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弟子规》确实会让我们长养好的习惯,有好的习惯,就有好的性格;有好的性格,就有好的命运。我们知道应该说所有人都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么幸福生活从哪来呢?有福报有好命,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好命从积善来,就是帮助人,常常有利人之心。这个好心需要练,需要时时刻刻的培养。
发布者: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原创
2020年09月25日
我们知道现代人最苦的是什么? 最苦的是缺失信仰、缺少道德、心灵空虚。信仰什么?信仰我们的先祖。习主席讲过,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所以信仰很重要。我们今天所做的就是让人们相信我们祖宗的文化、相信伦理、相信自然法则。根源就是”敬“,有”敬“才有”信“,有”信“才有”行“。
发布者: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原创
2020年09月25日
我们看下一句”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人生想幸福,绝对可以得到。因为我们内心这种善良能够感得外界物质的满足。这个我们一定知道,不要向外求。心里常常想到别人的需要,常存爱人之心,小忙也能解决大问题。
发布者: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原创
2020年09月25日
《弟子规》是圣人训,是圣人的教导,教导一个学圣学之弟子的行为。那如何成圣人呢?从行为举止开始学、从入则孝开始学、从出则悌开始学。从父母开始升起孝顺,对外是孝敬。“敬”就是爱心。圣人设教无非是让所有跟他学的人甚至或是全人类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那么过上好日子一定要有好心,好心才能有好的行为,有好的行为才能够有好的生活,要人与人和睦,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敬。
发布者: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原创
2020年09月25日
作者:朱金平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ID:hunyinyujiating99)文字有点长,这个故事也有点曲折,结局更是让人意外。希望你打开此文就耐心看完,因为这个故事不同于其它文章,故事可能会让你掩卷深思,唏嘘不已。甚至会引发你深思婚姻关系、夫妻感情、社会道德……01最无奈的关系:两个同居者的生命协议2011年,23岁的王宵从西安工业大学毕业,成为西安华荣公司的一名白领。她准备工作两年就谈恋爱、结婚,未来的一切满是光明和希望。2012年初,王宵突然觉得浑身没劲,吃不下东西,连走路都打晃。到西安交大附属医院一检查,发现自己竟然患上尿毒症,而且已经是晚期!顾不上忧伤,王宵随即住院接受治疗。医生说,如果不换肾,她很可能挨不过一年。王宵的父母有慢性病,不符合器官移植条件;姐姐的条件符合,但姐夫死都不同意。王宵整天泡在患者QQ群里,苦苦寻找生机。2013年4月的一天,有人给她出了一个主意:“你可以到癌症群找一个男病友结婚。等他离开人世后,以妻子的身份接受他的肾脏移植。癌症患者只要不并发肾功能衰竭、血型吻合,肾脏一般都符合捐献条件。”在病友的推荐下,王宵加入“活着真好”西安癌症患者QQ群。随后,她在群里发布了征婚启事。在启事里,她忐忑而真诚地写道:“婚后,我会给予对方最好的照顾!为了活着,请原谅我的卑微和龌龊!”这个帖子迅速在群里引起了反响。同在死亡悬崖边上徘徊,没有人忍心责备她,很多人都是一声叹息。第三天晚上,一个网名为“喜欢向日葵”的群友,问王宵:“你是不是恶搞?”王宵当即给对方发去了自己的病情证明和身份证照片。过了好一会儿,对方才回复说:“我愿意和你结婚。我叫于建平,西安人,27岁,患骨髓瘤3年,B型血,2012年做过骨髓移植,复发了,已经不抱希望了。”肾移植和骨髓移植不同,只要血型一致就可以,而王宵也是B型血。王宵喜出望外,很快和于建平交换了手机号。于建平还想继续聊,王宵半天才回了一句:“透析呢!胳膊被固定了,现在是单手兽一只!”于建平以为她在开玩笑,几秒后,王宵却发来一段自拍视频。视频里,王宵正躺在透析机一旁,输液管里流淌着红红的血。她脸色惨白,但笑容灿烂:“看到了吧?一会儿姐旧貌换新颜,日新月异呀!”于建平看了目瞪口呆,这女孩太调皮了!2013年6月下旬,王宵暂时出院了。在熟人的帮助下,王宵确定了于建平的身份。随后,两人约在西安的兴庆宫公园见面。见面时,大热天的,两人却都戴着口罩。远远地,彼此一眼就 “认”了出来,互相拥抱。王宵哈哈大笑:“这算相亲吗?怎么像特务接头?两个奇葩啊!”于建平被她逗乐了,也开起玩笑:“来!看看我,你就活得有希望了!”于建平摘下口罩,王宵才发现他的脸色很难看。