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中国自古以来,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成圣、成贤,就是读书志在圣贤,这是从前读书的方向跟目标。现在人没有了,现在人不知道什么叫圣?不知道什么叫贤?现在唯一知道的是怎么赚钱,怎么样享受,怎么样取得崇高的地位,搞这些了,目标、方向整个错误了。你问童蒙养正的重要性怎样认识?你就想想,古今教育的方向跟目标所在,完全不相同。所以,今天讲到养正,这个正是正知正见,就是把小朋友要养成大圣、大贤。今天不但是,小朋友全然无知,家长也不希望人作圣人,不希望小朋友作圣人、作贤人,希望他做大官发大财,大家都有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目的在此地。所以,这桩事情不是个单纯的事情,也不是一桩小事情,这是大事情,一定要大人觉悟。在古代,一直到清朝末年,一般民间,我们是生长在农村,农村里面的大人,我们做小孩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大人还是教我们要学圣、学贤。还没有被这些名利、五欲六尘享受冲击,还有这些观念。可是到了民国三十几年、四十几年,逐渐逐渐对于圣贤教诲渐渐淡忘了。到现在也不过是半个世纪,几乎听不到再有人讲到圣贤这个名词,这使我们感觉到非常悲哀,社会动乱的根源就在此地。你要想救这个社会,救众生,我们今天深深的体会到,要不能够恢复圣贤的教育,社会的动乱是永无止境,而且是几何级数在增长。到最后,最后我想时间也不至于太长,那就是外国宗教里面所讲的世界末日。所以,这是很值得忧心的一桩事情。——恭录自《关于童蒙养正教育问答》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09日
一个人太多思虑的话,上火。一个人太用脑筋的话,胃出毛病。思想影响了心脏,心属火,所以上火。胃是土,火太多,影响了土,所以胃出毛病。这也是西方医学承认的原理。 太劳累了,肾亏,而造成心肾不交的状况,就是心的活动能力,与肾的活动能力,都在衰竭,而不能互通联系,发生了中断现象,这就是心肾不交。 年纪大了,多忧虑,体力差,就容易变成心肾不交的状态,心肾不交就会失眠。看见那些年轻人,既不会忧愁明天的事,体力又充沛之极,心肾常交,当然就贪睡了。年轻人多愁善感,当然也会造成心肾不交。心肾不交,要用坎水来解,才能达到水火既济的状态。那么什么又是坎水呢?如果能将思想及精神,放在绝对安静与平稳的状态,就是坎水发生的意思,这是道家的理论。——《易经与中医》东方出版社 “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寐是睡觉,许多老年人睡不着,中国医学养生的道理,老年人睡不着是因为火水不相济。火水为什么不相济?因为心肾不交。心火,那个思想情绪的火,不能沉下来,肾水不能上升。肾水就是荷尔蒙,以及维他命等,不够的话,肾水不能上升,造成心肾不交,就睡不着了。 养生之道先要培养脾胃,把心神凝定,自然就睡着了。所以老年人爱睡觉的,是长寿之相。火水不相济,就是心肾不能交,在理论上讲是魂魄分开了。魂是灵魂,就是思想意志。魄是生理上的,包括气啊!血啊!肌肉啊!荷尔蒙啊!营养啊!维他命啊!蛋白质等加起来,叫作魄。 有些人身体衰老了,变成骷髅形状,看到人哼哼啊啊,那是魂跟魄分开了。年轻的时候,魂魄两个是在一起的。所以中国人讲生命的道理,认为睡着时,魂没有离开身体,还在身上,归到某部分。魂归到后脑就做梦,魂到了前脑就醒了,如果藏在心肌之间,就睡得很安详;魂一旦离开了身体,那就是做大梦了。中国古代的说法,认为人做梦的时候,从自己头顶上就出去了。 所谓“魂交”,是魂跟气交。气就是魄,所以我们叫气魄。“其寐也魂交”,真正睡着了,神气两相交,所以第二天精神饱满;没有睡好的话,神气没有交媾,那样就不行了。“其觉也形开”,睡醒了像花一样,神跟气都充沛了,因为他两个相交了一夜。睡够了,咚,起来,充满了气与神,花一样张开了。 思想用过度,写文章多了,魂跟魄不相交就睡不着了。如果多炼气,养气,气充足了一定就会睡着。气把那个魂吸收回来,人就睡着了。 ——《庄子諵譁》东方出版社 水火交感就是坎离交,水是坎卦,火是离卦,清净的谓之水,燥炎的就是火。