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海澄镇内溪村碑头社,苏静将军的故居静静矗立。简陋的四房一厅内,除了东北房间放着一张苏静当年睡过的木制老床和一个老木柜,其他房间内空空荡荡,没有一件值钱的用具。苏静将军在世时,当地政府曾多次建议修缮将军故居,但每次都被他严词拒绝。这方故居,犹如一个沧桑的老者,诉说着这位开国中将的清廉朴素。1960年3月6日,接到养母病重的消息后,苏静连忙从北京赶回家乡。第二天,见到离家多年的儿子后,养母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当时,苏静已被授予中将军衔。不少乡亲们都以为,苏静身为将军,他养母的丧事肯定会办得十分隆重,不然“面子上”也过不去。正当大家议论纷纷时,苏静当着众多亲人的面,将身上仅有的60元钱交到妹妹苏金花手中,要她置办东西,着手料理好养母的后事。“这点钱要怎么办丧事?”妹妹一脸惊讶。“怎么不能办?一切从简!”大哥不容置疑。这是苏静参加革命后第一次回乡,一些当地干部群众也想借此机会,上门吊唁送礼,帮助将军把养母的丧事办得热闹一点。苏静一一谢绝,连一个花圈都不肯让当地领导送过来。就这样,用最简单的仪式,苏静将军办完了养母的后事。苏静,这位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辽沈战役中的智多星、北平和谈中与傅作义方面签署《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书》的解放军代表、立下了卓越战功的开国中将在新中国成立后,仍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清廉朴素的本色,一生淡泊名利。新中国成立后,苏静历任中南军区副参谋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身居高位,苏静却长期居住在北京西四一个老旧的四合院里。刚搬进去时,房间不少窗户还是纸糊的,一半的房子没有暖气,一到冬天,一家人就要挤到有暖气的三间北房里。计委的同志看到苏静的住房条件简陋,几次以安全为由,提出要另找一套新的四合院,可苏静坚决不同意。1952年中央军委成立军务部,苏静担任军务部部长。当时国家从苏联进口了一批“吉姆”车,配发给领导干部使用。军务部刚好负责这批车的分配。苏静主动对工作人员说,给他随便找一辆车就可以了。其原秘书葛志刚回忆道:“后来苏部长用的是一辆从香港买来的二手车,是深绿浅绿两种颜色。当时我们觉得应该配相应级别的车,建议说是不是换一辆。部长笑笑说,不用了,我看挺好,一眼就能看得到,开完会出来也好找。”警卫员陈伟跟随苏静多年,在他的记忆中,首长生活简朴,吃饭非常简单,“大多时候中午一碗面条,晚上一碗稀饭,从不挑剔饭菜,做什么就吃什么,从没有意见”。让陈伟印象深刻的是,首长很注意节约,他时常看到首长在深夜亲自去关掉院子里的灯,把还在滴水的水龙头再三拧紧。有一次,陈伟看见首长自己修理漏水的坐厕,他赶紧跑过来,蹲在首长身边嘀咕了一句:水电费又不贵,明天请人来修吧!正在忙活修理的苏静抬起头,一字一句道:“我们没有浪费资源的权利啊。”张怀德当时是苏静的司机。他的习惯是听见首长车门关上的声音后,就径直开出去,长期以来一直都是这样。有一次苏静去开会,临上车时想起一些文件忘记带了,就把打开的车门一关,转身去取。张怀德听见关门声,以为首长上车了,径直开到会场。回头一看,车里没人,急忙开回。回到半路,看到首长抱着文件包走得满头大汗,张怀德尴尬得满脸通红。可上车后,苏静一句也没批评他,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苏静的夫人冯澍芬是1939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20世纪50年代复员在家。60年代有不少类似情况的女同志恢复了工作和待遇,还上调了级别,苏静的老伴也向他提出过这样的要求。但是,苏静觉得自己是领导干部,又管理着办理此事的业务部门,如此办事有利用职权之嫌。他劝老伴一切要知足,就不要向党伸手了。80年代,从国务院返回军队后,有人劝苏静说:你在国务院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应该去找熟悉的首长,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苏静一笑了之。返回军队后,解放军总参谋部领导找苏静谈话,准备安排他做总参顾问,苏静明确表态说:“名誉职务就不要了。”“生活简朴,不搞特殊化,要做工作中的急先锋,荣誉前的大逃兵。”苏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杨特团 沈舒阳)责任编辑:刘策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03日
