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人民日报作者:王泉根                                                  《月光蟋蟀》 赵丽宏著 新蕾出版社出版对儿童文学来说,诗心与童心总是相通的。一个作家如果既能以诗意的眼光看待世界,又能用纯真的童心理解孩子的心灵,便能够打开一方创作空间。长篇童话《月光蟋蟀》,就是作家赵丽宏诗心与童心的又一次勃发。《月光蟋蟀》这个名字,不禁让人联想起昆虫主题的经典作品。从安徒生《小意达的花儿》、法布尔《昆虫记》,到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促织》、郭风《红菇们的旅行》……那么,当下儿童文学如何书写新的昆虫故事?赵丽宏选择以抒情的笔触,描绘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童话世界。作品以两只蟋蟀为主角,用拟人手法讲述它们历经波折、参加昆虫交响音乐会的故事。月光之下、草丛深处,两只英俊潇洒、身手不凡的蟋蟀“玉顶”与“铁头”,在老蟋蟀“金刚钻”的指导下,艺高胆大地比拼武艺。那是它们快乐游戏与技能较量的乐事,也是青春洋溢的场域,它们与同伴、与乡野间种种昆虫一起鸣叫、奏乐、鼓呼。作家笔下那月朦胧山朦胧的意境,静谧而又深邃,喧闹而又激扬。只写昆虫或许太过乏味,也难以寄寓深意,给小读者以启发,所以《月光蟋蟀》的故事由昆虫与人类的接触渐渐展开,并融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躺在花丛中酣梦的玉顶发生了命运的转折,一开始它只是被在野外采花的两兄妹无意间放入篮中带进城里。然而,两兄妹的父亲为了救助行将破产的亲戚,把玉顶借给他去“斗蟋蟀”,玉顶成了被关在闷筒里随时准备决斗的玩物。作品高潮出现在最后的决斗时刻:玉顶万万没想到,与它对决的竟是好兄弟铁头——铁头已成为主人赚钱的“黑旋风”。面对此情此景,玉顶和铁头准备拼死一搏,它们靠智慧支开了坏人,逃离“斗兽场”,其过程一波三折,充满危险。童话结尾,那与开篇遥相呼应的昆虫交响音乐会,着实让人长舒一口气,不禁感慨:昆虫世界本就应该这样自在快乐、浪漫无垠。作品让孩子们看到了生存挑战下的友谊、团结、以诚相待、勇敢进取,看到了阳刚之气与“小小少年也要有一身功夫”。如此看来,这一部情感充沛的故事,也是一部洋溢着青春热血与阳刚气质的成长童话。字里行间,贯通着逻辑严谨的童话假设与温暖细腻的诗意叙述,那些浪漫的想象还蕴含着对生态环保的呼唤,引发小读者的悠长思绪。除了叙事上的巧思,作者还对童话的写法进行新的尝试。作品中的两只蟋蟀主角,并没有像传统童话那样开口说话、与所有物种都能对话交流,作者以温暖的他者视角叙说昆虫的命运,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两只有灵性的蟋蟀虽然不通人语,却似乎已洞悉人性。这样的写法,延续了作者在另一部童话《树孩》中的创作理念:以满怀关爱之情的眼光,讲述万物有灵的世界。这也是作者尊重孩子的思维、尊重孩子的世界的体现,用蟋蟀故事阐释人生道理,不仅给小读者以爱的教育,也能让大人们有所思考。月光下的田野,虫鸣蛙叫,晚风轻拂,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月光蟋蟀》让我们看到儿童文学既充满诗意和童心又寄寓深意的可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中,还有许多话题为儿童文学提供线索。那些亟待人类解决的问题,都在等待创作者释放想象力,编织生动的故事,激发孩子们的思索与追寻。责任编辑:贾倩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22日
