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节俭。俭是德之共也。我们应该都读过“训俭示康”,司马光先生写给他儿子司马康的一篇教诲。而我们细细去分析,安分守己、无求于人是俭产生的一个美德,可以养廉,俭以养廉。“减我身心之奉,以赒极苦之人”,我省下来的钱去救助最可怜的人。大家记不记得有“饥饿三十”,非洲饿死的人不少,甚至于还有办一些活动,让小孩亲自到现场。我们听说真正去现场回来的孩子都变得节俭了,以前吃东西一大堆都浪费掉,去看了那种感受的震撼,还有那么多人连吃的都没有,这些孩子回来都会积攒钱去帮助人。所以有时候也要带学生亲自去感受,“可以广德”,自己的仁爱心增长。“忍不足于目前,留有余于他日,可以福后”,这也是一个态度,就是不会只顾眼前享乐,他能考虑长远;这也是我们中华儿女重视储蓄,这都是应对无常的一个很重要的态度。但是这个美德要好好再传承下去。尤其一个东西出来以后挑战很大,叫信用卡,都变成先刷了再说,先享受再说,那就变得很奢侈了。所以不能随俗,容易随波逐流。大家小时候都有扑满,扑满,一只小猪,我们都零钱放进去,那个就是在培养我们储蓄。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2日
儿童食品须确保安全营养 代表建议  对未成年人食品包装标识立法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儿童水饺、儿童酸奶、儿童面条……北京市民张蕾给7岁的儿子买食品,已经习惯挑选那些带有“儿童”标签的食品。  “既然贴了‘儿童’的标签,应该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添加剂少、微量元素多这些好处。只要对孩子更安全、更有营养,哪怕价格贵一些我们也舍得买。”张蕾说。  张蕾对于儿童食品的态度,在儿童家长中并不少见。有专项调查的结果显示,84.8%的儿童家长更倾向于给自己的孩子购买标有“儿童”字样的食品。  然而,这些让家长们青睐的儿童食品却并不一定更安全营养。  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尚未明确“儿童食品”概念,当前市场上贴有“儿童专用”等标签的儿童食品,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手段。不仅如此,一些针对儿童销售的食品,还会因为添加剂等原因,对儿童健康造成损害。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莉建议,加强专门针对未成年人食品包装标识的立法,加强专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从而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去选择更适合儿童青少年的食品,更好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儿童食品缺乏国家标准  儿童酱油、儿童牛奶、儿童香肠……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超市看到,有不少食品都贴有“儿童”标签。  在多个电商平台上搜索后发现,几乎所有日常食用的食品都会贴上“儿童”的标签,一些儿童食品的销量还十分可观。比如,在某品牌的官方旗舰店中,儿童水饺的月销量达到900份以上,占据该店水饺类食品销量榜第二的位置。  记者注意到,这些儿童食品有着比较一致的风格——在包装方面,多采用鲜艳的卡通图案;在宣传方面,声称有着对儿童有益的“天然营养”“独特配方”;在价格方面,贴上“儿童”标签的食品要比同品牌的食品更贵。  然而,这些得到众多家长青睐的儿童食品,却没有国家标准。  目前,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儿童食品”这一概念,我国只有针对0至36个月的婴幼儿配方食品、辅食的相关食品安全标准。