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诸位朋友,您假如深入《弟子规》,您会觉得每一句都是种孩子最重要的因,成就他一生的善果。我们看第一句就好,“父母呼,应勿缓”。一个孩子连对父母讲话都不恭敬,他这一生已经毁了,他一生对人的恭敬起不起得来?起不来。这一句没做到,孩子一生就会有很大的障碍;这一句话做到了,孩子一生受益。当他尊重自己父母,对父母讲话和颜悦色,他看到别人的父母,他会想别人的父母也很辛劳,也应该恭敬。当他体会到他的父母念念希望他好,他也能体会到别人的父母念念也希望他的孩子好,所以当我们对人恶言相向,他的父母会伤心难过。所以一个孝子就有这种同理心,不愿意让别人的父母痛苦,他的恭敬能从父母身上再延伸到一切人。 “谨”里面说“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句话教导我们什么?衣服、帽子要放在固定的位置,不然到处放,杂乱,地也搞脏了,衣服、帽子也搞脏了。甚至于乱放之后,紧急要用的时候找不到,找不到还不打紧,还要对着一家人发脾气。现在这种孩子多不多?真的,没有教好,孩子的行为真的会让人吐血,不只父母吐血,我们看了都吐血。所以不要小看这句话,当孩子帽子放好,衣服放好,难道他只把这两样东西放好了吗?当一个孩子很习惯干干净净,他已经有这种存心的时候,他看到这个椅子没摆好,马上摆好,内化了。所以他一定会把他的房间的东西摆好,会把房间整理好。一个孩子能够把房间整理好,他就有条不紊,心能定得下来,定才能开智慧。一个孩子房间里杂杂乱乱的,每次要找什么找半天,你叫他读再多的经书,能不能开智慧?开不了。学问不在经典上,学问在生活的点点滴滴。经典只是告诉你在生活中要落实,你真正能得学问的益处,要在生活中去提升。所以当孩子把这句话做到了,衣服、帽子、书包,甚至于所有的东西都懂得有定位,那他一生管理事情、管理人的能力扎根了。 所以您不要误会大学去念个企业管理叫懂管理学。一个大学生四年毕业之后,房间乱七八糟,你要不要用他?那叫纸上谈兵。管理学要自己有条不紊,管理学要以身作则,这叫真实管理。当孩子房间自己都不收拾好,当孩子自己德行都不弄好,他读管理学,再读十年有没有用?学问要其本质,不要搞形式,搞形式,自己得不到好处,甚至于会自取其辱。我们不念管理学还好,念出来自己都管理不好,还被别人笑。所以我们要看得到,种《弟子规》每一句话的因,都是影响孩子一辈子的。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2月06日
我们曾经在教学当中做了一个活动,就是演一场戏。孩子做了一些工作,就列了一张单子跟他妈妈要钱,洗了几次碗几块钱,挂了几次衣服几块钱。后来他妈妈也拿给他一张单子,她说我怀胎十月,不用钱;我生产的时候被割了一刀,不用钱;我煮了几百顿、几千顿的饭,不用钱;我替你操了多少心,洗了多少衣服,统统不用钱;帮你买了多少件衣服,统统不用钱。这个孩子听完,很惭愧。家庭是要每个人用心去付出的地方,家庭是要让一个人懂得尽责任,懂得感恩、念恩的地方。 所以诸位朋友,可不能乱学!很多书你不能拿起来就照做,还是要遵循圣贤教诲,不然你的亏吃大了。等你发现错的时候,再拉回来为时已晚。有一句话不好听,但是很实在,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谁是老人?能称为老的,都不是普通人。老是尊称,所以我们只有一位老子,很有智慧的圣哲。所以老人是指有真正智慧的圣贤人,我们要领受他的教诲。 我常常到一个地方,就会去拜访那个地方留名青史的圣哲,而他们往往都留下一些非常精辟的人生教诲。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可以看得更远。所以往后出外旅游,你可不要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处买药,问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到一个地方,人文也好,自然也好,都可以对你有非常多的提醒,非常多人生的启迪。这个要你有好学之心。我们提的人是老师,天地万物也是老师。我第一次到泰山去的时候,我终于了解了,什么叫作“稳若泰山”。泰山不是很高,但是泰山那个底座,你一看就觉得动它不得,好稳,一看心都静下来。那泰山能这么稳,我们的人生稳不稳?人生稳在哪里?稳在你有德行,稳在你有智慧,这样你这一生就立于不败之地。你有没有立?我们的孩子有没有立?所以教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德行,让他人生的根基能扎稳。任何一个言语动作,纵使你是善心,你也要谨慎考虑它往后会不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说称赞别人也要看情况,你要确定他真正是好人,你才能够称赞他。你已经确定这个人言行一致了,你才能够称赞他,为什么?假如你还没有认识清楚,然后就称赞他,那其他的朋友还以为他是好人,到时候被他骗了怎么办?