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作者:王俐苹 李俊颖)如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网络知识不足、辨识能力不强等特点,趁机以“投资理财”等的名义,骗取老年人钱财。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辨别防范意识较弱的特点,推出打着“服务老人”“造福老人”名号的投资项目,抛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等说辞吸引老年人参与投资,收费名目五花八门。投资之后承诺利用高利息金额支付给老年人,使老年人更不舍得收回本金,甚至加大投资和拉家人、亲戚、朋友一起投资,最后往往“血本无归”,给众多老年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但实际上,所谓的“养老服务”项目只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骗子只会给予老年人口头承诺或是签订空头合同,利用话术和PS图片进一步诱导老年人,掏空他们的钱包。老年人应提高防骗意识,不要被眼前利益迷惑。在投资时,应多与子女、亲朋好友沟通商量。一旦发现上当受骗,保留好各类证据,及时报警并提供相关线索。同时,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要更多地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近况,勤联系、多关注、善提醒,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2年07月22日
当然我们跟着老师学习不能挑着学,一有挑就不是跟老师学,为什么?是自己在挑,哪怕挑出来老师的部分,可能也是照自己的去理解了。而且我们刚刚说了不生疲懈,听善知识的经教不能有那种懈怠、不耐烦,常常拿着遥控器快转,是学不到东西的。为什么?善知识讲一段话,哪怕十分钟,就是一篇很精辟的文章,大家去观察看看。  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21日
  当然克念的功夫也不是一蹴可几,这可是急不来。我们也看到很多修行的人太操之过急,急会上火,我们以前武侠片里面讲的走火入魔。当然不要再去看武侠小说了。就是会欲速不达,弄巧成拙,不能着急。古人说的,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人一浮躁就会慌乱,就会发脾气。假如要改脾气,要学《小儿语》,“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心就比较安定,不容易发脾气,急的人一般脾气都不好,“十差九错,只为慌张”。当时候看《小儿语》这第一句非常汗颜,觉得得重新再来,得要归零,从《小儿语》开始学起,第一句自己就做得很差。警觉性要高,随时提醒自己,任何一举一动都不能够慌乱。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21日
 日日新,每一天都要进步,这就是不能知少为足,不能我今天不错了,就自得自满,那就停住了。就像孔夫子问学生志向,子路很道义。颜回他很重视自己内在的修为,“无伐善”,不标榜自己,不然就傲慢;“无施劳”,这就是自己曾经付出的不会放在心上。人付出放在心上,心就不是真心的状态了,真心一法不立。我们看当母亲的人,你为孩子付出,你开始在那里算,我为你煮的早餐几餐,我为你煮的中餐几餐,那个愈干状态都不一样了。无求的付出,做完心上都没有,同体,不分。我们看,今天我们在团体里面做了我们放在心上了,别人一提醒我们我们不高兴,“我都做那么多了,你还批评我?”无施劳不简单,真的能守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了都是应该的,义所当为,他就不会放在心上了。放在心上会跟人家要人情,会邀功。  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21日
我们看到老人家遇到前面两个老师,他人生很有目标、很有方向,我们读到这里马上反观,我现在自己的人生有没有很有方向、很有目标?我们每天还会东摸摸、西摸摸,时间这样浪费掉,铁定我们的方向目标还不够明确,不然会怎么样?时间不够。孔子看到子贡在批评别人,孔子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我哪有那个闲工夫,用功时间都不够。夏莲老跟孔子一鼻孔出气,夏莲老《自警录》里面,学道之人无剪爪之暇,安有时间说闲话。我读到这一句我就想一想,我有没有没时间剪指甲的情况,假如都没有,我还不叫学道,差远了、差远了。可能向道的人他很认真、很精进,但是看到指甲长了,好好好,明天剪,明天又忘了,拖拖拖拖了好几天,无剪爪之暇。这些法语都是过来人表演给我们看的,我们肯受教,对照对照找出距离,知耻近乎勇,赶紧迎头赶上。  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21日
