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父母都想给孩子100%的爱,也都知道溺爱对孩子有害,但有时候我们是不是没有分清爱和溺爱呢?下面这10幅漫画,看完真的深有感触!孩子挑食厌食的原因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挑食、厌食,到了幼儿园还不能好好吃饭,其实这都是父母自己惯出来的。很多父母嫌孩子自己吃饭又脏又麻烦,也担心孩子吃不饱,所以一直追着孩子喂饭,求着哄着孩子能多吃几口。父母的催促和央求,反而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一种负担,进而厌食、挑食、浪费粮食。让孩子自己吃饭,不仅是让孩子体验自我探索、成长的乐趣,也是锻炼孩子的手眼口协调能力。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让孩子自己吃饭,孩子不想吃也不要强喂,过了饭点就没有饭,孩子挨几次饿,就会懂得按时吃饭。孩子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太小,根本不可能做到自己穿衣穿鞋,其实不是孩子不会,而是家长不愿让孩子去尝试、去犯错。很多孩子直到上幼儿园,还不具备独立穿衣、自己穿鞋、独立入厕等生活自理能力,看到别的小朋友都会只有自己不会,孩子会不会觉得自卑呢?父母包办越多,孩子的能力就会越差,而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越差,就越难融入新的环境,父母不要让自己的“爱”,成为孩子成长的阻碍。其实孩子两岁多,就能自己穿简单的衣物,对孩子多些信任、耐心和鼓励,不要剥夺孩子成长和锻炼的机会,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引导孩子做事情父母保姆式为孩子包办一切,不仅会毁了孩子,也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很容易养出“白眼狼”。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是替孩子包办一切,而是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很多家长狠不下心来。如果不能一辈子当孩子的保护伞,就不要替孩子包办一切。当父母挡在孩子前面,孩子失去的是自信心、独立性、责任心、创造性等核心能力养成的机会。父母像保姆一样为孩子操办一切,孩子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不会懂父母的辛苦,等孩子习惯了父母照顾,也会不珍惜父母的付出。父母不要过度保护孩子父母担心孩子被欺负,所以当孩子和小伙伴们玩的时候,在一旁紧紧盯着、护着,父母的爱看上去很伟大,但却让孩子失去了独立、强大的机会。为了孩子不被欺负,有些父母一刻也不离开孩子,甚至不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孩子被欺凌我们要零容忍,但孩子一起玩有磕碰很正常。我们希望保护孩子周全,但不觉间却对孩子进入了过度保护模式,我们觉得是“为孩子好”,却把孩子变得胆小懦弱、依赖心强、缺乏自信心。在父母强大羽翼的保护下,孩子永远也长不大,孩子之间的问题,就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这也是锻炼孩子问题处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绝佳机会。要学会鼓励孩子做家务很多父母把孩子想做家务,当成孩子的调皮捣乱,这不仅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不让孩子插手家务,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你拒绝就等于告诉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所以不让你动半分。孩子刚开始学做家务,做不好的地方父母多包容一些,孩子就会越做越熟练,做家务不仅是让孩子学会整洁、归纳,也会让孩子有家庭责任感。会做家务的孩子,因为亲身经历和体验了父母的辛苦,也会更懂得体谅父母,而保姆式的对孩子一切代办,只会滋生孩子的懒惰、自私、不懂感恩。父母的耐心对孩子的重要性很多父母看孩子作业不会写,画画不会画,就直接替孩子写了、画了,但成长不能代替,不让孩子探索、犯错,孩子就永远无法自己掌握学习。孩子刚开始学习、画画,可能在大人眼里做的一点也不好,甚至错误百出,但孩子的成长就是在不断试错、体验中进步。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探索一再打断、干涉,非但不会帮孩子快速成长,反而会让孩子缺失自信,无法自己掌握学习。我们总以大人的高标准来要求孩子,却忽略了孩子和大人之间的差异,对孩子多些耐心和鼓励,要允许孩子“犯错”、做的不完美,让孩子用自己的节奏成长。亲近大自然带孩子上100堂早教课,不如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不想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经不起风雨的花朵,就不要把孩子一直关在温室里。大自然带给孩子的乐趣和体验,是房间里的益智玩具无法带给孩子的,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阳光、风、草石、溪水,能给孩子带来最纯真的快乐。大自然也是天然的运动场,常去爬山或者在田野里追逐嬉闹,不仅能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放松,也能让孩子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现在的孩子为什么特别容易生病呢?因为他们离大自然太远了,想很好的保护孩子,让孩子待在家里,反而会让孩子体弱多病。培养孩子的勇敢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孩子才能学会勇敢、坚强和担当,总是帮孩子找借口,让孩子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孩子怎么成才?