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大学》有一句话,对这个诠释很好。“好而知其恶”,你喜欢他,却很冷静看到他的不足;“恶而知其美”,你很讨厌他,却能平心静气客观的去看一个人,而能看到他的长处优点。“天下鲜矣”,要做到这一点就很困难。而且人的心,比方你对他有贪爱,会愈来愈严重;你对他有讨厌,也会发生作用,一讨厌他,慢慢愈来愈讨厌,慢慢觉得没有任何优点,一无是处,就会变这样。所以人心一偏,心不正,愈看愈不清楚。比方一个母亲溺爱孩子,好而知其恶,溺爱孩子,小学、幼儿园老师提醒,妈妈都不在乎,觉得我的孩子最好,看不到他的问题,最后孩子出大错,很多父母是到了孩子犯法了,警察局通知了,不可能是我的孩子,她都不觉得这么严重。好而知其恶。讨厌,比方我曾经在珠海,刚好当时谈到夫妻相处之道,说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是夫妻白头偕老的一句真言。这句真言大家要记住,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保证你夫妻白头偕老。好不好?还有孔子说举一要反三。所以这句话不是夫妻相处之道而已,所有五伦关系的相处,都要守这个原则。父子之间,看他的优点,鼓励他;朋友之间也是这样;当领导的人,看他的优点鼓励他,包容他的缺点,这样相处就非常融洽。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2日
 当时韩愈先生在写“师说”,可能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好面子、不愿意虚心向人学习。坦白讲,一个面子误了自己多少提升道德、能力的机会。其实这个是傻,不自爱。所以人抱著习气不放,其实真的是自己在障碍自己。所以不要认贼作父,好面子是贪,要放下这个不好的习气,“满招损,谦受益”。《了凡四训》讲,“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一个人假如真的很谦虚,向每个人的优点学习,那不得了,他每天“德日近,过日少”,就像《弟子规》讲“见人善,即思齐”,都很恭敬去欣赏别人的优点,进而向他学习。我们一天遇到不少人,每个人的优点都开始学习,那这一生不成圣贤都难。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2日
 夫子的行持,“见人有善若己有之”,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的贡献,就像自己有一样高兴,就是随喜赞叹,一丝一毫的嫉妒都没有,还去宣扬。“道人善,即是善”。“是夫子之不争也”,不会跟人家争高下,不傲慢,都能随时看到别人的优点,随喜赞叹。其实现在团体当中、人与人当中,冲突为什么这么多?见不得人好、毁谤,没有欣赏别人。  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2日
   节俭。俭是德之共也。我们应该都读过“训俭示康”,司马光先生写给他儿子司马康的一篇教诲。而我们细细去分析,安分守己、无求于人是俭产生的一个美德,可以养廉,俭以养廉。“减我身心之奉,以赒极苦之人”,我省下来的钱去救助最可怜的人。大家记不记得有“饥饿三十”,非洲饿死的人不少,甚至于还有办一些活动,让小孩亲自到现场。我们听说真正去现场回来的孩子都变得节俭了,以前吃东西一大堆都浪费掉,去看了那种感受的震撼,还有那么多人连吃的都没有,这些孩子回来都会积攒钱去帮助人。所以有时候也要带学生亲自去感受,“可以广德”,自己的仁爱心增长。“忍不足于目前,留有余于他日,可以福后”,这也是一个态度,就是不会只顾眼前享乐,他能考虑长远;这也是我们中华儿女重视储蓄,这都是应对无常的一个很重要的态度。但是这个美德要好好再传承下去。尤其一个东西出来以后挑战很大,叫信用卡,都变成先刷了再说,先享受再说,那就变得很奢侈了。所以不能随俗,容易随波逐流。大家小时候都有扑满,扑满,一只小猪,我们都零钱放进去,那个就是在培养我们储蓄。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2日
儿童食品须确保安全营养 代表建议  对未成年人食品包装标识立法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儿童水饺、儿童酸奶、儿童面条……北京市民张蕾给7岁的儿子买食品,已经习惯挑选那些带有“儿童”标签的食品。  “既然贴了‘儿童’的标签,应该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添加剂少、微量元素多这些好处。只要对孩子更安全、更有营养,哪怕价格贵一些我们也舍得买。”张蕾说。  张蕾对于儿童食品的态度,在儿童家长中并不少见。有专项调查的结果显示,84.8%的儿童家长更倾向于给自己的孩子购买标有“儿童”字样的食品。  然而,这些让家长们青睐的儿童食品却并不一定更安全营养。  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尚未明确“儿童食品”概念,当前市场上贴有“儿童专用”等标签的儿童食品,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手段。不仅如此,一些针对儿童销售的食品,还会因为添加剂等原因,对儿童健康造成损害。