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    (本网通讯员:王俐苹)为进一步加强“书香型”法院建设,丰富全院干警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干警读书学习热情,引导干警以阅读厚植生命情怀、以学习汲取成长力量,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长白县法院以部门、庭室为单位邀“您”一起阅读体验纷繁世界的另一番精彩。​    在世界读书日分享会上,政治部主任带领部门干警紧扣主题,结合学习内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从读史视角、价值追求、信念坚守等多个不同角度切入,分享阅读体会,畅谈看法观点,感染和鼓舞着在场的每一位参会人员,达到了“一人读书、众人共享”的效果,起到了增进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从而坚定政治立场、增强宗旨意识,更好地为审判工作提供保障。​​    办公室内,大家一起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追寻党的光辉历程,感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浓浓书香中汲取丰富营养。    注重发挥文化熏陶、激励作用,积极响应全民阅读活动号召,组织全庭干警参与集中阅读活动,为奋力推进审判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积蓄深厚“文化底蕴”。    认真读书,就能找到被人生偷藏起来的糖果。    书中有读不完的热爱、也有看不完的风景。    “世界读书日”虽然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不断提升法院干警司法能力水平。     长白人民法庭开展读书分享会,每位工作人员都分享了自己近期读的好书,交流了读书心得和收获。    浸润书香,为人生奠基;畅游书海,享阅读欢乐。    书香陶冶性情,阅读点亮人生,长白县人民法院党支部全体成员读书日阅读进行时......    世界读书日,执行局年轻干警齐聚指挥中心,互相推荐所读书籍,开展读书心得交流。​    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有书读,这是幸福;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没书读,这是苦恼。——莫耶    各个庭室集体阅读结束后,干警们纷纷表示,非常享受阅读的快乐,每天坚持读上几页书,不仅能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还能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要把学习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并把读书作为一项永久的工作。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3年04月25日

(刘小琴报道)2023年4月23日下午,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委员会主任王双全莅临北京天道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参观考察、指导工作,中国国情国策研究网主编、北京天道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笑天、中国国情国策研究网秘书长姜涛等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交谈。

 王副会长深入办公区域、贵宾室、资料室、会议室现场检查各项工作,详细查看了解公司承办的项目资料、文档及管理台账,了解了中国国情国策研究网的筹备过程、北京天道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管理制度以及今后的发展规划,王双全副会长表示,李笑天率领的团队从事培训和智库研究工作20多年,培训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以及党员干部数万人,并且组织专家编辑出版了培训教材、参考书和财经研究资料30余种,举办各类培训、论坛600多场次,并且有智库专家队伍200余人,讲师团100余人,初步考核具备一定的智库研究实力。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优秀和杰出人才发展委员会、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委员会等机构能够与该团队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也给中国国情国策研究网、北京天道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合署办公的北京天道法律咨询事务所、北京中才百科职业鉴定中心提出了明确定位、加速发展、创造品牌等提升、改进的中肯意见和建议。