小孩不懂得珍惜时光,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有一位父亲发现他的孩子整天游手好闲,做父亲的没有马上去制止他。有一天,父亲拿了一根80厘米长的棍子,对孩子说:“孩子,人的一生就好像这根木棍一样,80年左右。前20年在学习,对家庭、对社会没有帮助,这段时光没有贡献,我们要把它减去,砍掉一节。”说完,他拿起斧头,把前面20厘米斩断了。接着又说:“人生60岁以后身体衰老,也没有力气做事情,所以后面20年也要去掉。”说完,又把木棍砍去了20厘米。父亲接着又说:“剩下的这40厘米,又有1/3 都睡掉了,所以还要把它砍去一段。”在砍的过程中,儿子的心里感觉到了一阵阵的震撼。接着父亲又说:“你每天除了吃饭,还有许多无关紧要之事,又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要再砍一段。”当父亲要再砍下去的时候,孩子就跟父亲讲:“父亲,你别砍了,我知道错了。”父亲说:“你不会知道的,你一生不知要生多少场病,要在床上度过,这一段也不能算。”孩子感悟了,就向父亲跪了下来。父亲就跟他说:“你看,人生只剩下如此之短的时间,能真正做有意义的事,能真正孝顺父母,奉献社会,奉献国家。既然都这么短了,你还拿来挥霍,太不应该了。”很多读经熏习圣贤学问的孩子,你问他为什么要读书?他们会说:“我要做圣人,读书志在圣贤。”老师给孩子们规定每天早上7点要读诵《弟子规》,所以孩子们都是6点半就起床,从而养成了早起的好习惯。有个孩子在过年时睡得比较晚,他的母亲唯恐他睡眠不足,就把闹钟调慢一个小时。孩子早上醒过来,一看闹钟才5点多,又继续睡。后来觉得有问题,因为人都有生理时钟,他就走出房间,一看快8点了,孩子就放声大哭,说为何都快8点了还不叫我起床读 《弟子规》?孩子不但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且还懂得对老师恭敬,对自己言语的承诺不敢忘失。虽然孩子少睡一点,但是却形成了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和对老师恭敬、对学问恭敬的态度。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22日
一.目前社会上,看起来传统文化很繁荣,讲课的人很多,但是老百姓受益不大,尤其是家庭、孩子存在很多的问题,人们很痛苦。也有从事传统文化的老师,跟随导师学习多年,但是依然没有把教育做好,请问,诸多问题解决不了,根源在哪里?答:根源在没有传承,没有师承,康校长跟随导师和陈老师多年以来不间断学习,发心纯正,不为名利在办公益,所到之处利益无量大众!这是厚德载物,而且康校长及团队老师们是按《一日常规》《弟子规》做出来的,是德行感召,唤醒无数众生本有的觉性,功不可没,利国利民,向康校长及老师们学习! 二.人类最大的善就是善教儿女,最大的恶就是不善教儿女,没有把儿女教好就是恶。所以教育至关重要。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该如何去教育儿女。答:非常惭愧,没接触传统文化之前,每天工作劳作,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没重视德行教育!母教为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在有好儿女。印光大师《家庭教育家言录》中讲,人世间最大善是教育好儿女,最大的不善是教坏儿女。把一位坏人教好,功德无量。学习后,要把积善积德好品德教给儿女,不要给儿女积财,要把儿女教育成社会有用之才!三.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布施,内可以破自己的悭吝,外可以帮助他人,又可以断自己的三途之因。不是别人需要我们布施,而是我们需要通过布施来放下自己的私心。对康老师所讲我们真心相信吗?答:真心相信!康校长都是依据古圣先贤,老祖宗的圣贤文化,经典来引导我等走正道,舍财是破除自己的悭吝,内断自己恶,外帮别人修福报!破除三途恶道的轮回!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去私有什么好处?答:去私可以舍掉我的自私自利之心,自私就是灾难丶痛苦丶烦恼的根本。去掉自私,可以增长自己慈悲心、柔软心、心量变大,就能断恶修善,改变命运,离苦得乐!