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莉建议,加强专门针对未成年人食品包装标识的立法,加强专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从而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去选择更适合儿童青少年的食品,更好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儿童食品缺乏国家标准  儿童酱油、儿童牛奶、儿童香肠……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超市看到,有不少食品都贴有“儿童”标签。  在多个电商平台上搜索后发现,几乎所有日常食用的食品都会贴上“儿童”的标签,一些儿童食品的销量还十分可观。比如,在某品牌的官方旗舰店中,儿童水饺的月销量达到900份以上,占据该店水饺类食品销量榜第二的位置。  记者注意到,这些儿童食品有着比较一致的风格——在包装方面,多采用鲜艳的卡通图案;在宣传方面,声称有着对儿童有益的“天然营养”“独特配方”;在价格方面,贴上“儿童”标签的食品要比同品牌的食品更贵。  然而,这些得到众多家长青睐的儿童食品,却没有国家标准。  目前,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儿童食品”这一概念,我国只有针对0至36个月的婴幼儿配方食品、辅食的相关食品安全标准。2020年发布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在儿童零食营养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面作了规定,但该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  张莉在调研中发现,市场上冠以“儿童专用”的食品与同种类食品并无实质性差异,但价格普遍较高,有的甚至可能涉嫌虚假宣传。另外,中小学校园周边的小商铺售卖的辣条、干脆面、果味饮料等食品安全质量难以保障,部分属于“三无”产品,油、盐、糖含量普遍较高。  儿童食品未必适合儿童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  促进儿童健康,食品安全和营养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姚鹃认为,在全生命周期中,儿童时期的饮食习惯、食育认知极为重要,将影响一生的健康,儿童健康成长更需要合理、科学的膳食营养管理。  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国家标准,很多家长对儿童食品缺乏正确的认知。《2021学龄及学龄前儿童营养知行力报告》显示,有五成儿童家长对于营养和疾病的关系了解不够,营养知识有待提高;超过半数3至12岁儿童家长认为孩子的喂养和日常膳食有待改善,存在不平衡和相应不良饮食行为及健康问题。  张莉指出,未成年人食品包装标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营养成分标识不直观,绝大多数的家长和孩子在选购时无法直观了解哪些食品是高盐、高脂、高糖食物,孩子们食用后可能会对健康带来哪些影响。  而这些所谓的“儿童食品”,有时候还会危害到儿童的健康。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鲍秀兰发文指出,儿童食品,未必适合儿童,“比如儿童奶酪,大部分属于再制奶酪。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额外加入糖、盐以及其他添加剂。一些儿童牛排,甚至含有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会损害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甚至会危害心血管系统和心脏等”。  相关法律规定不够完善  儿童食品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多位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和委员在建议中指出,相关法律规定的不完善,是导致儿童食品存在诸多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洁说,儿童青少年消费较多的饮料、膨化食品、调味面食品等高糖、高脂、高盐情况严重,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原因。将糖、脂肪、盐的含量等关键信息在儿童食品包装上以简单醒目的方式标识,是控制儿童消费“三高”食品的有效方式。  “但目前尚未制定有专门的未成年人食品包装及标识的法律法规。已有的部分条款散见于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中,也仅是针对婴幼儿食品包装及标识的专门性条款,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则较为原则,可操作性较低。”高洁说。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上述产品的生产者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注意事项,未标明注意事项的不得销售。  