交流中,王副会长特别强调,今后应该加强行业标准建设,突出智库专家团队经济、法治、培训三大优势,站在行业智库的高端,或许能够尽快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王双全副会长听取了中国国情国策研究网、北京天道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各项工作后,对中国国情国策研究网、北京天道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的办公环境和前期工作表示称赞,同时对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然后,王双全副会长对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优秀和杰出人才发展委员会、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委员会做了简要介绍,该社团组织具有人才资源和品牌优势,在全国高端青年人才、紧缺人才、杰出人才三大领域彼此可以强强联手,共同推进包括高端智库人才在内的中国高端人才发展与引进项目,为地方政府引进高端人才牵线搭桥,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王双全副会长与中国国情国策研究网、北京天道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刘小琴、徐国敬、张金春等同事一起合影留念,并邀请大家到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做客。本次考察交流活动持续两个小时,在热情友好的氛围中结束。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原创
2023年04月25日
孩子不想学就不学,还要父母干嘛。当前最流行的教育理念,就是宽松自由。越来越多人高喊“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慢慢演变出一种怪象。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越来越大。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反而越来越宽松。可教育孩子真的能“宽”了尺度,“松”了力度吗?(1)孩子趾高气扬,家长威严扫地。前段时间,一条名为《孩子,你不成功也没关系》的视频在朋友圈疯传。讲的是现在孩子压力过大,父母应该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怎么改变呢?有嘉宾现身说法,说找不到满意的幼儿园,那就自己办一个幼儿园。还有妈妈说,挫折什么的等女儿长大后再慢慢体验,作为母亲,我现在就要给她最好的。视频的结论是: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的方式度过一生。这条视频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共鸣:“考试、100分、重点中学真的不重要,孩子就该好好玩。”“说得对啊,现在的教育太严苛了,孩子的负担也太重了。”……不禁想起王维审先生的《当教育只剩下纵容》,他曾经痛斥纵容孩子的怪象。很多人都说“我们不该责怪孩子,孩子并没有错”。照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有一天孩子不做作业了,不高兴了,反过来骂大人了,我们大人是不是要跟他谢罪?目前,这一现象正在上演。孩子课也不听,作业也不写,甚至不想继续读书,父母却觉得可以理解,孩子不想读,那就不读了,反正家里养得起。慢慢的,孩子就成了家里吃米的蛀虫,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甚至对着父母颐指气使。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管又管不得,说又说不得……宽松教育下的孩子成了“土皇帝”,让无数家长有苦难言。没有底线的宽容,就是对孩子最不负责的纵容。(2)学校可以宽松,社会只会狠狠惩罚孩子。堂侄自小聪明伶俐,科科拿第一,总是被表扬。堂哥堂嫂很喜欢夸他,每次他考100分就在小院里“广播”,没半天整个小院的人都知道了。读中学时,堂弟的成绩掉下来过,他爸妈倒不着急,坚信儿子很聪明,很优秀,根本不用多管。万万没想到,他竟然没有考上大学。堂哥堂嫂无法理解,为什么一向优秀的儿子竟然考得那么差。原来从高中开始,堂弟就一直跟不上,成绩掉得很快,可他不想让家里人知道,就一直没告诉爸妈。从小被夸大的孩子,尾巴早就翘到天上去了,接受不了半点挫折,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他们什么都不懂,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只觉得读书很苦很累,这很正常。而本该严肃管教的父母,却放任自流,这才是真正害了孩子。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就是在学习上放任自由。日本曾经推行宽松教育,不仅降低了课业难度,还不公布成绩,不进行排名,甚至缩减了上课时间和学习内容。孩子都变好了吗?考到100分了吗?结果很残酷,也很现实。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上,日本的成绩逐年下降。在电视剧上更是出现了痛批宽松教育的台词: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什么都不学,什么都不会,那就是等着被淘汰。试想,别人家的孩子都在拼命学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奥数、舞蹈、做机器人样样不在话下。而你却让孩子慢慢来,不着急,不管什么知识都给孩子打折,不管什么压力都给孩子减负。在这个连机器人都能跟人竞争的社会里,你让孩子将来如何立足?我国每年的毕业生都在递增,2019年已经达到860万,而我们的孩子只是其中渺小的一员。人工智能越来越普遍,不少人面临下岗失业的困境,现在让孩子多学一些东西,多掌握一些本事,孩子将来才不会一事无成。“孩子只要快乐就好”,是父母在自欺欺人,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不负责任。