发布者:文以化心
原创
2024年12月17日
   学习《弟子规》第三集上。入则孝,在家要善事父母,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要侍奉好父母!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回头看看自己孝养父母的四个方面一样都没有做到。   学生现在已经是过50的人了,想起小时候,母亲缝纫活好,有人拿一块布想做衣服又担心不够,找我母亲掂道掂道就够用了,做好的衣服即板正又合体,她非常的满意。那时候的人都没有钱,找母亲做衣服的人也多,母亲一分钱都不收,只留下裁剪剩下的一个小布角。后来母亲用人家不要的这些一小块一小块布角,缝制成了一个褥子面。武德强老师在百人千场讲人生十礼,说到小孩百天,亲朋好友送来一块碎布头和一点吃的,妈妈把这些各色各样颜色不同的碎布头缝制成一件小衣服叫百家衣,寓意孩子将来幸福不愁吃穿。当时我就想到了母亲的“百家褥子面”。褥子上面各种花色的一个个小布角代表了母亲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善举,小善拼在一起就成了孩子们未来幸福的种子!学生能认识这些。是学习传统文化老师教育启发了学生,如何做人,做到孝养父母四个方面,才是真正的尽孝。学生无比感恩老师!   孝顺是为人的根本。《弟子规》里的话,学生都是反着来做的。当年母亲让我剁菜喂鸡,我生气,摔脸子,顶撞妈妈,嘟囔。现在想起来心里特别难受非常的后悔!如果小时候就学习传统文化,我会很欢喜帮助妈妈干活,帮妈妈减轻负担。母亲的善良是给全家人修积福报。学生愚痴不知道你想要的幸福生活,包括家庭、事业、身体健康、儿女,钱财等等都是从舍己助人,利益别人得来的!   康老师和王老师给与学生真实的利益,启发善心,孝心,增长德行福报自然增长,厚德载物,这是老师给予我们的真爱,是无价之宝,和父母给予我生命一样的宝贵,学生要知恩图报!           康老师说王老师的辛苦付出!提醒了学生以后在孩子面前说话要谨慎,不要讲他爸爸的缺点,要说她爸爸的辛苦,让孩子体会到爸爸养家糊口不容易,启发孩子的感恩心,孝心。孩子感恩父亲,也会感恩母亲,这颗感恩心孝心就是善,这就是为孩子种善因,将来必结善果。          学生要听老师的话,依《弟子规》为行为规范,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感恩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学生谨记在心!
发布者:文以化心
原创
2024年12月17日
在企业里面有君臣关系,在很多团体里有君臣关系,请问需不需要平等?太需要了。假如你对这个员工特别好,时不时就给他加薪,就给他一些奖品,其他的员工不服气,慢慢怨气一积累,到时候就爆发了。所以不只家庭要平等对待,团体也要平等对待。现在说企业里面要有制度,做出了什么样的表现,我们才给予什么样的奖赏,这也是建立在一个公平的基础之上。领导人也一定要以身作则,这个特别重要。我们一个老师看到《弟子规》之后很高兴,他想说我可以拿这本书好好教训我的学生。所以他回去之后很兴奋,隔天就开始眼睛瞪得很大:不要跑,“事勿忙,忙多错”;你的桌子怎么整理得这么差劲,“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就常常像一个警察在站岗一样,看到学生哪里错了,马上给他批评。结果做了一个多月之后,他觉得很辛苦,疲于奔命。后来有一个机会跟我们一起坐下来吃了一顿饭,我看他很疲劳就问他,他就说:“《弟子规》这么好,但是我推起来怎么这么累?”我们就跟他沟通说,一个领导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不是去命令学生做到,而是自己要先做到,要以身作则。他这个心念一转,回去之后做法就变了,都是先要求自己做到。有一天他自己在那里整理桌子,在那里擦桌子,突然把头抬起来一看,看到两三个孩子也跟着他在擦,有的孩子一看到别人也在做了,就一窝蜂全班擦起桌子来。他说他在那个时候内心很感动,觉得以身作则的力量真的很大。为什么孔夫子这么样尊崇古圣先王?也都是古圣先王真正扎扎实实做出来了。我在史册里面看过尧帝的一个故事。尧帝有一次下乡去巡视,刚好看到两个人犯罪被押送要去关起来。尧帝一看,心里面很慌张,马上就跑过去问清楚:“你们两个为什么犯错?犯了什么错?”这两个人就说:“因为上天久旱不雨,我们已经没有东西吃了,连家里的父母都没东西吃,所以我们只好去偷人家东西。”结果尧帝一听完,马上就跟士兵说:“你把他们两个放了,把我关起来。”