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作者近年来在深入研究堕胎这一社会现象时,在收集资料佐证过程中,愕然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思之极恐——大量考古发现证明,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古埃及灭亡的主要原因,均与社会风靡色情淫乱有关。建国于三千多年前的古巴比伦,曾经是一个社会高度发达的国家,但却在性风俗方面显得异常开放。在《圣经》记载中,巴比伦被描述得俨如淫窟,是道德败坏的可耻代表。据希腊学者希罗多德记载,当时该国有一个特殊制度——每个巴比伦妇女的一生中,都要到阿芙洛蒂忒神庙充当一次圣妓,她们代表阿芙洛蒂忒女神,在神殿内可以与任何陌生男子交合,这影响了妇女的性开放观念,流行起婚前性行为。由于浸淫在欲海之中,令各阶层的巴比伦人对外族侵略都无心抵抗,最后被波斯人轻易侵占灭亡。古埃及受古罗马帝国影响,整个社会极度纵欲。据史学家吉朋记载,当时的古埃及社会淫乱盛行,比如那位闻名于史的埃及艳后克列奥帕特拉七世,依古埃及的传统,先后与两位同父异母兄弟结婚并执政。但由于家族近亲结婚,其两位兄弟均为性无能,没有后代。这位艳后后来却成为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的情人,并为其育有一子。恺撒死后她又成为另一罗马执政官安东尼的情妇。安东尼战败后,这位艳后母子均被杀,足见其荒淫程度。连同性恋都被视为一种婚姻形式受到国家保护。这种风气破坏了婚姻制,使整个社会同性恋和嫖妓成风,带来的是性病泛滥和不生不育,这直接导致古埃及的生育率下降,最终古埃及和古罗马两大帝国断子绝孙,成为蛮族傀儡而灭亡。相对而言,古代中国在儒家保守思想的影响下,一直严守性禁忌、婚姻禁忌、家族文化、姓氏制度等伦理观念,才确保了中华文明永续长存下来。然而,今天西方色情文化、性解放思想的大肆侵入,打破了我们恪守数千年的伦理道德防线。如今在一些所谓性专家学者的蛊惑下,在媒体的渲染下,婚外恋、包二奶、一夜情、同性恋、未婚同居、卖淫嫖娼、手淫、聚众淫乱等邪淫行为大行其道。色情场所和成人用品店遍布街头。暴力色情的影视充斥网络媒体,色情信息铺天盖地。如今,从男人到女人,从父母到子女,从老人到儿童,从高官到普通百姓,从已婚到未婚,已经普遍视淫乱为正常。许多人认为性是用来享受的,为了淫乐,可以不顾羞耻,可以不讲伦理道德;为了吸引男人,今天的女人们都以穿得性感暴露为美。淫欲在这个时代已经被视同穿衣吃饭一样正常,这种乱象在历史上非常罕见。我们由此发现,淫乱的盛行,已经开始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全民健康状况急剧下降。卫生部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正在全面爆发健康危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慢性病大国,亚健康人口已超过9亿;癌症成为中国人的头号杀手,几乎每3-4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死于癌症。今天的医院人满为患,特别是由邪淫导致的生殖系统疾病和不孕不育等病的男女专科医院激增,表明国人的健康整体趋于下降。离婚率大幅上升。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离婚率已超过40%。婚外恋已经成了我国离婚的头号杀手,特别是现代女子没有了贞洁观,许多女子在婚前就已经谈过不止一个男朋友,谈一个同居一个,结婚的时候早已经不是处女,这种婚前滥交、堕胎行为,导致女子们越来越守不住婚姻。犯罪率居高不下。古人说“万恶淫为首”,淫能生万恶。因为邪淫泛滥,造成杀人、偷盗、贪污腐败、吸毒等一系列违法犯罪问题突出,如婚外恋增多导致离婚率上升,进而导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流产堕胎风行。在我国每年高达1300万人次的人工流产大军中,25岁以下女性占一半以上,大学生成为人流“主力军”。今天的年轻女子不但普遍都有流产经历,而且有的反复堕胎,这种行为严重影响破坏了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不孕不育越来越多。频繁堕胎使女子的子宫变得越来越薄,导致越来越多的女子怀不上孩子。加上现代年轻人流行穿着紧身暴露,使身体长期受风寒侵扰,极易导致妇科病。这样的女子已无力培育出优良的后代,中华民族的人种因此变得越来越羸弱。男子精子质量下降。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曾经对39个市县共11726人的精子进行抽检分析,发现我国男性的精液质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滑,降幅达40%以上,其后果即是人口质量的下降。大学生体质全面降低。《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公布的数据表明,今天的大学生在爆发力、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水平明显下降,变得越来越弱不禁风。