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公名熹字元晦,宋婺源人,谥曰文,配祀十哲)宏谋案: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天下无伦外之人,故自无伦外之学。朱子首列五教,所以揭明学之本指,而因及为学之序,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之要。则学之大纲毕举,彻上彻下,更无余事矣。宏谋辑《养正规》,特编此为开宗第一义,此为父兄者共明乎此,则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来,就其所知爱亲敬长,告以此为人之始,即为学之基。切勿以世俗读书取科名之说,汨乱其良知,庶耳所习闻,儿时亦晓然所学为何事。【译文】陈宏谋暗语: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做人之道。天下没有伦常之外的人,当然也就没有伦常之外的学问。朱子在开篇即列出“五伦”之教、以此来阐明圣学的根本,进而说明了为学的次序,从修身直至处事、接物的要目都列了出来。这样,修学的大纲就完备了,可以说是贯通上下,修学的内容,除此之外更无他事了。宏谋编辑《养正遗规》一书,特别将此作为开卷第一篇,使天下做父亲、兄长的人都明白“五伦”之教,则教育子弟的方向就确定了。从孩提时代开始,就教孩子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告诉孩子这是做人的起点,求学的基础。千万不要用读书是为了求取功名的世俗之说,来扰乱孩子本有的良知,要让孩子通过学习和听闻,从小就明白学习圣贤教化是为了什么。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6月29日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公名熹字元晦,宋婺源人,谥曰文,配祀十哲)宏谋案: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天下无伦外之人,故自无伦外之学。朱子首列五教,所以揭明学之本指,而因及为学之序,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之要。则学之大纲毕举,彻上彻下,更无余事矣。宏谋辑《养正规》,特编此为开宗第一义,此为父兄者共明乎此,则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来,就其所知爱亲敬长,告以此为人之始,即为学之基。切勿以世俗读书取科名之说,汨乱其良知,庶耳所习闻,儿时亦晓然所学为何事。陈宏谋暗语: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做人之道。天下没有伦常之外的人,当然也就没有伦常之外的学问。朱子在开篇即列出“五伦”之教、以此来阐明圣学的根本,进而说明了为学的次序,从修身直至处事、接物的要目都列了出来。这样,修学的大纲就完备了,可以说是贯通上下,修学的内容,除此之外更无他事了。宏谋编辑《养正遗规》一书,特别将此作为开卷第一篇,使天下做父亲、兄长的人都明白“五伦”之教,则教育子弟的方向就确定了。从孩提时代开始,就教孩子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告诉孩子这是做人的起点,求学的基础。千万不要用读书是为了求取功名的世俗之说,来扰乱孩子本有的良知,要让孩子通过学习和听闻,从小就明白学习圣贤教化是为了什么。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6月29日
  养正遗规序虽蒙养之事,而凡所以笃(dǔ)伦理砥(dǐ)躬行兴道义者,西已引其端,由是以之于大学之涂(tú)庶(shù)几源洁流清,于世教不无少助乎?钦(qīn)惟圣天子昌明理学,文治日新,备员圻(yín)辅,分路扬镳(biāo),循行风俗,与有人材之责焉。故敢勉竭愚忱(chén),具训蒙士,为郡邑(yì)先。其或以是为迂(yū)、为固、为琐屑而慭(yìn)置焉,余心滋戚矣。                        乾隆四年三月既望桂林陈宏谋题于津门官舍[译文]这本书虽然讲的是孩童蒙以养正的事情,但是一个人应该如何落实道德伦理,躬行圣贤教诲,增强道德学问,都是从这里开始。如果像这样让一个人从小就能够把这些落实,将来等到读“大学”之时,自然因源洁而流清,对现在的教育难道不也是有所帮助的吗?当今的皇上亲自提倡要张明理学,天下道德教化日日增新,在京都培养的大批教师,让他们分别下到地方,用正确的教育去影响社会和百姓,负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我虽然愚钝,但愿也能够尽自己的一点微忱,准备培训启蒙老师,在这方面为各地方带个头。有的人认为这是迂腐的、过时的、琐屑的,故而不屑一顾,我为此感到心痛啊!                             乾隆四年三月既望桂林陈宏谋题于津门官舍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6月29日
      养正遗规序夫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繄(yī)岂泉之咎(jiù)哉。汩(gǔ)泥扬波,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宏谋公余考昔贤养正遗规,择其简要可通行者,厘为二卷,篇帙(zhì)无多,本末略备,用以流布乡塾。俾(bǐ)父兄师长,以是教其子弟,毋轻小节,毋骛速成,循循规矩。【译文】山泉原本是清澈的,流出山以后就污浊了,难道只是山泉的过错吗?一个人随波逐流,染上世俗的习气,首先是父亲和兄长教育的失职,再就是孩子草率不恭谨造成的。于是我在公务之余,推究古圣先贤给孩子启蒙养正的规范和方法,并从中选出了简明扼要、便于普遍施行的内容,整理成两卷,篇幅虽然不算多,但也大致上本末完备。目的是想要流通到各地的乡校,使家长和老师们可以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子弟。不要轻视细枝末节,也不要急于求成,应该严格遵循古人总结出来的教育方法。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6月29日
                         养正遗规序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材之成,自儿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于是乎在?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义至深矣。余每见当世所称材子弟,大者夸记诵,诩词章,而德行根本之地,鲜过而问焉。【译文】天下有好的教育方法,才会有真正的人才。教法的起点要从乡里街巷开始,人才的培养,则要从儿童时期开始。《易经》蒙卦的卦象为山下流出泉水,(上卦为艮(gèn),艮(gèn)为山,下卦为坎,坎为水),君子效法蒙卦的精神,要在日常生活中以切切实实的行动来养育其德,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在童蒙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正知正见,这是圣人的功业,意义是极其深远的!我常见到现在那些所谓才子的孩子,不过是以会背诵一些经史典章、做些诗词文章自诩,却在道德品行这些根本的方面,很少过问。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6月29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6月24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体育法。新修订的法律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体育法作为我国体育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奠定了我国体育法治建设的制度根基,自1995年颁布施行以来,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增强人民体质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2016年曾两次对这部法律的个别条文进行了修改,但整体上仍滞后于经济社会新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体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定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对体育的需要还存在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修订体育法显得尤为必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体育法修订,坚持实事求是和问题导向,加快构建体育事业新发展格局。一方面,全面总结吸纳体育事业发展重大经验成果,将适应体育事业改革发展需要、经过长期实践证明可行的重要举措固化上升为法律制度;另一方面,针对体育领域的短板弱项,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为引领我国体育事业深入发展提供有力制度支撑,着力破解体育事业发展瓶颈难题。