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明德复学工作系列报道归来,是这个火热夏日的主题。安静许久的校园,已是绿意盎然,郁郁葱葱。高大谦和的先师像,默默地守护着这一方净土,在等待莘莘学子们的归来。 校园又响起朗朗的书声,树下又出现师生亲密的身影,归来,我还是那个勤学奋进的少年,归来,我还是那个培育幼苗,不辞辛劳的园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初心不改,风雨过后,彩虹更美丽。2020.6.1星期一期待已久的团聚时刻严格测温入校为了严格按照各级部门的防控要求,认真组织学生复学工作,校领导亲自指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教师及时到位,严阵以待。学生和家长紧密配合学校,保证防控措施到位      志愿者为家长搬运行李,安排宿舍,保证学生顺利入住。上好开学第一课追思烈士,哀悼逝者,学习抗疫英雄的事迹,励志勤学。开学第一课,内容丰富,疫情防控知识和心理辅导结合。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安排学生就餐,抓好就餐安全,确保学生身体健康。科学就餐有秩序严格有序进餐厅食堂秩序井然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教室、食堂、宿舍的卫生消杀工作。卫生消杀无死角 邢台市明德传统文化学校新学期招生正在进行,现招收一年级新生100名,其他年级优秀插班生若干名,名额有限,报名从速。疫情期间,只接受电话报名。报名电话:   17731959810(王老师) 13229066198(郝老师) 学校地址:邢台市邢州大道树人中学南楼来源:明德国学
发布者:谨 琼
2020年06月03日
有亲人的地方,才是家。昨天,我看到了今年最感动的一个视频。时隔32年,西安一对老夫妻,终于找到了自己被拐卖的儿子。转眼间,一次离别便是半辈子。刚会走路的幼童长成了比爸妈还高的青年,却和小时候一样,哭着跑过来喊“妈妈!”记忆中青春靓丽的母亲蹒跚着脚步,一抱住儿子便嚎啕痛哭,眼泪怎么也洗刷不了这么多年的思念之苦。老迈的父亲看着仿佛是自己另一个翻版的儿子,忍不住搂过来亲吻儿子的头顶。就像现场的记者说的那样:“孩子回来了,家就回来了。”一家人喜极而泣相拥在一起的时候,时间像是回到了三十二年前,家没有被拆散的那天。01离开视线1分钟,一家人生离32年。这一切的起点,要从1988年10月17日的下午说起。2岁的毛寅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说口渴,爸爸便带他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小酒店里喝水,倒杯水的功夫,门口的孩子就消失了。“一声哭声都没听到。” 夫妻俩立刻报警,自己也疯狂寻找。他们印了成千上万份寻人启事,挨家挨户地问,还在附近的电线杆上贴满毛寅的照片。找完了西安的大街小巷,他们又把整个陕西省都走了一遍,还去过山东、浙江、广州、河南、河北、福建。鞋子不知道坏了多少双,但孩子始终,音信全无。贴在电线杆伤的寻子启示,第一个就是毛寅。刚找孩子那几年,他俩收到过无数个线索,奔波了多地,遇到过好心人,也碰上过倒霉事儿。也有人恶意诈骗。妈妈李静芝被骗了三四次,98年的时候被骗了五千元钱。失去儿子,还屡屡遇到坏人,难以想象当时的李静芝有多艰难。更难过的是,丈夫毛振平无法面对儿子丢失的自责和痛苦,坚持了五年之后,他和李静芝分手,离开了家。但是母子连心,为了找回自己的骨肉,她不能放弃。这么多年来,李静芝想尽了各种办法,她加入寻亲的网站,在微博上坚持多年转发寻人消息,还成为寻亲节目的常客,也因此被称为“打拐妈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李静芝帮忙了80多个走失的孩子,其中有29个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家。看着别人一家团圆,李静芝心里即高兴,又难过。别人的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儿子还生死不明。但是人海茫茫,物是人非。找回孩子的可能性,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艰难,三十多年了,李静芝快要撑不下去了。02人生最幸运的事,就是久别重逢。幸运的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李静芝的善良和坚守,终于等来了回报。今年4月,陕西公安接到举报线索,多年前四川一名男子收养了一个西安儿童。