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为什么孩子这么没有责任心?这么没有为自己的事情去打算?因为他从小发生事的时候,谁帮他收拾残局?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于家里的小姐姐,统统要替他收拾。  因为从事教学,所以我常常会去观察小孩,甚至于观察很多目前的年轻人,很明显的感觉到帮孩子做愈多的人,他的孩子愈不珍惜,他的孩子愈觉得父母帮我做的这些事都是应该做的。我还曾经目睹很多的家长帮孩子找好工作,然后还再跟他儿子沟通,「拜托一下,你去做可不可以?」那个孩子还装着一副不是很耐烦的样子,他说「好吧,给你面子,我去试试看」。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为什么孩子这么没有责任心?这么没有为自己的事情去打算?因为他从小发生事的时候,谁帮他收拾残局?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于家里的小姐姐,统统要替他收拾,所以他从小一发生事就觉得反正我有这么多人帮忙,所以他的责任心、警觉性就提不起来。所以不要小看孩子小的时候,你跟他的任何一个小小的互动,都可能对他的人生往后影响甚大。所以教育有三个字很重要,叫「慎于始」,开始的始。一开始你对待孩子的方法不对了,可能他一生就拉不回来。我们看到很多现在的小孩,长了三十几岁了,很多家庭的事、工作的事,都还要让他的父母操很多心,甚至于都要他的父母在经济上给他支持,这个都是没有养成对自己人生负责任的态度。  卢先生很会教孩子,他举个例子跟我说明,他的女儿第一次忘记带作业本,打电话回来求他帮她拿,爸爸都是最疼女儿,妈妈都比较疼儿子,但是他有理智,他马上跟他女儿说,「没带作业本是你自己犯的错,自己要承担后果」,电话就挂掉了。我相信他那个电话一挂,他女儿的心怎么样?震了一下,记忆深刻。挂下去的动作就是威严。他的女儿下午回到家里来,诸位朋友,还要不要继续骂?要不要?我们中国说要中庸,太凶了就伤亲情,太好了他就不负责任,就觉得都是应该的。所以因为已经挂了她的电话,回来的时候就要恩,不能再凶。  所以回来的时候看他女儿垂头丧气,这个时候当爸爸的就走过去问她,他说「今天有没有被老师处罚?」他女儿点点头。接着她父亲就说了,他说「爸爸教你一个方法,保证你往后绝对不会因为这种事被老师处罚」。爸爸这么一讲,女儿的眼睛就亮了,「什么方法,赶快告诉我」。父亲就跟她说,「只要你每天睡觉以前,拿着联络簿把明天要上的课本放进来,然后就打勾,把要完成的作业,作业做完之后,作业本放到书包,然后打勾,统统都打勾了,代表你的东西都放好了,你就可以睡一个非常安心的觉」。不只让孩子的心可以很安心睡觉,还有一点很重要,也训练孩子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诸位朋友,一个孩子管理的能力什么时候学?是不是上了管理学院再学?很多的能力都是日积月累,都是滴水穿石的工夫,绝对不是瞬间形成的能力。所以今天一个名牌大学企业管理系出来的学生,你看到他的桌子乱七八糟,你敢用他吗?敢不敢?连生活都管不好的,你还要让他管公司。所以一个人的生活有条不紊,他思考问题、他面对事物就能有条不紊,所以他那个管理学是从小根基就扎好了。所以卢叔叔的儿子为什么出去找工作的时候是老板跟他说,你要多少薪水你自己开,那些能力从小扎的。所以当孩子学好《弟子规》,他的整个生活规范就建立起来,就有条不紊,办起事来让人放心,而对人又非常恭谦,就会赢得很多领导者对他的提拔跟疼爱。所以如何让孩子一生能得到很多的助力,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他做人做事的根基扎牢。所以我常常跟很多家长沟通,我说你花三、五年的时间可以让你的孩子一生受益,这种才是真正的投资报酬率。所以刚柔并施,恩威并济,我们也可以常常在教育孩子上可以用得上。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1日