我在推展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很多团体找我们去参加,我从来都不参加,为什么?因为我们不确定他是不是真正为了弘扬中国文化。我还发现很多推展者,他名义上说中国文化好,但是他所说的话没有一句是中国文化,很多都是西方心理学。挂着羊头卖狗肉,那你这个流弊就大了。所以很多事确确实实要看远一点。 很多朋友接触我们之后,马上就说:“老师,我要辞掉工作,我就跟着你。”要不要接受?你说他这么真诚,就接受!这太冲动了,他的家庭状况允不允许,你要考虑。再来,他是一时冲动还是真的?那你还要观察。所以不是不仁慈,你一仁慈,可能到最后更麻烦的是他,对你也有很大的障碍。所以凡事要冷静应对,先保持什么?保持距离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保持距离是便于让他冷静,便于让你观察。假如这么保持距离,三个月之后他就不干了,那代表什么?那个心是假的。真心经得起时间、空间的考验,还是保持他那一颗心。所以真正想干事的人,不需要你去说“太好了,拜托再做一点”,不用。我们要找的是真正有心的人,而真有心的人能禁得起时空、挫折的考验。 佛家有一件事,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给人方便,结果使佛门都受到很不好的影响。清朝顺治皇帝觉得学佛很好,所以他就开放政策,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出家。他觉得好,但善心去行着大恶事。为什么?他还没有下令以前,出家人水平很高,每个人要去考这些经典。不只是佛家经典,中国圣贤经典都要考试。所以那个时候出家人的水平跟考上举人,那些当官的读书人,不相上下,甚至于很多出家人学问超过读书人。所以以前当县令的、当太守的,常常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哪里?上佛寺请教这些出家人,因为他们也是饱读诗书。俗话讲“无事不登三宝殿”,去要两天,回要两天,一定是有事要去请教出家人。以前出家人素质很高,所以每个人对于佛家的教诲都生起恭敬之心。一有恭敬心,佛陀,出家的这些和尚的教诲,他就信受奉行。 结果因为顺治皇帝开放之后,所有的人都可以出家,本来要照顾妻儿,他自己逃避责任也跑去出家;根本没有学识的,然后每天又好吃懒做,他说出家就有东西吃。所以整个素质参差不齐。确确实实有非常多的有心的人,想要去弘扬佛家的教诲,但是我们要知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只要十个当中有一个不好,整个形象就受影响。这个流弊是顺治皇帝当时下决定的时候没有看到的,但是这一二百年的高僧,对这一件事都觉得非常惋惜。所以人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能瞻前顾后,考虑流弊 善除了考虑真假,考虑流弊,还要考虑很多层面。谈这个善,在我们中国很著名的家训里面,有一本谈得很清楚,叫《了凡四训》,明朝袁了凡先生写的一本家训。而这一本家训,不只利益了他的家庭,还利益了千千万万的家庭。这一本书大家可以用心去看。一个人学问能不能成就,不是说讲课的老师讲得好,更重要的是自己要主动学习,利生行道,解行相应,你的学问才能提升起来。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圣贤人已经把我们领进门,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已经拿在手上,接下来的修行要靠自己主动。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2月06日
       推广传统文化这些年,我们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作论坛,很多人不明白,常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听这样的论坛?我还要挣钱、喝酒、旅游、领孩子补课、学才艺,周六日本来可以休息看会儿电视,躺一会儿睡会儿觉啊。我说,这些事情,以后也可以做,有的是时间,而参加这三天的论坛,你会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让他人生幸福,让他成为孝子贤孙,你不学就不会啊;做生意的人就会知道,什么钱能赚,什么钱不能赚,赚不义之财,赚凶财,那个钱就是灾难,钱揣兜里, 灾难也揣兜里;听了论坛你还会知道,夫妻怎样和睦相处,身体如何才能健康。三天可以改变你后半生的人生价值观,三天换你智慧幸福的后半生,非常值得!       我举个例子。现在很多孩子偷东西,特别普遍。去年男生夏令营80 个男孩,只有两个没偷过东西。孩子从哪养成的习惯?从自己家里。他常常翻爸爸妈妈的包,常常翻家里东西,拿东西也不跟父母说。这样的习惯养成之后,他到别人家也会那么拿,他认为自己家别人家都一样, 最后养成习惯,到商场到任何公共场所也那么拿。