(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远古有记载道:舜耕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责牛。牛不好好走,舜为什么要打自己,而不是打牛?牛没有走正确的路,是因为人没有引导好,牛自己是不知道的,所以不该怪牛,而应该追究人的责任。正如我们的孩子,他们是不懂事的,他们松懈是因为父母的妥协。假若我们一再妥协,孩子就会完全走上错路,变得越来越调皮、任性、野蛮、刁钻。对孩子最大的负责,不是管他吃,管他穿,也不是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长大。而是教会他独立生存,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最近,郎朗大婚,有关郎家的教育方式再度上了热搜。郎朗自小热爱音乐,喜欢弹琴,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热衷于练琴。若不是父亲一直以来的催促、逼迫与鞭策,他可能就坚持不下来,无法成为当今世界上叫得出名字的钢琴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练琴之路时,郎朗对父亲表达了由衷的感谢:“有些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天赋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更少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走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有天赋的人,尚且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与坚持。没有天赋的孩子,怎么能随心所欲,不学习,不努力?学习本身就是一场长久的积累,这场持久战本身就是辛苦的、枯燥的。孩子不懂坚持和奋斗的意义,他们只觉得苦,觉得累,想放弃。可这些,父母都懂。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该眼睁睁看着孩子走下坡路,而应该及时给予建议、引导与鼓励,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坚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就每一个人。说白了,就是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4)孩子不想学就不学,还要父母干嘛。这个社会很现实,我们可以追求理想化的教育,却无法保证给孩子理想的未来。父母不能活在童话里,更不能给孩子制造童话世界。因为一旦孩子离开了父母,就无法适应社会,自己生活了。父母都希望孩子在童年时开开心心的,但童年的开心,能保证一辈子的快乐吗?显然不能。孩子在童年时有多开心,长大后就会吃多大的亏。小时候,父母宠爱孩子,老师迁就孩子;长大后,不会再有人保护孩子。领导不会在意你的感受,只会看你能不能干;社会不会保住你的位置,只会让你屡屡碰钉子。教育越宽松,孩子越受罪。有一个14岁的女生,不喜欢学校,不爱学习,觉得还是呆在家里舒服。她每天都哭着闹着要回家,老师也没办法,只能让父母把孩子接走。回到家后的女生吃饱了睡,睡饱了吃,每天就想着怎么玩,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到后来,她成了一无所长的巨婴,30多岁了还赖在家里啃老。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需要榜样与权威来作为参照与标准。他需要拼命去学习些什么,吸收些什么,才能成为一幅优美的画卷。假如父母不严格细致地管教,孩子只会随性地生长,变成我们都不愿看到的模样。宽松教育不仅无法激发孩子的优势,甚至会进一步恶化孩子的劣势。总有人说,孩子成不成功没关系,只要快乐就好,父母不该逼孩子,也不要焦虑,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将来一定能成功。可我们孩子的起跑线,本就远远落后于他人了,难道还任由他原地踏步,不思进取吗?孩子可以不懂事,但父母一定要懂事。有远见的父母,都知道要狠心逼孩子一把。在孩子“不懂事”的时候,鼓励孩子努力,引导孩子坚持,这是父母的责任。如果孩子不想学就不学了,那还要父母干嘛?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2023年04月21日
阳明先生的故事是根据《年谱》、《明史》、《明儒学案》等等权威资料整理。
明朝的时候,在浙江余姚,有一户姓王的人家,他们的家族可以追溯到东晋的右军将军,大书法家王羲之那里。从明朝开国以来,王家虽然没有出过达官显贵,但是一直以诗书传家,在当地颇受尊重。
明成化年间,王家的当家人是王天叙,号“竹轩”,人称“竹轩翁”。竹轩翁性情洒脱,文采也很好。他的儿子王华,更是当地有名的才子。唯一让老人家不放心的,就是他的儿媳郑氏,郑氏已经怀孕十四个月了,可是孩子还没有降生,一家人都很着急,竹轩翁的夫人岑氏,更是着急的不行。
成化八年,也就是1472年,九月三十日晚,岑氏老夫人刚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睡着,朦胧之间听见乐器吹吹打打的声音,老夫人抬头一看,天上飘来一团红云,云彩上站着一位穿着红袍系着玉带的神仙,这位神仙将一个婴儿送给岑老夫人。
老夫人正感觉到奇怪,耳边响起了婴儿的啼哭声,原来儿媳郑氏生下了一个男孩。老夫人感觉刚才的梦境是个非常吉祥的兆头,就跟家里人说了。竹轩翁听了之后也很高兴,索性给孩子起了一个名字叫:王云。
小王云很快就五岁了,看起来非常聪颖,就是不开口说话。这让竹轩翁非常着急,担心孩子是个哑巴。