原来,早在一年前,他就放弃了住院治疗,血象维持都是靠服药。王宵十分惊讶:“这怎么行?你这么草率,随时会出大问题!”于建平的神色暗淡:“我不在乎。我受够了,反正你等着我的肾呢!”这是两人都绕不过的沉重,王宵沉默了。于建平只对王宵提了一个要求:“你不需要照顾我,但要在我死后替我照顾我的父亲。”这个要求令人心酸,王宵毫不犹豫地点了头。于建平比王宵大两岁,毕业于西安交大,是西安光大理财公司的业务经理。他和女友马上要结婚时,却突然查出患了白血病。很快,女友像躲瘟神一样离开了。他的母亲已去世,为了给他治病,父亲把房子都卖了。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他,人生陷入绝境。刚开始,他也曾经痛恨命运的不公。白血病复发后,他对自己绝望了,越来越担心父亲:母亲走了,房子卖了,钱也没了,自己要是再走了,父亲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可怎么过?这个念头重重地压在于建平的心头,正感到束手无策时,却意外看到了王宵的征婚启事。他很清楚,这份协议没有法律效力,可是对于绝望的他来说,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只能试试。王宵其实也抱着类似的想法。肾脏移植与骨髓移植不同,血型相融是手术的首要条件。其他指标就算配型不理想,也可以考虑手术。能够找到同血型的肾源太不容易了,所以,哪怕手术有风险,她也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2013年7月16日,两人在西安市碑林区民政局办理了登记手续。中午,这对特殊的夫妻在友谊东路的一家小饭馆庆祝“结婚”,并签订了一份特殊协议:鉴于双方的身体情况,两人不同居,不公开,财产独立。若于建平死于王宵之前,自愿捐肾给她,于建平将以遗书形式告知父亲。若捐献手术成功,王宵存活,需要照顾于建平的父亲,直到老人去世。若于建平的肾脏无法使用,王宵无须承担尽孝的责任。正是这段协议,促进了一段姻缘。02最无畏的反悔:我们一起活着虽然“结婚”的目的不纯,可真“结婚”后,两人都情不自禁地牵挂起对方来,毕竟这很可能是他们生命中唯一的一次婚姻。他们每天都要打很多电话,一聊就是很久。王宵有失眠的毛病,于建平主动说:“我讲故事最乏味了,保证让你睡着。以后我每晚都给你讲个催眠故事吧。”王宵开心地说:“行啊!”在他温和又有磁性的声音里,王宵很快进入梦乡。2013年9月初,王宵的肌酐值突然急升,超出正常数值30多倍,紧急住院。看到自己的小腿肿得发亮,回忆起一个病友死前也是这个样子,王宵再也笑不出来了。于建平发信息,她没有心思回;他打来电话,她也不接。于建平怕她出意外,跑到西安交大附属医院肾病科,一间一间病房地找,终于找到了王宵。看到于建平,王宵吓了一跳。见王宵的父母也在病房,于建平连忙自我介绍:“叔叔、阿姨,我是王宵的病友,来看看她。”老人客气地又是让座又是倒水。等王宵父母离开病房,于建平立刻拉下了脸:“你病了怎么不说一声?”王宵强作欢颜:“对不起,我等不到换肾的那一天了。”看见意志消沉的王宵,于建平心里很难受。同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我现在多陪陪她,她将来或许能记住我的好,能对我爸好一些……”于建平决定每天都到医院陪伴王宵。在于建平的鼓励和陪伴下,经过半个月的系统治疗,王宵的各项指标都降了下来,腿肿也消了,她又恢复了过去的调皮。有一次,于建平没在病房,她用美颜模式自拍了一张小腿照,发给于建平:“哎,那个当老公的,分享一下我的销魂小腿吧!”于建平哈哈大笑:“惊艳到晃眼!要是你没病,我会追你的!”王宵心里美滋滋的:“那就等我好起来吧!”说完这句话,于建平一下沉默了。王宵心里一沉:她想彻底好起来,要靠于建平的肾。她连忙把话题岔开了。于建平其实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上大学时写了很多段子,还会演小品。只是因为病痛的折磨,他的情绪渐渐低落起来。和活泼的王宵在一起后,他的幽默天赋又被激发出来。每当王宵被病痛折磨得没了脾气,他就发给她几个原创的幽默段子,逗得她捧腹大笑。善于煲汤的于建平,还跟朋友学会了做药膳。他根据两人各自病情的禁忌,每天做好两罐汤,带到病房一起喝。每次他一边喝,一边发出夸张的声响:“哎呀!这该叫同病汤啊!好喝,真好喝!”而王宵也非常关心他,每天都询问他的血象情况。时间长了,于建平形成了条件反射,一看见王宵,就自动报出一大串数据,然后说:“汇报完毕,请指示!”两个人互相关心,互相温暖,两颗心也越来越近。2014年元旦晚上,于建平吃过饭,特意提上自己亲手做的花篮去看望王宵。一见面,于建平就给了她一个拥抱:“新年快乐!”王宵紧紧拥抱着他,说:“新年快乐,老公。”于建平哈哈大笑:“你应该说,新年快乐,我的肾!”王宵的眼圈瞬间红了,于建平紧紧抱住她,说:“我喜欢你!傻丫头!”在那灯火阑珊的街头,王宵幸福地闭上了眼睛。然而,元旦过后,王宵又联系不上于建平了。1月9日上午,王宵按照身份证上的地址,打车来到于建平家,是于建平姑姑开的门。于姑姑告诉她,于建平和父亲都在医院里。因为最近于建平连口服的化疗药也停了,血象一塌糊涂。父亲催他去医院,他也不肯去。一周前,于父叫来几个亲戚,把他强行送去西京医院。