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这些都是我们大家所熟习的。孔子将人生分三个阶段,对人慎戒的名言。我们加上年龄、经验、心理、生理的体验,就愈知这三句话意义之深刻。少年戒之在色,就是性的问题,男女之间如果过分的贪欲,很多人只到三四十岁,身体就毁坏了。有许多中年、老年人的病,就因为少年时的性行为,没有“戒之在色”,而种下病因。中国人对“性”这方面的学问研究得很周密,这是在医学方面而言,但是很可怜的,在道德上对这方面遮挡得太厉害,反而使这门学问不能发展,以致国民健康受到妨碍。据我所了解,过去中小学几乎没有一个青少年不犯手淫的,当父母的要当心!当年德国在纳粹时代,青少年都穿短裤,晚上睡觉的时候将手绑起来放在被子外面,这是讲究卫生学,为了日耳曼民族的优越。这样做法,虽然过分了,但教育方面大有益处。现在年轻一代的思想,女孩子愿意嫁给有钱的老年人,丈夫死了,反正有钱再嫁人;男孩子受某些外国电影的影响,喜欢爱恋中年妇女。这是一般的风气,也是一个严重问题。所以知道了青少年的思想后,发现我们的教育问题很多。至于外国,如美国的男女青年,很不愿意结婚,怕结婚以后负责任,只是玩玩而已,以致社会一片混乱。这是人类文化一个大问题,所以孔子说:“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这句话真的发挥起来,问题很多,性心理的教育,要特别注意。壮年戒之在斗,这个斗的问题也很大,不止是指打架而已,一切闹意气的竞争都是斗。这里说戒之在斗,就是事业的竞争,处处想打击人家,自己能站起来,这种心理是中年人的毛病。老年人戒之在得,这个问题蛮严重,不到这个年龄不知道。譬如说一个人的个性相当慷慨,自己就要常常警惕,不要老了反而不能做到。曾经看到许多人,年轻时仗义疏财,到了老年一毛钱都舍不得花,事业更舍不得放手。早年慷慨好义,到晚年一变,对钱看得像天一样大。不止钱这一点要“戒之在得”。别的方面事情还多......有人在做事情的时候,生龙活虎,退休下来以后,在家就闲得发愁、发烦。此外还有一个人,听人说某一著名大建筑是他盖的,已经很有钱了,一位将军问他,既然这样富有,年纪又这样大了,还拼命去赚钱干什么?这位老先生答说,正因为年纪大了才拼命赚钱,如再不去赚钱,没有多少机会了。这又是什么人生哲学呢?有个朋友说某老先生,也很有钱,专门存美钞,每天临睡以前,一定要打开保险箱,拿出美钞来数一遍,才睡得着。看这类故事,越发觉得“戒得”的修养太重要了,岂只是为名为利而已。人生能把这些道理看得开,自己能够体会得到,就蛮舒服,否则到了晚景,自己精神没有安排,是很痛苦的,所以孔子这个人生三戒很值得警惕。  — —《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诸位现在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呢?我看大家都到了中年,情绪不稳定,很多的烦恼,思想宁静不下来,甚至于许多人工作忙得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这是问题了。思想为什么停止不了?究竟是脑的问题,还是心的问题?这是中国文化儒道佛很中心的一个重点。人到中年以后,思想不宁静,情绪不能宁静,一半是生理的关系,我们中国人有两句诗“月到十五光明少”,每个月十五月圆,人活了几十岁,真正看到圆的月亮,恐怕没有几回。“人到中年万事休”,中年差不多四十岁这个阶段,太阳要下山了,当然很悲哀,这是个事实。身心不健康,容易动情绪,烦恼发脾气,都是第六意识带动思想和情绪的作用。这个第六意识平常喜欢向外走,我们受教育的影响,外界种种环境的影响,积累越来越深,年纪越大第六意识的分别执着越顽固,污染越来越厉害。所以孔子讲人生三个阶段,所谓“少年戒之在色”,青少年的阶段,男女关系最重要,所以孔子说要戒,戒并不是叫你不要做,而是要知道卫生和节制。什么是“中年戒之在斗”呢?例如要想做官发财啊!求功名富贵啊!要出人头地啊!跟人赌气等等,这些是争强好胜的心态,都叫做斗。所以要看得清楚,能放得下,太固执了会容易得绝症。什么叫“老年戒之在得”?一个人越到老年越顽固,对于自心万物都抓得越厉害,不肯放手,这是第六意识抓得很紧,所以老年人“戒之在得”。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东方出版社来源:南怀瑾东方讲堂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07日
