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父母在想什么,孩子能不能感觉到?能,你的善良、慈悲,他是可以感受到的。所以经文接着讲:“开章第一义,便说”,《易经》一开始就是乾坤二卦,坤卦中就讲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余”是多的意思,“庆”是福,“积善之家”,他们家的福报一定大。“汝信得及否?”诸位朋友,云谷禅师不只问了凡先生,也在问我们。云谷禅师苦口婆心谈了这么多,我们领纳了这个道理,相不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信,福气就来了。有一段话讲得好,“闻善言而生疑谤”,一个人听到善的教诲,当下生起的是怀疑,甚至是毁谤,“是为罪恶之相”,他这个心境态度就是罪恶。“故曰疑为罪根”,所以一个人罪恶的根源在哪?怀疑圣贤、怀疑祖先、怀疑经典,这是他罪祸的根源所在。“闻善言而起敬信”,听到好的教诲,恭敬而且没有怀疑,“是为福德之相”,这个人是有福之人。很多人听了这些善言,马上就去做了,这是福德之相、福德之人。“故曰信为福母”,相信是福,圣贤的教诲没有丝毫怀疑,“福母”就是福气的源头所在,能生大福报。 了凡先生领受了这个大福。“余信其言”,相信云谷禅师这些教诲,“拜而受教”。而且礼拜云谷禅师,很恭敬地领受。大家有没有遇到一个人,他给你讲的道理你很受用,然后你“扑通”给他磕一个头?你们知道“命”字怎么写吗?人、一、叩(磕头),命就改了。你能给祖先磕头,能给父母磕头,保证改命,因为你的心改了。你能珍惜身边贵人给你的教诲,你的命也能改,“福在受谏”。“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将过去曾经犯的过失、罪恶毫不隐瞒这是活真了,真诚地面对圣贤佛菩萨不敢欺骗,忏悔自己的罪过。“为疏一通”,写了一篇疏文,忏悔自己的罪业,也求得上天的护佑,自己要改过自新。“先求登科”,大家不要说,他还是为了他的功名。读书人求功名为了什么?造福一方,不然读了几十年的书都没用武之地。“誓行善事三千条”,他立了第一个目标,做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这里也能看到我们跟古人的差距,他首先想到的恩德中有天地之恩。我们现在的人很麻木,把天地糟蹋成什么样都觉得好像跟自己没关系。古人感天地万物的恩,还感什么?祖宗之恩。为什么?祖宗是我们的源头,不能忘本!而且冥冥中真的有祖先保佑。我一个朋友好几次真的都快没命了,最后没事,他觉得这是祖先保佑。后来我跟他讲到王祐的故事,王祐这么仁厚,为了救别人可以把自己全家的性命都压上。最后被皇帝给贬了,他都无怨无悔,这么忠义之人。听完这个故事,他的太太在旁边说:“啊,可能是他祖上的福荫。”我才想到他姓王。王祐在家门口种了三棵槐树,他们的堂号叫“三槐堂”。所以人生很多劫难,祖先的德都帮我们给化解了。古人懂!我们现在忘恩,不懂!你看了凡先生首先想的就是先报天地祖宗之德,这给我们很大的人生启示。 “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每天叮咛自己多做几件善事。“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教给他准提咒,让他不要动邪念、动妄念,专注持咒,心就越来越清净、真诚,这样就能感通天地。所以我们看云谷禅师真的是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替了凡先生想得这么周到。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6月10日