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邪淫,目前高达90%的男孩都有手淫的恶习,加上大学生风行未婚同居和人流堕胎,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身体素质。残障孩子越来越多。现代人不懂性禁忌,天天纵欲,导致所生的孩子质量越来越差。从国家公布的数据看,我国是出生缺陷和残疾儿童高发国家,每年约有20万~30万可见的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显现的缺陷,残疾儿童总数已高达80万~120万。目前累计有近3000万个家庭生育过缺陷儿。这直接影响中国人口质量。孩子越来越难管教。研究表明,有堕胎史的妈妈所生的第一胎,在其成长过程中一直到青少年时期,大多叛逆性较强、个性刚烈、容易发脾气,有70%的这类小孩会成为问题青少年。许多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散习惯,丧失了工作和生活热情,成了“都市隐者”。上述一系列社会现象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不知有多少孩子深受其害,不知有多少家庭陷入苦难,这些问题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的严重缺失,源于中西方百年文化冲突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致使我们失去了文化自信和信仰的支撑,才造成全社会的集体失道。    以史为镜,以古为鉴。而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幸存者,我们本来拥有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滋养,有中华先祖的厚德护佑,才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我们看到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是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宝,家和国不可分割,国家与文化不可分割,与生命教育不可分割。近年来,党和国家为了全面提升青少年和全体公民的道德素养,开始全面实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措施和意见。但是,全面恢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都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而今,历史走到今天,复兴中华文明的责任落在我们这代人肩上,岂能让地球上最后一个文明覆灭在我们手中。生为中华子孙,我们要有“中华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雄伟气魄;要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胸怀境界;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要有“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要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就要争取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要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远大志向。我们做到了吗?【作者简介】刘卫(网名法卫,号法卫居士),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抚顺市国学交流协会理事。从爱好文学到转而从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先后编写出版了《绿色之旅》、《幸福人生解密》、忏悔录《我错了》,并为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主编了《阳光照亮的地方》一书。特别是近年来对堕胎現象的深入研究与思考,编写出版了一部系统论述堕胎真相的科普书《生命之痛》。志在借文学之笔修正"我见",弘传圣贤教育。
发布者:南溪
原创
