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食芽之香椿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香椿,又称香椿头、香椿芽,是春天上市的木生蔬菜。传统医学认为,春属木主升发,春天宜多食芽尖类蔬菜,香椿便是其中一种,鲜嫩无渣,香味儿浓郁。 香椿树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山海经》中的“櫄木”和古代谚语里的“櫄”,指的就是香椿;《庄子·逍遥游》也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的记载。而椿芽馨香味美,金代诗人元好问有“溪童相对采椿芽,指似阳坡说种瓜”的诗句;宋《图经本草》记载“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提到椿树“叶香可茹”。可见,老百姓对香椿的认识由来已久。 香椿食用价值 作为食物,香椿是唯一一个被我国命名“树上蔬菜”的植物,它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香椿素和钙镁等营养元素,具有超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们的喜爱。用香椿芽作菜,色香俱佳,爽口解腻,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然又因其时令期较短,多在谷雨前被采摘食用,反使人们对它独特的味蕾记忆更加珍贵。江浙地区的椿芽常与鸡蛋一起炒;山东有香椿酱油拌面片,西安有炸香椿鱼很著名,云南则有地道的香椿蒜汁……此皆颇具地域美食特色。 香椿药用价值 香椿食药同源,其药用历史也悠久,《本草纲目》记载:香椿叶、芽、根、皮和果实均可入药。 抗衰助阳 研究表明,香椿含维生素E和性激素类物质,可抗衰老和助性壮阳。可见,香椿是一种阳气很足的菜,特别适合腰膝冷痛、心胸痹冷等人群食用,阳气较弱的中老年人群可以在倒春寒的日子里多吃一些香椿来补脾肾之阳气。 抑菌解毒 药理研究发现,香椿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痢疾 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民间有用香椿水煎液治疗赤白痢疾;取香椿叶、大蒜、食盐混合捣烂外敷治疗疮痈肿毒的记载。 香椿芽食用注意事项 椿芽时鲜嫩为主 香椿时令期短,就像绿茶讲究明前茶一样,香椿的第一茬嫩芽在谷雨节气前后, 采下刚发的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即采即食,即买即食,如果过了时令,或放置冰箱过久,或椿芽长及第二茬第三茬,食用安全性、口感和营养价值都会受到影响。俗语说:“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 椿芽食前须焯烫 香椿虽美味,但其含有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远高于一般蔬菜。故而烹饪前需要焯烫一下,这种做法与当春时令的荠菜、马兰头等野菜类似,香椿焯烫1分钟左右可以除去大部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焯烫后再进行烹调,人食之更为健康。 食之不可过量 椿芽虽营养丰富,时令珍贵,但素患慢性病者,过敏性体质者等应少食或慎食。因《食疗本草》载:“椿芽多食动风,熏十经脉、五脏六腑,令人神昏血气微。若和猪肉、热面频食中满,盖壅经络也”。 食谱推荐 椿芽蛋饼 食材:香椿芽、鸡蛋、盐、料酒。 做法:椿芽焯水,烫至嫩茎稍软捞出,过冷水切碎。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切好的椿芽碎,适量盐和料酒,用筷子搅成糊状。再一起倒入油锅,用勺子摊平,翻面后继续摊平,至蛋饼成焦黄色,起锅。切块摆盘。香喷喷的椿芽蛋饼就做好了。 椿芽豆腐肉圆 食材:香椿芽、豆腐、肉糜、蛋清、料酒、盐、糖。 做法:椿芽焯水,烫至嫩茎稍软捞出,过冷水切碎,与适量豆腐、肉糜、蛋清、料酒、盐、糖搅拌均匀,搓成肉圆,入油锅炸片刻,即可起锅。蘸胡椒粉或辣椒面吃,鲜香可口。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不是人人都适合拔罐,这些误区不要踩 四川省第二中医院 拔罐法也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加热、抽吸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甚至瘀血,以调整机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拔火罐可分为闪罐、走罐、留罐及刺络拔罐、留针拔罐等手法。 拔罐的历史 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中文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文字记载,在古希腊,公元前400年,就有人使用拔罐疗法 自古以来,拔罐就是中国民间祛病强身的重要手段。现在的拔罐疗法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罐具也从玻璃罐、金属罐、塑料罐、橡胶罐、抽气罐,到近年来研制的新型罐具,如红外线罐、磁疗罐、激光罐等。排气方法有吸吮排气法、注射排气法、火力排气法、电动抽气泵排气法等。治疗范围也从少数病症发展到能治疗100多种临床各科疾病。 拔罐的作用 拔罐法具有开泄腠理、祛风散寒、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瘀生新、消肿止痛等作用。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使体内的病理产物通过皮肤毛孔而排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的适用范围 拔罐的适用范围较广,常用于腹痛、颈肩腰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等局部病证,也可用于伤风感冒、头痛、面瘫、咳嗽、哮喘、消化不良、泄泻、月经不调、痛经等病证,以及目赤肿痛、麦粒肿、丹毒、疮疡初起未溃等外科病证。随着现代多种罐具的问世,以及对拔罐法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中拔罐法与其他多种疗法结合使用,使得拔罐法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也成为常用的保健疗法。 拔印颜色可能代表的身体状况 1、淡粉色:正常颜色,气血循环良好。 2、紫黑而暗: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 3、发紫并伴有斑块:寒凝血淤症。 4、鲜红而艳: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5、红而暗:血脂高,且有热邪。 6、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7、表面有皮纹或微痒:风邪或湿症。 8、出现水泡: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映。 拔罐的后的注意事项 1、拔罐之后不能立即洗澡。拔罐后人的皮肤还处在较为脆弱的阶段。如果在这时候洗澡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继而诱发感染。 2、拔罐后不要抓挠拔罐部位。拔罐后感觉拔罐部位瘙痒,切记不要用手抓挠。若不慎抓破形成伤口,可用碘伏进行消毒,严重者需请医生处理。 3、拔罐后不能忽视水泡。拔罐后不慎起泡,小于绿豆的水泡一般可自行消退;大于黄豆的水泡可以消毒后挑破放水,涂抹烫伤软膏,保持清洁干燥;严重者需请医生处理。 4、拔罐后不能忽视保暖。拔罐后身体的毛孔在短时间内会处于扩张的状态。需做好保暖措施,避免感冒。 拔罐的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不可拔罐。 2、皮肤高度过敏、皮损、溃疡、骨折、癌肿恶瘤部位、高度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皮肤失去弹力者不宜拔罐。 3、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拔罐。 4、颈部两侧分布有大血管及颈动脉窦,拔罐可能引起颈动脉斑块脱落造成栓塞,也可能引起血压的变化甚至晕厥,不宜拔罐。严重心衰者不宜拔罐。 5、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不宜拔罐。 6、肺大疱、肺气肿、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患者不宜拔罐,拔罐会使胸腔内压力发生急剧变化,导致肺脏表面肺大疱破裂,从而导致自发性气胸发生。 7、内部肌肉撕裂者如肩袖损伤不宜拔火罐,否则会引起断裂处出血,越拔越痛。 拔罐疗法不仅在我国深受群众的喜爱,在国外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非洲国家至今还有不少民间医生沿用“角法”,日本的“真空净血疗法”、法国的“杯术”等都属于拔罐疗法。可见,拔罐的疗效也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针灸康复科病区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