很多的老师跟家长会反映一个问题,他说「蔡老师,你们把孩子教得这么善良,他出去一定会被人家欺负」。诸位朋友,你有没有这个问题?有没有?没有,有说出来没关系,很多人都这样反映,很怕把他孩子教得太善良。我问他「那你把孩子教不善良就好了吗?」那他教不善良,他的不善良第一个对谁?那我就接着跟他说了,我说「我毕业都已经十年了,勉强来说还算个小善人,我这十年来也没有被人家欺负过」。所以很多人杞人忧天,烦恼一大堆事,他这个烦恼不只影响自己,还影响谁?还影响他的孩子。所以很多为人子女的都觉得他的父母紧张兮兮的,好象他们做什么,他父母就很担心,这个都是太过了。  我们思考不能随着自己的烦恼、惯性去思考,人的思考要循着天理思考,要循着真理去思考事情。中国的《易经》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叫做「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个就告诉我们,善人会跟善人在一起,恶的人会跟恶的人一丘之貉,酒肉朋友。所以你的孩子有善的本性才能吸引来善的人,就好象磁铁一样,它就会吸引这些铁。那你孩子那个又不是磁铁,吸不起来了,那他遇到恶的朋友他又不懂得判断,他就不会离开。你看那个水果烂了两、三颗,其它好的过几天都一起烂掉了,因为这个烂掉的汁会流出来,其它的就被污染,所以他假如没有办法离开恶的朋友,他就会慢慢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他要有智能分辨好坏,他才懂得取舍,懂得对恶人要敬而远之,保持距离。  所以我们用自己的人生去感受一下,善不会被欺负,而且经典也教导我们「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所以擦亮自己的光就可以感来很多的光芒,我们说的就像月亮,众星拱这个月亮,你把自己擦亮了,很多星星都靠过来。所以真正会交朋友的人不是每天去阿谀奉承,送人家东西,讨人家喜欢,这样能不能交到好朋友?这样会累死你。你只要擦亮自己的德行,时时处处让人家跟你相处都是如沐春风,那朋友就很多了。  我从我的侄儿身上发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很重要的道理,他的母亲差不多三岁以前就开始教他《弟子规》,而且是一句一句要求他落实在生活当中。有时候他出去的时候看到小朋友在打人,他会拉拉他妈妈,然后跟他妈说「这个小朋友不能乱打人,这个小朋友不能乱骂人」。有没有人教他打人是错,骂人是错?没有,他为什么懂?所以当你教孩子善,他同时知道什么?恶。你告诉他孝是善,那他知不知道什么是恶?对,不孝。你教他兄友弟恭是善,他知不知道什么是恶?处处跟同学冲突是恶。你告诉他「凡是人,皆须爱」,要爱护别人,那他知不知道什么恶?那伤害别人是恶,不替人着想是恶。因为你教他善,所以他同时知道恶,所以他能够善恶分明,他一分明他就懂得去取舍什么样的人应该接近,什么样的人不该接近,什么样的事情应该做,什么样的事不该做,他开始有判断能力。  而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年轻人常常都误入歧途,常常一些朋友一吆喝,他就不分青红皂白就跟人家去干一些荒唐事,问题出在哪?出在从小没人教他善恶,所以搞得他善恶不分。善恶一不分,只要遇到不好的环境、不好的朋友,马上就误入歧途。我曾经看过孩子已经犯了大错的一个家庭,警察局打电话到他们家,他妈妈妈接的,他妈妈一接,「你儿子杀人了」。他妈妈说「绝对不可能是我儿子,一定是同名同姓的」。后来赶到警察局,结果门一打开,他儿子在那里干嘛?在那里做笔录了。她马上本来是在哀号说「绝对不是我儿子」,突然话锋一转,「都是被那些坏朋友带坏的」,把责任怎么样?那真是推得一乾二净。不好的朋友是缘,不是真正的因,不是孩子误入歧途真正的因,真正的因在哪?在孩子从小善恶不分,这是因,这个因遇到恶缘马上就走偏了。  当一个人善恶分明,纵使遇到坏朋友,会不会误入歧途?会不会?不会。所以与其担心孩子以后会不会遇到坏朋友,不如现在把他的根基扎稳固,让他善恶分明,你才能够高枕无忧。所以人要深谋远虑,不然你一辈子会忙死你,而且忙了还不见得有效果,担心了还担心得不见得有什么帮助。作者:蔡老师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1日
