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我们常常能观察到许多有趣的现象,而其中一个特别引人深思的,就是在兄弟姐妹中,那个最大方、最宽厚真诚、最不斤斤计较的人,往往日子过得更好,孩子也很优秀。这是巧合吗?还是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当我们回忆起自己身边的家庭,或许就能想起这样的例子。那个总是乐于分享、从不为小事计较的哥哥或姐姐,他们的生活似乎总是充满着阳光和温暖。他们的笑容如同春天的微风,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可能是那些总是计较得失、心胸狭窄的人,他们的生活往往充满了争吵和矛盾,日子也过得磕磕绊绊。

宽厚,这个看似简单的品质,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它不是软弱,也不是任人欺压,而是一种内心的强大和智慧。

一个宽厚的人,能够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或耿耿于怀。他们懂得宽容别人的错误,理解他人的难处,从而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和烦恼。

想象一下,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个宽厚的兄弟姐妹,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当大家为了一点小事争吵不休时,他会站出来调解,用温和的话语化解矛盾,让家庭重新恢复和谐。

他不会计较谁多做了一点家务,谁少出了一点钱,而是以大局为重,为了家庭的幸福而努力。这样的人,不仅能让家庭氛围更加融洽,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而且,宽厚的人往往更容易与人相处,他们的人际关系也更加和谐。在工作中,他们能够与同事友好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生活中,他们能够结交到更多的朋友,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无疑会为他们的生活和事业带来很多好处。那么,为什么宽厚的人日子过得更好呢?首先,宽厚的心态能够让他们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当遇到困难时,他们不会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来美好的未来。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会让他们充满动力和信心,不断前进。

其次,宽厚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他们的真诚和善良,会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心。人们愿意与他们交往,愿意帮助他们。在家庭中,他们会得到兄弟姐妹的尊重和爱戴,在社会上,他们会得到朋友和同事的信任和支持。这种尊重和信任,会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让他们的生活更加顺利。此外,宽厚的人对孩子的教育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他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善良。他们不会在孩子面前争吵、计较,而是以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出良好的品德和性格。  而一个拥有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孩子,往往会更加优秀,更容易获得成功。

