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本报记者  罗莎莎  本报通讯员 宁公宣  近日,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侦情指(反诈)中心从一起案值不大、看似普通的电信诈骗案件着手,顺藤摸瓜,发现并捣毁了一个以培训开设网店、帮助运营、流量扶持为名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涉案团伙成员450余人,涉案资金流水高达1.4亿元。  今年2月,南京溧水的李某在某平台上看到“无门槛开店”的广告视频后萌生了开网店的想法,在与客服联系后,对方以“辅导开设网店”为由,让李某交纳498元学费。网店开设后,对方又找到李某,说如果想要提升店铺流量,实现快速盈利,还可购买公司“一对一”辅导套餐,套餐分白银、黄金、钻石、皇冠等级别,价格从4580元至12880元不等。购买套餐后,会有金牌培训师对其进行教学。  在客服的极力推荐下,李某购买了价值12880元的皇冠套餐。在购买套餐后,李某发现培训效果并不理想,直至手机收到相关软件有风险的提示后才发觉被骗,遂报警。  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案件,却引起了南京市公安局侦情指中心民警的注意。“虽然涉案金额不高,但该起案件作案形式新颖、手段隐蔽,侦破难度大。”南京市公安局侦情指中心民警邵正航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根据李某提供的证据,民警对其支付信息进行反查,并对涉案公司的网络端展开深度分析,最终发现这一诈骗团伙的踪迹。经初查,民警发现该团伙实行公司化运作,下辖4家分公司,拥有数百个银行账户,涉案金额巨大,受害人更是多达8000余名,分布在全国各地。  民警对8000余名受害人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样本中的2000余名受害人里,只有李某一人选择了报警。后期,民警在对多名受害者开展问询时了解到,绝大多数受害人在缴纳培训费后,并没有在实际运营中取得客服承诺的效果,店铺也大多以退店、封店收场。  “由于该公司作案手法隐蔽,多数受害者认为自己只是被坑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被骗,直至我们与其联系后才得知事情真相。”邵正航说。  鉴于该案案情复杂、涉及金额大、受害人分布广等特点,南京市公安局成立“4·24”电信诈骗专案组,对该犯罪团伙展开深入调查。经过连日作战,专案组基本掌握了该团伙的组织架构、人员身份和犯罪证据等情况。  5月12日上午10时30分,专案组进行集中收网。800余名警力根据统一指令,在该团伙4个公司、多个地点进行抓捕。  “该团伙最大的一个办公地点约有300余名成员,他们的办公室分散在6楼至13楼,这给我们的抓捕增添了不小的难度。”邵正航介绍,抓捕行动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人机对应”,为了不惊动犯罪团伙,就连行动路线、抓捕小组的队列顺序都得经过反复斟酌。在周密的部署下,抓捕小组一举抓获以刘某某、彭某为首的犯罪团伙成员共450余人,现场缴获电脑、手机等作案工具千余台、话本及登记册若干本。  经查,2020年6月,刘某某伙同彭某成立公司,为达到“割韭菜”的目的,彭某先后辗转进入多家“同行”公司偷师学艺。在人员组成、岗位设置以及工作内容上,均围绕“诈骗客户钱财”这一目标进行设置。  “从表面上看,该公司手续完备,组织架构也很正规,下设推广部、销售部、教学部、运营部等,每一个部门的职能都与诈骗环节一一对应。”参与审讯工作的江北新区公安分局刑警支队预审大队民警曾宇星告诉记者,该团伙成员在行骗过程中,会向受害人展示成功案例,并承诺受害人购买教学套餐后,可得到金牌老师“一对一”指导,“天天爆单”,不少受害人都选择了购买套餐。  “但实际上,所谓的金牌教师只有初高中文化,他们向受害人展示的成功案例也是伪造的。该公司并不具备培训、运营的能力。”邵正航介绍,该团伙为了规避打击,频繁更改公司名称、与受害人签订制式合同等,这些都给案件侦办带来困难。“但好在前期调查取证工作做得够扎实,该案件的侦破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目前,该团伙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批捕。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8月04日
 作者:许咸宜(新疆大学党委书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的第一站,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新疆大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突出优势特色,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动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新疆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具有突出优势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更好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赓续红色血脉。新疆大学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红色基因。抗日战争期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俞秀松、林基路、杜重远等一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来校工作、讲学,宣传马列主义,传播先进文化,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几代新疆大学师生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并不断为其注入新的内涵。