2020年发布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在儿童零食营养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面作了规定,但该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  张莉在调研中发现,市场上冠以“儿童专用”的食品与同种类食品并无实质性差异,但价格普遍较高,有的甚至可能涉嫌虚假宣传。另外,中小学校园周边的小商铺售卖的辣条、干脆面、果味饮料等食品安全质量难以保障,部分属于“三无”产品,油、盐、糖含量普遍较高。  儿童食品未必适合儿童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  促进儿童健康,食品安全和营养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姚鹃认为,在全生命周期中,儿童时期的饮食习惯、食育认知极为重要,将影响一生的健康,儿童健康成长更需要合理、科学的膳食营养管理。  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国家标准,很多家长对儿童食品缺乏正确的认知。《2021学龄及学龄前儿童营养知行力报告》显示,有五成儿童家长对于营养和疾病的关系了解不够,营养知识有待提高;超过半数3至12岁儿童家长认为孩子的喂养和日常膳食有待改善,存在不平衡和相应不良饮食行为及健康问题。  张莉指出,未成年人食品包装标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营养成分标识不直观,绝大多数的家长和孩子在选购时无法直观了解哪些食品是高盐、高脂、高糖食物,孩子们食用后可能会对健康带来哪些影响。  而这些所谓的“儿童食品”,有时候还会危害到儿童的健康。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鲍秀兰发文指出,儿童食品,未必适合儿童,“比如儿童奶酪,大部分属于再制奶酪。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额外加入糖、盐以及其他添加剂。一些儿童牛排,甚至含有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会损害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甚至会危害心血管系统和心脏等”。  相关法律规定不够完善  儿童食品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多位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和委员在建议中指出,相关法律规定的不完善,是导致儿童食品存在诸多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洁说,儿童青少年消费较多的饮料、膨化食品、调味面食品等高糖、高脂、高盐情况严重,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原因。将糖、脂肪、盐的含量等关键信息在儿童食品包装上以简单醒目的方式标识,是控制儿童消费“三高”食品的有效方式。  “但目前尚未制定有专门的未成年人食品包装及标识的法律法规。已有的部分条款散见于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中,也仅是针对婴幼儿食品包装及标识的专门性条款,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则较为原则,可操作性较低。”高洁说。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上述产品的生产者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注意事项,未标明注意事项的不得销售。  在张莉看来,尽管上述规定进一步强化了生产者、销售者的提示义务,但仍较为原则,既未明确何为未成年人食品的注意事项,也未对相应的法律责任作具体阐述,实践中可操作性较低。  