初生牛犊不怕虎,很多孩子其实不怕摔跤,摔跤后孩子一般会自己爬起来继续玩,但孩子摔跤后父母的惊慌失措和过度紧张,会让孩子变得懦弱胆小爱哭。对孩子不要过度紧张,每一次跌倒都是成长,让孩子从跌倒中学会如何自己站起来,会让孩子更勇敢、自信的面对生活的挑战和挫折。总是帮孩子找借口,不但会让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退缩,也会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不能勇敢的面对社会。教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父母总告诉孩子这里危险,那里很脏,不准做这儿,不准碰那儿,到头来却怪孩子胆小。我们是否应该抑制“我懂”“我经历过”“我知道什么对你好”的念头,解禁对孩子的各种不允许和束缚呢?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不应该被我们禁锢,很多事情孩子只有亲身去经历、去体验,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这个世界充满期待和热爱。人生就是探索未知的过程,想让孩子乐观、勇敢、自信,就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去尝试、去探索,成功会让孩子有成就感,失败则会让孩子积累经验。放手去爱懂得放手才是深爱,你替孩子避开的风险,生活总会如数奉还;你替孩子走过的路,孩子仍然需要哭着自己重新走一遍。孩子的成长,我们可以参与,却不能代替,我们不舍得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就会让他很苦。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想要把最好的一切都给孩子,希望替他挡住所有生活中的风雨。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土壤,但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孩子需要自己成长。孩子和种子一样,只有历经风霜、雨雪,挫折和挑战,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孩子终将要学会自己面对一切,请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长大!来源:有缘慧听
发布者:淡云风轻
2020年08月23日
在这一期跑男活动中,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现在想想鼻头依旧有些酸楚。朱亚文、白宇看着那28个满满装满粮食的垃圾桶被倒入车中,一时的沉默。他们该去怎样形容呢,5000多斤,全都是食物,就这么浪费了,并且这仅仅是一个地区,我想他们除了心酸,更多的无奈和惋惜。                                 中国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认知中似乎有吃不完的粮食,所以现在的人们好像都忘记了曾经有多少人因为食物的缺少饿死街头。还记得1942年河南的那场大饥荒吗?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发生在中国的饥荒之一。这场大饥荒的范围还包括河北、山西、山东、安徽。平息大旱之后,又遇蝗灾,导致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有多少家庭因为食物不足把孩子送走,大人们挖尽野菜,甚至吃虫子,听河南老一辈人说,他们小时候,没有东西吃,饿了就吃榆树皮,有时候连榆树皮都吃不到,因为树皮已经被扒光了。就为了填饱肚子。他们不敢奢求白面,只觉得玉米粗糠就是人间美味。能吃窝窝头是一家人最幸福的事。这样的时代过去了,现在的我们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我们的生活太方便了,所以我们体会不到农民在田间劳作究竟有多么辛苦,我们做不到换位思考,反而一味的浪费农民的劳动成果,或许每个人都以为我不过是一点食物没有吃,能有多大点事,可是我想说没有一粒食物是无辜的,那成堆的食物垃圾不正是散落各处的粮食堆积起来的吗? 中国粮食够不够?2019年7月8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谈梦想谈担忧谈身体!央视专访袁隆平,信息量有如"超级稻"》的文章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明确表示:"中国差不多14亿人口,中国粮食是不够吃的,要进口的,要进口一部分。袁隆平: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是粮食的重要性。上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记者: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袁隆平:不可能了。但是有缺粮的情况,不可能饿到那个程度。记者:可是好多人都说咱们中国不缺粮食,粮食够吃了。袁隆平:没有,中国差不多14亿人口,中国粮食是不够吃的,要进口的,要进口一部分。我举个例子:大豆也是不够吃,我们中国人吃豆腐,每年进口大豆七八千万吨。记者:您看到这个数字什么感觉?袁隆平:现在国家还有钱买粮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卖粮,那就麻烦了要饿肚子。这个是问题,是大问题。正因为袁老忧国忧民,年过90高龄的他,仍担任着杂交水稻的科研工作。还带领团队在山东、浙江等多个省份建立区域试验种植基地,示范种植海水稻近两万亩。袁隆平为什么为令人敬仰?因为他在那个无比艰辛的岁月里,带给人们富足的食物,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我们应当记住前人的努力,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衣一食,来之不易。不要等到,懂得饿的滋味,才知粮食珍贵。图文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瑾年
