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辽宁学习平台作者:周贤忠                                    焦骥焦骥,山西省临晋县(今属临猗县)人,1919年生,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64师611团副团长。1939年7月入伍,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8月7日,在朝鲜大同郡玉井里因触电不幸牺牲。1952年1月7日,焦骥入葬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东区六排三号。保卫上海 击落国民党军轰炸机1939年7月,在陕西杨虎城旧部特务连当兵的焦骥,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才是穷人的队伍,遂投奔八路军西安办事处。9月初,焦骥被安排到山西壶关县武乡地区抗大一分校学习。近一年的抗大学习和生活,使焦骥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八路军129师8旅23团9连当排长,后改任6连文化教员。1942年9月开始,焦骥又先后任冀南三分区司令部巡视员、教导大队中队长和大队长、豫北14纵队41旅教导队队长、第207师620团副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1949年12月,焦骥所在的第207师620团改编为华北军区高射炮暂编第2团,他继续担任副参谋长。1950年2月,为加强上海防空力量,有效打击国民党军飞机对东南沿海城市的袭扰,焦骥所在部队改编为高炮17团,奉命进驻上海,担负保卫电气公司、渡口造船厂的任务。1950年5月11日,高炮17团参加了保护上海浦东发电厂的对空作战,在空军探照灯团的协同下,将来袭的国民党军1架B-24轰炸机击落。6月,焦骥被选派到解放军防空学校第一期干部训练班学习。他勤奋苦学,结业时10门功课总平均分达90分。   高炮部队保护铁路线初战告捷 一天击落敌机3架1951年1月,刚从防空学校毕业的焦骥,被任命为炮兵第64师611团副团长,入朝参战。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既无空军,高炮又很少,防空力量十分薄弱。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飞机活动异常猖獗。白天,敌人经常以战斗机或轻型轰炸机,顺山沟、公路“搜索”飞行,只要见到车辆、人、畜,就进行攻击,直到摧毁,即使见到可疑目标,他们也不放过;夜间,敌机常派出单机巡查,对公路险要地段进行空中封锁,还不时地沿公路投放照明弹,将成千米的路段照得亮如白昼,一见目标就疯狂地扫射,企图利用这个办法,摧毁我运输车队,破坏道路,切断我军的交通线。为抗击敌机空袭,根据志愿军炮兵指挥所的命令,焦骥所在的炮兵第64师611团与612团,共同担负起保卫清川江、大宁江等地区铁路桥、火车站的任务。1951年2月11日9时,美军F-80飞机分3批、每批4架呈一路纵队向清川江桥袭来。正在团指挥所负责作战指挥的焦骥,遂下令全团统一捕捉第一架美机。当敌机飞至距清川江桥1200米时,焦骥一声令下,全团16门37毫米高炮和12挺高射机枪,突然一齐猛烈交叉射击。敌机剧烈抖动后带着青烟扎进清川江中,其余3架和跟在后面的第二批飞机,随意投下十余枚炸弹后仓皇逃离。第三批飞机爬升高度,以一列横队向高炮阵地冲来。焦骥立即下令全团统一捕捉右边的两架飞机,四个高炮连一个长点射后,右边第一架被击伤,第二架被击落。13时28分,美军一架F-51飞机又飞临上空,企图侦察清川江两岸的高炮阵地,寻机进行报复。焦骥立即命令各高射炮连连长:“全团统一掌握射击时机,各连听令开火!”敌机刚进入全团火力范围,焦骥一声令下,全团从不同角度一起射击,敌机被击落。初战告捷,一天击落敌机3架、击伤1架,此辉煌战果让全团官兵士气大振,并获得上级通令嘉奖1次。从此,他们越打越勇,战术技术越打越精。一个月内全团作战16次,击落敌机10架、击伤22架。高炮部队官兵合影航路上伏击 高射机枪击落敌机3架高射炮部队力量的不断增强和部队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美机攻击效能不断下降。美空军反映:“1951年2月以后第5航空队执行武装侦察任务的时候,遭到了越来越强的高射炮火的射击。”“高射炮火迫使‘联合国军’的战斗机只能在更高的高度上活动。”1951年3月中旬,高炮第611团奉命转移,参加保卫顺安机场的任务,焦骥根据敌情采取了伏击作战的方式。为发挥高射机枪轻便灵活、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焦骥率领4名连排干部,到预计伏击地区连续侦察三天,掌握了敌机活动规律,并确定了阵地位置。为提高打击敌喷气机的效果,焦骥与高机连干部战士一起,研究改装瞄准环分划孔,加大了航速装定,并将十字形瞄准环用铁丝改为米字形。经过充分准备,焦骥率领高机连游击作战3次,先后击落敌机3架、击伤1架。1951年7月,朝鲜北部出现了40年未遇的特大洪水,铁路和公路桥梁多被冲毁。美军又乘机发起空中“绞杀战”,妄图使中朝部队陷入无粮无弹、不战自退的境地。焦骥带领全团官兵全力投入了反“绞杀战”。8月7日9时,焦骥在大同郡玉井里组织部队防洪时不幸触电牺牲,年仅32岁。来源:沈阳发布作者单位:沈阳日报社责任编辑:胡飞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9日