经过人脸识别和DNA比对,这个西安来的孩子就是李静芝的亲生儿子。5月10日,一直追踪此案的警方与李静芝视频连线,带着从天而降的礼物,祝她母亲节快乐。在母亲节这天,她作为母亲的身份失而复得。听到这个消息,李静芝还没来及笑,就哭了出来。 孩子丢了的那年她28岁,头发乌黑秀丽。今年她61岁了,头发花白了大半。怕孩子认不出她,认亲前李静芝专门去染黑了头发。毛寅小时候穿过的童装和儿童三轮车也保留完好,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希望唤起儿子的记忆。但见面之后李静芝才知道,毛寅已经记不起三岁之前发生的任何事。“中午外出走走,低头一看母子迈出的脚步都是一个角度,难道这也遗传?”找到儿子的李静芝,耐心的细数着儿子的特征和变化。他有和父亲一样的高瘦身形,长圆脸,带着眼镜,甚至连发型都极为相似。笑起来的样子,又和妈妈一模一样。但和夫妻俩最大的不同是,儿子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方言。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李静芝不由自主的抓着儿子毛寅。毛寅看出她的心思,贴心地说:“你放心,我不会跑了。”但李静芝还是不愿撒手,失去的痛苦太刻骨铭心,她经不住再一次打击。对于这些年,李静芝只能说出一句“太难了。”丧子之痛,已经难与人言表,而用几十年,在十四亿人中找回丢失的孩子,是怎样的艰辛历程。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想象。03每一个失踪的孩子,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李静芝找到了孩子后,许多身边人都打电话过来祝贺。多年寻亲路上的好友,也登门拜访,抢着和毛寅合影、拥抱,想要沾沾重逢的喜气。“毛寅回来了,我感觉找孩子是有希望的。”其中一位同样失去儿子的母亲,感慨的说。 63岁的贺雪花,在29岁那年丢了儿子,此后余生她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找到儿子。这次,她专程坐了5个多小时车赶过来,就为了看看毛寅,也为了给自己加油打气。 找不到孩子的家长羡慕李静芝,找到孩子的家长也羡慕她。李顺级花了24年,终于找到了3岁时走失的儿子。 但是他的儿子,没有毛寅那么幸运,能上大学,还有一份体面的设计师工作。男孩被人贩子带到了条件贫困的山村,连小学都没上,十一岁就外出打工,背过砖、帮别人修过墓。李顺级找到他时,27岁的儿子当了六年的保安,虽然已经相认,但父子非常陌生,儿子没有一技之长,成家立业还都是问题。拐卖孩子,不仅伤害了一个家庭,也影响了孩子的成长。但是孩子能找回来,就是天大的好事。一家人在一起,能够治愈一切的苦楚。今年3月4号,被"梅姨"拐走15年的孩子也找到了!这些年来为了找到儿子,爸爸申军良,用尽了各种办法,足迹几乎遍布广东的各个地方。他还将警方制作的人贩子画像发布在网络上,希望能够得到一点线索,无意中引起一次刷屏。失去儿子后,妻子精神分裂,他不得不强打着精神,抱着找儿子的信念坚持下来。为了找到儿子,他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好几十万元外债,原本完整幸福的家庭,也变得破碎不堪。在向大家分享好消息的时候,申军良在信中这样说:“这些年来,爸爸一直在外面漂泊,已经落魄的不成样子,不知道你会不会嫌弃爸爸?”“爸爸欠你15年的父爱,请让爸爸用余生的时间来好好补偿你。”04亲人在一起,才是家。李静芝在一次节目中,分享过一个故事。有一个陕西男孩被拐卖到了山东,他哭喊着要回家找妈妈。但他每一次的哭喊,都换来了一次暴打。邻居们看不下去,劝孩子服软算了。但是男孩对李静芝说:“我从来没有向他们求饶过,因为我知道,他们不是我的爸爸妈妈,那不是我的家。”所以他每天晚上,都要把自己的过往经历回忆一遍,生怕自己忘记了过去,就再也回不去了。后来李静芝帮助男孩回到自己的家时,她发现,那个破旧的农家小院,和男孩描述的一模一样。男孩说:“这才是我的家,有亲人的地方,才是家。”至亲血肉的分离,是孩子和父母都无法承受的痛苦。在宝贝回家的网站上,至今依然有超过4万个家庭在寻找自己的亲人。他们大都失踪多年,离开的时候没有遗留下任何线索。在过去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孩子一旦被拐卖,就很难再找回来。2016年5月16日,我国上线了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叫做“团圆”系统。如今孩子一旦走失,只要接到报警,团圆系统会立刻把信息传播开,再配合监控等科技手段,拐卖儿童的新发案件多数都能被快速找回来。