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我们真的如理如法去求,不只能够恢复自己的道德仁义,提升自己的德行,“亦得功名富贵”。《大学》开篇就告诉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明德”就是我们的性德,就是我们本善里面具足的智慧跟福德。诸位朋友,你认不认识自己?我们跟自己相处几十年了,认不认识自己?连自己都看不清楚,那看清楚别人就更困难了,“欲知人者先自知”。“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了。”这个话大家讲过没有?“我这个人就是脾气大,我这个人就是……"那些坏的我好像想不起来了。我们都想性德,不想那些习气,有时候就想不起来。其实我们所认识的,都不是自己真正的明德,都是自己的习性。习性是后天染上的,染上的东西不是本有的,所以一定可以改掉,本有的明德是一定可以恢复的。“明”就是智慧,人本有的智慧;“德”就是德能、福分。大舜恢复明德了,他的智慧、德能、福分都现前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看像郝总,他无私的心让他把这些习气都放下了。这样的人,一年比一年更有智慧、更有德能、更有福报。我们可以从这些身体力行的人的身上,发掘这个真相。别人做得到,我们也做得到,“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既然真的去做,真的不断恢复智慧、德能、福报,我们就会更有信心。    接着经文讲到了“内外双得”。我们老祖宗的学问叫“天人合一”,所谓“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这个地方来了个有德行的人,他的德行感动身边的人心地也变了,这个地方就变成福地了。所以天人合一,这个人有智慧、有福报,住的那个地方没有灾难,因为人都善良,“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从整个世界来看,因为人心不好了,这个天(整个环境、大自然)就有很多异象出现了。要改善这些天灾人祸的问题,还是要回到教化人心才能解决。    天下如此,一个家庭也是这样。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一定要从教育好下一代做起,教育好整个家族的人。更重要的一点,身教,自己要依教奉行,成为家族的好榜样,所谓“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内圣”是指自己的修养达到圣人的境界。“王”就是榜样,在家庭是榜样,在团队是榜样,在哪个领域、做哪个角色都是榜样,叫“内圣外王”。尧舜当天子,就是最成功的领导者,就是“内圣外王”的学问。只要学了传统文化,不管你在哪个行业,都能够是那个行业的表率、清流。“是求有益于得也。”只要   明白道理了,如理如法去求,都能够求得到。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1天前
    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所以要往内心求了,“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接着讲道:“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假如不往内心反省、发觉自己的问题改过来,不往内心去追求,而只是向外去攀求,甚至于怨天尤人,指责他人,埋怨上天,不检讨自己,不只求不到,还可能造罪孽。而且现在的人,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感觉想得到富贵、福报都要去攀很多关系,给人家送礼,那都是“向外驰求”,这样的人生会越活越累。其实坦白讲,该是你的跑都跑不掉,用不正当的方法追求到了,那还是命里有的。可是我们用不正当的方法,人生的福报已经折损了。这些理我们都明白了,理得心安,就不会去攀求了。所以“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这个“求”不是依照真理去求,是依照自己的方法去求,向外去求。“得之有命”,你命里没有,再怎么向外攀求也是攀不到的。所以“内外双失”,为什么?向外攀求不反省自己,德行一定是越来越差,外面也没求到,“故无益”,一生可能就这样虚度了。   “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接着云谷禅师进一步问了凡先生,孔先生算你的命到底如何呢?“余以实告”,了凡先生一点都没有隐藏,把孔先生算的都跟云谷禅师讲了。遇到真的能指点你人生的人,就不要再碍于面子,你跟他讲了,他可以帮助你。结果听完他一生的吉凶祸福之后,“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云谷禅师反问他:“算出来的结果是考不上功名,没有孩子,那你自己衡量衡量,你应该考上功名吗?