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案情梳理原告李某与被告杨某本是朋友,关系要好。2019年8月,杨某因工程施工与第三人计某签订了一份租赁模板合同,李某作为担保人,保证杨某会按照约定在工程结束后给付租赁款,双方达成协议。谁料工程结束后,杨某却一直未按约定给付租赁款,计某迟迟联系不上杨某,于是起诉了担保人李某,李某注重诚信又讲义气,觉得朋友杨某应该是遇到了难处,毫不犹豫为杨某偿还了租赁款。意想不到的是,杨某得知后不但不领情,还拒绝给付李某代偿的租赁款,无奈之下,李某将杨某诉至扶余法院,要求杨某立即给付代偿的租赁款。恢复情谊 和解成功扶余法院立案后,由张丹丹法官承办此案,熟悉案件详情后,张丹丹觉得该案情明了,当事人又是朋友关系,念及朋友情谊,遂决定主持调解。在送达传票过程中杨某一直不配合签收……法官经过多方打听,终于联系到了杨某的妻子,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庭,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后,当庭主持调解。调解当天,张丹丹说:“你们本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仅仅为了几千块钱的租赁款就伤了朋友之间的情分,真的值得吗?”听过法官的一席话,杨某非常后悔,立即将所欠的租赁款全部给付完毕,双方和解,李某撤诉。公正司法 为民实践扶余法院始终秉承“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理念,不断完善便民利民举措,积极探索人性与温情并存的多种调解方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彰显了司法公正与人文关怀。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1年05月13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学者一直在探讨:为什么中华文明得以承传,并保持了五千多年经久不衰?经过研究,他们得出结论:那是因为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结果。历史证明,这个结论是合理的。注重家教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修家谱、祭祖是重视家教的具体做法。家谱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文化传承,也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庭祭祖,是孝敬的延续和弘扬,是家教、家庭道德的表现,是传承家训的机会教育。而祭祖可以敦厚民风,传承祖德。《论语》中强调: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试想,一个人连远祖都念念不忘,想着定时祭祀对于眼前的父母又哪有不照顾的道理呢?  祭祖除了要“依时依礼”之外,最重要的要有内心的诚敬,做到“必诚必敬”。《群书治要·礼记》中说:“夫祭者,非物自外至也,自中生出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可见,祭祀并不是外在的人事物所要求的,而是源于人内心对父母祖先的感念之情,这种内在的感念之情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祭礼。既然祭礼是对父母祖先内心感念之情的外在表现,必须具备诚敬之心。因为祭礼能长存孝思,培养人的恭敬心和不忘本的厚道情谊。人心厚道,懂得见得思义、知恩报恩,社会风俗自然就变得淳厚,而不是见利忘义、忘恩负义。  祭祖中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昭述祖德,以此传承家风、家道、家文化。古来用于祭祖的宗庙,天子有七庙,诸侯有五庙,大夫有三庙,士人有一庙。庶人(平民)没有庙,但是家家户户设有祠堂,供奉祖先的牌位。每到祭祀的时候,全家族的人被召集在祠堂之中,听讲祖先的德行。例如,在哪朝哪代,家族中出现了哪位有德行的祖先,对国家、人民有何贡献。作为后代子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行为祖先抹黑。东汉太守杨震不收“四知财”的德操,教育子孙秉持了其廉洁作风,后代出现了“四世三公”的盛况。可见,古代的反腐倡廉教育,早在家庭之中就已开始。这样,祭祀成为道德教育的机会场合,提起人对祖先功德的恭敬之心、思慕之心,培养了对家族的责任感和承传家族文化的使命感。  在古代,由于重视家庭教育,使得上百人的家族,能于生活中自然形成“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的天然秩序,使家庭成员在平等和睦、真诚友爱的气氛中,获得稳定安全的归属感;对父母长辈恪尽养老送终之责;确保儿女晚辈健康成长,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平辈兄弟间互敬互爱、互助合作。这是传统中国家族、社会自然的凝聚力。  重视从家庭开始进行道德教育至今仍具合理性。因为人一出生,首先面对的就是家庭关系。正是在家庭中,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原则和态度。如果孩子在家庭接受了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懂得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形成谦恭有礼、严谨诚信的态度,培养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品德,走上社会自然知道如何与领导、同事乃至陌生人文明相处、和谐交往。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世界冲突的根源在家庭,在于家庭之中父子、夫妻、兄弟之间的冲突。妇女在树立家风中的独特作用  中国人对家教的重视始于胎教。文王的母亲太任在怀孕时,就特别重视胎教。史书记载:“周太王少子季历,娶太任。太任之性,端壹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子,而生文王。母子皆圣也。”因为文王的母亲是一位圣人,所以才能够言传身教把文王培养成圣人。而文王的祖母太姜、夫人太姒也都是圣母,与太任一起被称为“三太”。正是“三太”从重视胎教开始重视家教,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也使得后世男子把配偶尊称为“太太”,目的是期许对方培养出圣贤子孙。  中国古人的家庭教育从胎教开始,贯穿了人的一生,直到“慎终追远”。古语讲:“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孔子、孟子、欧阳修等圣贤人的出现,都是因为从小在家庭中就接受了良好的母教。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男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家庭的职责分工上有差别。