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邹忌,战国时代齐国大夫。齐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号成候。齐威王,姓田,名婴齐。在位三十七年。恭维阿谀能让人舒坦、讨人欢心,但这种不由衷的言行,也往往容易使人受蒙蔽、被利用而不自知;唯有明智之人,听其言而察其真伪,方不致于受害。邹忌身高八尺多,身材容貌潇洒美丽。有一天早晨,穿戴衣冠,照着镜子,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谁比较美呢?”他的妻子回答说:“您这么美,徐公哪比得上您哪!”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徐公谁比较美呢?”妾说:“徐公哪比得上您哪!”第二天,有客人来访,邹忌跟客人坐着谈话,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比较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看了看他,自认为比不上徐公;再照照镜子自己看了又看,更觉得远不如徐公。晚上,他躺在床上想着这件事,说:“妻之所以说我美,那是偏爱我;妾之所以说我美,那是怕我;客人之所以说我美,那是想有求于我。”于是上朝谒见齐威王,说:“臣自知确实不如徐公美。但是臣的妻偏爱臣,臣的妾怕臣,臣的客人想有求于臣,都说臣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有千里见方,城有一百二十座。宫中的后妃近侍,无不偏爱君王;朝中的臣子,无不畏惧君王;全国上下,无不有求于君王。这样看来,君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对极了!”于是下令:“大小官吏和人民,能当面指出寡人过错的,可以领受上等的奖赏;能上书规谏寡人的,可以领受中等的奖赏;能在市集朝廷评论,让寡人听到的,可以领受下等的奖赏。”命令刚宣布时,群臣纷纷进谏,门庭像闹市一般;几个月后,进谏的人时断时续;满一年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可谏的事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件事,都来朝见齐威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邹忌身为大夫,又曾拜相封侯,掌握一定的权柄,这是奉承者的好对象。而他周遭之人,基于不同的动机目的去恭维他,说他比城北徐公更美,这是可以预料得到的。邹忌却能保持冷静客观,透过事实的检视比较,“自以为不如”,“又弗如远甚”,这是他的洞明练达之处。他又能从自身推想到齐王,从生活的体验察觉到政治的道理,使齐王纳谏,朝政修明,真可以说是“能近取譬”了。学问原本是可以从经验中淬取,智慧原本是可以从实践里去磨练的啊!当然,齐王听了邹忌的劝谏后,果能广开言路,察纳雅言,并剑及履及(形容人行动果决、快速)的实践,遂使燕、赵、韩、魏四国臣服于齐国,这也是明君的典范,值得称道。来源:慈光文化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0日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为什么是“流俗众,仁者希”?因为大家普遍没有接受过圣贤教诲,不了解是非善恶的标准,再加上外面的污染程度愈来愈严重,所以现在要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彰显圣教,照亮人心。我们要把自己的马步扎稳,保证不会随波逐流,等自己站稳了,就可以帮扶他人。我们的能力慢慢增强之后,就能够把影响力从修身延伸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我们要有信心,只要真正把圣贤学问的根扎好,一定可以转变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社会的风气。“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果然是仁者,一般人见到他都会心生敬畏之心。在《论语》中,夫子的学生形容看到老师“望之俨然”,远远看到老师非常有威仪,会心生恭敬;“即之也温”,真正亲近老师,一起研讨学问时,又感觉老师很亲切。因为仁德之人会处处替人着想,所说的言语都能开启人的智慧,所以“即之也温”。“言不讳”,仁德之人绝不求名、求利,他的言语不会有什么避讳,都会很正直的讲出来指导我们、利益我们,因为“无欲则刚”。“色不媚”,“媚”是指谄媚、阿谀,因为他们无欲则刚,无求于人,所以也不会有献媚、讨好的态度。当一个人无欲无求的时候,他的内心会非常的公正,无一事不可告人、无一语不可语人。所以我们也要不断砥砺自己效法仁者,培养仁德,凡事无求,光明磊落。来源:慈光文化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0日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心随时保持谦虚,任何一个人的优点马上学习起来,任何一个人的缺点马上反省自己,那真的是德日进,过日少。刚刚这位学长讲的找好处,认不是,马上把它印在心上,今天开始每天晚上写日记,把这两项功课列上去每天写。真的,欣赏别人优点的习惯就养成,观照自己不足的习惯就很自然提起来了,就生处令熟,熟处令生。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0日