士兵一听都愣住了,怎么可以把君王关起来?结果尧帝就说:“我犯了两大过失,他们两个没罪。因为我没有把我的子民教好,所以他偷人家东西;因为我没有德行,所以上天久旱不雨,这两件事都是我的过失。”尧帝发出内心至诚的反省,马上感动天地,当场雨就下下来。诸位朋友,一个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决定在人心。而当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一种胸襟气度,有这样的一种反躬自省的态度,他是万民的榜样。他有这个态度、动作,马上全国人民起而效法,瞬间整个国家的运势就转了,这都是有道理可循的。所以一个领导人要至诚地反省,一个领导人要时时能替人民着想,这个国家就一定会兴旺。在叙述商汤的一篇文章里面,汤王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万方”是指所有不好的事情,谁的罪过?“朕”是君王的自称,都是我的错,都是我没做好榜样。所以君王的这种自我反省的态度,一定可以让他的臣民非常感动。这一些圣君用他的诚心感动天地,那我们有没有用我们的诚心感动家庭?所以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不是去要求我们的家人应该做到什么,而是先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什么本分。当我们有这种诚心,有这种反省的态度,连国都可以转了,更何况是一个家!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17日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年轻人说,现在假如没有谈男女朋友,觉得自己很丢脸,所以为了要赶流行才去找对象交往。这种心态会陷自己于很危险的境地。为什么年轻人会有这样的态度,原因在哪里?从小接受那些情歌、电视节目的污染太严重了。听说现在幼儿园孩子都会谈对象,谁跟谁是一对,谁跟谁又是一对。我们可别笑,听起来很好笑,你再细细想想,很恐怖,这些污染对孩子的内心有很大的影响。还有小学生说现在没有男朋友是很丢脸的事。所以我们面对自己的小孩、面对学生要好好教。而要防止这些媒体的污染,孩子看电视一定要选择,爱恨情仇的戏,不要给他们看,然后进一步教导他们如何去判断,什么才是真正的关怀、爱护别人。当我们懂得爱护别人,一定是给人家很温暖的感觉,很欢喜的感觉。假如你今天交的这个对象,让你每天压力都很大,很痛苦,这个时候你要马上怎么样?要赶快做抉择了,事情愈拖会愈复杂。这个时候对方可能是拿着爱来威胁你,他说我很爱你,所以你应该替我怎么做,我很爱你,所以你今天就只能陪我,不能陪你爸爸妈妈。所以现在男女交往轻不轻松?很多都很痛苦,因为人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如何去替别人着想,所以爱确确实实要学。《弟子规》里面有教我们如何去爱人,“泛爱众”讲“凡是人,皆须爱”。那到底如何爱人?后面的内容就包括了在整个处世待人、言语行为当中,去落实对别人的爱心。“爱的感觉是温暖的”,这一点要注意,绝不是像情歌一样,爱得死去活来,那个不叫爱情,那个叫什么?那个叫“欲”,时时想要控制对方,要占有对方,所以才会让彼此压力这么大。这个“欲”穿着很漂亮的衣服装扮成什么?装扮成爱。你没有好好看清楚会被它骗了。第二个标准可以判断是不是真正的爱,即“言语是正直的”。诸位朋友,我这个标准不是男女关系的标准而已,你所有的亲友是不是真心爱护你,都可以拿这个标准来衡量。爱的言语是正直,是真正为你着想,而不是花言巧语。接下来,“心地是无私的”。一个人有爱心的时候,会不会对一个人有爱心而已?不会的,他应该是对很多人都很关怀。很多女性都说,我先生第一是父母,第二是兄弟,第三是孩子,我排最后。其实她在讲的时候,内心还是有点宽慰,因为先生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那个对人的爱心、关怀、情义才是真的,那你陪伴他几十年下来,他对你的情义就会愈来愈深。最后,“行为是成全的”。当你有很多好的想法要去完成的时候,他会随喜功德,他会很认同,尤其是当你要孝顺父母,当你很有爱心,当你在落实圣贤教诲的时候,他一定会打从心里赞叹你,甚至推你一把,这样才是真正的爱。现在很多年轻人在交往的时候,都不敢把对象带回家里去,甚至说我想回去陪陪我爸爸妈妈,他说我难得放假,今天就陪我,别回去了。这样的男人要不要交?危险,不能交。你要回去孝顺父母,他应该是很欢喜,让你赶快回去,甚至说我陪你回去。为什么这些年轻人不敢跟着对方回去她的家里,原因在哪里?原因在对方的父母都有人生阅历,到时候一看他,照妖镜一照,马上原形毕露,所以现在年轻人都很怕见长辈,因为内心德行不够。所以当对方有好的想法的时候,我们要随喜他,这样彼此的感情,彼此的认同会愈来愈深。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17日
