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作者:郭茗华)近日,吉林省白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张峻玮一行到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对安全生产、保密、财务管理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安全生产无小事”,张峻玮主任说。检查组先后到消防控制室、配电室、发电室等重点区域,全面检查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备,配电、发电设施,对检查中发现的日常巡查记录不完善等问题,当场向负责此项工作的庭室负责人进行沟通,并提出整改意见。张峻玮强调,安全生产是法院工作最基本保障,不能有一点马虎,不能存一丝大意。要把安全工作的认识提到政治高度上来,牢固树牢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着力解决认识不到位、责任不到位、措施不到位、信息上报不及时等问题。尤其是冬季行车安全工作,一定要抓紧、抓细、抓实,吸取典型车辆安全隐患和交通事故教训,加强车辆检修和驾驶员安全教育,在出行计划上找时间,绝不在速度上赶进度,养成良好的行车习惯,保证行车安全。在督查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还对保密工作、财务管理、机房管理等人民法院办公室常规性工作进行检查,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0年12月09日
主讲人:沙增凯 自然疗法师、针灸高级技师,从事中医针灸十余年,精通内功、自然疗法,喜马拉雅FM、千聊高人气讲师。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菜为疏,五畜为益,五果为助
发布者: 汀兰
原创
2020年12月09日
大约十年前,网上曾经报道过一个新鲜事,说的是河北魏县县委书记以“不孝否决”提拔干部,他要求被任用干部必须有夫妻双方父母的德孝意见证明,无德不孝一律不考虑。他探索建立起了干部德孝考核机制,把孝敬父母写入县委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文件中,明确作为县委常委行为准则中的一条。他说:“一个连亲生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能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决不能让不孝敬父母的人得到提拔重用!”此举被称为河北魏县的“德孝治县”理念。当时乍看到这个消息很是新奇。当今社会,“德孝”二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渐渐退色,大有被遗弃之势,何况在我们竞争日显激烈的官场上,更是难以见到这位过于温良恭俭让的“考官”上场。依稀记得那还是在“封建王朝”时代,朝廷常以孝道为准则任人为官,这几乎成为贯穿两千年的各朝治国纲领,以此才确保了我们中华文明古国绵延数千年而不衰。但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以孝治天下的为官理念早已经被我们现代人扫入“封建废墟”中埋葬掉了。而今竟然有这样一位叫齐景海的县官能以古为鉴、以史为镜,敢为当今天下之先,重新拾起了“以德孝治县”的旗帜。如今弹指十年过去了,不知这位“德孝书记”前途如何,只是“以德孝治官”理念却没见下文。为什么这么好的治政方略只是“昙花一现”?不禁想起当年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提出过的“以德治国”思想,那时口号也喊得很响,党报媒体高调宣扬,但至今践行的并不理想,少有人当真去贯彻执行。原因在哪里?探其究竟,笔者发现,原来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失掉了“德孝”这个做人之根本。人们早已经将“孝”与“官”两者完全割裂开了,孝道与否是个人行为,能否升官则是能力水平问题。却不知道,自古我们先祖一直信奉的是“当官要为民做主”,为官者视老百姓为衣食父母,一个在家不孝敬父母的人,在朝岂能会甘心自觉任劳任怨地“为人民服务”?今天,人类本应遵守的这一做人根本之道,却偏偏被人们摒弃掉了,连选拔干部也只看政绩不看德行,只要为官能把当地的经济发展上去,至于个人在家对父母好与不好,在外有没有养小三,那是个人隐私。这样的结果,我们的许多领导干部一旦大权在握,便纷纷拜倒在金钱和美女之下,很容易被腐化掉。像当年风云一时的薄希来、周永康等人,当年在任时虽然工作能力很强,却因为缺少做人的最基本德行而最后还是烂掉了。而今这样的贪官却屡查不止,且有“越反越腐”、“前赴后继”、层出不穷之势。以致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转轨新时期,想选拔有孝道美德的领导干部倒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了。如今国盛之时,我们又不能因为一时选不出这样具有德才兼备的出色人才而空置其位,贻误政事,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那我们还有一条路可行,那就是亡羊补牢,赶紧育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面恢复弘扬以“百善孝为先”为核心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可以在各级党校开讲传统文化教育课,用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的经典智慧武装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使他们成为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父母官”。曾经有人在安徽一个叫汤池的小镇上做过一个试验——组织一批志愿者在这个有3万人的小镇推行以落实《弟子规》为主导的全民传统道德教育,就像我党当年在解放区组织群众开展文化补习热潮那样,不论男女老少,不分工农商学,全都走进课堂学习《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不到半年,这里的民风大变,人们见面都以礼相待、夫妻相敬如宾,人人以孝为荣。