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孩子犯错当下要引导,这个我们前几天有说过。家里面教育的原则要一致,假如不一致,孩子犯错一定晓得躲到谁的背後就没事,你没有办法教小孩。还有,假如婆婆跟你的教育方法不一致怎麽办?以宽制褊,以缓制急,不要太急躁。当家里的人发生冲突,你不可能教得好你的孩子,因为家庭气氛就不对了,要善巧方便。有一个太太她在一个学校教书,刚好我那一天下午去跟她们演讲,晚上跟她们学校孩子的家长演讲,这个老师的孩子刚好也在她们学校,她晚上把婆婆带来一起听课,听课的时候不要坐在婆婆旁边,因为婆婆会有压力,要处处替她设想。上完课以後,这个婆婆刚好跟我碰上了,她就跟我说,她说:蔡老师,我媳妇教的才对,我教错了,我都宠我的孙子,让他都不怕我,都骑到我的头上去了。她的媳妇站在旁边偷笑。你当媳妇的要不要走过来「妈,我早就跟你讲了,你都不听我的」?这样的错太多人在犯,言语是艺术,太长了不好,要点到为止。那个分寸的拿捏,「人情练达皆文章」,要好好去体会。  您可以用另外的方法,比方我们香港那四十片,有几片专门谈小孩教育,你把那二、三片抽出来常常放着看,不要叫你婆婆,边看哈哈笑,「好好笑,很好看,老师讲得真有道理」,你不要看她,自己讲就好了。突然你的婆婆就走过来坐下去,你说「妈,我去煮饭了」,就去煮饭,当她听到「我都教错了」,她会看看你。你看,她也不会觉得没面子,要处处替她着想,要给她台阶下,她就会体会你的用心良苦,慢慢的教育的态度、方法就会一致。  还有,当先生的也要多注意,因为儿子讲给妈妈听,再怎麽样严厉的话妈妈不放心上,是吧?「妈,儿子要怎麽教!你这样教孙子不对。」你妈妈不会跟你计较。这个话假如是媳妇讲的那就不同了,那就差很多,所以当儿子的,有很多工作不要视而不见,那叫不负责任。很多为人先生的,遇到婆媳、遇到孩子教育问题,就变缩头乌龟,真是把我们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消耗殆尽。教学原则要一致,要善巧方便。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2日
再来教孩子要恩威并济,恩威并施,再换白话一点,就是有人要演黑脸,有人要演白脸。恩威并济,刚柔并济,中国人讲中庸之道,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假如今天只有恩,对孩子好得不得了,他会怎麽样?他不怕父母,会骑到父母头上去。假如只有威,对孩子都很凶,孩子跟我们就有距离感。所以,恩威要掌握好。  刚好我的小外甥,他做月子,还有很多时间都在我们家,我的姐夫工作比较忙。在我们家的时候,我也身负教育这个外甥的责任。你看我适合演黑脸还是白脸?你们觉得呢?黑脸!怎麽一眼就把我看穿了。我记得我第一年教书,有一次学生不守规矩,我训斥了他们一顿。从二楼走到一楼进办公室,全校的同仁都看着我,说:你还会发脾气?他们都很惊讶。其实该发的时候假如不发,就不能把学生教好,我们发脾气是要让孩子警觉到,以後不能再犯这个过失。人生如戏,该怎麽演就要演得像样。所以,我对我这个外甥我就是黑脸,他妈妈是白脸,黑脸跟白脸一定要配合得好。  我记得也是在前几年,刚好也是过年前夕,在我们家吃饭,这个小朋友他刚好拿筷子就拿在下面夹菜的地方。我就跟他讲,说:伟伟,这样拿会有细菌,你拿筷子一定要拿在上面。他看着我,又往下一抓,我很有耐心,我说:这样拿会有细菌,所以你应该拿上来。他又看看我,他虽然没有讲话,你知道是什麽意思吗?他说我看看你的底限到哪里?很多小孩会看父母的底限,当他超越你的底限,他就对你可以予取予求,你就会节节败退,他就可以用情绪来威胁你。我看他劝了三次没有用,我马上把他抱起来,往我的房间走。为什麽要往房间走?要把他所有的援兵都截断,他才会知道大事不妙。我就把他抱起来,我妈妈马上说:都快过年了,就别打了!要不要打?哪有过年犯错就不用处罚,那孩子他根本就不知道规则在哪儿!  现在很多的家长,逢礼拜六、礼拜天就可以睡到中午,有没有这种情况?他五天正常,礼拜六、礼拜天不正常,他的生活就乱了、就没规律了。所以现在礼拜一上学的时候,学生的表情都怎麽样?懒洋洋的。所以,规定的规则不能因为任何情况而改变,不然孩子一定会好逸恶劳,一定会往玩乐的方向去走,而不遵守规则。我都跟我姐姐交代,你纵使带他出去爬山,出去玩几天,每天一定要固定把该背的经典怎麽样?