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耻之于人大矣”,这个羞耻心的意义太深远。包括你在任何一个行业都要有一种使命感,像我在教育界,世间人不尊重老师是我的耻辱,因为我没有做出好的榜样。所以我这辈子的使命是什么?我走在教育界了,振兴师道就是我的天命。没有振兴师道,就是我的耻辱,因为我以身羞辱了这个神圣的职业。有一句话叫“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不能玷污了这个教师的身份。同样,医有医道,君有君道,太太有太太道,妈妈有妈妈道,今天我们不把妈妈做好了,那就把妈妈这么神圣的身份给污辱了。所以人有志气,你扮演哪个角色,从事哪个行业,都要把这个道行出来,不能行出来就是我们的耻辱。能有这种心态,“知耻近乎勇”,你的勇气就出来了。这是谈到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敬畏的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俗话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人明白了这个事实真相,就会有敬畏的心,不敢放肆地去造恶。现在这个时代,人就是没有接受因果规律的教育,觉得没有天地鬼神,甚至于死了就没了,所以这一生就放纵欲望,造无量无边罪。所以因果教育很重要。人明白伦理道德,耻于作恶;人明白因果报应,才不敢作恶。诸位家长,你讲过几则因果故事给孩子听呢?很重要哦,你越早讲,他的敬畏心越早起来。所以我们脑子这个资料库要多装一点故事,遇到一些机缘赶紧给孩子讲。 明朝沂州有一个读书人叫王用予,他有一次在梦中遇到一个大官,这个大官是掌功名利禄的。他就问起自己这次能不能考上功名。这个大官就跟他讲,你的爷爷做人非常谨慎、朴实,积了一些功德,所以你本来应该考上。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相,“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尤其大家现在能够听闻圣贤教诲,那都是祖宗保佑。所以我在课程中常常跟大家强调,大家要认祖归宗,你祖上是哪些圣哲人你要清楚,因为你受他们的庇荫。而且你还要效法他们,把你们这个家族最好的德风传下去,这才对得起祖先。我请大家回去查,结果有朋友就说了,干吗查呢,把所有的人当祖先就好了嘛。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事实上是连认祖归宗都不肯,这么懒,连《百家姓》都不去查,然后还讲得这么好听。就好像你不孝顺父母,却说“我把天下人都当父母就好了嘛”。这么好的教诲变成你不孝父母、不认祖宗的借口。圣贤人教导我们都是有次第的。我们的真诚、爱心都不能在自己最亲的父母跟祖先身上显现出来,哪可能有真的爱心呢?“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这违背道德,违背人性了。“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你不尊敬你的父母,不尊敬你的祖先,去尊敬别人的祖先,那叫谄媚。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4日
家庭是需要我们用心呵护与经营的。而经营家庭的关键,首在端正人伦关系,其中夫妻之道又是人伦的基石。夫妻间唯有相互理解、彼此包容,才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关系融洽,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身心发展自然健康,就不会出现问题。家庭如同大树,根基稳固、躯干健康才能茁壮成长。父母是我们的根,我们要用孝心养护好父母这个根;而我们是孩子的根,作为孩子成长的根基,我们更要以身作则,用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为子女提供精神养料,让孩子健康成长。学习传统文化,核心在于躬身力行、自我改变,不是用传统文化的标准去衡量他人。指责与抱怨是负面情绪的根源,不仅会带来痛苦,还可能招致灾祸。