2020年12月01日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带着爸妈去旅行。但却不知道“现实”和“梦想”哪个先到.......28年前的1992年,48岁的母亲做了脑瘤开颅术,术后让聪慧、伶俐的母亲变成了步履蹒跚,语言迟缓的人。时而会有癫痫发作、口吐白沫、昏迷不醒。2008年冬至那天,父亲突然去了另一个世界。“带着爸妈去旅行”的梦想化作了乌有。父亲的离去,让我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想接母亲到我家住,可我家住7楼,母亲上不去,我必须尽快买到有电梯的房子。半年后,我把母亲接到了新房子。母亲站窗前,眺望抚顺的夜色,流着泪,隔空对我爸爸说:“老头子,你说走就走了,这福,我替你享了!”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手术后的她,经常在去教堂和回家的路上发作癫痫病。那些年,母亲的胸前总是挂个小牌,有我们儿女的姓名、电话。母亲真的丢了好几次,都是好心的路人,按母亲胸牌上的电话,才联系到我们儿女。2010年,为了方便母亲去教堂,我买了一辆经济型轿车,从此接送母亲去教堂,再也不担心母亲犯病、丢失、找不到家了。2015年的一天早上,母亲在自己的房间里哭泣,我推门进去询问才知道,因为我不信天主教而伤心。“我信!我信还不行吗,快别哭了。”我边说边为她擦泪。从那天起我真的走进了天主教堂,每周都到教堂的初信班学习,和母亲一起读圣经。母亲的笑容舒展了,我的心里舒坦了!2017年,母亲75岁那年,我花尽了所有的积蓄,还从兄弟姊妹那里借了不少钱,买了一台房车。三年来,我和兄弟姊妹们带着老娘穿越中国20几个省。北至满洲里,南至广西中越跨国德天大瀑布;一路上,朝拜了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中国好多的“百年教堂”。这也算圆我多年的“梦想”吧——“带着爸妈去旅行!”。【作者简介】行者(笔名)从事记者工作30余年。曾经担任过市级佛教协会和省级佛教协会主办的佛教杂志主编。现己退休,告老还乡,深感余生如少水鱼,抓紧闭门改过,不负此生。
发布者:般若行者
原创
2020年12月01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是个“尚学”的民族,早在科举诞生的隋唐以前,华夏民族便有浓厚的读书氛围,诸子百家都以“学而优则仕”为人生使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将读书视为毕生的头等大事。通过读书增长知识和见识,要么入世为天下苍生尽点绵薄之力,要么出世修身做学问为后人留下一些“雪鸿泥爪”。三十五年前,邓爷爷曾经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把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升到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地位。翻遍古今中外所有的名言定理,相信没有一个人不佩服邓爷爷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教育也越来越引起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偶然间,看到一则旧闻。1946年,曾有三位学生报考清华大学落榜,却得到所有人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说“她们的落榜,让人看到中国教育的希望所在”。她们分别是,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的女儿梅祖芬,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清华大学文学院长冯友兰的女儿冯钟璞。考生落榜原本是件令人沮丧的事,为何大家却说那是“教学的希望”呢,重要的是她们的落榜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01落榜生成为教育的希望虽然梅祖芬女士没考上清华,既没有选择去别的大学,也没有选择复读一年从头再来,而是以先修班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外语系研修班攻读一年,最终以全科合格的成绩成为正式的清华学子,但是不得不说民国的教育家确实铁面无私、治学严谨。同样,冯友兰的女儿冯钟璞,她以第二志愿被南开大学外语系,次年以同等学力考上清华外语系,成为梅祖芬的同班同学。按理说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甚至没有信息可言的年代,梅贻琦、冯友兰和梁思成都是教育界的泰山北斗,想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录取自己的儿女不算是一件困难事,他们依然能够坚持教育的公平性,让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学生一样,站在同样的平台以成绩论输赢,这样的大师风度实在令人钦佩。这种事在很多人眼里,或许会觉得很傻。了解大师的人,才会明白真正的知识分子往往都有精神“洁癖”,他们绝不容许自己与他人侵扰内心那份纯净的“领地”。尤其是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02梅贻琦:一生清华,一世清白梅贻琦是书香门第出身,虽然到他那一代时,家道早已中落,但读书修身治学的理想被完整地传承下来。1909年,梅贻琦先生以全校第六名的成绩获得首批清华留美公费生,前往伍斯特理工学院电机专业深造。五年后,梅贻琦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回国。此后,受到邀请返回母校任教。