2020年08月23日
如果说生命的高贵之处在于每个人生来就开始走向死亡,那么人类的高贵之处就是我们不是任何人的复制品,我们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重点是,怎么活?回顾我们的一生,童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童年阶段是儿童个性、做事风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比如,2到4岁,儿童对于颜色、声音和触摸这些感觉会比较敏感,2到6岁则决定了儿童能否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如果儿童在2~6岁这个阶段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无疑对于TA后面的人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周杰伦曾在节目中透露,他4岁开始学琴,妈妈要求他每天练习2个小时。有时因为坐不住,妈妈就会拿着藤条逼他苦练,所以他取得了现在的成就。父母适当的严厉,会让孩子更加重视事情的本身,从而不敢懈怠,会更加专注的做某事,这也是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你的爱不是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有原则、有理性的爱。其实,儿童的内在有很强大的力量、主观能动性,还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儿童生来便具有很强的学习力,他们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喜欢通过不断探索去寻找答案。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的大脑中会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东西,可以给他们带来喜悦感和成就感。而那些在探索过程中直接获取的经验,则为他们日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素质基础,同时帮助孩子塑造自信、乐观、独立、积极主动等正向性格。模仿能力会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父母的样子从而进行效仿,孩子与父母的天然亲子关系,会给孩子一个认知,父母做的就是对的,在孩子的大脑深处刻上不可磨灭的印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父母不仅不能错过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还是奠基孩子人生基础的掌舵人。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发布者:瑾年
2020年08月23日
眼下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全能助手。假如生命只有24小时,手机会占去我们多少陪伴亲人的时间。妈妈请放下手机吧!                      短片展现了一位年轻妈妈与可爱女儿日常生活的场景,妈妈与女儿朝夕相处中,手里总是离不开手机,女儿的眼神中充满了渴望也布满了失落。妈妈请放下手机吧!短片展现了一位年轻妈妈与可爱女儿日常生活的场景,妈妈与女儿朝夕相处中,手里总是离不开手机,女儿的眼神中充满了渴望也布满了失落。渴望得到妈妈陪伴的女儿,在学校组织的诗朗诵会上,看到依旧在看着手机屏幕的妈妈,女儿中断了诗朗诵。倾诉了自己对妈妈想说的一段话,妈妈在惊愕中缓缓放下了手机,与女儿拥抱的那一刻,流下了后悔与激动的眼泪。妈妈,我才是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啊!曾经有一个小男孩,他最盼望爸爸能抽出时间陪他做游戏,可爸爸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他。有一天爸爸答应晚饭后陪他去小区公园里散步做游戏,小男孩开心极了。吃过晚饭,他便兴高采烈的拉着爸爸手来到了公园。一路上爸爸的手机频繁的发出传送消息的嘟嘟声,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还是小彩屏的老电话,刚刚流行QQ。在玩捉迷藏游戏的过程中,爸爸总是心不在焉,不时的回复消息。轮到爸爸藏时,他随便找了一个地方,就蹲在那里看手机,不时的嘟嘟声暴露了爸爸的位置,小男孩看到了三心二意正在发送消息的爸爸,失落极了。轮到小男孩藏时,他很认真的找好了一个十分隐蔽的地方,他蹲在那里等啊等,始终没有等来爸爸找他。最终他等不及了,小心的把头探出去看向外面,却发现爸爸依旧在小路上看手机。小男孩十分难过。一个难得的亲子时光,就这样被无知的爸爸空过了。而这位爸爸到最后也没有意识到对儿子的关心陪伴有多么重要,他给孩子心灵留下难以抹掉的印痕!他苦心经营的在孩子心目的形象也大打折扣。如今这样的例子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屡见不鲜了。更有甚者,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打扰自己看手机,便把手机当作哄娃神器塞给孩子。这一塞给孩子给整个家庭埋下了痛苦的隐患,甚至会害了孩子一生!网上报道太多网瘾少年,花掉家里数万,无法自拔,父母制止就离家出走......类似这样的事例太多了!还有一些父母带孩子出游时因为自己看手机,使孩子发生危险丧于非命。谁能保证这样的新闻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呢?在此奉劝各位家长放下手机吧,孩子的成长是我们最需要陪伴的!