作为2020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江苏省美术馆日前推出以“物之序:江苏工笔画六百年”为主题的展览,展出明清至今近200件作品,旨在以工笔画为载体,反映从传统到当代、从形式到观念的代际传承与创新诠释,突出呈现不断深化涵养的工笔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典型形态,工笔画在表现对象和审美理想上,不仅聚合了古代文人丰富的精神体验,同时也为传统及至当下的美学提供了本真的认识视角。  吴门画派的工笔世界  苏州作为古代吴国的都城,俗称吴门,历来经济繁荣、文人荟萃。明代中后期,继承元代黄公望、王蒙等人绘画传统的文人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被称作“吴门四家”,他们及其追随者被称作“吴门画派”。该画派在创作上具有诗文书画互应、画风清新淡雅、笔墨刚柔相济的艺术特点。“吴门画派”的工笔画以笔墨洞察物象之造型与性格,在深入描画的基础上寄寓感发自由的创作情感,抒发知物求真的意愿和旨趣。  仇英的《捣衣图》是一幅工笔白描,用笔精细,笔墨劲秀,充满了文人画的含蓄雅致。画中树木树叶疏朗,营造出一份闲趣,树下妇人侧视而做捣衣状,人物形象自然,呈现出疏淡空灵的气韵。  文徵明的《万壑争流图》则是另一番趣味。画中,青山叠嶂,山间泉瀑飞湍,奔腾直泻。中景为山岩乱石,其间杂树林立,密密麻麻,满眼青绿。近景为溪流的两岸,有山石、有坡岸,有树木和杂草,另可见几位高士在叙谈。《万壑争流图》的青绿敷施是在水墨为骨的基础上的,青绿色浅,山石轮廓由淡墨线精心勾出,略见细笔皴擦,苍劲醇厚,工笔与写意浑然天成。  陆治是“吴门画派”继文徵明之后的领军人物。他的山水受“吴门画派”影响,也吸取宋代院体和青绿山水之长,用笔劲峭,景色奇险,意境清朗。陆治的《梅石水仙图》为工笔重彩画,水仙、梅花、湖石和灵芝,相对独立又构成整体。笔法上侧重线条表现力,水仙、灵芝与梅花都以勾勒填彩法绘成,水仙叶以深浅不同的色彩体现出内外两面,奇石则以细笔皴擦出类似于晕染的过渡效果,整幅作品工整而不呆板,浓淡相宜。  西学东渐寻改良之路  晚清之后西学东渐,中国画试图借鉴西法,探索去除陈陈相因之弊的改良路径。陈之佛在上溯后蜀、南唐以至两宋画院的基础上,融入西画的透视和造型技法,影响了一代江苏工笔花鸟画家。新中国成立以后,传统的主题被赋予了更多文化关切。江苏工笔画创作在内容题材和形式语言上都作出了持久的拓展与探索,技术上的臻于精细与审美理想上的意境追求,在现代生活的情境中融合为多元丰富的时代面貌。  陈之佛曾留学日本学习艺术设计,是20世纪现代工笔画的开拓者。他构建起了一个新的工笔画体系。其工笔花鸟在表现手法上仍以工整写实为主,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将图案的装饰手法和日本绘画温婉柔丽的设色特点结合,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传统工笔重彩花鸟画,形成了传统工笔画向现代风格的转型,并提出了“观、写、摹、读”四字诀。  《芦雁图》创作于1936年,描绘了白露之后,天高云淡,芦雁南飞的场景。精细的羽毛以及纹理让两只芦雁呼之欲出,与之相对照的是作为背景的芦苇、积雪以及天空的处理,陈之佛运用“积水法”使得画面整体明亮自然,天空的颜色由花青逐渐过渡,与层次丰富的云彩融为一体。  《松龄鹤寿图》是陈之佛工笔花鸟中尺幅较大的一幅,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作。10只体态优雅的丹顶鹤,安逸地徜徉于大地之上,或昂首唳天,或回首顾盼,或凝神远眺,苍翠的古松由画面右上方伸入,枝干苍劲古朴,松枝郁郁葱葱,蕴含着无限生机。陈之佛在中国画传统线描基础上,将西洋画和装饰画的线条加以改造后融入其中,使线条的表现力更为丰富。  当代语境下的多元表达  如今,通过对传统文本元素的借鉴转换和对当代语境的深入感知,艺术家在观念更新的同时,综合使用各类丰富的媒介与材质,对传统审美经验、经典图像以及文化逻辑等提出了新的思考与回应,呈现出江苏工笔画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承与探索。  作为南京艺术学院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高云在人物工笔上表现出鲜明的特色,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的《罗伦赶考》引入了传统线描,“嫁接”了李公麟、陈洪绶、任伯年等画家的创作手法。构图上采取了从未有过的“四面不靠”形式,表达上借助了戏剧里的写意手法,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2018年,高云创作《对话安格尔》系列,以西方油画家安格尔的名画为蓝本,把西方古典绘画的明暗体系转换为中国画的线条表现手法,足见他在线造型研究上的用心,也体现出他对中国画线条语言的自信。  改革开放时期,江苏画坛兴起了新文人画潮流,以回归传统笔墨、表现精神心理为形态。“新文人画在南京的崛起,实是通过对古代文人画的复兴,体现一种文化寻根意识。”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如此评价。  《西游记·车迟国》是周京新“西游”系列中的一幅,描绘了唐僧师徒取经路上路过车迟国,与虎力、鹿力、羊力三个妖怪斗法的场景。在他的创作中,中国画的工笔与写意并非泾渭分明,体现了“以工养写”的思考,人物造型紧凑结实而又不乏诙谐的生趣,山石树木屋宇乃至黑雾祥云均有装饰意趣。  当代工笔画受到技术发展新样式等影响,在表达方式上体现出一定的数字媒介特质,在情绪表达上也有更加多元的探索。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21日
