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五千年来,各民族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星辰般熠熠生辉。非遗不仅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祖辈的手艺、心诀和智慧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历久弥新、升华夺目。湘绣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点击视频,感受湘绣的魅力(视频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强国号)在保护中传承,在实践中发展!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11月14日
五千年来,各民族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星辰般熠熠生辉。非遗不仅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祖辈的手艺、心诀和智慧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历久弥新、升华夺目。一针一线是底蕴,一丝一缕是文化,在蜀绣上看见川蜀大地千年风俗。点击视频,跟着李子柒感受蜀绣魅力蜀绣,一针一线绣出的是中国上千年优秀文化底蕴(视频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保护中传承,在实践中发展!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11月14日
沙老师:愿人人通医,天下少病。很多人失眠,很不好治。沙老师们五招治失眠效果挺好啊!如果你这五个都做,搞定失眠不是问题。不用吃西药伤肝肾,自然疗法对人无伤害,又引用了现代全息分型理论。
发布者: 汀兰
原创
2020年11月14日
近日,安徽潜山的逆水村火了!这个村子村民3000多人相继走出334名大学生34位硕士和26位博士大学以上学历高出全村总人口的10%是当地有名的“博士村”网友排队点赞“太厉害了!”“没想到老家以这样的方式上热搜”在村子里教育总是被放在首位逆水村位于大山深处由于山势阻隔村里的河水是由东向西流所以村子就以“逆水”来命名在逆水村,教育总是被放在首位孩子们不比吃穿比学习谁家孩子学习成绩好谁家就是村民心目中的“光荣户”不少村民家中还挂着“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的条幅村民说:“这是专门用来激励孩子好学上进的,家里有人考上大学,走出门身板都挺得直直的。”村民操龙飞说:“村里出的博士很多,我的两个孩子是研究生,我的弟弟是博士,妹妹的女儿和女婿也是博士。那时的条件比较困难,全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博士。”最好的房子是学校地位最高的是老师逆水河畔的逆水中心小学是这里唯一一所完全小学村里人都是从这儿开始他们的启蒙教育身处逆水中心小学会发现与周围农家平房相比这里的操场宽阔、教学设备先进逆水村委会副主任储著年说:“我们这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在这里,老师是知识的象征。老师的地位是最高的,家长们把老师当做亲戚看待,老师则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的学费村集体企业承担今年83岁的老支书徐浩川说:“只有读书,才是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徐浩川表示,90年代初期开始村里的集体企业发展得很好学生的学费都是企业承担企业每年承担几十万元老校搬迁时企业也出资30万帮助此后每年只要是学生上学资金出现困难村里都要帮着解决民办教师的待遇也全由企业出资村民储浩川说:“为了让读书成为一种风尚,学校在十几年前就制定了奖励制度。当时考上大学给300元、中专200元,考取高中也给100元。”如今,从逆水村走出的优秀人才有中科大超导物理学博士法国国家一级教授世行高级财务官......遍布世界各地网友:知识改变命运重视教育才有未来“博士村”的故事让网友纷纷表示:“太厉害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家的支持让这个村越来越好!”为“博士村”点赞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综合自中安在线、梨视频、网友评论等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11月14日