发布者:瑾年
2020年08月23日
生命初生初为父母,迎接一个小生命的诞生,我们不仅收获的是喜悦,更多的是责任,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作为父母的我们就要为孩子的将来做好打算,不仅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良好的社会教育,和谐的家庭氛围,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在学校学习不到的人生道理,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地面对一切。欲望之争怎样引导孩子的占有欲?当小孩子有了自己的喜好,能够表达他想吃什么,喜欢穿什么,有了选择意识,这就说明小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小孩子在一起玩耍时,看到好的玩具,就想据为己有,孩子们会因为玩具而争抢,这已表明孩子的占有欲已经萌生出来了。作为父母,此时一定要正确引导,告诉孩子:“玩具再好,但不是我们的,是绝对不可以要的;即便是我们的,我们也要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被分享的小朋友就会很开心,那么我们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了别人,让别人也得到了快乐,这就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总结:孩子懂得分享,私心去掉了,心量就扩大了,能够做到“舍得”二字,就不会在未来的人生中因为蝇头小利而做出违背原则,见利忘义的事情,从而培养出了孩子良好的品德,获得别人的尊重。嫉妒之心抚平孩子的嫉妒心,父母应该怎么做?孩子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习气和思想同时形成,此时养成良好的心性是至关重要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比自己优秀时,内心会失衡,从而导致嫉妒心理的产生,此时,父母一定要抓住机会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不能让这颗嫉妒心随意滋生。要告诉孩子:“小朋友这方面做得好,是因为他来帮助我们的,虽然你在别的方面做得也很好,但是他做得好的地方,正是我们所欠缺的,我们可以向他学习,把他优秀的东西学过来,就是我们的了,所以他在帮助我们,我们应该感恩他的帮助。”总结:父母在引导孩子时,既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教会孩子要多向别人学习,这不仅能教会孩子谦卑,还能让孩子多看其他人身上的优点从而学习。傲慢之心孩子的傲慢心,父母应该怎样对待?老话说:技多不压身,父母会给孩子报很多的课外补习班、兴趣班,当孩子学会了一技之长,父母总希望孩子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去表演,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胆量,同时也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傲慢心非常容易滋长起来。首先父母就要摆正心态,不能希望孩子得到夸奖就让孩子过早地在大众面前展现自己。即便听到表扬,父母先要警醒,然后要引导孩子:“长辈表扬你,并不是因为你做得有多好,而是对你的一种鼓励,希望你可以再接再厉做得更好。”总结:懂得教育的父母,会在孩子傲慢时,及时给孩子泼冷水,让孩子先认清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做得好而忘乎所以,安于现状,停滞不前。甚或是对别人趾高气昂,不可一世。家败皆因奢,事败皆因傲,所以父母在平时要细心地观察孩子的心理动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孩子脾气不好、易怒,怎么办?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脾气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后天父母娇惯的养成。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想法不一样时,言语、行为、动作就会发生碰撞,违逆了孩子的意愿,孩子就会闹脾气。此时聪明的父母一定要及时妥善处理,先给孩子空间,让孩子自己冷静一下,平复情绪后,要帮助孩子剖析问题所在,分析事情利弊,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以及下次如何避免,最后要给孩子鼓励。相信他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一定能够处理好,不会再闹情绪。总结:有远见的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时候就教会他如何解决问题,控制情绪。毕竟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亲人,没有任何人会一直迁就、包容、容忍孩子所犯的错误、发过的脾气,小孩子从小养成温和的性格,不乱发脾气,成年后走向工作岗位,处理人际关系就会游刃有余。其实能陪孩子走到最后的不是哪个人,而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从看到这篇文章起,就让我们做个有远见的父母吧。文章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瑾年
