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作者:刘晨  王少群 )近日,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长白人民法庭成功化解一起婚姻家庭、继承纠纷。该案中,原告父亲早逝,原告和祖母一次性获赔了一笔数额较大赔偿金尚未分割,后祖母去逝。原告姑母作为原告祖母的继承人,可能将分得相当一部分其母(原告祖母)因原告父亲死亡所获的财产。因此,产生了姑侄争产的局面。原告方(侄子)认为其是唯一男丁,现在尚未成年,赔偿金实为其父的“命钱”,故应当多分。被告(姑姑)则认为其在赡养母亲上尽了更多的义务,垫付了医药费,独自承担了丧葬费,今后作为成年后代仍需在修缮祖坟时承担较多责任,因此要求依法分得本应属于自己母亲(原告祖母)的财产,同时认为原告母亲已与原告父亲离婚,在原告未成年阶段由其单独管理原告财产有很大风险,要求监管。双方当事人之间出现了情感和信任的双重危机,化解难度非常大,通过庭审和多轮调解,化解工作始终没有取得较大进展。考虑到案件涉及家庭成员的亲情关系,径行判决效率虽高,但显然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弥合,办案法官始终没有放弃彻底化解当事人之间矛盾、使一家仅剩的血脉重归于好的想法并做了大量工作。根据案件特点,在该案进入诉前阶段时,员额法官就重视发挥多元解纷机制的积极作用。在诉前该案已经通过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在立案阶段引入了人民检察院支持起诉机制,在法院调解阶段又重新争取到人民调解员的协同配合,还获得了村委会干部、村屯网格员的帮忙协助,以及双方亲属的理解支持。发挥多方作用,对于当事人的家庭和个人的具体情况、亲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原告父亲和祖母财产此前处理情况等各方面情况做了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办案法官入情入理、真情实感地与当事人谈心沟通,做到情理交融,从法理、情理以及传统风俗等多个维度对当事人开展了引导说服,从不同角度对当事人的感情和心理进行了排解疏导,最终唤起了双方当事人内心深处对于亲情的珍视,不仅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更解开了双方心结,弥合了姑侄感情。在调解成功后,双方均一再表达了对于血脉至亲的真切情感,姑姑反复邀请侄子在假期休息等时间到家中小住,侄子母亲也对于今后生活、祭祀等也做了细致安排。双方在协议的实际履行过程中也都始终积极配合,一番争执在当天的夕阳下和亲人的泪眼中彻底消散。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自身调解的优势,积极拓展多元化解的作用,通过与人民调解组织、社区村屯网格员、检察机关等部门和组织积极合作,协同化解矛盾,为老百姓解纷争、化矛盾,更多更好地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2年09月08日
(作者:刘晨  王少群 )为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府院联动工作要求,进一步拓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深度广度,提升劳动争议化解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优的司法服务。近日,根据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与县人社局的联合部署,长白人民法庭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组织开展了首次联动工作。在此次工作中,县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和法制科的青年骨干同志赴长白人民法庭观摩参观,仲裁员与员额法官就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裁判尺度、调裁审衔接、有效化解劳动争议纠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时,双方负责人,对强化裁审衔接机制,统一裁审尺度,建立裁审工作日常联系,探索疑难复杂问题会商机制等工作措施进行了初步磋商并达成共识。通过此次活动,两部门初步建立了劳动人事争议化解工作联动机制,为今后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下一步,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将把长白人民法庭与县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作为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化解工作的桥头堡,围绕专业能力提升、裁审常态沟通、联动化解矛盾等多个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为民司法水平,释放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效能,持续提高基层矛盾化解质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2年09月08日
(作者: 刘晨  卓勇哲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吉林法院人民法庭标准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加强法庭建设,努力打造八道沟人民法庭辖区标准化法庭,更好为辖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司法服务。​2022年8月,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吕全一行到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八道沟人民法庭进行调研,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翁建军、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季从军陪同。长白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翁建军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八道沟人民法庭设置、职能和辖区等基本情况。省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吕全先后视察了法庭的立案室、审判室、办公室、宿舍、荣誉室兼阅览室等场所,详细了解县法院标准化法庭建设情况,以及庭审直播等功能配置情况。吕全主任充分肯定了法庭在促进基层治理中发挥的辐射和沟通作用,并强调基层人民法庭化解纠纷作为社会综合治理中的关键环节,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思想建设,打造过硬队伍,依托法官进网格和府院联动机制,开展好无讼村屯建设工作,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携手政府共创无讼社区、村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作为、显担当。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2年09月08日