“夫忧者所以为昌也”,一个人随时有忧患意识就有前途。如果忘记了忧患而傲慢自大,自以为了不起,这个人非失败不可。越觉得自己不够的人,越是会成功的,所以忧患就是最后成功的条件,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孟子也讲过,一个国家,“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没有敌人,也没有外面的力量来威胁你,这个国家看起来很太平,其实危险极了,是亡国的象征。太平日子过得太舒服了,一旦有事发生,毫无抗拒之力,自然就亡了。你们青年人每天都在烦恼中,前途无“亮”,没有亮光,怎么办?就烦啊!因为烦就晓得努力啊!就要去找这一个亮光,当然有希望。假使人生没有忧患,不去找这一点亮光,就完了,所以“忧者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自己认为一切很满意了,高兴了,这是灭亡的一个先兆。所以一个人很得志,自己认为了不起了,那当然是灭亡,那不必问了。等于西方基督教的话,“上帝要你灭亡,必先使你疯狂”,这也是真理啊!要毁灭一个人就使他先疯狂。中国文化只讲一句儒家的道理,“天将厚其福而报之”,也就是因果的道理。所以世界上有些坏人比一般人发财,运气更好,因为上天要使他报应快一点,所以多给他一点福报,故意给他增加很好的机会,使他昏了头,他把福报享完了,报应就快了,就是这个道理。——《列子臆说》东方出版社人生的道理,太得意的时候,碰到一点倒霉挫折,如果你懂得《易经》,反而应该是好运气。假设一个人永远在好运中,这个人就完了,他永远没有大的出息。所以小小地惩罚他,便不会做大的坏事,这反而是小人的福气。一个人没有倒过霉,便永远没有出息。——《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来源:南怀瑾东方讲堂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07日
我们的寿命,欲想保持长久,在年纪大的人来说,就不能过“盈”过“满”。对那些年老的朋友,我常告诉他们,应该少讲究一点营养,“保此道者不欲盈”,凡事做到九分半就已差不多了。该适可而止,非要百分之百,或者过了头,那么保证你适得其反......“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我们宇宙的物理,大成功大圆满的东西,天然都存在着相当的缺陷。不过,有一点缺陷的话,反而永远不会坏;换一句话说,若求快一点圆满,就快一点完蛋。道家的哲学始终是这个看法。很多名人懂得人生的道理,懂得了这个道,就像满清中兴名将曾国藩,到晚年还标榜自己的书房叫“求阙斋”,求一点缺陷;不能把自己搞得太圆满,因为万事不可能太圆满,所以要保持有阙不足。——《老子他说(初续合集)》东方出版社有人学哲学,学得不好的,反而觉得人生没有意思,你说搞了半天有什么结论?没有结论。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缺憾的世界。但是也有人通了的,晓得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个缺憾的世界。像曾国藩在晚年,就为他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要求自己有缺憾,不要求圆满。太圆满就完了,做人做事要留一点缺憾。——《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若不足而不承”,道家得道的人,处人处世永远不会自满,永远是谦虚。“若不足”,好像永远不够,自己总觉得不够。“而不承”,而不接受什么,不想什么东西属于我的,只有自己拿出来。天下国家属于你的,我帮你弄好了,你好好去治理,我不要,功成名遂身退。道家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说自己的圣德不够,你去搞就好了,永远是谦虚......历史上有一句很了不起的话,就是功高震主,很多人因为不懂这个道理,最后都被杀头、抄家。本来是很好的,功劳太大,道德太高,学问太好,到某一个时候,赶快要溜,否则功高震主,下场就不好了。“与乎止我德也”,道家的人,到某一个阶段,他晓得该撤退了,就是恰到好处。天下事不能圆的,太圆满就要爆掉了,所以,功高就必须要退。——《庄子諵譁》东方出版社来源:南怀瑾东方讲堂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07日
实用颈椎操 缓解颈部疲劳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07日
“生前预嘱”在深圳立法是“推广的里程碑”!专家解读两大难点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06日
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良达标率为33%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06日
太危险 真的不要再让孩子坐这种黑校车了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06日
福建东山:4岁女童被海浪卷走 警民合力救助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7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