过去家庭矛盾的和好了,邻里纷争的和睦了,同事相争的和气了,社会上吃喝嫖赌、坑蒙拐骗、打架斗殴现象明显减少了,犯罪率大幅度下降。呈现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古风。今天我们涌现出河北魏县和安徽汤池镇这两个典型做榜样,一官一民,上孝下行,如此榜样如果能大树特树起来,继而能在全国推行,那将是国之大幸,民之大福啊。到那时,我中华大地人人崇尚道德,个个遵纪守法,何愁当官不清廉,何患社会不和谐。 但愿这一可喜现象不再是昙花一现,但愿为官者能够从中解读出这一现象背后的重大意义,但愿孝道的和风能从魏县和汤池吹暧大江南北,以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和谐昌盛之中国梦早日实现。 【作者简介】刘卫(网名法卫,号法卫居士),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抚顺市国学交流协会理事。从爱好文学到转而从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先后编写出版了《绿色之旅》、《幸福人生解密》、忏悔录《我错了》,并为抚顺市传统文化学校主编了《阳光照亮的地方》一书。特别是近年来对堕胎現象的深入研究与思考,编写出版了一部系统论述堕胎真相的科普书《生命之痛》。志在借文学之笔修正"我见",弘传圣贤教育。
发布者:南溪
原创
2020年12月08日
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我们来聊一个小话题:对你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或许,在某一个时间节点,突然就有一句话像颗种子一样种进心里,从而影响自己的思想,甚至改变人生的方向。关于这个问题,不妨来听听北京念奴娇服装服饰有限公司的三位伙伴的真诚回答。01张瑞: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是一位三岁孩子的母亲,我曾把自己困在焦虑和抱怨的圈子里很久,那段时间,我很难受,那种难受不是浮于表面的痛痒,而是深入内心的挣扎。一直以来,我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历不高,能力不强的普通人。所以,我把自己活得很小。但是在接触中华文化后,我问我自己,我有什么理由这么做呢?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上都是有理由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是,你是,我的孩子也是。当我听到老师讲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的时候,我好像突然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一个想要追求幸福的自己,在心中破土而生。当我把这句话装进心里的时候,家中经济也好,孩子上学也罢,这些原本像乌云一般笼罩着我的东西,现在在我的心中一点点消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停下脚步,能够成为障碍的只有不想奋斗的心。我的孩子现在三岁,开始渐渐拥有自己的思想,每周六我打开“功夫课堂”的时候,她都会跑过来眨着大大的眼睛问我:“妈妈,你又开始练功夫了呀?”我点点头,她就在旁边跟着老师一起说开场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看着她那种天真可爱的神情,我真的感受到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只要自己去坚持,坚持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坚持跟家里的人同频共振,和他们站在统一战线,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克服不了的。幸福之道,吾性自足。02李松:心甘情愿我的婆婆今年72岁,母亲87岁。在这个家,我一直觉得做晚辈的做好该做的事情就行。但是后面我发现,这是一个错知错见。对待父母,哪些是该做的?哪些又是不该做的呢?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到长大成人,父母对我们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如果仅以“该做”来判断,便是完全看轻了父母之心。父母公婆虽然已经年迈,但是他们的心中仍然拥有无尽宝藏,仍然有着自己的价值和光芒,我要做的,是加以呵护和支持。我的婆婆喜欢在家里养些花花草草,以前我只是眼睛看到,心里看不到,但是现在,每次和丈夫一起回家的时候,我都会主动和婆婆聊天,发现家里又有哪些变化,换了哪些植物。看着婆婆变得越来越舒展,家里的氛围越来越和谐,我也跟着一起开心。之前周末陪母亲出门散步的时候,我很少去拉她的手——那双胶原蛋白流失后,干瘪且粗糙的手。只有在担心她摔倒的时候,我才会去拉一下。当我学到了“心甘情愿”这句话的时候,我发现那种隔膜感消失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开始会忘记一些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谁都不认识。但是现在当我去拉她手的时候,她会给我回应,会去抚摸我。虽然没有任何言语表达,但是我能感觉到,我和她建立了心与心的链接,现在的我真的特别幸福。03秀荣:行为作用与反作用做事雷厉风行,不太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是我给之前的自己的一个评价。我平时最不喜欢的就是在公路上加塞的人,一般我在开车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挤到我前面来。站在我的角度,就是要文明行车,不能随意破坏秩序,所以他们越挤我越不让,在学习到中华文化之后,我开始意识到这种思想不太符合中庸之道。有些时候,人们想要加塞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出于无奈或者真的有急事。我开始一点点调整自己,直到有一天我在开车的时候被卡住了,往前没有地方,往后退不出去,不能并线,进退两难。