一瞬间,王宵的眼泪顿时喷涌而出:于建平这是在故意加速死亡,好成全她呀!“这个傻瓜,这个疯子!”王宵迅速赶赴西京医院。路上,她一边哭,一边痛骂于建平。然而,也正是在这次“你死我活”的抉择里,王宵想明白了一件事:她要拉住于建平的手,一起横渡茫茫沧海,他们要一起活着!一出现在于建平面前,王宵就大声嚷道:“于建平,你不吃药、不治病是想找死,是吧?”于建平怕王宵说错话,连忙示意父亲在场。王宵却把老人拉出病房,把事情的经过对他和盘托出。她郑重地对于父说:“既然我和建平已经是夫妻了,我们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返回病房,她又给于建平下了通牒:“你必须好好治疗,否则,我就和你离婚,你的肾我也不要了!”于建平对王宵强调说:“我不是单纯为你才放弃治疗的,我不想受罪了,而且也没钱。现在死还能救你,等以后肾损害了,什么都晚了!”王宵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哭着冲上去扇了于建平一个耳光:“你不怕死,我也不怕!我们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于建平被她镇住了,含泪一遍遍问:“你这是何苦?”王宵也泪流满面地说:“我不甘心,我还没恋爱过,你就当一回陪练,不行吗?”于建平喃喃地问:“我行吗?”“你行,因为我俩在一个起跑线上,旗鼓相当,都是落后分子!”王宵含着泪大声说。于建平笑了,但随即又哭了起来。这一次,他分明看到了生命的希望。03永生花的秘密:那向死而生的芳香这天下午,王宵回家后,把结婚证放到了父母面前:“我瞒着你们结婚了……”惊呆了的父母弄清前因后果,悲怆泪下。他们怎么忍心责怪女儿?对突然冒出来的“病女婿”,他们也只有接受:“结婚证都领了,也就是咱们的孩子了。”之后,王宵再做透析,也选择了西京医院,方便和于建平相互照顾。两家人还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车库,一起做饭,给两个孩子增加营养。2014年初,两人的病情都基本稳定了。王宵开始忙着给于建平筹措药费,进行第二次骨髓移植。因为做过一次骨髓移植手术,于家已经家徒四壁。于建平长期不上班,收入只有单位的基本补助。王宵打算向父母借钱,先给他治病。然而,于建平却无论如何不肯接受:“这和我们结婚时的协议已背道而驰了。万一我再次移植失败,你怎么办?”王宵的父母也不同意:“我们手里只有不到50万元的积蓄,这是你的救命钱!万一哪天等到肾源呢?这笔钱谁也不能动!”这条路行不通,王宵又开始想办法赚钱。然而,作为一名晚期尿毒症患者,她根本找不到赚钱的门路。就在她束手无策时,朋友李斌给她介绍了一个台湾手工艺人,对方会做漂亮绝伦的“永生花”。“永生花”有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二战期间,战火蔓延到欧洲南部的安道尔城,一对情侣即将离别。男孩从花园里摘下盛放的玫瑰,送给女友,说:“当玫瑰的最后一片花瓣腐烂时,你就忘记我,开始新的生活。”然而,他走后,女友把花瓣脱水、烘干、染色,这样制作的花永不枯萎。终于,男孩回来了,两人再也没有分开过。王宵觉得,永生花的故事,简直就是她和于建平的写照。她当即在艺人的指点下,制作了一朵永生花,带到于建平的面前:“我们就像这朵永生花,虽然经过了褪色、染色,但一样绚丽!”看到“永生花”和真花一模一样,于建平惊奇不已。更令他吃惊的是王宵的决定,她要制作大量的永生花到街头售卖,为于建平筹措药费。她自信满满地说:“你等着我!”于建平被深深触动了:“我也跟你一起做花,陪你去卖花。”2014年春节前,大唐西市广场,王宵和于建平摆的“永生花”花摊开张了。王宵把两人的故事写成一张张卡片,挂在花摊前。她写道:“这是废墟里盛开的永生花,花永生,爱永恒!”不到两个小时,他们带来的百余朵花就销售一空。短短几天,他们就赚了3000多元。“花想容”花艺店的老板王容听说他们的故事后,不仅从王宵这里大量进货,还在当地的花艺群里号召大家一起找王宵进货。很快,王宵就拿到了每月1万盒永生花的固定订单,而且生意越做越大。有一位好心人,一次买了7万元的永生花送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王宵就为于建平筹到了手术所需要的30万元。4月中旬,王宵委托姐姐前往上海,联系于建平第一次做手术时的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经过检查,于建平的身体状况符合骨髓移植的条件。4月19日,医院通过骨髓库联系了当初的捐献者,一个25岁的浙江青年。对方愿意再一次捐献骨髓,得知这一消息,王宵喜极而泣!王宵的父母拿出了10万元,于家父子又自筹10万,一共凑了50万元。4月26日,于建平在上海瑞金医院完成了二次骨髓移植手术。进舱前,王宵捧着一束红色的永生花,含泪亲吻着于建平的额头:“老公,我等你健康出来!”于建平给了她一个踏实的拥抱:“等着我。”因为是第二次移植,各种风险都将无限增加。在舱内的一个多月,于建平数次挣扎在生死关头。而王宵不停地制作着永生花,她相信这些经过了涅槃重生的花朵,将散发世界上最浓烈的芳香,丈夫一定能闻得到!与此同时,王宵也在拼命自救,她定期做透析,跑步,吃中药。5月底,于建平顺利转入普通病房。