然而,我们也要明白,宽厚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退让。宽厚是一种智慧,是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基础上,对他人的宽容和理解。如果一个人没有原则,一味地退让,那么他就会变成一个软弱的人,被人欺负。宽厚的人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当别人触碰到底线时,他们会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可能会利用我们的宽厚,占我们的便宜。这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宽容,而应该学会保护自己。我们可以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让对方知道我们的底线在哪里。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分辨哪些人是真正值得我们宽容的,哪些人是不值得我们付出的。总之,在兄弟姐妹中,那个最大方、最宽厚真诚、最不斤斤计较的人,往往日子过得更好,孩子也很优秀,这并不是巧合。  宽厚是一种强大的品质,它能够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获得更多的尊重和信任,对孩子的教育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当然,我们也要在宽厚的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保护好自己。让我们都努力成为一个宽厚的人,用我们的真诚和善良,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温暖和美好。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06日
作者:周贤忠                                  王珩王珩,河北任丘人,1912年生,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8师师长。1938年3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营长、作战参谋,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29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13军分区12团参谋长,热辽纵队混成旅旅长,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参谋长兼锦州卫戍司令部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炮兵旅旅长、东北炮兵司令部第1指挥所副主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炮兵1师第一副师长、炮兵第8师师长等职。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参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于1951年7月24日在朝鲜病逝。1951年7月28日,入葬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东区三排一号。王珩在沈阳度过了他的青春岁月。1929年春,王珩考入东北炮兵教导团并于当年毕业,后入东北讲武堂辽宁本校步兵科,1930年毕业后在东北军任准尉见习排长、少尉排长、上尉连长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不满国民党不抵抗政策,脱离东北军,入关到冀东保安队任分队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王珩参加了冀东保安队暴动,并于1938年3月参加八路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塔山阻击战显神威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中最艰苦卓绝的一仗。经过6昼夜激战,我军打退国民党11个师的疯狂进攻,毙伤敌军7000余人,以机动灵活的战术、惊人的战斗意志,创造了坚守防御战的范例,保证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时任冀察热辽军区炮兵旅旅长的王珩参加了这次战斗。辽沈战役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在战场上用炮群攻击敌人。炮兵旅刚开战就敲掉国民党军炮兵阵地,赢得了战场主动。1948年10月10日天亮以后,国民党军第54军炮兵在海边排开阵势,刚开火就被我军发现。炮兵旅出动7门38式野战炮和3门90式野战炮,准确开炮,彻底打掉了国民党军炮兵阵地。没有了炮兵支援的国民党军步兵在冲锋时很快成了炮灰。此外,炮兵旅还炮击了停泊在海面上准备参加战斗的重庆号轻巡洋舰,第一发炮弹就打在了距离重庆号仅仅200米的地方,第2发炮弹打在了重庆号和灵莆号的中间。这下子,立刻就把这2艘舰给吓跑了。重庆号整个战役就打了20发炮弹,没有给我军造成伤亡。平津战役中,王珩所在的炮兵部队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1月14日9时战斗开始后,王珩指挥各炮群对目标实施2小时猛烈轰击,至11时50分各主攻方向均顺利打开突破口,突击部队先后攻入城内。1949年春,王珩率解放军炮25团南下,渡黄河、跨长江,追残敌至广西,战功卓著。黄草岭阻击战立战功1950年2月3日,军委命令组建炮兵第8师,王珩任师长。3月,炮8师北上黑龙江省密山县执行以农业为主的生产任务。随着朝鲜战争爆发,炮8师走向战场,他们于1950年10月19日夜赴朝参战。第一次战役中,炮8师配属第42军124师在黄草岭地区对进犯之敌进行阻击。1950年10月底,敌人在几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对东线黄草岭志愿军阵地发动连续猛攻。经过12昼夜激战,王珩指挥炮8师支援步兵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摧毁坦克、汽车40余辆,歼敌2700余人。                                                                炮兵部队以猛烈而准确的炮火,有力地支援步兵消灭敌人。资料图片1951年3月8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有一篇《人民志愿军英勇的炮兵们》的文章,记述了炮8师参与的这场阻击战——参加这一战斗(黄草岭阻击战)的炮兵某部,从拂晓打到下午两点,始终不停地发射炮弹,支援步兵。该部六连三炮的瞄准手司徒荫森同志,曾与三炮手姜全林两人坚守阵地(因为六炮手牺牲,一炮手负伤,其他炮手为减少伤亡进行疏散隐蔽),他们互相约定:“我们有决心,只要炮在,咱俩不论哪个牺牲,剩一个人也要坚持发射,消灭敌人!”后来,司徒荫森实现了他的决心,独自一人担负所有炮手的职务——瞄准、装填炮弹、拉火……使这门炮坚持发射到最后胜利。该部五连第四炮在这次战斗中,准确地击中敌人汽车与坦克群。虽然敌机投下的炸弹在阵地前六、七公尺处爆炸,炮手们也不惊慌。当时,一炮手于入水的皮带被炸断,仍然沉着拉火发射。二炮手钟荣强手指被炸伤流血,仍然沉着瞄准。这门炮因此获得了“黄草岭英雄炮”的光荣称号。黄草岭阻击战在志愿军炮兵史上留下了光辉范例。这次阻击战,有力地配合了西线作战,为志愿军取得出国后的首战胜利创造了条件。组建第一个摩托化炮兵师第二次战役中,炮8师配合第40军118师在新兴洞地域沿清川江向价川方向进攻,持续炮击两天,支援步兵突破敌人的防御。第三次战役中,炮8师分别配属42军、38军、39军,对敌人实施压制射击,在支援步兵突破敌阵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1年1月,炮8师先期入朝的3个炮兵团奉命分别转隶于38军、39军和40军,参加第四次战役。王珩率师部回国,接受组建摩托化炮兵师的任务。3月27日,炮8师接收已改装的炮兵31团、43团和47团三个摩托化炮兵团,成为志愿军第一个摩托化炮兵师。1951年4月,王珩奉命率炮8师再次入朝参战。第五次战役中,炮8师分别配属63军、64军和65军作战,有力地支援了步兵歼敌。6月中旬,炮8师所属31团、43团分别配属64军、47军担负防御作战任务。1951年7月,王珩带领部队开展整训期间突发急性病,并患伤寒症,于7月24日23时不幸逝世,时年39岁。时任炮1师副师长梁冰说:“王珩师长无论是渡黄河、跨长江、过湘江,参加衡宝战役作战以及最后将敌人追击至广西,他都是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勇敢战斗。他留给我们的东西很多,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的英雄。”来源:沈阳发布作者单位:沈阳日报社责任编辑:胡飞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06日

  当我们真正有理智,就会下对抉择,抉择当中有一个抉择最重要:抉择你的思想、观念,您现在的思想、观念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思想、观念这么重要?思想决定你的行为,行为决定你的习惯,习惯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一个人能不能幸福,从哪里就见真章?思想! ​

  打开报纸很多情况,父子冲突、兄弟冲突,很多的法院愈盖愈大,为什么?

