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解读新修改的反垄断法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反垄断法将于8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王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现行反垄断法2008年实施以来,对于保护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高质量发展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现行反垄断法的框架和主要制度总体可行。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反垄断法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迫切需要明确反垄断相关制度在平台经济领域的适用规则,加强反垄断监管,进一步完善反垄断相关制度规则。王翔表示,修改后的反垄断法进一步完善了反垄断相关制度,并把握反垄断法作为基础性法律的定位和反垄断工作的专业性、复杂性等特点,在完善基本制度规则的同时,为制定反垄断指南和其他配套规定留出了空间。完善反垄断相关制度规则“修改后的反垄断法总结反垄断执法实践,借鉴国际经验,对反垄断相关制度规则作了进一步完善。”王翔介绍说,在垄断协议方面,修改后的反垄断法完善了纵向垄断协议的认定规则,对于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的纵向垄断协议,经营者能够证明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不予禁止。同时,增加了垄断协议“安全港”规则,对于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的纵向垄断协议,经营者的市场份额低于规定标准并符合其他相关条件的,不予禁止。此外,增加了经营者不得组织其他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或者为其他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提供实质性帮助的规定。在经营者集中方面,修改后的反垄断法完善了对未达到申报标准的经营者集中的调查、处理程序,对于未达到申报标准但有证据证明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要求经营者申报;经营者不申报的,应当依法进行调查。根据经营者集中审查工作需要,修改后的反垄断法增加了审查期限“停钟”制度。修改后的反垄断法还规定,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健全经营者集中分类分级审查制度,依法加强对涉及国计民生等重要领域的经营者集中审查,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加大对垄断行为惩治力度修改后的反垄断法明确规定,国家健全完善反垄断规则制度,强化反垄断监管力量,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体系现代化水平,加强反垄断执法司法,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垄断案件,健全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王翔指出,针对反垄断执法中反映出的问题,修改后的反垄断法加大了对垄断行为的惩治力度。具体体现在提高了对达成垄断协议、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拒绝阻碍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等违法行为的罚款数额。增加了对达成垄断协议的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处罚规定。增加规定,对于违反本法规定,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在本法相关规定的罚款数额的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具体罚款数额。明确平台经济的适用规则网络时代下,线上购物、网约车等服务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修改后的反垄断法进一步明确了反垄断相关制度在平台经济领域的具体适用规则。根据平台经济领域竞争方式和特点,修改后的反垄断法既有原则规定,比如在总则中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资本优势以及平台规则等从事本法禁止的垄断行为”;同时也结合具体垄断行为提出细化的规则条款,比如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一章中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以及平台规则等从事本法规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明确平台经济反垄断相关规则,对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创新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翔说。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6月29日