所以,孩子老翻你兜,也不跟你说,你一定要管,这个动作不许有,有就挨打,让他知道, 这是错误的。而我们不学习,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这个后果有多么严重,还错误地认为拿家里人的没什么大不了。      在学校开办的各种学习班里,常有学员说:“康老师,学习传统文化是好,但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使我学习最受益,进步最快,能解决我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的说我的孩子忤逆父母,天天上网玩手机, 有的说自己孩子吸毒了,有的说孩子天天在外边惹事生非等等,孩子的问题特别多。还有人说,我们夫妻不和,怎么办?我的生意不好,损失,衰败,破产,怎么办,如果我学习传统文化,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我说能,四个字就能解决这些问题,那就是“敦伦尽分”。     “敦伦尽分”是我们老祖宗讲的,“伦”就是关系,人生在世有五伦, 父子、夫妇、兄弟姐妹、上下级、朋友这五伦关系。五种关系,十种身份: 父母和孩子,丈夫和妻子,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上级和下级,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在十种身份当中。比方说,我上边有父母我是儿子,下边有孩子我是父亲;我是做丈夫的我有妻子;我既有哥哥,又有弟弟,我又是弟弟又作哥哥;在社会上我有上级,有主管部门,下边我有学生;与人交往当中,我是别人的朋,别人是我的友。我有多种身份,就有多种责任和义务,这叫本分。每个人把你的本分尽到了,也就是说责任和义务尽到了,你就会人生幸福,吉祥如意。      本分是什么呢?做父母的,一定要慈,父母慈,儿女才能孝顺,儿女不孝就是因为父母不仁慈。有人说,我对孩子那么好,想穿什么买什么,吃什么就做什么,满足他一切需要不仁慈吗?我给他补课,想让他以后人生好,鼓励他考高分,花钱培养他,不仁慈吗?错了,那不是仁慈,真正的仁慈是你教你的孩子有感恩心,孝顺,有爱心,你教他仁爱。 生活中你做出来给孩子看,让他学,你对父母孝顺,对家里人外面的人都有爱心、感恩心,给孩子做好榜样,这就是真正的仁慈,儿女才会孝顺,他的人生才会幸福。       可是现在的家长真的不会教育孩子,以为是爱孩子,其实已经把孩子推进陷阱里都不知道。几年前,我们学校夏令营来了一个孩子,十一岁,待三天就要回去。我们老师把他妈妈找来,一起问他你为什么要走?孩子说,我和妈妈来这里了,家里没人啊。我们说,没人怎么了。他说我们家里全是钱,丢了怎么整。他妈妈说,你看我这个孩子明白事了。我说真明白事了?他掉进钱眼里了,作守财奴了。他妈妈挺高兴,而我们看着很忧心,仅仅十一岁,对钱那么看重,管钱叫爷了,长大还有什么出息,小小年纪,天天为钱而活着,多么可怜!古人讲,君子常获福,小人常近祸。大家可能心里有疑问,那我们赚钱为什么?赚钱为了守道义,为了帮助别人,为了利益大家。现在太多人在钱上,脑袋已经乱啦,所以我讲这个,希望真正能够提醒各位,我们人不是为钱而活着,是为了道义,五伦十义,父慈子孝,夫义妇德,兄友弟恭,君仁臣忠, 朋友有信,简单说就是仁义礼智信,守住五常,这是最重要的。      还有的糊涂家长不是教孩子听父母师长的话,而是引诱孩子听钱的话。去年夏令营一位外科手术大夫领着十六岁的儿子,在我们学校的市内课堂学习。孩子出问题了,眼睛冷冷的,不听话。我听老师讲,爸爸答应孩子,你跟我去学习一个星期,我每天给你三百块钱,一个星期两千块钱,雇来的。我就找这个医生询问,他说,我不但用钱吸引他到这来学习,在学校上学、上课也是,考多少分我给他奖励,干某件事情我给他奖励,全用钱奖励。我说你为什么这么做呀?他说,我为了让他听我话呀。我说他能听你话呀,他听钱的话。他不明白,我说将来他年龄大了,二十几岁了,你那点钱他也看不上了,或者你给不起了,这时候有人说,有个活你干不干?能挣五万。挣五万?好,干。不管什么活, 他脑袋里只有钱哪,或者抢劫,或者贩毒,一干不就毁了吗?我说你不是教孩子好哇,你不是教孩子相信你,听你话,你是在引诱他听钱的话,完啦。他一听是这么回事,才知道自己错了。现在很多父母用钱来吸引孩子学习或干什么,你把他对钱的欲望勾起来了,也就是说你让他掉进钱眼里了,你让他套上枷锁,每天为了钱而发愁,为了钱而患得患失,最后他不进法院就进医院,非常可悲。这样的家长是真正的仁慈吗?       再看夫妻之间,做丈夫的要守道义,在家里给妻子做好榜样,你的行为要大方,能包容,能担当,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不要斤斤计较, 小肚鸡肠,要包容太太,太太唠叨你要忍耐,不要有一点不顺就跟她干仗;而且,对妻子要爱护,要"礼",叫夫义。妇德,做女子守女德,女子有四德,第一德就是守贞洁,柔顺。第二德是妇言,与人会说话,不能说丧气话,天天惹丈夫、公婆生气,让你的孩子听到看到就不好,他会学习。 