四时观念的艺术呈现  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特定的时间观念,《说文》曰:“时,四时也。”《礼记·孔子闲居》也云:“天有四时,春秋冬夏。”它既可以如《淮南子·本经训》所载“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春夏秋冬四时代换;又可以如《左传·昭公元年》所言“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一日之间也分朝、昼、夕、夜。从古至今,文人雅士往往以绘画描摹四季时令,留下了中国人对时令生活的理想与写真。  “四时”之分是中国人日常行事的主要时间线索。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四时”绘画成为古人情感倾诉、借物抒情的选择。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帖画鸡,或斫镂五采集土鸡于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可见,魏晋时期已有时令绘画出现。随着经济繁荣和市井文化的兴起,自唐宋始,中国古代绘画中便多以“四时”为题。《唐朝名画录》中有王宰于兴善寺画“四时屏风”的记载,《图画见闻志》中亦提到刁光胤画“四时花鸟”、李成画“四时山水”。到了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中的《悬画月令》更是详述了每个时节适宜悬挂的绘画题材。可见,古人装点生活也注重应时、应景。  唐宋到元明间,几乎凡属重要时令都有绘画相匹配,出现了《岁朝图》《三羊开泰图》《春牛图》《午瑞图》《消夏图》《七夕图》《九九消寒图》等众多时令画作。  元代宫廷画师刘贯道的《消夏图》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古人避暑场景。画中一文士赤裸上身背倚隐囊于榻上,卧榻后方置一方案,案上摆放茶事、书事所需,案侧有一个四足小几,上面放着冰盘,冰盘盛夏果数枚,点明消夏的主题。有趣的是,卧榻后立着一架屏风,屏风也是一位士大夫,神色安然,身后还有一座描绘山川风景的小屏风。作者借用“重屏”将三幅画面融为“画中画”,为后人研究提供翔实的图像资料的同时,也体现了画家的奇巧构思。  到了清代,汉地传统中的时令绘画对宫廷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时令画作传世颇多,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院画十二月令图》便是其中的代表。全图共12幅作品,画面中的景观既有中式园林建筑,又有西式亭台楼阁,通过12个月的不同景象和随时令节气而开展的人文活动,记录了乾隆时期宫廷生活的内容和对岁时节俗的审美理想。  岁时表达的当代气象  在当代,时令绘画不仅是人们生活的记录和审美的表达,也肩负着传承岁时文化的使命。例如在二十四节气申遗过程中,申遗团队为了让联合国的评委能够简明扼要且不失意蕴地了解其丰富内涵,使用画家林帝浣用传统中国画中的虫草小品和折枝花卉等内容表现节气意象、以毛笔勾勒的古典水墨风“二十四节气图”助力申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终,中国“二十四节气”在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民俗学家钟敬文曾经写道:“有的风俗过时了,有的则成为生活前进的障碍物,而应时需要的新风俗也在迅速抽芽长叶。”时令风俗在传承的同时也会适应当下生活产生流变。  还有画家借用现代技术,让更多人透过时令风俗画感受传统习俗。成都画家“典婆婆”陈典,将节令中许多不经意的细节表现出来:腊八喝粥、小满养蚕、大暑食苦味……她进一步用软件将图片转换格式,让画中人都“动”起来,微微眨眼、轻轻挥手、浅浅微笑,使得那些时令节俗和生活细节变得异常生动,在承载厚重文化的同时处处透露着亲切和轻松。  也有创作者通过绘本的形式,对传统时令文化进行不同视角的转译与呈现,出现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藏在地图里的二十四节气》《故宫里的二十四节气立体绘本》《我们的一年》《刘兴诗爷爷给孩子讲四时之美》等众多优秀绘本作品。此外,时令节气还作为美化生活环境的墙绘,出现在许多城市和乡村街头。  