加强专门国家标准建设  对于儿童食品方面的问题,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以立法方式对儿童食品作出规范,并尽快明确相应的国家标准。  张莉建议,立法明确“儿童食品”的专门分类,出台用于未成年人的专门食品包装标识标准,对未成年人食品的营养成分标识、食品添加剂要求、食品安全标准等进行明确规定,在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预包装食品上使用醒目、简单且易懂的图形或者文字标识,对“三高”食品作直观的提示。  在姚鹃看来,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儿童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促使儿童饮食结构健康合理,更加符合膳食指南的相关要求,十分必要。  姚鹃建议,建立健全儿童食品标准体系,引导儿童食品产业从发展中规范到规范中发展。有必要通过建立《儿童速冻食品》《儿童预制菜(具体菜品)》《儿童糕点》等系列标准,逐渐建立和完善以儿童正餐、儿童加餐、儿童零食等为框架的儿童食品标准体系,让儿童食品产业发展有对应的技术法规指导,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12日
前几天跟大家讲到,要问来应试的老师「什么叫教育」。在《说文解字》当中,把教育两个字给我们讲得非常清楚。「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这个「教」字,古字是这麽写的,上所施,下所效。这个注解告诉我们上行下效,而其实在字当中也已经把这个义理显露出来了。你看左边两个叉,下面一个孩子,大人、父母打一个叉,小孩自然效法、模仿打第二个叉。这个告诉我们上行下效,身教的重要。结果我们现在跟很多成人交流的过程当中,成人都会抱怨:我都跟他讲过道多少次了,他就是讲不听。从这句话有没有听出问题来?教育是用讲的吗?不是。你看希望孩子好学,结果自己在那里看电视,孩子能服气吗?当然很难服气。我们还在那里,当然因为没读过《弟子规》,「势服人,心不然」,叫孩子赶快去读书,不然家法侍侯。你们怎麽这麽熟?我每次讲到这个的时候,很多成年人边听然後头低下来在那里笑,「怎麽在说我?」所以你自己要好学,不然你在那里看电视,孩子心里不服,纵使你叫他上楼去了,他可能他的神识还在哪里?还在那个电视的剧情里面。  我的父亲他们都是在书房里面看书,所以我们也习惯不看电视。後来我父亲他们单位,他在银行上班,之後要成立一个证券所,就派几个同仁一起去补习,准备考试。派去的人当中,我爸爸的年纪最大,已经五十岁了,重新进入补习班,其他都三十几岁的同仁一起去考。在那段时间,我回到家里看我爸爸很认真在那里准备考试,那个神情、那个用心,我们有没有感动?很感动。後来考试结果只有一个人考上,你们有神通都知道,就只有我爸爸考上。所以好学不是讲的,是做给孩子看,就很令孩子感动,就觉得不好学比起爸爸太惭愧、太丢脸了。  而右边这个是一只手拿着树枝,做什麽?不是打,是提醒孩子。有没有孩子教他一次他马上会的?有没有?没有!都一定一而再、再而三提醒,让他形成习惯。假如有讲一次就听的,诸位老师你一定要把这个小孩介绍给我们,他可能是颜回转世,他能做到不二过。一般来讲都是要不断的提醒。右边这个拿着树枝,代表着父母、老师不厌其烦的教导。从这个字其实就把教育最核心的问题,身教跟耐性点出来。你看一个字能把最核心的问题完全呈现、完全开显,这个全世界只有这种文字能办到,只有中国字能办到。而我们真正冷静下来,在我们教学的过程当中遇到的瓶颈,往往都是这两个没有做到位。  「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也点出来,教育核心在能真正成就孩子的善良,「性本善」把它开显。那我们自己要先知道什麽是善才能够帮助他,一般很多父母他觉得「养」是什麽?把他养大就好了。反而是很多学历不是很高的父母他们有一个心境,我的儿子书读得好不好,看他的造化,但是我不愿意我的孩子成为社会的负担。你看反而学历不高的家长他有这种心境,学历很高的家长有时候老师管他的孩子,他反而觉得你不要管我的孩子,我懂得比你还多。我们从这里就感受得到,当没有启发德行而学历高的时候,不傲慢都难。我们看到现在一些高学历者他比较傲慢,能怪他们吗?那还是我们整个教育要省思。我们这个德跟才的位置是不是要修正了?教德行才是根本问题,这是教育的重点。所以这里你看这身教为要,而且要很有耐心才能够化民成俗。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2日