我们身上的不良习气往往是多年积累而成,不是想一想就能改掉的,但只要坚定信念,遇到挫折不动摇,一定能逐步改善。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到自身的问题,最大的痛苦是不自知。我们常常用传统文化知识粉饰外表,却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做不到表里如一。要知道,真正的善源自内心,而刻意包装的善行是做表面功夫。当我们挑剔他人的毛病时,其实本质是自身也有相同的问题,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关乎个人,更会影响祖宗父母的声誉,还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践行传统文化,需要从反观自省开始。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孝敬父母、引导子女,以及在生活中利益他人。日常生活中,保持对人、事、物的恭敬心与感恩心,让善念不断生长,恶念便会逐渐消退。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成长的契机 —— 善缘要珍惜延续,恶缘需转化为改过的动力,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有正确的方向,朝着目标不断前进。感恩老师的分享,我会努力践行,以传统文化为指引,努力改善家庭关系,突破困境,同时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4日
赵老师:今天在一个群里,看到一段视频,是几位爱心人士到一位残疾人家里,送米面油等食品。我看后心想,那家人的房子比我娘家的房子还好,门窗、家具看着都挺时尚的,他还需要资助吗?心里就生起了对立、怀疑的心。不久看见周老师对这个视频发了一条赞叹的话:“无论是物质帮助,还是精神开导,都要成为别人的贵人。”这句话,一下子让我醒悟自己刚刚的念头不对。当我们面对一个境缘时,生善念便是善人,生恶念便是恶人。那一刻自己就是恶人,立刻在心中做了道歉,并告诫自己转变念头,要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其中最重要的是存好心,心善才能成为好人、善人。感恩生命里出现的所有人,你们都是我的老师。感恩周老师,给学生做了好榜样!学生也要成为别人的贵人,成为给别人带来幸福吉祥的人!杨老师:昨日回到沈阳,我第一次按先生的要求为他做了早餐。但待他上班走后,当我看见凌乱的餐桌和脏兮兮的油烟机时,心生烦躁:“顺手擦一下多简单?现在得费多大劲收拾!”三天过去,我边擦边抱怨,甚至庆幸他出门了,终于不用“伺候”他了。冷静下来才警觉,自己满心满眼都是丈夫的“毛病”,却从未想过他独自生活的不易。他既要赚钱养家,又要洗衣做饭,累了连下厨的力气都没有,一个人吃饭只能简单对付一下。这份孤单与辛苦,我竟视而不见。 更让我愧疚的是,自己虽然在操持家务,实则满心抱怨。这种情绪早已也影响到了孩子——孩子总担心考不好会被责骂,甚至怕父亲不肯支付大学费用。原来,母亲的心态才是家庭的“隐形磁场”。 今日晨起,我主动询问丈夫想吃什么,然后用心地为他煮了粥。这才明白,真正的爱不是“完成任务”,而是看见对方的付出,用感恩替代挑剔。今后,我要用柔软的心经营家庭,让爱真正滋养每一个人。心诚老师:上午我儿子开车拉我出门办事,回来的路上看见一位女士向我们招手。我们停下来,那位女士问道:“去不去万客来超市?”,听到我们正好路过里时,便问我:“多少钱?”我说:“你给2块钱吧。”她说:“给你1块钱。”(除了公交车,正常打车5元左右)我儿子就说:“那你去坐1块钱的吧!”那人就下去了。回家的路上我想着这件事,感到特别后悔,跟儿子说:“非得要那1块钱干嘛?就是白拉她一回,又能怎么样?”这颗贪心,算计的心,太丢人了!自己的德行就值1块钱吗?孰轻孰重怎么就掂量不清了呢?,这个后悔的滋味真的很难受。老天太慈悲了,我在车上正后悔呢,就看见马路中间停着一辆电动车,骑车的是位老大爷,它车上的一大捆山药掉下来了,老人家弄不上去。我心想:这回我可不能再错过了,必须去帮助他。赶快让儿子把车停下来,去帮老人家解绳子,把山药结结实实地绑好并帮忙把车推到了路边,我这才放心地上车了。此时,自己能感觉到这颗心是欣慰的、舒服的。对比前后两种感受,我由衷地体会到,以自私自利做事和无私利他帮人,感觉真是不一样!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像两位老师那样,时时处处都是在利益别人,而没有一丝一毫的自私自利!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4日