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指示要求,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大力弘扬光荣传统,用红色资源铸牢理想信念之魂,把红色血脉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教育广大师生深刻感悟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书写新的历史、创造新的辉煌。  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新疆大学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为神圣使命,把政治合格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标准,加强师生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等问题,继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  推动“双一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新疆大学“双一流”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新疆大学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建强工科、优化理科、繁荣文科”原则,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学科建设机制,构建相互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生态,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人才聚集效应不断增强。新时代新征程,要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充分释放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活力,持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既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支撑带动应用研究持续健康发展;又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制定实施“服务新疆行动计划”,服务自治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实施好人才引培计划。一方面,加强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广泛凝聚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另一方面,着力加强人才培养,调整优化学生结构,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生力军。  大力培养兴疆固边的优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各领域,引导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推动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大力培养兴疆固边的优秀人才。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师德师风铸魂工程,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鼓励教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构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加快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学科体系,大力推进学科交叉,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全面成长;持续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8月0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党员、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一个家庭,更关系党风、政风、民风。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努力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蕴含着家庭教育智慧的家风文化,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历来重视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毛泽东同志曾为亲情立下“三原则”。周恩来同志用“十条家规”告诫进京做事的亲属“完全做一个普通人”。焦裕禄不让孩子“看白戏”,将票款如数交给戏院。孔繁森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对妻子女儿却显得“小气”。老一辈革命家和许许多多优秀共产党员的良好家风,诠释着奉公品德、求实作风、廉洁精神,是我们涵养良好家风的榜样。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的良好家风对党风、政风、民风具有促进作用,而家风不正则容易出格犯错甚至滑向违法犯罪。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党员、干部及其亲属发生腐败的重要原因。良好家风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要求。党员、干部自觉树立良好家风,把小家管好,既是对家庭、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党和国家负责。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一再提醒党员、干部要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推进家风建设。同时,相关政策法规密集出台,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应当“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一系列重要党内法规制定出台,家风建设由“软要求”变成“硬约束”。党员、干部要带头遵守党纪国法,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弘扬好。(王增福)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8月04日