据统计,平均每年有约1500名失踪儿童登记团圆系统,其中超过九成半的孩子都能被找回来。让人意外的是,在这些被找回的儿童里,离家出走居然是首要原因,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而被解救的拐卖儿童,从总数的7%连续降到了2%。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是被人拐走,而是离家出走。因为不想写作业,或者对父母批评的厌烦,任性的孩子们不明白家的意义,赌气出走,不管父母要承担怎样的担惊受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才会明白,简单一句“家和万事兴”是多难得的幸运。这个世界有很多苦难,人人都在自己的泥泞里挣扎,拼尽全力的活着。  而家庭是人一生的铠甲,家人才是我们并肩奋斗的战友。 爸爸是天,是保护伞;妈妈是大地,是安全感。孩子,是维系家庭的纽带,是一株生机勃勃幼苗,在父母共同的呵护中蓬勃成长,以后会成为父母遮风避雨的依靠。在李静芝夫妻与儿子相认的直播视频下面,有人这样的评论:“看到这一幕,我把坐在身边的孩子搂过来亲了一口。”如果父母子女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如今在一起的时光,一定要好好珍惜。愿我们都能和最亲爱的家人相依相守。在我们能把握的日子里,好好照顾身边最重要的人。作者:洞见Eve
发布者:南溪
2020年06月03日
快来看看里面的汉字你知道几个?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2020年06月03日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得上一颗纯净的心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2020年06月03日
网上有一个特别火的词“杠精”。顾名思义,就是特别喜欢抬杠的人,他们经常性故意跟人唱反调,通过抬杠获取快感。杠精的逻辑就是胡搅蛮缠,无理取闹,吹毛求疵,用各种牵强的话语扰乱你的逻辑,以达到取胜的目的。人的层次不同,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也不同。层次越高的人,认知水平就越高,眼界也就越宽广,就越能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层次越低的人,越爱跟人抬杠。1认知水平低的人,以抬杠刷存在感去年,一个名为《高铁抬杠女气哭乘务员》的视频在网上爆红。事情发生从北京出发至去武汉的G521次列车上,一名女乘务员正在进行正常的检票。她走到一位女乘客面前,这位女乘客不愿意出示车票、拒绝配合,并跟女乘务员抬起杠来。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僵持不下。最后女乘客越杠越激动,动手推搡了女乘务员,又骂了一些难听的话,语气恶劣,面目可憎。态度一直很好的女乘务员,再也忍不住了,气得掩面痛哭。旁边有个5岁的小孩都看不下去了,劝她说:“阿姨,本身就是这样的啊,每个人都要检票的,每列火车也都要检票的。”她马上回怼小孩:“大人的事小孩子别乱插嘴。”看来,认知水平的高低与年龄的大小无关。坐高铁查车票,连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这位女乘客却无理取闹,横加阻碍。认知水平高的人总是能为别人着想,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更不会阻碍别人的工作,他们把更多的心思用来提高自己。认知水平低的人,闲得无聊,无所事事,到处找茬,从找茬中寻找存在感。为了自己方便,他们根本不管别人方不方便,甚至连最起码的规则都不想遵守。但是他们不知道,无理取闹的抬杠,只会让他们的层次越来越低。2见不得别人好的人,以抬杠找安全感知乎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她跟一个朋友聊天,聊到了单身这个话题,她随口问了一句:“你是还单身吧。”那个朋友头也不回地说:“单身也比你老公不喜欢你强。”她跟老公关系融洽,生活幸福,听了朋友这么说,就有点生气,说:“我不想跟你聊这类话题。”朋友说:“看,默认了吧。”她回了一句:“我的生活没有必要向你解释,冷暖自知。”朋友说:“戳中痛点了吧。”网友说,自从那次以后,她再也不想和那个人说话了,跟爱抬杠的人交流起来真是太困难了。 因为自己没有女朋友,就见不得别人拥有完美感情。