2022年1月6日,湖南长沙天心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抚养权变更纠纷,并针对监护人监护失职的情况,发出了家庭教育促进法生效后的全国首份家庭教育令。2022年1月6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一段视频。一位流着泪的母亲,从长沙天心区人民法院审判员手中接过一份名为“家庭教育令”的裁定。这张教育令对这位母亲作出要求:不得让8岁孩子单独与保姆居住生活,至少每周一次联系学校老师,多关注孩子生活状况。如违反裁定,法院将视情节轻重,予以训诫、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是全国首份家庭教育令。此时,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生效刚刚过去五天。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律在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家长从此以后要学会依法带娃,不是给钱就可以,给一口饭吃就可以,必须履行照顾、关怀等责任。”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主任钟玺波说。家长们逐渐意识到,“依法带娃”的法治之光已然照进现实。家庭教育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关乎个人和家庭福祉的“家事”,也是和社会国家紧密相连的“国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促进法准确定位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正确实施家庭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根据情况可以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应该如何开展?对于不少第一次为人父母的家长而言,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项对1149名未成年人家长开展的调查显示,80.7%的受访家长平时在家庭教育上困惑很多,94.7%的受访家长期待此法能帮助自己缓解教育焦虑。“教什么”“怎么教”成为困扰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两大困惑。明确“教什么”,法律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内容方面,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了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三条规定,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同时,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为主要方面的学校教育相区别,突出“以德为先”,强调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培养家国情怀;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培养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等。解答“怎么教”,法律列举了家庭教育应当合理运用的方式。在方法层面,法律列举若干可供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使用的科学方法,从正面加以引导,法律第十七条规定了九种方式,包括加强亲子陪伴、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言传身教相结合、尊重差异、平等交流等。可以看到,法律一方面尊重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予以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的自主权,另一方面,法律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作出倡导、引导,告诉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怎么教育孩子,怎么更利于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妇女儿童事业的工作者,感觉非常振奋,相信这部法律的出台必将对引导全社会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制度保障。”邓丽委员表示。来源:《中国人大》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6月29日
假如,互联网上有人营造了一个虚拟的“你”,与现实中的你有着几乎同样的姓名与外貌,当你觉得人格权受到侵犯时,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近期司法机关发布的一些典型案例中,可以带来启示。擅自创设虚拟人物或涉侵权创造虚拟人物也不能“任性”。在一款智能手机记账软件上,用户可自行创设或者添加“AI陪伴者”,与之“聊天”,可以设置“陪伴者”的名称、头像,设置包括男女朋友、兄弟姐妹等在内的人物关系。软件使用界面。北京互联网法院供图在该起案件中,原告何某系公众人物,在原告未同意的情况下,该软件中出现了以原告姓名、肖像为标识的“AI陪伴者”。同时,软件运营者将该角色开放给众多用户,允许用户上传大量何某的“表情包”,制作互动内容“调教”该“AI陪伴者”。何某认为软件运营者侵害了自己的权利,故诉至法院。2021年8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的这起“AI陪伴”软件侵害人格权案,入选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格权司法保护典型民事案例。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软件运营者辩称,AI角色设置、肖像上传、“调教”等行为都是由用户作出的,被告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且已在用户协议中明确了用户不得侵害他人权益,在原告发出通知后即将含有原告姓名、肖像的角色删除,不应承担侵权责任。