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经济界面】    对古树名木保护力度的逐渐加强,成为十年来我国林草资源保护成就的缩影——守护!为了古树名木枝繁叶茂光明日报记者 姚亚奇  在陕西延安黄陵县桥山,相传由黄帝亲手栽植的柏树枝叶葱茏。这株7人手拉手合抱不拢的古柏,沐浴5000年风雨依然遒劲挺拔。  不只是这株古柏,在全国各地,大批古树名木历经岁月洗礼,如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林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也在扎实开展,逐步走向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当下,我国古树名木保护状况如何?保护难度在哪儿?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延续古树名木的枝繁叶茂?对此,光明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研。贵州瓮安县建中镇,工作人员正在抢救复壮一株500余年的香樟。赵天恒摄/光明图片  1.古树的理想生活环境什么样?  在广西桂林灵川县谭下镇下大江田村,一棵千年古樟树陪伴着村民们世代生活。近几年,由于古树周围平整道路,且蕨类植物寄生,这株古樟的树叶大量脱落,一度“病危”;而在几百公里外的湖北咸宁,由于夏季大风大雨,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里一棵600年树龄的榔榆古树翻倒……近年来,一些古树濒危、损毁的状况牵动人心。  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与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散生古树有10745株,5000年以上的古树仅有5株。  而按生长环境看,全国散生古树名木中6.85万株生长环境差,极差0.26万株;按长势情况分,正常103.73万株,衰弱15.77万株,濒危2.63万株。对古树名木进行有效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古树由于生长时间较长,一般树体的体量较大,根系分布广,造成水分与养分的疏导距离过长,运输效率降低,生长势弱则易招致病害。因此,受真菌、木腐菌等侵染,易导致树皮和树干腐烂。由于古树年老,树体褶皱、小空洞、各类破损多,也易招致虫害。”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植物与古树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丛日晨告诉记者。  同时,生长环境对古树长势至关重要。“足够大的土壤面积、无积涝、无严重干旱、不被人为干扰、适度自然植物群落,才是古树的理想生活环境。”丛日晨指出,然而目前在城市、乡镇遗留的古树,多在寺庙、宫殿、房屋、大院等有限空间内,且地上物常被修缮,古树的生长环境处于不理想且时时被扰动状态。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有生命的文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和经济价值。保护古树名木,势在必行。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切实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及自然生境。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将保护古树名木列为专门条款,成为国家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国绿化委员会的大力推动下,全国爱古树、保护古树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以前挖古树、买卖古树的现象已经很少见到,这也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成就。”丛日晨表示。  对古树名木保护力度的逐渐加强,也成为我国林草资源保护成就的缩影。  十年来,我国林草保护成效显著。在重要生态区位,我国实施66个林草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和40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5.78亿亩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  2.古树的“体检”复壮如何进行?  古树树干空腐程度如何?根系有多深?土壤是否适宜生长?……近一段时间以来,针对古树名木的“体检”行动在全国多地推进。  在湖北荆门,“体检”采集了城区53株古树名木及48株古树名木后备资源的生长数据;在山东青岛,对浮山所古银杏树的全方位“体检”中,工作人员检测了古树内部中空和腐烂情况,并对古树进行了复壮;在北京中山公园的古树科普活动中,园林专家现场演示,如何通过检测设备了解树干空腐程度以及腐朽位置。  “古树的‘体检’,像人的体检一样,是对树木健康状况的全面检查,包括树体稳固性评估、地上树木生长势评估、地下根系活力以及影响根系生长的土壤质量等。通过检测不仅可以准确判断树木的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健康隐患,更重要的是为古树高效保护与复壮提供依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古树名木保护与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康永祥告诉记者。  全面“体检”后,对存在问题的树木,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救护与复壮。康永祥说,第一,要改善它的土壤环境,创造适宜的根系生长条件,提高根系活力;第二,保护的关键环节是保证古树足够的营养空间,避免人们在古树的营养范围(树冠外缘线5米内地面和地上空间)内开展各种活动,如人为踩踏、地面过度铺装、地面积水、垃圾堆放等;第三,监测病虫害发生,争取做到“早防早治”。  从2019年1月至今,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已组织开展4批古树名木抢救复壮试点工作,涉及北京、山西、江苏、湖南、海南等23个省(区、市)。通过及时科学的抢救复壮,一批濒危古树焕发了新的生机,并推动了全国范围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作快速开展。  