新华社《文学响宴——老舍的城》名家经典特别演出在京举行。(出品方供图)为纪念老舍诞辰125周年,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音乐厅等联合出品的《文学响宴——老舍的城》名家经典特别演出日前在京举行。濮存昕等艺术家共同诵读老舍先生的经典名作,向这位“人民艺术家”致敬。总导演陈薪伊表示,老舍先生与北京情缘深厚,老舍之于北京,如同狄更斯之于伦敦、雨果之于巴黎、卡夫卡之于布拉格,都是城市文学的标志性人物。他们的作品深深植根于各自城市的土壤中,通过对城市的描绘和人物的塑造,生动展现了各自所在城市的社会风貌、文化特色和市民生活。演出在北京特有的鸽哨盘旋声中拉开帷幕。伴随着文学朗诵与音乐表演,艺术家们带观众重温了《微神》《宗月大师》《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北平的四季》等老舍先生的代表性小说、散文及戏剧作品中的经典片段。“演出聚焦老舍先生经典篇章中的精彩瞬间,旨在通过富有张力的朗诵与音乐表演,重新诠释作品中的世间百态,带观众感受老舍先生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其作品所传递的深刻思想内涵。”北京音乐厅总经理张艺林说。(记者史竞男)责任编辑:贾倩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9日
辽宁学习平台作者:周贤忠程树增程树增,山东泰安人,1922年生,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18师直工科科长。1937年11月入伍,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勤务员、指导员、供给部政委、直工科科长等职。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参战。1952年7月24日,在朝鲜长丰郡城山洞遭敌机轰炸光荣牺牲。1952年12月23日,程树增入葬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西区五排六号。参加北平入城式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转移到程树增的老家山阳村,准备发动武装起义。1937年11月,程树增在山阳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发展群众壮大队伍的工作。1938年1月1日,山东省委在泰安徂徕山直接领导了徂徕山起义,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1月中旬,山阳村党支部组织的80余人武装编为第4支队8中队,程树增任中队勤务员,后被调到支队宣传队任宣传员,随部队在泰安、莱芜地区开展斗争,先后参加了胶济铁路破袭战、六一反“扫荡”、莱东反顽战役等作战行动。1943年4月,程树增任鲁中军区1团3营9连指导员。在1944年5月保卫麦收战役增援莒沂安大队的战斗中,程树增带领9连不畏强敌、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千余人的5次冲击,将敌击退。抗战胜利后,程树增随部队渡海来到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7师19团3营副教导员,先后参加了本溪、四平、通化和临江保卫战等。1948年3月,程树增任3营教导员,5月被组织选送到哈尔滨干部大队学习,10月学习结束后到118师巡视组工作,后任118师供给部政委。1949年2月3日,118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北平入城式。程树增随部队从正阳门进入,然后奔前门大街,从东直门出去。走了一整天,出城的时候天都黑了。满街都是人,有学生爬上车,在炮槽上写标语“解放军万岁”“欢迎解放军”。解放战争期间,程树增随部队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先后两次负伤,荣记小功6次。运送物资到前线后勤运输保证部队取胜1950年10月19日,程树增随部队入朝参战。118师是40军的主力,在朝鲜战场上每次战斗都是打先锋。第一次战役打响时,部队携带的粮食即将用完,而国内后勤供应又没及时跟上。时任118师后勤处政委的程树增,为解决部队急需的粮秣问题,带领后勤处的同志积极同朝鲜当地政府进行协调,借取仓库储备粮食解决部队给养,确保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第二次和第三次战役中,敌人在志愿军的猛烈打击下节节败退,丢下大批物资弹药。程树增冒着敌人空袭的危险,带领人员克服山高路险等困难,收缴武器弹药和食品,及时为部队进行补给。第三次战役后,敌人加大对志愿军后勤补给线的轰炸封锁,车辆损失严重,运输力量不足,后勤保障更加困难。