 诸位家长,教育孩子什么最重要?德最重要,所谓“知所先后”,你不先长他的德行,在目前物欲横流的环境当中,他不知道会受到多少的污染,在学校与同学攀比,这种唯利是图的态度就一点一滴会增加起来。而中国话常讲“欲令智迷,利令智昏”,所以长他的欲望之后,他的人格就会愈来愈偏颇。我们也听到一个新闻,一对老夫老妻跟他的孙子住在一起,有一天两个老人家就劝他十多岁的孙子,叫他不要跟女孩子一起同居,结果这个孙子恼羞成怒,把爷爷、奶奶都杀掉了。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而且这样的现象在未来会愈来愈多,因为这样大逆不道的行为绝对不是一时一刻所形成,而是长期失教,长期教错孩子东西,积累了几十年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恶果。  所以,我们省察这些错误的现象,我们要很有警觉性,当然不能说这都是别人的孩子,我们也要先从自己的家庭做起,重视自己小孩的德行教育,以为其他家庭的榜样,这样才能够让这恶化的现象有所转圜。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1日
我前不久看到教育的刊物,有提到一段教育孩子的挺好的给我们的一些启发。他提到,“多一些身教,少一点言教”。我记得小时候看到一些长辈教孩子,教的时候都骂孩子,但是自己还是打麻将,那孩子服不服?不服气。所以骂到最后,自己的德行都没有做好,左耳进,右耳出,不只话听的没反应,甚至于打得都没反应。我们之前说,真正父母的威严,那不是靠打打出来的,真正的威严是德行的威严。我们的印象当中,我的父亲没有打过我,当然我也不是很守规矩,还是有些不对,有些造次的时候,我父亲瞪我一眼,我就收敛。而那个瞪我一眼就收敛的背后,是因为父亲他做人做得好,我们很尊敬他,这叫道德之威。    曾经有朋友问我:假如小孩不打,能不能教?这是我们有一些偏颇,就是觉得威严是打出来的,不见得。最重要的是德行,当我们有这一分德行,孩子都知道,纵使我们处罚他,都是爱护他,他心甘情愿接受。我这辈子被我母亲打过一次,因为那时候出去玩,玩了忘记时间,回来的时候,已经全家总动员找半天,找不到,都很焦急。后来我的母亲在我的房里打了我手心两下。真的,母子连心,那个棍子下去的时候,我都可以感觉得到我的母亲眼泪已经出来了。虽然我母亲只打了我两下,我这辈子都会记得,“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有这分感受,真的不愿意再让父母为我们的事这么样的焦急,这么样的难受。教孩子多一些身教,少一些言教。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1日
今天是7月11日——中国航海日。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2005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远到澳洲、东非海岸与阿拉伯半岛,触摸世界的理想、遥远的航程、庞大的阵容、不可抗拒的力量,那是何等的辉煌。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那个辉煌绚烂的海上时代!梦回14051405年的明朝,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军事与经济技术实力。中国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农业技术,有最有效的文官政治管理着世界上最大的帝国。1405年的世界仍是个农业世界,中华帝国享有世界上最广阔的耕地,养活着最多的人口。世界最大的城市是南京,而世界前25个最大的城市中,有9个在中国。北方是一片荒漠,南方的大海是另一种荒漠,中央帝国一派盛世,抚驭万邦。这是现实最接近于想象的世界秩序的时候。中国称雄世界的时候,也称雄海上,从南中国海到整个印度洋。1405年的世界,印度洋是世界交通与贸易的中心。中国商人、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东南亚商人,不久前和不久后,还有欧洲商人,都乘季风航行到这里;中国的瓷器丝绸、印度的棉织品、阿拉伯的奢侈品、东南亚的香料,都在这里交易。1405年6月15日,永乐大帝诏令下洋,他比以往或以后的许多代华夏君主都幸运,时运与实力都为他准备好了。他将把帝国的使节派往四方,面对南方大洋,他想到郑和,他身边一个在家世上带有世界主义色彩的人。