近年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还制定出台了《古树名木鉴定规范》《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程》等一系列行业规范。北京、山西、江西、福建、云南等省份出台了系列地方标准,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逐步走向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  2015年至2021年年底,全国绿化委员会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开展并完成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全绿委办)司长张炜表示,资源普查基本查清了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本底状况,建立了古树名木资源管理档案和数据库。下一步,将积极运用本次普查成果,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推进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实施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加快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法治建设,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题宣传,增强全民保护意识,切实保护好中华大地上的古树名木资源。  3.古树保护的薄弱环节怎么改善?  在北京顺义牛栏山镇北孙各庄村,新建成的银杏公园拆除了古树周边的硬质铺装,扩大了古树保护范围,并增设游憩设施和文化景观;在陕西渭南白水县仓颉庙景区,除常态化浇水、施肥、生物防虫害外,扩大树盘范围促进植物根系呼吸、设置木质防护围栏等措施,为仓颉手植柏提供了有效保护。  “目前,在一些景区、公园、重点文物地区,古树名木保护较好,专业化程度较高。”康永祥说,虽然不少地方针对古树名木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如为古树加装保护性围栏、设立标牌等,但是仍不到位。尤其是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保护资金渠道不畅,对古树名木保护还停留在简单的“被动保护”,有些地区甚至仍未落实为古树加装保护性围栏等基本保护措施。  此外,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救护费用较高等,也是古树名木保护中面临的薄弱环节。  丛日晨表示:“古树复壮不同于一般的园林工程。古树的特殊性,就像人需要去医院的疑难杂症科或老年科就诊,要求一线实操人员具备综合技能、丰富知识。同时,还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养护复壮措施。目前,古树复壮工程一般由园林公司进行操作,一线实操人员多而不精、不专等问题仍是制约。”  在古树救治费用方面,山东青岛崂山区的一株濒危白皮松,仅第一阶段的救治费用已超6万元;浙江温州龙湾区的两棵古树因台风受损,仅施救和加固就花费了27万元……丛日晨分析,古树名木救治费用较高的原因在于,一是古树复壮需要动用较多技术人员以及工程设备,工程量较大;二是古树修复分项工程量较难量化,如树洞仿真修补等,包含雕塑等艺术活动;三是目前古树修复仍未设定专类工程定额,导致概预算缺少依据。后续应把制作工程清单、量化工程内容、制定省级定额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为古树名木救治减轻资金压力。  康永祥同样建议,各地应设立古树保护专项资金,同时,也要培养一批地方古树保护技术人员。  如何为古树名木提供更好的保护?“除了不断改善各类薄弱环节外,各地还推出了不少积极举措,值得倡导、借鉴。”丛日晨介绍,部分省份已经制定了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而国家层面上,古树名木的相关保护法规方面仍为空白,应当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保护条例,提高古树名木统筹保护力度。一些省市推出建设项目“多规合一”协同信息平台,工程建设涉及古树时,在规划审批阶段就会给予规避;园林部门也应提供全市古树地理坐标,供规划部门审批项目时参考。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全绿委办)副司长刘丽莉表示,为了切实保护好珍贵的古树名木资源,下一步将加强保护管理,建立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一张图”,对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严格落实管护责任制,确定管护主体,压紧压实管护责任。加大日常巡查巡护力度,坚决打击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将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推出古树游线、打造古树公园等形式,讲好古树名木故事,增强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意识和热情,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和监督,形成古树名木保护的合力。  数据  十年来,美丽中国绿色本底不断夯实  目前,我国森林面积34.60亿亩,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蓄积量194.93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工林保存面积13.14亿亩,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完成种草改良草原5.14亿亩,新增和修复湿地1200多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24.0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0.32%。近十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四分之一的新增森林面积。  全面推行林长制,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近120万名,全国有421名省级领导干部担任林长。  2021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8万亿元。油茶面积达6800万亩,带动近200万人增收致富。  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78亿亩,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7500万亩,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53%。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10月13日