就在这个时候,我身旁的一辆车默默地让了一个空位出来,好让我能够过去。看着那辆后退的车,“行为作用与反作用”这八个字突然进到我的心里,这句话老师一直挂在嘴边,但只有真正地体证,才能感受到它的力量。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从那刻起,我更加坚信这一人生重大真理,不管是开车,还是做其他任何事情时,我都不再有那么多的抱怨,而是更加主动礼让,主动承担,主动付出。我要将我感受到的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之前的我有着一颗“五百度近视”的心,这颗心也不爱戴眼镜,看什么东西都模模糊糊,对自己身上的问题更是视若无睹。通过观照、反省、引导,一次次给这颗心做手术,它才变得不再近视了,抱怨、好胜之类的恶念逐渐消去,心中的爱在慢慢升起。学习后我发现,我并没有我认为的那么好,但我深信我可以做得比之前更好。生活是一个熔炉,我们在其中历经磨砺,接受改变,锻造大我。走在中华文化的光明大道,每个人都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文章来源于: 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发布者:幸福人家
2020年12月08日
热解读秋雨绵绵润湘楚。9月17日,正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当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历经各代,弦歌不绝,被誉为“千年学府”。 书院门前的一副古联引人注目——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古联寄托了古人对于盛世人才济济的理想和向往。岳麓书院始终保持文化教育的连续性,如今不仅是湖南大学人文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还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后4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离开校园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对师生们说:“岳麓书院一直是我有牵挂,这个学院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影响,我还是很有感触的。”总书记特别剖析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古联背后的深意:“于斯为盛,我的体会一个就是我们湖南人才济济,代有才人出啊,有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材。再有呢,于斯为盛这个‘斯’,是指的这个时代。明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开局之年,是我们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你们这个年纪正当其时。”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总书记在同青年从业人员亲切交流时指出:“现在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长,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必须格外重视。”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书记听说企业成功研发20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装备产品,高兴地对企业员工说:“今天天气虽冷,但我心里是热乎的,你们的创新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三个考察点,总书记都关注到人才问题。从人才培养,到人才储备,再到人才使用,饱含总书记对新时代人才的期许。“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人才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对人才的评价、培养和使用提出一系列高瞻远瞩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曾把人才定义为驱动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曾因“为院士让座”“躬身为科学家颁奖”获无数网友点赞。连续八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初出席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时,为优秀科技工作者颁发国家科技大奖,向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尺素传情。习近平总书记还经常用信笺与青年人才交流,从中不难读出党和国家对青年人才寄望之深。…………从党的十八大“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到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影响下,社会各界爱才敬才蔚然成风,各行各业选才用才更加注重“德才兼备”,一系列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维护人才切身利益的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逐渐形成。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科技水平整体跃升,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涵养创新型人才“蓄水池”。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10154.5万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提升质量成为未来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重点。