在跟随老师学习之前,我曾参与放生团队近十年,还资助过困苦家庭,喂养过流浪动物,一直自诩为善人。常言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自认为拯救过无数生命,会功德无量,所以时时期待福报降临。然而,事与愿违,一切还是不顺:家庭关系却愈发紧张,夫妻不睦,孩子不听话,命运并未因此改善。跟随老师学习后,我意识到我过去的行善只是形式主义。老师教导,真正的善良,是要从内心改变,是用一颗恭敬的心对待身边的人、事、物。于是,按照老师所教,处处恭敬谨慎,连叠塑料袋时也充满敬意;我视丈夫如老师,每天微笑以对,丈夫戏谑道:“你笑得牙都快伸到墙外了。”我深信,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正道、善行、真理,我愿意无条件地遵循。若出现问题,定是我理解有误或执行不力,非老师教导有错。如今,我每日向老师的照片汇报日常,反省内心不良念头,常常羞愧落泪。我对老师说:“让您失望了”,并承认错误,保证改进。我丈夫曾沉迷手机,不愿听课。如今,他几乎不再刷手机,每周二、四、六参加沈阳的小课堂,其余时间在家听老师讲课,认真完成作业——这是我们过去无法想象的事。我们偶尔外出工作,心态也与以往截然不同。今日给业主家擦玻璃,丈夫说:“我们把玻璃也当成老师。”擦完后,业主夸赞:“你们的表现不同寻常,玻璃擦得太干净了,我太开心了。”业主还让我们帮忙擦顶棚,举手之劳,业主竟然额外要给我们50块钱。我拒绝了,说:“不行,你转给我们老板吧。老师不会这样做,我也不能背着老板收钱,不能给老师丢脸。”业主赞叹不已,称赞我是忠心之人。回想过去,未听老师课时,我常私下加业主微信,私接活计。现在我明白了,那是忘恩负义,是小人行径。以上是本周我转变心念的实践。总之,过去夫妻争吵不断,如今我们能够和睦相处,渴望学习,渴望成为像老师一样正直的人!学生愚钝,不善言辞,仅将本周所行写下,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我定将虚心接受,真心改进。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4日
孟老夫子教诲我们,“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个是正确的次第。人,仁爱的原点在哪?在孝道,在父子有亲这个天性。天性恢复了,亲爱自己的父母,这个爱心扩展了,很自然地就爱一切人,进而爱一切的生命。现在有些人爱小动物爱得要死,对妈妈却很凶,那叫欲望,哪里叫爱?狗会逗他玩,他高兴;他妈妈讲的话他不听,他就对妈妈凶了。所以没有经典,有时候我们判断事情判断不清楚。之前跟大家讲到王用予,他本来可以考上,因为他爷爷积德。可是他为什么这次考不上呢?因为他每次去庙里拜神,都是求自己身体健康,求自己考上功名,还求太太的病赶快好,夫妻白头偕老,却从来没为他守寡的母亲求过一次福,所以神明很生气。现在有一句俗话叫“娶了媳妇忘了娘”,男人假如干这种事,就不能称为大丈夫了。连对我们最有恩的父母都不爱了,那不就是重色忘了亲娘了?也别怪这些男人,因为他们从小也没学《弟子规》,要怪就怪我好了,我太晚接触这些经典的教诲,救驾来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我们都是中华儿女,要为民族同胞着想。自己颠倒妄想、随波逐流这么久,幸好还是祖上有德,遇到师长的教诲,迷途知返,耻心赶快提起来,畏心也提起来。所以,神明责怪王用予没有为母亲求福,善根不够,降他两次,要延后两次才考上。王用予问:“那这次考得最好的是谁呢?”“是那个周吉。”王用予说:“他的学问不是很好啊!”“可是他的祖上六十年来积的阴德非常厚,流通了很多善书,让人断恶修善,让一方的风俗改善不少,所以他是这次乡试的第一名。” 王用予就很惊讶了,他认同最有学问的两个人都没考上,一个是俞麟,是当地的孝子,他怎么会考不上呢?这个大官就讲,他是享有孝子之名,可是他在侍奉父母的时候内心常常还有怨气。做表面功夫,内心不恭敬、不真诚,还埋怨父母,这犯的是什么罪过呢?