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原文: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于上,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为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译文】实在不是单纯地背诵一些经典,作一些诗词文章,来谋取世间的虚名和利禄啊。今天所谓的学人,走的路完全是和古圣先贤的教诲背道而驰啊。但是,古圣先贤教人的方法,都写在经书里面,凡立志做一番事业的人,一定要熟读深思并加以问辨。如果真正对圣贤的这些教诲完全通达明了了,那么自然就会按照圣贤的教诲去要求自己,这样一来,我们自然就会按照圣贤的教诲去落实了啊!难道还需要等他人来为我们设立各种禁止和防范的规矩,我们自己才去遵守吗?近世学堂皆有校规,但对学生要求却不严,而且做法也不完全符合古人的教诲。所以这些内容就不在这里重复了,特地将古圣先贤教人为学的大要,列在这里,并将其贴在门上。希望大家相互讲明并遵守,落实在自己身上。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在思考行动的时候,自然就会小心谨慎,心存恐惧,必然会比那些只懂得做学问但是不能力行的人更能严格的要求自己。如果不是这样,就会违背古圣先贤的教诲,反而取法近世学者所推崇的错误的东西,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够忽略啊!大家认真思考吧。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7月01日
原文: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于上,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为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译文】近世学堂皆有校规,但对学生要求却不严,而且做法也不完全符合古人的教诲。所以这些内容就不在这里重复了,特地将古圣先贤教人为学的大要,列在这里,并将其贴在门上。希望大家相互讲明并遵守,落实在自己身上。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在思考行动的时候,自然就会小心谨慎,心存恐惧,必然会比那些只懂得做学问但是不能力行的人更能严格的要求自己。如果不是这样,就会违背古圣先贤的教诲,反而取法近世学者所推崇的错误的东西,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够忽略啊!大家认真思考吧。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7月01日
原文:朱子《沧洲精舍谕学者》宏谋按:学莫先于立志,固人尽知之。但世人所谓立志,志科名耳,志利禄耳。每子弟发蒙,即便以此相诱。故所夸材雋(jùn),不过泛滥于记诵词章,而不复知孝悌忠信为何事。朱子谕学者,所云志不立之病,却在贪利禄,不贪道义,要作贵人,不要作好人。教后生须将此路头,先与他指点明白,方得迤逦(yílǐ)向圣贤一路上去。故是编既示以学之纲,即不可不正其志所向。否则志非其志,学亦非其学矣。【译文】陈宏谋按语:做学问以立志为先,这本来就是人们都知道的。只是现在世俗之人所谓立志,却是志在功名,志在利禄罢了。每每弟子启蒙的时候,都以名利禄相引诱。所以他们所夸奖的才智,不过是泛滥于记诵诗词文章,而不再懂得孝悌忠信为何事了。朱子告诉学人,所说的志向不能确立的弊端,却是贪图利禄,不贪图道义;要做贵人,不想做好人。教导后生晚辈,必须将做学问的方向,先给他们指点明白,方能渐次引导他们走向圣贤之道。故编了这篇册子就是以示做学问的纲要,即不可不端正他们做学问的方向。否则所立非圣贤之志,所做学问也非圣贤之学了。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7月01日
原文:朱子《沧洲精舍谕学者》宏谋按:学莫先于立志,固人尽知之。但世人所谓立志,志科名耳,志利禄耳。每子弟发蒙,即便以此相诱。故所夸材雋(jùn),不过泛滥于记诵词章,而不复知孝悌忠信为何事。朱子谕学者,所云志不立之病,却在贪利禄,不贪道义,要作贵人,不要作好人。教后生须将此路头,先与他指点明白,方得迤逦(yílǐ)向圣贤一路上去。故是编既示以学之纲,即不可不正其志所向。否则志非其志,学亦非其学矣。【译文】每每弟子启蒙的时候,都以名利禄相引诱。所以他们所夸奖的才智,不过是泛滥于记诵诗词文章,而不再懂得孝悌忠信为何事了。朱子告诉学人,所说的志向不能确立的弊端,却是贪图利禄,不贪图道义;要做贵人,不想做好人。教导后生晚辈,必须将做学问的方向,先给他们指点明白,方能渐次引导他们走向圣贤之道。故编了这篇册子就是以示做学问的纲要,即不可不端正他们做学问的方向。否则所立非圣贤之志,所做学问也非圣贤之学了。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7月01日