在人体上,水是属于肾部,火是心部。所以中国医书讲,人老睡眠就少,因为心肾不交。婴儿生下来大概睡眠十六个钟头,慢慢变成十二个,儿童总要十个钟头,至少八九个钟头睡觉。越老了睡眠就越少,老了就睡不着。我们常常讲,人老有几个相反的现象:哭起来没有眼泪,笑起来眼泪就出来了;现在的事情告诉他马上就忘记了,小时候的事情都会记得;坐着就睡觉,躺下去睡不着。人老了很多古怪的事情,都是相反的。医学的道理,心肾不交就是水火不交了。 道家有个办法,不管老年、中年或是少年,失眠时,把身体蜷起来睡,变成婴儿状态,两个脚缩拢来,两手也抱起来,容易睡着,这是勉强使心肾的气交。“交”就是连起来接上电了,这样可以睡着。 ——《我说参同契》东方出版社来源:南怀瑾东方讲堂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2年07月08日
孟子所说的“父子之间不责善”这句话,千万要记住。父子之间不可要求过多。这个“责善”的“责”,就是责备求全的意思,“不责善”也就是不要过分求好。例如子女升学,参加联考,为父母的就要采取“考得取最好,考不取也没关系”的态度。现代的学生们,为了应付联考,被老师、家长逼得拼命死背,什么历史、地理,一概死背,“浙江!浙江!福建!福建!”背是背熟了,联考是考取了,结果到了金门他还不知道已经到了福建,也不知道马祖是福建省连江县的一个岛屿。许多眼前的例子,都证明孟子这句话的道理。但也有许多为人父母者,犯了这个“责善”、过分要求的错误。犯得还很深,这千万要注意。父子之间如果责善,就会破坏感情,就会有嫌隙。孝道要建立在真感情上才会稳固。父子之间能像好朋友般相处的很少;试看生物界,飞禽也好,走兽也好,子女长大了以后,就各走各的。人为生物之一,本性上也是如此。由此可知,父母对于子女的责任,只是把子女教育成人,使他们能够站得起来,有了自己的前途,父母也就完成教育的责任了。至于子女以后对父母怎样报答,那是子女自己的事情,也不必存什么希望。再见吧!人生本来就是如此的。父子之间一责善,问题就大了,这是一方面;在另一方面,万一遇到坏的父母呢?也同样的,子女不可以对父母责善,不可过分要求父母。总之,父子之间应该不责善,宋明以后的理学家们有一句话,“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我反对这句话!天下确有“不是之父母”。我们现在也为人父母,反问一下,我们样样都对吗?随时都有做错的可能,也有教错的时候。但是,身为儿女的,应该有“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精神,以之来对待父母。父母有时要宽恕子女,而子女尤其要孝敬、体谅、了解父母,为了孝道,更要设法婉转改变这个“不是”的父母。这样并不是和父母对立,也不是反叛,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相互的。扩而充之,不但父子之间如此,师生之间也是如此,长官部属之间也是如此,都不能责善。过分地要求,终究会发生问题的。——《孟子旁通(下)》(离娄篇)东方出版社中国文化的“孝道”思想,并非只是单面的要求,它是相互的情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是必然的因果律。孔子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每句下面那个重复字,都是假借作为动词来读。用现代观念来说,就是:倘使父母不成其为父母,或父母没有尽到做父母之“爱”的责任,只是单方面要求子女来尽“孝”,那也是不合理的。其余各句的观念,依此类推,同一道理,当然不必重复细说。——《新旧教育的变与惑》东方出版社来源:南怀瑾东方讲堂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2年07月08日