第三就是妇功,不能啥也不会,当姑奶奶不行,谁能娶姑奶奶呀。女子的家务活好,要会干活,你会家务活,尤其能做一手好饭、好菜给丈夫吃,丈夫就愿意回家,他为什么在外边吃喝,因为你做菜不好吃,还总吃那一样。你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他回到家里,那么温馨的港湾,他不愿意待吗?你家里像猪窝一样,乱七八糟,他就不想回家。 这两点非常重要。这是妇功,第四是妇容,女子不能够浓妆艳抹,但也要端庄大方得体,保持容貌柔和,不能横眉立目、愁眉苦脸,天天这个脸丈夫不愿意看。所以说女子守女德非常好。       《论语》里夫子讲过:“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以什么定位危邦、乱邦呢?就以离婚率,这个城市离婚率高了,社会秩序肯定就乱了,就是危邦,不能住啊。现在夫妻之间相处怎么样?我们不用走进每个家庭, 也不用采访,我们只看看每年递增的离婚率就知道夫妻是否和睦: 2015年,我国有380万对夫妻离婚,全国每天有一万多对离婚的,而且年年递增,不可怕么?离婚代表什么,夫妻一散,孩子没爹没妈,得不到教育,得不到温暖,家庭残缺,孩子的心灵就残缺了,长大之后,他会危害社会。现在的少年犯很多,没有成年,却都是重大刑事犯,抢劫的、 杀人的、贩毒的,令我们触目惊心。这些孩子,多半都是父母离异。大家看,夫妇各守其道多么重要。所谓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     还有兄弟姐妹,兄友弟恭,哥哥姐姐关心爱护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才能够尊重哥哥姐姐。在社会上,不论单位、企业,在上位的一定要恭敬下级,下级才能对上级忠心,叫君仁臣忠。在社会上人与人交往,不论是生意伙伴,同事来往,要守信誉,“信"字左边一个“亻”右边一个“言",信为言,说到做到,守诚信,就是我们做生意最重要的信,产品货真价实,服务周到,不要加太多的价,你的生意肯定好,买卖肯定兴隆,这是你的人品,这叫德。      什么是德呢?五常是德,仁义礼智信是德。刚才我们讲的五伦,五种关系十种身份,十种身份做到了就叫十义。浓缩起来就是五常仁义礼智信。还有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精髓。道就是道路,必须要走的,这是自然规律,用五常,学五常,守五常,《弟子规》就是五常的细说,是我们的人根。说实话,我们人生不能如意,有痛苦、纠结、烦恼,就是因为我们的本分没尽到。      可叹现代人都没有把心思放在守五伦、尽本分上来,反而错误地认为现在物质极大丰富,要什么有什么,不知道这里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统领人类,人类便是行尸走肉。我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现在三个已经没有了,就剩下中华文明了。中华文明再没有, 我们人类将尝受巨大的痛苦。玛雅文化就没有文明,人就不像人了,像禽兽一样,粗野。禽兽是丛林原则,弱肉强食,我有能力,我胳膊粗,力量大,我就可以打你,我可以过的好。《三字经》中讲到“三才者,天地人”,人是代表天地来化育万物的,跟天地并称为三才。人变成了行尸走肉,每天只知道吃喝、睡觉、享受,那成什么了。人必须要有道义,有高尚的情操才能称之为人。      道义是什么,道义就是敦伦尽份。父母把孩子教育好,不只是让他考高分,考大学,要让他成为有道德、有爱心的人,学会勤俭,有动手能力,这才是一个好孩子,一个孝子贤孙。将来他不但孝顺你,他还会用这颗孝顺心在社会上爱别人,关心别人,体贴别人,并且为国家承担。 这样的孩子,才真正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需要的人才,他的人生怎么会不好?      我们有幸看到伟大的习主席在极力的倡导传统文化,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常常刊登、推出精彩通俗的文章和作品让我们大众来学,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传统文化,我们身为百姓,应像古人讲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定要关心国家的未来,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为社会的进步、为人类的幸福,做出我们的贡献,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们习主席是共产党的领导人,总书记,他想让我们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他看到了,只靠物质不行,绝对要靠精神层面的提高,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这是我们领袖的良苦用心。