心理学上有个“刺猬心态”,就是当人们在觉得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就会用全身的刺来对付你。 “单身 “这个词,触碰到了他的心理防线,他马上作出了应激反应,用抬杠来保护自己,诋毁别人,以获得一时的安全感。见不得别人好的人,就会胡搅蛮缠,口不择言,不管是不是事实,也不管会不会伤到别人。他们的世界只有自己,只要对自己有利,哪怕只是言语上占了上风,能让自己心里舒服就满意了。3没本事的人,以抬杠显优越感闺蜜刚到一个新单位,因为表现突出,接手了一个活动演出的开场舞编排,时间非常紧。她提前在家里备好了课,把预想的每个动作都进行了反复的练习,经过推敲和比较,最后敲定了所有的动作。第二天刚上课,单位的前辈就来到了排练现场,闺蜜早就听说过这个前辈,是个杠精,业务上从来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前辈看完她教了几个动作说:“你这样教多累呀,还不如让孩子跟着视频学习轻松。”闺蜜说那样孩子学得慢,动作还不标准。她说:“你着什么急呀,学不会慢慢学。”她又问服装穿什么,闺蜜说是红色的演出服。她说:“红色一点也不好看,为啥不穿黄色?”闺蜜说道具是黄色的,她说:“黄色多难看呀,还是紫色高端。”然后全盘否定了闺蜜的原定计划,搞得闺蜜无言以对。前辈在工作上得不到领导的认可,看到闺蜜一进单位就得到领导的赏识,忌妒得不行。在她脑子里,始终有个问题挥之不去:为什么排演节目的是她不是我?凭什么?所以就跑到闺蜜这儿来,以抬杠寻找优越感。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当你接触的人越多、层面越高,你会发现,越高端、越有教养的人,大都相互支持、抱团发展,因为你好了,大家都好;越低端、层次越低的人,越是喜欢诋毁忌妒、相互拆台、彼此鄙视。这位前辈不懂得跟着优秀的人一起学习成长,只会用拆台、抬杠发泄自己的不满。越是没本事的人,越爱以抬杠的方式来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感,想在言语上胜过别人。因为实力不如人,所以处处挤对人。4通过抬杠来打压别人,抬高自己,那不是真本事。杠精们陷在抬杠的深渊里不能自拨,导致他们的认知水平越来越差,层次也越来越低。最后,他们的日子也越过越不如意。抬杠是一种病,得治!作家王蒙在《抬杠是一种病》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杠精病人去医院看病,一进门他就跟医生抬起杠来,结果连医生也学会抬杠了。意思是说,要远离爱抬杠的人,否则你也变得像他们一样不可理喻。古语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说的是这个道理。如果你身边也有一些喜欢抬杠的人,想要通过语言暴力攻击你,千万不要生气,马上远离他们。假如你真要跟他争辩,他会越说越来劲,不光浪费你的时间,还会拉低你的层次,所以千万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些人身上。因为他们的逻辑就是胡搅蛮缠,你再怎么与他们争辩也没办法取得胜利。再说,抬杠只能赢得了一时,输得却是一世。你把时间花在什么样的地方,就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把时间花在抬杠上的人,注定一辈子就是个LOSER。遇到杠精,远离是最聪明的做法。珍爱生命,从远离杠精开始。共勉。作者:米粒首发:皓然成长ID: growing-power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0年06月03日
近日,一段独臂篮球少年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视频中,独臂少年行如流水不断在胯下和背后切换运球速度流畅,令人咋舌 ↓↓↓                           独臂少年打篮球爆红网络这名少年虽然只有一只手臂面对比他更高、更壮且年长的对手他丝毫没有退缩运球和投球都自然、精准、流畅他的动作迅速点燃整个球场人群中频频爆发出欢呼声甚至有网友说自己一开始单看动作根本没看出这是个独臂少年“要么努力,要么放弃”这位少年叫张家城,今年13岁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人5岁时,因为一场意外他失去了右臂 在短视频平台上能看到这位少年发布的日常训练视频在家中、在操场上每个可以打球的地方都有他练习的身影“要么努力,要么放弃”这是他的座右铭NBA球员前来为他点赞加油张家城打球的视频火了之后NBA全明星后卫利拉德前来点赞并夸赞了他的运球 NBA球员塔克也送上祝福:继续坚持,年轻人!对于大家的祝福和鼓励张家城的回答简单又朴实:我会更加努力!网友: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张家城在球场上的表现让无数网友献上掌声他也用汗水和坚毅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本文来源:央视新闻综合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澎湃新闻等监制/徐冰  主编/米莎编辑/余甜甜 校对/高少卓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0年06月03日
