忽然看到一个怪物,好像一只苍狗一样,向她猛扑过来,一下子就咬伤了她的右腋,忽然又不见了。她请人占卜,说:怪物是赵王如意作祟。此后,太后的伤势不断恶化, 过了四个月,就病逝了。她离世的时候,只有娘家吕产、吕禄作为重臣为她送终。可是,这些依靠太后权势而提拔起来的外戚,并没有赢得朝廷的真正接纳。佛在经上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政权尚且如此,何况身家性命!太后去世,如日中天的吕氏家族随即失势。朝臣们商议推举新皇帝。有人提议推举汉高祖的长孙,大家觉得他的母亲不善良。又有人提议推举淮南王,可是大家也觉得他的母亲不是好人。最后,因为代王的母亲谨慎善良,得到一致的认可,成为汉文帝。文帝的母亲薄太后一生谦卑、礼让。当戚夫人等在高祖身边争宠、聚集权势的时候,薄太后和儿子却远离皇帝,小心谨慎、默默无闻地生活着;当吕太后机关算尽、维护权势的时候,薄太后和儿子却被赶到边远的地方做“代王”。多年来,母子相依为命,养成了文帝孝顺、礼让、简朴的作风。后来,文帝因为侍奉母亲生病,衣不解带,“亲尝汤药”,成为二十四孝里的第二大孝子,他的至德传颂了两千多年。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即位时的中国,礼义之道可以说是被疏忽了将近三百年。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礼义之道又在暴政与失德之中,被废弃了三十年。然而,史书说,汉文帝通过二十三年的执政,礼义便得以复兴,国家逐渐富强。他与儿子汉景帝一起,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汉书》赞叹文帝“以德化民”。这一切,都与文帝的母亲谦卑、礼让、善于教子分不开。▲汉文帝与儿子汉景帝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汉代初年的三位母亲:吕太后、戚夫人以及薄太后的历史因果,让我们看到:与其积累权势,不如勤修德行,子女反而受到真正利益;与其争贪搅扰,不如沉静礼让,子女更容易成就未来。从文帝开始,薄太后的谦和勤勉便成为西汉的国家风气;汉文帝的孝顺、简朴又成为汉朝人民效法的榜样。这段历史还显示:战国三百多年来人人追名逐利、各国互相竞争并未成就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安乐;反而,当礼义、谦让蔚然成风时,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却可以在短期内得以实现。真的如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7年国际和平大会上所说的:“放下竞争、斗争、战争,人类将有享不尽的福报。”这可能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乃至所有居住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们,护念后世子孙的光明正道吧。学历史  说感应  知善恶  明因果亲爱的听众朋友,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下次再见!
发布者:Summer
20小时前
人民日报2025-06-25吴其运向小学生捐赠学习用品。李辉 摄“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爷爷再来看你……”在河南南阳市汉画街一小区,一位老人手拿500元现金,摸着初一学生小轩的头说。这位老人叫吴其运,今年已经74岁了,以收废品为生。这天,他给小轩兄妹送去500元现金和一些学习、生活用品。小轩是南阳市潦河镇人,因母亲去世,父亲在外务工,他和爷爷、奶奶、妹妹一起租住在汉画街。“我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就想让家庭困难的孩子能不辍学、多读书。”吴其运说,因父亲早逝,吴其运兄妹5人和母亲相依为命,虽然他很想继续读书,但因家庭困难,小学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务农了,这也成了他心里永远的痛。2003年秋,80岁的母亲身患重病,特别怕冷,于是吴其运带着母亲到广州过冬。在广州,他一边摆地摊维持生计,一边给母亲治病。他的事迹被当地媒体报道后,很多好心人向他伸出了援手,有人送钱,有人送物,房东还免了他当月的房租和水电费。母亲的病治好后,又有爱心人士给他送来了返乡的车费。这些温暖的举动,深深触动了吴其运,也让他萌生将爱心传递下去的想法。2004年,吴其运到新疆乌鲁木齐打工,从此开始一边收废品一边捐资助学。2006年底,他带着辛苦挣来的1万元钱回到村里,提议成立一个教育救助基金。