我们的先祖给我们留下这么好的文化,这么好的教育,如今又有国家领导人的引领,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再过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我们将成为后人的祖先,想一想,我们能给后人留下什么?留下污浊的空气、污染的水质、无法耕种的土地,留下人与人的勾心斗角,资源的匮乏,所以说我们非常惭愧,后人会骂我们。 我们应该醒醒,为了我们的家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的社会,我们应该学习传统文化,增长德行,做个有道德的人。      现代人特别注重收集很多财富、房屋、产业给儿孙,这个不重要,他守不住哇。宋朝司马光曾说过,以金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以书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以阴德留子孙方为长久之计。你积德。《周易》 里讲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是父母、祖宗做善事一定会福及子孙后代,子孙受福,而且这个福报连绵不断,余福久远。如果我们做坏事、做恶事就会给子孙留下灾呀,殃及子孙。《周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这是我们传统文化很重要的经典。      现在还有很多人误会,不解,说中国古代是压迫妇女的。错了,不是压迫妇女。中国历史上,不要太远,在清朝时候,妇女的责任是主内。 《周易》里讲,“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天地之大义也。"天地大义是什么呢,符合天地的义理,男主外,女主内,夫妇有别,这是正道。中国古代女子在内孝顺父母,首先侍奉父母、公婆,照顾丈夫,教育孩子,这个最重要。古人的家庭是大家族,二三百口人,七八百口人。明朝郑濂一家有一千多口人,这个人受到当时皇帝的赞扬,这一千多个人非常和睦,非常了不得,他有这个能力。中国古人知道,至要莫如教子,教育孩子的责任就落在女人身上。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教育成国家的栋梁,教育成君子圣贤,就从母教开始,从胎教开始。中国古人最注重教育,对于教育,我们先祖最有智慧,最有能力。如果一个女人在家庭里受到欺压,受到迫害,她怎么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呢,每天怨声载道,气都喘不过来,能把孩子教育成圣贤吗?不可能。所以说,中国古代女子不但不受压迫,反而备受尊敬,因为她的位置重要,负责教育孩子。一个家庭兴旺与否取决于他的孩子,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岳母刺字,有岳母才有岳飞,有孟母才有孟子亚圣。古人讲过,自古英雄出少年,英雄全是母亲教育的。所以说中国古代女性备受家族和社会的尊敬。     《论语》里夫子讲过,“不教而刑谓之虐”,就是没有教育他而惩罚他、谴责他,太虐待他了,不对。所以说,还是要靠教育,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伟大事业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认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本文节选自康金胜校长论坛演讲稿)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2月06日
      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举办的夏令营,仅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能将“不可救药的坏孩子”改变成彬彬有礼的乖孩子。许多人难以相信, 不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高招秘法。其实,他们只是按照古圣先贤的教导,紧紧抓住“孝道”这两个字,用《弟子规》激发起孩子们本性中固有的孝心,使孩子们认识到,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生命,并成长于父母的养育爱护之中。父母无论好与坏、贫与富,生养我们的恩情到死都难以回报,为人就应该知恩报恩、行孝尽孝。      由此我们才恍然大悟,做人不应该忘记父母的恩情,只有做到孝敬父母,人的本善之性才不会泯灭。