无论是用水墨的方式留住民间智慧,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生活点滴,还是通过绘本传递节气知识,都是“笔墨当随时代”的践行。  时令风俗画犹如一面镜子,通过观察、解读、绘画的方式,记录和阐释当下的民俗事象,描绘了在社会发展中的“民俗生活场”。画中不仅富有民俗文化知识,还饱含了对当下日常生活的关注和热爱。这样的画作既是对中国传统风俗画的传承,也是源于文化自觉的创作。在时令风俗画创作的实践中,当时、当下的事象都可能成为民俗流变的一部分,时令节俗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共同生长,为岁时的流转带来艺术表达的当代气象。(霍 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21日
作者:穆宏燕(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教授)  近日,在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今日战火纷飞的叙利亚是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国家。早在上古时期,叙利亚地区就是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水陆贸易商道的必经之地。各种物资从波斯湾经幼发拉底河上溯,抵达马里城邦(现今叙利亚境内),之后转陆路抵达地中海东岸。活跃的商贸活动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繁荣,曾出现过不少强大的古城邦国,马里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商贸繁荣之地,往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上古时期起,叙利亚地区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及至罗马帝国时期,叙利亚地区又是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与安息帝国和萨珊帝国交锋的前沿。因此,叙利亚考古发掘出很多古城遗址,有着非常丰富的古代文物。  在叙利亚泰尔·阿赫马尔发现的亚述帝国时期的壁画 资料图片  Ⅰ.古亚述时期  在上古时期,叙利亚地区也被称为“上美索不达米亚”,意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上游地区,该地区范围大致包括现今叙利亚、伊拉克北部、黎巴嫩、土耳其东南部,也被称为“大叙利亚地区”。最早进入该地区并建立政权的是闪族人的一支阿摩利人。从公元前3千纪的后期开始,阿摩利人从叙利亚西部向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规模迁徙。阿摩利人的族长沙玛什·阿达德一世原本是古亚述王国的雇佣军首领,他率军帮助古亚述王国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攻城略地,征服了叙利亚大部分地区、安纳托利亚东部和美索不达米亚北部,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实力。之后,沙玛什·阿达德窃取古亚述王国的王位,自己做了亚述国王(公元前1808—公元前1783年在位)。  在沙玛什·阿达德一世统治时期,古亚述王国开始向外扩张,建立了一个被称为“上美索不达米亚王国”的国家。现存沙玛什·阿达德一世时代的遗迹是他在亚述城修建的恩利尔神庙,考古学家们发现神庙的许多砖块和物品上都刻有“沙玛什·阿达德一世,阿淑尔神庙的建造者”的铭文,他还声称自己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土地的统一者”。上美索不达米亚王国的强大使得南部的古巴比伦著名国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年—公元前1750年在位)在其统治的初期也不得不对沙玛什·阿达德低声下气。  沙玛什·阿达德在西部最强劲的对手就是马里城邦。马里,即现在叙利亚境内的特尔·哈利利,位于叙利亚的阿布·卡马尔西北部11公里处。马里王国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十分重要的一个城邦国,它扼守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商路要道。沙玛什·阿达德长期觊觎马里的富庶和战略地位,数次出兵想征服马里未果。但在公元前1791年,沙玛什·阿达德最终赢得胜利,占领马里,将马里并入上美索不达米亚王国的版图。  马里城邦的遗址是1933年—1938年间法国考古学家发现的。根据考古发掘资料,马里王国在公元前2千纪的初期达到鼎盛。考古发掘的文物有雕刻的石像、壁画和青铜器,还有重要的宫殿和神庙。这些考古发掘的文物揭示了当时马里王国的富庶。在此次叙利亚文物精品展中,便有发现于马里古城沙玛什(太阳神)神庙的珍珠母贝镶嵌画。