原文:朱子《沧洲精舍谕学者》朱子谕学者,所云志不立之病,却在贪利禄,不贪道义,要作贵人,不要作好人。教后生须将此路头,先与他指点明白,方得迤逦(yílǐ)向圣贤一路上去。故是编既示以学之纲,即不可不正其志所向。否则志非其志,学亦非其学矣。【译文】朱子告诉学人,所说的志向不能确立的弊端,却是贪图利禄,不贪图道义;要做贵人,不想做好人。教导后生晚辈,必须将做学问的方向,先给他们指点明白,方能渐次引导他们走向圣贤之道。故编了这篇册子就是以示做学问的纲要,即不可不端正他们做学问的方向。否则所立非圣贤之志,所做学问也非圣贤之学了。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7月01日
01读书要“通”中国读书人,不是问你有没有什么学位,我们以前讲读书,说这个孩子书“读通”了没有。读书要通,通就是由渊博,然后归纳起来变专才。光学一门专学,其他不通,只能做专门的事,其他的事情就不行了。——《南怀瑾讲演录:2004—2006》东方出版社中国文化所谓达人这个名称不简单,达人不容易做。我们过去读书,老辈问读通了没有?通了就是融会贯通,所以叫通人,不是读成专家。人生修养要成为达人,通达两个字很难。——《列子臆说》东方出版社“中国文化”这个名词,是现代人提出来的,以前没有这个名词,只是叫人读书明“道”,而且要读通。要注意的是“读通明道”,不是只读“懂”而已。读一本书,懂得它的文字,懂得它的含义,这不难;可是读书要“通”可就难了。依古人的目标看来,许多人读书并没有读通,而是读“塞”了,那是不通的。所谓通,就是所作的学问,经也好,史也好,包括农工科技等各种学术都能相互通达,融会贯通;而且做人处世之间,也能明白畅通,这就太不容易了。——《孟子旁通(中)》(尽心篇)东方出版社02柔日读史、刚日读经,经史合参古人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方法,有一句话叫“经史合参”。什么叫经呢?就是常道,就是永恒不变的大原则,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这个原则是不会变动的。但不是我们能规定它不准变动,而是它本身必然如此,所以称为“经”。而“史”是记载这个原则之下的时代的变动、社会的变迁。我们要懂得经,必须要懂得史。拿历史每个时代、每个社会来配合。这样研究经史,才有意义。——《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二十多年前在一个朋友家吃中饭,他家客厅挂了一副对子很正派,字也好,写的是“柔日读史,刚日读经”。朋友晓得好,就是解释不出来。其实柔日是阴日,不是指阴天,也不是指干支阴阳。所谓柔日,是一个人心里有烦恼,事情复杂解决不了,这时阴柔之气在心中,最好多读历史。读历史启发人的气魄,勇气眼光就起来了。刚日是精神特别好、思想特别清明的时候,要读经,读四书五经,读佛经,读基督教的《圣经》都可以。读经需要思想,哲学思想必须要头脑精神够的时候去研究;精神不够的时候,看看《红楼梦》,看看什么彩虹蓝天那些小说也可以。如果你人不舒服,头脑昏昏的还来研究《参同契》,那只会睡着啦!当安眠药来用蛮好!所以刚柔就是代表阴阳,《易经》里的阴阳两个是物理代号,这个观念要懂得。——《我说参同契》东方出版社03须得把这个道理会之于心,用以做人、做事,才算是读通了要注意的是,人看书时容易将好的比成自己,看《三国演义》,每把自己比成诸葛亮,绝对不自比曹操,读经书也是一样。但书中的道理是否能进入自己的心中,成为自己的精神,落实于自己的行为上,这就是真学问了。这也是大家尤其是青年朋友们要注意的地方。读书时,对书中的道理懂了,可是当实际的状况临身时,能不能依道理做到,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读书做学问的目的在此,不在于认识字,也不在于解释文字。我曾经告诉一些听讲的青年朋友,我这里不是学校,来这里混是不行的,我并不欢迎,我没有精神跟大家做游戏;如以在一般学校混文凭的态度而来,则大可不必费这个精神。对于书上的文字解释得出来,懂得书上所说的道理,那只是知识,不是学问;真正的学问,是将所懂的道理变成自己的精神、思想、行为,而且能实行、做得到,这才是真正的学问。知识处处都有,学问却要自己去做出来。像孟子这段文字,人人看了都会叫好,可是叫好归叫好,必须事到临头照这个道理去做才行。所以须得把这个道理会之于心,用以做人、做事,才算是读通了,才算有学问,才算是成功了。成功不一定是升官发财,并不是公司开得大,那与一个人完成学问无关。只有完成了自我教育,拯救了自己,才是真正的成功。——《孟子旁通(下)》(离娄篇)东方出版社来源:南怀瑾东方讲堂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01日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善的人,一听到“道”,他就晓得修道了。这也就像是禅宗,释迦牟尼佛一拈花,不用说话,大迦叶尊者就开悟了。