有了孝心,为人做事才会谨慎小心;有了孝心,才会懂得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然后才会获得善报,子孙兴旺, 仕途顺利,健康长寿,不受灾难。这是因为孝是为人之本、百善之源、天地敬仰之德。      孝顺也是有道可以遵循的。古人云,对父母以财物奉养,只是小孝; 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善念,远离烦恼颠倒,是为大孝;视天下一切男人为我父、一切女人为我母,更是无上的至孝。      克尽孝道,有三点可鉴:一者,孝顺必须是长期的,不是一时的。父母以毕生岁月为我们辛苦奉献,如今父母年老了,我们应该尽量守护在父母身旁,长期供养,使无所缺。      二者,孝顺必须有实质的,不是表面的。儿女应从饮食、衣服、起居、 疾病、悦亲五方面做起。在饮食方面,略有好食,先进父母;在穿衣方面, 要冷暖合宜,随时注意加减换洗;在疾病方面,须要小心服侍,切不可生嫌弃、懈怠之心;在悦亲方面,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快乐、心理上的慰藉,白天要陪伴父母说话散心,晚间还要给父母暖好被窝,使父母常生欢喜心。在父母面前万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无论我们所处的环境顺逆,都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不给父母带来烦恼。      三者,孝顺是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应从供养自己的父母、公婆做起,然后是恭敬从小到大教导过自己的老师、家族中的长辈,慢慢地心中便升起了对所有长辈的恭敬心,从而使自己的品德得到不断的升华, 达到“泛爱众”的境界。     孝顺父母重在一个“顺”字,当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时,方为真孝。此为子女者切记!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2月06日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个话里面表现出来就是没有比隐密黑暗处更容易显现。其实就是人在没人看到的时候最容易看清他的道德到底到哪里。没人看见,他可能就松懈,就放肆了。“莫显乎微”,没有比细微的事物更显著的。因为细微的地方他注意不到,他的习气就很容易流露在那里。我们今天恭敬学到多少?我们强调一个人学习,他的收获跟他真诚恭敬成正比。而什么时候提升自己的恭敬心?《曲礼》开始就说“毋不敬”,这个“毋”就是代表没有人不恭敬。一个人看到领导恭敬,看到下属傲慢,这种恭敬也是假的,它不可能是真的。那个恭敬叫谄媚,不叫真恭敬。所以我们对有钱人恭敬,对没钱的人傲慢,这个恭敬都是表相的东西。所以人的恭敬在哪里不断提升?在对一切的人上,不只对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品,都在提升自己的恭敬。这个就是善学的人,善於提升自己境界的人。  我们看“谨”,整段话当中“朝起早,夜眠迟”,恭敬生命,恭敬时间。“晨必盥,兼漱口”,要恭敬自己的身体。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恭敬,爱整洁,也是对所有接触我们的人的恭敬。自己脏脏兮兮的,人家一接触我们吓坏了。“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所以谨慎、恭敬延伸到什么?对一切物品恭敬,不浪费,不乱放。每一个物品它背后有很多人的劳力付出才有这个物品,“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各行各业付出了,才有这些用品给我们。所以我们看到每个东西,用心的话,还会带著一分感恩心来用这个东西。比方说我们读经典,那是每一代圣贤人把它传下来的,那是圣人教诲,哪一代人不传,我们现在都看不到。而且经典成就了一代一代的圣贤,这个时候我们哪有对书不恭敬的道理?而且我们接触圣贤的教诲,往往这个书都是免费的,那背后都是多少善心人士欢喜成就我们的德行、学问,我们怎么会对书不恭敬?包含我们家里的物品,不都是我们家人辛勤付出赚来的钱去买的吗?怎么可以不恭敬!所以真正恭敬的人,是去领受这物品背后的爱、物品背后的付出,他没有不敬的。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2月03日
