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积善成德,改变命运。各位善友:大家早上好!这里是日行一善共修平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美好之旅。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佛说:“没有一个敌人的杀伤力比得上我们的贪念、嗔恚以及痴念。”内在的敌人往往会带来更大的痛苦。所以说,心念和身体是互通的。心要是累了,身体也会跟着吃不消。1你的心念,就是你的世界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现象,说的是:当你开始担心或相信自己身体不适时,这个念头会很快影响到身体,直到果真出现病症。所以,这种现象又被叫做“疑病症”。由此可见,人的心情,都会在身体上有所显现。佛家称其为:“第八识,阿赖耶识”。心念有多大,你的能量就会有多大。当你真的认为自己不健康时,这种认知就会影响身体,带来一些轻度不适。《世界奇妙物语》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在一个实验室中,实验者被蒙住了双眼。研究人员拿起一块冰,放在实验者的胳膊上,平安无事;紧接着又是一把叉子。然后,研究人员拿起滚烫的熨斗靠近实验者,最后却换成钢笔轻轻碰了他一下。可实验者的皮肤,却在瞬间出现了一片烫伤。只靠幻想,痛苦就会变成现实的东西。情绪的能量,具有强大的杀伤力。有人整日忧心忡忡,结果往往就会心神不宁;有人整日抱怨不满,结果往往就会心力交瘁。人一旦长久保持不好的心情,那身体也会给你一个不好的反馈。所以,最高级的养生,在于养神。只要坚定正念,一切都将不可限量。2你相信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罪与罚》中描写了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杀人后,内心煎熬,长期紧张的情绪,更是让他不停地陷入梦魇。梦中,他止不住的怀疑自己的罪行早已暴露。于是,有人问路他疑心是试探;有人闲谈他疑心是暗示。恐惧和忏悔整日笼罩着他,种种念头揪成一团,让他的精神逐渐崩溃,整日病榻缠身。佛家讲,心生则种种法生。换句话讲就是,你相信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越是消极悲观,就越容易带来不好的事情。要调身先调心,有好心态,才容易有好状态。思想家蒙田在《想象的力量》一书中提到一件事:有位女性相信自己不慎吞了一根针,于是她整日肠胃不适,人也就生病了。医生仔细检查后发现,她体内没有一根针。于是医生想了一个办法,让她服用催吐剂后,偷偷在呕吐物中藏了一根针。当患者亲眼看到针被排出后,身体很快就康复了。心理学中,称这种现象为:“安慰剂效应。”指的是,当你的内心开始产生相信的力量时,你就会吸引到好的结果。心理预期,往往具有影响现实的神奇效应。当你真的相信自己老了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配合这个想法,开始腰酸背痛。所以,衰老不仅仅指身体的变化,还要看内心的状态。心态年轻的人,往往会比同龄人更显小。3心随境转,身随心转从前有四个旅客,分别是盲人、聋人,年轻人以及老人。他们都想过一座铁索桥。桥下是水流湍急,两边是悬崖峭壁,四人都只能爬着桥过河。结果年轻人因为心惊胆战,两腿发软,最终掉入河流不见了踪迹。而安全抵达对岸的,只剩盲人、聋人,以及老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盲人因为看不见任何东西,所以稳稳地抓着铁链,像平常一样渡了河。而聋人因为听不见水流的咆哮,所以就不会恐惧,也平安过了桥。而老人呢?他说:“悬崖水流与我何干?我过我的桥,只管踩稳抓牢就好了。”生活中,我们也曾面对过无数这样悬崖急水的时刻。一味担忧恐惧,结果只会事与愿违。管好你的心,人才会安然无恙。经云,“不见他人非,只见自己过。”有人让你生气,就要学会放下自己的怨恨心;有人让你不满,就要学会平衡自己的知足心。学会清理自己的垃圾情绪,心不生病,人才会更健康。往后余生愿你我笑对生活,乐待人生!请相信,你拥有的乐观心态,一定具有不可思议的自愈力!