2020年08月23日
                          回顾往期《弟子规》学习班学员的精彩分享在没有接触传统文化以前,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孝顺的女儿,认为过年过节给父母买点东西,每周回一趟娘家,看望看望他们,陪父母唠唠家常,就觉得自己作为女儿算是尽到孝道了。自从来到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接触到了传统文化,特别是今天和老师们一起唱《妈妈颂》这首歌时,当唱到“是你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一个家”时,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落,哽咽着唱完了这首歌,这是愧疚的眼泪、感恩的眼泪。是圣贤文化的教诲,是每天在这所学校的学习生活让我想起了父母的恩德,让我升起了对父母的感恩之心。通过每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带给我的触动很大,从前的我总是认为自己高父母一等,当父母有过错时心里就会嫌弃或是埋怨,觉得自己很无辜,常常和他们发脾气。《弟子规》里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也就是说父母有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劝导时态度诚恳、声音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可我以前从来没有做到过,记得有一次,爸爸和妈妈吵架,爸爸把妈妈气哭了,我就数落爸爸的不是,像训孩子一样。现在想想真是惭愧,大不孝啊!可是当初还认为自己很厉害,连爸爸都怕我,一声不敢吭。来到这里,学习了传统文化,学习了《弟子规》,我才知道“百善孝为先”,我不懂得怎样才叫孝顺父母,不知道孝顺的真正用意,真是可悲呀!幸亏今天我接触了传统文化,接触了《弟子规》,是古圣先贤留下的智慧让我明白了做人的标准,也重新认清了自己,更加了解自己。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时很庆幸自己还有可以改过的机会,所以回去以后一定抓紧时间,好好孝顺父母、孝顺公婆,去弥补曾经对父母公婆的伤害,不让自己再有任何遗憾了。感恩《弟子规》,感恩所有的老师,让我知道该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做好女儿、好儿媳、好妻子、好妈妈,做好自己的本分。我更要感恩的是我的园长,是她让我认识了传统文化,能坐在这里学习,帮我补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我更要感恩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予我生命,给我一个温暖的家。还要感恩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这次来到传统文化学校学习,收获不少,感触很多,真是不虚此行!我相信传统文化一定会复兴的!从我做起,回家后好好力行孝道,做父母的好女儿、公婆的好儿媳、先生的好妻子,孩子的好妈妈。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以此感染身边的同事、亲戚和朋友也能学习传统文化,让古圣先贤的教诲深入人心,让每个人都受益。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学校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一切,就是一个小型的大同世界,康校长办学不收一分钱学费,不但让我们免费吃住在这里,还让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白道理。教我们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家人相处,让我们拥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这种时刻为他人着想的大心量,让我非常的感动。这里的一切都让我很感动,回去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我要像康校长学习他的大心量,要多为别人着想,帮助更多的人,并严格要求自己,做个有德行的中国人。我一定循着这条道德之路一直走下去,让更多人明白古圣先贤的思想,远离灾难、痛苦。不辜负我在学校所学到的一切!我也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会拯救人类,转变社会的风气,让我们民族复兴之路越走越坚定!这就是我学习传统文化后的一点心得体会,感恩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所有默默付出的人,谢谢!