“在被告算法设计的鼓励下,用户使用原告姓名、肖像创设虚拟人物,制作互动素材,将涵盖原告人格特点的整体形象投射到AI角色上,属于对原告整体人格形象的使用。”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庭长孙铭溪认为,允许用户设定与AI角色的关系并予以“调教”,涉及侵犯一般人格权。违法行为没有“避风港”为避免动辄直接将网络服务提供者判定为侵权,对产业发展或新商业模式造成过重打击,法理上有“避风港原则”。该原则是指网络服务提供者只有在知道侵权事实后才有义务采取措施,如删除、屏蔽等;在知道侵权事实后,仍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则需要承担责任。“就本案而言,被告的产品设计和对算法的应用实际上鼓励、组织了用户的上传行为。”孙铭溪认为,被告并非提供简单“通道”服务,难以用“避风港原则”进行抗辩。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未经同意使用原告姓名、肖像,设定涉及原告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的系统功能,构成侵权。遂判决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可以将自己的姓名、肖像等许可他人使用,实际上为人格利益的经济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孙铭溪说,“被告需要经过原告许可,通过签订许可合同的方式使用原告的肖像、姓名等人格要素。”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说,民法典对于人格权给予了更完整、更明确的保护,同时保持了一定的开放性,并对合理利用的规则进行了规定,有利于在数字时代进一步强化对“数字人格”的保护。保护人格权不容“打擦边球”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另一起典型案例中,因具备明显可识别性的肖像剪影引发的艺人甲某肖像权纠纷案同样引人瞩目。被告某生物科技公司在其公众号上发布的商业推广文章中,使用了对甲某照片进行处理后形成的肖像剪影,并提供大量具有明显指向的线索,文末评论区大量留言提及该肖像剪影为甲某。被告被诉至法院后,辩称肖像剪影没有体现五官特征,没有可识别性,并无肖像属性。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剪影所展现的面部轮廓具有原告个人特征,通过文章中对人物特征描述的“精准画像”,大大加强了该肖像剪影的可识别性。同时,精选出的大量留言均评论该肖像剪影为甲某,更加印证了该肖像剪影的可识别性。因此,法院认为,该肖像剪影构成对原告肖像权的侵害,遂判被告赔礼道歉并向原告支付经济损失10万元。“民法典实施后,不再以是否营利作为认定侵害肖像权的唯一标准。”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徐银波说,民法典明确了肖像权的保护范围,优化了侵害肖像权的违法性认定标准,更加清晰周全地保护肖像权人的合法权益。互联网时代,剪影并非“打擦边球”侵害肖像权的孤例。如一些手机游戏中,不少人物形象与一些知名影视作品中的同名形象颇为相似;AI换脸软件中,只需轻轻几下按键,就能将明星的脸移花接木……“虽不完全一致,但大家一眼就看出来和演员塑造的形象非常相似,就可能构成侵害肖像权的行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讲师谢远扬表示,在未得到授权的情况下,该类行为还涉嫌侵犯相关影视作品的著作权。谢远扬认为,民法典对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使用其肖像作出了具体规定,超过合理范围使用、特别是扭曲使用他人肖像会构成对肖像权,甚至名誉权的损害。“虚拟世界不是法外之地。”使用他人形象必须合理合法,不要想着打擦边球蒙混过关。民法典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在内的人格权有了更完整、更体系化、更明确的保护,也将更好守护虚拟世界的“你”。(记者翟翔、罗沙、熊丰)来源:新华社  
发布者:胜意法治
2022年06月29日
原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译文】父子之间有生来就有的亲情,因此,父母要慈爱子女,子女要孝顺父母,君臣之间有生来就有的道义,所以,君待臣要以礼,臣事君要以忠,上级要信任下级,下级要对上级负责;夫妇之间有区分,夫妇之间要相敬如宾,男主外,为一家之主,生计之源,女主内,要教育子女,料理家务,夫刚妻柔;长幼之间要有秩序,凡事要长者先,幼者后,长辈要爱抚小辈,小辈要尊敬长辈。兄弟之间要兄有弟恭,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朋友之间要以诚信为本,坦诚相待。以上就是“五伦”之教的条目。早在尧舜的时代,就任命大臣契作为司徒,负责伦理道德教化,教化的内容,就是这“五伦”之教。后世的人学习圣贤教化,就是学习和落实这“五伦”之教。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6月29日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公名熹字元晦,宋婺源人,谥曰文,配祀十哲)宏谋案: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天下无伦外之人,故自无伦外之学。朱子首列五教,所以揭明学之本指,而因及为学之序,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之要。则学之大纲毕举,彻上彻下,更无余事矣。宏谋辑《养正规》,特编此为开宗第一义,此为父兄者共明乎此,则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来,就其所知爱亲敬长,告以此为人之始,即为学之基。