要背好。所以孩子的心中会了解到,不管在家或在外,自己学习的作业都要怎麽样?做到。当你的原则愈明确,他就觉得这是他的本分,他就不会侥幸,他就不会在那里:妈,今天就算了!在那里讲好话给你听。这个原理原则一定要抓稳。  当我把他抱进房间里面,其实那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让他知道自己错了,是不是我们喜欢处罚小孩?不是!我就告诉他:你再哭没关系,你哭得得愈大声,舅舅就处罚的愈重。结果你这麽一讲,他会怎麽样?他会哭愈大声,你就马上打他一下。其实他那时候还包尿布,根本不会痛,只是你那种气势把他怎麽样?震住了。你就告诉他,情绪绝对不可能达到你的目的,今天你再怎麽哭都没有用。当你很坚定的时候,他一听,他这样的方法绝对不能够达到他的目的,他就不哭了。当他不哭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告诉他,把道理跟他讲清楚,「舅舅这样教你是为你好,你应该接受长辈的教诲」。就开始从很凶变怎麽样?变得很慈祥。跟他讲完以後,我就出来了。  黑脸演完了,谁要上演?白脸要上演,所以我姐姐就走过来。一走进来,那个孩子马上到她前面来,就抱着她撒娇。我姐姐马上把他抓起来,说:你刚刚犯了什麽错?自己讲!孩子不讲,又抱过来,她还是很坚持,对着她儿子说:刚刚犯了什麽错?自己讲!要让他记忆当中不是停留在舅舅处罚他,而是要停留在哪?自己犯了什麽过失。讲完以後,我姐姐就跟外甥讲:去跟舅舅道歉。还要他来跟我道歉,这就是把机会教育做了很好的结束。很多父母教孩子只是处罚完,情绪发泄完,都没有做收尾的动作,所以孩子的记忆当中就觉得我爸爸的脾气很不好,我妈妈的脾气很不好。所以恩威并济,黑白脸的搭配要谨慎。  现在黑脸有没有人在演?现在的父亲愿不愿意演黑脸?不愿意!为什麽现在父亲不愿意演黑脸?因为他们工作很忙,觉得对孩子怎麽样?愧疚。难得跟孩子相处,都希望看到孩子的笑脸,所以他们每次回家就拿着什麽?礼物、玩具。不只没有演黑脸,都演白脸,然後孩子一跑过来:爸爸你真好!赶快把玩具拿走。一而再,再而三都是这样子拿礼物给孩子,过了两三个月,这个孩子冲过来,「爸爸」,他不是看着你,都看什麽?看礼物,拿了就走了。突然有一天你回来没有拿礼物,他说爸爸,你怎麽这样就回来了。所以不能用物质去建立父子关系,这样很不好,应该用你的爱心跟关怀去建立父子关系。  父亲不演黑脸,谁来演?母亲演。女人天性就比较有爱心,对孩子都很关怀,所以她们演白脸是最自然的。现在不只要演白脸又要演什麽?黑脸,很多女性跟孩子扮完黑脸,自己心里面会觉得很难受。这一头要演黑脸,可能一下子又要变成白脸,好不好演?不好演。脾气刚发完,又要对孩子很慈爱,所以现在女人最严重的病是什麽?叫内分泌失调,是不是?常常要演黑脸,一下子又要转成白脸,对她的身心负担很大。所以还是先生,因为男属刚,女属柔,还是先生演黑脸,这样子孩子才不容易造次。我们记得小时候,只要父亲的眼睛瞪我们一下,我们马上就会懂得收敛。  我常常会建议现在的父亲,因为工作比较忙,建议他们其实陪孩子的时间并不是一定要很长。不是要很长孩子才会觉得你很关怀他,最重要是你有没有这一颗心。假如你每天拿出十分钟,这十分钟,大哥大要怎麽样?要关掉。这一段时间就是你跟你的孩子相处的时间,你就把圣贤书拿出来,把《德育故事》拿出来,每天给他讲两则。你持续不断这样做,孩子会觉得你很在乎他,他听完故事,到学校去他会跟同学讲:我爸爸每天都给我讲两个故事。那同学会怎麽样?投以羡慕的眼光,然後他会说「来,我告诉你们这两个故事」,同时训练他如何把这些圣贤的故事跟人家分享。所以,最重要的是你有这颗心。好,这是能把孩子教育好。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2日