         我们要把人与人、国与国的冲突根源找到,从根本下手,才能够解决问题。根本就在思想,因为现在人的思想普遍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为中心,第一个先想到谁?自己,所以会损人利己。竞争再提升变什么?斗争。斗争再提升,战争;战争再提升,末日。为什么会战争?根源在哪?人的思想、态度就会延伸出他的行为。

 欲望的力量非常强,欲令智迷。所以,我们教孩子是要长他的欲望,还是要长他的德行?那会差很多。假如你教导孩子是让他懂得孝道,懂得尽自己的本分,那他念书是他一种责任,他念书觉得要不让父母担心,这是长他的德行。假如他念书,你是说今天考前三名带你去吃麦当劳;上了初中,你说考前三名给你一台数码相机;要考大学,你说你考上大学给你一台电脑。当我们这样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在长养他的什么?欲望。他没看到本分,他要的是他的欲望。

                                            用物质在跟孩子互动,在教孩子,他物质化就会很自私。

    现在市面上很常谈生涯规划,您怎么经营你的一生?你希望你的孩子怎么经营一生?当孩子自私,当孩子注重物质享受,他会走出什么样的人生?我们来分析一下。小时候很快乐,要玩什么都给他玩,要吃什么都给他吃,反正顺着他的个性去发展。顺着个性,诸位朋友,顺着哪个个性?人都会好逸恶劳,「苟不教,性乃迁」,很多的习性就跑出来。中国这些为人长者,对这个问题看得非常深入,所以教育孩子很重视,不能长他这些习性。因为假如他很奢侈,他很懒惰,他不恭敬,请问一辈子会怎么样?一辈子会经营好吗?不会。但是这些习惯一养成,要再把它导正回来就很困难。「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你让他小时候很幸福快乐,要什么有什么,等到他花钱习惯了,很难改。