在张莉看来,尽管上述规定进一步强化了生产者、销售者的提示义务,但仍较为原则,既未明确何为未成年人食品的注意事项,也未对相应的法律责任作具体阐述,实践中可操作性较低。  加强专门国家标准建设  对于儿童食品方面的问题,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以立法方式对儿童食品作出规范,并尽快明确相应的国家标准。  张莉建议,立法明确“儿童食品”的专门分类,出台用于未成年人的专门食品包装标识标准,对未成年人食品的营养成分标识、食品添加剂要求、食品安全标准等进行明确规定,在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预包装食品上使用醒目、简单且易懂的图形或者文字标识,对“三高”食品作直观的提示。  在姚鹃看来,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儿童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促使儿童饮食结构健康合理,更加符合膳食指南的相关要求,十分必要。  姚鹃建议,建立健全儿童食品标准体系,引导儿童食品产业从发展中规范到规范中发展。有必要通过建立《儿童速冻食品》《儿童预制菜(具体菜品)》《儿童糕点》等系列标准,逐渐建立和完善以儿童正餐、儿童加餐、儿童零食等为框架的儿童食品标准体系,让儿童食品产业发展有对应的技术法规指导,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12日
前几天跟大家讲到,要问来应试的老师「什么叫教育」。在《说文解字》当中,把教育两个字给我们讲得非常清楚。「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这个「教」字,古字是这麽写的,上所施,下所效。这个注解告诉我们上行下效,而其实在字当中也已经把这个义理显露出来了。你看左边两个叉,下面一个孩子,大人、父母打一个叉,小孩自然效法、模仿打第二个叉。这个告诉我们上行下效,身教的重要。结果我们现在跟很多成人交流的过程当中,成人都会抱怨:我都跟他讲过道多少次了,他就是讲不听。从这句话有没有听出问题来?教育是用讲的吗?不是。你看希望孩子好学,结果自己在那里看电视,孩子能服气吗?当然很难服气。我们还在那里,当然因为没读过《弟子规》,「势服人,心不然」,叫孩子赶快去读书,不然家法侍侯。你们怎麽这麽熟?我每次讲到这个的时候,很多成年人边听然後头低下来在那里笑,「怎麽在说我?」所以你自己要好学,不然你在那里看电视,孩子心里不服,纵使你叫他上楼去了,他可能他的神识还在哪里?还在那个电视的剧情里面。  我的父亲他们都是在书房里面看书,所以我们也习惯不看电视。後来我父亲他们单位,他在银行上班,之後要成立一个证券所,就派几个同仁一起去补习,准备考试。派去的人当中,我爸爸的年纪最大,已经五十岁了,重新进入补习班,其他都三十几岁的同仁一起去考。在那段时间,我回到家里看我爸爸很认真在那里准备考试,那个神情、那个用心,我们有没有感动?很感动。後来考试结果只有一个人考上,你们有神通都知道,就只有我爸爸考上。所以好学不是讲的,是做给孩子看,就很令孩子感动,就觉得不好学比起爸爸太惭愧、太丢脸了。  而右边这个是一只手拿着树枝,做什麽?不是打,是提醒孩子。有没有孩子教他一次他马上会的?有没有?没有!都一定一而再、再而三提醒,让他形成习惯。假如有讲一次就听的,诸位老师你一定要把这个小孩介绍给我们,他可能是颜回转世,他能做到不二过。一般来讲都是要不断的提醒。右边这个拿着树枝,代表着父母、老师不厌其烦的教导。从这个字其实就把教育最核心的问题,身教跟耐性点出来。你看一个字能把最核心的问题完全呈现、完全开显,这个全世界只有这种文字能办到,只有中国字能办到。而我们真正冷静下来,在我们教学的过程当中遇到的瓶颈,往往都是这两个没有做到位。  「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也点出来,教育核心在能真正成就孩子的善良,「性本善」把它开显。那我们自己要先知道什麽是善才能够帮助他,一般很多父母他觉得「养」是什麽?把他养大就好了。反而是很多学历不是很高的父母他们有一个心境,我的儿子书读得好不好,看他的造化,但是我不愿意我的孩子成为社会的负担。你看反而学历不高的家长他有这种心境,学历很高的家长有时候老师管他的孩子,他反而觉得你不要管我的孩子,我懂得比你还多。我们从这里就感受得到,当没有启发德行而学历高的时候,不傲慢都难。我们看到现在一些高学历者他比较傲慢,能怪他们吗?那还是我们整个教育要省思。我们这个德跟才的位置是不是要修正了?教德行才是根本问题,这是教育的重点。所以这里你看这身教为要,而且要很有耐心才能够化民成俗。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2日
 问:在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相处而产生的磨擦要如何拿捏?什么该忍、什么不该忍,而自己的尊严与骨气如何面对?  答: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磨擦,但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我们可以问问自己,现在他人做出什么行为能够让你生气?诸位朋友,他人做出什么行为会让你生气?假如你的心够宽容了,那哪来的磨擦,哪来的生气?你是要过与所有的人都没纷争的生活,还是要过处处看人不顺眼的生活?我们常念一句话,「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当我们念这段话的时候,你的内心向不向往?