现在有些女人太舒服了,生下孩子不给喂奶,交给自己的母亲或者婆婆看,谁给看孩子谁才好,不给带孩子就不好。我的外孙三岁了,女儿剖宫产时我只看了她三天,母子平安,第四天我就坐飞机去新加坡了。我的逻辑是:妈妈来看看你,给你鼓励,你要勇敢;你结婚了,有丈夫,你们俩把这个孩子带到世上来,要互相照顾。隔辈不管人。我只管我的女儿、我的儿子,你带到这个世上的孩子由你来教导。现在有些年轻人说婆婆不给她看孩子如何如何不好,都是我妈妈给看的,此言差矣!隔代不管人。你妈妈就是像我这样的教授也不行,人都有偏爱之心。我一看到我的小外孙就喜欢,这样忍不住,恐怕就要偏爱他,不容易掌握好分寸。有人问我怎么教孩子,和丈夫怎么相处,我说你就掌握好分寸。把分寸掌握好了不容易,因此我们才提倡“易子而教”,你的孩子最好由别人来教。还有人说:“刘教授,您有学问,我们没有学问,是初中文化、小学毕业,我们怎么教孩子?我们现在上学也来不及啊!”我说:“你不需要读书。王熙凤没有文化,也没学过酒店管理,她能把三百人管理得吃饭不丢一双筷子,纪律严明。早晨她要求四点钟集合,迟到的要罚跪、打板子、扣月薪。这是讲纪律。”《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不一定什么都会。我文化有限,小学毕业,有个小学毕业证,几经搬家还找不到了;初中只读了一个半月。这是我真正的学历。可是我能当教授、当专家,能成为校长,能把学校办到国外,我的公司可以在国外做生意,还能成为很多青年学生心里真正的老师。谁教我的?要靠主观努力才行。女人必须坚强,必须经历诸多磨难才能成功。有一首歌唱的是:“从来女子做大事,九苦一分甜,走过去,前面是一片天。” 你要经过诸多苦难,前面才是甜。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1日
发怒会有什么结果?“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一发脾气,所有的道德修养都一把火烧光了。发怒后要几天才能平复过来?三天。“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不只是对自己有不好的影响,对他人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有位父亲,他的孩子脾气很不好,他就跟孩子讲:“你每次发脾气,就到后院那根木柱子上面钉上一个钉子。”这个儿子一发脾气就钉一个钉子,钉了一个星期左右,孩子一看,密密麻麻的钉子在上面,突然才警觉到:“我的脾气原来这么不好!”慢慢就懂得观心为要,时时看看自己的心是不是又瞋恚了。由于这样的敏感度,他发脾气的情况慢慢减少了,后来终于不发脾气了。他的父亲又跟他说:“你要是一整天没发脾气,就到后面的木柱上拔一个钉子出来。”就这样一天一天把钉子拔掉,拔完的那天他很高兴,就跟父亲说:“钉子我都拔完了。”父亲带着他到后院去看,告诉他:“你虽然已经把钉子都拔完了,但是这根木柱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不可能,已经千疮百孔了。俗话说“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我们用刀子在肉上划一下,只要一两个星期就能修复,但我们用很尖锐的言语对待他人,他那个伤痛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平息。有没有听过因为被骂而去自杀的?有!所以,恶毒的言语有时比刀剑更锋利。因此,父亲告诉他,虽然你现在不发脾气了,但是你以前所发的脾气,已经伤了很多人的心,造成你人际关系上很多的障碍。瞋恚、发怒对自己、对他人都不利,这种自他都不受益的事,是否还要继续做?当然不能再做。知道不能做,就要想办法来对治。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1日
《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指点了凡先生说:我们所有人都有念,不可能无心无念,正是因为有心有念,所以被阴阳所缚。很多人被命运所缚,动弹不了。云谷禅师是出家人,他是以经典上的内容作印证的。经典告诉我们:“求之有道得自命,感无不通命自定。”这非常要紧。这告诉我们,世间人求名、求财,可不可以求得到?可以。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得到名和财,但是所得到的,通通是自己命中本有的。一些人不择手段,乃至愿意以大换小,去实现愿望,可最终真相是:他追求到的都是命中本来就有的。现在有些人坑蒙拐骗,认为挣到了钱,但其实,命中本来有的,自然能得到,而且留得住;命中没有的,不择手段得到了,也很快就会败散。这是所有人都要去体会的。我们追求欲望,可是得到了又是什么状态?