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大家读这四句,要体会老祖先真慈悲啊,真爱护我们啊。打开每一部经典,第一句只要领会了,你的人生就不一样。“欲不可纵”,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人所有的灾难都是因为没有听这句话?“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其实人生真正的乐,在心灵的提升,你不被习气、欲望控制住,身心轻安,就很快乐了,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再来,顺着自己的良知做事情,为善最乐,助人为乐。可是现在的人认为什么是快乐?欲望的满足,他不知道“欲是深渊”,满足不了。所以人的身体出问题了,欲望膨胀了,家庭出问题了,离婚率这么高,父子争财产,兄弟争财产,这都是纵欲、享乐的结果。《大学》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生的幸福、人生的目标讲得很清楚,不是欲望的享受,是什么?恢复明德本善,恢复自己的性德,恢复无量的智慧德能。明白了这个人生的价值、目标,怎么会去放纵欲望,灵性越来越堕落?大家想一想,现在大学生大一的时候德行好,还是大四的时候德行好?那你看大学到底在教什么。大学生不学《大学》,就不像大学生。不读《大学》,把大学当玩乐的地方,那不堕落了嘛。赌博、上网、女色,完了,身体垮了,钱都花光了,花父母的血汗钱。教到最后,去了大学变成这样,你不是白忙了十几年嘛!“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看到流水一去不复返,想到光阴也一去不复返了,所以人要珍惜光阴。 所以我们看这些经句,感觉到了凡先生对他后代的那种呵护慈爱都在字里行间。从一开始遇到孔先生,到遇到云谷禅师,整个过程都是让他的孩子了解如何改造命运。“汝之命,未知若何”,孩子啊,你以后的命运如何我不知道,这也在提醒,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上。假如你的命里注定要“荣”,荣华富贵,事业显达,要常常以不如意的心境,来面对人生的显达。因为人显达之后,就很容易傲慢,瞧不起人。 大家冷静去看,现在企业的寿命越来越短,它有没有过荣显?有。但一上来马上就下去了,没办法保持。假如以不得意的那种态度,谨慎地去面对自己的荣显,就不会摔下来。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01日
战国时代秦国有一个人叫魏冉,他的一个朋友魏牟(魏国的公子)来找他,魏牟要离开的时候,魏冉送他:“好朋友你要离开了,能不能送我一句话?”魏牟说:“君知夫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乎?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乎?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乎?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与死期而死自至乎?”从这一段话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古人非常有智慧,都懂得对人心性的变化要防微杜渐。一个人有官位了,就有了权势;一有权势,财富跟地位很自然地就来了;贵来了,“贵不与骄期”,尊贵并没有跟骄傲说,来来,到我家坐坐,但是很自然地傲慢的态度就上来了。大家注意去看历史,很多朝代的建国大臣、功勋之臣,帮着天子把天下打下来了,都怎么样?骄慢。一骄傲,做什么事情就不守规矩,就容易犯下罪行,到最后罪不可赦,死期就到了。所以这段话是在一个人命还没有富贵,还没有荣显时,就给他打预防针,等到他已经少年得志,“我实在太了不起了"!你再打针打不进去了。春秋有一个人物叫孙叔敖,《文昌帝君阴骘文》讲,“埋蛇享宰相之荣”,孙叔敖小的时候看到一条双头蛇,就把它打死了,然后赶紧埋好。因为当地有一个说法,看到双头蛇的人就要没命了,他不希望下一个人再看到而没命了。然后回到家里就哭,他妈说:“你哭什么?”“妈,我的命快结束了,我不能孝敬你了。”大家看,孙叔敖看到双头蛇提起的是什么心?孝心、爱心。他不希望再有人看到之后没命,然后又在那里伤心不能奉养妈妈。结果他妈妈一听:“你不要担心了,你一心为人着想,以后会有福报的。”最后他真的做到楚国的宰相。 他当上宰相的那天,官员跟老百姓都 来祝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后来了一个老人,老人穿着很粗的布衣,戴着白色的帽子,穿着吊丧的衣服走进他们家。诸位学长,假如你要当大官了,突然有一个人穿着丧服到你们家来,你们会怎么样?“哎呀,给我出去!”我们可能会觉得不吉利。