这种源于两河流域的镶嵌艺术对后来古希腊和希腊化罗马艺术中的马赛克镶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里总督埃比二世雕像 资料图片  Ⅱ.米坦尼时期  沙玛什·阿达德去世之后,“上美索不达米亚王国”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胡里人(亦称胡里安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建立的米坦尼王国。早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胡里人就已经进入了叙利亚地区。公元前1500年,胡里人建立米坦尼王国,统治中心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北部的瓦舒坎尼(该城具体位置至今不详),公元前14世纪米坦尼的国力达到顶峰,当时占有安纳托利亚东南部、叙利亚北部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  米坦尼向南部扩张的时候,正值埃及第十八王朝著名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14年—公元前1425年)当政。图特摩斯三世被后世誉为“埃及的拿破仑”,是一代枭雄,在他统治时期埃及开始向外扩张。图特摩斯三世率领埃及军队从南部推进到大叙利亚地区的时候,米坦尼与之发生了激烈冲突,双方为争夺迦南地区(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打得难分难解。公元前15世纪末,两个竞争对手结束彼此间的敌对并结成同盟,因为他们需要共同对付一个新崛起的力量——来自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赫梯王国。  赫梯人是古印欧雅利安人的一支,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随着印欧民族的迁徙迁居到安纳托利亚高原。赫梯人是西亚地区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的民族,对冶铁技术的掌握使其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于公元前1700年—公元前1200年间在小亚细亚半岛上形成赫梯王国。赫梯人有自己的独特楔形文字系统,但其浮雕艺术风格与美索不达米亚艺术风格基本一致。  公元前14世纪末,米坦尼国王舒塔尔那二世死后,米坦尼王国立即陷入了内外交困之中,王子们为了争夺王位而展开内战。而公元前1375年赫梯王国出现了一位强有力的君主苏皮鲁留马,趁米坦尼王国发生内乱之际,苏皮鲁留马发动了入侵米坦尼的战争。  公元前1370年,赫梯与米坦尼展开大战,赫梯攻克了米坦尼的首都瓦舒坎尼,米坦尼从此开始国势衰落。公元前1350年,亚述的阿淑尔·乌巴里特一世(公元前1365—公元前1330年在位)与赫梯联姻,开始攻击米坦尼。亚述国王向当时的强国埃及派遣大使,被埃及接受。这标志着亚述重新崛起,再次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舞台上,而米坦尼王国一落千丈。  胡里人采用两河流域的阿卡德楔形文字作为记录他们自己语言的文字。1983年,在现今土耳其的哈图萨发现了不少胡里人楔形文字的石碑和赫梯楔形文字的译本。其中有米坦尼国王图什拉塔写给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书信。这一考古发现充分说明了米坦尼在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从叙利亚地区已经到达安纳托利亚高原东部地区。作为一个政治力量,胡里人或许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长河中并不十分重要,但在文明史上他们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胡里人采用了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古巴比伦的宗教神话体系,并把它们直接传播给赫梯人和希伯来人。此后希腊人部分继承了这份文明遗产。  浮雕《罗马皇帝瓦莱里安跪在沙普尔一世战马前投降》 资料图片  Ⅲ.新亚述到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9世纪开始,亚述再度复兴,进入历史上的第三个时期也是最辉煌的时期,即新亚述时期,也称亚述帝国时期(公元前900年—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在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公元前883年—公元前859年在位)开始向东部扩张,先进攻扎格罗斯山脉的山地部落,后进攻米底部落,之后又挥师向西征服了叙利亚地区,把自己的领土一直扩展到地中海海边。