最近看到一则奇幻风的广告短片,小编要推荐给大家。                                           韩国宝矿力奇幻广告《礼物的代价》短片中,一位男生在填简历,他想不到自己经历过什么挑战,有什么值得书写的经历。突然,家里停电了,男生按下电灯的开关,却发现自己来到了室外。他看到“自己”在帮助一位老奶奶整理散落的纸壳。这时,一位奇怪的大叔,说要出1亿元买他的善良,条件是不能再帮助别人。想到善良好像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男生一口答应了。再按下开关,男生来到自己的高中时期,那时的他参加学校的热舞社,交到许多朋友。可是当大叔开价10亿元买他的人际关系,与交朋友的能力时,他还是不假思索地答应了。画面再一转,男生看到小学的自己坐在课堂上,那时语言天赋超群的他,总是能考满分。短片的设定,很像多年前风靡一时的台湾电视剧《第八号当铺》。在第八号当铺里,你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得偿所愿,条件是要付出同等的代价;而当掉的东西必须是有价值的,你在乎的东西。听起来很诱人,也的确是这样,很多人为了得到荣华富贵,或满足其他欲望,前赴后继来到这里。假如它真的存在,你最想得到什么,又愿意拿什么来换呢?回到短片,男生重新来到现实世界,看到户头多出的数不尽的0,高兴得想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朋友们……却发现通讯录空空如也。才记起他已经把结交朋友的能力卖掉了。而他热心助人得到的“模范市民”奖状,也化成一缕青烟。满书架研究语言知识的书籍,瞬间消失……他怅然若失地跌坐在地,原来曾经以为不重要的那些东西,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财富,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拥有着许多无价之宝,只是未曾懂得而已。现实中很多人和男主一样,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所以拼命想要争取。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每天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里,穿梭于楼宇之间,逼自己挤早晚高峰的地铁,变着花样吃着便利店的快餐,996只是再正常不过的日常。从开始工作到现在,你都放弃了什么本该属于你的美好?为了工作拼命加班,对身体抗议释放的小信号视而不见;很久没有见过父母,兄弟姐妹,更没有时间和老朋友叙旧;正如叔本华所说,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或许只有走到生命最后一刻,你才会意识到,用身体健康换取身外之物,一点也不划算。其实你的能量和财富,比自己想象中多得多。而学会珍惜自己拥有的宝藏,才是真正幸福的开始。【End】来源于V电影
发布者:南溪
2020年06月02日
今天是儿童节,孩子们的节日。为人父母者,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幸福,都把孩子的教育视为家庭头等大事,不愿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童蒙教育的话题。 《易经·蒙卦》说:“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童稚蒙昧之时最容易接受引导,此时应给予正确的教育,将孩童引向正道,这是造就圣贤的伟大功业!所谓“三岁看八十”,童年扎下的善根会影响其一生,到了八十岁也不会改变。童蒙如何养正?古人在《三字经》中指出了原理与方法:“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在古人看来,人人先天本具纯净纯善的自性,这是人的真我,人之一生,只要葆有赤子之心,不离道义,就能开显自性本具的福慧,拥有幸福圆满的人生。