但是孙叔敖恭恭敬敬整理服装给这个老人礼拜,说:“老人家,楚王不知道我不贤,还选我当令尹(楚国的宰相叫令尹)。您今天穿成这样,一定有什么事要教诲我,请您好好地给我提醒一下。”这个老人就告诉他:“身份很高而骄傲,人民讨厌你;滥用权力,君王一定会把你给换掉;收入这么多还去贪国家的钱,那灾祸就要到了。”没有祝福他,送他这三句话。大家听完有什么反应?孙叔敖听完又给他礼拜,恭恭敬敬地领受,然后请老人接着说。 所以人的福报从哪里来?“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最后老人劝他,位子高了,权力大了,要更悉心为人民做事,态度要更谦虚。尽心尽力服务老百姓,对得起国家的俸禄,绝没有任何的贪念。这个老人在孙叔敖上任的一开始给他提醒,最后孙叔敖成为很好的令尹,楚国大治。所以,一开始的提醒重不重要?重要。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01日
诸位女士,你出嫁那天,爸爸妈妈给你讲什么你记不记得?嫁过女儿的父母,女儿出嫁的时候你给她交代什么?“没有啊。”那当父母就不及格了,这么重要的事情,这么重要的机会点,你不给她最重要的教诲,难道她要离婚的时候回来找你,你才教她吗?那就有点来不及了吧?我们曾经请刘芳总裁给大家讲了一堂课,人家讲得这么好,要珍惜这个因缘,利益你的人生,利益你女儿的人生。 大家记不记得她结婚的时候爸爸给她交代哪三句话?“嫁出去了,该干活了。”勤俭为持家之本。你不要小看这几句话,都跟经典相应。第二句话:“不要给人家添麻烦。”你看多厚道。“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嫁过去就是让那个家族兴旺的,不是给人家添麻烦的。第三句:“不要给家里丢脸。”“德有伤,贻亲羞”。你看这三句话多有味道。告诉大家,不是嫁女儿的时候要提,儿子要去工作的时候也要提,“儿子,第一份工作,该干活了,该努力了,不是在家里做少爷了。有什么事要主动去做,多积累经验,多积累福报。吃亏是福,多做,多学习,多提升,不要跟人家计较。有工作都逃、都避,这是没有福报,还以为自己很聪明,工作的时候都浑水摸鱼不行。”第二,“不要给人家添麻烦,在家里跟姐弟吵架,去了不要跟人家吵架,人家老板信任你,对你有知遇之恩,你对团体要尽忠,不可以给人家添麻烦。”第三,“出去了代表我们家,不要给家里丢脸。”你看这道理相不相通?所以孔子教我们要举一反三,善学、善体会、善用,收获就很大了。 接着说,“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纵使当下你事事顺心,也要以不称意的心境来面对。因为逆境中人比较有警觉性,逆境磨炼人,顺境淘汰人。顺境之中人就会得意忘形,就会觉得理所当然,傲慢、贪婪的习气就会上来;习气一上来,祸就要到了。所以能谨慎、谦卑,才能把顺境、富贵保持住。有一句古话叫“少年得志大不幸”,太年轻就赚很多钱,很有成就,不可一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最后就麻烦了。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01日
 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我们在五月六日的凌晨出发,前往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长城,开启我们的研学之旅。 凌晨五点,我们便踏上了去往八达岭长城的旅途。随着天边的金光一点点蔓延,我们在旁边的山顶上望见了长城蜿蜒连绵的身影。高速公路的上空时不时闪过长城关口的轮廓。昔日重兵把守的雄关,现今已车水马龙,想来真是让人感慨不已。 早晨七点半,我们来到了长城脚下。远望长城,仿佛一条巨龙悄然隐伏在层峦叠嶂的山脉间,连绵不断,不见首尾。这样的巨作,竟是古人靠着肩扛手抬,将一块块足有三千斤重的石块从山脚运到山顶,一点点修筑而成的万里长城。这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想到此处,我不禁感佩不已。踏上北长城厚重的石块,走上一级级巨大的石阶,一种民族自豪感便在心中油然而生。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我们先祖用智慧和血汗铸成的不朽丰碑。也不知有多少人、多少事都深埋于此处,永远与这座城融为一体。迈上一级级石阶,走过一个个敌楼,经过一个个垛口和瞭望口,仿佛又看见了战火纷飞的那个年代。许许多多的士兵在这里与敌人殊死搏斗,为了保卫国家,一批又一批地牺牲在这里,千百年来不曾间断。直到今天,在这个难得的和平岁月,才不再有人因为战争流血牺牲,才不会有千千万万的民夫为了修筑长城累死。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它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和平,就会有千千万万的人流血牺牲,万万千千的家庭破碎飘零。