一天,王云在大街上与小伙伴一起玩儿,这时有位僧人从他身边经过,看了看他,摇摇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这句话正好被旁边的竹轩翁听到,他恍然大悟,马上给孙子改了个名字,叫王守仁。
令人惊奇的是,改完名字之后孩子就开口说话了。不但能说话,还能背诵竹轩翁读的书。竹轩翁感觉很奇怪,就问他:“你是怎么背过的呀?”王守仁回答:“我听爷爷读书的时候,就默记在心里了。”这让竹轩翁非常高兴,知道自己的孙子一定不是平凡的人物。王守仁就是明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王阳明先生。
这段故事,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有些传奇,它确实明确的是记载在《年谱》里面,《明史》中也有记载。阳明先生出生时的那座楼被人们称为“瑞云楼”。
后来,阳明先生随父亲迁居山阴,余姚的故居租给了一家姓钱的居住。弘治九年,钱家也在这座楼上诞生了一个男孩,叫钱德洪。钱德洪后来成为阳明先生最重要的弟子之一,是浙中王门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年谱》和阳明先生文献的主要整理者。对阳明心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瑞云楼在清朝康熙年间被大火焚毁, 1996年浙江省政府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原址重建,这就是我们今天在浙江余姚阳明先生故居看到的瑞云楼。瑞云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举报/反馈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原创
2023年04月21日
成化十七年,也就是1481年,这一年阳明先生十岁。王家发生了一件大事——阳明先生的父亲王华考中了进士,而且是第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状元”。在古代,考中进士就意味着平步青云了,更何况是状元。那时候状元的含金量可比今天的高考状元含金量要高得多。
王华因为在余姚龙山读书,自号“龙山”,人们尊称他为“龙山公”。龙山公事亲至孝,考中进士以后进了翰林院,就请父亲竹轩翁到北京养老。第二年,竹轩翁带着最心爱的孙子王守仁去北京。路过镇江的时候,竹轩翁游览了被誉为“江心一朵美芙蓉”的金山,并与当地的文人一起宴饮。
竹轩翁兴之所至,想赋诗一首,沉吟半晌也没有合适的句子。正在尴尬之时,这时旁边的小孙子王守仁随口吟诗一首:“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此诗一出口,满座皆惊,好大的气魄啊!
客人们以为这个小孩肯定是背诵的别人的诗作,就让他当场再以蔽月山为题作诗一首。王守仁略一沉吟,朗声吟诵:“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如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这首诗不但是显示出王守仁才思敏捷,而且富含哲理,立意高远。满座纷纷称赞阳明先生不愧是状元之子。
到了北京的第二年,龙山公安排儿子王守仁在私塾读书。一天,王守仁与小伙伴一起到长安街上玩儿,正好有个相面的路过,他看到阳明先生感到非常惊奇,就停下脚步,对阳明先生说:“我给你相个面,你要一定要记住。你的胡须到领口的时候,你就进入圣境;你的胡须长到上丹台的时候,你就能结圣胎;你的胡须到下丹台的时候,你的圣果就圆熟了。”
阳明先生对这些话似懂非懂,但是“圣”字却听得清清楚楚。他回家之后,有好几天神思恍惚,经常一个人静坐沉思。
一天,阳明先生问私塾先生:“请问先生,什么是世间第一等事?”这句话把私塾先生问愣了,他一生为养家糊口四处奔波,似乎从来没有思考过类似的问题。那个年代读书人最高的目标就是考进士,这也是这位私塾先生梦寐以求的理想。他就回答道:“世间第一等事,就是读书登第。”不料,这位不到十二岁的小学生却说:“恐怕不是。”私塾先生知道他是状元公的儿子,自然不敢小觑,就问:“那你说什么是世间第一等事?”阳明先生回答:“读书做圣贤。”
“做圣贤”本应是读书的根本目的,但是自从开科取士以后,读书慢慢就变成了谋取富贵的工具,反而把“做圣贤”的根本目的湮没了。牟宗三先生评价说:“今阳明十一岁,忽然灵光爆破,即憧憬学圣贤。阳明说此话时,不必真有立志之意,然灵光爆破,冲口而出,即已见非凡。”
阳明先生这冲口而出的豪言壮语,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湮没。相反,他的一生就是探寻和践行圣贤之道的一生。
举报/反馈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2023年04月21日
阳明先生十七岁那年,奉父命去了南昌完婚。他的岳父是江西布政使司参议诸养和,诸养和也是浙江余姚人。
在新婚的当天,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当时,诸府高朋满座,人来人往,阳明先生在进行了必要的礼节应酬之后,感觉无事可做,就信步走出府门。诸府附近有一座道观,名唤铁柱宫。阳明先生曾听人说过,这座道观中有一位高人,就进了道观。
在道观的偏殿之中,有一位道人正跏趺而坐,阳明先生走上前去行礼,与道士攀谈起来。由于阳明先生从小身体不好,所以对养生的话题非常关心,就和道士聊起养生来。那位道长果然见解非凡,两人聊得非常投机。最后,道士教阳明先生呼吸吐纳之法,阳明先生索性与道士相对跏趺而坐,练习起呼吸吐纳来。
能够和王状元做亲家,也是诸养和很高兴的事情,他满心欢喜的与贺喜的客人道别。
这时,有一个仆人过来报告:“老爷,新姑爷不见了。”
诸养和皱皱眉头:“大惊小怪,新姑爷能到哪里去,找找就是了。”
仆人说:“老爷,全府上下都找了,没有找到。听门房说,新姑爷申时三刻左右出大门了。”
诸养和说:“那就快去找啊。他刚到南昌不久,也没有朋友,能到哪里去呀!快找!”