切勿以世俗读书取科名之说,汨乱其良知,庶耳所习闻,儿时亦晓然所学为何事。【译文】陈宏谋暗语: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做人之道。天下没有伦常之外的人,当然也就没有伦常之外的学问。朱子在开篇即列出“五伦”之教、以此来阐明圣学的根本,进而说明了为学的次序,从修身直至处事、接物的要目都列了出来。这样,修学的大纲就完备了,可以说是贯通上下,修学的内容,除此之外更无他事了。宏谋编辑《养正遗规》一书,特别将此作为开卷第一篇,使天下做父亲、兄长的人都明白“五伦”之教,则教育子弟的方向就确定了。从孩提时代开始,就教孩子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告诉孩子这是做人的起点,求学的基础。千万不要用读书是为了求取功名的世俗之说,来扰乱孩子本有的良知,要让孩子通过学习和听闻,从小就明白学习圣贤教化是为了什么。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6月29日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公名熹字元晦,宋婺源人,谥曰文,配祀十哲)宏谋案: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天下无伦外之人,故自无伦外之学。朱子首列五教,所以揭明学之本指,而因及为学之序,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之要。则学之大纲毕举,彻上彻下,更无余事矣。宏谋辑《养正规》,特编此为开宗第一义,此为父兄者共明乎此,则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来,就其所知爱亲敬长,告以此为人之始,即为学之基。切勿以世俗读书取科名之说,汨乱其良知,庶耳所习闻,儿时亦晓然所学为何事。【译文】陈宏谋暗语: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做人之道。天下没有伦常之外的人,当然也就没有伦常之外的学问。朱子在开篇即列出“五伦”之教、以此来阐明圣学的根本,进而说明了为学的次序,从修身直至处事、接物的要目都列了出来。这样,修学的大纲就完备了,可以说是贯通上下,修学的内容,除此之外更无他事了。宏谋编辑《养正遗规》一书,特别将此作为开卷第一篇,使天下做父亲、兄长的人都明白“五伦”之教,则教育子弟的方向就确定了。从孩提时代开始,就教孩子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告诉孩子这是做人的起点,求学的基础。千万不要用读书是为了求取功名的世俗之说,来扰乱孩子本有的良知,要让孩子通过学习和听闻,从小就明白学习圣贤教化是为了什么。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6月29日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公名熹字元晦,宋婺源人,谥曰文,配祀十哲)宏谋案: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天下无伦外之人,故自无伦外之学。朱子首列五教,所以揭明学之本指,而因及为学之序,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之要。则学之大纲毕举,彻上彻下,更无余事矣。宏谋辑《养正规》,特编此为开宗第一义,此为父兄者共明乎此,则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来,就其所知爱亲敬长,告以此为人之始,即为学之基。切勿以世俗读书取科名之说,汨乱其良知,庶耳所习闻,儿时亦晓然所学为何事。陈宏谋暗语: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做人之道。天下没有伦常之外的人,当然也就没有伦常之外的学问。朱子在开篇即列出“五伦”之教、以此来阐明圣学的根本,进而说明了为学的次序,从修身直至处事、接物的要目都列了出来。这样,修学的大纲就完备了,可以说是贯通上下,修学的内容,除此之外更无他事了。宏谋编辑《养正遗规》一书,特别将此作为开卷第一篇,使天下做父亲、兄长的人都明白“五伦”之教,则教育子弟的方向就确定了。从孩提时代开始,就教孩子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告诉孩子这是做人的起点,求学的基础。千万不要用读书是为了求取功名的世俗之说,来扰乱孩子本有的良知,要让孩子通过学习和听闻,从小就明白学习圣贤教化是为了什么。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6月29日
  养正遗规序虽蒙养之事,而凡所以笃(dǔ)伦理砥(dǐ)躬行兴道义者,西已引其端,由是以之于大学之涂(tú)庶(shù)几源洁流清,于世教不无少助乎?钦(qīn)惟圣天子昌明理学,文治日新,备员圻(yín)辅,分路扬镳(biāo),循行风俗,与有人材之责焉。故敢勉竭愚忱(chén),具训蒙士,为郡邑(yì)先。其或以是为迂(yū)、为固、为琐屑而慭(yìn)置焉,余心滋戚矣。                        乾隆四年三月既望桂林陈宏谋题于津门官舍[译文]这本书虽然讲的是孩童蒙以养正的事情,但是一个人应该如何落实道德伦理,躬行圣贤教诲,增强道德学问,都是从这里开始。如果像这样让一个人从小就能够把这些落实,将来等到读“大学”之时,自然因源洁而流清,对现在的教育难道不也是有所帮助的吗?当今的皇上亲自提倡要张明理学,天下道德教化日日增新,在京都培养的大批教师,让他们分别下到地方,用正确的教育去影响社会和百姓,负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我虽然愚钝,但愿也能够尽自己的一点微忱,准备培训启蒙老师,在这方面为各地方带个头。有的人认为这是迂腐的、过时的、琐屑的,故而不屑一顾,我为此感到心痛啊!                             乾隆四年三月既望桂林陈宏谋题于津门官舍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原创
2022年0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