(作者:刘晨 卓勇哲)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八道沟人民法庭始终坚持司法便民,司法为民根本宗旨,贯穿司法服务的各个阶段,想群众之急,解群众之忧。依托便捷的线上咨询和线下服务,为特殊群体进行上门提供司法服务,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的诉讼负担,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八道沟人民法庭在近期审理的一起案件中,原、被告均因年龄较大,来法庭领取诉讼材料不便,双方当事人均是第一次参与诉讼,对相关法律术语理解困难,双方到法庭参加诉讼需要乘坐长途大客车,庭审结束后很可能会错过返回班次乘车时间,法庭及时为案件当事人提供上门司法服务。驱车几十公里来到原、被告住处送达裁判材料,因当事人患有脑血栓,法庭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讲解诉讼权利和义务,并且也详细介绍了诉讼流程,通俗地解释相关术语,一一告知诉讼权利义务。对特殊群体上门提供诉讼服务,体现了八道沟人民法庭司法为民情怀,努力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2年09月08日
(作者:刘晨  李成贵)近年来,长白法院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普及教育。除组织“模拟法庭”、庭审观摩、送法上门等活动外,还通过选取公开审理的典型案例,组织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现场旁听庭审过程,“零”距离感受法律威严,置身真实案件审理环境,现场接受法治教育。9月6日,长白某银行的中层领导应邀走进法院,旁听了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刑事案件的审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部分外地被告人不能到现场参加庭审,依法采取网络庭审方式进行。整个庭审氛围严肃庄重,节奏张弛有度,特别是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阶段,从证据质证、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方面,多角度“再现”了犯罪经过,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成为一次精彩的、别开生面的生动法治课堂。庭审结束后,旁听人员表示,“现场旁听庭审活动效果就是不一样,“震撼”感十分强烈,心灵受到洗礼和净化。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法律并不遥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也与我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对法院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明白了人民法院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多么重要。这起案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对我们银行信贷工作人员最好的警示和教育,既普及了法律知识,也有利于今后加强管理,排查相关风险点,堵塞管理漏洞,希望法院多多举办类似活动。”近年来,长白法院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普及教育,每年都多次选取典型案例,组织不同行业干部职工旁听公开审理案件,反响较好。今后,将丰富和拓展法治宣教载体,提升法治教育效果。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2年09月08日
当前阻碍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瓶颈」,就是教育。而教育的「瓶颈」就是教师。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实。因此,本人多年来与同行讨论的一个题目就叫《中国教育十大经典——略论教师的理念、学养与精神》。所谓「十大经典」包括经典之论、经典之问、经典之说、经典之教、经典之事、经典之学、经典之书、经典之篇、经典之语、经典之师。意在用此中国教育之「经典」,让老师们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教育理念、比较深厚的人文学养和比常人更多一点的奉献精神。其中的「经典之篇」,就是《礼记》中的《学记》,荀子的《劝学》,韩昌黎公的《师说》这「老三篇」。这些曾与因缘生小友谈过,希望他把这「老三篇」做个简注,让老师们将这必备之篇都熟读成诵。这对一个教师教育理念、人文学养、奉献精神都必将有个较大的提升。因缘生小友闻斯行之,竟很快把这三篇给做了详注并为之疏解。在各位领导的关心下,由有关部门付梓刊行,实是我教育界一件大事。《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华先民对前此数千年教育的经验总结,对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等都作了全面详赅的论述,表现出中华先民极高的智慧。因缘生小友在书中都有详细的讲解,兹不重复,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语,就是一极高的教育理念!人与草木、鸟兽、虫鱼不同之处即在藉教育以文化之而为「人」,由此形成了感情理智,人格品质,社会道德和人文思想等等。于是便组织社会,建立国家,努力使人与人在互相同情怜悯、互相关心帮助下,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的理想。要实现这一理想,唯赖教育;没有教育,便没有一切!因之,「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八个字是构成社会、建立国家的先导。没有这个先导之理念,不仅社会国家无法构成建立,人也必然与鸟兽无别,不成其为人了。荀子之「性恶」论,历遭诟病。其实是吾辈太不解荀子之良苦用心了!本来人之初生,无所谓性善性恶。孟子讲性善,是一种提倡——作为人,应自幼向善,终生向善!而这种向善,也必须以教育实现之,不然即会不知向善,甚至变恶。荀子讲性恶,更是高度强调教育之大功——如果不重教育,不行教育,天下尽为恶人,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荀子写《劝学》,即鼓励劝勉人必须终身学习,接受教育。「博学」「参省」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亦即学、问、思、辨、行;「假物」即藉教育以文化人;「就正」「防邪」,则追求一个优异的向学环境;「勤积」「结一」,则劝人必以持恒厚积,方可「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诵经」「读礼」则论教育之内容及学习之顺序;「好人」「隆礼」「通伦理」「一仁义」,即尊师重道之大理;「成人」「贵全」即劝学之终极目标——这些论点,正是今天教育所大缺失者!韩公之《师说》总论为师与从师之道。「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根本职责与任务。传什么道?天地之大道;授什么业?经国之大业;解什么惑?人生之大惑。韩公与其弟子李翱率先提出应高度重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宋儒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放在五经之前来攻读学习,实是读经之不二法门。天地之大道,即为《大学》之「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是要求吾族国人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是先民为我中华民族提出的奋斗目标。多高的境界,多高的要求啊!而「止于至善」的前提就是「明明德」,明白一个像天一样高、一样亮的道理,熔铸一个高尚的道德,然后影响、教化社会人群,共同把人的事情做到最好。