所以身为这一代人,我们更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并且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明白这个道理,才能从根本上消弭战争,拥有更长久的和平。今天的长城之旅更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学习。因为老师在出发前交给了我们一个任务——捡垃圾。听到这个任务,我并没有太多意外,甚至觉得是件简单的事情。当我们来到长城,就发现并没有太多垃圾,都是一些飘落在地上的纸屑和小塑料块。一开始我并没有重视这些小垃圾,觉得有的太小就不捡了。但是后来想到老师说的“生活当中无小事”,我才开始捡一些小垃圾。后来老师和同学们陆续发现了隐藏在排水口和管子里的垃圾,并一一捡走。不知不觉竟捡了一大袋垃圾。周围的人看到我们的行为,有的立马停止了扔垃圾的行为,有的也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了垃圾袋中。此情此景,不禁让我心生感慨。我们捡垃圾的小举动,不知不觉也感化了身边的人。就像往长城的砖石上刻字的人一样,最初可能只是几个人,只因为周围的人看到了也跟着学,最后才发展到了今天长城满目疮痍的景象。一个好的小举动,一个坏的小举动,影响力竟如此之大。我不禁想起了在外国的一些景点,用中文写着“请勿乱扔垃圾”等提示语,不就是因为我们国人不注重这些细节,才使得外界对我们的印象普遍不好吗?以后我一定要重视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并带动更多人一起来做,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个人素养逐渐提升,更是捡起我们中国人的尊严和道德素养,才无愧于“礼仪之邦”的称号。 经过一段长途跋涉,我们终于登上了八达岭长城的最高点。从上往下眺望,长城更加雄伟壮观。蜿蜒连绵的长城在层层叠叠的山峰中起起伏伏,最终消失在天边的尽头。道道金光洒落在长城上,仿佛给它镀了一层金色,与一旁的青翠山林相映,构成了建筑与自然的壮美画卷。走下层层石阶,回望长城,更觉一天收获颇丰。不仅领略了长城的壮丽,更学到了其中的民族精神与做人做事的准则。今天的游学之旅更离不开校长、老师、同学的付出。希望我们能够不辜负每次游学,努力做得更好。                                                                                                                                       ——青少班17岁徐睫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5月31日
这一段话非常精辟,其实就是正确的人生观、人生价值。“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写得真精辟!世间人常常在说,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这句话讲得淋漓尽致。首先,不忘本,“远思扬祖宗之德”。诸位朋友,你假如是舜王的后代,你要把至孝做出来,你祖上大舜的德就从你身上传下去了;你是周文王的后代,你要仁民爱物,你才对得起周文王这个榜样;你是林则徐的后代,你就不可以抽烟,你就要爱国,你的祖先是民族英雄,你不能丢他的脸。“近思盖父母之愆”。比方父母是当老师的,他觉得没有尽到力,有遗憾,你当了老师,就要尽心尽力让他很欣慰,“我的孩子补了我的缺”。他的良心安了。包括父母跟叔叔、伯伯、阿姨有什么对立,有什么怨恨,你要有智慧善巧地把它化解,不然上一代的人一生都会活得很苦,良心都在受折磨。“近思盖父母之愆”,要有智慧,要有肚量,包容化解。 “上思报国之恩”,报国家民族之恩。“下思造家之福”,用我们自己的风范树起千年不衰的家道,有志气。“外思济人之急”,遇到任何有困难的人,伸出援手,助人为乐,为善最乐,这就是人生的价值。当你离开世间,你的德行,你所做的事情长留在人们心中,感激你,你这一生就没有白来。“内思闲己之邪”,把自己的邪念、恶念都去掉,纯是净善之心,你这一生的智慧德能就恢复了,这叫“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刚好讲到“远思扬祖宗之德”,“上思报国之恩”,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所以最后给大家唱一首歌,叫《中华民族颂》: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喜马拉雅山,峰峰相连到天边。古圣和先贤,在这里建家园,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经得起考验,只要黄河长江的水不断,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千秋万世直到永远。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5月31日