进一步明确体育事业未来发展原则方向新修订的体育法篇章结构更加完善、条文更加充实丰富,覆盖体育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郭林茂说,总结这次体育法修订的内容,呈现以下三个突出特点:“增”的内容多。新修订的体育法由原来的8章、54条增加至12章、122条,特别是增设四章分别对“反兴奋剂”“体育仲裁”“体育产业”和“监督管理”作出专门规定,搭建起较为完善的体育法治基本框架,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制约体育事业发展的制度短板难题。“补”的内容全。总结吸纳体育事业发展重大经验成果,重点补充“总则”“竞技体育”“保障条件”等章节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体育事业未来发展原则方向,推动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竞技体育更好发展,并较大程度地加强完善保障措施,加大保障力度。“改”的幅度大。将“学校体育”一章修改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拓展完善优先保障范围,推动形成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协调融合发展格局;将“体育社会团体”一章修改为“体育组织”,充分发挥体育组织自治功能,激发体育组织参与体育事业发展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此外,还对“法律责任”作了较多修改,完善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加大惩罚力度。为广泛开展全民体育运动提供制度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体育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中央文件也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这次体育法修订,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导向。人民群众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也应是体育事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体育事业发展惠及全体人民,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体育法修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贯穿始终的重点和主线。”郭林茂说。郭林茂指出,此次修订把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作为修法重点,进一步突出体育法的社会法属性。新修订的体育法主要从四个方面作出规定,为广泛开展全民体育运动提供制度支撑:明确体育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全民健身为基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推动体育事业均衡、充分发展;规定国家扩大公益性和基础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逐步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促进体育资源开放共享;明确提出国家依法保障公民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增设专章规定全民健身,明确国家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为重点人群参与体育运动提供特殊保障更加突出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还体现在为重点人群参与体育运动提供特殊保障。例如,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方面,要求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将校内开展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1小时体育锻炼;学校在体育课教学时,组织病残等特殊体质学生参加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病残等特殊体质学生的体育科目考核,应当充分考虑其身体状况;幼儿园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场地和体育设施器材,开展符合学前儿童特点的体育活动等。国务院参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焦洪昌认为,新法针对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对学校体育锻炼提出刚性要求,提升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增加“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将体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等规定,防止部分学校因重视文化课而忽视体育锻炼的现状,保障青少年体育运动时间,提升青少年体质。焦洪昌指出,将青少年群体在章名中独立列出,足以看出国家重视青少年体育权益保护。新增“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开展符合学前儿童特点的体育活动”“体育培训”等条款,对青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外的体育教育权利作出明确规定,扩大了青少年体育权益保障维度,强化权利保障力度,从宏观上对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出新的诠释,让“少年强则国强”更好地从口号变为现实。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6月29日
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黑土地保护法。该法将于8月1日起施行。黑土地有“耕地中的大熊猫”之称,保护好黑土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国的黑土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加上风蚀、水蚀等侵害影响,导致黑土层厚度和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酸化、沙化、盐渍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对东北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带来一定风险。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主任岳仲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黑土地保护法坚持长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明确特殊的保护和治理修复制度措施,为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宝贵的土地资源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岳仲明介绍说,制定黑土地保护法着重把握以下几点原则:坚持长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保护黑土地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定黑土地保护法,落实党中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立法明确黑土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的导向,实行严格的黑土地保护制度,强化黑土地治理修复,确保黑土地总量不减少、功能不退化、质量有提升、产能可持续,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把行之有效的黑土地保护政策转化为法律规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施一系列加强耕地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通过制定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多措并举、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实效。制定黑土地保护法,总结耕地保护实践经验,把黑土地特殊保护制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加大投入保障,强化科技支撑。