语言步趋第二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隐默。久却徐徐细意心条陈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当是偶尔遗忘。”或曰:“当是偶尔思省未至。”若尔,则无伤忤,事理自明。至于朋友分上,亦当如此。凡闻人所为不善,下至婢仆违过,宜且包藏,不应便尔声言。当相告语。使其知改。凡行步趋跄(qiāng),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zhí)。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译文】父兄师长,有所教导,只应当低头听受,不可妄加议论。师长检查,有时有错误,不可马上辩解,姑且缄默不言。过段时间再慢慢细心分条陈述说:“此事恐怕是如此,先前可能是不小心遗漏。”或者说:“应当是偶然没考虑到。”如果这样,就不会件逆师长,事理也自然明了了。至于对于朋友,也应当如此。凡是听到别人的不善事,下到婢女仆人,应当包涵,不应马上声张,应当私下以言语相告,使其改正。凡是步行拜谒(yè)他人时,不能快步奔跑跳跃。如果父母师长有召唤时,应该快步向前,不可迟缓。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7月03日
洒扫涓洁第三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fú)拭几案,当令洁净。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元所。父兄长上坐起处,文字纸札(zhá)之属,或有散乱,当加意整齐,不可辄(zhé)自取用。凡借人文字,皆置簿(bù)抄录主名,及时取还。窗壁、几案、文字间,不可书字。前辈云:“坏笔污墨,瘝(guān)子弟职。书几书砚,自黥(qíng)其面。”此为最不雅洁”,切宜深戒。【译文】凡是做人弟子的,应当扫洒住处的地面,擦拭桌子茶几,使之保持洁净。书本案卷笔砚,一切用具,都应当严谨整齐,放在平常放置之处。取用完毕,再放回原地。父兄师长起居处,书本纸张之类,如果有散乱,应当留心整理好,不可擅自取用。凡是借的别人的书卷、资料,都用簿子抄录下主人的名字,及时归还。窗子、墙壁、案桌、案卷之上,不可写字。前辈说,弄坏笔,使墨污,是弟子废弛职分。书桌砚台,在上面刺刻涂抹,这是最不雅的,一定要戒除。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7月03日
洒扫涓洁第三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元所。父兄长上坐起处,文字纸札(zhá)之属,或有散乱,当加意整齐,不可辄(zhé)自取用。凡借人文字,皆置簿(bù)抄录主名,及时取还。窗壁、几案、文字间,不可书字。前辈云:“坏笔污墨,瘝(guān)子弟职。书几书砚,自黥(qíng)其面。”此为最不雅洁”,切宜深戒。【译文】书本案卷笔砚,一切用具,都应当严谨整齐,放在平常放置之处。取用完毕,再放回原地。父兄师长起居处,书本纸张之类,如果有散乱,应当留心整理好,不可擅自取用。凡是借的别人的书卷、资料,都用簿子抄录下主人的名字,及时归还。窗子、墙壁、案桌、案卷之上,不可写字。前辈说,弄坏笔,使墨污,是弟子废弛职分。书桌砚台,在上面刺刻涂抹,这是最不雅的,一定要戒除。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7月03日
北临黄河,浪涛汹涌日夜奔流不息;西依嵩山,天地之中见惯斗转星移。这座城市静卧在中华民族的腹心重地里,华夏文明在此萌芽。李家沟、裴李岗、双槐树、大河村……都曾是中华先祖走过的足迹。他们一步步擎起照亮黑暗的文明之火,掬起承载生命的陶器之土,孕育了黄河文化璀璨明珠。从史前文明走到轩辕黄帝,夏商以降,五次为都、八代为州,终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近百年以来,革命者用热血与生命为这座城市注入了红色基因,现代的英雄之城与历史的文明之城融为一体,这座城市正以崭新面貌屹立在神州大地上——这里,就是郑州。热土里孕育文明追脉溯源,可先从人文始祖黄帝说起。《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一般认为即距离郑州南边不远、古溱水与古洧水交汇处的新郑市区一带。“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黄帝为后世留下的,不仅有统一华夏部落,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丰功伟绩,还有润泽无穷的廉政思想。《吕氏春秋·去私》记黄帝之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重”是过分的意思,黄帝对百官作出节俭朴素、反对奢靡的要求,告知了廉则兴、贪则衰,俭则兴、奢则衰的道理,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简政善政的底色。历史的河流漫长而曲折。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而成就夏,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无道而亡,成汤任人唯贤伐夏而建商,商纣王却“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致使民不聊生,最终被崇尚礼仪德治的周取而代之。如今,在郑州的商代都城城垣遗址公园内,距今有着3600年历史的夯土城垣静静伫立,诉说着王朝变迁的不尽沧桑。春秋战国时期,群雄纷争,新郑成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作为郑、韩国都长达500多年。