你应该有儿子吗?”诸位朋友,这句话不只讲给了凡先生听,还讲给谁听?汝自揣应得富贵否?应健康否?应有幸福美满的人生否?要问问自己。   云谷禅师是很成功的老师,他用的方法真的值得我们所有为人父母、老师的,甚至是当领导的人借鉴,叫“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通“导”,引导他,让他思考,而不是强压很多道理硬要他接受,或者让他感觉你牵着他的鼻子走。尤其成人了,他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要懂得思考,所以要引导他反省,“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强”就是鼓励他,不要否定他,让他有信心。现在很多孩子很想有好的表现,但父母就泼他冷水,这就不好了。自始至终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陪伴他、支持他才对。“开而弗达”,“开”就是启发他,“弗达”就是不要把话全部都讲完,应该留一些空间让他反思、体会。有时候我们把话都讲完了,把他的悟门都堵住了,最后他就什么事情都问你,你要让他有自我思考判断的能力。   大家想一想,假如了凡先生说了命中没有孩子、没有功名,云谷禅师马上告诉他:“你就是刻薄,你就是傲慢,所以你没有功名啊。”这样讲,了凡先生一听,心里有没有想:“第一次遇到我,就这么损我,给我记住!”有没有?他讲的有没有错?他都帮你看透了,他讲得也没错,可是你的感受就是不舒服。所以,云谷禅师问他,这是“开而弗达”。引导一个人冷静下来反省,他的命就开始转了。有一段话对人生也很有启示:“天赐之福,先开其慧;天降之罚,先夺其魄。”大家要了解,很多事情都有征兆,好事要到你们家来都有征兆,坏事要来也有征兆。人现在心太粗了,感觉不到。当时秦国军队要去打郑国,经过周天子的地方,有一个读书人看了之后就说,这个军队这次去一定会死伤惨重,光看他们走路的样子就知道了,有没有征兆?果然那次被晋国偷袭,死伤惨重,四个大将被活捉。    所以,上天要降福给你,先开你的智慧;上天要降罪罚给你,先夺你的魂魄。“惭愧,奋发,改过”,这样的态度出现,“皆天开其慧”。开了智慧,紧接着福报来了。人先开智慧再来福报,是真福报。没有智慧,一大堆福报,最后都去造孽了。“悠忽”,每天没有什么目标,恍恍惚惚;“昏惰”,昏昏沉沉,做什么事都懒懒散散,不愿意去承担责任;“自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不愿意去面对现实;“饰非”,做错事了还掩饰,“皆天夺其魄”。大家读经典,有没有读着读着快打瞌睡,“悠忽昏惰”了?还骗自己“我今天读了”,大部分时间在打瞌睡,这叫“自欺”。再打瞌睡,“奋发”,自己想办法把精神提起来。《三字经》讲“头悬梁,锥刺股”,以前读书人下的是这种决心。古人的精神特别让我们感动,而且他的动力在哪?光耀门楣,光宗耀祖。所以我们读圣贤书的人,要好好深入这些经典,好好去落实,给社会做榜样。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1天前
  通过跟康校长的公益平台,学习《了凡四训》,让我明白了“改变命运就是断恶修善,首先要改变自己错误的思想观念”。虽然我也有改过向善的决心,反观自己没有了凡先生那样的勇猛。 经典上说:“过由心生,亦由心改”。圣人教诲:“为己是私,利他为公。私心为恶,公心即善”。要想从心地上彻底拔除私心,只有转私为公,一心利益他人才能实现。  学习传统文化以后,明白了要先从家庭当中开始落实。《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善的根本是孝和敬。所以我要在孝敬上下功夫,孝父母的心,顺父母的意,并对父母的孝顺爱敬之心扩大到对长辈,对周围的人。只有恢复孝顺之心,拓展孝顺之和气,必会收获家庭和睦,老少喜乐,进而命运改变,拥有幸福!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慢慢的发生转变。之前我对丈夫和婆家人爱讲理,较真。曾经对一台旧电视机,我都争执不休,非让他们同意卖掉,结果大家都生烦恼,不欢而散。想一想,有很多事情,自己处理的方式都是错误的,现在学习了,深感羞愧不已。争是恶,它会导致家庭不和谐;让是福,是包容,理解,这样全家都和和气气!所以我明白以后,再也不去争了,我要学着欢喜礼让。  曾经,我总和婆家人计较,丈夫给公公婆婆花钱买东西,我总会阻拦。但如今,我不再如此,反而十分支持,丈夫也开始主动征求我的意见。过年、过节或是休息的时候,我和丈夫都会买好礼品去公婆家。丈夫厨艺不错,一进家门就钻进厨房忙活。一家人终于能和和乐乐地相聚,这种感觉真好。在家事方面,我也学会了适当地放手。婆婆是个把委屈藏在心里的人。二月二龙抬头那天,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饭。饭后,婆婆当着我和丈夫的面,开始倾诉那些藏在心底的烦心事。换作以前,我肯定会心不在焉,甚至觉得厌烦。但这次,我能真切体会到她的需求,便耐着性子,认真听她讲。回答婆婆的问题时,我也格外注意方式方法。老人就像小孩,都喜欢听好话,所以得注意言辞,别让她挑出理来。等她把心里的苦水倒完,心情也就舒畅了。  通过学习,我深刻意识到,家庭里的每件小事都是对自己身心的修炼。我们要用善心、爱心,时刻想着如何利益他人,秉持这样的心态生活,就是在修善。保持这种心态太重要了。我要不断学习,增长智慧,这样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状况,才能准确判断,言行得当。家庭和谐了,也算是为社会和谐出了一份力。 我无比感恩康老师的学习平台,让我收获满满。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1天前