任何事要成就,耐心非常关键,所谓“一切法得成于忍”。我们之前提到这个“忍”字,要能忍到什么功夫?一把刀架在心上,你都能够如如不动,能够禁得起这样的考验。当我们的好意被人家冷水一泼,被人家冷嘲热讽的时候,你还是能够不忘记你这一分初心,这一分为他好的心,能够忍得下来,进而唤醒他的惭愧心,进而唤醒他的良知,这确实需要忍耐的功夫。而这个忍耐的功夫什么时候练?时时处处与人言谈、与人相交往的时候,常常观自己脾气有没有上来,傲慢有没有上来,不耐烦有没有上来,要从起心动念去修正,这才是最好的修学方法。 不只是在五伦关系中,甚至于遇到陌生人我们也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引导他。我们在海口的中心楼下是一个大庭院,有一次我看见庭院有一些纸屑、有一些垃圾,我就下来捡。底下住了几户人家,有一个小女孩看到我在捡,就一直盯着我看。这个时候你怎么做?她也不帮你,就一直这样盯着你看。这个时候我就边捡边观察她的眼神,看她看我看得很专注,我就跟她说:“小妹妹,你可不可以帮我捡那个垃圾?”刚好就在她的脚下。看得出来她有没有这个习惯?她没有这个习惯。结果她就捡起来,然后捡起来的时候又拼命看你。其实你看,小孩子都很注意谁对他的看法?大人。所以你肯定他哪里,他就往哪个方向走。为人父母者,为人长辈者,对做人处世的原则愈清楚,你就愈能够引领孩子往这个方向去做。 当她捡起来后又一直看着我,我就对她微笑说:“谢谢你,帮了我一个大忙,那里还有一个,可不可以继续帮我捡?”她突然就动起来。把一个垃圾袋捡满之后,她就马上往她家冲,又拿了一个垃圾袋出来。捡到第四个垃圾袋,我看她又要冲进去了,我说:“好了,今天到这里就好了,已经捡到庭院外面的道路上去了。”看她还是欲罢不能的状态。上楼之后,我们说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而小孩跟小孩最容易建立友谊,所以马上交代我们中心这个跟我一起捡垃圾的小男孩,拿了新疆的葡萄干下楼请这个小女孩吃。 所以我们引导陌生人也好,引导我们身旁的人行善也好,要能够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人都有好善好德之心,引发他的好善好德,不是命令他做,而是你要先为人演说,要做给他看,要演给他看。他看了之后心生欢喜,他就会去做了。 我们很多老师都说要编一本书,什么书?讲“捡垃圾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几个月,光是捡垃圾的故事就差不多已经有十个。 我记得我在北京演讲完到了长城,看着我们一群老师在那里捡垃圾,因为沿路都是垃圾。长城是我们中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有来自于全球的人来这里参观,当这个地方这么杂乱的时候,不只我们没有弘扬文化,还把中国人的脸丢到全世界各地。结果当我们捡了一些垃圾之后,突然我们身旁的老师就说:“刚刚我在捡的时候,有一个老外马上用他的镜头把我拍下来。”为什么?拍下来是可喜也是可悲。他为什么要抓这个镜头?他觉得这个镜头几乎在我们中国人的国土上看不到了。所以捡垃圾可以往祖宗脸上贴金,捡垃圾可以唤起人的良知。 有一次我们四个老师走在一条走廊上,我跟李老师走在前面,两位女老师走后面,我们两个说男士要先做,在前面就捡了很多垃圾。捡的时候刚好是下课时间,很多中学生一窝蜂走出来,手上拿着什么?这边拿着烧烤的东西,这边又拿着珍珠奶茶,一路就吃过来,一路也丢过来。我们在捡的过程中,突然迎面来了四五个初中男生,结果他们看到我们突然停住了,然后就说:“少见!难得!”我们后面的女老师走过来就跟他们说:“你们觉得少见,你们觉得难得,假如你们一起来做,一起来捡,那就不少见也不难得。”初中生听了之后若有所悟,点点头,“对对对”,突然就弯下腰来捡起了第一个烟头。所以当我们确确实实立身行道时,无形当中就已经唤醒了身旁人的良知。 在海口有一个五岁的小孩,有一次跟他父亲出去游玩,这个孩子吃完东西还剩一根竹签,随手就要扔掉。这个动作出去之后,马上又缩回来,然后自己在那里笑。他的父亲在旁边观察到就问他:“你在笑什么?”那个孩子很不好意思,不敢说。父亲就跟他说:“你说出来听听看。”那个孩子就说,他这个动作一做出去,突然想到蔡老师说不可以乱丢纸屑,马上就收回来,然后他自己在那里觉得很不好意思。 所以确确实实我们要劝别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很多错误的事,我们为人老师、为人父母的都说没事,没关系:迟到,没有关系;丢个垃圾,没关系。积小恶成大恶,所以要慎思、慎思。成就孩子的德行,都是从小善做起,从小恶改起。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就从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做孩子的榜样,甚至于做员工的榜样。这样就能够让身旁的人提起这种好善好德之心。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2月02日