为了减少损失,程树增带领后勤人员认真研究敌人空袭和炮击规律,调整运输时间和间隔距离,规定运输途中人与人之间距离20至30米,牲口80至100米,大车100至200米,汽车随装随走,采用这种方法后,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大大减少。正是广大后勤指战员用汗水和鲜血乃至生命构筑起一道钢铁运输线,才保证了一线部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修筑“地下长城”构筑“地下长城”第五次战役后,程树增改任118师司令部直工科科长。1952年5月,118师进至左起临津江、中经马良山、右至金尺洞东北一线阵地,进行坚守防御作战。原来前沿防御工事,好些地方还只是深堑壕加猫耳洞。主阵地的坑道也是又浅又矮又短,基本上是在石层上面的风化土层挖掘的。积土只有3到5米厚,扛不住重炮和炸弹的轰击。许多坑道出口还是天窗井口式的,进出很不方便。志愿军司令部颁布加修工事的新的标准,要求部队挖掘能够防空、防炮、防火、防毒、防雨、防潮、防水、防寒,坑道顶部距地面30米以上,至少要有两个以上出口的永久性坑道工事。这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40军党委号召全军动员起来,像打战役一样,突击构造一道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而大规模修筑坑道工事,需要大量木材,上级给程树增下达任务,要求在一周内准备输送10000根原木。程树增二话没说,坚决执行上级命令,带领部队上山伐木,仅3天就砍送13000余根,提前超额完成任务。1952年7月24日,程树增奉命参加118师政治部召开的政工会,不料会议地点被敌机发现,敌人出动大批飞机轮番进行轰炸,程树增不幸牺牲。来源:沈阳发布作者单位:沈阳日报社责任编辑:胡飞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9日
人民日报作者:王一川                                                  《巴金》海报 出品方供图在巴金诞辰120周年之际拍摄并播出的纪录片《巴金》,在纪实美学框架中塑造富于历史意蕴的人物形象,体现了纪实美学的新突破。该片共8集,片名分别为《世纪长歌》《激流火焰》《孤独巴黎》《正色青春》《风雨早春》《怀念萧珊》《收获桑榆》《时代随想》,以纪实手法客观全面地概括和展现了巴金非凡的人生轨迹和不朽的作品内涵,讲述了一代文学巨匠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和闪耀着人性光辉的道德追求。摄制组从海内外全方位搜集、发掘有关巴金的文献资料,包括实物、图片、文字、口述等,丰富的文献资料为重新叙述真实的巴金奠定了深厚的影像文献基础。该片不仅呈现了巴金在特定时期的作品和生活状态,还探讨了他长达数十年创作生涯中的求索与变迁,还原了这位创作生命力旺盛、创作领域广泛的文坛巨匠的精神风貌。该片也在总体结构上作了精心设计,真实客观地展示了巴金人生的各个侧面:冲出家门、国门寻找人生真理,在法国巴黎探寻中国未来发展道路,在外国文学译介和文学创作上不断取得成就,在新中国初期文学创作上的开拓并作为刊物主编编辑出版大量文学作品、提携年轻作者,一个个镜头忠实记录他从早期的《灭亡》到晚年的《随想录》的探寻轨迹以及与夫人萧珊的爱情故事等,每一个侧面都独立成篇,却又在情感与思想上彼此呼应,共同构成完整而多维的巴金形象。该片视野广阔,注重以平视表达平实,以记录展现真实,以情感再现人性,以思想铸就灵魂,以大历史观去定位和构建巴老的人物形象及精神世界。主创团队尝试在横跨20世纪和21世纪的长时段历史视角下,再度审视巴金的文学建树及其跨文学价值。该片对巴金晚期《随想录》等作品的探析,体现出对宏阔而复杂的社会历史语境的深厚洞察力;也试图在巴金的思想和当下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当代文艺家理应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该片对巴金思想内涵的挖掘,也代表着当今时代基于文化自信大背景下,对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巨匠的深层文化意义进行的重新阐释,使该片更具有重要的纪实美学价值。责任编辑:贾倩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9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12月19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赵世堂出席会议并讲话。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徐晓代表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作了题为《推动新时代青年志愿者行动高质量发展 引领广大青年志愿者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工作报告,380余名会员代表等参会。