  通过本周的学习,我知道了凡先生能改变命运是接受云谷禅师教诲,先后发愿行一万六千件善事,而且事情不论巨细用的都是真诚心去做。所以我们想要改变命运,也一定要真信、真做。二位老师不辞辛苦为我们授课,让我们明白很多道理,而且教诲我们学以致用,以身作则。     以前我因为家里人不接受传统文化而苦恼,殊不知其中的原因是自己造成的,因为自己学的不透、总是约束家人把道理做到,而自己却做的不好,给家人带来不少的烦恼,才导致了家人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学习以后我明白了一定得自己先做好,不要求别人,对家人要多理解,多随顺。所以我就从顺父母、顺先生下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及力行,先生有了明显的变化,对我学习传统文化不那么反感了,对于孩子的教育,先生也愿意听从我的建议,两个人互相商讨能达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在两人的配合下,孩子有了明显的改变。当然,这其中最关键的还在于孩子参加了年前的冬令营,老师帮助孩子在心里种下了孝顺,善良的种子。 神奇的是回来的这段时间里,种子真的慢慢生根发芽了。他现在能主动与长辈交流了,对父母的话也能认真去听,不再敷衍了。而且还能正确的引导妹妹如何与父母相处,明显能够看出孩子的孝心比之前提升了。对于我自己而言,心比以前静了,情绪也比以前稳定了。最重要的是家庭氛围和谐了,家人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虽然我现在学的还不是很好,但是有点滴的转变都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动力。           特别感恩老师搭建线上、线下的学习平台,给大家提供学习的机会,让我们通过学习能够知非明理、断恶修善,促使家庭和睦,老少舒心,最终实现改变命运,甚至超越命运的目标!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1天前
  回顾本周学习《了凡四训》,对于老师讲课的内容,自己记住了什么?只记得老师讲“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 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嘱咐我们每天都要恭敬谨慎、战战兢兢,不可以放纵自己。老师所讲的战战兢兢,不是让我们每天担心害怕,而是让我们用谨慎的心去生活,不张扬、不放肆,让自己能够真正的平和、清净,随顺他人。   回顾这一周,自己有没有做到老师所说的话,怀着恭敬、谨慎、小心的心去生活与工作呢?没有。这一周就发现自己在恭敬谨慎上的落实还差许多,比如:在家里,孩子偶尔调皮的时候儿,自己会突然提高嗓门儿,大声的呵斥,音量会把家里人都吓一跳。突然的大嗓门儿其实就是没有恭敬心的表现。自己在言语上也没有做到谨慎小心,战战兢兢。老师说,口是我们修行的第一关,一定要做到言语必谨,自己这个“谨”没做好,特别是人多的时候,自己往往就会随波逐流,说着说着就说没谱的话了。而且我也深刻认识到,玩笑不能随便开。以前自己就很喜欢有幽默感的人,也喜欢和别人开玩笑,觉得这样能活跃气氛。但现在感觉到开玩笑就是放肆的表现,开玩笑的一瞬间心就失去了恭敬、谨慎,而且逗人一笑的时候,自己就会得意,傲慢心也会生起来,所以自己一定要改这个习气。  在与人交往当中,反思自己没有做到随顺,特别是与父母相处时,自己很多时候习气未改,总想让父母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改变父母的生活习惯。尽管自己在努力克制,还是会有意无意的表现出来。这就是自己的孝还没做好,自己对父母的敬爱之心还不够。对父母都有执着与对立,又怎么能够给予他人关爱和真诚呢! 孝是我们做人的根基,孝心扎不牢,就不会有真正的恭敬与谨慎。我还要从最根本的孝上下功夫,让父母安心、欢喜,能够因自己的修学改变而受益。  老师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特别的感恩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自己从他们身上发现了很多的优点,这都是自己身上所欠缺的,他们是真正的良师益友。同时自己也特别感恩学校的这个平台,感恩两位校长。我愿以师志为己志,改正自己,利益他人。 感恩老师的慈悲教诲,感恩大家,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1天前