当枫叶把绿色典当给晚秋的时候阳光结满了一树天空中游动的金鱼当红色泅渡到我的窗台成为月季的风景鲜明的脉络生长为我血肉之中的管道如果萧瑟的山林枯黄成晚秋的意境那么枫叶便是晚秋的标题攀着岁月的须发握一把猎猎的山风与斜斜的树枝一起摇曳去体会从绿到红的过程随着结晶的水气枫叶完成了它招摇的一生虽然还沾着湿漉漉的曙光它静止不是为了成为雕塑而是枯朽成泥归入根须  沿着枝干再轮回为来年的春色(作者:杨树) —— 此文选自杨树作品《季风》第三辑,秋日的私语。    作者简介:杨树,原名杨晓华,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作家》《文艺报》《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绿风》《诗探索》《山花》《歌曲》《词刊》等一百多家报刊。    获延边“金达莱”政府文艺奖、第八届“石花杯”延边文学奖、中国鲁黎诗歌奖、吉林文学奖等奖项。著有诗集《渤海的月亮》《鲁迅的院子》等6部;散文集《留不住斜阳》《咀嚼人生》;长篇小说《决战东宁》《往生泉》《和平饭店》三部,长篇非虚构作品《唐朝的影子》,电影、电视剧剧本等。
发布者:南溪
原创
2020年11月14日
一尼,终于在QQ群上遇见僧。尼认准僧就是她这一生的师父,要到僧的庙里随师修行。僧不准,原因是在这偏远的深山里就他一个僧。尼问僧:“师父度众生吗?”师答:“度!”尼又言:“徒是尼,也是众生!”僧无语。僧在离他百米之外堆起一座坟,在坟边建起一座茅棚。然后告之尼,可以前来。尼在千里之外,闻讯而至。僧带尼来到坟边的茅棚,尼傻眼了。僧看明白尼的心事,开口问道:“你为何而来?”尼答:“了无为法!度众生!”僧未答,丢下尼而去。深夜,静得可以听到头发落地的声音,茅棚外断断续续传来风声、雨声……尼吓得钻到被里缩成一团。天终于亮了,尼悄悄地推门走出茅棚,抬眼间,一下愣住了,见僧盘坐在坟前。僧问:“为何一夜不眠?”尼跪拜答:“师父,我怕!”僧哈哈大笑:“无量劫以来,你也和他们一样,做过饿鬼,下过地狱,在六道轮回。今世你为人,恰是大好时节。你不是要了生死吗!你不是要度众生吗!他们都是你的难兄难弟啊,你不帮他们,谁来帮啊!”尼再次礼拜僧:“感恩师父教诲!我现在可以跟师父上早课了吗?”僧下座起身道:“我这里不用你击鼓,也不用你鸣钟,更不用你来上早晚课。你的功课就是拜这孤坟为师,朝夕打理,日夜焚香礼拜。视他为父母,敬他为菩萨,直到你吃的饱、睡的香之时,我会传你无上心法秘要。”尼坚信僧的话,没有丝毫怠慢。不过百日,尼真的作到了无惊无恐。她与这孤坟、这茅棚、这一草一木、这山河大地融为了一体。秋去冬来,雪花纷飞。僧要给尼修缮茅棚,令尼在坟上取土。尼不解地问:“师父不是让徒视他为父母,敬他为菩萨吗,怎好在坟上取土?”僧张口道来:“他家即你家,你家即他家;家家都是家,何处不是家。挖!”尼一愣,又点点头,似乎有所悟:“遵命!”很快,坟的土变成茅棚墙上泥。这时,尼挖出一个小木盒,连声叫道:“师父,师父,你看这是什么?”僧:“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吗!”尼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盒子,看到里面是一张折叠的纸,尼打开一看,一张白纸空无一字!尼一下坐到地上,面向苍天,泪如泉涌……许久,尼偈曰:  本无坟中人,因我心生怪 。  坟土佛土都是土,觉知平等心无怪。  本是一家人,非说两家话,  什么有为和无为,本来没有有无为。  白雪茫茫。尼跪在雪地中,向僧三拜九叩,起身而去……【作者简介】 行者(笔名)从事记者工作30余年。曾经担任过市级佛教协会和省级佛教协会主办的佛教杂志主编。现己退休,告老还乡,深感余生如少水鱼,抓紧闭门改过,不负此生。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般若行者
原创
2020年11月14日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零下40度的长津湖不啻“生命之绝境”,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与美军第10军两支王牌军在此进行了一场世界军事史上最为惨烈的血战,双方仅冻死、冻伤人员就超3万人。为等候敌人进入伏击圈,志愿军战士们身着单衣仍卧雪三天三夜。当敌人出现在面前,有这样一群志愿军战士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却没有冲锋。50年不遇的极寒将他们树立成一座座冰雕丰碑。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严守阵地不能离开,是的,他们没有离开,也永远不会“离开”。最后,长津湖战役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志愿军最终成功地将联合国军驱逐出朝鲜的东北地区,扭转了朝鲜战争的战斗局势。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0年11月14日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0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