“腹诽”。就是肚子里面在骂父母,怨父母,慢慢地,亲情都越来越薄了,这是他的一个罪过。他享孝子之名,本来就没有积福,享了这些世间的虚名,还把福给折掉了。而且他处事中讲话太刻薄。由于这些原因,他终生穷困潦倒,考不上功名。 另外一个是郁从周,这个人十几岁,下笔就可以写几千字的文章,这么厉害怎么也没考上?这个主事的官员就讲,这个郁从周命中是十七岁考上秀才,二十六岁考上进士,四十五岁当大司空,五十四岁做少保(太子的老师),六十九岁寿终正寝。哇!这个人的福报够大的了,当皇上的老师,祖上没有十代积德不可能。可是因为他文章很好,所以很傲慢。“傲不可长”,在《礼记·曲礼》一开始就讲了。太傲慢了就折了自己的福报,尤其是讲话特别犀利,常常骂人骂到让人家无地自容。所以神明记他的口过已经记了多少条呢?两千四百七十多条了。假如他再不改,口过超过三千条,命就没了。福折完了,福禄尽了,人就要亡了。而且他的子孙会沦落到乞丐的命,祸延子孙啊,“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诸位朋友,讲话要很谨慎,否则不只会给自己招祸,连子孙都会被我们拖下水。古人有一句话讲得好:“有一念而触鬼神之怒,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有一行而酿子孙之灾,皆须慎之。”这些念头、一言一行都要谨慎,不然会祸延子孙。这个故事让我们了解到,积阴德要从积口德开始,多讲劝善的言语、柔软的言语、利益人的言语,不要讲刻薄、伤人的言语,不要讲是非这些言语。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4日
前几周写分享都是提笔就写,这一周试了好几次,一直不在状态,不知道该写点什么。自己就在思索为什么会这样?一周总结分享理应是一周学习效果的呈现,分享是由心而发的,而我学习没有入心,力行没有入心,整个人又被生活琐事裹挟着,所以写不出什么来。想到自从跟老师学习以来,近一年的时间,自己似乎没有什么进步,习气还是一点没改,只是在形式上有所收敛,自己不明白什么原因,总感觉自己被什么障住了,无法前行。于是开始深挖障碍自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还是会不自觉地看人毛病?为什么对父母还会有不耐烦,遇事还会向外怨?甚至一天到头反省不出自己的问题。经过这几天不断深入的反思,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没有进步的根源是傲慢,傲慢使我觉得自己还不错,比别人强,所以才会挑别人的毛病,怨别人事情做不好……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感觉心里没那么堵了,对于身边的人事环境也看明白了,一切都是我自己感召来的,别人没有错。结婚这十几年来,婆婆对我这个儿媳妇是不满意的。婆婆经常说我看不起先生,说我性格太强势。我做什么她都看不惯,我也一直觉得婆婆比较清高、挑剔,不易沟通。所有这些我虽然嘴上什么也不说,但是会故意疏远婆婆,现在明白了,我眼里的婆婆就是我自己。傲慢是人最大的过失,它让我失去了恭敬心、真诚心、爱心。对于我来说,傲慢就是障碍我的一面玻璃,明明能看见光明的前途,却无法向前迈进一步——在学习中看似道理都懂,也对老师的教诲深有感触,可到了现实生活中,什么都落实不了。学生深知,这种坚固的执着不放下,真诚心永远找不到,也就永远不会进步,更谈不上改变命运。学习传统文化这些年,所谓的“善事”没少做,扶贫、放生、做义工等等,这些事不但没让自己增长慈悲心,反而增长了傲慢心。听老师讲到《积善之方》中的案例,每个人都是用真心在行善,才感得子孙后代富贵显达。自己这一身习气不去除,就没有办法做真正的善事。老师教导我们,人的一切习气都是源于伦常没有做好,学生也深知自己五伦中哪一伦都没有做到。今后一定从伦常下手,先去练习随顺,随顺父母,随顺先生,以此来对治自己的傲慢。从减少到去除自己的我执做起,做一个拥有温顺之德的女人。学生非常感恩,蒙祖宗阴德庇佑,遇到这样好的老师;感恩父母给我健康的身体,如果自己不认真学习、改过,便对不起父母老师给予我的身命和慧命。感恩老师慈悲教诲。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3日