作者:张立哲  徐立清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首次授衔时的中将、政治工作领导人。他文韬武略,功勋卓著,然而在评定军衔时,他建功不居功主动放弃上将军衔,成为全军唯一的正兵团级开国中将。周恩来感慨地说:“主席说许光达是一面明镜,我说你徐立清也是一面镜子,是难得的一位好同志嘛。”  从红军战士到优秀的政治工作者  1929年,年仅19岁的徐立清加入红军,并参与了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反“会剿”作战。战斗中,徐立清和战友们利用自己本地人熟悉地形的优势,通过小股部队袭扰的战术在短短12天时间里消灭千余名敌军,得到师领导的赞赏。1930年9月,徐立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艰苦卓绝的红军长征。  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徐立清先后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的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政治委员等职。  1945年5月,国民党当局通过了反共决议,并在同年7月指派胡宗南部进占关中淳化县爷台山,企图将之作为进攻中共中央的跳板。为制止内战,保卫延安,中央军委随即成立了临时指挥部,徐立清所在的新四旅、教导一旅、教导二旅和三五八旅成为接受指挥部统一调度的爷台山战斗的主力。战斗中,指挥部采纳了徐立清提出的暂时撤离进攻部队、制造我军怯战的假象误导敌方等建议,取得了良好的战果。其后,新四旅率先进入敌方前哨阵地胡家嘴,再由侧方攻入爷台山主阵地,并在三五八旅的配合下,收复了失地,而国民党军妄图通过爷台山夺取关中、全面进攻边区的阴谋也彻底破产。  1947年,国民党部队判断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主力将在绥德地区东渡黄河,于是以25万的兵力,由蟠龙、永坪分两路向绥德进攻。考虑到敌我兵力相差悬殊,我军黄河补给线被切断,所以彭德怀决定乘国民党主力北上之时,冒险南下进攻国民党军队的补给基地延安县蟠龙镇,以解决部队的后勤保障问题。国民党军队见状迅速回撤兵力直逼我军指挥所。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徐立清不顾个人安危,带着警卫连冒着敌人的炮火将彭德怀转移至安全地点。面对数次攻击失利的困境,彭德怀及时采纳了徐立清等指挥员的建议,在敌方占据优势时巩固已得阵地避免伤亡,在战斗僵持阶段采用堑壕作业推进、分派战斗小组佯攻方式消耗敌方火力,最终全歼敌方守军6700余人,获得大量军需弹药,在沉重打击陕北国民党军队士气的同时,有效缓解了物资补给困难,为我军转入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彭德怀称赞徐立清挺身入险境、临危顾大局,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官和优秀的政治工作者。  主动提出从上将降为中将  1955年开始,为了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全军准备实行包括军衔制度在内的四项制度。由于徐立清分管授衔工作,在军衔评定过程中,有一些干部认为自己军衔评定过低找到徐立清说情,也有一些干部对军衔评定结果不满意而闹情绪。为了能够坚持毛泽东提出的“照顾方方面面、不搞山头主义、一碗水端平”的评衔原则,徐立清决定主动将自己降衔为中将。  罗荣桓得知此事后,以上将拟定名单不能随意更改为由拒绝了徐立清的让衔请求。同时,徐立清也面临着来自战友的争议。有的战友甚至认为徐立清的让衔行为会让其他当选上将的同志难堪。对此,徐立清诚恳地向战友们解释:定衔工作复杂敏感,涉及每位干部的切身利益,而自己作为主管授衔工作的副部长,需要在全军范围内平衡,尽力做到公允,主动让衔不仅可以让自己避嫌,还可以让一些对评定工作有想法的人打消念头,从而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  正在此时,拟授予大将军衔的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在向组织提出了让衔申请后,被毛泽东称赞为“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有了榜样的示范,徐立清让衔的决心更加强烈。在给中央领导的信件中,徐立清写道,自己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是党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尽管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自己即便从上将降为中将也已经感到十分荣耀了。周恩来在得知此事后,准备亲自找到徐立清做思想工作,但没有想到的是,周恩来也被徐立清坚定而诚恳的态度所感动,最终批准了徐立清的请求。  让位荐贤的宽阔胸怀  在全军干部定级、授衔工作结束后,刚满45岁的徐立清却因为长期繁重的工作积劳成疾,晕倒在了工作岗位上。1955年下半年开始,徐立清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不得不住进医院长期治疗。  罗荣桓到医院看望他时,徐立清当即表示,因为身体原因,自己在短时间内无法正常工作,为了不影响干部队伍和人才建设工作,提出将干部任免事项交由其他副部长兼管,同时选择年轻干部接替自己岗位的建议。