我们学习《了凡四训》,也要带着幸福来学,因为很多道理没有了凡先生、云谷禅师的指导,我们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明白。了凡先生、云谷禅师把这些人生命运的真相给我们彰显了,我们也得以改造命运。所以我们也念他们的恩,决定不让他们失望,好好地学,明白一句,就好好做一句。 上一次我们讲到,了凡先生听完云谷禅师的教诲,马上下决心改过迁善,断恶修善,将往日之罪在佛前毫无隐瞒地讲出来,然后忏悔自己的过失。当然忏悔完了,更重要的,期许自己不再犯同样的过失。他也向上天祈求,写了一篇疏文,先求登科。登科就是考上科举,之后能够当官服务人民。所以他许了三千件善事,“以报天地祖宗之德”。现在的人们常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没有古人那种厚道的心、感恩的心。我们从这里看到,古人时时念谁的恩?诸位朋友,你曾经念过天地的恩吗?天地生养万物,没有天地的照顾、滋养,万物都不能够生长,所以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敬天敬地。 但现在的土地,滥施化肥农药,多少土地沙漠化,板结了,后代子孙都耕种不了了。敬地敬天,绝对不会这样破坏大自然。大家从现在的社会现象慢慢去体会70年代汤恩比教授讲的,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就是要靠中华文化,不然这些乱象只会越来越严重。 所以从这一句,我们也要学习时时感念天地,感念祖宗之德,饮水思源,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祖先冥冥中的庇荫。我们读了十几年的书,这个道理不明白,甚至于还说这是迷信。“你今天怎么这么有成就?”“我有本事。”人不明理,有点狂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祖宗的庇荫。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6月10日
古时有一个人叫吕青,他染上了恶习,常常讲一些轻薄、淫秽的话,还偷看女色。结果他才三十岁,两个孩子夭折。有一天他的祖父在梦中告诉他:“我们两代积德,本来你这一世应该有万金的家财,可是因为你的眼睛、你的嘴巴都在造作罪孽……”大家想一想,人一天可以讲多少话?而且还讲邪恶的话,那每天折的福就太大了。可是人现在不懂“口为祸福之门”。骂人、讲人家的隐私,甚至隐私讲出来,让人家没有办法在人前立足,这个口业就重了。包括讲一些轻浮的话,让人起邪念。这在目前社会很普遍,甚至连一些以前很受尊敬的行业,现在讲话也不庄重。假如老师讲这些邪恶、淫秽的话,那罪孽太重了。为什么?他把老师的形象都给毁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人讲不庄重的话,其实是自取其辱,人家根本不可能尊重我们。所以有时候真的是“人不学,不知道",大家心里面要放一些很好的故事,随时可以劝下一代,劝亲戚朋友,不然人不懂,每天造的罪业都很重很重。 吕青醒过来之后,痛改前非,后来四十岁左右又相继生了两个孩子,而且整个家里面的财富真的到了万金,最后他也一心修行、修道。所以假如没有祖宗的福荫,他可能就没命了。 我在前面讲过,我二十九岁的时候,开车都会睡着,那个时候就是命差不多了。我记得我三十一岁的时候,分享了一个幸福人生讲座,结果师长看了第一眼就说:“这个孩子短命相。”师长是过来人,一看就知道我是短命相。师长曾经讲到师公李炳南老师看到学生短命,赶紧劝他讲课,因为讲课假如有人受益,他就可以添福了。 我姑姑的公公是虔诚的基督徒,也是中文教授,精通《易经》。小时候他给我算命,“你常常撞到这个、碰到那个都会流血受伤”。真的是这样的。回外婆家,人家都没事,我的两颗门牙就不见了。人家去海边玩得高高兴兴的,我就踩到贝壳,把脚割破。割破了还不打紧,去找医生,那个医生还挑衅我:“你是男子汉,我看你缝合不用麻药。”我说:“不用就不用嘛。”你看没有学习,都比较固执,性格很拗。那个医生的表情我还记得,他每缝一针就看我一下。所以我从这里体会到,人生要广结善缘,不要再跟人家结恶缘,“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领悟以后,就不要再讲任何刻薄的话、伤人的话,甚至于连看人的眼神都要温柔,不要有杀气。 我这位亲家公还跟我讲:“你虽然常常受伤,可是冥冥之中有人在帮助你。”我现在明白了,谁呀?祖先在保佑我。刚刚这个故事中的吕青,《三字经》里面的窦燕山,我上一次跟大家讲的那位姓王的同仁,都是受到祖宗保佑的。诸位朋友,你们查过族谱没有?你们认祖归宗没有?跟祖宗的频率要接上,“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人不念恩,就是折福了。不念祖先恩、不念父母恩的人不可能有福报。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6月10日