6月20日,他的各项指标正常,和父亲、王宵一起返回西安。看着儿子身体逐渐康复,于爸爸对王宵既感激又惭愧,对她说:“孩子,要是没有你,建平就没有今天!我的肾要是适合你,马上捐给你!”王宵含着眼泪说:“您这么大年纪,不能做手术了。放心吧,我好好调养身体,慢慢等肾源。”而爱,再次催生了生命奇迹:王宵的病情不但没有恶化,反而好转了。透析由每周两次,改成了一个月一次。2015年1月,经检查,她的肌酐指标进一步降低。医生说,如果照这样下去,即使不换肾,她也可以活下去。2015年2月14日,王宵和于建平在西安和平大饭店举行了婚礼。王爸爸给他们写了一副对联:“一对老夫妻,从此新生活。”而他们的爱情和生命,如同永生花一样,经过种种考验后,涅槃重生,历久弥新。-END-本文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09月25日
饮食,礼节是“长者先,幼者后”。来客人了,吃饭,我们知道先让最主要的宾客坐在主位,那么我是主人啊,来的客人,比我年龄大,我让他上座,比我小的,那我就在主位,他在座宾。但是在官方里,那就是分职位了,比如说这个人是市长如果我们有下属的同事,是处长、是科长,你年龄再大,你也不能坐在主位,这也是长。要分情况、分场合、分地位。我们一般的礼,夹菜,给左右夹,不要给对方夹夹。
发布者: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原创
2020年09月25日
我们常说,国内的男艺人不够自律。毫无身材外貌管理不说,年龄再大,却总能在影视剧中跟年轻姑娘们谈恋爱。前有相差20岁的张嘉译和王晓晨,后有堪比“爷孙恋”的陈建斌和李一桐,中年男艺人演起都市情感剧来,似乎格外辣眼睛……然而,50岁陈建斌没做到的事,46岁的钟汉良却可以做到。最近,在《这!就是街舞第三季》中,钟汉良的跳舞片段看得人热血沸腾连声尖叫。大概因为他平时藏得太好了,现在一露胳膊,大家都是大吃一惊的水平。看看这线条,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嘴角流下了不争气的泪水!要知道,这可是46岁啊,一般人到这个年纪不发福已经很好了,可他居然还这么清爽,跟一群年轻人在一起,少年感也完全不输。果然,你男神还是你男神。终于知道钟汉良为啥叫「言情剧扛把子」了。这一次,钟汉良带着他该死的魅力,又来疯狂收割迷妹们的心了!饮食以素为主,感觉身体更轻盈健康                 他说:其实我一直吃得很清淡,不是突然从肉食变成素食的。在没吃素之前,很多肉我都不吃,因为我胃觉得不舒服。我之前胃有发炎,医生说:你要再吃得干净一点,所以干脆就彻底不吃肉了。钟汉良之所以不吃肉,一部分原因还是来自家里。外公生病,全家吃素为外公祈福,他坦言看着病榻上的外公,每天靠几瓶营养液就能维持生命,使他顿悟人其实不需吃太多食物,加上拍《内线》时得了很严重的胃病,于是就坚持素食,感觉身体更轻盈健康了。再一个原因就是有人说,吃素的人比吃肉的人要面善,吃素的人脾气不会那么暴躁,为人可能会更温和一些。平时尽量简化自己的一日三餐,有时候每一餐都不过饱,有时晚上有聚会,他只是安静的拿一杯果汁坐在窗边慢慢享用。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能保养的这么好,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保持好的饮食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句简单的话背后,是他36年来对自己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他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从10岁就开始吃素,之前在微博晒出过自己的一日三餐,可谓是极其健康。看似是岁月偏爱他,没有在他的脸上留下任何痕迹,实际上是他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用强大的自律战胜了岁月的侵蚀。从来没有什么天生的好身材,有的只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克制住了欲望并加倍的自律。在钟汉良的身上,有一些东西,跟这个时代的潮流趋势始终保持着恰当的距离。当娱乐圈普遍被潮流包裹时,“有点跟不上时代”的钟汉良,让大家看到了别样的魅力。唯有扎实的专业功底、用心对待作品的态度、真善美的人格。钟汉良把自己活成了最好的作品。- END -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0年09月23日
