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古人云:“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生子养子必须教子,这是天经地义的,然而教子绝非易事,如果不得方不得法仍枉然,那么教子应该从何入手呢?《礼记•学记》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德行增长 。民国高僧印光大师认为,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子弟之成,唯在家教。凡属子女,必须从幼教以孝悌忠信,勤俭温恭。至其长而入学读书,方有受益之基。”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教导我们教育孩子要“德教为先,以身作则。”如此才能为孩子将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打好坚实的基础。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12日
《增广贤文》里有一句名言:“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若教子”优秀的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失败的孩子都是惯出来的。《三字经》又曰:“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善教的父母,也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教子故事。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通过古籍经典所载所论,启发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如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如何将孩子培养成利家利国的栋梁之材。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12日
人文传媒网唐山讯(么安全 孟庆忠)7月10日,“古驿新风”诗书画邀请展在唐山丰润区沙流河村文史馆盛装启幕。这是该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消夏文化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展览由中共丰润区委宣传部、沙流河镇人民政府、沙流河集团联合主办,唐山市美术家协会、河北林田品牌策划有限公司协办。唐山市各界老领导,市文联主席袁宁,副主席罗旭东,丰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沙流河镇党委书记薄春梅以及来自唐山市各区县文化艺术界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本次活动由沙流河村党委书记、沙流河集团董事长刘开地发起。本次诗书画邀请展共展出300余幅书画精品,以装裱和大屏两种方式并加以诵读介绍展示,展期将历时3天,书画作者年龄最长的已逾90岁,最年轻的30岁左右,是一次全市诗书画界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沙流河连喜书画院院长葛连喜和中国公益记录者在线唐城站副主任王久利,负责组织邀请文史馆外诗林园现场笔会和收集大屏展示作品活动,共计89位书法画家参加,收集作品一百余幅。其中嘉宾钱丽萍、王皓哲、王昊原、王桂圆、陈素琴五位代表中国公益记录者在线唐城站,孟庆忠代表知见诗社京津冀分社,侯宗友、冀永平二位代表冀东民俗院,分别敬奉祝贺条幅,祝沙流河古驿新风诗书画邀请展圆满成功!沙流河村是“全国文明村”,多次荣获国家级先进称号。本次展览的举办,反映了沙流河人民不断提高的审美情趣和高雅的精神文化追求,表达了唐山市广大艺术工作者对党忠诚、心系农村发展的为民情怀,营造出用艺术礼赞百年伟业的浓厚氛围。参展艺术家以“乡村振兴”为创作导向,坚持用历史和文化记录时代,用真情和热诚描绘生活,真实反映了沙流河村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守初心而追求卓越,担使命且坚持永恒的忠贞信念,必将推动艺术创作不断向高峰迈进。
发布者:唐滦文化
2021年07月12日
《周易》有云:“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的乾坤二卦不仅仅指天地、阴阳、君臣,也指男女,乾卦为男,坤卦为女。《易经•系辞》又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意思是说男子要效法乾道,女子要履行坤德。中国传统文化所谓“男道女德”也就是男子要行天道,女子要显坤德,所谓“坤德”就是厚德载物,就是“女德”,就是女子要宽容忍让、谦卑柔顺、慈良贞静。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教导女子应该如何效法大地,修成坤德和女德,容载万物。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12日
《群书治要•孔子家语》有云:“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夫妻相处之道,没有不敬妻子的,更没有歧视妇女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夫妻相处之道,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重男轻女,不是一方压住另一方,更不是以强凌弱。《易经》的阴阳理论认为,阴阳调和,刚柔相济是最佳的状态,也是儒家所谓中庸之道。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告诉我们人格平等、相敬如宾、刚柔相济是夫妻相处的正道。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12日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周易》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其中最深刻的一点是其包含着相当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最有名的哲学命题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它把阴阳这一对范畴作为它的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经》的阴阳观认为,天地与人无不包含,一阴一阳的矛盾双方,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此消彼长,此长彼消,阴阳观恰恰区分了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界限,更在东方人心里烙下深深的文化印记。那么阴阳观究竟如何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是如何左右着我们的行为规范的,敬请收看本期《余莉开讲》之品读《群书治要》,第二集:一阴一阳之谓道。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12日
“君子”是中国人普遍追求的人格理想,“君子”的反面就是我们熟知的“小人”。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有一句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朗,思想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凡事斤斤计较,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神乱、坐立不安。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教导我们,不要做凡事斤斤计较、“踱于事瞻于事”、忐忑不安“长戚戚”的小人,而要做心胸宽阔坦荡、不为事扰、面无惧色、依度而行的君子。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12日
中国古人一直倡导人们要修身,不修身,何谈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修身又从何入手呢?孔子在《礼记•中庸》中说:“好学近乎智。”意思是好学的人离智慧明德也就不远了,因此孔子认为,欲修身先要好学,无论是求学还是求道,都必须好学、喜学、愿意学习,这样才能有成就。不学则无知,无知则不知耻,不知耻则无仁义,而无仁义则没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资格。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教导我们如何正确学习,才能具备修身齐家治国平太下的智慧、知识和才能。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2021年0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