比如很多人追求名,可是得到名之后呢?被名所累,天天被人纠缠。有钱了呢?也被钱所累,天天愁。为什么?投资、合伙,经常搞得不愉快。甚至有些人有钱之后身体变得很不好,天天吃药,最后根本没有享受到,钱通通给别人花了。这说明,这个钱不是他命中本有的,所以会流失。比如说你有一个水池,水池里是你的水,水就不会流出来。但如果水不是你的,或者你的水池没有那么大,你还一直往里放水,水就会流出来,流得到处都是,就相当于到处需要花钱,这其实是划不来的。所以“求之有道得自命”,虽然你求的方法多,但是得到的都是你命中有的。“感无不通命自定”,如果真的是真诚感召、感应,我们的命是可以自己做主的。接下来,我们再讲两个故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故事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李广。有一次去打猎,大概是傍晚,他看到有一只很大的老虎坐在那里,他很紧张,全神贯注地用箭射过去。“啪”,射中了,因为他本来就是射箭名将。他想:“射中了,老虎跑不掉了。”天色很晚了,他就离去了。第二天他叫人去把老虎抬回来,结果手下的人回来报告说:“没有老虎,射中的是一块石头。”李广不相信,亲自前去,看到整支箭都没在了石头中。石头那么坚硬,他自己都感到很怀疑:“我有这么大的力气吗?”然后他又反复地射箭,结果每次不是箭断了,就是射中石头溅起火花,没有一支射进去的。这告诉我们一个真相:前一天李广以为那是老虎,很专注地、心无旁鹜地去射,所以整支箭射入石头。第二天知道射的不是老虎了,已经没有前一晚的专注了,所以就射不进去了。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同样的道理。“孝感动天”的故事舜帝是“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他的命很苦,小时候就死了母亲,父亲找了个后母。后母总想害他。后母生了个儿子叫象,跟舜也没有兄弟缘,也一直想害他。有一次后母跟舜说:“你上山摘果子,你弟弟要吃。”她是什么目的呢?想看看他上山能不能被老虎吃掉。舜上山摘果子,很久都没有回来,父亲就去找他,结果被路边的毒蛇所伤,眼睛瞎了。父亲一直怪舜,舜却从来没有告诉父亲为什么自己那么晚还不回来。虽然被冤枉,舜仍然肩负起家里所有的活儿,而且吃和穿都是最差的。后母害了他几次都没成功,就借机把舜赶出去了。舜到历山开荒地。虽然后母和弟弟一直想害他,但是舜对他们还是念念不忘。因为他德行很好,孝感动了天,连动物都感动了,愿意帮他干活儿:大象帮他松土,鸟帮他播种,松鼠帮他填土。他的孝行被尧帝知道了,就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还赐给他田地和粮仓。后母和弟弟知道了,非常嫉妒,看他越来越富有,就更想害死他,从而把他的东西据为己有。有一次,因为粮仓的顶漏了,后母叫他上房顶去修。等舜上去,后母就把梯子搬走,在底下点火。还好他的两个妻子早就给了他两个斗笠。舜左手拿一个斗笠,右手拿一个斗笠,从粮仓顶飘下来。他们想烧死他,没得逞。后母又叫他去淘井。等舜下去,后母和弟弟就把石头丢下去,想砸死他。没想到,他两个妻子很聪明,很早就找人在井里挖了地道,舜赶紧躲在地道里,顺着地道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是怎么想的呢?他想:“我肯定有什么问题,不然为什么我的母亲和弟弟不喜欢我呢?”受到了种种不公平的待遇,他还是这样想的,你说这是什么人?所以他的孝真的达到了一心,没有任何杂念,没有任何交易,没有任何怨气。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心念端正,并且集中,“制心一处”,很多“奇迹”都会发生,这也是改命的方法。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1日
