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前不久,阿思里别克在北京参加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颁奖仪式时,他的手机陆续收到牧民们的祝贺信息,有人表示要从家赶到州里迎接他。2022年阿思里别克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从北京领奖归来时,就有牧民骑着马到很远的地方迎接他,并一路把他送到边境警务站。面对祝贺,阿思里别克一边叮嘱大家千万不要来接,一边许诺回去后一定看望大家。阿思里别克是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博州边境管理支队道浪特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长期在卡昝河边境警务站一线工作。今年五四前夕,他被授予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卡昝河边境警务站位于阿拉套山和别珍套山之间的卡昝河谷,年平均气温零下10摄氏度。每年10月到次年5月,除了戍边的民警、军人和护边员,那里几乎无人居住。2014年,阿思里别克来到道浪特边境派出所工作,2015年起担任卡昝河边境警务站站长。他还记得到警务站时,大雪掩盖了周边区域,他们用了3天时间才彻底清理完积雪。在那个没电没网的地方,天冷他们就支个炉子取暖,缺水就刨块冰放到锅里,等冰化了再烧水做饭。那段时间,民警每天都要赶在天黑前吃完饭,天黑后就睡觉,晚上唯一的照明工具是手电筒。“那时想要和家人联系,要到5公里外的边防连,用他们的座机打电话。”阿思里别克说。来到如此偏远的地方工作,阿思里别克也曾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想起小时候接触过的牧区民警。阿思里别克生在牧民家庭,父母是护边员。印象中,派出所民警时常到家里开展宣传教育,同时也会帮家里干活。他记忆最深的是每逢草原上有赛马比赛,民警都会给大家拍照。“牧民没有照相机,民警把照片洗出来送给大家,大家就很高兴。”他说。在日常工作中,巡边是警务站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从警务站到界碑的21公里直线距离,民警翻山跨河,就算是骑马来回也要一天时间。巡边时,他们最怕遇到狂风暴雪天气,大家只能手拉手慢慢前行。即便如此,他们也会坚持走完全程。“任何危险都不能阻挡我们,这是我们的责任。”阿思里别克说。除了巡边,帮助牧民解决各种困难也是民警的重要工作。卡昝河谷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八团牧民的夏牧场。每年6月至9月,30余户牧民会赶着两万余头牲畜进入河谷。每次牧民搬来,阿思里别克就主动联系他们,帮他们干活,询问他们有什么需要。2017年,警务站通电通网并专门配备了皮卡车。遇到紧急情况的牧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联系阿思里别克。2023年6月,牧民马志荣在放牧时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头部、锁骨等5个部位严重受伤。在紧急关头,马志荣拨通了卡昝河边境警务站电话:“我骑马摔倒了,快来,快来……”“他还没说哪里受伤了、出事地点在哪儿,就没声音了。”阿思里别克回忆,当时自己立即组织救援队赶往其放牧的草场。多年的巡边护边,阿思里别克比牧民还清楚辖区地形。可以打电话报警,就说明他在有通讯信号的区域,按照这个思路,民警最终找到了马志荣,并将其送往医院救治。事后阿思里别克得知,马志荣受伤后的第一个电话并没有打给家人,而是打给了警务站,他知道只有阿思里别克能找到自己。“每次听到牧民如此信任自己,我就觉得留在这里是值得的。”阿思里别克说。在卡昝河边境警务站的11年里,阿思里别克曾带领3名护边员跳进冰冷的河水将牧民的20余只羊救上岸;曾不顾安危驱赶狼群,保护牧民的牲畜免受损失;曾自掏腰包为被大风吹毁帐篷的牧民购置新装备……11年来,他累计帮助牧民解决困难3800余件,送医送药400余次,资助受灾牧民6万余元,挽回群众经济损失100万余元。11年来,阿思里别克走破了26双作训鞋、作战靴,巡逻里程达12万余公里。“小时候看着民警帮助我们,如今我也成为戍边民警的一员。看着辖区老百姓因为我们过得更好,我们感到很自豪。”阿思里别克说。(记者杨宝光)责任编辑:徐睿明
发布者:Summer
07月02日