亚述帝国的鼎盛时期是在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22年—公元前705年在位)统治时期,疆域被扩大到极致。  亚述是一个军事帝国,为了渲染战争胜利,亚述人将美索不达米亚浮雕艺术发展到巅峰。亚述存世的艺术品多为表现战争及猎狮的浮雕,而壁画很少,只有现今叙利亚境内的泰尔·阿赫马尔遗址残留有约130米的壁画,属于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公元前744年—公元前727年在位)时期。此次叙利亚精品展便有其中一幅壁画截图,现收藏在叙利亚阿勒颇博物馆。该壁画截图描绘的是两位男子胸部以上半身像,用粗黑线条勾画,人物浓眉大眼、头系发带、须发茂密,须发中隐约可见螺旋卷纹,具有与亚述浮雕艺术一致的风格。  鼎盛时期之后,亚述帝国开始逐步衰落。公元前614年,在米底人和闪族迦勒底人的联合夹击之下,亚述的千年古都亚述城沦陷;公元前612年,有“狮穴”之称的亚述新都尼尼微沦陷;公元前605年,米底和迦勒底联军攻克亚述军队的最后一个据点卡尔赫米什,亚述王国彻底灭亡。  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叙利亚地区属于古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统治疆域内,基本上平安无战事。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东征击败阿契美尼德王朝,占据了整个西亚地区,由此开始了西亚地区的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英年早逝,他的三位将领瓜分了他南征北战打下的广阔疆域。其中,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西部由安提柯一世继承,建立安提柯王朝;从波斯到叙利亚东部则由塞琉古一世继承,建立塞琉古王朝,是当时希腊化国家中版图最大的王朝,历史上又称为叙利亚王朝,其中叙利亚地区中国史书称为条支;埃及地区由托勒密一世继承,建立托勒密王朝。由此,叙利亚地区一分为二,成为东西两大帝国争锋的前沿地带,战火连连。  罗马皇帝图拉真 资料图片  Ⅳ.罗马与安息时期  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的希腊化时期至13世纪末西方十字军东征结束,安条克这座历史名城一直是叙利亚地区乃至整个地中海东部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罗马帝国时期,安条克成为罗马与安息来回争夺的焦点城市;在阿拉伯帝国时期,安条克又成为十字军与阿拉伯帝国来回争夺的焦点,西方十字军一度在该地建立了安条克公国(1098年—1268年),其领土包括现今叙利亚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  从安条克古城遗址考古发掘的文物十分丰富,而古城建筑融希腊、罗马、安息艺术风格为一体。在安条克古城的一个墓园,有数块公元1至2世纪的刻有希腊文的墓碑,墓碑上的人物或站立或半躺在卧榻上,人物发式、衣物样式、卧榻样式等均为古希腊式。而在安条克古城墙附近出土的人物头像所戴的帽子,既有古罗马风格,也有安息风格。文物上不同的文化印记充分体现了安条克古城在各大帝国争夺中的历史变迁。  此次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中的几尊石灰石墓葬雕像均来自叙利亚帕尔米拉古城,人物雕像注重写实的浓郁罗马风格提醒着人们这一地区的主人是谁。  公元前1世纪中期,罗马帝国如日中天,三个显赫人物庞培、恺撒、克拉苏同时登台,被称为“罗马三巨头”。他们驰骋地中海沿岸,所向披靡,完全占据了叙利亚地区,还试图进一步向东扩张,但是遭遇来自安息王朝(西方称“帕提亚王朝”)的强有力的挑战。克拉苏于公元前53年带兵入侵安息王朝,双方在卡莱(幼发拉底河以东约50公里处)展开大战。安息以不足2万的兵力大破罗马4万大军,这一战役成为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范例,7个罗马军团基本全军覆灭,克拉苏战死,罗马军团的神圣徽章——圣鹰徽章也被安息人抢走。卡莱战役之后安息乘胜西扩,把叙利亚东部地区据为己有。公元前36年,罗马著名的年轻统帅安东尼再度对安息用兵,意图夺回丢失的叙利亚领土,但同样遭遇惨败。至此,罗马向东方扩张的势头被安息遏制,叙利亚地区的一半被安息所掌控。  屋大维(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执政时期,罗马朝野上下一致要求和安息开战以雪卡莱之耻,不过屋大维明白和安息作战的胜算太小。这时,安息的一名王子不巧被人挟持到罗马帝国的叙利亚控制区,成为罗马人的俘虏。屋大维抓住这个契机,通过外交斡旋谈判,以归还王子作为条件,终于使卡莱战役中的罗马战俘获得释放,并使罗马军团被缴获的神圣鹰徽得以归还。是时,卡莱战役已过去20余年。  罗马皇帝图拉真(公元98年—公元117年在位)统治时期再次向东扩张,于公元114年杀害了臣属于安息王朝的亚美尼亚国王继承人,并将亚美尼亚变成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由此,安息王朝再次与罗马帝国开战。