真正落实《弟子规》,就具备传统文化老师应有的基本德行,能够给人做出德行的好榜样,因为身教重于言教。其实实在我们想说我要把《弟子规》教给学生,每一句它有身教、它有言教,每一句还有境教。一个学校里面、一个班级里面有没有“见人善,即思齐”,就变成它的班风,这是境教,可是它一定是透过老师的身教带动、言教的开解。假如《弟子规》每一句我们要做到我的身教带动、言教的引导,我还要形成一种境教的氛围,我们每天都要很用功,才能达到把《弟子规》每一句都落实,没有时间说闲话,没有时间胡思乱想,时间不够用。我们这种责任心会让我们每一天很充实、不空过,因为要落实一句就得对治自己一个习气,对治一个习气就要很下功夫。  老人家引到《论语》说的,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常常听到家长说“孩子都不听我的话,我都跟他讲过很多遍了”,这话里面要慎重,“我都跟他讲过很多遍”,可能我们当父母的认知,什么是教他?讲。那也不能怪他,因为他没有学过《论语》这句话“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0日
“德比于上则知耻,欲比于下则知足。”我们生活都还是有需求,我们得吃饭,食衣住行。但是欲是深渊,不能一直跟人攀比去追求。我听说有钱人都是跟有钱人在一起。因为我这一生都没有有钱过,所以有钱人的情况我也是听说的。比方说一吃饭,吃饭了,披着一个围巾,你那围巾哪里买的?什么牌子的?开始关心、关注。就是他穿戴都会比,都要什么?差不多水平才行。我上一次有跟大家算过一笔帐,女人脖子以上每一天要花多少钱,要花多少时间,还不是钱的问题。假如有钱的富婆大家一起在那里比,那个比下来,为了要跟人家比这些物质,你说她要去赚多少钱?那种日子光想都害怕,压力很大,赚钱有压力,跟人家攀比也有压力。甚至于自己比了还不够,比小孩,要去哪一家学校,那一家收费最贵的,就你上得起我上不起吗?到时候送孩子,开车送孩子开始比车子。那种日子光想都累,不要说过。  我们说的时候有时候笑一笑,我们真的在其中的时候能不卷进去,那也要有戒定的功夫,真的也要看得破、放得下。大家读《论语》,“有颜回者好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不知道大家读到这句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我记得我中学读的时候,真的抑假的?真的还是假的?这种日子真的可以不改其乐吗?这种东西都不是用想能想出来的,你没有去做过很难体会。其实说实在的,我们老师自己讲这个真的相信吗?孔颜之乐。我们相应才讲得出那个味道,不然讲得结结巴巴的。讲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真的要教伦理道德、教因果得我们坚信,甚至于是我们得要真正去行,那个体会才会深,你给孩子一讲娓娓道来。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0日
出于疼爱,很多父母不舍得让孩子干一点家务活。有的妈妈还认为,做家务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好好读书就好了。可孩子不做家务专心学习,就会更优秀么?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的调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务的家庭比不做家务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还有很多实例证明,想要孩子成为精英,让他做家务是必不可少的。美国超级豪门洛克菲勒家族传了六代,代代精英,没出过一个败家子。就是因为承袭了家规,从小让孩子记账和做家务。美国新任交通部长赵小兰的爹赵锡成养出了5个非常优秀的女儿,就是因为他从小就让赵小兰带着妹妹们做家务,帮家庭做支出规划。因为从小就帮家庭分担劳动,所以每个孩子都独立朴素,不骄不躁,长大后都成了各个领域的精英。其实从孩子3岁开始,妈妈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家务了。对照下面的家务年龄表,妈妈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什么年龄的孩子该做哪些家务。家务年龄表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0日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少有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早早就把孩子送进早教机构,希望能“赢在起跑线上”。他们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为孩子请价格不菲的家教,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只愿为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可是,大多数家长并没有如他们预想的那样,培养出一个理想中的孩子。因为他们不知道,再好的学校、再优秀的老师、再优越的生活环境,都不如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重要。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孩子的人生课堂。一提起教育,我们自然就想到了学校,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其实,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就已经入读了他们的“学校”,那就是家庭,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要把孩子教育的大厦建牢,就要打好教育的地基,扎好教育的根,那么我们不禁要追问——教育的根到底在哪里?其实,教育的根不在学校,也不在社会辅导机构,教育的根就是家。作为父母,把“家”看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在家庭生活的点滴中去发掘孩子的天赋,并适时引导,这才是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下面三句话,是懂教育的家长会说的:第一句话:“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了。”