01夏季要善养意志,少发脾气“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春生夏长,这是讲夏天这三个月当中,“蕃秀”,植物春天种下去,一直成长到夏天,这是最漂亮的时候。夏天“天地气交”,这是古文那么讲,因为我们的生命靠三样东西,日光、空气、水。温暖的地方会生长,寒冷的地方就是死亡。“万物华实”,所以夏天是生长最重要的时候,万物繁华漂亮。那么,夜里早点睡,早晨早点起来。“无厌于日”,无厌是什么?不要过分在太阳下面活动,避开一点日晒。“使志无怒”,在心理的修养上少发脾气,怒是发脾气,换一句话说,心理上对人对事宽容,不要有怨恨的心理。“使华英成秀”,等于让大地上的万物成长茂盛。“使气得泄”,这里头有个问题啦,夏天怎么叫泄气?这是《易经》讲“消息”,成长的时候就开始死亡,当你死亡的时候即开始成长,这是一消一息,所以生命到了最漂亮的时候就要完了。 《庄子》内篇告诉你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婴儿生出来以后,到第二天,这个婴儿已经比昨天老,三岁的婴儿比一岁老,生生死死很快地在变化。所以《庄子》也引用孔子告诉颜回的四个字,“交臂非故”;生命的道理,一切的道理都很无常,你我两个对面走,你过来我过去,两个膀子一靠,已经变了,都不是现实的你我了。 所以夏季要善养自己的意志,无怒,阴气就可以发泄出去了。“若所爱在外”,这个时候人的思想情绪都喜欢向外面,都喜欢放射出去。“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四气调神就是讲这一套。没有讲怎么调,只讲什么夜睡早起,什么不要发脾气之类的调神的道理,所以它没有讲医学,只讲养生。但是你懂了养生的原则去看病,就看出病因来了。——《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东方出版社02夏季以泄为主,注意清理肠胃北方人大碗吃面,包子、馒头大口吃,肠胃容易吃坏。所以北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胃很重要,夏天以泄为主,把肠胃清理。 ——《我说参同契》东方出版社 中国人有很多毛病都是吃出来的。中国人最注重吃。抗战的时候,德国人粮食不够,第二次大战打败了,他们研究中国人吃饭,如果把全中国人大便中的养分再提炼出来,制成粮食,可以供德国人打三年仗。  中国人以农立国,讲究吃饭。其实一个人身体真正需要做燃料、能量的饭量只有半碗,如果吃三碗,其余两碗半都浪费了。有许多消化不良的渣子,变成大便排泄出来,还有许多是供给了身体内的蛔虫、细菌等。 中国人喜欢吃,肠胃都吃坏了,而很多病都是肠胃堵塞,中气不足所引发的,要少病就得使肠胃健康。 一般人如果一星期中,一天一夜不吃饭,清理清理肠胃,那是非常好,非常合乎生理卫生。因此,伊斯兰教有斋戒月;天主教、基督教真讲修持的也有不吃饭的一天;学瑜伽术的人,一个礼拜也禁食一天,很健康。 中国佛教的丛林制度是百丈禅师创立的,他也告诉你:“疾病以减食为汤药”,不管什么病,先要把肠胃清理一番,比吃什么药都好。 ——《药师经的济世观》东方出版社来源:南怀瑾东方讲堂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2年07月08日
一、 人的能量运行都有规律 有一次,我在瑞士访问了哥伦比亚自然医学中心,发现那里的医生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疗法。其中有一种,他能通过测你手上的能量光,然后经过电脑的处理,绘出你的能量图。比如消化系统、视力有问题的人,他的能量图在相应的位置就会有缺口,这说明,现代仪器已经能够测出人的能量了。而在古代,中医是通过打坐,直接去感受它。打个比方,我们每个人都去买过菜,买菜的时候,你需要用仪器去检测它是新鲜的还是不新鲜的吗?你直接能看出来,对不对?新鲜的洋葱它比较充实饱满,新鲜的桔子有光泽,人也是这样的。我们从早上睁开眼睛开始,能量其实就在向外耗散,当我们很烦乱、很兴奋的时候,它就会波动得很厉害,就像火山爆发或者是太阳光子爆发一样。如果人一直处在过于兴奋,或者过于激烈的状态,就是在大量地喷发。大量喷发的时候,能量就会从内部跑到外面,那就会产生一系列失调。二、 现代人的普遍问题,是“燃烧”得太快 现在中国,很多人都在补肾,不管男人、女人、小孩子好像都肾虚。其实很多时候所谓肾虚只是一个假象,只是因为他睡得太少,脑力活动又太多,每天见太多的人,握太多的手,他的能量一直都在外面散。就像你的收入,本来每个月3000元挺够用的,但是你又要买保险,又要还贷款,还要买衣服,都流到外面,你会觉得钱包有点虚。