组织家庭也是这样,现在儿子要找好的对象怎麽找?找有钱的好不好?你找个千金小姐娶过门来,她把钱用在哪里?用在去排队买一个保养品听说要几万块,是不是?用在这个身上,她没有德,她不会用在孩子的教育上。是!你娶个有钱的人来了,她家里面都不去做,只会请菲佣来,那这样子家会兴旺吗?所以一定要有德行,才能感来好的对象。你重视钱财,感来的一定是爱财的人,这都是感应。所以孝悌之家的人都会感来好媳妇,很奇怪,但是一点都不奇怪。「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且有智慧的人,他要嫁女儿他会看。你看那个孔夫子的外公,要把他女儿嫁出去的时候,是先看看夫子的祖宗都是积德的,这个要,有德,嫁给他,他们家族以後会出圣人。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对夫子的外公要非常的崇敬,没有夫子的外公就没有孔夫子,就没有促成这一段好的姻缘。所以纵使是组织家庭,也一定是从德为一个重要的根本。  这段话很重要,因为现在年轻人都提早谈恋爱有没有?搞得很乱,学业乱七八糟,怎麽办?你要把这个道理给他讲明白。因为我们曾经到一个学校去,然後这个学校的校长就说: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很乱,学业都荒废,都谈恋爱,老师你可不可以给他们讲不要谈恋爱?结果我们的老师去了,这些中学生知道今天的主题是不要谈恋爱,所以每个人坐在底下都瞪着我们,都对立。所以要学大禹的精神,不要用防堵的,堵的就跟他的正面冲突,要用疏导的。所以古圣先贤这些教诲很重要,你用防堵的,保证两败俱伤。我们看情况,看他们这麽对立的情况,所以就跟校长商量,可不可以我们今天讲如何谈恋爱?这个校长说:不行,怎麽可以这麽谈。然後我们的老师说:你放心,绝对不会出状况。这个校长有点忐忑不安,不然试试看。  结果我们老师们上台:诸位同学,我们今天来谈如何谈恋爱。全部本来脸色很难看,突然热烈的鼓掌,然後就开始跟他们讲:「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你看娶一个好的太太可以旺三代,所以娶一个好太太多麽的重要,给他们讲了一大堆,这些经句都举出来,《中庸》:「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这个家庭很和乐,父母很放心,夫妻相处好。结果谈完之後,底下的这些中学生说:旺三代关我什麽事?给他讲一堆,他说旺三代不干我的事,漂亮最重要。你看,现在孩子们短视到什麽程度,有没有责任心?我们没教。他从小,你只要书读好就好了,其他你什麽都不用管。一个人的责任心从家庭教起,他每天回家觉得,这个家我要负责、我要爱护、我要保护,他责任心自然提起来。现在什麽事都不干他,他责任心去哪里锻链?所以以前大家庭的孩子,为什麽很懂事?为什麽进退应对都很得体?他在家庭里面就锻链了。所以「宁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宁可娶大户人家的仆人,也不要去娶那个独生女。小家庭里面独生女她都娇生惯养;那个大家奴每天都看到很多人情事故,很懂事,为大局着想,能屈能伸,她时时都以家庭为重。所以这些话都很有道理。  一看孩子说旺三代不干他事,漂亮最重要,怎麽办?接着老师又引导:你们是要漂亮三个月,还是要漂亮一辈子?再笨也要一辈子。所以一定是有内在美的人才能漂亮一辈子,愈看愈舒服,因为她心地善良。那个只是表面漂亮,看几天,讲话就会让你昏倒,会让你吐血。所以不要漂亮三天的,要漂亮一辈子。他们一听很有道理。你今天要判断能漂亮一辈子的,你一定要学习。你学习,才有智慧,才有判断力,不然你会看错。他说嗯,那应该来学习。学弟子规就能判断什麽样的人才有德行。好,现在你会判断,找到了一个很有德行的女子,结果她不要你。你判断她很有德行,可是你没德行,她不要你。所以你要找到一个好的对象,首先你也要有德行。为了以後能找到一个漂亮一辈子有德行的女子,你现在要增长你的德行,好好学习。所以要谈好恋爱就是现在不要谈恋爱,现在好好学习。你不讲出个道理来,也很难说服他们。所以孩子们听完比较能够接受。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1日