罗荣桓考虑到徐立清对党的干部政策领会深刻,为人心胸开阔,处事公允,因此建议徐立清暂时不要考虑工作岗位的调整,希望他在身体康复后能继续工作。  1956年初,有的部队干部缺额很大,导致干部配备任务大量增加。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徐立清作为主持任免工作的直接领导非常着急,虽多次请求出院但均因健康状况而未能实现。让位的请求没有得到支持,而自己卧病在床又无法离开医院,徐立清的思想包袱越来越重。经过反复考虑,徐立清在病榻上给军委写信,表达了因身体原因退让副部长职务的想法。收到书信后,军委高度重视并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经过讨论,首长们认为徐立清只有46岁,和其他将帅相比还很年轻,因此回复徐立清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抓紧时间养病,再次拒绝了徐立清的让位请求。尽管徐立清的请求没有得到批准,但却展现出他对国家军队事业的强烈责任感以及在面对功名时淡泊名利的宽广胸襟。(张立哲)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8月04日
【光明论坛·温故】  作者:王艳峰(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基地研究员、山东省政德与廉洁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求是》杂志近日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文中指出:“‘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义之所在,天下赴之’。我们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德之所在,天下归之”,出自《六韬·文韬》:“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此言意谓:仁德之君深明大同天下之公利与民同享,而不专擅以为私利,此其所以得天下。免却人之死难,助人解除灾难,解救人之祸患,济渡人之急难,此皆仁义正德之表现。为人之君而有仁德、行道义,天下人见此自然归心。中华文明漫漫长河,孕育了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优良传统,“重德”作为中国古老的价值观念,已深深嵌入中国人的个人修养、社会理想和人类情怀,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止于至善”的圣贤境界。《大学》开宗明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学历来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价值,“立德”即明明德而完成修身,树立圣人之大德,是“内圣”的功夫,而“立功”“立言”为“外王”的功夫,彰显了儒家一贯主张的“内圣外王”之道。其中,“内圣”为体,是对内塑造君子人格,具备圣人德才,是一种向内的超越;“外王”为用,指对外施行王道,建功立业,是一种向外的超越。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正德厚生”,人从发扬孝悌开始修身,经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达到德明身修。当人有了正德,则可“敬德保民”“以德配天”,使“天下归仁”,进而通达“止于至善”的圣贤境界。儒学“为仁由己”“忠恕之道”“为政以德”“博施济众”等皆是主张正心明道、修身立德,以塑造君子人格、树立家国情怀、涵养圣贤气象。  “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礼记·礼运篇》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系统论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原则,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实现定分止争、无诈无虞、和睦太平的美好社会。《论语》提出“仁者爱人”,认为“仁”是人类最高的美德,“爱人”要“推己及人”,即是孔子所云“泛爱众而亲仁”。孟子曰:“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将之概括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现“天下归仁”,仁德之君要为民着想,以“公心”示范天下,形成君民一体、内外和谐、万民富乐而爱戴其君的局面。诚以仁义公心治理天下国家,则人人效仿,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协和万邦”的天下情怀。《论语·里仁》有云:“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认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良心之人“见其德者,固愈加亲近,闻其风者,亦翕然信从,就似居处之有邻家一般,有不招而自来者矣。故人君修德于上,则万姓归心,四夷向化,而天下为一家”。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儒学思想中有着深厚的渊源。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等“和合”思想与处世之道。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生息、创造、传承、积累,形成了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对个人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法、行为模式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我国今天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大道在人心,是非有公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坚定的文化自信,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推动建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代表了历史发展大势,体现了大国道义和大国担当。