发布者: 汀兰
2023年01月24日
节选自《群书治要・礼记》第二十二集  你看,学习琴、棋、书、画、礼、乐、射、御、书、术,都有一定的规矩、规则,这些规则是什么?这些规则就是把事情做好的方法,也是能够把心定下来的方法。那你遵守这些规矩,在此基础上一门深入,就能够把心定下来。当心定到一定的程度,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的时候,心如止水,智慧自然显现。而使心定下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读诵经典、静坐、琴、棋、书、画、礼、乐、射、御、书、术,乃至洗衣、做饭、舂米、砍柴等等,这个方法是无量无边,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通过看一个人做事情的成果,就知道他心静的程度、修养的功夫,以及他做事的心态,是一心专注,心地清净,还是心烦意乱,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了事。  比如说我们学生写文章、写书稿,交上来一看,逻辑混乱,错别字很多,甚至张冠李戴,那你就知道他的心思很乱,可能事情很多,心也不清净,没有把心定下来,这是一种应付的心态。再比如打扫卫生、做饭,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恭敬心和清净心。  《曲礼》开篇就说“毋不敬”,就是告诉我们要一切恭敬,以恭敬心对待一切人、事、物,那你当下就在修行的状态,如果你心失去了恭敬,心当下就不在道上了。  《中庸》强调“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既然这个恭敬心是和我们本性相应的,这个恭敬心就是要常常保持,时时保持,你不保持这个恭敬心,稍一疏忽,你这个心就离开了道。禅宗经常问一句话,说:“你会吗?”这句话很有味道,如果你会,你穿衣、吃饭、喝茶、射箭、打球、习武,无不是道,无不是在求道之中。你如果不会呢,心不在焉、没有恭敬,那你读经、听经也不是求道,所以这个“会”很重要。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原创
2023年01月24日
节选自《群书治要・礼记》第二十一集  那么在《孔子家语》中也记载,鲁哀公曾经问孔子,说:“一个国家的存亡祸福,确实是由上天注定,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吗?”就是到底应该怎么样看待这些存亡祸福?孔子怎么回答的呢?他说:“存亡祸福全在于人自己罢了。天时的反常现象,地上的怪异事物,是不能施加于存亡祸福的。”  他还举了两个例子。说从前殷商的君主帝辛,也就是商纣王在位的时候。一只雀在城墙角生了一只大鸟,这是一种吉祥的表现。但是商纣王认为有鸟雀的大德相助,便不整治国家政事,殷朝因此灭亡。这就是君主违背天时,将福祉转为灾祸的例子。  而商纣的先祖太戊在位的时候,政事衰败,出现了灾异。就是桑谷共生于朝堂,七天就长得比一拱还粗。太戊看到了这种怪异的现象,惊恐万状,忧惧不安地修养自己的品行。结果三年之后,远方的小国都仰慕他的仁义。语言不通,要经过重重翻译来谒见的就有十六个国家。这就是君主违背天意,将灾祸转化为福祉的实例。  所以孔子得出结论说,“天降的反常现象和地上出现的怪异事情,都是用来警戒君主的;睡梦中的怪异征兆是用来警告臣民的;反常和怪异之事,不能战胜良善的政治;梦中的怪异现象不能战胜良善的行为。如果能够知道这个道理,天下就能够达到大治。只有世上最贤明的君主才能做到这一点。”这个天灾地妖,都是用来警戒君主。所以古代那些贤德的君王看到天降的反常现象时,就反省自己,斋戒沐浴,检查自己的政事是不是有什么样的缺失。  在《全唐文》中记载,唐朝著名的宰相张九龄,曾经上了一篇题为《贺太阳不亏状》的奏章。在这里,他就提到,当时预测的日食没有发生。在奏章里,他这样写道,“臣伏以日月之行,值交必蚀,算术先定,理无推移。今朔之辰,应蚀不蚀。陛下闻日有变,斋戒精诚,外宽政刑,内广仁惠,圣德日慎,灾祥自弥”。就是因为陛下听说有日食,所以精诚地斋戒,对外使刑罚宽松,对内认真地修养仁惠的品德,一天比一天更谨慎自己的德行,所以这些灾祸的预兆自然就消除了。  当然,这些论述对于现代人,特别是西方人很难理解。比如说,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卷四中这样写道:“希腊的天文学家是隐士、哲人和热爱真理的人。他们和本地的祭司一般没有固定的关系。中国的天文学家则不然,他们和至尊的天子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政府官员之一,是依照礼仪供养在宫廷之内的。”为什么他不理解?其实就是不能够明了,也不能够相信古人所说的天人之间相互感应的关系。这对于现代科学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为现代科学,它其实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这些现象出现了,而且历史上的记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那么这些对于我们应对和化解灾难实际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那就是在遇到水、火、旱、涝、瘟疫、动乱等重大天灾人祸之时,要怎么样?要忏悔反省、改过迁善,任用贤德,兴办道德教育,转化人心。人心都向善了,这个才是扭转危机,化解灾难的根本出路。就像美国总统特朗普,美国境内出现了这么大的危机,但是还不反躬自责,还在自以为是,傲慢无礼地甩锅他国,推卸责任。这怎么可能化解危机?只能是乱上加乱。  