用现代话说,就是男女的社会角色、职责、分工各有侧重:男子创造经济收入,使家人衣食无忧;女子教育子女,使儿女把良好的家风、家业承传下去,这就是男女有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无后”,不仅是指没有儿子,更重要的是指没有承传事业的后继人才。所以古人强调:“至要莫如教子”,提醒家庭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把儿女教育好。而《学记》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说文解字》的“育,养子使作善也”,都把对儿女德行的培养视为家庭教育的基础。而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是以身作则,所谓“言教者讼,身教者从”。因为儿女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所以教育子女的责任主要由母亲来承担。  因为男女职责上有分工,所以对他们道德要求也各有侧重,即“夫义妇德”。男子必须有恩义、情义、道义,不能见异思迁,因此“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宋弘作为讲恩义的典范一直传颂至今,而忘恩负义的陈世美则为人所不齿;女子必须具有谦虚礼敬、勤俭持家等德行,这样才能言传身教,把儿女教成圣贤君子,使家业隆盛、代代相传。在这种意义上,女子的责任更为重要,因而也必然受到尊重。《孔子家语》中说:“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因为良好的家庭母教对家庭教育、社会和谐、天下太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是传统文化重视发挥妇女在家教中的作用,才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以良好的家教、家风促进廉洁修身  古人持家治国,可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如《颜氏家训》《了凡四训》《弟子规》等,都是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家规。  齐国的宰相田稷,做了三年宰相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他拿出百镒黄金来侍奉他的母亲。母亲问:你怎么有这么多金子?田稷回答:这是我三年累积的俸禄。母亲说:你当宰相才三年,怎么可能存这么多钱?你这样当官,不是我所希望的。孝子只要尽心尽力、真诚侍奉父母就够了,不义之物是不能带进家的,会让父母蒙羞。况且国家信任你,才让你当宰相,你应对得起国家的栽培之恩。母亲让他赶紧离开家,并将此事加以弥补。田稷非常惭愧,就把钱归还公家,并主动请君主治罪。齐王佩服其母贤德,赦免了田稷,而且让他再做宰相。因为齐王体会到,这样的母亲教导出的孩子,德行一定是有根基的,做错事是一时糊涂。所以齐王再施恩给他,并把这百镒黄金赐给田稷的母亲。  古人讲“贤内助”,指的就是家中的母亲和妻子。母亲不仅仅要把孩子养大,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廉洁不贪等德行。妻子也要能“助夫成德”,而不能利欲熏心。这样家道才能端正。每一个家的家道都端正,天下自然安定。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刘余莉】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1年05月13日
(作者:刘晨   马骁)4月28日,长白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们来到塔山社区,与社区主任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就此前开展的“万警”大走访活动中收集到的民情问题研究讨论。4月24日,长白县人民法院开展了第一次“万警大走访”,在走访到塔山社区时,社区工作人员反映辖区内老年人较多,经常有老年人被免费赠品吸引,轻则购买“三无”保健品,甚至被高利诱惑,将辛苦半生攒下的积蓄全部投入到非法集资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苦于老年人比较固执劝解无方,长白法院如雪中送炭,开展了为民实践活动。长白法院对该问题高度重视, 专门研究,安排专人对接,于是就出现了今天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长白法院的法官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热烈讨论,确定对老年人开展普法的内容、形式及时间安排,决定于五一节后,对社区老年人防诈骗问题,做专项精准普法。长白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开展“十百千万”为民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服务群众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愁难盼”问题,全面提升政法机关工作质效和为民服务水平,塑造我院政法队伍良好形象,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1年05月11日
(作者:刘晨   马骁)长白人民法院的法官今天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法官啊,我是李某某,那天调解不是说好了我还得给我侄女钱吗?我已经准备好钱了,现在给你送去行吗?”承办法官马骁连忙打电话给案件的另一方当事人李某,与双方都约定好到法庭的时间,双方握手言和。然而,这一场景很难让人相信,就在前不久,双方还在法庭上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十天前,因一方不同意诉前调解,案件转入诉讼程序后,法官并没有放弃调解,因为经过庭前阅卷,发现该案系同一家族成员,因为赔偿款产生的纠纷,若不能从深处化解双方的矛盾,原本“一家人”的亲情将因为纠纷愈行愈远,当亲情无法弥合裂缝时,剩下的只有怨恨。在开庭前,法官再次从情、理、法多角度出发,从本次诉讼的请求追溯到双方最开始的矛盾起点,法官耐心的调解让原本互不让步的双方都开始动摇,最终在本是一家人的各自亲属的见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调解结束后,法官再三的叮嘱双方,“你说原本都是亲戚,大家的出发点也都是为了好,可能每个人的想法有不同,但起码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可以不理解对方,但不能埋怨,你们说是吗?”双方都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长白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为民实践服务活动,杜绝机械办案,重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以案结事了为目标,维护一方社会稳定。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1年05月11日