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了科学家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总书记特别强调人才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外,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祝福在场师生:“你们一定会不负时代的重托,继续传承湖湘之地这样的一种精神,经世致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你们的所有才智。愿大家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的路,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2020年12月08日
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最陌生的也莫过于自己;最亲近的是自己,最疏远的也是自己。人最大的愚蠢的就是以灵魂下跪的方式去成就别人,委屈了自己,伤害了自己,也摧残了对方,活生生一个烂好人。你一定看到过有太多人去放生,但是,放过自己的人,很少;人有两个眼睛看世间、看万物,就是看不到自己;能看到别人过失,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能看到别人的贪欲,却看不到自己的吝啬;能看得到别人的邪奸,却看不到自己的愚痴。人最大的可怜是不知道反省自己!世界上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有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不和自己生气,不和身边的人生气,不去执着于过去,不担心未来,放下我执,纯化心念,回归清净无染的内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利益众生,始得善报。放过自己,才是终极的放生。一切痛苦烦恼,都是自造自找的,一切善果善报,都是天赐天偿的。人生本无坎,一切过不去的坎,都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人心本自由,一切束缚障碍,都是自己给自己下的套。放过自己,才是终极的放生。得失随缘,随遇而安。一位禅师喜爱兰花,种了许多名贵的品种,平日讲经说法之余,他总是悉心照顾兰花,爱之如命。有一天,禅师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顾兰花。谁知,有一名弟子浇水时不小心把兰花架绊倒了,花盆全都跌碎了,兰花散落一地。弟子吓坏了,心想:师父回来看到心爱的兰花这番景象,不知道要多生气?禅师回来后,弟子立刻跪在他面前,请求责罚。没想到,禅师一点也没有生气,温和地安慰弟子说:“我养兰花,不是为了生气的。”常言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看开一些,心就没那么累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失随缘,随遇而安,生活便会云淡风轻。放过自己,属于你的,谁也抢不走,不是你的,争来也无用。拿得起,就要能放得下。曾看过这样四句非常有灵性的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人到了一定年龄,总要有一笑了之的胸怀和看淡得失的心态。 这不是冷漠,也不是玩世不恭,而是对他人的理解,对放手的释怀,更是解脱羁绊的智慧。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你只管努力,其他的自有定数。抛下欲望的负累,放下生活的苦累,学会适时放过自己。尽人事,听天命,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放过自己,是世上上最顶级的放生!- END -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12月08日
壹人和天地是一体的,我们古人讲天地人三才,讲天人合一。我们的衣着,有着很深的学问,应该与天地相应。如今的鞋子大多都是橡胶底,这个材质好处在于可以防水,不过相对也有对人体不利的一面,就是不接地气,大家会有疑问了,什么是地气呢?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北京,经常会出现预报有雨但是没有下的情况,只是会感觉很闷而已,可是周边的山区却下雨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今天气预报只是根据空气的温度湿度风向等来预判天气的,这仅仅是天气层面,未考虑到地气,只有天地阴阳二气的交合,雨才会下。所以会不准。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如果在老房子住,发现地面突然变潮,之后一定会下雨,这个比预报准,这时的潮,就是地气的上行所致。人体的设计是适应地球这个能量场的,人体和天地的能量场运行是同步的,天气和地气对人的身体都会有影响。人的脚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接收地气,脚下有一个穴位,名为涌泉穴,顾名思义,这个穴位就是接收涌入体内的地气;相对的,头顶还有一个百会穴,天之阳气汇聚于此。现在都穿胶皮底的鞋,会隔绝地气的传导,让人体接不上地气。举一个例子,有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在大城市睡觉的话,睡一觉起来会感觉很疲乏,人的状态很昏沉,如果是身处在山间亦或乡村中,哪怕睡眠时间短,休息便会很好,十分清爽。这是因为如今城市到处铺上了水泥,隔绝了地气。白天阳气运行为主,晚上睡眠时阴气运行为主,如果水泥铺在地面,将地气全部隔绝,人体吸收不到足够的来自于地的阴气,则容易造成不太理想的睡眠质量。住在高层楼房久了,人常感到虚乏烦躁,心神不宁,若是离开高层,到乡下的老院子,哪怕是呆上一小会,就感觉人不飘了,如同心落下来了,这便是人体接收到了大地的能量,也就是接上了地气。贰日本的传统文化几乎都是源于古中国,实际上现在他们保护的比我们好。