春秋时期,子产在郑国任相执政26年,廉洁到去世后无积蓄办丧事。百姓闻讯,纷纷拿出金银首饰赠送,而子产的儿子却坚辞不受,百姓便将金银投到他封地的“管水”中。一时间,“管水”泛起了金色斑斓,从此得名“金水河”。原来,金水河流淌的是廉洁之水、是民心所向啊。战国末期,新郑走出了一位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子。韩非子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理论,意为治国先治吏,后逐渐演绎为中国古代一直奉行的严治官、宽养民的政治逻辑。韩非子还首次明确“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影响。“讳疾忌医”“滥竽充数”……韩非子还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最终他把故事与思想都融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以诗言志,以歌抒怀。郑州不单在《诗经》中以《郑风》独领风骚,而且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诗人都有着“中原标签”,吟诵过不少廉洁诗篇。杜甫出生于巩义笔架山下一孔窑洞内,他一生漂泊困顿,却不改志向。有一次,一位姓张的太子舍人送了他一条锦褥,杜甫不愿收下,便写诗婉言拒绝,“领客珍重意,顾我非公卿。留之惧不祥,施之混柴荆”,锦褥太过贵重,与我身份不符,留之恐为祸患啊,诗的结尾,杜甫写道:“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振我粗席尘,愧客茹藜羹”,心平神安从何处来?不受而已。新郑人白居易从杭州卸任时,因带了两块天竺山石作纪念而深为自责,发出“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的悔意,可见自律之严。“家本荥上”又葬在荥阳的刘禹锡,一篇《陋室铭》谈笑风生,“何陋之有?”君子居处,即光明所在。出生于郑州荥阳的李商隐,以一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敲响黄钟大吕,警醒历朝为政者。千年弹指过,智慧永流传。在河洛古国旁边,有一个康百万庄园。康家廉洁治家十三代,以德兴商四百年,其传家宝为“留余匾”:“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留余,是自然之道,是中庸之思,更是修齐治平之法。烈火中淬炼精神岁月的时针拨到20世纪,1904年,第一声汽笛在郑县响起,惊醒了沉睡的古都。因地处九州通衢,郑州拥有了“中国铁路心脏”的美誉。一条条铁龙穿梭而过,为郑州这座城市带来了人口,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红色的基因。苦难不会自行消解,黑暗也不会自行退却。面对压迫,必须要奋力抗争。20世纪初,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成为领导工人运动的先锋队。工人集中的京汉、陇海两大铁路,就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人运动的重要场所。郑州,由此登上了革命历史舞台。李大钊同志曾两次来到郑州,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真理。一次讲课中,李大钊写下“工”字,随后又添上一个“人”字。他告诉工人,“工”和“人”加起来是一个“天”字,工人的力量加起来比“天”都要大。有了先进理论指导,工人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为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和工人阶级的权利,举行了轰轰烈烈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大罢工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争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这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口号。大罢工的斗争目标十分清晰:“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它的斗争目标让反动派惊惧不已。2月7日,为阻挠工人运动,敌人荷枪实弹进行残酷镇压,竟杀害30多人、打伤200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虽失败了,但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的规模空前和异常激烈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工人们用生命与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充分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反帝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精神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在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牺牲仍在继续,斗争永不停歇。