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有了很好的工作。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个月就辞职,总是抱怨工作任务繁重,要早起、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孩子在小的时候,吃点苦、遭点罪,是好事。但是苦难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没有正确引导的吃苦,只会让孩子内心变得阴暗和压抑,所以正确引导孩子吃苦,才能让孩子真正在苦中成长。今天我们就带着来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一起体验“活着”的艰难。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一人领一个垃圾袋,戴着帽子和口罩,还非常兴奋,觉得出去捡垃圾挺有意思的,每捡到一个饮料瓶,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欢喜。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逐渐感到有些艰难。因为天气比较热,汗水浸湿了孩子的头发和衣服,孩子们都觉得又渴又累。当孩子们大口喝水的时候,他们都说:能有一口水喝,真是太好了!中午,孩子们用捡到的瓶子换馒头吃,这样一顿艰难的午饭,也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挣钱真的太不容易了。                                                              +++学会吃苦 学会活着+++我们有读书的苦,有思考的苦,有自律的苦,有受批评的苦,有独立的苦,身苦、心苦林林总总。而体验这种生活、体验这种苦,并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我们要提倡的,真正让孩子得到锻炼的是老师引导孩子们去思考。我们的生活还有哪些苦?面对这样的苦,我们该如何去思考?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避免这些苦难?趋吉避凶有方法,就在传统文化之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传承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我们深入学习并力行,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体验“活着”的不易,更要带孩子品味经典、效法先贤,这样我们的孩子才真正拥有光明美好的未来!北京•好习惯养成夏令营第二期开始报名一、培训时间:8.3—8.17(营期:15天)二、 培训地点:北京大兴三、主办单位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四、课程特色启发孩子的善心、孝心,所谓百善孝为先,孝心开启,万福皆来,一个孝顺的孩子将来的一切都会顺利。五、教学方式1、习劳知感恩:通过习劳让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为家庭操劳的不容易,“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单纯的,只要用心加以引导,孩子的善心、孝心很容易启发出来;2、养成好习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孩子有能力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他就有能力把学习、工作处理的井井有条;3、读经和抄经:读经千遍,其义自见,圣贤的经典可以使孩子的心安定,孩子本有的智慧和善良就会显露。六、课程安排06:00一06:30   起床洗漱06:30一06:50   晨练(八段锦/跑步)07:00一07:40   早餐时间07:40一09:00   生活课09:00—09:20   课间休息间食09:20一11:30   读经、抄经11:30一12:10   午餐时间12:40一13:40   中午休息13:40—14:00   起床吃间食14:00一15:30   感恩课15:30一17:20   劳动体验17:30一18:00   晚餐时间19:00一20:30   成长日记七、报名须知1、招生对象(1)年龄6—15周岁,自愿参加,具备生活自理能力;(2)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传染病、精神障碍等),隐瞒病情者后果自行承担;(3)建议父母一方陪同;(4)每期限招20人。2、注意事项(1)需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原件;(2)报到时间:8月2日下午3:00;(3)疫情防控要求:低风险地区,行程码绿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4)开课之前,需统一购买意外伤害险;(5)学习期间为保证学习效果,孩子的手机、现金等贵重物品须交由父母管理,不得携带危险物品及电子产品(游学拍照及给家人打电话时除外)。「报名咨询电话」里老师:15101063667(同微信)宋老师:15210015229(同微信)
发布者:文以化心
原创
2022年07月20日
卡片警叔教您拦截诈骗电话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19日
严管未成年人上网!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19日
注意!这个东西千万不能卖给未成年人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19日
用法律的方式打开成语——无事生非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19日