400年前 (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郑和的十世祖、中亚布哈拉的普化力国王或教长所非尔,率5000多人和5000多匹驼马来中国朝贡,定居归诚,被宋神宗封为宁彝候。五世孙赛典赤赡思丁赶上伟大的忽必烈时代,被封为成阳王,驻镇滇南。如今,郑和将率领帝国的舰队远航,骆驼与帆影间,这个家族10代人生生死死,像一部绕行半个世界的迁移史诗,经历了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最后的盛衰。郑和在家世上带有世界主义色彩。他的家族、传统与信仰,都使他更容易与外洋番邦交往。郑和来自一个有世界主义色彩的家族,统帅着一个有世界主义色彩的船队。郑和手下可能有西域贵族、大食番商的后代,有占城的舟师,蒙古族的千户、掌旗。他们身后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大明天子诏令的远航具有了传统东方的世界主义色彩。阿拉伯是航海的故乡,辛巴达们用香料珠宝、陶瓷、丝绸、十进制记数法和一部《古兰经》,将世界的整个南方海域联系起来。他们在季风中航行,在古老的商港享有相当的贸易自主权,从亚丁湾到刺桐港,水手与商人们像从家乡到家乡,处处都是熟悉亲切的景象。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庞大的郑和船队,在从南中国海到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的广阔海域巡航。世界南方海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壮丽的景象。上百艘大船人字形排开,上千面帆张起,旌旗招展,蔚蓝色的海面犹如春天开满鲜花的草原。只有一个富强的帝国,才能支持这样盛大的远航。官校、 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书算手、医士、水手、各类匠人等,每次下洋都有两万七八千人随行。宝船、战座船、粮船、水船,船队乘船总在两百艘左右。最大的宝船长150米、宽62米,可载千人,相当于现代8000吨级轮船。庞大的船队频繁下洋,1420年间明朝皇家拥有的全部船舶,应不少于3800艘,超过当时欧洲船只的总和。东方航海史的辉煌世界东方航海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到来了。1405年底,郑和第一次下洋,自福建五虎门开驾至占城、爪哇,自旧港取西北针路过满剌加向西到苏门答腊,入印度洋,经翠兰屿、锡兰山,继向西北,到小葛兰、科枝、古里返航。船队以大宗宝船为核心,遣分宗船队访问周边地区。1407年六七月间回国时,带来爪哇、满剌加、阿鲁、苏门答腊、小葛兰、古里等国贡使。第二次下洋于1407年底启航,航路与第一次基本相同。带去诏谕赍赐,带回珍宝异石、珍禽异兽。返程新访问了暹罗,并将渤泥国王带到中国。第三次出使甚至比第二次更加紧迫。诏书下达的时候,郑和还在海上。如果按季风时令于1409年六七月返国,这年9月郑和已再次挂帆远航。明帝国的船队更像是常驻海上的“维和部队”。第三次出航规模宏大,航路没有多少变化,沿途却访问了更多的地区、国家,政治外交业绩也更辉煌。占城盛大的欢迎,废立锡兰国王,暹罗遣返何八观,建立满剌加王国并带新国王来华。按永乐帝的旨意,此次航行应扩展到西亚,或许因为锡兰山事件的羁绊,未能远渡阿拉伯海。第四次下洋的使命包括出访印度洋以西的国家。帝国的野心极天际地。郑和船队已有一年多的休整生息。1413年底季风一到,船队启航,大宗船队沿旧航路到古里后,渡阿拉伯海停靠波斯湾口忽鲁谟斯。分宗船队已自苏门答腊出航,扇形向西渡印度洋,访问溜山国(马尔代夫群岛)和东非海岸的木骨都束、卜剌哇、麻林;向北过阿拉伯海,抵达阿丹、剌萨、祖法儿,自阿丹再分宗进入红海,访问天方国,默伽、默德那。分宗船队历时两年,更多的贡使来华。第五次远航首先是要送那些贡使回家。航路不同,先历西洋诸国,辞还占城、满剌加、爪哇、旧港、苏门答腊、锡兰山、古里、科枝、溜山、忽鲁谟斯、阿丹、木骨都束、麻林等20多国的使节;再通东南诸番,访问渤泥、苏禄、吕宋等国。那位率340余人的庞大使团来华的苏禄国王叭都葛巴答剌,死在中国,葬在中国,永乐皇帝为他在德州营造了壮观的陵墓。第六次下洋在1421年1月,使命除例行辞还贡使外,似乎主要是贸易。