老师,您好!    自从听了幸福人生讲座,我的心开始能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我试着体会他们,我们的关系也比较融洽。可是最近半年,我们因为一件事情,中间有了隔阂,我甚至不愿意回家,因为会听见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他们反对我交的男朋友。因为那个男孩长相不是很好,学历是大专,没有我高,家庭经济也不是很好。他们认为她没有很强的抱负心,以后没有什么大出息,以后他没有我能力强赚钱多,我们必然会吵架。但是我不是这么认为的。我们相处有大半年,没有任何矛盾和争吵,性格融合程度和彼此的幸福感程度都是我们未曾想象过的。但是父母以他们“过来人”的目光,就是觉得我们不合适。父母要求我们分手,我十分痛苦。我怎么说那男孩子性格怎么好,我父母都不同意,反而每次都让他们很生气。当父母知道我们还在交往,就很生气,又时候对我说话十分重,我觉得很难过。    我不想让父母因为这件事情而不开心,可是我和他真心相爱。老师,我很想做个听话,孝顺的孩子。可是感情这种事情怎么能用“孝”来控制?回复:    -尊敬的女士:您好!    您的留言其实也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对于如何选择未来的先生和太太,现在年轻人和父母大人各有自己的观念。那么我们可以大家不互相争论,而达到一致的是:我们都不要执着于自己的知见,而是从古圣先贤的教诲里达到见和同解。因为老祖宗的智慧是几千年以来代代承传,真正为后世子孙的幸福美满着想,我们听老祖宗的话,就一定能经营圆满的人生。    比如说,不管您跟您现在的男朋友相处是什么情形,您都要有一个冷静的头脑,来看他的品行如何?当然同时还要反观自省:我自己的品行如何,是否与他相匹配?只有真正孝顺父母,礼敬他人,忠于职守,待人诚信,知礼守节,深具道义,懂得廉耻之人,才可以托付终身。        父母是对我们人生有重大恩德,穷尽一生心血都无以回报的至亲。我们展眼看去,父母爱儿长流水,儿爱父母一阵风。古代的圣王舜帝,自小失去贤淑的亲生母亲,父亲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继母恶毒,弟弟傲慢。在这样的家庭生活,舜从未对他们产生任何怨恨,总是以孺慕之情,来恭敬孝养父母。当父母有所不满不快,他就会悲伤号泣,反省自责,一生都是如此。一般情况下,父母打他,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当父母弟设计要谋害他,他都能及时化解逃脱,而当父母有所要求希望他出现的时候,他总是常伺候在左右。他登上帝位之时,一点也不开心,反而悲伤地说:就算我拥有了天下,我的父母依然不喜欢我,我的孝道没有做圆满,我又怎么能开心得起来呢?    我们来看舜王,其心至孝,其德至纯。因而感得尧帝的认可,将女儿嫁给他。他人生其他方面可以说任何人都无法相比,但是他仍然坚守孝道的圆满才是人生至善的圆满。他给我们后世子孙做出了永远的榜样。        所以我们来看自己,父母之言稍重,父母之态稍变,我们就受不了了。那么将来这人生伴侣如果脸色稍恶,我们哪堪承受?因为父母从小生育、养育之恩,他们的悉心呵护直到如今,在我们的终身大事上,关注备至,一颗舔犊之心,都表现在无尽的操心和不停的唠叨上面。我们再反省:为什么我们到这么大了还让父母操心,选择一个男朋友会让父母如此紧张不放心?那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没有真正让父母放心过。我们的品行不过关,但是父母仍然以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暂时或永久地离开自己怀抱,自己没有可能再保护她的情况下,会有一个和他们一样给予这个孩子关爱、怜惜、呵护之人,保护她今后的人生,给予她安全和幸福。如果能够体会到父母之心,哪怕因为此事棍棒加身,兜头痛骂,那都是我们做子女的福分哪!        多少孤儿连得到父母一声呼唤都不可能,多少的子女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或者离世,希望让父母看到一眼自己的笑脸都不可得。这就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最深重的悲伤。亲爱的朋友,请珍惜我们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不要以「自己称心快意」为「幸福快乐」,拂逆自心,就以为是痛苦和烦恼。烦恼来自于我们那一颗自私自利,目光短浅,不明是非之心。