黑土地保护工作具有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要建立和完善黑土地保护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黑土地的资金和项目支持。要加强科技支撑,把握自然规律,综合采取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做到用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恢复并稳步提升黑土地基础地力,改善黑土地生态环境,提高黑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为主体、多元参与的黑土地保护格局。保护好黑土地,是四省区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压实责任,加强考核监督,确保落实。要建立黑土地保护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增强黑土地保护的协同性。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保护好农民利益,调动农民开展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要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黑土地保护,做到广泛参与、多元共治。国家层面统筹确定保护范围岳仲明说,在“科学确定本法的适用范围”方面,黑土地保护法突出重点,明确本法保护的是黑土地所在四省区内的黑土耕地,并要求综合考虑黑土地开发历史等因素,按照最有利于保护和最有利于修复的原则,在国家层面统筹确定黑土地保护范围,并在黑土地保护规划中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同时,注重做好法律之间的衔接,处理好本法与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湿地保护法、水法等有关法律的关系。经过长期开发利用和风蚀、水蚀影响,我国黑土地的分布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何兼顾黑土地开发的历史和现状,科学合理地确定黑土地保护范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岳仲明说,黑土地保护法主要保护的是黑土耕地。在明确黑土地的保护范围时,不应仅以现状为标准,要综合考虑黑土地开发历史等因素,按照最有利于保护和最有利于修复的原则,在国家层面统筹确定。同时,黑土地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通过黑土地保护规划对黑土地保护范围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据此,黑土地保护法规定,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水行政等有关部门,综合考虑黑土地开垦历史和利用现状,以及黑土层厚度、土壤性状、土壤类型等,按照最有利于全面保护、综合治理和系统修复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黑土地保护范围并适时调整,有计划、分步骤、分类型地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历史上属黑土地的,除确无法修复的外,原则上都应列入黑土地保护范围进行修恢复。强化考核监督加大处罚力度岳仲明介绍说,除了科学确定适用范围,黑土地保护法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加强统筹协调、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黑土地保护科技支撑、强化基层组织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保护义务、建立健全黑土地投入保障制度、强化考核监督等方面。在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黑土地保护法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本法的重要立法目的。落实党中央关于“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的要求,进一步明确黑土地应当用于粮食和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此外,本法还与永久基本农田制度相衔接,要求黑土层深厚、土壤性状良好的黑土地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划入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在“强化考核监督,加大处罚力度”方面,黑土地保护法建立考核监督制度,明确国务院对四省区人民政府黑土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将黑土地保护情况纳入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要求有关部门依职责联合开展监督检查;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就黑土地保护情况依法接受本级人大监督。同时,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破坏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禁止盗挖、滥挖和非法买卖黑土。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保护黑土地资源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综合治理能力。本法明确,对破坏黑土地资源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规定违法将黑土地用于非农建设,盗挖、滥挖黑土以及造成黑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的,依照土地管理、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重处罚。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6月29日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以更好应对耕地红线面临的挑战,为耕地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为更好地把耕地保护“长牙齿”硬措施法治化,我国将加快推动耕地保护法立法进程。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耕地年度“进出平衡”以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禁止性规定和政策措施将上升为法律。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为核心的耕地保护法治体系;民法典、刑法对耕地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加快制定中的粮食法也强调耕地保护。这都使制定科学、简明、可操作的耕地保护法成为迫切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把耕地保护法列为预备审议项目。自然资源部把做好耕地保护法送审工作列入2022年重点立法计划。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司长魏莉华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法治建设从无到有、不断完善,而切实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主旋律。回顾耕地保护法律制度发展历程,准确把握耕地保护面临的新要求,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具有重要意义。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据国土“三调”结果,2019年底我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人均1.3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成。同时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总体质量不高,超过一半靠天收。从国土“二调”至国土“三调”十年间,全国建设用地总量增加26.5%,城镇、村庄用地总规模分别达1.55亿亩和3.29亿亩,一些城镇、园区低效闲置用地问题突出,村庄用地总量过大、布局不尽合理。(2022年6月25日 新华社 记者 王立彬)来源:新华社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