每天让家人笑起来,好不好?笑一笑,百年少……家庭和谐,从家人笑起来开始啊!      但是您有爱心和本事让家人笑起来吗?到底用什么方法让家人乐哈哈呢?现在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家庭的普遍问题:1-从早忙到晚,忙到见不到家人!2-相处时,大家要求不同,容易对立,往往都要求对方适应自己的要求!往往容易吵架或冷战!3-不合自己的心意,动不动就骂人,情绪难稳定!4-家人对自己的付出麻木了,很难感动自己,甚至觉得家人对自己的付出习以为常!5-往往都是看家人的缺点和毛病,没有看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6-在家人面前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生气,骂人,粗口,吵架,对立,冷漠……​怎么办呢?但也不是没有办法的:1-真心的爱家人,爱家人不但要物质,还要陪伴啊!哪怕是每天一个电话关怀也是爱!2-每天反省改过对家人不好的言行!3-感恩家人对自己的付出,哪怕一点小事,常常感动!4-不要老看家人的缺点,而是想办法协助家人进步!用打骂的方法是最方便的,但是得到的效果是暂时的,不能根本地解决问题!5-发自内心的越来越爱家人!感动家人!6-放下自己对家人的不满和恩怨情仇!7-伤害家人的话尽量少说不说,多说鼓励的话!8-明白善因得善果,爱家人就是扩大自己的心量,提升自己能力和智慧,增加自己的福报!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发布者:Summer
07月02日
人民日报2025-06-25吴其运向小学生捐赠学习用品。李辉 摄“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爷爷再来看你……”在河南南阳市汉画街一小区,一位老人手拿500元现金,摸着初一学生小轩的头说。这位老人叫吴其运,今年已经74岁了,以收废品为生。这天,他给小轩兄妹送去500元现金和一些学习、生活用品。小轩是南阳市潦河镇人,因母亲去世,父亲在外务工,他和爷爷、奶奶、妹妹一起租住在汉画街。“我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就想让家庭困难的孩子能不辍学、多读书。”吴其运说,因父亲早逝,吴其运兄妹5人和母亲相依为命,虽然他很想继续读书,但因家庭困难,小学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务农了,这也成了他心里永远的痛。2003年秋,80岁的母亲身患重病,特别怕冷,于是吴其运带着母亲到广州过冬。在广州,他一边摆地摊维持生计,一边给母亲治病。他的事迹被当地媒体报道后,很多好心人向他伸出了援手,有人送钱,有人送物,房东还免了他当月的房租和水电费。母亲的病治好后,又有爱心人士给他送来了返乡的车费。这些温暖的举动,深深触动了吴其运,也让他萌生将爱心传递下去的想法。2004年,吴其运到新疆乌鲁木齐打工,从此开始一边收废品一边捐资助学。2006年底,他带着辛苦挣来的1万元钱回到村里,提议成立一个教育救助基金。一年多后,基金成立,主要用于奖励本村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2021年,给卧龙区青华镇三李营小学的11名学生送去1600多元的学习用品;2022年,给南阳市第九中学10名家庭困难学生每人送去200元助学金;2023年,给南阳市第十完全学校的26名家庭困难学生每人送去200元助学金……“我捐款没有固定对象,听说哪有困难学生,我就捐到哪里。”吴其运说。“他不舍得吃,不舍得穿,10多年没买过新衣服了,家具家电都是他收废品收回来的。”吴其运的老伴王志勤说,这些年,吴其运拉过板车、卖过小商品,后来开始收废品,家里一直不宽裕,平时省吃俭用,“就是对帮助困难学生特别上心”。“只要我干得动,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吴其运说,能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读书,是他最开心的事情。吴其运曾获“中国好人”、南阳市道德模范等荣誉。(记者毕京津)责任编辑:张燕云
发布者:Summer
07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