  在康老师第六回讲《了凡四训》时,我有幸加入学习,到现在已经有两个月了。在课堂上,老师耐心的教导我们,让我懂得道理;在课堂外,各位老师在用实际行动影响着我。在各位班委老师的带动下,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在一点点发生变化。 一、课程学习与感悟 老师讲课中曾一再强调要坚守谦德,通过本周学习了凡先生如何教育儿子这一段“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事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感觉了凡先生每一句话都在告诉我谦卑、恭敬是什么样子!再反观自己平时的行为,可以说完全相反,满心都是傲慢、任性、自以为是,没有对比浑然不觉。比如:我做事就喜欢讲求效率,与人打交道对方要是拖拖塌塌,磨磨唧唧,就会心生厌烦。有时图快图省事就会越界,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应有的恭敬和谦和。把事看重了,把德看轻了。现在回想起来满心的羞愧!非常感恩老师给我锻炼的机会,在班委群里,老师们都勇挑重担,都是尽己所能为他人着想。每天做那么多事,但工作交流中没有指手画脚,说话、做事总是很谦虚,礼让,很顾及别人的感受。通过老师们的言行,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德行差得有多远。今后一定要好好向老师们学习。感恩老师看到我的问题,给我锻炼成长的机会,让我加入论坛群参与服务,接着又进入班委群。在这个过程中,我才逐渐看到并感受到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背后,有那么多人在默默付出、给予爱心支持。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了这样一个温暖有爱、井然有序的学习环境。而且在服务的过程中,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合作以及团队意识的欠缺。我平时我行我素惯了,关心体会他人的意识较差。刘老师、周老师每天事情都很多,但群里哪位学员心里有困惑、有波动她们却总能及时的发现,并立刻行动,给予处理。当看到老师们这样认真负责的对待学员时,内心很受触动,深深的教育了我。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一定要在这方面提升自己。     二、视频会议的触动     参加视频会议,我感触颇深。赵老师分享她的人生经历,先生出车祸重伤、怀孕出现多次意外,其中随便一件事放在我身上,我可能都难以承受。可她不仅坚强地挺过来了,还很乐观,也很懂得珍惜。她虽然比我年轻很多,但她却是我的榜样,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要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知足才会幸福。听孙老师分享她做组长后如何联系鼓励组员坚持学习的心得,我不禁汗须,意识到自己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方面差距很大。作为组长,我常常因为忙碌而疏忽组员,只有他们学习状态变差时才会过问,状态好时就不管了,没有做到长久保持对组员的关心。而孙老师全心投入、认真负责的态度,太让我十分感动了,绝对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今天我才发现身边有好多值得我学习的人,以前我却总是盯着在别人的缺点看,对优点视而不见,白白错过了自己进步的机会。我现在看明白了,不除掉内心的傲慢,就很难有收获。    感恩康老师的教诲!感恩义工老师们的付出!感恩群里老师的一路相伴!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1天前
    了凡先生反省过后,觉得他不应该得到功名。接着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科第中人,类有福相”,考上功名的人,看起来都很有福报。我曾经遇到一个大老板,脸很圆,耳垂很大。我最近都很努力地拉一拉耳朵,看有没有大一点。这是没有智慧的做法。相由心生,要从根本下功夫才有智慧。还有一点,他的手好软,好像摸到棉花一样一一有福报的人手很软又厚,跟他握一次手,很想再握一次。你跟人家握手,人家都很想再跟你握一次,你人缘就很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然那都是有福报的人才有这样的相貌,相貌是可以改、可以修的。   了凡先生反省自己福薄。人假如刻薄,福就薄。大家看山壁,不长植物,都比较峭直,这就好像人讲话很苛刻,那就福薄。