所以人要有敬畏之心,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或者懂得不够深入的东西,不能够妄加批判。动不动就扣上一个不符合科学或者是迷信、愚昧或神秘的帽子。日本著名的思想家池田大作先生曾经说过,在《展望21世纪和汤恩比先生的对话录》中这样说:“在一般人看起来落后的国家和愚昧象征的东西,实际上秘藏着时代最先进的东西。”但是正因为他是秘藏着,所以不容易为人所认识,甚至还不能够为现代科学所揭示。但是我们相信科学越发展,越能证明经典中所记载的道理。  在中国人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总结和探索出来的经验教训,不能够简单地用一句迷信就否定了。所谓的迷信,就是你没有弄懂的就信,这属于迷信。反过来说,你还没有弄懂就不信,这也同样是迷信。而且西方科学家发现,他们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把那些古代的所谓的谚语,都能够一一证实,而发现有一些重大的突破。他们现在还经常用科学的方法证明古代的这些谚语,这在科学上也会出现一种新的突破。所以对于我们还没有弄懂和没有弄清楚的东西,也不能够一下子就用“迷信”二字把它给否认了,还是需要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地去证明,不断地去探索。
发布者:刘余莉老师
原创
2023年01月24日
1,为什么要吃素吃进去的肉类食物,为身体提供了大量的油脂,非常容易引发各种文明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脑中风、心血管疾病等。然而食素却能使这些文明病发病率减低,同时素类食物蕴含着肉类食物所无法取代的营养价值。蔬食中的维生素与矿物质能平衡与改善人体代谢功能,精纤维能增进肠道排毒能力,亦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对于预防各种慢性病症效果显著。除了食素能够带来身体的健康,更重要是呼吁大众用素食代替肉食,减少或者不杀生,增长自身慈悲心,使这个世界上的动物与人类自然和谐相处。2,吃素是最好的放生放生功德殊胜行,自古以来,无数高僧大德无不欢喜赞叹。如果你真心实意、发大悲心买物科学放生,一直坚持下去,必将会获得无量的功德与福报。有一则公案:太湖地区的村民,都以捕鱼、杀鱼为生。不过村里有个叫沈文宝的人,一家人都喜欢做善事,只要看见有人抓鱼回来,就去买来放生,因此大家都讥笑他们愚蠢,但沈家人还是时常这么做。有一次,村子里开始流传瘟疫。村民中有人梦见瘟神手里拿了束旗子说:“除了沈家因为有放生做好事之外,其余每一家都要插旗!”过没多久,整个村子一共三百多户人家,不但全都感染了瘟疫,并且一半以上的人都因此而死了!只有沈文宝一家,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安然地度过了这场灾难。坚持吃素也是放生,因为人一生当中,理所当然的吃肉,日积月累,不管是己杀还是代杀,吃了不知多少众生的肉。你发大悲心断肉食素之后,本身就是减少了杀生,为自己増长了一份福业,人人断肉食素,这个世界定可以化戾气为吉祥,风调雨顺。3,吃素受益处的是自己从古至今,总是有一些人对吃素嗤之以鼻,认为长期食素会没有营养,对身体健康有影响,更有一部分人认为,动物本来就是给人吃的,人类吃他们理所当然。但是多数人不知道,“肉字里边两个人,里边罩着外边人,众生还吃众生肉,仔细思量人吃人”,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面深含着宇宙之因果定理,《楞严经》中有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黄帝内经》写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则服之,以补精益气。五谷、五果、五菜都是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礼物,都是植物的治愈力量。古语中“益”是通假字“溢”, 多者盈者,多为水多而满而涌出。由此可见,智慧的先祖早就指出我们并不需要用肉食来满足我们的日常所需。4,吃素从自己做起动物同样具有贪生怕死之心,在生命快要结束时,它的恐惧、愤怒与痛苦我们从来就没有意识到,更不会站到它们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你有一丝丝怜悯心、忏悔心,请发心不再吃肉。既然饭桌上的大权由我们来掌握,在素食上,也许我们劝导不了别人,但至少我们可以自己管好自己的嘴,不再因此去制造杀业,提倡吃素,从我做起。生活因素食而变得简单,心中更因慈悲而清净坦然,发心茹素,信心满怀,即刻拔剑勇斩肉念再出发。让我们一起提倡清淡爽口的蔬菜,减少对大鱼大肉的渴望,用自己一颗慈悲心保持一生一世清净茹素的坚守,相信您定会健康长寿、平安如意。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2023年01月24日