有一个读书人叫李生,他很会写文章。很会写文章好不好?你们希不希望很会写文章,希不希望口才很好?大家想一想,俞净意公口才好不好?他讲起话来,所有的人都佩服,太厉害了!结果是把自己的福全部折光了,生的孩子都死的死、不见的不见,福折光的果报。所以德才是人生最重要的福的基础,会写文章、有才华不见得是好事。所以老祖宗提醒我们,才华「身之灾也」。为什么?因为只要德行根基不牢,只要有才华,我还没有见过不傲慢的。所以古人很谨慎,「才胜德,谓之小人」,这个对他自己的修学以至于对团体杀伤力都很大。所以有才了德还跟不上,要更戒慎恐惧、调伏傲慢,赶紧把德行的根基牢固下来。这个李生很会写文章,后来去参加科举考试,他等于是已经考上举人,要去考进士。结果他要去衢州(衢州是南孔庙的地方)。经过衢州的时候去住了一家客栈。结果这个客栈的老板,在他来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土地公跟他讲,明天你的客栈会来一个今年会考上进士的读书人,他叫李生,你要好好接待他。果不其然,隔天他来了,这个老板非常殷勤招呼他。他有点受宠若惊就问,你怎么对我这么好?他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他。结果这个李生听了当然挺欢喜的,「我今年可以考上!」结果当天晚上睡觉,他就想了个问题,我就要考上进士了,以后要当官、飞黄腾达,可是我以前贫穷的时候,娶的那个太太可能不能做大官的夫人,不能给我面子。他就起了这个念头。隔天他就去考试了。结果隔天晚上,这个老板又作了个梦,土地公又来了。土地公跟他讲,这一个读书人,还没考上进士,就想着要把原配给休掉,这一念把他的福给折掉了,他今年考不上。果然没考上,回来,老板把这个故事又告诉他,他就非常惭愧、遗憾。所以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而且是一转念整个福报就不一样。人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就不能起违背道德礼义的事情。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17日
辽宁学习平台作者:周贤忠                                 卢炳德卢炳德,安徽五河县人,1918年生,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第2分部汽车1团团长。1933年2月参加红军,后参加长征,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8月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排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40年11月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到总政治部警卫连任连长。1945年9月至1947年7月,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5支队营长、参谋长、副政委、团长。1947年8月任第四野战军后勤1分部1大站站长,1949年12月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驻郑州办事处副主任。1950年10月入朝参战。1952年3月13日,在朝鲜战场遭叛徒枪杀牺牲。1952年3月18日,卢炳德入葬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西区五排五号。电影《神龙车队》中有这样一段字幕,“我志愿军后勤战线上的广大指战员,用血肉之躯铺设的这条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使美军一位颇有影响的后勤专家阿耳基尔将军发出这样的感叹:‘面对着一切阻碍,他们究竟是怎样保障了补给品的运送,使它不致中断,这真是一件奥妙的事。