赵阅道先生走得非常自在,后世的人以他为榜样。了凡先生效法他,每天这样做,那种摄受力越来越强。你每天昭告天地,心会越来越诚,你起一个念头,马上就跟上天交感。“汝母见所行不多”,结果夫人看到自己行的善不够多,为什么不多?不是她退步了,是了凡先生当了县太爷,她也不能常常出去抛头露面。“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皱着眉头说,之前你没有当县太爷,我协助你一起行善,所以三千善事都能够圆满。可是你这次许的是一万,在衙门里又做不了什么善事,什么时候才能圆满?古人很憨厚,发愿就想着要赶快做到,不能拖。“夜间偶梦见一神人”,夫人在那里忧愁的时候,了凡先生晚上做梦梦见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这一万件我们好像很难完成。“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只减少宝坻县的租税这一桩,一万件善事就圆满了。了凡先生梦醒以后就想这件事。“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减至一分四厘六毫。”我把宝坻的田税做了一个调整,减了不少。“委有此事”,确实有这件事。“心颇惊疑。”他心里就很惊讶,神怎么会知道这件事? “适幻余禅师自五台来”,刚好幻余禅师从五台山到了他们那里。“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他跟法师讲了自己做的梦,并请教法师,神人所说是真实的吗?“师曰:善心真切”,你的善是纯一、至诚的,“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你是至诚的,就不能用数量去算了。况且你一减粮,整个县的老百姓都受益,那不是万善吗?从理上讲,真心是无量的。从事上讲,受到利益的百姓确实是超过万人了。所以了凡先生听了蛮欢喜的,上天很慈悲,在他有疑惑的时候给了他信心。大家学习传统文化,有没有做梦梦到孔老夫子给你摸摸头?再接再厉,这都是好的感应。“吾即捐俸银,请其就五台山斋僧一万而回向之。”他把薪水捐出来,请法师带回五台山。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山西,是文殊菩萨的圣地;峨眉山在四川,是普贤菩萨;普陀山在浙江,是观音菩萨;九华山在安徽,是地藏菩萨。了凡先生供养五台山出家的法师一万人,然后做回向。法师都是代佛教化众生的,也是值得我们供养的福田。其实这个时代更方便行善,比方好的电视节目一播,可能上百万人受益,播放的是好的伦理道德教育,功德就无量。演艺圈的人唱一首好歌,功德也很大,唱一首不好的歌,罪业也很大。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5月31日
蔡礼旭老师主讲    “夫名所以名善者也”,这一段回到美名它的根本意义是什么?这名是要显扬善行的,所谓“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所以称赞人,要跟德行、善行相应,不然会有流弊,您看我们称赞人家长得真漂亮,流弊是什么?流弊是她每天照镜子,还有化妆品愈买愈贵,那你的称赞就增加了她先生的压力。你看因果会连锁反应有没有?所以称赞外表、称赞才华,都会让人长傲慢;赞叹德行,他会更加用心去提升他的德行,所以称赞人也要有智慧。比方说孩子的成绩很好:儿子,真了不起,考这么好的成绩,谁都比不上你。这么称赞好不好?当然不好,那个傲慢就不知不觉增长。  儿子,这次考得不错,有用心,当然还要感谢老师,还要感谢上次你不会,你去问那个同学,人家同学尽心尽力教你。记得这些恩德,再接再厉,学习好,有本事了,以后才能服务社会。提起他的感恩、提起他的责任心,所谓“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长他的善心。我们讲的每一句话是长他的好名、还是傲慢心、还是长他的善心,这个我们要很清楚。所以父母要是明白人,才能把孩子教明白,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没有长孩子的善心?所以在《易经》,“家人卦”里面讲到,父母长辈“言有物,行有恒”,所讲的每句话都言之有理,合乎礼义,行为很有恒心说到做到,习惯很好给孩子身教、境教,这个卦象里面都给我们很好为人父母的教诲。所以这里回到了名本身,是要显扬善行的。
发布者:Summer