云谷禅师教给了凡先生准提咒,“语余曰:符箓家有云”,“符箓家”就是道家。“不会书符,被鬼神笑。”不会画符会被鬼神笑。为什么?底下讲到了画符的标准。“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就是不动妄念。一个人没有办法不动妄念,鬼神当然会笑我们。我们根本就已经变成妄念跟习气的奴隶了。“执笔书符”,拿着笔画符,“先把万缘放下”,所有担忧的、牵挂的、贪求的事情统统都放下来。“一尘不起。”不起一个妄念,心地很清净。“从此念头不动处”,完全没有妄念,然后开始画符。“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你没有妄念,你就不是习气做主了,你是真心做主。“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没有妄念就是真心,一笔画下来,这个磁场就很强。大家有没有跟一个人谈话,谈到你哭他也哭?为什么会感通?没有任何私念、私欲,纯是道义的言语,就能彼此感通。《易经》里面讲:“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它是清净、寂灭的。真心是不动的,会动的都是妄心。“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人不动妄念,真心一现前,天下万物都能够感通。 元朝有一个读书人叫包实夫。他在外 面教书,赶着回家探望父母,在路上碰到了一只老虎,正要吃他。结果当下包实夫没有任何恐惧的念头,因为他没有私欲,没有恐惧,而且他很认命,“遇到你,我认命了。”他心不动。他的真心现前,马上想到谁?父母。他没想自己的死活,他提起、生起的念是父母,就对着那老虎讲:“被你抓到是我的命,我不怨,可是我父母老了,需要我奉养,可不可以允许我回去奉养完父母,该还你命我就还你命?”当下这老虎把他放下来就走了。那个地方后来叫作“拜虎岗”。他很恭敬地对老虎,希望老虎放他回去奉养父母。他跟什么感通了?跟最凶恶的老虎都可以感通。人真心现前,怎么可能不感动身边的人?所以从这个故事我们再反思,身边的人不能被我们感动,我们应该起什么念头?狗咬吕洞宾,是不是?不对哦。 《了凡四训》讲:“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自己的德不够,还有一大堆妄念,还有对人的情绪,还有对人的成见,讲几句话火气就上来了。本来是要劝人家、为人家好,火气一上来,最后变成跟人家吵架。所以,人心要定,不能被贪嗔痴给控制住。所以你真的无私无欲,没有丝毫自私自利的时候,你那一念心,你所画的东西,磁场都很强,“此符便灵”。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6月10日
“凡祈天立命”,祈求上天护佑,改造自己的命运,“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其实,人的妄念很多,首先伤害的是自己的身心。第二个,妄念很多,人的时间、体力都消耗了。一寸光阴一寸金,该做的事、该尽的本分这么多,哪还有这么多时间去打妄想? “孟子论立命之学”,孟子谈到怎样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命运。“而曰:夭寿不贰”。“夭”是短命,“寿”是长寿,短命跟长寿没有不一样。“夫夭与寿,至贰者也。”一般世间人觉得短命跟长寿的差距是最明显的。人都非常爱惜生命,而这两者怎么会是一样呢?怎会不分别呢?“至贰者也。”可是我们想一想,“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人不动念头去分别它、去执着它,什么是短命?什么是长寿?从这句话我们要了解到,人都活在相对的世界里,相对的世界里会分别、会执着。一执着,就要贪求,一求不到,苦就来了。所以这段话要慢慢去体会。烦恼从哪里来的?爱憎。“烦恼起于爱憎”,烦恼是贼,擒贼要擒王,烦恼从爱憎起来的。喜欢长寿,恐惧短命……心里的这些担忧、贪着就跟着起来了。 “烦恼起于爱憎”,爱憎从哪里来?“爱憎起于分别”。一个小女孩一照镜子,“啊,我怎么长得像天仙一样?”于是上幼儿园还要带一面镜子,隔五分钟要照一下。请问大家,她这么爱憎,人生会快乐吗?贪着容貌很苦呢。请问大家,SK-II一瓶多少钱?