就这样,整个诸府乱成了一片。诸老先生坐在客厅里心急如焚:“新姑爷能去哪里呢?难道对这门婚事不满意,逃婚了。不能啊,他来订婚还是满心欢喜。再说,以王家的家教断也不能有这样不懂事的儿子。”在新婚洞房之中,红色的龙凤蜡烛静静地燃烧着,照的整个房间都很明亮。诸小姐盖着红盖头坐在床上,心中忐忑不安:想着未见过面的夫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此时的阳明先生正与道士相对而坐,微阖双眼,静静地体会着自己呼吸的起伏。不知不觉,天色暗下来,又明亮起来。突然,道观里早课钟声响起,把静坐的阳明先生惊醒。“坏了,忘了回家了,今天是新婚啊。”阳明先生赶紧朝正在打坐的道士拱拱手,悄悄地离开了铁柱宫。铁柱宫的大殿之中,已经响起了抑扬顿挫的诵经之声,道士们已经开始早课了。
“回来了!回来了!…….老爷,新姑爷回来了!”仆人跑进来报告。“啊?在哪里?”在客厅里坐了一夜的诸老先生从座位上站起来。这时,阳明先生也匆匆走进客厅,上前施礼:“小婿昨晚在铁柱宫请教道长吐纳之术,一时兴起,忘记了时辰,岳父大人担心了。”诸老先生虽然对新女婿的表现不满意,但是因为是翁婿关系,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嘱咐:“坐了一夜,身体想来疲乏了,抓紧回房歇息去吧。”
为了学习吐纳养生之术,居然忘记大婚。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阳明先生的一个特点,凡是学到的,必然要踏踏实实去做,去验证,不会让自己停留在知见上。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2023年04月21日
阳明先生在南昌完婚之后,又待了一年。第二年十二月携妻子返回家乡余姚。在返乡途中,正好路过广信府(今江西上饶),阳明先生拜访了当世大儒娄谅娄一斋先生。这次拜访对阳明先生此后的人生道路影响极大。
阳明先生十二岁时,一句“读书做圣贤”石破天惊,这句话不是孩童戏语,他一直念念不忘。现在见到当世之大儒,当然要向娄一斋先生请教成圣成贤的方法。
娄一斋先生并没有因为阳明先生年轻而轻视,相反他对阳明先生能够提出“读书做圣贤”来,感觉非常高兴。他向阳明先生详细的讲述了宋儒的格物学说,并肯定地说“圣人是可以通过学习做到的”。阳明先生对此深信不疑,甚至欣喜若狂,从此他开始学习宋代大儒朱熹的学说,希望通过这条道路成圣成贤。
阳明先生用了三年的时间把朱熹的所有著作都读完了,可是连个圣贤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天理在何处?
