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这一周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需落到实处,做到学以致用,重点用于自我反省与改正过错。我们命运不顺、障碍重重,根源在于心中有恶、过失未改。老师说一个过失对应一个苦果,就像背着定时炸弹,所以避免灾祸要在改过上下功夫,这就需要具备反躬内省的能力,常省常照,知不足而后进。  老师讲,我们反躬内省功夫的深浅与改变命运的速度成正比,可见其重要性。我自省能力还很弱,需按老师说的,在生活中多加练习。以前总爱挑别人毛病,现在开始要把目光转向自己,每动一个念头,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审视一下自己,看是否符合圣贤教诲,是否会让他人烦恼,见人有过要反思自身。要养成自省习惯,及时转变心念,改进说话做事的方式。  昨天先生说,拖把不好用要换新的,今天他买了连桶带拖把的一整套。我觉得桶还能用,不用换,先生却认为单买拖把不划算,整套更合适,还说把旧桶扔掉。我当时心里不舒服,本想反驳,想起要练习随顺就没说话默默走开了。   之后我先是在心里数落先生浪费,越想越气。但又想到老师教诲,要为对方错误找理由,包容理解。后来想通了不过是一个桶,能让先生不烦恼,换回家庭和气也值得。反思多年来和先生相处,常因类似事情对立,最后两败俱伤,伤了和气也影响家庭。争赢了道理,却失了德行、添了隔阂,又有什么意义呢!  老师说个人因果个人了,自己种下的种子,总有一天要自食其果,任何人都代替不了。所以不学习的人很是可怜。我不再埋怨先生,反而心生怜悯,也意识到自己德行不足,无力影响他。当下我能做的就是断恶修善,做好榜样,感化家人和身边人,让更多人学习传统文化、改过向善、远离灾祸。   人明白一分道理,就少犯一个错,少一个灾祸。学习明理、知过改过至关重要。想想还有很多人在痛苦中,需要帮助,所以我一定要努力改过,增长德行,影响、帮助更多的人。感恩老师慈悲教诲!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2日
  这周学习了老师讲的《了凡四训》,收获颇丰,最大的体会便是懂得了包容。在家中,我试着和声细语地与家人交流,更多地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即便面对缺点和错误,也会去体会其背后的原因。家庭氛围日益和谐,孩子也十分珍惜这份美好,生怕破坏了这温馨的氛围。偶尔我发脾气,情绪有些不好时,孩子能敏锐察觉,还会贴心地劝我改正。丈夫也不再像从前那样,一开口就责骂、唱反调,当我表现出自私、任性时,他会耐心地和我解释、商量。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自己记性不佳。听老师讲课时,明明对那些要点很兴奋,也做了重点标记,可就是记不住。没办法,我几乎把所有内容都记了下来,可事后查找笔记时,仍不够顺畅。老师说学习如同入宝山取宝,要一点一点积累,而我现在是时刻都离不开笔记本。 反思之后,我意识到是自己的恭敬心还不够,甚至还在为懈怠找借口。看着孩子,满心渴望他早日亲近恩师,我深知自己唯有勇猛精进、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能尽快改变命运。  往后,我定会老实听话,遵循道德与圣贤的教诲,紧跟老师的启发和引导。 感恩校长慈悲大爱的教诲,感恩老师们的一路陪伴,感恩生命中的一切。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2日
第31期北京好习惯养成亲子冬令营中华成童礼成功举行 “教室灯光,窗外日光,不如孩子心里的灵光。”这是2025年2月18日,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举行北京好习惯养成亲子冬令营中华成童礼的一个美好瞬间。

活动现场灯笼高悬,温馨感恩的音乐在耳边回荡,“以德立学”“珍惜粮食”“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的图文并茂宣传画,把活动氛围点缀的庄严肃穆。