        如果让孩子养成奢侈习惯,一辈子可能要成为物质的奴隶。所以他努力的目标不是为了要孝顺父母,不是为了要照顾妻儿,而是要满足他的物质欲望。  那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涯规划才是正确的?假如一个孩子从小有仁爱之心,他已经在为自己积福、培福,所以从小要培福、积福。年轻,因为有德行、有智慧,所以要造福;老年,福在晚年享,那才是真正的福。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从小可以培福?你不要看他年纪这么小,哪会培什么福?俗话说「福田心耕」,当一个孩子从小他念念都会为人设想,都会替人着想,他这一颗心已经在为他这一生培育出非常多的福田。而他有这样的态度,学的东西他一定会奉献社会,造福,晚年铁定享福。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06日
我曾经听一位长辈说过,他在没有结婚以前,觉得养一个老婆很轻松,每天就吃那么一点点。娶了太太以后,生活上觉得很困难,因为食物很便宜,但是衣服很贵。他跟太太去买衣服的时候,太太一看上就说“买了、买了”,他在旁边也说“唛啦、唛啦”(不要、不要的意思)。他后来才了解到一个真相,女人的衣柜里面永远少一件衣服。我们穿衣服最重要的目的是保暖遮羞,衣服绝对不是用来炫耀自己的,不是用来满足虚荣的。听说有一群女人很有钱,她们在电视上看巴黎时装秀,看完觉得有一件很想要,第二天就坐着飞机到巴黎去买。假如人都是这样花钱,钱会怎么样?花光光,再有金山、银山也不够花。这样的榜样一出来,谁学得最彻底?子女。这样的人家还能富几代?富不过一代。   父母对于美的观点会影响小孩,现在小孩觉得什么是美?名牌就是美。当他觉得名牌是美,他这一生就会变成物质的奴隶,每天只是为了赚钱买东西,他的人生就会非常贫乏。假如他觉得有名牌才能显现自己的美,有好的身材才能显现自己的美,他就会去整容。我们说道法自然,这么一整容,虽然看起来好像符合那个标准,鼻子是鼻子,嘴巴是嘴巴,结果笑起来一点都不自然,让人家觉得那个皮肤是假的。我们看过很多公众人物,不但不觉得美,还觉得全身不自在。所以,现在人是愈活愈颠倒,以衣服、脸蛋来赢得别人对他的重视与尊重,都把时间消耗在虚妄、虚华、虚荣上,所以内心愈来愈空虚。我们看现在很多人,眼睛有没有神?没神!自己独处时,好像很茫然,看到有人过来了,可能会欣赏他一下,这时他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因为他的情绪、快乐都建立在别人是否能多看他一眼上,这样的人生绝对没有快乐可言。现代人的价值观愈来愈偏颇,我很为他们着急。《弟子规》有一句话:“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我们要赶快努力学习圣贤教诲,衣服没有名牌,食物没有山珍海味,没有关系,这不是人生最重要的。我们不要比钱,不要比食物,不要比衣着,要比德行、比内心的美。我们跟孩子讲,有一件衣服不用钱,不会坏,不会旧,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一件衣服愈来愈美丽,愈来愈漂亮。你穿上去的时候,别人都对你非常恭敬,非常尊重,这一件衣服是什么?这件衣服叫做好习惯、好德行,而且是年龄愈大愈漂亮、愈庄严。当你做到《弟子规》中的一条,就等于帮这件衣服织了一针,你把《弟子规》全做到了,这一件德行的衣服就织得非常完整。 真正能让人生觉得踏实、充实的就是内在美,就是德行。当一个人真正有德行时,无须去要求别人来尊重,无须要求别人来欣赏、来接近,朋友会主动来亲近,因为他们想亲仁,他们也想提升自己的德行,这时就会众星拱月,你就是一轮明月,所有的星星自然而然就到你的身边。圣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能交到好朋友,能让别人从心里尊敬你,不是外在名牌,也不是外在容貌,而是自己的德行。人要活得实在,要深入做人的根本,要追求真实,不要追求虚幻。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06日
“勿急疾,勿模糊”,一个人讲话的声调要平稳而不能急躁,要抑扬顿挫,讲到重点的时候,声音要加重一点。假如我们讲话全是同一个音调,可能对方听了都快睡着了,所以讲话还要“重且舒”。《弟子规》也提到讲话的态度跟方法,譬如“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这也是教导我们讲话时声调要适中,不可太大声,也不可太小声。“问起对,视勿移”,当我们在与别人讲话时,眼睛要注视对方以示尊重。这些细节,都要花工夫去训练孩子,过三四个星期后,他自然就循规蹈矩。 现代人讲话讲得很快,好像见到人就是一见如故,话停不下来。一个人要改变自己急躁的个性,就要从说话开始,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你们看我的身材,就知道我也是很紧张、很急躁的人,我的个性就是在听师长讲经时不急不徐这种清净的氛围中逐渐被降伏。我们听师长讲课的时间久了,对于这种声音、速度愈来愈熟悉,就会在无形中放慢讲话的速度。当你讲话的速度放慢以后,又会慢慢改变你的情绪与性格。假如我们有心要出来讲《弟子规》,最好的练习讲话的机会,不是在台上,而是对家人。时时刻刻把握机会跟人家介绍圣贤学问,这就是练习讲话的好机会。当我们时时都讲圣贤人的言语,就不会再说废话,所讲的都是正知正见。我们在与人交谈当中,只讲智慧语,只讲软慰语,只讲利益他人的言语,平常能这样去积累,当有机会上台的时候,自己才会有把握沉稳应对。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06日
当一个孩子有孝心的时候,他很多行为就会起很大的变化。比方说,《弟子规》说“父母呼,应勿缓”,所以有孝心的孩子会不会对父母讲话很冲?不可能。而当一个人对父母讲话都懂得恭敬,他这个态度一内化,他以后面对长辈讲话也会恭敬。《弟子规》说“冬则温,夏则凊”,有孝心的孩子懂得要去关怀、体恤父母,他关怀、体恤父母的这种心慢慢内化,又能够转移到对其他的长者,甚至对他所有的亲人。所以孩子的关怀心、孩子的细心从哪里开始?从对父母的这一份孝心开始。然后对他自己的身体也会爱护,因为他有孝心,怕父母担忧,所谓“身有伤,贻亲忧”。我们有一个孩子感冒了,他在日记上写道:今天我感冒了,我很难过,不是因为我感冒很痛苦,而是我感冒了是不孝,因为“身有伤,贻亲忧”。所以有孝心的孩子会不会养成很多摧残自己身体的坏习惯?就不会。他会自爱,他会自重。再来“德有伤,贻亲羞”,所以他有这份孝心,他会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让父母丢脸。诸位朋友,我们小时候最怕听到哪一句话?最怕听到别人骂我们“你真没家教”,这句话一听啥坏事都不敢干了,生怕丢父母的脸。所以孝心一开,善行就开了,所以教孝特别重要,孝不得不教。孝要怎么教。 教育中最省力的一个做法,是身教,以身作则。有一位老师学习完《弟子规》之后,深刻体会到学了就要去做到,学了“入则孝”之后也觉得自己孝道还有一段差距,所以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开始力行。五一大假,她回到自己的家里,也遇上了她的生日。她回去之后搬了三张椅子,刚好她的外婆也在,就请外婆坐,请爸爸坐,请妈妈坐,然后对着父母说:“我已经三十五岁了,三十五年来让父母操了不少心,也做错了一些事情,现在我已经学习了圣贤教诲,往后我一定尽心尽力做一个孝顺的女儿。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我要跟母亲行三跪九叩礼。”说完之后就拜下去,这个第一拜拜下去,她的母亲眼泪就流下来;第二拜再拜下去,她的儿子原本在旁边看,不由自主就走到自己父亲的身边开始帮父亲按摩。你看我们有没有跟孩子讲任何一句话?都没有。他只看到他母亲在拜自己的父母,在行孝道,那种德行的力量无形中给他很大的震撼。他觉得自己好像不做些啥怪不对劲的,所以就去帮他父亲按摩。 后来回到自己家里,一进门,这个孩子就对着他的父母讲:“明年我生日也要拜你们两个。”所以教育最省力的是什么?以身作则。我们在家里就要尽心尽力侍奉我们自己的父母,做一个好榜样给孩子看。水果拿出来给谁先吃?一定是先给父母吃,这个顺序不能再错下去了,一错再错,扭转可能就很难!现在很多父母买很贵的水果,买回家里还要偷偷摸摸藏起来,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去睡觉了才拿出来。“儿子赶快过来,这是妈妈特别帮你买的,赶快吃,不要噎着了。”你儿子吃得很高兴,只为他准备。这样好不好?保证这个儿子会学得很彻底,以后他买水果给谁吃?也给他的儿子吃,给他的女儿吃。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这个人算就是人自以为聪明,顺着自己的好恶去做事,偏爱私爱,而没有循天理天道,循孝道做事,所以他的孩子就学错了。所以真正当我们以身作则之后,孩子就懂得如何孝顺父母。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06日