素食的另一个灵性原因是要为动物、环境以及地球提供无私的服务。“生态”一词包含了词根“oikos”,意思是“家”。生态学家们把整个地球当成我们的家。就像我们不想往自己家里扔垃圾,污染我们的饮用水,让自己的孩子呼吸有毒的气体,或者破坏维持房子所必需的资源一样,为什么我们会想要对自己的宇宙之家——地球做这些事呢?素食的饮食方式为关心和爱护动物提供支持,并且为更好地利用维持今天的人类和子孙后代们所需的地球资源提供支持。举例来说,科学家们提供的分析报告表明,饲养一头用来宰杀做成食物的牛所需的谷物可以用来养活许多倍数量的人口。再从地球和不断增长的人口方面来看,素食可以给予我们的资源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方式,这样现在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养活更多的人。爱包括让我们的地球可以在今天发展,并且也可以为子孙后代持续发展。自私是只为了自己而从地球获取,然后在过程中破坏,这样就没有其他人可以得到跟我们一样的好处了。贪婪会导致我们获取一个过度的量,甚至超过自身所需,不给别人留下任何东西。贪婪可能是引起人们从地球上剥夺远超过所需的资源,不给那些甚至连最小需求都没有满足的人留下任何东西的驱动因素。自私是为我们自己的今天耗尽资源而不给未来世纪的人们留下足够的资源。爱是一步一步地关照地球和它的资源,并与今天的别人和子孙后代们分享。圣贤们已经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跟他们一样尊敬地球和所有的生命形态。假如我们明白了使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态赋有生机的神圣,那么无论我们去到哪儿,就都会传播爱和平静。- END -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2023年01月24日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因为遇见,我们的生命变得多姿多彩;因为遇见,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有趣。不管过去曾经错失过多少,新的一年,珍惜每一份遇见,不负遇见。珍惜每一个爱我的人。珍惜爱我的父母,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珍惜爱我的兄弟姐妹,我们是血脉相承的至亲,彼此了解,相互扶持。珍惜爱我的另一半,你是我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人。珍惜生命里的每一位知己朋友。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需三两枝。珍惜每一个突如其来的有缘人。我们并没有预约,相逢也不需要刻意安排。没有缘由,毫无征兆,就这么遇见了,如星光闪烁,如清风徐来,如皓月千里。虽然只是短暂的相遇,却仿佛一束光,温暖了岁月,惊艳了时光。纵使时光流转,岁月变迁。有缘相遇,心上不觉寒。新的一年,珍惜生命里所有的遇见。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新的一年,接纳真实的自己,不自卑,不骄傲。踏踏实实地努力,认认真真地生活。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到了人生的某个阶段,慢慢明白,我们自己就是那个避风躲雨的屋檐。谁都希望自己一生被爱,温暖纯良。可是,有的时候,有些关卡,要自己扛过去。自己超越了,也就成长了。新的一年,愿不负自己。要美丽,要勇敢,要自信,要爱和被爱。愿自己敢争光环,也不惧灼伤。愿自己眼含热泪,又赤诚善良。愿自己背后有阳光,心中亦有芬芳。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你爱的那个人也刚好爱着你。余生漫长,一定要找一个相爱的人一起,相依相伴走下去。所以不要急,不要催,相信你爱的人会来,爱你的人也会如约而来。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不管前方的道路如何,只要走的方向正确,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所有过往,皆为序章。心之所向,步履皆往。新的一年,不负岁月,愿岁月深情以待。不负时光,愿时光温柔从容。不负梦想,愿梦想闪闪发光,充满力量。新的一年,不负爱,愿你有人宠,有人懂。愿有人陪你度冬寒,有人陪你迎春暖。新的一年,愿你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愿世间所有美好,都与你环环相扣。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2023年01月24日
以下是一位外贸行业人士对中国外贸前景的看法,他认为明年的外贸非常严峻:1,可能大家都想不到,欧洲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我们在北美是商品需求中可能已经排在第三了,第二可能是北美联盟,就是加拿大、墨西哥的进口。2,美国的供应链已经更加多元化,不得不说,拜登很老辣。通过供应链扶持,供应链重组,美国供应链回流,已经部分达成了供应链多元化的目标。3,本身美国的商品需求在衰退,这也是出口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的商品需求同比衰退了20%左右,这个数据挺可怕的。4,现在外贸公司普遍订单严重下滑,往年的这个时候要接春季订单,目前春季订单普遍的下滑40%以上。可以预见明年的外贸铁板钉钉是负增长的,这个还是在我们的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传统商品出口都是腰斩。5,个人判断明年可能会引导贬值,人民币汇率再次贬到7.5左右,用于刺激出口。现在我们一定要激活内需了,看怎么样让利。美国对中国进口订单下降了40%,接近腰斩,的确令人惊恐。美中贸易总额每年大概7000亿美元,其中出口美国大概5000多亿美元。每年对美贸易顺差3000多亿美元,占了我国每年外贸总顺差的绝大部分。如今对美出口下跌40%,也就是对美贸易顺差也会相应减少40%左右。而生产这2000多亿美元的外贸企业会因为失去订单而倒闭破产,或者大量裁员,当然也会波及到与之配套和服务的上下游企业和商家。比如一家大型外贸企业倒闭关门了,那些生产配套产品和零部件的企业,还有附近的餐馆,娱乐场所,超市,旅馆等都会关门。