此时大明国势盛极,数次出洋,从南海到印度洋的中国势力格局已形成,在满剌加、苏门答腊、古里等地已有帝国的常设机构,“官厂”(仓库)、宣慰司之类。从这些地方,船队分宗远航,西抵南非海岸,甚至可能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西南非洲海岸;向南船队到达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和澳大利亚沿海岛屿,“去中华绝远”,历时三四年。高潮时刻到来了,像是最隆重的闭幕典礼。第七次远航在8年以后。永乐皇帝去世,仁宗朱高炽登基,诏令停止下洋。1422年至1430年间,郑和及其下洋将士守备南京,直到宣宗即位,想起祖父当年“万方玉帛风云会,一统山河日月明”的盛况,才又派郑和出使西洋。第七次出洋的航程基本上与第三、第四次相同,历时3年。行前在江苏太仓、福建长乐、湄洲岛大祭天妃宫,树碑立传。与其像是乞保来程平安,更像是对往事的纪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出航,一次似乎都比前一次走得更远,也更近西方。郑和远航是专制帝国创造的奇迹。其富于想象力与野心的创意、庞大的规模与戏剧化过程、忽如其来又戛然而止,种种表现都具有非现实性与非理性的色彩。高潮很快过去。28年间7次浩大的远航,在东方千年航海史上,不过是一瞬间,辉煌但短暂。1433年,郑和在古里病逝,王景弘将庞大的舰队和郑和头发、靴帽带回中国。那是一个盛夏的傍晚,远洋船队最后一次驶入太仓刘家湾,宝船将永远停泊在那里,在南方温润的港湾里腐烂。皇帝诏令:“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令停止”“各处修造下番海船悉令停止……”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中国航海千年探险发现的一次辉煌而短暂的终结典礼。为了这28年的航行,郑和家族准备了10代人,整个东方民族则准备了至少1000年。郑和远航是中华帝国整合整个东方民族千年航海贸易历史创造的最后的奇迹。郑和七下西洋,是一个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船队创造的奇迹,也是整个东方民族的奇迹。中华帝国一直是建立在弓箭、骏马、长予、大刀武装起来的骑兵与步兵基础上的内陆帝国,3000年时断时续的扩张已达到农耕文明的极限。向北是寸草不生的沙漠与只长青草的草原,向西是连绵不断人迹不至的高山,已没有农耕文明扩张的余地。南方从东晋到南宋,稻田与村落已伸展到海边。宋元时代,华夏民族的最后一轮扩张冲动,已面向大海,闽粤乡民的海外贸易与拓殖,展示了雄立东亚3000年的古老民族的最后的潜力与生气。然而,一个农耕文明的陆上帝国是否能够也成为一个海上殖民贸易帝国,还要看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海上的商业冒险能与帝国的军事冒险结合起来。郑和时代正值中国汉族政权的最后一个盛世,古老的陆上帝国在阿拉伯民族的航海传统、贸易精神与华夏民族的技术与组织、帝国理想之间找到了一个结合点,将海上冒险与军事冒险在强大的帝国支持下结合起来。华夏文明作为统治者,提供了政治、军事、经济基础;阿拉伯文明作为参与者,提供了航海技术、天文航海法、造船技术及贸易精神。郑和远航转瞬间在世界东方的航海与政治历史上创造了一次空前的辉煌。如果从一个国家讲,它可能是中华帝国后代们引为自豪的“国朝盛事”。然而,如果从文明角度看,郑和远航是伊斯兰文明与华夏文明共同创造的奇迹,为了这次瞬间的辉煌的远航,伊斯兰文明贡献了它的海上冒险精神,华夏文明贡献了它的组织制度与帝国理想:“君监万邦,四海如一,敬天道,抚人民,共享太平之福。”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是一个强大的内陆农业文明的帝国,试图将政治力量延伸到自然自足的海上贸易体系中。印度洋世界贸易体系,连接起世界三大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中华文明;多少年来,印度洋的航海贸易,都是自发自由的,没有国家力量介入,没有关税,商船不武装,港口不设防。因此,郑和船队基本上是以和平的方式进入一个和平的地区,即使试图在这个世界主义的自由贸易区建立一种帝国政治秩序,其方式也是和平的、由封敕赍赐完成礼仪政治。郑和远航之后的一个时期,世界南方海域很难再见到中国舶千帆如去的盛景。郑和远航最后的历史意义,是一个强大的内陆农业文明的帝国,试图以和平的方式将政治力量延伸到自然自足的海上贸易体系中,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1日