习近平总书记15日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在赤峰博物馆,习近平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沿革,同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                         △【独家V观】内蒙古考察调研《格萨(斯)尔》是蒙、藏两个民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英雄史诗,是蒙、藏人民智慧的结晶。藏族称为《格萨尔》,蒙古族称为《格斯尔》,统称《格萨(斯)尔》。2006年,《格萨(斯)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斯)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为一些非遗项目点赞。“我花钱买一双!”2018年2月12日,在四川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在“唐昌布鞋”展示台前,非遗传承人赖淑芳拿出了她代表村民们为总书记准备的礼物:一双手工布鞋,习近平笑着说:“我花钱买一双!”“他问多少钱一双,我说160,他就给我200元钱,我没有零钱找,他说大过年的就当是红包钱。”赖淑芳事后接受采访时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唐昌布鞋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被列为县级、市级非遗项目。唐昌布鞋有着耐磨、吸汗、环保等优点,需经过打布壳、裁剪、制帮、烘烤定型等32道大工艺和100道小工艺,是用一针一线缝出来的“非遗”。“我也要捧捧场”2017年12月12日下午,在江苏徐州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马庄村巾帼手工加工点——王秀英工作室,欣赏了村民制作的各式香包。村民王秀英告诉总书记,自己的中药香包很好卖,每年净收入20多万元。习近平手拿香包,夸她手艺好,并自己花钱买下一个,笑着说“我也要捧捧场”。王秀英既是制作中药香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会员。虽然已是高龄,但戴上老花镜,坐在堆满布料的房间里,王秀英便精神矍铄,和徒弟们一起穿针引线。“总书记来到我们这个巾帼手工加工点,看望我们这些制作特色中药香包的姐妹们,夸我们制作的香包很精致,还捧场买了一只,真是太和蔼亲切了。”说起那一天发生在工作室的情景,王秀英很激动。“这些工艺师现在做的事情就跟绣花一样”2017年9月3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参观了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厦门漆线雕、惠安石雕等传承了数百年的闽南传统工艺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漆线雕工艺在厦门流传300余年,蔡氏漆线雕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命名为“厦门漆线雕”。惠安石雕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素有“中华一绝”“巧夺天工”之美称,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惠和影雕乃惠安籍石雕大师李周于清代首创,在厦门传承发展形成,极具特色。在观看影雕工艺展览时,主席介绍说:“这些工艺师现在做的事情就跟绣花一样,但她们绣花是在石头上而不是在丝绸上。”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2016年5月24日,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他参观了赫哲族民俗展,观看了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教学。习近平总书记赞扬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特别是渔猎技能高超、图案艺术精美、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赫哲族世居我国东北三江流域,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古老民族,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创造了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渔猎文化。伊玛堪说唱——赫哲族特有的一种口耳相授、世代传承的古老民间口头说唱艺术,就是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点赞非遗项目,总书记关怀的话语和行动极大鼓舞了我们,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文明更好地传承下去。 文章来源自网络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0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