朱熹家训家和万事兴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来源:家风家训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10月13日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他说,山上的大树,自然地活在那里很好,为什么没有都变成神木,永远活下去呢?“自寇也”,本身长得太美丽了,太好了,所以招来别人的砍伐。太有用的材料,一定有人把它砍掉的,所以山木是自寇也。“膏火自煎也。”那些能够燃烧的油脂,古代叫膏,像猪油、鲸鱼油等等,历史上的记载,把古代帝王的坟墓挖出来,里面铜锅里点的灯,千年不熄。那个灯里面是鲸鱼油,燃烧得非常慢,可以点个千万年。为什么这些动物身上有膏脂,会招来杀身呢?因为它有可利用的价值。“桂可食”,肉桂是补品可以吃,可以做药,“故伐之”;“漆可用”,现在油漆是化学的,古代就是漆树,这种树流出的汁,可以漆东西,有利用的价值,“故割之”。所以一般人都知道,生命活着要有用处,有价值。其实啊,人生的价值,自己觉得没有用的,最有用;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活一辈子就好了,这是庄子的结论。看起来非常消极,对于社会、世界、人生是讽刺的;实际上,他一点都不讽刺,只是告诉我们四个字:“世路难行”。《人间世》这一篇的结论,是说世间这一条道路,很难走的;生命要很有价值,自己处理生命要很有艺术;要懂得在哪个环境,应该要怎么样做。如果不晓得自处,会招来侮辱,招来伤害。我们再看《人间世》这一篇,由孔子的学生中道德、学问最高的颜回,要出来救世,想出来做帝王师开始,被孔子骂了一顿,说他哪有资格出来做帝王师!这一条命要玩掉的,自救都救不了,还想救世救人,不如先自救。所以教他如何修道,修心斋,如何自利而后利人的道理。接着讲了许多的故事,最后讲到孔子的本身。孔子善于教人,不善于教自己,所以自己也忧伤悲苦一生,结果碰到装疯卖傻的陆接舆,骂了他一顿,实际上也是恭维了他一顿。孔子一生之所以为圣人,在哪里看到呢?不在四书五经上,而是在《庄子》上看出来。圣人之用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救世圣人的观念。所以《人间世》全篇的宗旨,看起来像在讥笑孔子,实际上是非常捧孔子。所以后世的儒者,孔子的门徒们,尤其宋明理学家,都是采用庄子所说的来捧孔子。他们看出来庄子在捧孔子,但是表面上,因为宗教性的排他心理,仍然拼命地骂佛道两家,这是历史上非常不公平,文化史上也非常不合理的事。所以我们要把《人间世》的宗旨看清楚,其中告诉我们世路难行,并不是世路不可行,世路是可行的,要自己善于处理才行。总结起来,这一篇告诉我们什么呢?三个字,守本分。人要守本分,在什么立场就做什么事,处什么态度;大家进了歌厅唱歌,你就唱歌;到了舞厅跳舞,你就要跟着跳舞;大家喝醉了,你也要装醉;大家清醒了,你也要醒过来。如果大家清醒了都在那里做工,你仍躺在那里睡觉,那成什么话呢?那不是疯,那已经蠢到极点了。——《庄子諵譁》东方出版社做人的道理,要守本分,就是我们的老话,现在大多数年轻人是不会深入去体会的。什么是本分?做领袖的,做父亲的,做干部的,做儿子的,上下长幼、贵贱亲疏之间,都要守本分,恰到好处。譬如贫穷了,穿衣服就穿得朴素,就是穷人的样子,不可摆阔;有钱的人也不必装穷,所以仁爱要得分,施舍要得分,仗义疏财也要得分,智慧的行为也要得分,讲话也要得分,信也要得分,总而言之,做人做事,要晓得自己的本分,要晓得适可而止,这才算成熟了,否则就是幼稚。这是中国文化,为西方所没有的,到今天为止,不论欧洲或美国,还没有这个文化,专讲做人做事要守本分的“哲学”,能够达到如此深刻的,这些地方就是中国文化的可贵之处。——《历史的经验》东方出版社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10月13日
(通讯员: 姚倩男)为持续做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近日,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组织刑事审判法官走进绿江社区,开展以“守住养老钱 幸福享晚年”为主题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法官为居民发放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手册、倡议书,引导居民群众文明用网、安全用网、依法用网,提高个人信息安全防护意识,提醒居民群众不点击不明网络链接,积极举报涉养老诈骗有害信息及违法违规网站平台,警惕“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常见诈骗套路,切勿因贪图小便宜落入诈骗圈套。法官生动讲解分析典型案例,通过对“低投入高收益理财骗局”“收藏品骗局”“保健品骗局”的揭露,总结“养老诈骗”的常见套路,普及防范养老诈骗的方法手段,切实增强老年群体识诈防诈的“免疫力”。现场群众纷纷表示,宣讲活动既提高了老年人对养老诈骗的警惕意识,又让他们进一步认清了套路陷阱。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品、纪念品200余份。通过开展防范养老诈骗普法活动,时刻提醒居民群众警惕各类骗局和诱惑,进一步提升了老年人的网络素养,谨防上当受骗,对提高老年人反诈防骗意识、安全用网意识,起到良好促进作用,取得预期社会效果。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2年10月12日