编者按:  近日,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10户2022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这些家庭中,有不辞辛劳,坚持为邻里排忧解难的银发网格员;有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夫妻;有科学教子、勤俭节约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的父母……在这些“最美家庭”中,离不开好家风的影响与传承,他们充分展现了亿万家庭的时代风采,生动诠释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自古以来,我国各类古籍善本、诗词文献中,都不乏对于“家风”的阐释,这些经典理论至今仍给人以启迪与指导。  《朱子家训》——节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末清初·朱伯庐      释:对于一碗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诫子书》——修身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清·曾国藩      释: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最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最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  《家范》——教子  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又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宋·司马光  释:我听说父亲疼爱子女应该教给他们做人的正道,不使他们走上邪路……等孩子长大了再去教育他们,就像将鸟笼打开再去抓鸟,将缰绳解开再去抓马匹一样。与其那样,还不如最初不放开鸟和马匹呢!  《颜氏家训·勉学》——劝学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北齐·颜之推  释:就算有再多的钱,也比不上有好的读书学习的技能。  《遗令敕诸子》——处事  遏恶扬善,亲贤远佞。目观必真,耳属必正。诚勤以事君,清约以行己。——北魏·源贺  释:为人、为官要遏制恶行褒扬善行,亲近贤人远离奸佞;眼看耳听,务求掌握实情;侍候君上忠诚勤勉,对待自己清正俭约。  《六事廉为本赋》——清廉  功废于贪,行成于廉。——宋·苏轼  释:功业毁废于贪婪,德行养成于廉洁。  资料来源:人民网、光明网等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11日
据新华社香港电(记者黄茜恬)香港贸易发展局近日举行记者会宣布,第32届香港书展将于7月20日至26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书展期间将举办超过600场讲座及文化活动。  据介绍,今年书展的年度主题为“历史文化·城市书写”,并以“从香港阅读世界:忆·写香港故事”点题,体现香港独有魅力。  香港贸发局副总裁张淑芬在记者会上表示,本届书展主题别具意义,香港从小渔村发展至国际大都会,无数精彩书籍及隽永文字记录了沿途的点滴,引领读者穿梭历史文化长廊,细细品味香港城市足迹。  今年书展将与香港运动消闲博览、零食世界同期举行,预计三大展览可吸引逾700家展商参与,入场人士只需手持一票便可畅游三场展览。