他们不顾我方的空中优势、火力优势、强大的兵力和猛烈的轰炸而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这段关于“钢铁运输线”的文字就是对志愿军后勤2分部汽车1团汽车兵的真实评价。卢炳德和他的战友们,在金达莱花飘香的土地上,用血肉之躯铺设了一条“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志愿军汽车兵们把那段辉煌的历史写在了道道车辙里,岁月也在这车轮的滚动中明朗起来,灿烂起来。与敌机斗智斗勇1950年8月,东北军区后勤部成立三个分部,拟对作战部队实施后勤保障工作。卢炳德被抽调到2分部汽车1团任团长。为了便于储备作战物资和收容、治疗、转移伤病员,并保障前后方来往人员的食宿和武器装备的修理等,东北军区后勤部于10月19日确定在通往战区的交通线上,部署了三条兵站线,其中一条为临江、周波、长津线,由2分部负责。同时确定沿兵站线纵深梯次储备物资。10月24日,卢炳德随部队开赴临江,执行临江至长津一线的后勤保障任务。从入朝到第二次战役结束,是汽车部队最困难的时期。那时敌人在朝鲜战场投入各种飞机1100余架,用以打击志愿军的有生力量和运输车辆。当时朝鲜境内我方控制区铁路几乎全被炸坏,运输主要靠汽车。而志愿军的空军和高炮部队都尚未入朝,汽车兵的头顶上没有任何保护伞,汽车兵只能和敌机斗智斗勇,白天隐蔽,夜间行车。第一、二次战役时,敌机对分散的村庄一般是不轰炸的。汽车兵就把车辆尽量靠近房子伪装,尽量和房子颜色、形状差不多,借以欺骗敌机;第三次战役我军越过“三八线”后,敌机既打房子,又打树林子。汽车兵利用地形,在狭窄的山沟、山崖、山脚停放伪装车辆;第五次战役时,敌机活动异常频繁,昼夜不停,凡是可疑的目标都打,看见什么打什么,整天整夜地狂轰滥炸,汽车伪装因而成了大问题,但汽车兵仍不顾生死向前线输送急需的弹药和物资。在长期的斗争中,汽车1团官兵总结了经验教训,采取不同的办法对付敌机:当照明弹投在汽车行进的前方,敌机在上空盘旋时,立即换方向进行隐蔽;当照明弹投在汽车正上方时,虽有敌机盘旋,还是加速通过不要停留;当在汽车后方投下照明弹时,要借着光亮加速前进。如投下照明弹较多,照射时间长,敌机又在连续盘旋搜索时,汽车就要迅速离开公路,进入隐蔽区域。如果汽车被击中起火,就要不顾一切把火扑灭并把车开到或推到路的旁边,甚至翻到公路下面,以免堵塞道路,影响其他车辆通行。志愿军汽车部队向前线运送物资卢炳德依靠集体智慧,总结摸索出了“分散分组行驶、利用天然条件伪装、经常更换停车地点”等办法,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减少了人员车辆的损失。1951年6月,2分部改由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领导。冲破“绞杀战”1951年7月,朝鲜北部出现了40年未遇的特大洪水,铁路和公路桥梁多处被冲毁。美军又乘机发起了空中“绞杀战”,妄图使中朝部队陷入无粮无弹、不战自退的境地。在对付“绞杀战”的斗争中,汽车1团官兵并不单是凭勇敢硬冲或是被动挨打,而是主动与敌机斗智斗勇。各个连队都成立了“对敌斗争组”和“伪装组”,摸索敌机的活动规律,研究对付敌机的方法,保障车辆、物资和人员的安全。当时汽车要想冲破敌机的重重封锁,头一个关键便是掌握敌情,空中究竟有没有敌机?飞机离得远不远?最初都难以掌握,因为汽车马达声音很大,驾驶员和押车人员都很难听到天上敌机的声音。情况不明,心里没底,再加上不敢开灯,摸黑走路,严重地影响了车速。后来我军开始在一些交叉路口的制高点上站岗放哨,听到敌机的声音,马上鸣枪报警,正在开灯行驶的司机们听到枪声,立即熄灭车灯,摸黑行驶或者待避。敌机飞临上空不见灯光,只好飞走。敌机飞走后,哨兵吹哨、敲铁轨或炸弹壳,以此来表示解除警报,收到这样的信号,汽车继续开大灯挂高挡,快速行驶。这虽然是无意之中想出的一个土办法,却成了反“绞杀战”的创举。卢炳德及时借鉴兄弟部队经验,在运输线上专门设立夜间固定对空监视哨,每隔1.5公里设置一个哨所,敌机临空时立即鸣枪吹哨示警,还摸索了突破敌人封锁“找规律、错时间、钻空子”的行车办法,使汽车每夜行驶距离提高到120至200公里,有效保障了前线部队的物资弹药供应。在生死斗争的战场上,卢炳德身先士卒,寻找破敌办法,他幸运躲过了敌机的一次次扫射、轰炸,却没有躲过叛徒的暗杀。1952年3月13日,卢炳德在组织运输物资时,遭叛徒枪杀不幸牺牲。来源:沈阳发布作者单位:沈阳日报社责任编辑:胡飞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