读懂中国,认同中华文化,领悟中国精神,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正赢得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和赞同。“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中国共产党作为追求人类解放、“天下一家”的政党,朋友圈必将越来越大;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势必为世界持续和平与永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世界人民一道开创美好未来。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8月04日
 前些日子,王仁江与战友王平潜再次来到去世战友张雷声的家中,看望他的亲人,王仁江已记不清是第几次来这里了。1985年张雷声边境作战时失去左腿,炸残右臂,退役后王仁江与战友经常去看望。张雷声因病去世后,王仁江和战友对他的家人格外照顾,家中有什么困难他们总是第一个出现。  今年61岁的王仁江是齐河人,中共党员,大快(青岛)大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37年前,在边境作战的枪林弹雨中,时任连长的王仁江和战友们许下“生死盟约”:“你们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无论我们当中谁牺牲了,剩下的事大家一起扛!扛一辈子!”在一次战斗中,王仁江和战友们攻占了山头,歼灭了敌军,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攻坚英雄连”称号,王仁江荣立一等功。那天,12位战友壮烈牺牲,在王仁江的身体里,至今还有作战时留下的弹片。  从那时起,王仁江便和其他战友一起履行诺言,每月寄钱给烈士父母、逢年过节送上问候,如果老人去世无论多远都赶去送最后一程……一句盟约,一生守护,从王仁江身上,看到了承诺的分量,他也因为重信守诺荣登“中国好人榜”。  “牺牲的战友都是兄弟,他们的爸妈就是我的亲爹娘,孝敬我们的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采访中,这是王仁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从战场回来的那一刻起,我就永远把自己当作这些老人的亲生儿子。”在王仁江看来,这样做不仅仅是抚慰老人们的丧子之痛,告慰那些生死与共的战友,更是对保家卫国信念的坚守。  这些烈士的父母,居住地包括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河南、江苏等省份,不少居住在偏远农村地区。作战结束后,王仁江与战友们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挨家挨户走访。1985年,王仁江一个月的工资几十元,他把一半的钱拿出来,从刚开始的十几元、几十元、几百元,到后来的几千元。他说,钱不多,只是点滴心意。  44岁时,王仁江从部队转业,和战友李华丰自主创业,积极吸纳复转退伍军人就业,自愿担负起为退役士兵服务的社会责任,成为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的会员。  王仁江一家人友善和睦、孝敬老人,在十里八乡都闻名。由于父亲去世较早,排行老大的王仁江早早就担负起了家中的责任。“长兄如父在我大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仅挂念着战友的父母,母亲、兄弟姊妹,家中的大小事他都记挂着。”在齐河县上班的弟弟王仁和介绍,受大哥榜样的引领,两位弟弟都当过兵,这些年家和万事兴,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言必信、行必果,做人做企业都是如此。王仁江参与组织成立了齐河商会,倡导诚信经营,开展双招双引,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今年年初,王仁江特地带着公司员工来到了齐河“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参观,感悟先模人物的奉献精神。“无论什么时候诚实守信是最好的立身之道,我一定要让战友的父母老有所依。”(大众日报记者 贺莹莹 通讯员 段慧)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8月04日
从黑龙江到西藏,跨越4000多公里,戍边13载,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山南边境管理支队玉麦边境派出所教导员王微的脸颊被强烈的紫外线炙烤出点点高原红。尽管显得比同龄人苍老些许,但他乐观向上,脸上随时都洋溢着热情的笑容。深深的皱纹里,隐藏着讲不完的戍边故事、道不尽的家国情怀。  爱民为民恪尽职守  王微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山南边境管理支队加玉边境派出所,驻地位置边远、生活物资匮乏,四周都是岩石裸露的荒山,当时派出所还在修建营房,大家都挤在一个土石结构的小房子里,十几平方米的狭窄空间,搭了3个高低铺,既是寝室也是厨房。王微打趣地说:“一个月下来,新买的被子上全是油烟味,每天都是伴着饭香入梦。”  习惯了繁华热闹的生活,王微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既来之则安之。让自己忙碌起来,这样就不会有多余的时间去感受环境的艰苦了。”  派出所旁边就是敬老院,王微开始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送去生活物资、衣物。“每次要走的时候,他们都会拉着我的手紧紧不放,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很开心。”王微说。  有了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王微找到了驻守在这里的价值,干劲十足。  