那时的清华刚刚起步,没有现在的影响力那么大,前前后后报名人数不过400人,最后仅录取到150人。时间来到一九三一年。那时的形势实在不容乐观,学校的学生更是非常“调皮”,动不动赶走校长和老师。梅贻琦先生接任校长,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在他的用心管理下,仅用十年时间,便带领清华闯出很大的名堂。梅贻琦先生治学严明,又讲“不拘一格降人才”。著名的数学家便是由梅贻琦先生发掘。起初,华罗庚没有上过正规的学堂,只有初中文化学历,辗转做过小学教员、售货店员等职业。梅贻琦发现华罗庚优秀数学天赋和学术水平后,直接将他破格录取。从资料员到助教,到剑桥大学留学,最后直接跨越讲师和副教授,晋升为正式的教授,为中国培养出一位重量级的数学家。梅贻琦破格录取人才不是随随便便破例。早在一九三八年,清华、南开与北大组建“西南联合大学”时,为了躲避战乱将学校迁到云南。主持云南事务的龙云,曾为孩子上学一事专门找过梅贻琦,说“小孩成绩没考好,能否破例去西南联大附中读书”。梅贻琦先生果断拒绝,出于朋友感情,梅贻琦先生帮助龙云联系到学者潘光旦,由他来替孩子辅导功课,并且要正常付给潘先生课时费。再到后来,曾任陕西督军的刘镇华也来找梅贻琦,想安排孩子到清华做旁听生。梅贻琦先生回信说“清华之所以被瞧得起,就在于清华是按章办事,眼前没有旁听生的规定,若是非要破例的话,清华也就不再值钱”。与两位大人物相比,林徽因女儿梁再冰落榜一事,便显得有些“特殊”。前面提到过,梁再冰也是三位落榜生之一。林徽因不服录取的结果,觉得成绩有点出入,便请求梅贻琦查看梁再冰的试卷。经过调阅成绩,发现没有任何问题,梅贻琦也没有因此破例,继续坚持最初的录取结果,最后梁再冰选择去北大。03结语很多人都在说“大学”,大学到底是什么。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现在有些大学,从外表看高高的大门楼,华丽的装修,人人穿得光鲜亮丽,唯独缺少一丝精神内涵。再看梅先生为清华付出的十七个年头,先后走出8位两弹一星元勋,172位两院院士,2位诺贝尔奖得主。这才是大学的“大”字所在,这才是教育的希望所在。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12月01日
2020年全国象棋特色学校网络赛于11月25日、26日举行。本次比赛分为华东、华北、华南、华中和西南西北5个分赛区以及幼儿组、1-3年级组、4-6年级组、初中组共四个组别。吸引来自全国74所全国象棋特色校的544名学生报名参赛。  展览路小学共选拔出12名优秀小棋手,组成两支精良队伍参加了此次比赛。         主办方中国象棋协会通过腾讯会议对全程赛程进行了实时监控,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公开。  经过两天七轮激烈的角逐,11月26日晚,2020年全国象棋特色学校网络联赛网络分区赛圆满结束。     展览路小学两支表队共获得团体一金、两银、一铜的好成绩!  河北省小棋王王启航同学再次以华北赛区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展览路小学增光添彩。  由四年级8班王启航、四年级7班孙向轩、四年级4班赵德淼三人组成的4—6年级组参赛队将代表展览路小学进入全国象棋特色校比赛总决赛!  中国象棋协会主办的该次特色学校网络赛,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校园业余生活,更增强了孩子们的抗挫能力与克服困难的能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邯郸市丛台区展览路小学
发布者:燕赵文化
原创
2020年11月30日
    一天,徒弟向师父请法,问师父如何理解二祖神光慧可与达摩祖师对话的公案。师父说:“去!找一面镜子来。”    徒弟一溜烟跑了出去,把一面镜子抬了进来,不解的问:“师父,您要照镜子吗?”    师父闭着眼睛,手中握着一个棒子,面无表情的说:“镜子里面有什么?”    徒弟看看镜子,挠挠头,胆怯的说:“有我啊!”    师父说:“你把镜子里的你拿出来给我!”    徒弟说:“镜子中的我是我的影子,是假的,我拿不出来呀!”    师父说:“再看看里面还有什么?”    徒弟动了动镜子,在镜中左看右看,看到了师父,便说:“还有您啊。”   师父:“把我也拿出来 !”   徒弟:“镜中的您也是假的啊。”   师父:“再看看,里面还有什么!”   徒弟:“镜子照什么,就有什么。”   师父:“你把镜中所照的一切都给我搬出来!”   徒弟:“师父啊,镜中的一切都是假的啊!”   师父大怒,又猛的睁开眼睛,举起棒子就打:“假的!假的!知道都是假的还来问我!”打的徒弟目瞪口呆,忽然,徒弟心门一亮,顿时感到整个世界凝固了,一切都静止了!真是悬崖撒手,大地平沉,虚空粉碎…….徒弟五体投地,礼拜师父,起身偈曰:   镜子无心照六尘,尘来尘去了无痕。   镜里镜外皆虚妄, 镜子不空是真相。【作者简介】行者(笔名)从事记者工作30余年。曾经担任过市级佛教协会和省级佛教协会主办的佛教杂志主编。现己退休,告老还乡,深感余生如少水鱼,抓紧闭门改过,不负此生。 
发布者:般若行者
原创
2020年11月30日