 问:在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相处而产生的磨擦要如何拿捏?什么该忍、什么不该忍,而自己的尊严与骨气如何面对?  答: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磨擦,但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我们可以问问自己,现在他人做出什么行为能够让你生气?诸位朋友,他人做出什么行为会让你生气?假如你的心够宽容了,那哪来的磨擦,哪来的生气?你是要过与所有的人都没纷争的生活,还是要过处处看人不顺眼的生活?我们常念一句话,「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当我们念这段话的时候,你的内心向不向往?很向往,那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过?三十年以后,还是往生以后?这样的日子当下就可以过了,只要你有一分宽恕的态度。  我们看中国字非常的微妙,发脾气叫怒,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代表什么?一个人发怒的时候他的心变什么?变奴才、变奴隶了,被你的习性使唤。有没有人发完脾气说我好高兴?没有,发完脾气都是精疲力尽,因为伤了身体。那你希不希望你的心去当奴隶?往往发完脾气,一发不可收拾,这句不好的话一出去,三年的交情都尽消了,这句话出去可是回不来了。有个父亲在教导他的儿子,因为他的儿子脾气特别大。这个父亲很有智慧,很善巧,当他儿子发脾气他就跟他儿子讲:儿子,你到后院的木柱上钉一根钉子,你下次再生气再去钉一根,每一次都钉一根。儿子一发脾气他就去做这个动作。做了一个礼拜钉满了铁钉,他的儿子才警觉到我的脾气这么差!  后来儿子学会克制自己的脾气,终於有一天不发脾气了,他很高兴跑去跟他爸爸说:爸爸,我今天都没有发脾气。他爸爸说,你只要有一天不发脾气,就去后院把这铁钉拔下来一根。儿子在拔铁钉的时候就觉得很有成就感,你看,我慢慢可以掌握我的脾气,就这样一根一根拔下来。突然有一天兴高采烈去找他父亲:爸爸,统统拔完了。他父亲就带着他到后院去,他说虽然你把铁钉都拔完了,但是你看看这根柱子已经成什么样子?已经是千疮百孔,对人家恶意的言语,绝对不是你对不起三个字就好了。那个伤痕、那个痕迹可能一辈子都抹不掉,要懂得掌握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要能把愤怒化解掉。  怎么化解?这个玄机也在中国字里面,懂得宽恕别人、包容别人,你就不会乱发脾气。而这个「恕」字怎么写?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叫如其心。你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的角度去着想,你的脾气几乎就发不起来。我们在教书的时候看到一些学生的行为比较偏颇,很多老师一看到他的行为就气得半死。那我已经养成一个习惯,他行为不好是结果,我会去找什么?找原因,后来了解他的家庭状况一片混乱,我们不只气不了,还会特别关心这个孩子,因为他缺乏人的爱护,你就转怒为恕,甚至於是为关怀。  当我们有这分宽容的心就没有所谓忍不忍的问题。尤其在这个时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能听闻圣贤的教诲,我们就应该把圣贤的教诲从我们身上表演出来,让人家感受到学圣贤的人都是大肚能容,都是笑口常开。这样子的话他们也会跟着你来学习圣教,也能慢慢把他的一些坏习惯根治掉。