冬吃山药 胜过补药!4种吃法千万别错过

 

 “冬令进补,来年打虎”

在众多冬季滋补食材中

山药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养生功效

成为了冬季进补的理想选择

 

民间素有

冬吃山药,胜过补药”的说法

山药不仅口感软糯香甜

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那么山药究竟有何神奇之处?

又该如何健康吃呢?

山药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

从碳水化合物角度来看,它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维持日常活动所需。

 

同时,山药中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这些酶类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对于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人群来说,山药就像是一位温和的“调理师”,能慢慢改善消化系统的不良状况。

 

除此之外,山药中的黏液蛋白,也是山药营养价值的一大亮点。这种黏液蛋白能够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弹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山药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钾、镁等,它们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过程。

 

山药这样吃更健康

4道食谱送给你

那么

如何健康吃山药呢?

4种吃法送给你

清蒸山药

这是最简单也最能保留山药原汁原味的做法。将山药洗净切段,放入蒸锅中蒸熟即可。清蒸后的山药可以直接食用,品尝其本身的清甜味道。这种吃法特别适合那些希望减少油脂摄入,又想享受山药滋补功效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和患有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而且,对于脾胃虚弱的儿童,清蒸山药也是一种易于消化吸收的健康小食,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食用,增强孩子的脾胃功能。

 

山药粥

将山药去皮切成小块,与大米一起煮粥。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红枣、枸杞等食材。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与山药搭配,进一步增强了滋补脾胃的效果;枸杞则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山药粥对于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的人是一种非常好的食补方式。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山药粥,既能温暖身体,又能滋养脾胃。对于那些肠胃功能较弱,冬季容易出现胃部不适的人来说,山药粥是早餐或晚餐的理想选择。

 

山药炒木耳

木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铁元素,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缺铁性贫血。这道菜清爽可口,适合作为日常餐桌上的菜品。它不仅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而且低油、低盐的烹饪方式也符合健康饮食的理念。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可以经常食用这道菜来维持身体的营养平衡和健康状态。

 

山药泥

把蒸熟的山药用勺子按压成泥状,可以加入牛奶、蜂蜜等进行调味。这种吃法适合牙口不好的老人和儿童。山药泥口感细腻,容易入口,同时牛奶能为人体补充钙质,蜂蜜则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等功效。对于在冬季容易便秘、咳嗽的人群来说,蜂蜜山药泥是一种不错的食疗选择。

 

 

贴心小提示贴心小提示醒

处理、食用山药时需要注意几点

贴心小提示

 