会议认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实现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大局、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青年为本,坚守政治属性、群团特色、青春特质,这是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历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启示。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署,对新时代新征程青年志愿者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总书记对青年志愿者的勉励期望,始终把牢青年志愿者工作前进方向,主动融入党的社会工作大局,有力融入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全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把青年志愿者工作打造成为“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思政品牌、实践平台,不断坚定广大青年志愿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要主动融入中心大局,围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重点领域深化拓展工作项目,引领广大青年志愿者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要强化基层和群众导向,服务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急难愁盼,推动青年志愿者成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可靠力量。要积极稳妥“走出去”,深化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升国际影响力。要健全青年志愿服务体系,深化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完善青年志愿服务动员体系、供给体系、组织体系、阵地体系、文化体系、支持保障体系,提升工作系统化、专业化水平和组织动员效能。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要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各级团组织要支持青年志愿者协会建设,推动协会更好履行引领、联合、服务、促进职责。大会审议通过了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含财务报告)、第一届监事会工作报告、《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第二届监事会。徐晓当选协会新一届会长,王欢、王斌、龙洋、庄家彬、刘岩、邹伟、邵书琴、范正伟、胡薇薇、徐本禹、廉思、魏秋月、张朝晖、曾锐当选协会副会长,张朝晖兼任协会秘书长;佟丽华当选协会新一届监事长。责任编辑:焦培培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9日
辽宁学习平台作者:周贤忠                                  吴志洲吴志洲,1925年生,河南原阳县人,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20师360团3营8连排长。1947年3月入伍,1948年1月入党。在解放战争时期,被授予“战斗模范”荣誉称号。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1951年4月在守备都坪里503.9高地战斗中,与敌苦战四昼夜,负伤不下火线,毙伤敌人50余名。战后,志愿军总部给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同年被选为志愿军英雄代表,回国参加了国庆观礼。1952年6月5日,在朝鲜抢渡礼成江执行任务时光荣牺牲。1952年12月23日,吴志洲入葬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西区五排九号。攻打锦州时成战斗模范吴志洲16岁被日寇抓到东北矿山做劳工,受尽了残酷压榨。东北光复后,他又被国民党军队强征当兵,受到欺凌。1947年3月,他参加人民解放军,生活才算有了奔头。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吴志洲作战勇敢,工作积极,很快成为机枪射手。1948年2月11日,吴志洲所在连队与兄弟连队奉命向团山子守敌进攻。部队秘密接近村子后,占据有利地形,吴志洲紧瞪双眼寻找敌人的火力点,等待进攻命令。进攻命令下达后,连长高喊一声:“机枪掩护,其余跟我来!”吴志洲对准敌火力点打了几梭子,两个火力点顿时成了哑巴。吴志洲正要提起机枪进村时,团首长让他给连长传话,8连向翼侧迂回,不能让敌人跑掉。吴志洲带着首长的命令冲进村子里,一时找不到连长,他就向村中枪声最激烈的地方奔去。突然,胡同里跑出20多个人来,吴志洲忙问:“你们是8连的吗?”见没人吭声,他发觉情况不对,马上端起机枪准备射击。