 在一个群里与一个家长在聊天,她问我:“我允许自己的怨气随意发作,您觉得对不对?”(因为我已经了解她的性格,想帮助她进步。)我回答如下:     您说什么都对,因为这是您现在认识层次最好的抉择!您是善良的,如果努力提升,会怨气越来越少!同时您是傲慢的,很难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所以进步缓慢。        我继续对她说:没有人会承认自己傲慢,不信我们可以反观自己,看看自己的智慧、心量年年扩大多少?能接受别人骂的格局几十年提升了多少?爱生气的毛病学习了几十年又改了多少?       说到这里,我又接着说:“据我对周遭熟人观察,一个人的财运不好,主要原因也是傲慢,因为可能几十年都没有虚心主动请教贵人,帮助自己改自己的毛病,没有扩大自己的心量格局得以遇到贵人的帮助。自己又没有很高的自省能力发现自己的毛病,当然不会与更多的人友好相处,待人接物处事的格局也不会太大,结果就是努力几十年,也没有提升什么本事!      这位家长听完之后,表面挺客气的,过了一会,突然受不了了。可能从小到大几十年了,没有人批评过她,突然说:“群里所有人都对她好,就我对她不好!”因为她受不了别人批评。​        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什么时候都要生智慧才是真本事。从这次谈话,我悟到了一个人不能接受别人批评,或者从来不虚心请教别人指出自己毛病,她的德行是很难年年提升的。无论怎么学习,都是形式,真正的实质并没有真的改变,当然命运好不到哪里,因为包容别人的心量太小了。        您今天接受别人的批评了吗?如果很久都没有人批评您了,您一定要找原因,什么原因呢?因为人人知道您受不了别人的批评,所以没有人会再自讨没趣去说您了。那恭喜您,您一辈子基本就这样了!       《了凡四训》说:一天不改过,一天就白过。能力很难提升,心量难一天天扩大,赚钱的善缘难天天增加!福报也难天天增长。与天下聪明俊秀之人共勉之!
发布者:Summer
07月02日
上周我参加了线下七天封闭班,才深知,这仅仅是学习传统家庭教育的开始。对于传统文化,我曾感到陌生和恐惧。这是一个我未曾涉足的领域,曾误以为它是封建思想的残留。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班,也误以为是类似传销的组织。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从最初的迷茫懵懂逐渐转向理解,初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思想所受的冲击也是未曾想象的强烈。原来,古圣先贤为我们遗留下了这么大的一笔宝贵财富! 每日践行《一日常规》,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清晨按时起床,到夜晚规范睡姿;从整理内务、坐立姿态,到言谈、仪容、饮食、出入;再到读书要求、课桌摆放、日常称呼等细节。这些看似琐碎的规范,实则是培养做人的基石。尽管我现在践行中仍有诸多不足,但我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定能在这些细节中完善自我的品德。​王校长用亲切直白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授的《太上感应篇》,给我们解读了传统文化的真谛,令人印象深刻。聆听王校长的教诲,总是听不够,有种如饥似渴、意犹未尽的感觉。老师通过个人经历教导我们尊老爱幼是积累福报的途径;要有一颗善心,要顺应自然,要对他人宽容和理解。始终怀有一颗爱人、敬人之心。康校长的访谈让我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从原来痛苦的经历,到学习传统文化而发生的巨大转变,这一切让我深受触动。我没有想到,人是可以教的好的,我开始相信传统文化的力量了。二位校长运用古圣先贤的智慧,帮助了许许多多痛苦的孩子和家长,让千万个家庭因传统文化而重获温馨!此次学习正值学校十六周年校庆,我也通过视频有幸了解了学校的发展历程。看着王校长和康校长从年轻力壮到如今白发满鬓,他们那颗爱人、无私的心,依旧在闪耀未曾改变。他们的德行让我深受震撼,令我肃然起敬,原来世间真有如此大爱无私之人!感谢两位校长无私的大爱拯救了无数家庭,也感谢各位老师的悉心教导。衷心希望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光大,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愿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希望我们的学校能够惠及更多家庭和孩子。从现在起,我要努力修正自己,影响更多的人!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1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在学习《了凡四训》时,康老师反复强调,我们应当敦伦尽分,在五常之道中不断历炼,断除私心,涵养温顺之德。上一周,我深刻反思与婆婆相处的点滴,终于找到了自身不孝的根源——内心深处潜藏的忤逆情绪,以及对婆婆观点的抵触与不认同。随后的七天里,我努力改变:尝试无条件接纳婆婆的想法,摒弃内心的对立与反抗,认真倾听、欣然接受并遵照执行,不再固执己见。虽然尚未做到尽善尽美,但改变已然发生。当我放下个人执念、顺从老人吩咐做事时,内心变得轻松愉悦,婆婆也满面欢喜。