一年多后,基金成立,主要用于奖励本村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2021年,给卧龙区青华镇三李营小学的11名学生送去1600多元的学习用品;2022年,给南阳市第九中学10名家庭困难学生每人送去200元助学金;2023年,给南阳市第十完全学校的26名家庭困难学生每人送去200元助学金……“我捐款没有固定对象,听说哪有困难学生,我就捐到哪里。”吴其运说。“他不舍得吃,不舍得穿,10多年没买过新衣服了,家具家电都是他收废品收回来的。”吴其运的老伴王志勤说,这些年,吴其运拉过板车、卖过小商品,后来开始收废品,家里一直不宽裕,平时省吃俭用,“就是对帮助困难学生特别上心”。“只要我干得动,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吴其运说,能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读书,是他最开心的事情。吴其运曾获“中国好人”、南阳市道德模范等荣誉。(记者毕京津)责任编辑:张燕云
发布者:Summer
20小时前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学习心觉老师分享的时候,自己是一边做事一边听的,虽然听得不是特别认真,但还是给了自己内心重重的一击。我体会到心觉老师讲的问题,都是我的问题,都是自己常有的心态啊!这个后果也太可怕了,如果不改,等待自己的就是灾难。心觉老师了讲她学习传统文化的经过。刚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她自己、丈夫和孩子都生病了,所以想改变命运的心特别迫切,因此能够认真、恭敬地跟随老师学习。也正是因为如此,心觉老师便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改变了命运——家人的病都好转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原本的初心、恭敬心和感恩心不知不觉丢掉了,心里滋生出了傲慢、不敬和抱怨。因为心变了,即使还在学习传统文化,但收获的果却变成了恶果。听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真的是特别紧张。因为自己也是跟着老师学了几年了,正处于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状态,特别容易生出骄傲、自以为是的心。自己还经常用学到的东西去衡量别人,找别人的过错,却没有反躬内省,去警觉自己的起心动念,这个后果真的是非常可怕。接着,心觉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要认为是自己的问题,遇事一定要先找自己的原因,绝不能怨人。心觉老师还提醒我们,不能有自私自利的心,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心安住在对方身上,认真感受他人的需求。心觉老师讲到王老师对康老师的体贴照顾:即使是一顿饭也要认真对待,一点都不含糊。反思自己做饭经常糊弄,听课那天本来还想点外卖,但听了王老师对康老师的恭敬与关爱,自己就默默的去厨房给大家做饭了。自己发愿也要成为王老师那样的人,认真、恭敬、不糊弄,不计较,不抱怨。学习心觉老师的分享,我还认识到,我们心里有任何一点的对立、傲慢,包括看别人毛病,都会让人不舒服。心觉老师讲到,她犯一点点过错,王老师都会不舒服,因为她是老师的学生。自己就想,我们也是老师的学生,如果我们犯错,老师肯定也会身体不舒服,这是多大的罪过呀!如果我们不改过,还不断犯错,那就是在伤害老师!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心,踏踏实实地改过,不能再让老师受到伤害。心觉老师还讲到,因为她的过错,导致她父亲的病情加重,受不了疼痛而自杀。自己听到这一段的时候,真的是特别地吃惊,因为眼下妈妈的身体也是不好,虽然还没有到疼痛难忍的程度,但也是小毛病不断。自己以前总觉得这是妈妈的问题,从来也没有想过是自己的原因。再反思自己,发现真的是特别地不孝,根本就没有体谅过妈妈的心。我在这里向妈妈深深地道歉!我以前经常跟妈妈对立,爱挑妈妈的毛病,认为妈妈不爱自己,现在回想这都是大逆不道。听心觉老师讲她父亲的结局,自己真的是心里一惊,我难道也想让妈妈遭受这样的结局吗?当然不想!我想让妈妈快乐幸福地度过晚年!所以学生一定要改,当下就要改。非常感恩心觉老师的分享,她给我敲响了警钟:什么时候都不能起恶心恶念,不能有恶语恶行,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心。感恩老师,感恩大家,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20小时前