1.适量食用:山药虽然营养丰富,也要适量食用,食用过量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对于一些容易过敏的人群来说,如果食用山药后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应停止食用并咨询医生。

 

2.处理时戴上手套:在处理山药时,建议戴上手套,因为山药的黏液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处理后建议彻底清洗双手。

 

本文专家

常玉娟

石家庄市中医院脾胃科主治中医师

编排:健康河北官微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cm; line-height:11.0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发布者: 汀兰
2024年12月06日
                                       王进喜从甘肃走出、享誉全国的铁人王进喜为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2009年他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他在为祖国石油事业作出贡献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王进喜,1923年10月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家庭。1938年,15岁的他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他以顽强的毅力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历任钻井工、司钻、钻井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等职务。1970年11月,他因胃癌医治无效,不幸病逝。王进喜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为祖国石油事业奉献的一生,也是时刻践行自己铿锵誓言的一生。“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在了自己肩上。”王进喜对祖国的热爱,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中,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1949年7月,全国即将解放,玉门油矿也将迎来黎明的曙光。国民党反动派感到末日已经来临,妄图破坏油矿。为确保油矿不被反动派破坏,王进喜积极参加护矿队,他和工友们冒着生命危险,白天往山里转运机器,掩埋油井,晚上顶着严寒四处巡逻放哨,遇到有破坏的行为,他都会挺身而出,勇敢地进行斗争,最终取得了护矿胜利。9月,玉门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玉门油矿展现出新面貌,受尽了旧社会苦难的王进喜深深感受到,只有国家昌盛,个人才能幸福。随着王进喜的成长和政治上的成熟,他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忠实地代表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因而他把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化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1956年4月,王进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我为了给人民给祖国(贡)献出更大的力量,所以要求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全部身心扑在祖国石油事业上。1959年,王进喜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休会期间,在北京街头,他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都背着一个大包,便好奇地问,“背那家伙干啥?”身边的人告诉他:“那是煤气包,因为没有汽油,汽车烧的是煤气。”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王进喜。后来他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在了自己肩上。”他多次对工友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在王进喜心中,国家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国家有困难,就是自己工作没有做好。在大庆会战初期,面对生产、生活那么多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王进喜说:“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他怀揣着“为甩掉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的雄心壮志,带领钻井队征戈壁、战荒原、斗酷暑、抗严寒,苦干实干,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祖国的大爱。在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共同努力下,大庆油田蓬勃发展,实现我国石油基本自给,粉碎了国际敌对势力以石油为武器,对新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的企图,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还是那句话,有也上,无也上。端水也要打井。”1957年,在国家经济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国外物资进不来,玉门钻井材料供应不上,有的井队停了钻。为了不耽误生产,王进喜带头把旧钻头刮洗干净,再放到油桶里架上火用开水煮,然后用机油浸泡重新利用,他用这种修旧利废的办法,配齐了各类打井设备,一点也没有耽误钻井进尺。玉门矿务局号召把王进喜这种修旧利废的方法在全矿实施后,不但保证了原油产量,还为国家节省了大笔资金。10月8日,新华社向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在玉门建成。