但是如果你把这些在外面的本来属于你的能量收回来,你就不虚了。所以像打坐、站桩、写书法、练太极,这些传统的东西为什么好?不是说它是因为传统、是老祖宗的东西它就好,是因为它确实能够补我们不足的那块。尤其对于我们现代人,我们一直在“燃烧”,而且我们现代的文化鼓励“燃烧”。比如现在小孩子其实被开发得太早了,早早地就“烧光”了。所以你如果传统的部分用得比较多,你就在补你自己,就不需要吃什么人参。三、 睡觉是天下第一补养生最重要的是睡觉,睡觉是最补的!睡觉也是身体自动修复最重要的方法。按西医来说,白天是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啊、呼吸啊、血压啊、心跳啊、血糖啊都是处在比较高的状态,这个叫应激反应。什么叫应激反应?应付激烈的状态。你要见老丈人或者你要见老板,或像我在做讲座,这就是应激状态。你回到家里,可以做狗熊,可以做趴趴熊,也可以做树袋熊,你就放松了。如果你放松的时间,独处的时间和做趴趴熊的时间不够,如果你在生活中一直像个革命战士,或者你的性格中有做革命战士的倾向,你就容易得高血压,或者垂体瘤、甲亢,其实是你一直在“燃烧”,过度“燃烧”了。四、疾病就是我们的报警器 人生病,就是身体给我们的健康提醒,这时候我们最该检查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本身。比如甲亢——只不过是某一种报警器,甲状腺素升高,就像汽车开得太快了,还爬坡,最后它受不了了,温度过高,冒烟了。然后你送到修理厂,修理厂的师傅说,你把那个冒烟的报警器割掉就完了嘛,还能接着开车。现在很多的治疗都是这样的。还有胆结石,胆结石其实是不需要去割掉胆的,除非是发生严重的梗阻,立刻有生命危险,或者是实在疼痛,不能缓解,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把它割掉。否则,你把它割掉了,但是你的身体还是这样慢慢地运转,明明是个小毛驴,驮的是大骡子的东西,然后每天吃的也不合适,吃不到新鲜的青草,只能吃干草,你最后肯定是要得病的呀。我们可以去看医生,但是呢,这不是最重要的。尤其当你知道病不是致命的,不看不会马上出现严重后果的,建议大家先不要着急去看医生吃药开刀,给自己一些空间和时间,让身体自己运转一下,它自己就能归位。因为,我们的身体有着巨大的修复能力,你给机会让它回到本源,它自己就会慢慢恢复。五、自然能量是大补 一个相对正常的人,他的神是比较定的,不会一会儿焦虑一会儿忧郁,或者一直都很兴奋,或者一直都很低落,他的整个状态会比较稳定。中焦、下焦不虚。简单说就是肾不虚,消化系统不错。每天花时间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儿,十分钟也行,或者你在上班的路上坐地铁,或者你不开车坐在后排,不要习惯性地去看周围沿途的景色,或者习惯性地看你的手机,闭目养神一会儿。慢慢地你会找到你本来的那个相对放松、安静、清晰、自然的状态在哪里。现在人的问题是离自然太远了,尤其是大城市,离自然非常远,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自己去接触自然。比如实在没条件,那我中午看不是太冷,就到院子里待一待,或到阳台上待一待。天气暖和的时候,晚上看有月亮,在月光下散散步,这个非常重要。度假的时候就不要去什么拉斯维加斯赌场这种地方了,也不要到人太多的海滩去了,有没有可能找一个乡村的别墅,可以不慌不忙地散散步,这个是大补。天地之间的自然能量是大补,它远远超过什么鹿茸啊、人参啊、几万块的野山参,你有这几万块钱买野山参,还不如放下工作一个礼拜,去度假,或者就待在家里,这就是补。本文转载自南怀瑾先生敦众文化。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2年07月08日