很向往,那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过?三十年以后,还是往生以后?这样的日子当下就可以过了,只要你有一分宽恕的态度。  我们看中国字非常的微妙,发脾气叫怒,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代表什么?一个人发怒的时候他的心变什么?变奴才、变奴隶了,被你的习性使唤。有没有人发完脾气说我好高兴?没有,发完脾气都是精疲力尽,因为伤了身体。那你希不希望你的心去当奴隶?往往发完脾气,一发不可收拾,这句不好的话一出去,三年的交情都尽消了,这句话出去可是回不来了。有个父亲在教导他的儿子,因为他的儿子脾气特别大。这个父亲很有智慧,很善巧,当他儿子发脾气他就跟他儿子讲:儿子,你到后院的木柱上钉一根钉子,你下次再生气再去钉一根,每一次都钉一根。儿子一发脾气他就去做这个动作。做了一个礼拜钉满了铁钉,他的儿子才警觉到我的脾气这么差!  后来儿子学会克制自己的脾气,终於有一天不发脾气了,他很高兴跑去跟他爸爸说:爸爸,我今天都没有发脾气。他爸爸说,你只要有一天不发脾气,就去后院把这铁钉拔下来一根。儿子在拔铁钉的时候就觉得很有成就感,你看,我慢慢可以掌握我的脾气,就这样一根一根拔下来。突然有一天兴高采烈去找他父亲:爸爸,统统拔完了。他父亲就带着他到后院去,他说虽然你把铁钉都拔完了,但是你看看这根柱子已经成什么样子?已经是千疮百孔,对人家恶意的言语,绝对不是你对不起三个字就好了。那个伤痕、那个痕迹可能一辈子都抹不掉,要懂得掌握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要能把愤怒化解掉。  怎么化解?这个玄机也在中国字里面,懂得宽恕别人、包容别人,你就不会乱发脾气。而这个「恕」字怎么写?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叫如其心。你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的角度去着想,你的脾气几乎就发不起来。我们在教书的时候看到一些学生的行为比较偏颇,很多老师一看到他的行为就气得半死。那我已经养成一个习惯,他行为不好是结果,我会去找什么?找原因,后来了解他的家庭状况一片混乱,我们不只气不了,还会特别关心这个孩子,因为他缺乏人的爱护,你就转怒为恕,甚至於是为关怀。  当我们有这分宽容的心就没有所谓忍不忍的问题。尤其在这个时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能听闻圣贤的教诲,我们就应该把圣贤的教诲从我们身上表演出来,让人家感受到学圣贤的人都是大肚能容,都是笑口常开。这样子的话他们也会跟着你来学习圣教,也能慢慢把他的一些坏习惯根治掉。因为所有人的错误行为,大半都是因为失教了,人不学不知道。我们希望这个社会是愈来愈和谐,只要我们演得漂亮,所谓为人演说,你演得漂亮,就能让你的家庭、让你的公司团体愈来愈好。  我有个长辈,他的同事其中有一个很嫉妒他。那我的长辈没有生气,他说就是有本事人家才会嫉妒,假如没本事,人家还嫉妒不起来。所以你看一个念头转了,哪会生气!但是他又接着想,一个人为什么嫉妒心很重?他的内心没有爱,内心有很多对立、纷争,这样的人其实很痛苦,我们应该找机会帮他,那你看有谁气得起来?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后来这个同事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的瓶颈,没有人要帮助他。因为嫉妒心重的人很难有好朋友,所有的人都不帮他,结果是我的长辈主动去帮他。你看,他的同事会有什么感受?会觉得很惭愧,我这样流言蜚语攻击他,他一点都不生气,反而还主动来帮助我。后来他们就成为很好的朋友。因为他根本缺乏人关爱,以后有什么事都会跟我这个长辈诉说,那你就转一个恶缘成为善缘!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2日
教育孩子,在《礼记.学记》当中点出两大主轴,「教也者,长善救其失」,「长善救失」。长什麽善?救什麽过失?你掌握纲领,就这两大纲领。你能时时长孩子善,救他的过失,这个孩子一定教得好。这个答案大家知道吗?只要我们静下心来都能够推得出来,人生的道理并没有想像中这麽复杂。来,一个人应该长什麽善?孝,百善孝为先。再来还要长什麽?悌,悌的话是恭敬长上,恭敬的态度。还有没有?礼节、恭敬、礼敬,还有没有?谦虚、和睦,这些态度都很重要。「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好,还有什麽长善?诚信是吧,好。人几十年的岁月,你只要客观的去分析这个世界,你一定可以找到学会了哪些能力就能够成就一个人的人生。当我们把这一些长善列出来,我们更应该反思这每一个特质、态度,我们教了没有。礼敬教了吗?有没有教孩子接待客人?有没有教孩子接电话?有没有教孩子送客人?这些就是礼貌的落实。再来要谦虚,时时在一些机会点上有没有把谦虚的态度教给小孩。  另外一边,救失,要救什麽过失?诸位朋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的孩子有什麽过失?自私,再来,虚荣,这虚荣心就奢侈。傲慢无礼,傲慢就无礼。懒惰,再来,没有爱心,缺乏耐性。浪费就奢侈,爱发脾气,我写不下了怎麽办?我们把它列一条叫「现代孩子的十大罪状」。够了吗?够了就好。摘自《幸福人生讲座》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