这一年,玉门油矿的原油产量达到75.54万吨,占全国原油总量的87.78%。1958年7月,为了尽快甩掉“贫油国”的帽子,石油工业部号召在石油战线开展高速优质钻井竞赛,主要在新疆和玉门两地进行比赛。同时定于10月在新疆召开现场会,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中共玉门市委和玉门矿务局积极响应这一号召,调集了一批强队在玉门白杨河摆开了战场,但没有王进喜带领的贝乌五队。原因是贝乌五队当时还不是强队。有一天,王进喜带领贝乌五队在山沟里打井时,得知在这次钻井竞赛中,新疆的张云清钻井队月进尺突破千米,超过了玉门最好的钻井队。一向不服输的王进喜立即找到大队领导,要求带队上玉门白杨河参加竞赛,经领导同意,王进喜带队加入了竞赛的行列。到了白杨河后,王进喜代表贝乌五队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的誓言。1958年10月,贝乌五队被授予“钻井卫星”称号。王进喜带领工人苦干、实干加巧干,通过采取优化钻井参数、开双泵等措施,大大提高了钻井速度,于1958年9月,创造了当时月进尺5009.47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实现了祁连山上立标杆的目标。10月6日,在新疆克拉玛依召开的石油现场会上,贝乌五队被石油工业部命名为“钢铁钻井队”,授予“钻井卫星”称号,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1960年,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3月15日,王进喜响应中央号召,率领贝乌五队,带上所有家当,从甘肃玉门出发,日夜兼程奔赴位于高寒地带的大庆萨尔图,从此贝乌五队改名为1262钻井队(1960年9月,改为1205钻井队)。25日,下了火车,王进喜一不问吃,二不问住,而是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最高纪录是多少”。                                    1960年4月,初到大庆的王进喜组织大家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搬运设备。4月2日,钻井队的钻机终于到达火车站,可是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套钻井设备总重60多吨,这样的情况下拆散搬运需要大吊车、大型载重汽车等设备,可是刚刚组建起来的探区,这些设备都非常少,怎么办?在当时的情况下,王进喜喊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他带领队友们用撬杠撬,滚杠滚,用大绳拉,硬是靠着双手和双肩,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把60多吨的设备运到井场,把柴油机、变速箱、滚筒等大设备,一件件拉上钻台,靠人力把井架立在了茫茫的荒原上,创造了大庆石油会战的第一个奇迹。当王进喜带领钻井队准备开钻时,他们又遇到了新的困难,打井离不开水,正常情况下,打一口井大约需要50多吨水,但当时的水管线还没有接通,等罐车送水还要几天时间,在困难面前,王进喜说:“还是那句话,有也上,无也上。端水也要打井。”为抢时间开钻,他带领全队靠盆端、桶提、马车拉等办法备下足够用的水,奋战5天零4小时,终于打成了第一口高产自喷井,创造了大庆会战钻井最高纪录。正如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在他的回忆录中评价的那样:“王进喜不安于现状,不拘于常规,奋发思变,带领自己的钻井队,创造了全国中型钻井的最高纪录,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带动了全国钻井事业的发展。”“我们(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国家缺油,靠你们青年艰苦奋斗,打井拿油开发大油田。你不爱劳动,不实干怎么行?”在玉门期间,1956年7月1日,处在高压区的319井,因井喷发生大火,40米高的井架像一把通天的火把熊熊燃烧,10分钟后巨大的钻塔轰然倒下,造成了井毁人伤的重大损失。此后,人们谈井色变,称319井为老虎屁股。1957年3月14日,崇尚实干的王进喜经过分析地下情况,查找事故发生原因,形成了一套完整安全的打井方案后,他率贝乌五队领命重打319井,苦战35个昼夜,终于在废井上成功地打成一口新井。    1960年4月29日,石油大会战誓师大会在大庆召开。1960年10月,大庆会战指挥部决定由三个探区改组为两个钻井大队,王进喜担任二大队队长兼支部书记。当时,二大队分来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其中有一位本科生,表态时拳头高举,口号喊得很响,真正干起来却不积极,整天待在屋里看书。队里批评他不实干,他说念书有什么错,将来还要当博士呢。王进喜找他谈心,对他说:“我们(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国家缺油,靠你们青年艰苦奋斗,打井拿油开发大油田。你不爱劳动,不实干怎么行?”这位本科生说:“我想念书当个博士没错吧?”王进喜说:“你(就是)读了一火车书,光想不干,半点马列主义没有!”大学生不服气,王进喜又说:“这有两条,一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二是学了就要结合实际用,培养出为国出力,为民争气的干劲。就像我们钻工,热天光着膀子干,冷天胡子(吊上)冰疙瘩(干),把学的钻井理论知识和实干结合起来,把大钳打得叮当响,抢时间为国家多打井,多出油,这时实干精神就是马列主义。我总认为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把书本上学的、脑瓜里想的、口里说的、手里干的统一起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那才叫马列主义。”这以后“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就成了会战的一条理论创新。王进喜不但崇尚实干,还强调干工作要认真细致,对质量要一丝不苟,要经得起检验。在大庆会战初期,王进喜曾经带过的1205钻井队,打斜了一口井,王进喜主动向会战领导作了深刻的检讨,还组织干部工人背水泥,把这口刚刚超过规定斜度的井给填掉了。工人说:“填了这口井,就给标杆队的队史写下了耻辱的一页”,可王进喜却说:“没有这一页队史就是假的,这一页不仅要写在队史上,还要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我们要让后人知道,我们填掉的不光是一口井,还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坏作风。”