(作者:李成贵 邱彧 )“五一”小长假是居民休闲,外来游客来长旅游的黄金时期,为了能让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有一个更好的假期体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的干警们主动放弃休息,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帮客”行动。5月3日至5日,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干警身着醒目标识服装,在县城东观园公路边搭起小棚、拉起横幅,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到来,提供便捷服务。为了应对“小长假”的人流高峰,进一步为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城市风貌“代言”,该院的工作人员为外地群众发放导游简图,提供旅游服务咨询,宣传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优美景色,同时也积极咨询本地居民有无法律问题,是否需要提供法律服务,切实把法律咨询与旅游服务咨询相结合,在五一小长假期间,为群众多办事实,为长白县多作“代言”。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自2018年开始,通过设置便民服务点,提供休息座椅、纸杯、纯净水、法律知识宣传册等,为外来游客、清洁工人、过往群众和驻地训练官兵休憩提供便利,拉近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经不断“升级”,开展普法宣传、党史教育宣传、以及夜市《民法典》宣传和法律服务等方式,向群众普及宣传国家的重点政策和大政方针,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增强了以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性”,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该院将继续发挥创新能力,以人民为中心,为百姓多做实事、想人民之所想,帮人民之所需,让司法的温度和情怀,温暖着人民群众的心窝。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1年05月11日
(作者:刘晨   王少群)近日,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万警大走访”金华乡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客车“村村通”政策给全县各村屯老百姓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因未告知各村村民过路车辆的到达时间和营运路线,也给百姓出行带来了一些不便。虽说这并非矛盾纠纷,但得知这一情况,长白法院仍立即行动,积极与长白县运输公司取得了联系,建议按照乡镇赶大集的时间安排车次,并固定乘车时间。经过沟通,长白县运输公司迅速进行了安排,现已确定了村村通营运班车时刻表,并将即时将相关信息告知全县各村屯。长白县人民法院通过大走访活动,访民情、解民忧,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把“十百千万”为民实践活动做实做细,让“万警大走访”真正取得实效。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1年05月11日
(作者:李成贵 刘晨)和风吹拂,春光明媚,又迎来一年中植树造林的最好时节。5月7日,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积极响应县直属机关工委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号召,组织40多名干警来到马鹿沟镇农场村南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在植树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干警们分工明确,挖坑、栽种、培土,合作默契,种下一棵棵代表生命和希望的树苗,为荒芜披上绿装,圆满完成了栽种任务。看到原先光秃秃的地面呈现出一大片绿意,大家感到由衷的欣慰。本次植树活动,增强了干警共建绿色家园的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他们一致表示,要用实际行动为推进生态文明贡献力量,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春之伊始,万木生发,建设美丽家园,我们一起努力!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1年05月11日
(作者:刘晨 卓勇哲 聂晨露)眼下鸭绿江畔的边陲小镇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八道沟镇已是春意昂然,伴随着拂面而来的和煦春风。近日,由八道沟人民法庭与八道沟司法所、十一道沟边境派出所组成的联合走访组深入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进行走访,发放“百姓说事 法官说法 民警说案”联络卡,填写民意调查表,向农民解答法律咨询,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访活动。正值春耕时节,农民在田间忙碌着,联合走访组走上前,向正在春播的农民讲解劳务合同、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规定;在长临公路旁边的草莓摊旁,联合走访组向草莓业主发放联络卡,向其讲解了旅游、合法经营的法律规定,每到一处,每遇见一人,联合走访组总是不厌其烦的向其宣讲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法律规定,力争做到全员知晓。走访中,遇到某村村民反映,数年前曾向他人出借过款项,利息未收回,而起诉至法院被判决败诉,故要上访。法官、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民警向其讲解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以及举证责任的承担,上访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渠道,要理性选择,告知其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主张权利,该村民连连点头。据悉,通过一天的走访,联合走访组联系村民67人,发放联络卡1000余张,真正把“百姓说事 法官说法 民警说案”基层矛盾化解机制向纵深推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政法队伍的新变化、新气象,进而为继续推进“枫桥经验”,共建“无讼社区、无讼村屯”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1年0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