不包办,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了责任心。第二句话:“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讲德行,告诉孩子做人的标准。第三句话:“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来还有口饭吃。”无私的爱,无尽的爱!同样的问题,不懂教育的家长会这么说:第一句话:“宝贝,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爸爸妈妈帮你搞定!”剥夺了孩子负责任的权利,培养出了没有责任心的孩子。第二句话:“宝贝,出去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一定要还手!”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没有教对,可能培养出“缺德”的孩子。第三句话:“我告诉你,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别来找我!”有条件的爱,根本不是真爱。在你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中,藏着孩子的未来。家长是一种职业。教育的根是从家庭延伸出来的,而家的经营关键在家长。能把“家长”这个光荣而沉重的头衔顶起,何不需要像对待一种职业一样的敬畏和担当?“温暖、和谐,亲密”这些字眼,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养分”。父母恩爱相处,同担责任,教育步调一致,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如果这样,我想就再也没有“事业成功,家庭失败”的说法了,至少会少些。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要说,父母要做孩子的终身老师有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儿子眼中的父亲”: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14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20岁:“爸爸有些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45岁:“我不知道是否要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生活是一本耐读的书。或许,当孩子们人到中年或步入晚年时,才会更多地想起双亲,感念父母对自己人生影响;以至于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模仿着当年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就是家长。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在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你就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10日
“知足常乐”,确实,当你很知足的时候,别人给我们一些帮助,我们都会很感谢,但是假如不知足的话,人生不只没有乐,还会很艰苦。人生只要不知足,烦恼一定丛生,一定会活在患得患失当中。自己有两百万,看别人有五百万,又不高兴;自己一千万,别人有两千万,自己又不高兴,所以他高兴不起来。我们想一想,有钱人比较快乐还是没有钱的人?很多人都觉得人生只要有钱就会幸福快乐,可是当他真有钱的时候,他回首一看,我的烦恼怎麽愈来愈多。人只要一不知足是不可能有快乐。所以我们看看现在有钱人,他出去的时候也要很小心,常常还要换车子,出去还要带保镖,不只他生活要比较紧张,连他的孩子上下课都要很多人护送,假如是我要去当有钱人的儿子,我也不干,太辛苦了。所以有钱人的烦恼比没有钱的人多,他还会想到我这些儿子假如不成材,我这些钱怎麽办,还要天天担心钱会不会缩水,天天还要想我要去炒哪个股票才行。    我们再来看看,当人满足欲望之後,他是不是真正快乐?比方说他去买一件漂亮的衣服,卡刷下去,五千块,穿三天很快乐,走到哪里还要人家看一看,「你看这件好不好看?」快乐三天,痛苦多久?痛苦一个月,那一个月都要吃泡面,因为薪水都花完了,所以快乐三天,痛苦一个月。再来,买一台豪华轿车花了几十万,快乐多久?可能快乐一个月,那一个月太太被打入冷宫,这台豪华跑车比太太还重要,每天还在那边擦它擦半天。快乐一个月,付贷款痛苦多久?可能要付两年、要付三年,这两、三年薪水一进来,还没碰到就流过去了。不只要痛苦两、三年,刚好开了半年之後又看到别人有新款出来了,自己手又痒了,又把旧车卖掉,又要买新款。所以人的欲望只要打开了,收不回来,所以古圣先贤说“欲是深渊”,踩下去可不见底。所以人生假如一直在追求财物,你的人生绝对没有真正的快乐。    我们常看到现在人就觉得什麽叫成功、社会地位,就是要买一个豪华别墅叫成功,这种价值引导非常错误。我们来想一想,一个豪华别墅买下去,快乐多久?每年最多去住个几次,其他时间你要拚命赚钱拚命还贷款,所以你一年快乐没几天,痛苦多久?贷款要付二十年、十五年,所以人生所有的工夫都耗在物质追求,很难有真正的快乐。我们来思考一下,买房子的人一年住个几次,而他还要请佣人住在里面帮他看房子,所以佣人一年住三百六十五天,他只能住多久?他只能住几天,所以诸位朋友,到底谁比较有福报?是佣人比较有福报,他一生要拚死拚活赚钱,所以人生知足才会有真正的快乐。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