本周我们学完了十个善人的故事,老师反复强调,学习古圣先贤不是学事迹本身,而是要学他们的存心,以之为镜反观自身,发现不足并及时改正。回顾自身,我深知在行善一事上做得不好,根源在于自己私心过重、爱斤斤计较,而且行善之心既不真诚也不持久,这或许就是自己修学多年却成效甚微的原因。老师在课堂上着重指出:“未论行善,先须改过,改过极其重要。”如果一个人不改掉自身的习气与毛病,即便行善,因私心作祟,其善行的价值与惠及的范围也极为有限。反之,如果心念至诚至纯,即便只是微小之事、简单的言语,也能利益无量众生。由此可见,真诚心才是生活、力行和与人相处的关键所在。书中包凭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他见雨中圣像“淋漓露立”,便毫不犹豫地捐出身上钱财与衣物,希望能为圣像修建屋宇,那一刻他心中唯有护佑圣像周全的念头,全无自我,这份纯粹的无私与真诚使他终得善果。反观自己,行善时常常计较,难有真心。就像自己邀请好友来家体验按摩,本来不想让她出钱,可是当朋友真不掏钱时,自己虽然表面未说,内心却暗自计较。看似大方的邀请,实则内心藏着挑剔与计较;自以为在行善,实际上已经造了恶业。回想自己长久以来基本上都是用这样的心态在行善,这能有好结果吗?本周通过反省自己所做的几件小事,我才发现自己对钱财的执着非常严重。无论是在布施还是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能看破放下,心里会斤斤计较,抠抠搜搜,实在惭愧,必须痛下决心改正。老师常强调《弟子规》《一日常规》的重要性,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圣人的生活规范。自己以前虽然反复学习,但是力行得却很差,更不要提保持了。如今明白,这些经典并非单纯教导做事,更是为了让我们保持孝顺、恭敬和严谨的状态,若做到了就达到了了凡先生所说的“爱敬存心”。然而,我却时常忘记老师的教诲,言行不自觉地变得随意放纵,尤其是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常因急躁对孩子大声嚷嚷。这背后是自私在操控情绪,不仅伤害孩子,也违背了修学的初心。往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将《弟子规》和《一日常规》落到实处,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以孝顺、恭敬之心待人处事。我相信,有了这份孝顺与恭敬,再去做善,我们的心就不一样了。感恩老师慈悲授课,也感恩大家一路相伴,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20小时前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本周学习《了凡四训》中“积善之方”里嘉兴包凭的故事,我深受触动。包凭才华出众却屡试不第,此后专注德行修养。一次出游时,他见圣人像露天摆放,饱受风吹日晒雨淋,便毫不犹豫捐出身上所有银两、布匹衣物,为圣像修建屋宇。这一善举为他积累了深厚福报,其子孙皆考取进士、官居高位。为何一次善行就能收获如此福报?我不禁反思自身不足。回顾过往,因小时候德行孝道欠缺,不听父母话,我多次高考落榜,让父母失望不已。起初接触圣贤教育时,我只是停留在理论学习,未能在生活中实践,德行不足,自然难有福报,后续福泽子孙也是不容易。老师教导我们,修福需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敦伦尽分,尽职尽责”。每个人都拥有多重身份:作为女儿、妻子、母亲,以及在工作中的上下级、同事朋友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些伦常之道便是我们应尽的本分。自己作为姊妹中最小的孩子,我从前对父母兄长、姐姐缺乏孝顺与恭敬。姐姐戏称我“小反上”时,我还沾沾自喜,却不知这已违背伦常之道,种下痛苦的种子。正因如此,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求学、工作之路也诸多不顺。成家后,我对丈夫不够柔顺谦卑,言语尖刻;自己管教孩子时被情绪左右,全无慈母风范。内三伦(父子、夫妇、兄弟)未能遵循正道,外两伦(君臣、朋友)更是无从谈起,生活自然难有顺遂。此次学习,让我既羞愧又感恩。羞愧于自己违背伦常,让亲人操心;感恩遇见传统文化与良师。老师如同高明的医生,精准诊断出我的问题,并指明解决之道。虽然改正错误的过程充满挑战,且时有反复,但每一次进步都让我感到心清气爽。我深刻意识到,成长需要改变习气,恪守伦常规矩,不断反省自身。唯有如此,方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也希望大家都能从传统文化中受益,收获恒久的幸福与快乐。感恩这宝贵的学习平台,感恩老师的悉心教导!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20小时前