如果一个人,为了和异性相处的愉悦而恼害父母之唠叨,我们可以肯定他的今后人生一定会屡遇挫折,得不到伴侣的尊重,儿女不孝,中老年凄惨无比。        我们有一位朋友,小时候还真是一个可爱的女孩,非常听话、勤劳。但是她上了中学之后,没有大人的正确引导,迷于情执,耽误学习,整天就想着风花雪月的事情。大学谈了一位男朋友,不顾父母、兄长的强烈反对,就是要和他在一起。她感觉:人生最重要的是爱情,为了爱情可以万死不辞。父母的唠叨和兄长苦口婆心的教导,全是多余,他们什么都不懂!    后来家人没有办法,就只好任凭她而去。后来她的男朋友看她怎么看怎么不舒服,就一脚把她踹了。她因为当初说话太过,没脸面对父母兄长,就跑到外省去打工。这一去比在家更惨,因为固执己见,专意行事,一下就被男人骗了,连小命都搭上了。真是应验了当初那句话「为了爱情可以死」,她死了,老父老母面对着这倔强孩子的骨灰,真是悲痛欲绝,老泪纵横,短短几年就身患不治之症相继去世了。        孝道的落实是需要至诚感通的。古人也教导我们:「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就是指我们做子女的和父母沟通,一定要谨记我们是子女,应该符合做子女的本分。即使自己有道理,但是要如何让父母能够接受我们所说的道理,这个态度、方法就是落实孝道。当今的人们,普遍认为既然我是对的,那么我就要坚持到底,否则就是违背良心,不干。于是就在这坚持的过程中,孝敬父母的心提不起来,父母脸色不好,子女就会生气,脸色比父母难看一百倍。父母的心痛到底,这做子女的还在那里烦恼生气,根本就体会不到父母的心伤到哪里。    有一位女学生,一次非常凶狠地对她母亲大嚷大叫,她的母亲哀哀的说:「你这样对我讲话,我的心好痛哦!」后来她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教诲,每次想到母亲的这句话,她都会痛苦后悔自责不已。就是现在下跪一千次,叩头一万次,又怎能挽回那已经发出的声音,已经造成的伤害呢?唯有在父母有生之年,再也不要有任何的顶撞,任何的冷脸,而是以父母之心为心,深体斯爱,曲顺亲意,尽心竭力孝养父母。父母一看我们如此乖巧,言语和缓,笑容满面,柔声细气地跟他们讲道理,就慢慢地会对我们产生信任感,我们的话就会听得进去了。        所以,并不是父母用「孝」来控制您,是您有孝心,但是还不懂得如何尽孝,又想任性而为,但是良心又不安,所以烦恼起来,把责任往父母身上推。        那么真正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您和男朋友如果确认:彼此都是很好的人,非常合适。那么双方的父母,您们都要尽到孝心。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一步一步慢慢来。让老人家充分了解您们双方的优点,同时在老人的指导下,改正浮躁、任性的缺点,让老人们完全放心,这样子您们今后的幸福才是真实的,永久的,可以利益后世子孙的。        请不要着急,不要烦恼,我们有古圣先贤的教诲,只要肯认真听从,就一定能化戾气为祥和。古人云:「一念之善,景星卿云。一念之恶,疾风骤雨。」我们和父母之间,要永远都是欢欢喜喜的,这样家才像个家啊!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我们做子女的,真正懂得如何智慧地尽孝啊!    愿我们共同努力,孝道做圆满,事事做圆满!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1日
老师您好:     通过学习,真的是越学越感觉自己的缺点越多,总是改了这样还有那样,细细的观察自己,真是<弟子规>没有做到几条.可以前总是没有察觉到,还感觉自己做的很好,真是惭愧,惭愧!     老师,不知为什么每次做错事或说错话的时候,总是过后就后悔,可是又收不回来,正象所说的那样恶习真的难改掉吗?我想做个好人为何这么难呢? 回复:    -尊敬的女士:您好!    《三字经》云:「人不学,不知道。」古人云:「人不学,不知义。」人,可千万别轻视了自己,因为托生为人非常非常难得,能好好地活下来,也是父母、师长、国家、众生重重恩德之所成就,我们要知恩报恩,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才不枉此生。