一个敌人上来用手把他的枪管推开了。他急中生智,从腰间拔出一个机枪梭子猛打敌人的手,这个家伙疼得松开了手。吴志洲得手后,扣动扳机就是一梭子,几个敌人应声倒下,没死的敌人撒腿就跑。吴志洲没有恋战,继续前进,找到连长后,他向连长及时传达了上级命令。战后,吴志洲荣立一大功。10月中旬,在锦州攻坚战斗中,吴志洲两次负伤,他仍坚持扫除敌人障碍,保证连队顺利完成穿插任务,被师授予“战斗模范”称号。带领5班坚守503.9高地1951年3月,抗美援朝战场上,敌连续遭我三次战役打击后,以大量兵力疯狂反扑,志愿军全线实施运动防御,以杀伤消耗敌人。吴志洲所在的8连奉命守备“三八线”附近都坪里以西503.9高地,阻击北犯之敌。该高地东有公路,南通抱川,北通铁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4月11日清晨,敌集中10余架飞机、28辆坦克和数十门大炮对8连阵地狂轰滥炸。上午9时,8连左前方小高地阵地被敌占领,连长决定让吴志洲带5班拔掉这颗钉子。下午,天上下着细雨夹带着雪花,吴志洲带领5班冒雨反击,不到5分钟就夺回了阵地。一阵手榴弹打得敌人屁滚尿流,敌死伤12人。接着,他们又对逃敌发起追击,连续收复两个小高地,毙伤敌人15名。为避敌炮火反击,吴志洲率5班撤到反击下来的第一个小高地的反斜面隐蔽起来。吴志洲布置战友王洪义到右侧山沟旁担任警戒,叮嘱他说:“山沟底下可能有敌人在集结,如遇上就给他们手雷。”果然不出所料,当王洪义爬到沟边时,看见几十个敌人正在集结。他掏出手雷扔了过去,轰的一声巨响,十几个敌人倒下了。这一整天,他们没有吃上饭,没有喝口水,棉衣都淋湿了。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敌人又开始进攻了。一颗迫击炮弹在吴志洲身边爆炸,他只觉得头像灌了铅一样沉,眼冒金星,耳朵什么也听不到了。他费力地拍掉身上的石块和泥土,发现自己右臂负了伤,但他坚持不肯离开阵地。天黑后,连长派4班替换下5班,吴志洲和5班撤至排主阵地。一挺机枪毙伤50多名美军13日上午,敌飞机、大炮轰击得更凶猛了。6班的轻机枪射手石清荣不幸牺牲,他所使用的机枪正是吴志洲以前用过的。吴志洲抓起满是泥土、和他一起战斗过多年的这挺加拿大轻机枪,向连里要求任务,决心用这挺机枪杀敌立功,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得到批准。志愿军战士顽强阻击敌人下午2时,吴志洲来到4班阵地。当敌人接近阵地时,他的机枪突然开火,把敌人打得丢盔弃甲,退了回去。不多时,敌人又组织一个排的兵力冲击两次,都被4班击退,阵地前留下敌人20余具尸体。吴志洲判断敌人遭到我打击后,可能以炮火报复,遂令4班隐蔽,他一个人在前面监视敌人。14日一大早,敌多架飞机向2排阵地轮番轰炸扫射,阵地上烟火滚滚,伤亡不断增加,2排只剩7个人了。9时许,敌30余人顺着小岭岗向2排发起攻击。吴志洲端起机枪向敌猛扫,战士王洪义看到一排敌人应声倒下,不由自主地喊着:“打得好!打得好!”敌人弃尸20余具,没死的连滚带爬往回跑。敌不甘心失败,又纠集兵力再次发起冲击。2排英勇奋战,战斗异常激烈。5处负伤的吴志洲一面指挥战斗,一面进行战场鼓动工作,再次将敌击退。15日,8连完成了预定任务,奉命撤出阵地。在四天的激烈战斗中,吴志洲负伤不下火线,毙伤敌人50余名,一挺机枪起到了关键作用。来源:沈阳发布作者单位:沈阳日报社责任编辑:胡飞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9日
内蒙古学习平台作者:贾晓晔 刘禹一作者单位:中共托克托县委组织部责任编辑:杨玉婷 涂利伟 翟翀总平台审核编辑:武菲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9日
劝别人一定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当我们的朋友信任我们,重视我们,我们讲的话他就会比较认真地去听。一个人如何得到别人的信任?因为我常常比较没空,所以跟朋友可能半年一年才联络一次,但是每次我们相遇的时候,就好像几十年的老友一样地亲切。另外有些朋友跟他们一个月谈个三五次都不止,但是每次跟他们相交往就没有像我这么亲,所以这些朋友就会很懊恼,他说自己花那么多时间跟这个朋友相交往,都没有像我这么亲切,问题在哪里?问题在我们面对朋友的时候是不是非常真诚,是不是常常能够看到他的需要在哪里,进而懂得去付出。当你对他的付出愈多,他能够去感受到你的关怀,自然对你的信任就愈深。假如你的存心对了,你的时机也没错,态度、方法也对,还是没有效果,这个时候怎么办?其实不是没有效果,人的行为都有一个惯性,不只人,万物都有一个惯性,这在物理学当中叫作“惯性定律”。你要推动一个东西,比方说我们一杯水放在这里,你要推它的时候,一开始力量太小会不会动?你力量要慢慢加大,大到突破它的静的惯性,叫“静摩擦力”,一突破就动起来,一动你就不用那么累了。所以推的时候一定要突破静摩擦力,变成“动摩擦力”,就比较顺了。你推的时候都说“你看我推都没用”,有没有用?有,是还没到那个力度,继续努力怎么样?这个过程要有耐性。等有一天突然动起来了,他就慢慢能自我要求,你就不用再推了,你推到一半说没用,不推了,那就前功尽弃了。所以万事万物的理都兼容的,物理学的原理拿到人生来还是用得上。所以我们要用耐性去推动,而耐性里面要包含着你的真诚、你的关怀。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