再来,她自己喜欢,她就分别、执着,瞧不起长得比她难看的人,不只贪着,傲慢又起来了。大家有没有看到,在这个分别、相对的世界,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就由此产生了。然后还不满意,还要整容,这世间的人真是自讨苦吃。隆个鼻子,刮风下雨有时候也会痛,有时候还会突然歪掉。这叫不环保,破坏自然生态。现在提升道德,提升灵性,这么重要的事情没人去做,尽去追求这种虚荣的东西,然后还搞得自己苦得要死。整容的费用、擦保养品的费用还要先生出,还要爸爸出,很多年轻女孩子赚不了多少钱,搞这些还伸手要,这都是把自己的欲望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所以你看爱憎多麻烦。 “爱憎起于分别”,你不去分别高下,不去分别好坏,烦恼不就没有了吗?看每个人都是菩萨,都是圣贤,好不好?好啊!你每天这个瞧不起,那个不顺眼,眼睛会歪掉呢,要有同样的恭敬啊!我们看一两岁的孩子这么天真无邪,再看三四十岁人的脸,那么天真的脸最后变成憎恶了,烦恼一大堆,何苦呢?科学家说,一个人一两岁的时候,一天平均笑一百八十次;长大成人,平均一天笑七次。为什么越来越笑不出来?分别了,爱憎了。 诸位朋友,你怕不怕短命?你喜不喜欢长寿?再请问大家,怕有用吗?人只要怕死,就没有什么快乐的日子了,“哎哟,这儿不舒服了,赶快看医生”。强求长寿,也很累。现在的补品一摆摆一桌子,都有点搞不清楚今天吃哪个,明天吃哪个。吃那么多,还花很多钱。其实坦白讲,清心寡欲人就健康了。所以,要从哪里下手?心地下手。秦始皇是很有福报的人,他怕死,想长寿,派人去求长生不老药,结果自己在巡视的时候死在半路上了。 我们更要思考,人活着要干什么?能这么去思考,可能你每一天所做的事情就很有意义,都能化为永恒。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这是真懂命的人。 诸位朋友,假如我们今天生命就要结束了,请问你会不会后悔?请问你会不会觉得对不起谁?这个思考很重要。请问你还要强求什么?生命今天就结束,还有什么好争的?还有什么好夺的?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这样去思考,你的身心就开始轻安,就不会去追求那些带不走的东西了,而且每一天都会很积极地用良心度过,你不想造成人生的遗憾,该道歉的去道歉,该跪下来磕头感恩的赶快去做,不要让生命后悔。这么一思考,可能有很多我们这一生不做会后悔的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都没做?我们人生的时光都耗在哪里了?没去做有意义的事,都耗在胡思乱想,耗在因循苟且了,多可惜。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把每一天当最后一天过,时时想着有哪些事我这一生不做会后悔一辈子。从那些事开始做,而不是先做白日梦,做那些根本没有意义、价值的事情。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不要苦苦追求了。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6月10日
“细分之”,再细细去分析。“丰歉不贰”,丰收跟收成不好,也不分别它,“然后可立贫富之命。”人生的际遇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今年收成不太好,薪水不太高,难不难过?我们的人生假如随着好不好在那里起起伏伏,那什么时候享受人生的快乐?我们都去分别、去执着了,每天就随着这些人事物起起伏伏,哪有一天是宁日啊?哪里是真正地过生活呢?真正会过生活的人,不会被这些差别的境界所转,因为你不去分别它,而是去转境。“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这才是会过生活。丰收的时候感恩天地,还去接济那些贫穷的人,你的财富越来越丰沛。为什么?财布施得财富。今天歉收了,你就想,还是自己没有用心地耕耘,没有用心地积福,这也是给自己一个启示,让自己好好提升修养。这个歉收当作提醒自己,当作提升自己、反省自己的一个机缘,怎么会不快乐呢? 再来,人生要知足常乐,不管是丰收还是歉收,我还是乐呵呵的。为什么?因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每天吃三餐而已。