圣贤到底怎么做得?就在阳明先生感到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有一天读到“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 一句话。
阳明先生欣喜若狂,原来天理就在一草一木之中啊!既然学“格物之学”,不应只在口头上学,须要身体力行。他看到自己庭前郁郁葱葱的竹子,想到这竹子也是一物,按照朱熹的观点也应该包涵着至理,自己索性去格一格,把这个至理格出来。
开始先由一位姓钱的同学格竹,结果钱同学格了三天,没有格出至理来,反而病倒了。阳明先生认为是这位钱同学精力不够,于是自己亲自去格竹子,结果格了七天七夜,也没有格出其中的至理,也被累的病倒了。
阳明先生悟道之后才知道自己功夫用错了,这天底下哪里有可格之物?格物,只是在自己心上下功夫。
由于阳明先生的观点与朱熹等先儒的观点不一样,引起了别人的批评。阳明先生曾经对弟子说:“大家都说格物要按照朱子的教导去做,有哪一个真的按照他的教导做过呢?我是真真实实的做过。”从古至今,多少人就在书本里打转转,还自以为得到了真理。禅宗“以指为月”的譬喻正是批评人们的这种做法。
在《圣经·马太福音》中,耶稣说了一个比喻:“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果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耶稣解释说:“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圣人的学问就像天国的福音,如果只是听一听,就像撒在石头上的种子,虽然当时欢喜领受,遇到考验还是不行。而体悟出来的,就是从自己心里发出来的,就像种子撒在好土里,就可以成倍的结果实了
文章来源于中和道塾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原创
2023年04月21日
阳明先生在问私塾先生何为第一等事的时候,私塾先生回答:“读书登第耳”,我们不要笑话私塾先生浅薄,其实在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把登第作为第一等事,我们今天拼命的帮孩子择校,想让孩子考上好大学,目的是孩子以后有个好工作,与这位私塾先生一般无二。
阳明先生在十二岁时提出读书的目的是“做圣贤”,已经显出与一般人迥然不同的气象,或许是天性使然,或许是家教使然。他已经隐隐有超越功利了。
阳明先生十九岁那一年,他的祖父竹轩翁去世,父亲龙山公回家守制。“守制”又称“丁忧守制”,是古代孝子守丧的规矩。父母去世,儿子需辞官回家守孝三年。在这期间,王华就担负起教导子弟辈读书的任务。他让自己的堂弟王冕、王阶、王宫和妹夫牧相和阳明先生一起读书,讲析经义。
阳明先生白天和大家学习一样的内容,到了夜晚就搜罗一些经史子集来读,每天读书都到半夜。其他四个人看到阳明先生的文字功夫突飞猛进,都自愧不如,后来知道阳明先生晚上读经史子集,恍然大悟:“他的心思已经不在科举上了,我们怎么能比得上呢?”
明代科举考试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把南宋大儒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作为标准答案。所以,如果想参加科举考试就要熟读四书五经,尤其是朱熹的著作。而对于其他的经史子集,因为不是科举考试内容,大部分人都不会学习。就像我们今天高中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不准看课外书一样。阳明先生晚上读经史子集其实就是读“课外书”。
这些课外书没有影响阳明先生的考试成绩,他在二十一岁就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第二年,阳明先生又参加了会试,不过没有考中。
龙山公的同僚都来安慰阳明先生,其中大学士李东阳最喜欢阳明先生。李东阳是明朝前七子之首,天资聪明,读书一目十行,还过目不忘。同时,他还有一特点就是喜欢开玩笑。这次,他就跟先生开玩笑:“以你的才能,下一科必然能和你父亲一样高中状元,你就写一篇《来科状元赋》吧。”结果,阳明先生毫不客气,挥笔而就,真写了一篇《来科状元赋》。在座的老先生们都大惊,连呼:“天才!天才!”有的人背后就琢磨:“如果这个年轻人年轻气盛,如果考中状元,必然会目中没有我们这些人。下一次考试一定想办法别让他考中。
弘治九年,阳明先生再次参加会试时,果然被那些人做了手脚,再次落榜。有一个人和先生在一个考场,因为没有考中感到非常难过和羞耻。阳明先生安慰他:“大家都认为落榜是羞耻的事情,我倒是认为因为落榜而动摇自己的心志才是真正羞耻的事情呢。”在阳明先生看来,心志动摇说明养气功夫不够,与落榜相比,这才是大事。
阳明先生悟道之后,在给他的弟子黄诚甫的信中说道:“一个人真正有志于道德,功名是不足以扰乱其心志的。”阳明先生说致得良知就是“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这句话要真正要做到,必须超越了功名利禄之心,超越了荣辱得失的牵绊。
发布者:机灵小不懂
原创
2023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