那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就是没什么肉,脸会比较瘦。我是说我,不是说大家。当然,所有的道理是讲给自己听的,你不要明天到公司去,“你福薄,脸这么消瘦,而且这是蔡礼旭说的”。你们不要出卖我,我们今天是关起门来,自家人好好反省一下。还有一些人瘦是什么原因?像孔明一样的人,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操心的事情太多了,消耗精气太多,这也是一种情况,大家不可一概而论。但假如我们长得很瘦,可以反省一下是不是太刻薄。刻不刻薄问身边的人就知道了,假如人家看到我们就有压力,铁定刻薄。   有一句格言说道:“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造物者、天地,它们所忌讳的是什么?刻薄。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能逆天而行。这个“巧”是什么意思呢?耍小聪明。讲话耍小聪明,讲得人家无地自容,这都很不好。我们在工作、处事当中要多去观照自己,有没有“谄上虐下”。谄媚上面的人,做一些表面功夫,或者是要把事情做好,把底下的人累得要死,自己却顾及不到。那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利,这也跟上天的仁慈不相应。“谄上虐下”,这样就是刻薄了。所以老祖宗教我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能苛刻。   很多人苛刻是不知不觉的,这不好觉察。有一个主管,他跟我谈话的时候,笑得跟花一样。然后突然转过头去,看他底下人:“你干什么?”把我吓了一跳。他跟四川的变脸速度差不多,马上就变一张脸出来。他骂完以后,回头继续对我笑,我马上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礼记》一开始就说“毋不敬”,对一切人都要恭敬,为什么?人家也是父母所生,怎么可以不恭敬呢?不然让人家的父母家人多难受。再来,每个人都有本善、都有明德,以后用功都可能成圣贤,你怎么可以不恭敬他?   万类相感,人与人之间,甚至人与一切生命、矿物都可以相感。生命其实都能够感觉到磁场,不好的磁场,只要那个地方战争过后,就要出现荒年。你看万物都可以感觉到,杀气太重了。历史上这样的记载非常多。像“二十四孝”里讲到虞舜耕田,“象为之耕,鸟为之耘”,看到这里,有些人就说了,“这是神话,不可能做得到”。现在的人学历太高,怀疑心特别重。大家相信做不做得到?我们的祖宗都是圣人,会骗我们?我不相信。我们稍微学点道德的人,都不愿意欺骗别人,更何况是圣人?而且那都是史官记下来的,以前的史官真有气节。   齐国有一个乱臣叫崔杼,杀了他的国君。结果史官就记载下这件事,崔杼杀了他。史官是家族承袭的,杀了他,他弟弟继续写“崔弑其君”。这个乱臣很生气,又杀了他弟弟。史官家族的第三个人来了,继续写“崔杼弑其君”。他杀得手都快软了。这是我们的祖先,他对后世有交代,不记虚的、假的东西。不怕死,就怕欺骗后世。 我们读这些春秋时代的历史,非常感佩。我们动一念怀疑祖先的心,造孽呀!不只造孽,学问学不进去。边读《论语》边说:“真的吗?”那你还读得进去?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孔子讲“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有修养的君子看到圣贤人的榜样,他做不到,他敬畏、佩服人家,不会怀疑。“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小人看到圣贤人的榜样,他自己做不到,“那个是神话,假的啦”。怀疑别人,这都偏离性德了。   我们在庐江耕作二十九亩地,有一排菜是专门给虫子吃的。欢欢喜喜请它们来吃,它们就不会去吃旁边的菜。我们二十九亩地因为都不喷农药,而且对动物都很礼敬,鸟都来我们这里筑巢。而且巢筑在哪呢?筑得很低,你的手都碰得到它。为什么?它感觉到我们不会伤害它。“万类相感,以诚以忠”,所以这些鸟对我们很好,粪便都拉在我们的田里面。我还发现一件事情,很感动。我们的大楼里面有几个鸟窝,可是地上从来没有鸟粪。为什么?因为鸟很有修养,它告诉它的孩子:“你们都先给我坐好,这一户人家对我们很好,我们在这里做窝,他们都欢欢喜喜。你们要有家教,不要撒野,不要乱拉粪便,要拉在外面。”我们马来西亚退休的王校长就讲过,有燕子在他们家前面做窝,他们很爱护燕子,所以他们家人走进来,燕子都很安详,只要客人来了就飞走了。所以动物都能感动,更何况是人?我们今天不能感动身边的人,可能要反思自己不够柔软、不够厚道。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1天前