发布者:红尘炼心
原创
2020年08月23日
                    01抚顺传统文化学校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教育目的是什么?康校长:我们本着什么信心把人教好的?就是《三字经》中讲的“人之初,性本善。”人本性本善,不善的习气、毛病是后天的污染造成的,也是《三字经》中所讲“苟不教,性乃迁”。所以教育的目的就是恢复人的本善。02抚顺传统文化学校通过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恢复人的本善?康校长: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别的,就是“爱”的教育。不管习气多么恶劣的人,无论是打骂父母的人,还是网瘾少年......我们都用真诚的爱心去帮助他、理解他、包容他、感化他,唤醒他人性中本有的善。百善孝为先,启发一个人的孝心是根本入手处。孝心恢复了,人就会有感恩心、有感恩心的人就会有是非之心和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就会耻于做坏事,并会积极的认错改错。这就是孟子讲的“四心”教育,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用人与生俱来的品质循循善诱,润化心灵。03抚顺传统文化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康校长:学习所用教材全部是儒家经典《弟子规》、《常礼举要》、《孝经》、《论语》、《群书治要》等。教学内容是依据儒家经典讲伦理、讲道德。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道德准则。人与人之间有五种关系,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人们常用忠、孝、悌、义、信来规范五伦关系。04这么多年抚顺传统文化学校独特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康校长:现身说法。这是我们依据“人之初,性本善”的教育原理,把孟子的“四心”教育,运用到办班活动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说我自己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之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做过什么样的事?由于价值观的错误,不知道善恶美丑的标准,干了很多坏事儿。通过学习经典明白了道理,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做的那些坏事儿,让父母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给祖宗蒙羞,内心自然而然地生起了无比的惭愧和羞耻之心。人一旦知错认错了,就会改错,不愿意像以前那样活着,于是决心重新做人。要孝敬父母,要利益社会......人有了这样的善心善愿,言语行为就会利益人,就成为善人、好人了。多年来,我们就是依据经典,用我们的爱心唤醒对方的善心,结合“现身说法”的方法把人教好的,帮助了很多的家庭和孩子,还有各个阶层的男女老少,让他们得到了改变,为十九大提出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康会长简介康金胜,现任辽宁省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抚顺陶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抚顺市文联理事、辽宁省雷锋研究会理事。康会长于2003年开始学习传统文化,2009年放下自己全部的企业和事业,加入中华传统文化汇报团,开始专心从事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并跟随汇报团在全国进行了近百场的巡回汇报,影响和改变了很多的社会大众和家庭。2010年,康会长在抚顺开办面向全国招生的公益课堂,迄今已开办《弟子规》、《了凡四训》、《群书治要》等多门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百余期。每年寒暑假,还为全国的未成年专门开办四期(男女生)冬夏令营,参加的孩子和家长,也已逾千人。通过十多年的教育,改变了很多的孩子、夫妻和家庭:忤逆的孩子变得孝顺、矛盾的夫妻开始和睦、即将破碎的家庭重归于好。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而懂伦常、知礼义,从而改变了命运。康会长用自己的生命,实践着圣贤的教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响应党和国家之倡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全身心奉献、不遗余力。
发布者:红尘炼心
原创
2020年08月22日
我带着好奇,从千里之外的黑龙江来到了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来到这样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小村落。在此之前,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就是“之乎者也,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直到我下车的那一刻,我才感受到这里的与众不同。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尊孔老夫子的白玉石雕像屹立在院子中央,那么高大,那么神圣,凡是走到这里的人,都会停下来向孔夫子深鞠90度躬,这时我心里一个念头涌了上来,“好神圣的一块土地!”我们来到这里,第一件事是教我们坐姿、站姿。接下来,我们每天五点起床,从五点半起开始上课。老师每天和我们一起轮流打扫卫生。说心里话,我在家里从未这样做过,但是在这里我学会了用心去做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渐渐地我发觉自己的心也跟着安静下来了。每天,我们要读诵两遍《弟子规》和《一日常规》,我们学习五伦、学习孝道,这些都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触动很深的还有一堂习劳课。那一天老师带着我们去校园外附近的地里把玉米秆拾回来,由于我出了汗,旁边有烧过的玉米秆,被风一吹,吹得我满脸灰,像个小黑孩一样,但是我特别开心,因为我是用心在劳作,很有成就感。并且也生起了感恩之心,觉得我们的生活来的太不容易了。七天的时间过得太快,快返程的时候了,我很留恋这里,有一种舍不得的感觉。这里的夜晚很“静”,这里的天空很“净”,这里是爱的摇篮。感恩敬爱的康校长给我们创造了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感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恩《弟子规》,感恩这里所有的老师!                                                                                                               往期《弟子规》学习班:雨泽
发布者:红尘炼心
原创
2020年0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