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让我倍感温暖。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与进步的过程。处理好与婆婆的关系后,紧接着解决新的人生课题,改善与老公的关系。感谢命运的安排,这些课题正是促使我成长的契机。就在上周六,我们在家举办“百人千场”分会场。午餐时,在摆放饭桌的问题上,我与先生产生了分歧。我提议将桌子竖着分成两排,认为这样能容纳更多人;而先生主张排成一横排,方便大家围坐共餐。当时,我想解释自己的想法,但考虑到当着众人的面争执影响不好,便勉强按先生的意思行事,内心却满是不情愿。饭后,梁老师和赵老师私下善意提醒我,指出我在随顺方面做得不足。对此,我心怀感激,也深刻认识到总爱与先生对立,这正是我的一大过失。昨晚,我仔细剖析对立的根源,发现一切皆源于内心的傲慢、对先生的嫌弃与怨恨。学习传统文化多年,我一直以为自己已深信因果,却未曾想仍在抗拒命运,与生活较劲。平日里,我看似表现良好,在没有观念冲突时也能和谐相处,但只要内心的傲慢与抱怨没有根除,一切不过是表面功夫,不真实。我明白,唯有真正接纳先生抽烟、喝酒、脾气急躁、睡觉打呼噜等所有习惯,才算是真正相信因果,才能做到全然随顺。发现自身缺点,我反而感到欣喜。接下来,我定会听从老师教导,切实改正不足。在此,衷心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我也盼望着,能通过自身努力,让父母师长早日看到我德行的长进,从而安心宽慰。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1日
  好不容易又到周末,孩子回来了,能好好放松团聚!一起分享美食……     吃着吃着杨桃,孩子说杨桃,语文课读到一篇文章,专门介绍杨桃的。哥哥接话说记得小时候也读过,爸爸接着说,好像他时候也读过,但不记得内容了!孩子接对爸爸说,我都还记得,您怎么都忘了?爸爸说他脑子比较笨,学习记性差!这时妈妈笑着接话说,我就喜欢爸爸笨笨的样子,太精明的人不太喜欢!(妈妈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教育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做人不用太精明了)。​        过了你会,到了吃饭时间,大家边吃饭边聊天,爸爸喜欢聊他的过去,说单身的时候,特别干净,同一宿舍6个人,他的床最干净,不给人坐他的床,以免弄脏,如果确实要坐他的床,必须换干净睡衣!还聊到以前工资不到3000元,日子也过得很舒服,吃一个好的外卖才15元,请大家美吃一顿才100多元,很爽!周末到外面喝喝啤酒,才10多元消费……爸爸和孩子聊个不停,把孩子逗了呵呵笑……      过了一会,妈妈开玩笑说,那时候都没有注意到您爸爸工资才2000多,怎么还看上了!女儿接着说,妈妈不是说过有个很有钱男看上您好吗?怎么不选择呢?妈妈说,我看上的是爸爸的人品,跟他在一起很舒服,没有压力,您爸爸很随和(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人品最重要)。        教育孩子您觉得板着脸讲道理,说教好,还是在欢声笑语中润物细无声好呢?父母教育孩子要掌握一个原则:教育孩子要时时引归与德行相应,绝对不会错!父母要坚持学习才能更有效的做到啊!       一起努力: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倾听是最好的沟通!​
发布者:Summer
06月30日
老师说:“学习传统文化,人人都可以改变命运,但是要学得对、会用心。”这一点,学生深有感触。学生身边有许多学习传统文化的朋友,同时,也有不了解传统文化而常常打电话吐槽我的。无论别人是赞同还是反对,学生就一颗心:要坚定地跟随二位校长学习,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前些年学生也经常去参加一些“传统文化”的活动,跟着那些穿着唐装、说话彬彬有礼、表面恭恭敬敬的人,为了培福报做了很多“善事”。可是自己的心性却还是自私自利的—在家里强势、计较、得理不让人。回想自己当时做“善事”的心也是求好的心,看似做得不错,但是因为不会也没有用真心。所以,那么多年来,自己真没有积到多少福报,只不过是凑了个热闹。老师教导我们,真正的学习是断恶修善。我曾认为自己没有做过什么大奸大恶的事,算是个好人。学习之后才发现,自己大大小小的恶,像一张网缠缚着自己。自己一直挣扎其中,苦恼万般,没有得到过幸福快乐的生活。老师让我们改过就是让我们剪掉一个又一个的网结,让无私、仁爱的心破网而出。这几年跟随老师学习,虽然自己在改正过失方面做得还很不足,但是学生自身和家庭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这让我内心非常感恩老师。这周老师讲“积善之方”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都怀有一颗无我利他的善心,他们所行的善事,虽没有惊天动地,却给后代子孙积集了深厚的福报。反省自己,“善”做了不少,却没有积下多少福报,就是因为自己这一颗心是假的,善也是假善,心没有用对。老师教导我们,一颗真心是在伦常当中历练出来的。因此在生活中落实老师的教诲,尽心尽力、敦伦尽分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感恩康老师的慈悲教诲!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30日