我们晓得,一切众生平常日用之间,动坏念头比好念头多得多。前面讲过儒家等于是佛教的律宗,都讲戒律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一定要读《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这两本书。你们年轻人没见过,我们小时候读书,书桌子旁边有一张纸,叫做功过格,这个纸上有很多圈圈,一个月一张。每天检查自己的心念行为,有不好的,就拿黑笔在圈圈里点一点,有好的,就拿红笔在圈圈里点一点,然后定期检查,到底是黑点多还是红点多。 我小时候家里请了位前清的秀才先生,按那时的说法,我家是东家,他是西席。他留过洋,可是从不说洋文,每天除了教我们读书就自己读《金刚经》。他是吃素的,所以我母亲每天都为他准备斋食。我常常觉得这先生的嘴中有香味,觉得奇怪,就问我母亲,她说一定是先生的牙齿松了,素菜中的芝麻落在牙缝里我才闻着香。我后来上课时仔细观察先生的牙,果然如此!这是一笑。但是他很诚心,有一年他留在我家中过年,他在自己房间里读过经之后,供上祖宗牌位,供上菩萨,拿出功过格,很紧张地看着,就跪着一面打自己耳光,一面骂该死!该死!我看是黑点比红点多的缘故。我那时好奇,是从门缝偷看先生才看到的,这是确确实实的事。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国民道德教育,它有自己的一套。现在学校里有什么训导处,越训越盗,训得了吗?《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我现在都还保存着。像这样修持,叫“勤集善根”。——《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不召而自来”,人生的祸福善恶因果之间,没有另外一个做主的,就是所谓的“无主宰”。我们中国道家的《太上感应篇》,等于是国民道德须知,也是中国古代阐述人伦道德的一本书,成为中华民族人人须知的手册,至少百年来是如此。其中有一句重要的话,“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祸与福是没有主宰的,也不是神祇。不是说吃了供养的猪头他就保佑你,没有供养的话,鬼就找你,那是空话。“祸福无门”,鬼神也做不了你的主,上帝菩萨都做不了你的主,只有人自己的心念,所谓“惟人自召”,是你自己召的。所以我们人生一切的遭遇,严格地反省下来,痛苦、幸福、烦恼等等,都是自己召来的。天道就是这样一个东西。一切都是自己的作为。——《老子他说(初续合集)》东方出版社我们都只知道中国过去教育的目的,大体是走儒家孔孟思想的路线,为建立人伦道德,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教育,所谓功名科第,仅是它的余事而已。然而因为后儒对于道、佛两教,素来便有视为异端的因袭观念,所以对于道家与道教在中国教育文化上的功劳,都是阳奉阴违,忘其所以。现在在这个阶段,总算还有若干前辈的长老,尚在人世,可以证明我的所说;所以我肯定地说一句话:中国过去的教育,与中国前辈读书人的知识分子,他由少年到一生的人格道德教育,大多都以儒家的思想做规范,以道家与道教的精神做基础,这是什么理由呢?这便是道教两本书的力量,即《文昌帝君阴骘文》与《太上感应篇》,这两本书的内容,等于便是道家与道教的戒条,也就是中国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教育范本,它以天道好还,福善祸淫的因果律做根据,列举许多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的条规,由做人做事而直达上天成仙的成果,都以此为标准。从汉魏开始,经晋代《抱朴子》的提倡,一直流传了两三千年,它主张的道德,是着重在阴德的修养,所谓阴德,便是民间俗话所说的阴功积德;阴功,是不求人知,被人所不见,人所不知的善行,如明求人知,已非阴德了。由此思想观念的发展,过去认为科第功名的中取与否,除了文章学问以外,更重要的便是靠为善去恶,阴功积德的结果。因此,很多世代书香的人家,尽管大门口贴着僧道无缘的标语,但在他们案头放着教导子孙家庭教育的范本,都摆有《文昌帝君阴骘文》与《太上感应篇》等书,如果一个立志上进,要读书求取科名的青年,不照这个规矩做去,虽然文章学问最好,也难以有求得科名的希望。甚之,进入考场以后,在那种阴森萧瑟的考棚中,阴风惨惨,鬼气森然的环境里,还有人大叫“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的场语,如果自己做了亏心事,不但考试不能中取,甚之,暴毙在考棚中的传说,随时随地都有。