海纳百川,薪火相传,告别童年,少年如山。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幼童学子在这里汇聚光源,习礼明孝,感恩励志。雏鹰从这里起飞,今天现场44名老师、家长、孩子、志愿者欢聚一堂,热情洋溢欢聚在孝亲尊师的文明礼仪中。

春风化雨,接根明理。自始至终,整个活动洋溢在“不读书,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氛围中,从拜孔、谢师、明义等明理程序中,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叙情中连根连情,心心相印,不忘祖德。不负时代,把文明、孝道、勤劳、诚实、恭敬等中华传统美德发挥光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在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塑像前,四位学生身着汉服恭恭敬敬手捧“敬恩茶”来到老师面前,奉献恭敬心、感恩心、天下为公心,老师们激动的热泪盈眶。

至诚老师眼含热泪有感而发: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深感自己做的不够,但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民族振兴希望和祖国的未来。

心果老师废寝忘食,一心一意心系孩子,面对敬茶的孩子们说到: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圣贤智慧,日日知非,日日改过,改变命运,把握未来。

 

《孝亲仪式》

大成先师塑像前,敬祖连根感恩先。

习礼明孝凌云志,感恩立志带笑颜。

叩首跪拜接孝道,盆盆热水骨肉连。

反哺跪乳天天唱,饮水思源连坤乾。

《观礼有感》

半月时间不算长,一年之计贵春光。

一日常规好种子,了凡四训育儿郎。

良好习惯养成早,根深叶茂做栋梁。

一切福田系方寸,命由我作寿乐康。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2日
通过这一周的学习,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善念是多么匮乏,而习气和毛病却如此深重。过去,我总以为自己还算善良,常常直来直去,不懂变通,甚至自诩为“耿直”。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所谓的“耿直”不过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我从未想过要体察他人的需求,给予他人温暖和关爱,反而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所思所想几乎都围绕着自己。我也没有意识到要随顺他人,避免因自己的言行而让他人烦恼,反而总是希望别人来迁就我。通过学习,我才逐渐明白,这些行为背后其实都是自私自利,真正的善心少得可怜。老师曾说过,善心就是爱心。如果心中没有爱,善良又从何谈起呢?反思自己,为什么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挑剔别人的不足?为什么我对很多事情都看不顺眼?归根结底,是因为我的心不够善,缺乏爱心,不善的念头常常占据上风。即使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同时摆在我面前,我也往往只看到缺点,而对优点视而不见,甚至认为那是理所当然。   特别是对待孩子,我总是希望她这样那样,希望她成为我想象中的样子,每当她的表现不合我意时,我就会忍不住唠叨、数落她。然而,她的表现往往与我的期望相去甚远,这让我常常心生烦恼,甚至怨天尤人。    通过学习,我逐渐学会了接纳现实,怨天尤人的心态也有所转变,但我仍然会忍不住挑剔别人的毛病,试图去纠正他们。如果对方几次都无法达到我的要求,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生气、恼火。显然,我虽然学了,但在实践中总是“考不及格”,这说明我还没有真正领悟老师所讲的道理,还是没学明白啊!老师告诉我们,看到别人的过失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都不是圣人。但如何对待这些过失却需要智慧。老师教给我们一个非常智慧的方法:为他人的错误找个理由,去理解、包容他们。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内心深受触动。我就在体会,这是一颗怎样的存心呢?这是一种宽容、体谅他人的善心。    反观自己,当我看到别人的过失时,总是忍不住指责、抱怨,表现出厌恶、不耐烦的情绪。我总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让对方认识到错误并改正,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我也曾尝试用老师说的方法,为对方的错误找理由,但当境界来临时,我还是妥妥被习气打败,言行举止也完全由不得自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通过这一周的学习,我渐渐找到了答案:因为我的心不够清净,缺乏定力,所以每天杂念纷飞,想得多,做得少。心不清净,没有定力,面对事情时就看不清楚,很容易被外境所转,习气做主。但是我不会气馁,接受老师教诲,用《弟子规》对治自己的错误,落实《一日常规》培养清净心。如此去做,持之以恒,相信终会有所收获。感恩老师慈悲教诲!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2日