我们伟大祖国,泱泱五千年文明史,这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家风、家训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而且是对中华民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曾讲:“希望大家注重家风,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何为家风,我认为,这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在思想、意识、为人、处事等诸方面所形成的、无论是成文或不成文行为准则或规范、规矩,不同的家庭或家族有着不同的家风。我的家乡在冀中农村,我们的家族虽然没有成文的家风,但是有着一代又一代传承的家风,那就是耕读传家。我的曾祖酷爱读书,除了农田劳作外,就是读书自学,要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经多年的努力终于在清末考取了秀才,实现了做文化人的梦想。我的祖父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师范学校毕业的教书先生,成为了当地少有的知识分子。我父亲很小的时候就被祖父带到他的课堂,为的是边看管边教学,自此父亲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他们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做有文化的人报效国家。但是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空有想法,报国无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重了国家和人民的苦难。知识分子总是最先觉醒的,八路军来到冀中,在党的教育下,我的祖父在1938年1月加入了共产党,担任了村里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并利用教师的职业担当起党的地下交通员。在祖父的影响下,我的父亲在1939年5月加入了党组织,年龄还不到十五周岁。他们都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开展抗日斗争活动,向学生们灌输抗日救国思想。父亲因工作出色,在1941年初被党组织选派到华北联合大学深造(华北联合大学也即抗大五分校)。一年毕业后被派回家乡,开展敌后抗日斗争,这期间正遭遇日寇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当年抗日斗争之艰苦可想而知。抗战期间,我的奶奶不但支持家人干革命,她老人家还亲自为八路军做军鞋、救护伤员,奶奶家成为了地下联络站和保垒户。抗战胜利后,除了担负地方工作,我父亲还作为晋察冀日报的编辑、记者,专题报道冀中军民在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期间我父亲还参加了解放石家庄、太原等战役。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父亲的几个弟妹自解放战争起先后加入了党组织,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工作中也都学有所成。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作为外交官,曾长年被派驻在国外,但是,他仍然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与进步。在多年的通信中始终在念念不忘地督促我们,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如在四十多年前,我刚刚大学毕业,回到工厂上班,父亲在来信中教育我;“工人推荐你上大学,也学到了一定的知识,今后的问题是如何很好运用这些知识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把书本上的东西用于实践。今后与工人师傅的关系更当注意。刚去学徒时如关系不好,无非说干部子弟不好惹。现在加了大学生头衔,弄不好会说骄、娇二气,所以,关系一定要搞好,而关键还在于虚心二字”。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兄妹四人全部完成了大学学业,其中三个弟妹还都在教育岗位上,做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也算是继承和弘扬了家风吧。现如今,我已是退休多年的古稀之人,但是家风的影响早已融化在血液中,离岗不离党,退休了依然可以尽自己所能、力所能及的为党工作。退休后,我参加了区老干局组织的老干部理论学习中心组,为的就是能不断地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能紧跟党中央,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做到与时俱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理论组不但坚持学理论,还要写作,在十年间,我在《北京市老干部》《海淀老干部》杂志及有关报刊发表了文章60余篇,约十几万字,主要是汇报学习的心得、体会,从思想上保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对家风的论述,指出了家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良好的家风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良好的家风、家训必须要与社会时代潮流相契合,才是好家风。在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上,很多革命先烈和我们党的领袖们所展现出的良好家风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必将激发我们更加奋勇向前。今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道路擘画了宏伟蓝图,我们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拼搏。在这奋进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做出了全党学党史的重要决策。通过学党史,悟思想,做到红色基因永传承。奋进新征程,就要求我们全党,全国人民必须要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弘扬优良家风、家训就正是“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大力弘扬优良家风,为新征程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新的贡献。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19日