因为所有人的错误行为,大半都是因为失教了,人不学不知道。我们希望这个社会是愈来愈和谐,只要我们演得漂亮,所谓为人演说,你演得漂亮,就能让你的家庭、让你的公司团体愈来愈好。  我有个长辈,他的同事其中有一个很嫉妒他。那我的长辈没有生气,他说就是有本事人家才会嫉妒,假如没本事,人家还嫉妒不起来。所以你看一个念头转了,哪会生气!但是他又接着想,一个人为什么嫉妒心很重?他的内心没有爱,内心有很多对立、纷争,这样的人其实很痛苦,我们应该找机会帮他,那你看有谁气得起来?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后来这个同事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的瓶颈,没有人要帮助他。因为嫉妒心重的人很难有好朋友,所有的人都不帮他,结果是我的长辈主动去帮他。你看,他的同事会有什么感受?会觉得很惭愧,我这样流言蜚语攻击他,他一点都不生气,反而还主动来帮助我。后来他们就成为很好的朋友。因为他根本缺乏人关爱,以后有什么事都会跟我这个长辈诉说,那你就转一个恶缘成为善缘!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2日
教育孩子,在《礼记.学记》当中点出两大主轴,「教也者,长善救其失」,「长善救失」。长什麽善?救什麽过失?你掌握纲领,就这两大纲领。你能时时长孩子善,救他的过失,这个孩子一定教得好。这个答案大家知道吗?只要我们静下心来都能够推得出来,人生的道理并没有想像中这麽复杂。来,一个人应该长什麽善?孝,百善孝为先。再来还要长什麽?悌,悌的话是恭敬长上,恭敬的态度。还有没有?礼节、恭敬、礼敬,还有没有?谦虚、和睦,这些态度都很重要。「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好,还有什麽长善?诚信是吧,好。人几十年的岁月,你只要客观的去分析这个世界,你一定可以找到学会了哪些能力就能够成就一个人的人生。当我们把这一些长善列出来,我们更应该反思这每一个特质、态度,我们教了没有。礼敬教了吗?有没有教孩子接待客人?有没有教孩子接电话?有没有教孩子送客人?这些就是礼貌的落实。再来要谦虚,时时在一些机会点上有没有把谦虚的态度教给小孩。  另外一边,救失,要救什麽过失?诸位朋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的孩子有什麽过失?自私,再来,虚荣,这虚荣心就奢侈。傲慢无礼,傲慢就无礼。懒惰,再来,没有爱心,缺乏耐性。浪费就奢侈,爱发脾气,我写不下了怎麽办?我们把它列一条叫「现代孩子的十大罪状」。够了吗?够了就好。摘自《幸福人生讲座》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2日
  孩子犯错当下要引导,这个我们前几天有说过。家里面教育的原则要一致,假如不一致,孩子犯错一定晓得躲到谁的背後就没事,你没有办法教小孩。还有,假如婆婆跟你的教育方法不一致怎麽办?以宽制褊,以缓制急,不要太急躁。当家里的人发生冲突,你不可能教得好你的孩子,因为家庭气氛就不对了,要善巧方便。有一个太太她在一个学校教书,刚好我那一天下午去跟她们演讲,晚上跟她们学校孩子的家长演讲,这个老师的孩子刚好也在她们学校,她晚上把婆婆带来一起听课,听课的时候不要坐在婆婆旁边,因为婆婆会有压力,要处处替她设想。上完课以後,这个婆婆刚好跟我碰上了,她就跟我说,她说:蔡老师,我媳妇教的才对,我教错了,我都宠我的孙子,让他都不怕我,都骑到我的头上去了。她的媳妇站在旁边偷笑。你当媳妇的要不要走过来「妈,我早就跟你讲了,你都不听我的」?这样的错太多人在犯,言语是艺术,太长了不好,要点到为止。那个分寸的拿捏,「人情练达皆文章」,要好好去体会。  您可以用另外的方法,比方我们香港那四十片,有几片专门谈小孩教育,你把那二、三片抽出来常常放着看,不要叫你婆婆,边看哈哈笑,「好好笑,很好看,老师讲得真有道理」,你不要看她,自己讲就好了。突然你的婆婆就走过来坐下去,你说「妈,我去煮饭了」,就去煮饭,当她听到「我都教错了」,她会看看你。你看,她也不会觉得没面子,要处处替她着想,要给她台阶下,她就会体会你的用心良苦,慢慢的教育的态度、方法就会一致。  