      台湾72岁漫画家蔡志忠出家前曾经说,佛教、道教、天主教是从不同角度爬一座山。一路上,各有各的风景,到了山顶,都是一样的风光!让我们随着蔡老的观点,来探寻一下宗教对世界的认识:如何“到了山顶,是一样的风光”!      “到了山顶,都一样的风光!”应该理解是宗教修行者到了最高境界,对世界的认识是一样的。那么这个一样的,具有共性的是什么呢?!       佛教的最高境界是“明心见性”。这里的“性”是指“佛性”,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即世界的“共性”;      道教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指本心,认为“道”是世界共性;      天主教的最高境界认为“天主”是世界共性;      而近代崇尚科学的人认为“规律”是世界共性。      当我们看到各家对世界共性的描述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语言描述是如此的相像。佛教对“佛性”的描述是:       1、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如如不动,不可说。       2、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       3、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没有过去与未来。超越时间与空间。       4、无我。道教对“道”的描述是:       1、“道可道,非常道”。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可说。       2、道是生化宇宙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道,无形无象;道,是万物运行的原动力,是创造万物之母。       4、无为、无私、无我。基督教对天主的描述:       1、主,创造万物。       2、主,无形无相;主,无始无终;主,无所不在。       3、谁违背主,主,就惩罚谁。       4、爱世人,无我。近代人对规律的描述:       1、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永恒的。规律无形象,但可以感悟和认知。       4、规律是无我的。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说的是同一件事,只是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用不同的语言,描述世界本来的“共性”。这个共性在佛教称“佛性”;在道教称“天道”;天主教称“天主”;近代人叫它“规律”。这就好像我们在家庭中的称呼,爸妈叫我“儿子”,姑姑喜欢叫我“侄儿”,舅舅叫我“外甥”。其实就是我一个人的不同名称。      于是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佛性 = 天道 = 天主 = 规律”。      这样,我们才真的明白,台湾72岁漫画家蔡志忠老先生说的:“佛教、道教、天主教是从不同角度爬一座山。一路上,各有各的风景,到了山顶,都是一样的风光!” 【作者简介】行者(笔名)从事记者工作30余年。曾经担任过市级佛教协会和省级佛教协会主办的佛教杂志主编。现己退休,告老还乡,深感余生如少水鱼,抓紧闭门改过,不负此生。
发布者:般若行者
原创
2020年11月30日
(作者:刘晨 王少群)近日,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互联网法庭里审理了一个“没有原告、也无被告”的案件,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该案原告为子女照顾孩子,多年来经常往返两地,今年因为疫情原因不便赶回长白立案、开庭,被告也因故不能到庭,长白法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远程立案、远程开庭,切实解决了当事人的难题。这样的案件在长白法院已不是“稀罕事儿”。近年来,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针对当地交通不便,当地外出务工、老人随子女进城多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行移动微法院、吉林电子法院等线上诉讼服务,大大便捷了老百姓诉讼。当事人在将起诉状、证据等手续按照要求提供至法院的前提下,只需通过线上平台即可实现远程立案、远程开庭、远程接受法律文书,无须再因为诉讼原因长途往返,大大减少了诉讼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减轻了诉讼负担,实实在在为群众提供了方便,获得了当事人的交口称赞。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0年11月30日
第十二届中医药发展论坛·民族卫生健康大会暨中国(珠澳)中医药国际博览会在珠海市盛大开幕!吴竺铧教授 受邀参加大会。
发布者:人民新媒网
2020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