想必许多人都听过《杨家将》的故事。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佘太君亲自送自己的丈夫和七个孩子上战场的故事让我们传颂至今,“七子去,六子回”这种不畏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让人可歌可泣。但是,也许有人不知道在抗日战争中,也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被誉为“当代佘太君”。我的老家位于北京市密云区,这里流传着一位英雄母亲的故事。这位伟大的母亲叫邓玉芬,1891年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水泉峪村,后嫁到张家坟村,丈夫名叫任宗武,一生育有七个孩子。1933年,古北口长城抗战失败后,密云长城以外的地区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划入伪满洲国,随着“伪满洲国”的建立,日伪军加紧了对老百姓的盘剥。任宗武和邓玉芬商量,由自己带着三个儿子,外出帮别人扛货,以此补贴家用。邓玉芬则带着几个小儿子搬到密云县张家坟村东南的猪头岭山上开荒度日。一九四零年六月的一天,八路军来到猪头岭进行抗日宣讲,邓玉芬第一次见到八路军,聆听他们宣讲抗日道理,觉得句句都说在自己心坎上,越听心里越豁亮。于是邓玉芬便和丈夫商量:带儿子们一同参加抗日!七月,滦密第一支游击队——白河游击队在猪头岭成立。大儿子任永全、二儿子任永水成为了这支游击队的战士。九月,三儿子任永兴也参加了白河游击队。3个儿子不久都随着游击队升编为主力部队到外地作战。3个儿子在外抗战,邓玉芬在家也积极投入抗日斗争:开荒种地,为八路军运军粮、背子弹、跑交通,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救治八路军和县区干部,烧水做饭,缝补衣服,照顾伤员。1942年春天,噩耗传来,丈夫任宗武与四儿子任永合、五儿子任永安在种地时遭到日军偷袭,丈夫和五儿子任永安同时遇害,四儿子任永合也被抓走了!邓玉芬闻讯几次晕厥过去。然而,邓玉芬没有屈服。她苏醒过来后,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她只有一个念头,把丈夫和儿子的活儿都干出来,支援部队多消灭敌人。然而噩耗接连传来:1942年秋,大儿子任永全在保卫冀东盘山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1943年夏,被抓走的四儿子任永合惨死在鞍山监狱中;1943年秋,二儿子任永水在战斗中负伤,因伤情恶化无药医治在家中去世。邓玉芬对抗日工作更积极了,凡是对抗日有益的事样样干在头里,从早到晚一时不闲。她盼望着六儿、七儿快些长大,继承父兄遗愿,早日把敌人赶出中国。1944年春,敌人再次进行疯狂“扫荡”,百姓纷纷躲进深山。她带着六儿子和不满7岁的小七躲进山洞里,一藏就是好几天。山洞里又阴又冷,加上几天几夜没有东西吃,小七病了,哭闹着要回家、要吃饭。正赶上敌人又来搜山,一旦被听见,不但母子二人会落入魔爪,还会给旁边山洞里的乡亲带来杀身之祸。邓玉芬心急如焚,眼见敌人越来越近,情急之中她从破棉袄里撕下一团棉絮,一狠心塞进小七嘴里。过了许久,敌人走远了,邓玉芬忙把棉絮扯出来,孩子已经脸色青紫,呼吸微弱。当天晚上,连个大名都没有的小七连病带饿死在妈妈怀里。抗日战争胜利后,邓玉芬带着身边唯一的六儿子,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开始新的生活。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邓玉芬毅然将六儿子任永恩送到县支队参加解放战争。1948年,六儿子任永恩于密云县城解放前夕,在攻打黄坨子据点的战斗中壮烈牺牲。1970年2月5日,邓玉芬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79岁。为了缅怀邓玉芬的英雄事迹,2012年12月,密云县专门在石城镇张家坟村修建了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为了保卫家国,邓玉芬献出了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至爱,这是抗战时期最普通的百姓代表,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妇女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看到了伟大的母爱情怀。2014年,以邓玉芬为原型的话剧《母亲》在中国评剧大剧院进行了演出,得到了各方称赞,被誉为是一出折射中国民族抗战血泪史、凝聚民族精神、感人肺腑的优秀剧目。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男女老少齐动员。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无数像邓玉芬一样的英雄母亲为国家,舍小家,无私奉献。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作为当代青年,应当肩负起历史责任、政治责任、文化责任,牢记“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与初心,牢记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认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思想,把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弘扬传统文化,从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精髓中吸取力量,激励当代青年坚定自信与奋发有为的精神与决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19日
用法律的方式打开成语——狼狈为奸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