这个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会因此产生一波大的失业潮。美国对中国进口的订单断崖下跌,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我国防疫封控,导致很多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外商只能将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二是供应链转移,也就是很多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大陆,到其他国家去重组供应链。比如印太经济框架组织国家。第一种订单转移,还可能因为防疫政策放松而订单回流。但如果是第二种供应链转移,那就是釜底抽薪,相应的订单是很难再回来的了。而我国现在是这二种因素的叠加,所以才有对美出口订单40%的断崖下跌。其传导效应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可怕的。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2023年01月24日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迷乱曰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此六者,有一必亡,况兼有乎。】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尚书》。站在圣人的肩膀上,人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音频:00:0008:04“训”,指大禹的训诫。“荒”,纵欲迷乱、逸乐过度。“作”,为。“色”,女色。“禽”,鸟兽。“色荒,惑嬖宠也”,“惑”是迷乱,“嬖宠”是宠爱。“甘酒嗜音”,“甘”和“嗜”都是没有厌足、不知满足的意思。“峻”,高大。“雕”,饰画。第二个弟弟唱道:“大禹的训诫中有这样的话:在内沉迷女色,在外迷恋游猎。迷乱叫做‘荒’。贪杯好酒没有节制,迷恋歌舞没有厌足。建造高大的屋宇,雕饰华美的墙壁。只要有其中一种嗜好,就没有不导致灭身亡国的。”这六种情况,有其中一种就必定灭亡,何况兼而有之呢?这段话对照现在的落马高官,是不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身败名裂?说得非常真切。所以,读圣贤书有什么好处?可以站在圣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使人生少走很多弯路。“内作色荒”,对内迷恋于女色。这是现在很多人容易犯的问题。古人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其实这句话值得商榷,因为过不了美人关就称不上是英雄,大英雄都能够过美人关。寺院中有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都是大英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英雄不是能够战胜千军万马的人,而是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战胜自己的欲望,战胜贪、嗔、痴、慢等。所以,真正的英雄一定能过美人关。人之所以能够克服情欲,是因为人性本自清净,好色是空的,色是虚妄的。为什么是虚妄的?因为本自清净,好色不是本性所有的,所以能够克服。古人提醒人们,可以把所喜欢的漂亮女子视为自己的亲人,比如自己的姐姐、妹妹,甚至女儿等。这样就可以以礼相待,做到“发乎情,止乎礼”。人性本自清净,一切法从心想生。很多人沉溺于单相思,缠绵悱恻,不能自已,其实都是自己妄想出来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想,没有妄想杂念,也就没有痛苦。但是很多人还是忍不住想,这就是习气,要下功夫去克服,也就是要学会转念。怎么转念?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学习或听讲经典上,这是很好的转念的方法。人为什么会追求色欲?因为人还不能够自足,也就是没有感受到内心清净的喜悦,即古人所说的“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所以才会追求外在的刺激。如果能够体会到从内心涌出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喜悦,那么外在的感官刺激也就没有吸引力了。《论语》开篇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发自内心的、本自清净的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必须是有朋友来了才有的快乐。所以“乐”和“说”的区别是什么?“说”是发自内心的不依赖任何外在条件的喜悦,它是本自清净的表现;“乐”是靠外在的刺激引起的快乐。比如,去打球、唱卡拉0K、和朋友聚餐,觉得很快乐,一旦这些外在条件没有了,快乐也就失去了。所以古人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人们之所以还会追求外在刺激的快乐,就是因为从来没有体会到这种发自内心的、源源不断的喜悦。一旦有了这种喜悦,外在的快乐和它就没有办法相提并论。
发布者:Outstanding
2023年0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