我发现一个小细节,老派的日本家长给孩子穿的鞋,不会打上橡胶底。我们老式的布鞋,钉鞋底的时候,中间也有一部分是露出来的,大家一般以为是处于轻便考虑,实则不是,那里便是涌泉穴的位置,是为了让人接地气。地为土,脾胃也属土。在高楼住很久,离地面太远,体内便会土气不足,脾胃功能就会不好。说到脾胃不好,还要牵扯到食品问题,尤其是蔬菜,现代农业,蔬菜都是激素催出来的,在土地里生长的时间很短,自身的“土气”不够,人长期食用这些快速生长的蔬菜,也会影响自身脾胃的功能。城市的格局,食品的质量我们没办法改变,但我建议大家平时备置一双老布鞋,要传统的样式,不要橡胶底的,有时间了就换上,到地上去走一走,这样有利于人体接受地气,自身也会感觉舒畅一些。现代人的特性就是生活太复杂,压力大,欲望多,到大街上一看,皱着眉头的居多,眉目舒展的太少见了。眉间是人体能量场的汇聚地,也是一个接受来自于天的能量的地方。怎样才能舒展开顶轮、眉间轮呢?不妨从穿一件宽松的衣服做起。穿着紧身的衣服很难有身心舒展之感。为什么现在提倡穿汉服,你穿上汉服只要觉得自己自如了,你必定是端身正意,有了坦坦荡荡的气场。衣服是能影响人的心境的,而心境会影响人接受外界的能量。因为你是什么能量场就接收什么能量场,此所谓“同气相求”。在日本的街上有人穿和服,没人会觉得奇怪;在中东,女人蒙块黑头纱也没人觉得奇怪。叁在中国,你要穿身汉服,别人会觉得你很奇怪,甚至问你是不是穿的韩国的衣服。一百年前,我们穿西装,大家觉得是奇装异服;现在我们穿自己汉民族的传统服装变成奇装异服了。我们文化的丢失和没落由此可见。下面我说一下现代服饰的设计。现在的衣服设计的都很紧身,哪怕是棉衣,在腰部也都是很薄的,这样显得身材好。我们看功夫片里,武馆中练武的,常常大汗淋漓,光膀子,不过我们发现,无论多热,他们的腰间都会缠着一圈圈粗布腰带,小时候看电影就觉得纳闷,不怕长痱子吗?还以为是为了显得肌肉很结实。现在懂了中医才知道,这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后腰。人的腰间是两肾及丹田所在,是固守人体元气的地方,武师们就是为了防止练武时元阳之气泄出,才绑上了厚实的腰带。保护不好这里会有什么不好的反应呢?我说一点。现代人总爱上火,大夫看了就说是虚,可为什么虚还上火呢?我们知道,在一个空间内,空气下热上冷,上面冷的就会向下,下面热的就往上,这样才会产生循环;如果上热下冷的话,就永远不会产生流动,无法循环。人体也一样,现代很多人不注意保护腰间的元阳之气,人体下面寒了,上面相对就热,上热下寒,导致上下不循环,出现阴阳绝离的情况。比较明显的症状便是:腰间摸起来比较凉,再一摸脑门,则是发热的,会感觉到很烦躁、焦虑、抑郁,白天精力不够,疲乏,晚上还睡不着。若是碰上庸医,看见上火就开寒凉药,就麻烦了,更伤害了下焦的元气。很多女同志,夏天的时候为了凸显身材好,会穿的比较少,尤其是露脐装,直接将后腰丹田的部位全部露出来,若是坐在办公室,还开空调,寒邪入侵,后果更糟糕。女性每个月都会有周期,生殖系统比较消耗能量,也很脆弱,若是透支阳气,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很多妇科疾病,甚至不孕不育都是因此而造成的。我建议大家平日坐着的时候,拿一块毯子亦或披肩,护在腰间,哪怕拿一个垫子,垫在后腰的位置也好,都能起到防护的作用,可以固守住自身的元阳之气,同时也防止了外邪侵犯。- END -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12月08日
徐中玉(1915年2月15日-2019年6月25日), 著名文艺理论家,学者。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1941年又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院中国文学部。历任中山、山东、同济、复旦、沪江诸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抗战时期出版编著五种,后著有《鲁迅遗产探索》、《古代文艺创作论》、《激流中的探索》、《徐中玉自选集》、《美国印象》等,主编文学研究丛书七套、大学教材《大学语文》五种及《大学写作》、《古代文学作品选》等。1952年起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历任系主任、名誉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中文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和《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艺理论研究》主编等。作品多次获全国奖。2014年12月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的徐中玉和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等共同倡议,恢复开设因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而中断的大学语文课程,发起组织部分全国高校专家、学者,一起共同编写新的《大学语文》教材。1981年,教材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为新中国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徐中玉先生一直躬行于大学语文教育领域,是该领域的灵魂人物,在他看来,语文本身传承着民族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新版《大学语文》的序言中,他写道:“从语文的‘人文性’角度考虑,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涵养性情;从语文的‘工具性’角度考虑,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旨在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以后,使语文的学习不致中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章来源于:中国历史网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12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