1926年10月15日,汪胜友、司文德两位郑州工人领导人被杀害于长春桥西门外,残忍的敌人将二人的头颅割下,用铁丝串在一起,悬挂在电线杆上达7天之久。新中国成立后,烈士就义处成为了二七广场,党和政府修建了联体双塔结构的二七纪念塔,供后人瞻仰。“二七精神”历久弥新,不断汇入新的历史内涵,已成为郑州这座城市的灵魂。工运为了革命,拿笔亦可报国。在大罢工发生地不远处的郑州老城东大街中段路北魏家胡同,1920年3月6日,魏巍降生于此。这个缺吃少穿的男孩,迎着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汽笛声顽强长大,17岁便参加了八路军。1951年,他发表了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教育、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同样忘不了的,还有戏比天大的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大罢工那年9月她出生于郑州巩义,以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不断把豫剧推向新高峰,以推陈出新的文艺作品歌唱新中国新社会。抗美援朝时,她通过义演捐献一架飞机,而对自己却十分“小气”,衣服有补丁也舍不得换。临终前,她立下遗嘱:丧事从简,存款捐给家乡……光阴似箭,已近百年,曾经的血雨腥风之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中改天换地。而今,每逢整点,高高矗立的二七纪念塔就会响起报时钟声和《东方红》乐曲。烈士不朽,浩气长存!他们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留给世间一座丰碑。这一块精神高地,庇护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每天的安宁生活,见证着他们牺牲的意义与奋斗的梦想。洪水前砥砺斗志回望历史,在屡次灾难面前,中原地区不但没有衰落,反而在战胜灾难的过程中逆势而上。这得益于千百年来,生长在广袤腹地的儿女,淬炼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一往无前、务实进取的黄河精神。2021年7月20日,郑州遭遇了千年一遇的极端暴雨洪涝灾害。沧海倒悬、洪魔肆虐,整个城市一片汪洋……面对灾难,郑州再次坚强,因为这里有英雄的守护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觉得这个时候就是要救人。”在洪灾第一时刻,党员干部用肩膀扛、用手举、用怀抱,争分夺秒投入到抗洪抢险救灾中。隧道口、塌方处,越是危险越是冲在最前面。“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一支支先锋队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最大限度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而奋勇搏击。城市的每个角落里,到处都有忙碌着的军人绿、警察蓝、消防橙、医务白、志愿红,一场场不分昼夜的舍生忘死紧急救援,让无数个身陷困境的人民群众得救平安……雨过天晴日,党旗分外红。截至7月22日,郑州已有7名党员和公职人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担当书写了绝对忠诚。面对灾难,郑州再次坚强,因为这里有英雄的人民。在疾风骤雨、滚滚洪流中,陌生人手拉起了手,平凡人挺身逆行。有人被水冲走了,救援的人从四面八方扑上去。自发集结的众人齐心合力,利用绳索、水桶这些简易工具实现了超级英雄般的激流营救。带着两个孩子的妈妈坠入深水坑,一名路人冒着生命危险伸出援手把母子3人先后拉出。降生于暴雨停电手术室的“千斤宝贝”,那仅剩的一束光为她照射……微光汇聚,星河万顷。虽然不知姓名,却曾波涛相迎,救一人,便是一生。一座城的大爱,来自一句“赶快走,不要留恋,保命要紧”的催促,来自一句“包子不卖,谁饿了就拿”的热诚,来自一句“让妇女、儿童、老人先走”的号召,来自高铁站里唱响的《我和我的祖国》歌声。扶危济困、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共克时艰、众志成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在天地之中的郑州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中”字。“中”,不仅仅是允诺,是赞同,也是坚守,是宣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郑州人的样子就是河南人的样子,就是中国人的样子。在中国人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以文明之源,持清操正气,行大爱无疆。与古人相视,与今人并肩,郑州在磨难中成长、在斗争中奋起、在团结中辉煌。(蔡相龙 易先红)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03日