从我们现代的眼光看来,可能是考棚中的卫生设备太差所致,但在过去人格人伦的教育思想中,确为最重要的一环,相传所谓“救蚁得状元之中,埋蛇享宰相之荣”的思想,便由此而来。甚之,如宋代的大儒欧阳修,一生不信道、佛,当他出为主考官,在灯下阅卷的时候,面前也会很明显地浮上一个阴影,他看见在他前面站着一个隐隐约约穿古衣冠的朱衣人,这便是主持对于密封录取考生命运的监临者;当欧阳修在巡视考场时,便有很轻松的当场即景诗说:“下笔春蚕食叶声”,但在录取考卷的时候,便有戒慎恐惧到非常神秘的诗句说:“文章千古无凭据,但愿朱衣暗点头。”这种精神与风气,在中国文化教育界中,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末期为止,同时,各省、各府、各县,在在处处,都有文昌阁与魁星楼的建筑,它与东岳庙、城隍庙、三官大帝祠庙等,巍然并峙。所谓梓潼文昌帝君,从唐以后便兴盛风行,是专管文运的神道,魁星也是专管科第功名,赏善罚恶的文运之神;乃至由此普及到达戏剧方面,如过去的唱戏(包括京戏、地方戏等),当开锣上台以前,第一出场的,便是魁星,其次才是跳加官,招财进宝。戏剧到了最后完场时,便是关公拖着偃月刀来净台,这样的一个戏剧文化思想,他是代表什么意义?大有文章,可以值得深长思也。关于《阴骘文》与《太上感应篇》的内容太多,研究教育思想的人,不妨找来做一参考,以很客观的胸襟去读,对于中国文化,与世界道德教育的了解与重建,我想还是具有相当价值的,青年的同学们,不妨以极度的耐心去试试看,当然,我说的耐心,也是有意义的,否则,你也许不肯卒读,大起反感,过去读书人用的日常“功过格”,便是根据这两本书的精神而来。——《禅宗与道家》东方出版社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2年07月08日
人类最大的本事是吃醋。女人固然吃醋很厉害,不过是与女人之间嫉妒而已;男人吃醋的嫉妒比女人还厉害,一个人学问比他好,地位比他高,连这个人都不认识就会骂他,吃醋!所以我们常常说笑话,女人吃醋是镇江醋,男人吃醋是山西醋,吃得更厉害。所以我认为人类第一本事就是吃醋。——《列子臆说》东方出版社人类嫉妒的心理是天生的,一般人所谓的吃醋,好像男女之间相爱,女性的妒忌心特别容易表现,所以一般都说女性醋劲最大,其实男性吃醋比女性更厉害,而且不限于男女之间,男性往往发展到人事方面,诸如名利之争、权势之争等等。譬如有些人名气大了,就会有人吃醋,有的人文章写得好了,就会有人吃醋了,字写得好了也吃醋。乃至于衣服穿得好了,别人也会吃醋,甚至两人根本不认识,也吃醋。这是什么道理?这是高度的哲学和心理学,嫉妒是人与生俱有的劣根性。不论上面领导的人,或者做人家干部的人,对于这些都要知道的。人的心理,是这个毛病,有些人欢喜打击同事,自己专权,于是挡住了下面的情形,同时使下面也不了解上面的意思。这都是出于妒忌心理,才发生了这些情形。所以当一个领导人的,听到干部当中甲说乙的话,乙说甲的话,都不能偏听,而要尽量客观,要注意他们之间,是不是有妒忌的心理。“臣有进邪说以乱是,因似然以伤贤,可不虑之以谗乎?” 挑拨、说坏话、害人的话就是谗言。这是古今中外一例的,譬如一个文人,尤其是学哲学、学逻辑的人,经常容易犯这个错误。逻辑学好了以后,非常会辩理,怎么样都说得对,死的可以说成活的,在理论上、逻辑上绝对通,但事实上不一定对。所以有些干部,能言善道,很有文才,很有思想,专门发表邪说。这段文字上看“邪说”两字,写在这里,明明白白,看起来很清楚,如果我们做了主管的时候,干部进邪说,不一定写文章,对于某件事情,他轻轻一句话,就听进去了,中了他的邪说,乱了真理,他用一种好像是对的道理,而伤害了好人。所以当领导人的,就要顾虑到,是不是有谗言的作用。——《历史的经验》东方出版社“背爱心而生憎嫉”,在人生的旅途上,不管人或事,一违背了“我”的爱欲,憎恨和嫉妒便产生了,这种身心的煎熬谁没尝过?青年朋友谈恋爱也是这样,我看得顺眼,合我意的,我就爱,爱不到就悲就恨。嫉是嫉妒,吃醋了,这是人性天生的占有欲,不只是女性容易嫉妒,男性也一样。女性的嫉妒在爱情上表现得突显些,男性在嫉妒的表现上范围广,你的学问比我好,你开的车子比我大,你戴的手表比我名贵,心理上都不舒服。正由于这些心理的作用,“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便促成种种不同的行为,所以自己便掉入地狱饿鬼道里去,万劫不复了。