否则不学好,实在是禽兽不如。    有人说:「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心中都有良善的种子和恶习的种子,碰上适当的缘分,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比如说,一个小孩,有向上积极学习的心,也有偷懒耍滑,喜欢玩乐的心。一天星期天的上午,母亲叫孩子做作业,父亲却叫孩子一起出去公园玩,这个时候,孩子就有可能留在家做作业,但是如果禁不住诱惑,就会吵闹着到公园玩。一玩呢,就有可能买饮料,吃垃圾食品,还买上一大堆的玩具,玩得不亦乐乎回来。妈妈的话就不一定听得进去了。    我们就是那个小孩,心中的善与恶时时分明斗争。而且因为从小缺失童蒙养正的伦理道德教育,做人的根基一点没有,受到这么多年不良风气的污染,贪瞋痴三毒烦恼很重。因此想要做个好人,必须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这个「放下」的功夫,就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功夫,就是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功夫、就是使自己的心达到真诚、清净、平等、智慧、慈悲的功夫,就是能过上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明理的日子的功夫。前途是光明灿烂的,但是一路走过一定会有艰难困苦的考验,一定会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诱惑,如果希望今生能成就真实的道德学问,是需要我们「真干」才行。    做好人难,是否我们就不要做好人了呢?    正是因为现代社会人人都自私自利,大家都搞竞争,竞争发展就是斗争,斗争发展为战争,战争发展就是世界末日。大家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想必没有一个人愿意吧?但这就是事实真相。我们自私自利,不做好人做恶人的结果,就是自掘坟墓集体活埋。        所以咬牙拼命,拿出吃奶的劲也要冲出来,一定要好好做人,否则我们眼见的下一代就完了,我们的后世子孙将会无比痛恨我们这一代人,不学习、力行圣贤教诲,还让圣贤教诲断代,让他们生活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饱受污染的恶劣环境中,生活在大家互相敌视、冷漠、争斗、暴虐的人际关系中,身心灵整体焦灼不安,这是多么痛苦啊!        比起这样深重的无法排解的痛苦,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惭愧、羞耻、后悔、自责等等心情,实在是利于我们成长的甘露啊!《菜根谭》云:「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业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之中矣。」        所以我们不要贪图一时之良好行为,心中欢喜过后即忘,一下就随顺烦恼习气。这样一曝十寒,进一寸退一尺,很难以成就。应该时时存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心,从起心动念处观照自己,倘若稍有不好的念头出现,就赶紧提起《弟子规》里面的句子对治。每天要坚持听老师们的讲课,反复听,集中精神听,听通透,天天做。做得不好,要勇于改过自新,而不是躲起来,害怕自己的心面对这个问题。事实上,真正能解决问题就是面对问题而已。哪怕惭愧欲死,那真是太好了!因为「置之死地而后生」,过去那个有毛病的自己「死」了,换来新「生」,何乐而不为?这样日日反省,日日改过自新,待时日长久,必定感到自己的道德学问有所提升。只要不给自己堕落的理由,就会有成长为圣贤君子的希望。        莫轻视此身,三才在此六尺;莫轻视此生,千古在此一日。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