中国青年报2025-06-24“你看,铍的枝晶如险峰耸立,铝的基体似河谷蜿蜒——这是属于材料科学家的浪漫。”在宁夏石嘴山,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宁夏有限公司铍材研究所的一间实验室内,谢垚透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着铍铝合金的微观世界。而这项“艺术创作”,打破了国外30年的技术封锁,让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用上了自主可控的铍铝合金。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谢垚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新时代青年先锋。谢垚科研之路的起点,要追溯到2013年北京的一场宁夏高层次人才引进推介会。当时即将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硕士毕业的谢垚,做出了一个令旁人颇感意外的决定——回到宁夏。“当时很多同学不理解。”谢垚回忆,“我只有一个朴素的心愿,就是想为家乡的发展做点事。”2014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谢垚进入中色东方,从此,与“铍”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这种“稀有特种金属”让他明确了科研方向。初到铍材研究所,谢垚先后在熔炼组和铍铝组深入学习产品工艺和操作流程,在基层岗位锻炼了3年。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他迅速崭露头角,从一线班组长转型为科研人员,开启了“白天投身生产,夜晚专注科研”的充实生活。在谢垚看来,科研工作者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做的每一项研究,都要面向国家需求,都要考虑能不能用、好不好用。”他说。正是这种务实创新的科研态度,让他在铍铝合金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经过深入研究,谢垚发现铍铝合金装备在低温、腐蚀等恶劣环境下容易受损,严重影响使用寿命。面对这一技术难题,他带领团队展开了艰苦攻关。铍作为一种剧毒物质,研究过程充满风险。每次实验,谢垚和团队成员都要穿戴好厚重的防护装备,在密闭实验室里连续工作。经过反复试验,谢垚创新性地提出了微弧氧化膜层生长方法,并成功开发出环保型碱性溶液体系,实现了表面处理工艺的绿色化突破。这项国内首创的技术,为铍铝合金在恶劣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保障。在攻克腐蚀难题的同时,谢垚又将目光投向另一个“卡脖子”问题——铍铝合金精密铸造产品缺陷多、一致性差。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建立了完整的铍铝合金设计理论与精密铸造技术体系。通过添加特定合金元素,使材料力学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自主可控。如今,担任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宁夏有限公司铍材研究所所长的谢垚,从“被培养者”转变为“培养者”,他始终牢记着中色东方的创业历史。这家起源于1965年三线建设时期的企业,承载着老一辈科研人员“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崇高理想。“当年前辈们在戈壁滩上白手起家,用算盘计算数据,在简易工棚里做实验。”谢垚常常对年轻同事说,“相比他们,我们现在的条件好太多了。”最近,谢垚正带领3名研究生参与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他鼓励年轻人勇于“独当一面”,并着力培养他们独立承担任务的能力。“好的育才机制像培育树林,不是统一修成一样的形状,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特点发展。”谢垚说。“科研报国不是一句空话。”谢垚认为,“它体现在每一次实验数据的严谨记录,每一个工艺参数的反复推敲。”在西部这片热土上,新一代科研人员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力求在新材料研发中跑出“中国速度”。(记者周围围)责任编辑:徐睿明
发布者:Summer
20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