洒扫涓洁第三父兄长上坐起处,文字纸札(zhá)之属,或有散乱,当加意整齐,不可辄(zhé)自取用。凡借人文字,皆置簿(bù)抄录主名,及时取还。窗壁、几案、文字间,不可书字。前辈云:“坏笔污墨,瘝(guān)子弟职。书几书砚,自黥(qíng)其面。”此为最不雅洁”,切宜深戒。【译文】父兄师长起居处,书本纸张之类,如果有散乱,应当留心整理好,不可擅自取用。凡是借的别人的书卷、资料,都用簿子抄录下主人的名字,及时归还。窗子、墙壁、案桌、案卷之上,不可写字。前辈说,弄坏笔,使墨污,是弟子废弛职分。书桌砚台,在上面刺刻涂抹,这是最不雅的,一定要戒除。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7月03日
读书写文字第四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皱折。济阳江禄,书读未完,虽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齐,然后起。此最为可法。凡写文字,须高执墨锭(dìng),端正研磨,勿使墨汁污手。高执笔,双钩端楷书字,不得令手揩(kāi)著毫。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凡写文字,须要仔细看本,不可差讹(é)。【译文】凡读书时,必须先整理几案,将其擦拭干净,摆放端正;将书册整齐放好,端正身体,正对书册详观,字要看分明。读书时,定要字字读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勉强背诵,只要一遍遍地多读,自然能熟练,长久不忘。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意思是书读得熟了,无须老师讲解,就知道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如不到,眼就会看不仔细。心、眼都不专一,却在那里高一声低一声地随意诵读,绝对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不会记得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到了,眼、口岂有不到之理?凡是书册,都须爱护,不可损污皱折。济阳人江禄书未读完时,即使有紧急的事情,也定要待将书掩盖整齐后再起身,这是很值得效法的。凡是写字,必须拿着墨锭(dìng)的上端,端端正正地研墨,勿使墨汁沾到手;手执笔的上端,呈双钩状写楷书,手指不得接触笔毫。凡是写字,不管写得是否漂亮,必须一笔一画地写,做到字体端正,笔画分明,不可潦草。凡是抄写文章,必须要仔细对照原本,不可出现误差。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7月03日
读书写文字第四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皱折。济阳江禄,书读未完,虽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齐,然后起。此最为可法。凡写文字,须高执墨锭(dìng),端正研磨,勿使墨汁污手。高执笔,双钩端楷书字,不得令手揩(kāi)著毫。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凡写文字,须要仔细看本,不可差讹(é)。【译文】读书时,定要字字读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勉强背诵,只要一遍遍地多读,自然能熟练,长久不忘。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意思是书读得熟了,无须老师讲解,就知道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如不到,眼就会看不仔细。心、眼都不专一,却在那里高一声低一声地随意诵读,绝对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不会记得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到了,眼、口岂有不到之理?凡是书册,都须爱护,不可损污皱折。济阳人江禄书未读完时,即使有紧急的事情,也定要待将书掩盖整齐后再起身,这是很值得效法的。凡是写字,必须拿着墨锭(dìng)的上端,端端正正地研墨,勿使墨汁沾到手;手执笔的上端,呈双钩状写楷书,手指不得接触笔毫。凡是写字,不管写得是否漂亮,必须一笔一画地写,做到字体端正,笔画分明,不可潦草。凡是抄写文章,必须要仔细对照原本,不可出现误差。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7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