还有,当先生的也要多注意,因为儿子讲给妈妈听,再怎麽样严厉的话妈妈不放心上,是吧?「妈,儿子要怎麽教!你这样教孙子不对。」你妈妈不会跟你计较。这个话假如是媳妇讲的那就不同了,那就差很多,所以当儿子的,有很多工作不要视而不见,那叫不负责任。很多为人先生的,遇到婆媳、遇到孩子教育问题,就变缩头乌龟,真是把我们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消耗殆尽。教学原则要一致,要善巧方便。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2日
再来教孩子要恩威并济,恩威并施,再换白话一点,就是有人要演黑脸,有人要演白脸。恩威并济,刚柔并济,中国人讲中庸之道,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假如今天只有恩,对孩子好得不得了,他会怎麽样?他不怕父母,会骑到父母头上去。假如只有威,对孩子都很凶,孩子跟我们就有距离感。所以,恩威要掌握好。  刚好我的小外甥,他做月子,还有很多时间都在我们家,我的姐夫工作比较忙。在我们家的时候,我也身负教育这个外甥的责任。你看我适合演黑脸还是白脸?你们觉得呢?黑脸!怎麽一眼就把我看穿了。我记得我第一年教书,有一次学生不守规矩,我训斥了他们一顿。从二楼走到一楼进办公室,全校的同仁都看着我,说:你还会发脾气?他们都很惊讶。其实该发的时候假如不发,就不能把学生教好,我们发脾气是要让孩子警觉到,以後不能再犯这个过失。人生如戏,该怎麽演就要演得像样。所以,我对我这个外甥我就是黑脸,他妈妈是白脸,黑脸跟白脸一定要配合得好。  我记得也是在前几年,刚好也是过年前夕,在我们家吃饭,这个小朋友他刚好拿筷子就拿在下面夹菜的地方。我就跟他讲,说:伟伟,这样拿会有细菌,你拿筷子一定要拿在上面。他看着我,又往下一抓,我很有耐心,我说:这样拿会有细菌,所以你应该拿上来。他又看看我,他虽然没有讲话,你知道是什麽意思吗?他说我看看你的底限到哪里?很多小孩会看父母的底限,当他超越你的底限,他就对你可以予取予求,你就会节节败退,他就可以用情绪来威胁你。我看他劝了三次没有用,我马上把他抱起来,往我的房间走。为什麽要往房间走?要把他所有的援兵都截断,他才会知道大事不妙。我就把他抱起来,我妈妈马上说:都快过年了,就别打了!要不要打?哪有过年犯错就不用处罚,那孩子他根本就不知道规则在哪儿!  现在很多的家长,逢礼拜六、礼拜天就可以睡到中午,有没有这种情况?他五天正常,礼拜六、礼拜天不正常,他的生活就乱了、就没规律了。所以现在礼拜一上学的时候,学生的表情都怎麽样?懒洋洋的。所以,规定的规则不能因为任何情况而改变,不然孩子一定会好逸恶劳,一定会往玩乐的方向去走,而不遵守规则。我都跟我姐姐交代,你纵使带他出去爬山,出去玩几天,每天一定要固定把该背的经典怎麽样?要背好。所以孩子的心中会了解到,不管在家或在外,自己学习的作业都要怎麽样?做到。当你的原则愈明确,他就觉得这是他的本分,他就不会侥幸,他就不会在那里:妈,今天就算了!在那里讲好话给你听。这个原理原则一定要抓稳。  当我把他抱进房间里面,其实那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让他知道自己错了,是不是我们喜欢处罚小孩?不是!我就告诉他:你再哭没关系,你哭得得愈大声,舅舅就处罚的愈重。结果你这麽一讲,他会怎麽样?他会哭愈大声,你就马上打他一下。其实他那时候还包尿布,根本不会痛,只是你那种气势把他怎麽样?震住了。你就告诉他,情绪绝对不可能达到你的目的,今天你再怎麽哭都没有用。当你很坚定的时候,他一听,他这样的方法绝对不能够达到他的目的,他就不哭了。当他不哭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告诉他,把道理跟他讲清楚,「舅舅这样教你是为你好,你应该接受长辈的教诲」。就开始从很凶变怎麽样?变得很慈祥。跟他讲完以後,我就出来了。  黑脸演完了,谁要上演?白脸要上演,所以我姐姐就走过来。一走进来,那个孩子马上到她前面来,就抱着她撒娇。我姐姐马上把他抓起来,说:你刚刚犯了什麽错?自己讲!