这就是天地之大道。经国之大业就是《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生的价值取向。如果不知道「止于至善这个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没有「修、齐、治、平」的价值观,就是人生之大惑!传天地之大道,授经国之大业,解人生之大惑,这就是对一个教师的最根本的要求,否则就不副「人师」之名、「人师」之实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从师之道。韩公感慨万端地接着说道:「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门时至今日,读至《师说》此语,不禁令吾辈为之痛哭,为之流涕,为之长太息者也!八十多年前,钱伟长先生留学美国,遍访南北美洲,发现一个极其值得研究的现象,即北美是那样的发达,而南美又是那样的落后!研究的结论就是:「教育发达则国家发达,教育落后则国家落后!」这是被全世界各国验证了的经典论断。——且看今日我们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是何等落后!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大学教育是成才教育。就成才教育的大学而言,三亿人口的美国有一万多所大学,而我十三亿人口之众的中国仅有三千来所大学;河南是中国一亿余众的人口大省,韩国人口是四千八百方,韩国大学有四百多所,而河南现在只有一百三十所大学,其中专科占七十七所。二00六年,钱学森先生逝世前对温家宝总理说过一段话:「这几十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学术成就上讲,没一个可以跟民国期间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就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世纪之问」,「经典之问」!其实,在大半世纪前就有了答案,当时清华大学的梅贻琦先生说:「大学者也,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时的清华大学曾办了一届国学院。就那一届,培养出了如王力、钱钟书、吴宓等等一批大师级人才。为什么?就是当时的清华大学大师如云,其中四大名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声望最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大地上,曾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过堪与先秦诸子媲美的一批学术大师。这些大师们又教出了一代学术大师。现在检点起来,那些大师的成因有两个条件:是国学功底硬,二是留洋看世界。所谓国学功底硬,就是精通母语,谙熟母文化;留洋看世界就是不拒绝人类创造的所有文明。这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成不了大师!一九九五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国学院,二十年过去了,却没见到像当年清华大学那一届国学院走出的大师来!为什么?就是现在我们的大学里,有多少教授们可称为大师?更没有了像当年清华大学「四大名导师」那样的大师!大学没有大师,教出来的学生就成不了明师;大学无大师,中小学无明师,教育休矣!北京大学何九盈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翻开近百年历史,无一页不是「反传统」三个字。高喊废除汉字的学者有之,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英雄」有之,把线装书全都扔到茅坑里的「元老」有之,交白卷的「革命小将」有之……」百年来的「反传统」,对中国文化教育造成的创伤,是何等之巨大!人文学养的缺失,母语的低化,浅化,粗化,俗化,使今天想把我们民族的思想、意志、情感准确地、深刻地、高雅地表达出来就成了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大学校长不识字、读错字、写错字,这种情况,实不该出现在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今天,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必须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文化之复兴,必赖于教育之发达!教师乃教育之主力,其教育理念之确立,人文学养之提高,奉献精神之建树,实为今日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之大端。此事切切,不可贻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传统教育经典之篇《师说》、《劝学》、《学记》合刊出版问世,想必为此有所贡献。作者:聂振弢老教授(序于羊年即临除旧迎新之夕也)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2年08月22日
(作者:刘晨  黄岩)“非常感谢法官您对我们坚持不懈的调解,没有您在,这件事不能这么圆满的解决,现在我心中的这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这是执行人张某在达成执行和解后发出的诚挚心声。8月8日,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成功调解了一起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2021年1月,申请执行人张某在被执行人李某的建筑装潢店工作期间,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从3.5米高的阁楼摔至地面,后经过司法鉴定为十级伤残。2021年12月,张某向长白县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该装潢店依法支付其受伤后各项赔偿款。长白县人民法院在审理后作出裁决:建筑装横店支付张某各项费用合计7万余元。判决生效后装潢店老板李某因经营不善,店铺停业,这笔赔偿款也一直未支付。无奈之下张某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立案后,执行法官在第一时间查阅卷宗、梳理案情,及时与装潢店老板李某沟通了解财产情况。经多次网络查控、现场调查,均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法官多次找到装潢店老板李某谈及店铺的经营乃至个人信用问题,但李某仍强调暂时没钱给付这笔赔偿款,拒不履行义务。执行法官便上门去找到被执行人装潢店老板李某,告知他拒不执行的危害,同时与他聊聊家常,了解他拒不执行的原因,李某一开始对法官的到来显得非常抵触,也很不耐烦的回答问题,随着法官走访次数的增加,李某逐渐软化下来了。接下来执行法官开始做李某的思想工作,向李某介绍申请执行人张某的家庭情况,并了解李某所遇到的困难并提供建议。后来在执行法官的调解下,装潢店老板李某同意与当事人张某见面和解,最终双方签署了执行和解协议书,李某承诺在11月中旬一次性给付赔偿款。案件不分大小,群众长挂心中。长白县法院执行局将不断更新执行理念,创新执行方式,通过“执行+调解”的方式,刚柔并济,不断提升执行工作能力和水平,向“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迈进。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2年08月22日
家校社育工委“好习惯养成”亲子夏令营精彩回放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2年0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