1961年2月,王进喜担任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期间,他坚持靠前指挥,经常是背着炒面袋,骑着摩托车,深入基层,一个井队,一个井队地跑,帮助基层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王进喜经常向工人们强调,干工作要对油田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在大庆会战期间,王进喜被安排住在了房东赵大娘家。他整天领着工人们不分白天黑夜拼命大干,赵大娘给他准备了西北人爱吃的面条,他不去吃,给他烧好了热炕,他也不回去睡。赵大娘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心疼地对工人说:“这人是铁,饭是钢,整天不吃不睡怎么行,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赵大娘称王进喜是铁人的事汇报到石油工业部会战党委书记余秋里那里,余秋里高兴地说:“大娘叫得好,我看大会战第一个英雄就树王进喜,名号就叫王铁人。”从此“铁人”的名号就这样传开了。后来,王进喜在石油大会战中,舍生忘死,冲锋在前,1960年4月29日,天刚亮,王进喜指挥工人到井架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不小心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了右腿,他不顾疼痛,坚持在井场继续工作。当天他带伤参加了会战誓师大会,在大会上,王进喜被树为大会战“第一个标兵”,他对万人宣誓:“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开完大会回来,王进喜受伤的腿肿得特别粗,被检查工作的领导发现,派人强行把他送到了单位的医院,进行治疗,可是没过半天,他就偷偷地跑回了井场,领导又把他送进了150公里以外的齐齐哈尔医院住院,可是两天后,他又冒雨跑了回来。大家看着王进喜,心里很难受,可是王进喜却说:“你们别急,我挺好的,这里是高压区,容易井喷,我就是看看,我就放心了。”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钻至700米深时,突然发生了井喷,如果不及时制止就有可能发生井毁人亡的重大后果。在井喷的危急时刻,王进喜和队友们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王进喜当领导干部以后,他位高不自居,功高不自傲,他常说:“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所以,还是当一头老黄牛最好。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他曾经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王进喜不仅时时把石油事业放在心上,更把石油工人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大庆会战期间,会战职工的家属和孩子不少从老家搬来油田,孩子们没有地方上学,经常在荒原中乱跑,王进喜说:“种庄稼耽误了误一时,教育孩子耽误了就误一生。我们现在当家作主了,如果叫娃儿们也像我一样学不上文化,那就是我们没尽到责任。”于是他带人在大队机关附近支起了帐篷,盖起了土台子,搭起木板当课桌,建起了油田第一所小学——“帐篷小学”,第一批只有6名学生,王进喜亲自任校长,并给同学们上了第一课。王进喜对工人和群众关怀备至,对自己和家人却是严格要求。他给家里定下一条规矩:“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占”。王进喜由于劳累过度,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关节炎,上级领导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就给他配了一台吉普车,可他完全把这车当成了大队的生产生活用车,全大队谁都可以用,可是王进喜的家人不能用。有一次王进喜的老母亲病了,大队领导就瞒着他,把这台车派去,准备送老人家看病,可是老人家说,这是进喜定下的规矩,我当妈的不能破。最后还是王进喜的大儿子用自行车推着老人家去看病。王进喜家庭生活困难,他的妻子多年来一直都是临时工,和她同期来的家属都转正了,唯独他的妻子一直在队里烧锅炉、喂猪。他的很多亲属在玉门,外甥侄子一大帮,家乡来信说让他想办法把侄子外甥中的哪怕一两个人调到大庆,王进喜硬是一个也没办。考虑到他家庭困难,上级给他家每月30元的补助,他从不去领,全由工会领来补助给特困职工。王进喜生活上更是吃苦耐劳、简朴节约。1961年2月,为了工作,他整天往井队跑,有时一天跑七八个队。当时生活很艰苦,粮食都是定量的。他就让家里炒点黄豆面、玉米面,装在炒面袋里背着。走到哪里,饿了就抓一把炒面,用开水冲一缸子,这就是一顿饭。队里的干部和工人们都看不过眼,打来饭菜让他吃,王进喜却说,粮食定量低,一人一份,我吃了你们吃什么?我不能从你们的嘴里抢粮食。有时炒面袋忘记带了,饿上一顿两顿也是常有的事。1970年国庆节刚过,王进喜的病情急剧恶化,弥留之际,他想到的还是党和国家的利益。有一天,他颤抖着手取出一个小纸包,交给看望他的领导同志,纸包里是组织给他的500元补助费和一张记账单,一笔笔记得清清楚楚,一分都没有动。他说:“请组织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在生命的最后,他还嘱咐家里人,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1966年国庆期间,王进喜题写的“五讲”。(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1966年国庆节期间,王进喜写下了内涵丰富、充满哲理的五讲: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这“五讲”,体现了王进喜对党忠诚、心系群众、谦虚谨慎、胸怀博大、实事求是的高尚品质,这是王进喜毕生所学和实践的结晶,也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上,学习和传承王进喜的优良作风,大力弘扬铁人精神,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篇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执笔人贾玉婷)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责任编辑:赵炯雲 屈雯总平台审核编辑:张健瑜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