但是人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内有贪嗔痴慢的烦恼习气,外有五欲六尘的强大诱惑,如果无人教导,人会逐渐偏离本真,迷失自我,肆意妄为,慧浅福薄。所以人人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方法就是从一而终,引导人在一生之中,始终把心归向本真,安于道义,不被习气动摇,不受外界诱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就是养正功夫。在古人看来,童蒙养正要从娘胎开始抓起,因为胎儿有感知,会受母亲的心行影响,“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所以古代女子怀孕后,对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谈举止,都非常的谨小慎微。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养胎论》中谈到,古来的胎教从受胎三个月开始,此时孕妇要多接近贤人君子,观看礼乐,读诵经典,居处简静,举止端庄,“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清净”。母亲一切的行为、言语、思想都必须端正,让胎儿禀受正气,这样生出的子女才能良善长寿,忠孝仁义,聪慧无疾。在历史上,胎教的典范莫过于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太任怀孕之时,眼不看邪曲不正的场景,耳不听淫逸无礼的声音,口不讲傲慢自大的言语;她从不歪着身子睡,也不偏斜着坐,亦不曾跛着脚站;她不吃气味不正、切割不正的食物,不坐摆放不正的席子。所以文王生下来就非常的贤明,圣德卓著。孩子出生后的三年内是重要的扎根阶段。古人认为:“人之初生,童孺之时,元气未漓,天真未散,善性未斫,情窦未开。当此时而开导之,则顺而易;过此时而防闲之,则逆而难。”所以在这个阶段,大人要保护小孩,让小孩所听所看所触,都是正面的言语与行为。这三年一千天的根扎下去,小孩就具备判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一辈子不会改变。古人为让孩童葆有赤子之心,不被物欲侵蚀,可谓煞费苦心。在古代,有“抓周测志”的习俗,即在儿女周岁时,家亲好友都来庆贺,并陈列各种物品,听任孩子抓拿,以此预测其将来的志向及爱好。清朝两广总督阮元在孙子出生满周岁时,谢绝僚属送礼,并写了一首诗:“翡翠珊瑚列满盘,不教尔手一相拈。男儿立志初生日,乳饱饴甘便要廉。”他为了自小培养孙子廉洁高远的志向,甚至连宝物都不让孙子去抓,生怕他染上庸鄙好财的俗气。宋朝著名理学家二程(程颢、程颐)的母亲侯氏,也是教子的典范。程颢、程颐幼时,侯氏对他们严加管教,未曾溺爱。据《近思录》记载,吃饭的时候,侯氏就让儿子坐在自己身边,见到儿子常常把盐梅加于羹中以调味,侯氏就训斥、制止说:“幼求称欲,长当如何?”意思是说:从小就贪图美味,长大后怎么得了!在今人看来,或许会觉得古人教子过于严苛,但是古人认为,童蒙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慎于始”,从孩童能食能言开始,就要千方百计给孩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把“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之类的圣贤教诲,通过日常生活小事,潜移默化地根植在孩童心中,这样就能防微杜渐,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二程能在日后成为贤德之人,名扬天下,与侯氏的善于早教密不可分。南北朝著名教育思想家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中云:“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颜之推对世上一些父母有爱无教的做法,每每不以为然,说这些父母对子女的种种要求,不分合理与否,一味听凭纵容。孩子做了该被批评申斥的事,父母反而报以嬉笑,加以夸奖,等到子女懂事的时候,他们还认为这样做是应该的。孩子骄奢怠慢的习性一旦养成,再想去加以制止很难,就是往死里打他,也树立不起父母的威严,只能是父母愈来愈对儿女不满,儿女对父母则愈来愈怨恨,孩子成人后必然会是一败德之人。