仇老师:通过学习,觉得自己生活中的这些事都算不了什么,当看到革命先烈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用忘我、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美好生活时,我对现在的生活更加充满了珍惜和感恩之情。念容老师:通过学习提升自我克服困难的勇气。之前,我对工作中他人的一些行为不能接受,现在明白这是我自身有问题需要突破的地方,感恩这些逆境让我得到成长。人在有价值的时候最快乐。在妈妈生病住院时,我一边要照顾自己的家,一边要上班,同时还要兼顾着照顾妈妈。为了能让妈妈吃到可口的饭菜,我每天坚持自己给妈妈做。每次看着妈妈幸福地吃我熬的小米粥时,我心里特别开心。宋老师:通过学习,感觉自己的思想维度提高了,眼界放宽了。看到了好榜样,知道自己的心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了。学习使我看到了自己满身是刺,身边的人就是帮助我拔刺的。没有这些人自己这一身刺儿怎么拔出去,想到这些,感恩心就生起来了!徐老师:通过学习,看到了自己平时的计较之心;事情过不去是因为自己的心量太小了,我要努力突破自己。杨老师:定位改变,就会带动行为改变。以前做事被动,用完成任务的心做事。通过朱彦夫老人和康博老师的转变,给我很大触动。原来总在索取上使劲,以后要在施舍上用功。首先我要在怎么把事办好上努力,让我爸、先生、孩子提到我时也能阳光灿烂,心生自豪!朱彦夫老人四肢残疾却能感得一个女人主动走进他的生活,甘愿一生给他当手和脚。想想自己四体健全,却让身边人不愿意靠近自己,什么原因?就是自己太自私了,总让别人难受。现在我能认识到,一切不是别人的错,都是自己的错。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课堂,十个八个人在一块学习,但是大家收到的能量却是满满的!特别感恩康老师的大爱,帮助我们成立地方学习小课堂,让大家每周在线下都有共同学习的机会,学习必有收获,收获源于大家共同学习,依众靠众,互相提升!感恩大家!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29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本周学习了嘉兴包凭捐银修缮寺院屋宇的故事。舍银捐衣布,展现出大爱的心量,而他的那份真诚纯粹、无私奉献的心,尤其令人动容。一个人若能以真诚纯净之心行善,福报必然深厚。这样不仅自己能收获快乐幸福,也能让他人真切感受到爱与温暖,这便是“利人利己”的真谛——帮助他人,本质上也是成就自己,心怀仁爱的人往往最能体会生命的喜乐。回想过往,我在生活中对家人的关心爱护其实远远不够。虽然也承担了不少家务,心中并非没有关爱,但言行间仍难免惹家人生气烦恼。我的婆婆出身在姊妹众多的家庭,自幼便下地劳作。她总是主动包揽脏活、累活、重活,经年累月的辛劳压弯了她的腰背。因生活条件艰苦、饮食不规律,再加上常年为家人操心,落下了严重的胃病。在接触传统文化前,我十分不懂事,总揪着婆婆的生活习惯不放:她常用千滾水做饭,做饭也总是过量,剩菜剩饭她自己全包;又把敞亮的房间留给儿女居住……我多次直言:“您身体不好都是这些习惯导致的,千滚水不能做饭,剩饭剩菜、咸菜和过夜茶吃多了对身体有害。”此后,每当得知我要回家,婆婆便悄悄藏起剩菜剩饭,等我们离开后再拿出来吃。如今想来,这实在是我作为儿媳的不孝。我只想到不健康的饮食会有隐患,却从未真正体谅婆婆的心意。她在困苦中养成了朴实、勤劳、节俭的品格,对自己近乎苛刻,却把最好的都留给儿女。饭菜做多、吃剩菜,看似是“坏习惯”,实则饱含着对子女深沉的爱——她在用自己的方式,竭尽所能给予儿女最好的一切。跟随老师学习后,我深刻领悟到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相通的,纯粹而不求回报。有了孩子后,我更能感同身受婆婆的付出。对待父母,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颜悦色、顺从体谅,以感恩之心,用巧妙的方式给予关怀。相比包凭先生的赤诚真心,我仍有太多不足。不仅要在财物上慷慨互助,更要在生活细微处让父母、师长和家人感到舒心、安心与欢喜。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明白这些道理,避免因无知将爱变成伤害,留下终身遗憾。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