白天挨家挨户走访,详细记录每家每户困难情况,夜里开始梳理、制订帮扶计划。修补受损房屋、挖建蓄水水池、修建蔬菜大棚、走访慰问孤寡老人、义务理发一件件实事在王微的努力下如期实现。  随后,王微又积极向山南市协调50万元经费,成功解决加玉乡庞村冬季饮水困难问题,让255名村民告别了背水生活。线上帮助群众销售藏药材,为群众创收70余万元。获悉乡里4名困难儿童,王微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凡是群众有需要的地方,就会看到王微忙碌的身影。  2021年年底,王微从加玉边境派出所调到玉麦边境派出所工作。针对辖区实际,王微坚持“四个一”举措,为每家每户建立一套完整详细的民情日记,并张贴民情二维码,方便精准跟踪服务和群众及时报警求助,实现了大事联动联网、小事网格内解决。  把辖区当家来守护  在加玉边境派出所,辖区人口多,风险隐患多,矛盾纠纷也相应增加,王微接触最多的纠纷就是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劳资纠纷。  作为地地道道的东北人,王微喜欢与人唠嗑、打交道,“我经常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到涉及老百姓的事情,我们都当大事来办,不敢有丝毫马虎。”  2021年7月,一位村民报警称自己老婆“走丢了”,问起缘由,竟是双方因为孩子读书问题意见不合,妻子离家出走。  情况紧急,王微随即出警搜寻,一整天才最终在一个放牧点的山顶找到。回家后,王微又扮演起了“知心大姐”的角色,安抚双方情绪,疏通心结,最终夫妻俩和好如初。  调解多了,王微摸索出了情、理、法“三字调解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律为准绳,“只有站在双方角度考虑问题,做到公平公正,老百姓才信服你”。  “在我们乡里,就没有他调解不了的纠纷。”加玉乡乡长向玲玲在王微调往玉麦边境派出所工作时这样说道。  后来,王微把加玉乡的调解经验带到了玉麦乡,结合辖区网格化管理,创新推出了“三长”服务模式,建立提包警务机制、预警调处机制、网格服务机制,形成了“排查在先、教育在先、调解在先”的社会面综合治理模式。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王微一直坚守的工作信条,来到玉麦边境派出所至今,他共排查化解各类隐患纠纷17起,开展救援27起,玉麦乡连续11年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警民双向熟悉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维护边境安全稳定  边陲的寒风,一味地吹,吹走了石头,吹飞了冰雪,吹皱了青春,却无法吹走戍边民警的脚步。  守护好祖国的一草一木,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是戍边民警重要的职责使命之一。  玉麦乡爱国戍边的故事感染、激励着王微,他说:“走进玉麦乡,才能深刻感受到家国的含义。”来到玉麦边境派出所后,他联合军地搭建“联育联学”平台,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潜移默化之中教育引导群众守护好国土,建设好家乡,凝聚起戍边卫国磅礴力量。  每个月,王微都会带领民警定期联合驻地解放军和党员干部开展“重走桑杰曲巴巡边路”边境踏查活动,穿密林、涉冰河、攀陡崖、过悬梯,在沿途树干上绑上五星红旗,在岩石上用红油漆刷写上“中国”“CHINA”字样。  经年累月的攀爬巡逻,让沿途锋利凸起的岩石变得光滑发亮。一趟巡逻走上五六个小时,大家脚底都布满了水泡。王微说:“过去玉麦的戍边条件那么艰苦,卓嘎、央宗和桑杰曲巴老人都未曾退缩,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了,我们更要坚决守好这里的一草一木。”  在王微带领下,派出所打造出“一个居所就是一个哨所、一个边民就是一名卫士”的管边治边新格局,用生命与青春守护着这条与国土安全息息相关的路。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比钻石还要珍贵,那便是一颗甘于奉献的赤诚之心。王微选择了一条人迹更少的人生道路,虽然是冷月边关为伴,却是步步精彩、青春无悔。(法治日报记者 刘玉璟 通讯员 彭维熙)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8月04日
我们老祖宗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顺著人性、顺著根本来教,孝是根。今天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了,他还能有仁爱心吗?我们人生时时都能从根本思考,很多问题就解开来了;不从根本思考,都在枝末打转,那问题层出不穷。《论语》也告诉我们,“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爱心的根本,就是对父母的孝心,对兄弟的悌、友爱,这个才是仁爱心的根本。我们这个时代都强调仁爱和平、大同世界,都强调这么高的目标,却不知道源头活水在哪里。耗了这么多精力,在这几十年来,多少人为整个国家社会的兴旺流血流汗,可是这个社会愈来愈乱,他们也觉得很无奈。所以人生能找到根本,这是最幸运、最痛快的事情。我们看,根是在孝道,悌忠信是本,礼义廉耻是枝干,仁爱和平是花果。  我们今天根不要了,就要花果,挺好看,但是看几天,花就谢掉了,所以都变成很多美好的口号,撑不了几天。它无根,就烂了,烂了以后,反而否定了这些理论不好,其实不是的。我们现在人很容易认同一个东西,后来出状况了,就完全否定。这个是很要不得的,不是太过,就是不及,都失去理智、失去客观了。枝叶花果很好,但是它要长久的整个生长,长久的兴旺下去,它一定要有根才能生生不息。这个根的整个成长是顺著人性的,为什么?人一生下来,最亲爱的就是父母,所以是“事亲”。我们中国人的教育,就是让一个人跟父母的天性(父子有亲的天性)终生保持,这是教育第一个最重要的功能。第二个功能,就是让一个人对父母的亲爱延伸到对家族、对邻里乡党、对社会大众,再对世界人民,把这个爱整个扩展出去。这个是我们几千年教育第二个重要的目标。  来源:弟子规公益网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8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