孩子不讲,又抱过来,她还是很坚持,对着她儿子说:刚刚犯了什麽错?自己讲!要让他记忆当中不是停留在舅舅处罚他,而是要停留在哪?自己犯了什麽过失。讲完以後,我姐姐就跟外甥讲:去跟舅舅道歉。还要他来跟我道歉,这就是把机会教育做了很好的结束。很多父母教孩子只是处罚完,情绪发泄完,都没有做收尾的动作,所以孩子的记忆当中就觉得我爸爸的脾气很不好,我妈妈的脾气很不好。所以恩威并济,黑白脸的搭配要谨慎。  现在黑脸有没有人在演?现在的父亲愿不愿意演黑脸?不愿意!为什麽现在父亲不愿意演黑脸?因为他们工作很忙,觉得对孩子怎麽样?愧疚。难得跟孩子相处,都希望看到孩子的笑脸,所以他们每次回家就拿着什麽?礼物、玩具。不只没有演黑脸,都演白脸,然後孩子一跑过来:爸爸你真好!赶快把玩具拿走。一而再,再而三都是这样子拿礼物给孩子,过了两三个月,这个孩子冲过来,「爸爸」,他不是看着你,都看什麽?看礼物,拿了就走了。突然有一天你回来没有拿礼物,他说爸爸,你怎麽这样就回来了。所以不能用物质去建立父子关系,这样很不好,应该用你的爱心跟关怀去建立父子关系。  父亲不演黑脸,谁来演?母亲演。女人天性就比较有爱心,对孩子都很关怀,所以她们演白脸是最自然的。现在不只要演白脸又要演什麽?黑脸,很多女性跟孩子扮完黑脸,自己心里面会觉得很难受。这一头要演黑脸,可能一下子又要变成白脸,好不好演?不好演。脾气刚发完,又要对孩子很慈爱,所以现在女人最严重的病是什麽?叫内分泌失调,是不是?常常要演黑脸,一下子又要转成白脸,对她的身心负担很大。所以还是先生,因为男属刚,女属柔,还是先生演黑脸,这样子孩子才不容易造次。我们记得小时候,只要父亲的眼睛瞪我们一下,我们马上就会懂得收敛。  我常常会建议现在的父亲,因为工作比较忙,建议他们其实陪孩子的时间并不是一定要很长。不是要很长孩子才会觉得你很关怀他,最重要是你有没有这一颗心。假如你每天拿出十分钟,这十分钟,大哥大要怎麽样?要关掉。这一段时间就是你跟你的孩子相处的时间,你就把圣贤书拿出来,把《德育故事》拿出来,每天给他讲两则。你持续不断这样做,孩子会觉得你很在乎他,他听完故事,到学校去他会跟同学讲:我爸爸每天都给我讲两个故事。那同学会怎麽样?投以羡慕的眼光,然後他会说「来,我告诉你们这两个故事」,同时训练他如何把这些圣贤的故事跟人家分享。所以,最重要的是你有这颗心。好,这是能把孩子教育好。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2日
现在有些女人太舒服了,生下孩子不给喂奶,交给自己的母亲或者婆婆看,谁给看孩子谁才好,不给带孩子就不好。我的外孙三岁了,女儿剖宫产时我只看了她三天,母子平安,第四天我就坐飞机去新加坡了。我的逻辑是:妈妈来看看你,给你鼓励,你要勇敢;你结婚了,有丈夫,你们俩把这个孩子带到世上来,要互相照顾。隔辈不管人。我只管我的女儿、我的儿子,你带到这个世上的孩子由你来教导。现在有些年轻人说婆婆不给她看孩子如何如何不好,都是我妈妈给看的,此言差矣!隔代不管人。你妈妈就是像我这样的教授也不行,人都有偏爱之心。我一看到我的小外孙就喜欢,这样忍不住,恐怕就要偏爱他,不容易掌握好分寸。有人问我怎么教孩子,和丈夫怎么相处,我说你就掌握好分寸。把分寸掌握好了不容易,因此我们才提倡“易子而教”,你的孩子最好由别人来教。还有人说:“刘教授,您有学问,我们没有学问,是初中文化、小学毕业,我们怎么教孩子?我们现在上学也来不及啊!”我说:“你不需要读书。王熙凤没有文化,也没学过酒店管理,她能把三百人管理得吃饭不丢一双筷子,纪律严明。早晨她要求四点钟集合,迟到的要罚跪、打板子、扣月薪。这是讲纪律。”《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不一定什么都会。我文化有限,小学毕业,有个小学毕业证,几经搬家还找不到了;初中只读了一个半月。这是我真正的学历。可是我能当教授、当专家,能成为校长,能把学校办到国外,我的公司可以在国外做生意,还能成为很多青年学生心里真正的老师。谁教我的?要靠主观努力才行。女人必须坚强,必须经历诸多磨难才能成功。有一首歌唱的是:“从来女子做大事,九苦一分甜,走过去,前面是一片天。” 你要经过诸多苦难,前面才是甜。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