所以颜之推感叹:“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在童蒙教育中,古人除了重视父母对孩子的言教、身教,还特别强调“境教”,也就是注重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宋朝范镇在《东斋记事》中说:“人家置博弈之具者,子孙无不为博弈;藏书者,子孙无不读书。置习岂可以不慎哉!”范镇还举了—个因家长忽略环境教育而改变子孙志向的例子——黄筌、黄居寀(cài)父子是五代时蜀地著名的画家,尤擅长画飞禽,为了画得惟妙惟肖,买来很多鹰鹘等猛禽在家中豢养,以便观察模画。时间一长,儿孙们每天架鹰放鹘,奔跑在田野上,乐此不疲。后来有的子孙竟丢弃画业,成了养殖鹰鹘的专业户。因为豢养的鹰鹘太多,需要用大量的老鼠来饲养,家里到处摆着老鼠笼,儿孙们又逐渐对捕鼠产生兴趣。到后来,儿孙们干脆也不养鹰鹘了,改以捕鼠和卖耗子药为生了。而古来在“境教”上做得最成功的莫过于孟母。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孟子小时候,孟母搬过三次家,前两次搬家因为挨近坟地、集市,孟子先后迷上玩模仿大人刨坑堆坟、学商贩吆喝叫卖的游戏。第三次孟母干脆把家搬到学宫附近,不久孟子学着读书人的样子,玩摆设礼器、揖让行礼的游戏。孟母见后很高兴,说:“真可以居吾子矣!”便在此定居了。在这种环境下,孟子逐渐对读书做学问很有兴趣,为他日后成为一代大儒奠定了人生的基础。扎好学龄前的德行基础,小孩长到六七岁就要上学。古时的小学不像今天的小学,在古人看来,“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天下无伦外之人,故自无伦外之学”,所以古代的小学教育着重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孝亲尊师、友爱兄弟,如何处好各种人伦关系,着重在洒扫应对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小孩的德行、言语,培植他们为人处世的根基。 古人明白,五伦八德是顺应天性的自然大道,孩子从小不明人伦,不懂道德,不识因果,长大后难免做出违背伦理的行为。正如《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卫庄公溺爱少子州吁(xū),州吁骄奢狂傲,又喜欢舞刀弄枪,庄公并不约束,一味放纵。大夫石碏(què)劝道:“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劝卫庄公及早以人伦大道教导州吁,但卫庄公听不进石碏的劝谏,在他死后,便发生了州吁杀掉其兄卫桓公自立为君的家庭惨剧。 所以古代的童蒙教育,抓的是人生大根大本。在小孩十三岁前,通过生活教育,把做人的根基扎稳扎牢,同时利用小孩这一时期精神专注、记忆力强的特点,让小孩反复读诵、背诵圣贤经典,通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及“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教学方式,训练孩子的清净心与定力。人心清净,恒定专一,就容易成就自己的道业学问,将来无论遇到什么外界的刺激、诱惑,时时能提起圣贤教诲,保持正知正念,心志就不会被外境所转,不会肆意放纵、误入歧途。 中国传统的童蒙教育,从理论、方法到实践,所遵循的全是古圣先贤的教诲。因为人们知道,圣贤是洞达宇宙人生真相的明白人,也是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过来人,他们留在经典上的教诲,是后世子孙最好的行为指南。所以《三字经》云:“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清朝陈弘谋先生编辑的《五种遗规》,收录了古来关于童蒙教育的重要著述,今人因缘生先生校集的《圣学根之根》,会集了历代启蒙入门经典,都是值得深入学习的教材。儿童是国家的未来,童蒙养正就是“养国家元气,正社会人心”,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社会培植正直的栋梁。社会出现种种问题,根本解决办法在教育,而童蒙养正是根之根,所谓“养气在读书,齐家治国平天下;正谊不谋利,知止至善作新民”,童蒙不仅是孩子的起跑线,也是家国的起跑线,教好一个孩子,就是在救家救国救天下。 童蒙养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不慎乎!
发布者:南溪
2020年06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