师长年轻的时候一天吃一餐,师公桌子一拍,“好,一生不求人。”一天才吃一餐,花不了多少钱。所以诸位学长,你从现在开始就练一天吃一餐的功夫,你就“可立贫富之命”,你就“丰歉不贰”。经济危机跟你没有关系,因为你的欲望很少嘛。告诉大家,不难,你只要妄念少,就会吃得少,因为人的能量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你看虚云老和尚,一坐两个礼拜都不用吃饭。没有妄念,不消耗能量。像我就妄念比较多,所以越吃越瘦,能量不够用。当然胖瘦都不是坏事,瘦就提醒自己妄念太多,也是好事。再来,肚量不够大,看不顺眼的东西多了也会消耗能量。《大学》说:“心广体胖。”“胖”在这个地方念“盘”。大家注意去看,宰相的体格都没有像我这样的。宰相日理万机,这么多是是非非,他稳若泰山,肚量大,宰相肚里能撑船。 人真的把这些道理都想通,你所遇到的任何事情、任何境界,没有一件事是坏事,人生多快乐!人再怎么有钱,躺下去也是六尺而已,是不是?一个板子也是六尺,你花很多钱买一张床,何苦呢?而且很贵的床往往可能导致脊柱侧弯,因为太软了。睡木板没多少钱,脊柱都很直。大家注意,现在的人很有钱,但身体越来越差!所以人生的快乐跟健康,跟有没有钱没直接的关系。我们不思考这些问题,随波逐流,拼命追逐金钱,真是冤枉。 从健康的角度来讲,好好地睡觉,九十点就该去睡了,早上三四点起床。三四点起来,你多别人好几个小时,可以做多少事,可以看多少好书,还可以听师长讲经,多快乐!现在的人跟天作对,该睡的时候不睡。有一个女子二十三岁就得癌症了,她就是日夜颠倒。日夜颠倒首先就是对父母的不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是实实在在讲,没有人教这些孩子。这些孩子没有学经典,没有学伦理道德,到了大学日夜颠倒,那叫正常,“人不学,不知道”,不正常都变正常,所以孩子要教,“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6月10日
我们接着看经文:“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穷”就是整个事业的发展不是很顺。事业发展不是很顺的时候,该是你的还是你的,不要操心,你还有时间提升自己。等你的机缘来了,你还没有德行,那就危险了。所以“穷”的时候,还是很快乐,好好读书,好好提升自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现在的人落入了什么?都觉得快乐是从外面来的,错了。快乐是从内在自自然然涌出来的,我们去孝顺父母的时候心里踏实,那是从内心里面出来的。助人为乐,为善最乐,都不是外面给我们的刺激。所以“穷”,机遇还没到,机缘还没到,不强求;“通”,发达起来了,不贪着。 其实我们不从内心里面下功夫,人生只有苦。不管你多有钱、有地位,还是苦。请问大家,现在得抑郁症的人,有钱人多还是没钱的人多?是啊,这些现象不就告诉我们,人生的快乐不是外在的条件成就的。“通”的时候不贪着,好好去利益他人,“穷”的时候好好提升自己,“穷”跟“通”都自在,“然后可立贵贱之命”。而且人有没有地位,跟他这一生的成就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孔子并没有当上大官,可是他却留名青史。二千五百多年之后,我们还是称孔子至圣先师,还是学习他老人家的智慧。他没有官位,没有地位,跟那些贵族比起来他是贱,可是他的生命却是发光、发热的。 接着讲:“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夭”跟“寿”,你都不去分别它,不去担心,不去贪着。不去担心短命,不去贪着长寿,不苦苦追求,然后就可以立生死之命了,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很踏实。其实人之所以会对死产生恐惧,是因为并不了解死的真相。诸位朋友,你今天穿一件衣服,这件衣服坏了、破了,不能再补了,你会怎么做?换一件。因为它是工具嘛。有没有哪个人的衣服坏了、破了,然后他在那里哭得死去活来的?衣服穿到最后一定会坏的,这是自然的道理。衣服是我的一个物品、一个工具,这是真相,认识清楚了。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6月10日