嫉妒的心理属于瞋,嫉妒的心理也有很多种,发生在感情方面比较多、比较明显。因为求之不得,贪之不足,所以产生瞋恨,见不得别人比你好,也因为智慧不明了,自己的心结解不开,佛学称为结使,小乘佛法归纳为九十八个结使。修行就是去除这些结使,把这些结使一个一个解开来,就是修行的成果,例如一个内心充满仇恨的人,经过修行,变成非常慈悲,或是一个愚笨的人,经过修行,变得聪明开通。但是,很多人学佛的结果,变得越来越笨,脾气越来越大;信了教以后,越来越脱离现实生活,变得神经兮兮,古里古怪,几乎每个宗教都是如此,看了真使人害怕。再说,宗教徒彼此之间互相排斥,也是嫉妒。不管男女老幼都有嫉妒的心理,你的学问比他好,他会嫉妒;你的事业比他好,他会嫉妒;你长得比他好,他会嫉妒。你在街上多看女人一眼,夫妻回家保证吵架,女人在小地方很仔细,比较爱吃醋。有些人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很好,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不理,其实,这就是嫉妒心理的反面,你为什么要有所差别?能平等对待就好了,他不能平等。修行要从这个地方检查自己,不是说我去学了一个法,又会打坐,又会念咒,又会结手印,这就可以修成佛了。——《圆觉经略说》东方出版社来源:公号“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08日
有人说修道做工夫,讲那么多理论干什么?老师!我很笨,我不愿意学理论,我也懒得看书,做工夫就到了。我告诉你,不要说你做一辈子工夫,十辈子也不会到,理不通决不会到。最后“了道”是理,是智慧啊!以为死做工夫就会到,到了也是个外道。所以这里才把道理讲了这么多,非常非常的重要。譬如你做工夫,懂得生克变化,工夫进步就非常对。有些人打坐,难得碰到好境况,但是下一步就不好啦!今天精神百倍,下一步就没精神想睡了。其实两样都对,一阴一阳之谓道,一生一克是变化,那个不变的道体没有动,你跟着它自然地变化就是了。那么要想知道宇宙的奥秘,究竟靠谁呢?上帝好啊还是人好?答案还是人。就是孔子说的“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一切“道”都是人文的,人的价值有如此的伟大,智慧至上!智慧到达了神明的境界。我们闽南语有人称菩萨为神明,就是这个地方来的。“神而明之”是智慧之学,通神啦、真正明白啦,还是“存乎其人”。上帝从哪里来?是人捧出来的,菩萨也是人拜出来的。假使我们都不拜他,他一点也没有办法,所以说没有人的存在,也就没有神的存在了。“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到了神而明之的境界,自然达到目的,使老百姓受到影响,这是了不起的圣人。“不言而信”,不需要搞宣传,大家就都听你的,达到所谓万民服从的境界,天下人都归心了。那要怎么样才做得到呢?每个人要从自己做起,要“存乎德行”。最后的胜利是道德的行为,不是手段。手段没有用,用手段最后还是要吃亏的。要想真成功,“存乎德行”才是根本。——《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不但国家天下整个政治的原则,家庭以及做人,原则也是这样,都是成功者以仁,失败者以不仁。几十年前曾经有些同学问,用什么方法、什么手段,毕业后可以在社会上站住?我说只有一个方法,笨,也就是做人诚恳、老实,除了这个以外没有其他方法。你听起来很古老,但我告诉你一个道理。人类历史到了现在,今天的青年,每一个都是聪明绝顶,不但知识方面高明,玩手段、用办法,那个刁钻古怪的主意,比我们当年高明得太多了。但是,玩聪明玩手段,没有一个不失败的,最后都是失败。真正唯一的手段只有老实、规矩、诚恳;假使你把这个当作手段,那最后成功是归于你这个老实的人了。这是我们几十年人生的经历所得到的结论。历史上看到玩聪明的人,像花开一样,一时非常的荣耀,光明灿烂,很快的那个花凋萎了,变成灰尘。——《孟子旁通(下)》(离娄篇)东方出版社 来源:南怀瑾东方讲堂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