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11日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陈英华——  以针代笔,绣出星空之美  本报记者 姚雪青      勾稿、配色、刺绣……绣娘陈英华不仅精通平针绣和乱针绣等针法,同时运用调和配色、独创针法,将熠熠星空绣制成艺术品,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  午后斑驳的阳光,从绷架上透明的黑色绢纱缝中漏下来,让一缕缕丝线闪动着光……陈英华将细如发丝的蓝线,分出1/16,穿过绣花针,先在刺绣面料上绣一个小点固定丝线,然后选定附近一点,从上到下刺过绢纱,留下一道线痕,再寻合适位置,从下往上刺,续上下一段弧线。一段紧接一段,眨眼工夫,就勾勒出星空边缘的一角。  这是一幅制作中的苏绣《玫瑰星云》,也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陈英华(见图,本报记者姚雪青摄)“星空系列”的第二十七幅作品。  2003年,30多岁的陈英华在天文观测站第一次看到哈勃望远镜下的璀璨星空:黑暗中发光的天体、雾状缥缈的星云,星空之美令人震撼,“具有折光度的丝线与闪耀的星空,有着相通之处。”陈英华决定进行一次新的尝试: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  苏绣的过程分为3步:勾稿、配色、刺绣。“勾稿是用画笔将图案轮廓勾画到面料上,配色是从成千上万种彩色丝线中将这幅作品要用到的线选出来,刺绣就是用各种针法绣制。”陈英华介绍,“星空绣”强调的立体感、层次感、光影变化,对传统苏绣提出了新挑战。  “星空绣”讲究“色彩绚丽”。陈英华历时半年创作的《蟹状星云》便选用了上千种配色。陈英华介绍,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并不一致——光照的变化、面料底色的不同、周边色彩冲击力的大小,都会影响到颜色效果,只能通过“笨办法”,不断对比尝试。  “刺绣从浅到深可以分层加色,由深到浅只能拆线重来。”从一次次失败中,陈英华摸索出了经验:比如《蟹状星云》外延的红色光晕,开始使用了暗红色丝线,但怎么绣都觉得不像,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照片,发现红色部分有着细微的光影变化,她便通过分层加色的办法,增添了桃红和赭红丝线。  陈英华发现,丝线本身的质地,也会影响光影变化。在正在绣制的作品中,记者看到,针脚更密的地方会产生“高光”,横向针法深一些,竖向针法浅一些。为了更好体现“闪亮星空”,陈英华的秘诀是调整色差:横向的线要“亮一点”,竖向的颜色则要“压一压”。  成功的另一半来自针法。“传统苏绣的平针绣端庄规矩、顺滑实在的效果,与浩瀚星河虚无缥缈的感觉存在差距。”陈英华介绍,星空之美在于神秘莫测;“星空绣”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针法的“无规则”:一针一线没有模板可依,一招一式没有定法可循,运针下线全靠匠心独运。  虽说“无规则”,但必定“有原则”——要根据每幅画面不同的主题、每团星云不同的走向、每束光彩不同的流转,来判断和调整每一步最合适的针法,改良已有针法,追求“针乱神不散”的感觉。  在《玫瑰星云》的创作中,陈英华先从颜色最亮最浅处着手,顺着光晕走向,选用细丝线,运用交叉针法,绣出长短交错的针脚,勾画出星空边缘的线条轮廓、大块色彩。画面阴暗的部位,她自创用一种叠加交叉又略带弧度的长针,由浅色到深色逐层着色,强调光与影的细微转折。最后的步骤才是中间的大片过渡地带,她选出几种过渡色用手捻磨,将若有似无、轻盈柔和的极细丝线与循序渐进、缓缓过渡的“擞和针法”互相融合,增强构图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在2021年的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星空系列”刺绣作品获国家航天局首届“太空探索与艺术创想大赛”特别奖。面对荣誉,陈英华十分淡然:“要能坐住冷板凳,才能传承和创新。”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