 大国智慧平台 我们都知道家和万事兴,但很多人不知道它的上一句是: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里父亲要有担当,爱妻子爱儿女爱这个家,那么母亲就会身心宁静,情绪稳定,教育出来的孩子就很有安全感,品性温良。这样的家庭和谐幸福,自然万事顺遂,兴旺发达。所以家和万事兴的源头是父亲。父亲,决定了一个家庭的走势,也是这个家庭情绪价值的主要提供者。幸福的婚姻,孩子是受益者,自然有阳光开朗的性格;而不幸的婚姻,孩子是买单者,他们的心路历程会比较曲折。01父亲是家里的定海神针思想家蒙田有句名言:“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一个男人三观正,他的孩子才能得到好的言传身教,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他的妻子才能收获安全感,感受满满幸福;他的家庭才能拥有可以依靠的力量。现在的教育内卷严重,每个孩子都在学校和兴趣班上忙碌的穿梭。知识的灌入固然重要,资金的投入也不能缺少。但教育真正的根还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根则在父母的认知和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其它的只是阳光和雨露下的锦上添花。父亲,是一个家庭的支柱,唯有支柱足够稳,家才不会乱。父亲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入家庭,其实比任何的项目投资都重要。香港首富李嘉诚曾说: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如果教育是一次航海远行,父亲作为船长任重而道远,父亲的三观越正,子女就越出色,家风得以世世代代传承,家族才能积聚更多福气。 02温柔乐观的母亲是暗夜的灯塔莫言曾在《母亲》一文中提到:“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莫言母亲的豁达,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一直深刻影响着莫言,让他敢于尝试,从而成为更好的人。也正是因为母亲给予的力量,让他不仅在文坛上取得了很大成就,还拥有了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母亲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是把握好了家庭的风水。拥有好情绪的母亲大抵两种:一种是天生乐天派,她们的基因里有着对抗困难的坚韧,如果生活是一地鸡毛,她们有能力把它一片一片捡起来扎成鸡毛掸子,弹走岁月的灰尘。另一种则是因为有一个知冷知热的伴侣,受宠爱的女人总是特别温柔,她们享受着这份小确幸,岁月静好中相夫教子,不急不躁。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家庭里,一定会有一个好脾气,温柔而善良的妈妈。人生路上总有风雨,但有了妈妈的温柔的爱,孩子的人生路上就永远不会迷路。她像暗夜里的灯塔,永远伫立在远方,等待着孩子的归期。母亲的温柔,就是家的灵魂;母亲的坚韧,就是家人的能量。03感恩的孩子是一个家最大的财富真正有出息的孩子,都是懂得感恩的。几年前,一名叫庞众望的学子以744分的成绩在网上刷屏了,为此,清华大学校长甚至亲自带队去家里接他。当众人来到庞众望的家里后才得知,庞众望家境十分贫寒,母亲坐着轮椅,父亲还患有精神疾病。院子里堆满了各种废旧纸板和瓶瓶罐罐,家里连张桌子都没有,只有两张床。见到此情此景,校长邱勇心中泛起一阵酸楚,觉得这孩子太难了。可庞众望提起家境和家人时,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记者问他,这样的家境会不会让他觉得有点自卑?庞众望对着镜头,平静地微笑着回答:“我没有觉得我的家庭,有哪一点拿不出去呀。我妈妈那么好,我姥姥姥爷也那么好,我的每一个亲人都那么好,我并不觉得他们给我丢脸。相反,我觉得别人应该羡慕我才对。”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是一个家庭最深的福报。感恩的孩子一定不是靠丰沃的物质培养出来的,而是心中有爱。爱从哪来?就是言传身教。父母之间相敬如宾,共同努力、彼此帮助和分担,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示范,这样的教育胜过名校也胜过高分;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比高分和聪明才智更重要,这是父母传承给孩子最珍贵的财富,将在他的一生中取之不尽,让他绵绵不断地获益。懂得感恩的人,会珍惜所得到的一切,会爱护最亲近的家人,会收获世间所有美好。心里有恩,命里有福。孩子懂感恩,家自然会长久兴旺、美满幸福。家运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权,人不能操其权,而己自操之。父亲三观正,家风必能优良;母亲情绪稳,家人其乐融融;孩子懂感恩,再穷都能发家,即便没有大富大贵,日子也能有滋有味,越来越好。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