05月31日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每一枚奖章,都饱含潜心研究、追求真理的艰苦奋斗;每一项荣誉,都代表集智攻关、勇攀高峰的卓越追求。敢担当、敢亮剑、敢突破,深耕科研沃土30余载,军事科学院某部研究员陈振华始终用拼搏奉献的血性担当诠释科技报国初心。他先后参与、领衔10余项科研设施设计建设,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上世纪九十年代,研究生毕业后,陈振华走进大山深处的某科研单位,开启铸造科研设施的无悔人生。“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军事科学院某部研究员陈振华在试验现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彭建辉 摄)初到单位,陈振华所加入的研究室活跃着一批大师名家,作为团队新人,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陈振华每年都要学习许多专业书籍,大部分节假日都在读书中度过,写下厚厚的专业笔记,他也因此被同事们称为专业技术的“活字典”。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陈振华迎来了崭露头角的第一仗。某科研设施项目启动后,研究设计其中一重要组件的重任,落在陈振华的肩头。工程核心部件都在这个组件,挑战性不言而喻。初出茅庐的陈振华潜心钻研,经过反复试验、比较、优化,最终方案便捷性、高效性出人意料,陈振华和团队完成的设计成果成为工程一大亮点,他因此荣立二等功。第一仗打出满堂彩后,陈振华开始进一步系统掌握科研设施设计技术,相继参与、领衔多项设施设备的设计建设。他始终保持关键技术“我先研”、险难工序“我先上”的先锋状态。——“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某研究型科研设施设计建设,涉及很多前沿性技术,众多难题亟待破解。陈振华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历经多次尝试,成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组织给我们一个机遇,我们要还组织一个奇迹!”某科研设施正式立项后,由陈振华担纲领衔。这一项目面临的技术难点前所未有,陈振华与团队立下军令状。经过7年艰苦攻关,最终,这一科研设施摘得多项业内桂冠,展现了“中国制造”的非凡风采。——“时间不等人,国防工业不等人!我们必须依靠自己,吃透所有技术难点。”科技强军征途中,陈振华始终坚持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为研战谋胜贡献智慧。国内没有的,他带领团队率先突破;国外领先的,他与团队一道竞逐前沿。谋胜必求极致,一流工程必须坚持一流标准。为确保细节万无一失,陈振华消瘦的身影常常穿梭在科研试验一线。严冬,厂房里冷如冰窖,为方便穿越狭窄地带,他身着单衣检查设备;盛夏,封闭区域如同蒸笼,他汗湿衣衫排查隐患。大家都说,平时和颜悦色的陈振华,到了评审、验收现场,就变成了“黑脸包公”。一项重要部件验收时,虽然总体性能已经满足基本使用需求,但有个别指标未达到设计精度。“达不到原定的设计标准,我决不签字!”陈振华说。承建单位奋战20天,通过重新加工调整,最终达到设计精度,才在他那里过了关。他常说,“情况再紧、技术再复杂,也不能留有任何瑕疵!”研龄越长越上进,关隘越险越冲锋。这种信念已深深镌刻在陈振华的血脉里。“没有人才托底,就没有攻坚破隘的实力。”陈振华高度关注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进步,启动一项科研攻关,就燃旺一座熔炼人才的高炉,他甘当一名“司炉工”。近年来,他为年轻科研人员制订“个性化”发展方案,致力于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共育的科研团队。某科研设施设计建设团队,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60%,陈振华经常手把手帮带,鼓励他们在科研道路上披荆斩棘。如今,陈振华的身后,是一支梯次完备、业务全面的精英团队。申报奖项时,他把机会让给年轻人;被上级推荐选升待遇级别时,他请求组织考虑其他同志。“科研立项,胜战在先;项目报奖,青年在先;评选先进,同事在先。”这是陈振华给自己的“约法三章”。他说,科研人员既要握紧高新科技的“金刚钻”,更要筑牢道德品行的“压舱石”。这些年,陈振华牵头组织的每一项科研设施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与时间赛跑,与对手争锋,是他科研工作的常态。“面向未来做足准备,关键时刻才能顶得上。”征程漫漫的科研路上,陈振华阔步向前。(高蕊 厉彦辰 蒋喆)责任编辑:刘思远
发布者:Summer
0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