这就是“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另有些人,一听到哪里在论道,不管什么人讲,都跑去听;如果叫他修道的话,他又要把事情都做好了再来。然而他太太的事办完了,又有儿子的事来了,了了儿子的事,女儿又生了孩子,又有外孙的事了,如此便永远完不了。如果说他不修道嘛,任何修道的地方,都看得到他;若是说他修道嘛,空的地方都没有他,有的地方他都在。这就是“中士闻道,若存若亡”,有时候不阴不阳,半像修道的,半像入世的,讲不出来他究竟是什么。世界上,像“中士”这一类的人非常之多。“下士闻道,大笑之”,有些人听到大家聚集一堂研究道,听经,听讲《老子》,他认为像是一群神经病,他哈哈大笑就跑掉了。老子说:“不笑,不足以为道。”你越笑,我这个“道”越高。看起来老子是自吹,但是,讲句老实话,世界上最高的东西,是很难讲清楚的;最世俗的东西,反而是大家最喜欢的。我经常说,你只要看钞票,就懂得世间的道了。世界上哪一种钞票最走运,那种钞票就又脏又臭,虽然快要破了,还是一天到晚走运得很。用这样的钞票买菜,菜贩收到以后,又赶快把它用出去,因为它又脏又臭。如果是一张新的钞票,就包好存放,舍不得用出去。所以,一个人要想得志,就赶快学做那一张脏钞票,一身都脏,就像那一张在市场上满天飞的钞票一样。如果把自己搞得太干净了,一定给人家包起来,放在抽屉里不用,最后更锁进铁柜里去了。悟到了这个道理的人,便会前途无量了......我们都晓得唐朝代宗皇帝告诉郭子仪的话:“不痴不聋,不作阿姑阿翁。”做长辈的,有时候分明知道,但知而不知,装作没有看见。如果太精明了,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清则无福。可是,在我也是只会说而做不到,所以,一辈子也没有福,看不见的也看见了,听不到的也听到了,始终想学“知不知”,而偏偏都知,真的很麻烦。“知不知”也是人生的厚道处,尤其是做长辈的,或者做校长的,或工厂老板的,有时候要学到“知不知”。人就是人,有时犯一点小错误,你要偶然装作看不见,下一次他就不会错了。“知不知”是真聪明、假糊涂。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01日
“是故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大家注意!这里告诉我们,大家学了《易经》,是要我们“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不是要我们来卜卦算命的。“观其象”,我们人生,人与人接触,每天一起床,自己当天的运气自己知道,一看自己的现象就知道了。“观其象而玩其辞”,我们观看现象之后,要再看看爻下面的辞句,几千年经验累积下来,其中含义,有个原理你自己要能找出来。“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我们人随时在动,你要做生意,念头动了,或者你当公务员,上级给你一个命令去办一件事情,这也是动……一动另一个现象就来了,你观察这个变化,如果懂了《易经》,“而玩其占”。占就是占卜,可以未卜先知,晓得这件事情如果照这样办,结果是什么样子;如果照那样办,结果又是什么样子,自己都已经知道了。也就是说懂得了人生,自然会达到未卜先知。“而玩其占”,不要卜卦就已经知道了。下面一个中国文化的重点告诉大家,就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我们信宗教,信主、信安拉、信菩萨,请上帝帮忙,统统没有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他力能够帮助你的。学生求老师,请老师帮个忙,我说办不到。我是你老师,也帮不了你。有时候求妈妈帮帮忙,也做不到。肚子痛,求妈妈帮我痛一下,可能吗?不要说妈妈,上帝也一样做不到。人要怎样才能做到?靠自己,自助则天助。自己保佑自己,上帝才能保佑你,一切来自自力。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唯有自己先站起来,自己帮助自己,才能“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自佑,自己保佑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得到他力。“自天佑之”这个天,就代表他力给你的感应。来自他力的一切,就叫感应;有感就有应,所以自己能够自力站起来,“自天佑之”,那么上天才能感应你。自己如果站不起来,你躺在地上我扶你一把,会走路啦!如果我放了手,你又躺下去,下一次我再也不干了!只好让你永远躺在地下。所以人要能自助才能天助,能够自立自强的人,才能大吉大利。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易经》告诉我们:人生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任何一种外力都是靠不住的。——《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