图拉真在公元117年亲自指挥了围攻哈特拉的行动。  哈特拉位于现今伊拉克北部摩苏尔市西南50公里处,古代属于大叙利亚地区。公元前1世纪,安息人占据此地,2世纪,城市已经颇具规模,并成为安息帝国与罗马帝国抗衡的军事要塞。图拉真围攻哈特拉,久攻不下,反被安息王朝的守卫军队击溃。图拉真只好撤退回属于罗马帝国疆域的叙利亚境内。罗马人征服安息王朝的梦想再次破灭。  哈特拉城由石块砌成,四面各有一个城楼,威武挺拔;城内建造有多座太阳神庙宇,它们建在一块长方形的圣地上;由7座大门组成的围墙围绕着圣地,两边厢廊由巨大的石柱支撑,气势恢弘。整个建筑群是希腊化后期建筑与罗马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其装饰色彩又不乏东方的韵味。遗憾的是,2015年3月7日该古城遗址被恐怖组织“伊斯兰国”严重摧毁,堪称人类文明的重大损失。  Ⅴ.萨珊波斯、拜占庭到阿拉伯时期  公元224年,萨珊王朝建立,罗马帝国趁其朝代更迭之际,完全占领叙利亚地区。萨珊国王沙普尔一世(公元239年—公元272年在位)登基后对罗马发动多次攻势,又重新夺回了叙利亚重镇安条克。公元260年,沙普尔一世在埃德萨(位于现今叙利亚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战役中大败罗马军团,并且俘虏了罗马皇帝瓦莱里安(公元253年—公元260年在位)。这对罗马帝国来说是最耻辱的一场战斗,瓦莱里安终其一生在萨珊王朝做苦役,直到病死。而沙普尔一世则命工匠在法尔斯地区的纳格什·鲁斯坦姆山崖上雕刻了瓦莱里安跪在沙普尔一世战马前投降这一历史场景的著名浮雕。  萨珊波斯帝国的势力扩及小亚细亚东部,而瓦莱里安兵败被俘使得罗马帝国威望一落千丈,罗马各地军团纷纷拥兵自立,出现“三十僭主”。公元395年,庞大的罗马帝国受北方蛮族入侵,一分为二,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北方蛮族反复入侵下,终于灭亡。  萨珊波斯帝国在霍斯陆一世(公元531年—公元579年在位)统治期间走向鼎盛并向西征伐,意图征服叙利亚全境。公元527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即著名的查士丁尼大帝)登基。为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版图,他对内厉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积极向东举兵扩张,同样意图征服叙利亚全境。两位雄主在叙利亚地区展开了新一轮罗马-波斯战争。双方先后展开了四次大规模的争霸战,最终结果皆是波斯大获全胜,拜占庭割地赔款。霍斯陆一世的孙子霍斯陆二世(公元591年—公元628年在位)继位之后,于公元602年对拜占庭发动战争,终于把叙利亚地区完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先后征服了整个小亚细亚、叙利亚、安条克、大马士革、耶路撒冷,最后于公元619年占领埃及。至此,萨珊波斯帝国的版图达至极盛。  拜占庭与萨珊波斯双方交战数百次,叙利亚地区始终是战争的漩涡中心。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拉锯战,战争严重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力量。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力量由此大大削弱,以致后来无力抵御阿拉伯人的入侵。萨珊波斯经此长期战争更是元气大伤,大厦根基动摇。公元651年,萨珊波斯被阿拉伯大军所灭。之后,阿拉伯人以叙利亚大马士革为都城,建立了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公元661年-公元750年),从此叙利亚成为阿拉伯世界中的一员。  原本住帐篷的阿拉伯人在征服萨珊波斯之后,被波斯建筑艺术所征服,在大马士革修建了很多波斯式建筑。随着波斯的伊斯兰化,这些建筑亦被称为伊斯兰建筑。大马士革清真寺是其中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坐落于大马士革老城中央,建于公元705年倭马亚王朝时期。叙利亚早期的伊斯兰建筑主要集中在大马士革老城区,然而很多老建筑在战火中成了废墟,甚为遗憾。  在西方十字军东征时期(1096年—1291年),叙利亚地区一直是阿拉伯与西方较量的前沿地带。在伊斯兰世界内部,叙利亚地区又一直是以阿拉伯为代表的逊尼派和以伊朗为代表的什叶派两大派的交锋地带,教派冲突此起彼伏。在现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特别是阿拉伯世界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中,叙利亚始终是前线地带,硝烟弥漫,战火至今未散。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