我们接着看经文:“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世间人看得最重的就是生死这件事情。“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夭”跟“寿”事实上就把世间所有的顺境、逆境都包括了。你能对夭寿都不分别,能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它,可能人生很多境界都考不倒你,你都可以逆来顺受了。 我们中心的电梯内有一段师长老人家的开示:“感谢斥责我们的人,因为他助长了我们的定慧。”一个人无理地骂你,好事还是坏事?你就把他当作是来考你的。他这么无理,你如如不动,一点都不生气,那他不就是来成就你的德行的,怎么会是坏事呢?“一切顺逆皆该之矣”,他是来助长我的定慧的。 “感谢绊倒我们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们的能力。”大家想一想,什么时候人生进步最快?很多时候是逆境。没有那些逆缘,我们怎么会有那些成长?所以今天回去把那些朋友的名字写出来,给他们三鞠躬。是啊,是他们成就我们,我们还跟他们生气,不对的。这是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谢遗弃我们的人,因为他教导了我们应该自立;感谢鞭打我们的人,因为他消除了我们的业障。”他不去打别人,为什么打我?是不是凑巧?人这一生不把这些道理搞明白,快乐不起来。 所以为什么说“理得心安”?人不明白这些道理,或者明白了不愿意接受,那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你一明理了,当下好日子就来了。儒道释三教圣人都告诉我们一个真相,“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为什么这个人不瞪别人,偏偏瞪我一眼?“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到了就瞪你一眼。大家有没有经验,你瞪人家一眼,事后想想,我干吗瞪他?有时候都很后悔,“我也不想跟他吵,怎么就吵起来了?”那就是过去生种的因,人没有定力,转不了这些缘分。练功夫就练在这里,本来该吵架的,最后变成好朋友,这就是功夫了。所以人生练就练转境界。 他今天打我、瞪我,前面的恶果不就完了吗,债不就还完了?欠债要还钱,欠情要还情,天经地义。世上有没有因为爱一个人哭得死去活来的?那是你前辈子欠他的眼泪,一滴都不能少啦。佛陀时代,有一个男人很想他的太太,边想边哭,佛陀告诉他,你做人的这么多世,光是为了离别流的眼泪比四大海的水还多! 诸位朋友,还想不想继续流泪?流泪很伤身,哭完以后全身无力,人就是跳不出这些别离苦。坦白讲,在这个世间,你能找到完全快乐的人吗?我们在这个时空中一直轮回,就在那里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人生哪有真正的乐!真正觉悟的人,不要再这样搞轮回了,跳出去,不再爱憎,不再分别,这个世间就困不住你了,你就得大自在了。什么时候得自在? 当下! 我们刚刚讲了,你真的明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了,这一生没有坏事。为什么?你被人家一打,“哎呀,还债了,无债一身轻”。所有的人欺负你,你都高高兴兴的,“还了债了”。人家欺负你,你还欢然接受,你不只还了债,对方还会觉得你很有修养,不跟人计较,然后一打听,原来是学了《了凡四训》。于是他也学习一些经典,当他的家规、家道,你功德无量,是吧?“这个世间还有活得这么快乐的人,其中的秘诀在哪?”他一打听,原来就是在学老祖宗的经典。所以从今天开始没有坏日子了,所有的恶缘全都还了债,你越来越轻松,越来越自在。所有的好事呢?好好珍惜,知恩报恩,不染着,不贪着。 师长还讲道:“感谢欺骗我们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们的见识;感谢伤害我们的人,因为他磨炼了我们的心志。”经典,事实上只要一句能真正领受了,就有无穷的受用。伤害、欺骗,都不会兴起波浪,你都不会痛苦,你会逆来顺受。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