家庭教育辅导班由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苏艳平老师亲领授课。苏艳平老师不仅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家庭教育十余年,还常年担任青少班、家庭教育辅导班的引领老师,有着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苏老师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并解决了许多的家庭问题。
发布者:智慧读书
原创
2022年10月12日
10月8日是寒露节气,寒露过后天气由凉转寒。由于与重阳节相近,这一时令常有登高、吃花糕、赏红叶、饮菊花酒等习俗。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赵昕提醒:此时要注意脚部保暖,以防受寒感冒。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气最易向人体足部侵袭,赵昕说,如果把人看做一棵树,那么“树根”就是人的双脚,对应的脏腑是肾。中医认为,肾为五脏阴阳之根本,直接联络着足少阴经和足太阳经。前者从足底心而起,调节一身经络的阴阳;后者从足小趾端而出,防御外邪的入侵。“因此,寒露时节一定要注意为脚保暖,不然就很容易受寒感冒。”  节气食谱  1.莲藕  莲藕是药食同源的代表,性味甘平,秋令时节鲜嫩爽口,最宜进食,能够滋阴润燥,清心安神。它含有丰富的多酚、多糖、生物碱,能够降血压、降血脂、抗病毒,有利于寒露保健。  2.芝麻  芝麻又称胡麻仁,性味甘平,能够滋阴润燥,常用于润燥的中药方剂中。其中又以黑芝麻最为滋补肝肾,在寒露进食可以补益肾阴。但有腹泻者不宜食用。  3.橘子  橘子酸甘性凉,富含大量维生素C,能够生津润肺,开胃理气。适量进食可以预防病邪的侵害,但不可多吃,否则容易出现皮肤泛黄、肠胃不适等症状。  此外,赵昕提醒,寒露应杜绝辛辣的食物,如烧烤、麻辣烫、白酒等,以免耗伤人体津液,化燥伤阴。(孙乐琪)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10月11日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冻”指的是从夏天向冬天过渡的过程中让人体适当地感受到一点寒意,从而增强机体耐寒能力,为进入严冬做准备。不过,秋冻并不等于盲目挨冻,一些误区需要警惕。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全科医学科执行副主任杨华:秋冻并不是一味地指挨冻,我们身体如果能感受到一丝寒意这是比较适合的,如果已经觉得非常冷了,反而会导致我们的抵抗力下降,会引发一些相应的疾病。  专家特别提醒,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秋冻”。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全科医学科执行副主任杨华:一类是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不适合;第二类,原先就具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些人群也是不适合的;另外,有一些胃肠道疾病的人群也不适合。像老年人、小孩、孕产妇以及一些大病初愈者,尤其需要注意,也是不适合秋冻的。  寒露节气以后,天气明显转凉。专家提醒,现在开始要特别注意头部、脖子、腹部和脚部的保暖,因为这些部位过度受凉,容易降低免疫力,甚至诱发心脑血管、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疾病。  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凉从脚起,脚上如果受凉以后,对人的肠胃、身体都有影响,所以脚也要保暖,要穿厚一点的袜子,另外晚上适当用点温水泡泡脚。  专家建议,应对降温,要想提高免疫力,平时要多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优质的蛋白质,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注意房间的通风换气,还可以适当做一些户外运动。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全科医学科执行副主任杨华:比如说像慢跑、骑自行车、登山等等,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免疫力,帮助我们顺利地过渡到严冬季节。来源:央视网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10月11日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年轻人中常见的心血管问题有哪些?如何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在我们接诊的门诊患者中,45岁以下人群占到所有就诊量的48.04%,这说明年轻人的心血管问题已经非常常见。”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戴翠莲告诉记者。  戴翠莲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原因、年龄因素和生活习惯等,而导致年轻人患上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高脂肪和高热量饮食、吸烟酗酒、三餐和作息不规律、缺乏体力活动等。此外,还有一部分年轻患者是由于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代谢紊乱,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那么,年轻人该如何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自己呢?专家提醒,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调整生活习惯:一是重视血压,建议13岁以上人群就医时要测量血压;二是戒烟限酒,吸烟会明显增加冠心病、脑卒中死亡风险,因此提倡不抽烟、少喝酒;三是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谷物、豆类、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减少高脂高糖高盐食品摄入;四是合理运动,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病风险;五是学会自我减压,不要将烦闷憋在心里,可通过阅读、社交、运动等多种方式排解精神压力。(记者 颜之宏)来源:新华社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