尊敬的康老师及群里所有的老师们:大家好!心如学习第五遍康老师讲解的《了凡四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愚钝,虽然一直学习,但是力行不够,所以进步很慢,但是康老师慈悲,为我们详细讲解,使学生渐渐有了进步。《立命之学》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命由我做,福自己求。我当下遇见的人或事,都是自己曾经做的善事或恶事返回给自己的,但是如果自己不明白道理,就任由自己的错误言行、错误思想继续制造错误的命运。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通过云谷禅师的教诲勇猛改过就改变了命运。我们现在遇到了康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凡四训》的妙用,我们比了凡先生更加的幸运。心如通过学习知命,认命,并要努力改命。通过勇猛的为大众服务,舍己为人;学习了凡先生念念谦虚,尘尘方便,努力的去掉贪心;落实《了凡四训》当中的十条大善;落实了凡先生讲的善中有真有假、有偏有正、有曲有端、有大有小、有是有非、有阴有阳,把老师的教诲记在心上。在做事的时候一定会先问问自己的内心,存心是否纯正?有利己之心吗?还是纯粹的利他之心?在舍财作福上比以前心量又扩大了一些。以前是为了应付了事事,勉强布施,现在心生欢喜,尽己所能。学习之前家里的状况非常不容易,丈夫不支持,也不相信传统文化。学习之后,丈夫被无我为他的行为所感动,现在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听我的劝,带着孩子到康老师身边学习。学生也得到了家族当中亲朋好友的支持和爱护。我要努力认真落实:知命、认命、改命,勇猛的改过,谦卑有礼,念念利益众生,服务众生。为报老师、父母的恩德要更加努力的落实,在生活当中感化所有的家人,都能够走进优秀的传统文化。心如愿跟随老师团队同心同愿同德,落实孝亲尊师,以报天地祖宗之恩德。心如敬呈2025.1.2日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2月02日
尊敬的康老师及群里所有的老师们:大家好!2024年就要结束了,夫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时间真的是不等人,在这一年的学习路上有哪些体会和感悟和呢? 学生体会到无论任何事都是要做才能出结果的,光想不做是空想,是徒劳的,而且在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不起妄念,一心专注的去做才能做的又快又好,如果在做的过程当中是敷衍了事,左顾右盼,东想西想就会做的又慢又差,最后就是你哄它,它哄你,毫无质量的。 学生还感悟到,在与人相处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秉承善解人意的宗旨,如果是按自己的习惯品读人心,是固执己见,是不会归到善上的,只能是害人害己。学生为了能让独居爸爸搬过来和全家一起住,以及妈妈回家能够方便入厕,就计划在另一套向阳的房子里修一个厕所,这样居住起来会比较方便一些,否则房屋又暗又潮湿,老人住起来也会心情郁闷。做这些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难的事,首先找工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考虑到工价和工人的专业水平,想来想去找到了一个常在外做工的租户,给她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人家很认真的,真的找来了师傅看活,师傅是接大工程的,很专业,很忙,我们家这点小活是安排不了时间来做的,但听说是做来给父母住的,就说无论怎样都会挤出时间来亲自做,但房屋墙面因不规整,所以耗时耗材超出了自己的预算计划。妹妹,妹夫经常跑过来帮忙,看到我的计划是只修厕所,其它不做,他俩商量着又帮我买来卧室和客厅的地砖让师傅帮忙贴,还说工钱他们出,学生住院回家才听师傅说这事,学生就马上打电话给妹妹,妹妹说妈妈不是我一个人的妈妈,她也是女儿也要出力,我知道这是妹妹在变个法儿的帮助我。贴地砖的工钱我就抢在他俩之前付给了师傅,但他俩却又帮我把所有的门都换了新门,妹夫还找来表妹夫帮我又出钱又出力的买电线来,把所有电路都换了,辛苦干了几天的活,给他们钱也不收。他们都这么帮我,自己也不能落后了,客厅墙面的乳胶漆,自己撸起袖子自己刷,自己能做的事,绝不给别人添麻烦。女儿也在一路帮忙,她自己又要工作,休息时间还帮忙带着弟弟一起运输垃圾,刷乳胶漆。后期房屋做完以后,家里所需物资女儿也是积极策划,购置马桶、热水器、灶台、吊柜、衣柜……。邻居们还热情的帮忙搬动大型家具,在领居、家人大爱的帮助下,终于把房屋整修完毕,家具安置好。学生让爸爸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有事可以与爸爸商量,以后相互有个照顾。 所愿皆所成,多喜乐、长安宁!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2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