尊敬的康老师及亲爱的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过去这一周的学习,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大门,让我对人生的真谛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比如和谐的人际关系、顺遂的事业发展,都离不开我们自身的德行与福气。与之相反,那些让我们感到困扰和痛苦的不如意之事,追根溯源,往往是因为我们德行的缺失与福气的损耗。我们每个人都本能地惧怕灾祸降临,可在现实中,却常常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在不知不觉间积累恶业,消耗自身的福气。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的教诲,就像一道光照进我们迷茫的内心:要想改变命运,必须断恶积福,去除心中的妄想杂念。这也正是我们普通人常常被命运束缚的关键所在。  回顾曾经的自己,简直是被错误的观念所禁锢。那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盯着别人的毛病和缺点,满心满眼都是他人的不足。这样的心态,导致我在人际交往中处处碰壁,与他人的关系仅仅停留在工作层面,很难交到知心朋友。   在家庭中,我更是犯下了大错。我仗着和家人亲近,便毫无顾忌,不讲道理。只要做一点家务,内心就充满了不平衡,抱怨和不满溢于言表,言语和眼神中满是伤人的锋芒,完全没有考虑家人的感受。结果,原本温馨的家变得像战场一样,丈夫下班后不愿回家,孩子回家后也小心翼翼,家里失去了应有的温暖。可即便这样,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一味地抱怨丈夫不顾家,孩子不听话,觉得自己为家庭付出了这么多,却没能过上理想的生活,都是命运对我不公平。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如梦初醒,终于明白自己的痛苦都是错误的心念造成的。一个只想着自己、自私自利的人,怎么可能赢得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呢?一个不明事理、分不清对错的人,又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我彻底领悟到 “先学做人,才能做事” 这句话蕴含的深刻智慧。   虽然目前我的学习和践行还存在很多不足,但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我已经找到了方向。我深知,想要改变命运,首先要改正自己的过错;想要改正过错,必须先明白事理;而明白事理的前提是认真学习。学习要追随明师,接受教导,一门深入,持之以恒地修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培养善良的心念,摒弃恶念,放下执着 与吝啬,时常反思自己。我希望通过自己心态和行为的改变,去影响身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让更多的人接触并学习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摆脱生活中的痛苦,收获真正的快乐。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社会就一定会到来。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2日
  大家好!跟随老师学习的这段时间,我逐步察觉到自己曾经的错知错见,以及那些不当的言语和行为。我的妈妈是个极为聪慧且能干的人,不论做什么都出类拔萃。她的身上,有着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那就是无论对待何事,都全力以赴、用心做到极致。  在操持家务上,妈妈的用心程度令人钦佩。每天清晨四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她就已悄然起身,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将家里的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即便中午下班时间紧张,她也从不敷衍。尽管家境并不富裕,可她总能精心调配食材,为我们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晚餐过后,妈妈还会贴心地准备些小水果。记得小时候物资匮乏,尤其是冬天,水果稀缺,常常是一家四口分食一个苹果。但即便如此,那份在简单生活中流淌的幸福与温馨,始终深深烙印在我心中,以至于到现在,我都热衷于和他人分享食物。正因妈妈的用心操持,我们的家总是窗明几净、井然有序。 工作中的妈妈同样表现出色。作为一名专业摄影师,她时刻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业务的钻研。记忆里,妈妈总是安静地学习、阅读专业书籍,极少参与闲聊。每一次技术练兵,她都是单位里的佼佼者,是大家公认的一号种子选手。  妈妈还拥有一颗无比善良的心,她常说:“人在难处帮一把。”所以,无论是身边的亲友,还是偶然遇到需要帮助的陌生人,都能得到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然而,妈妈的童年却历经坎坷,她曾得过伤寒,虽幸运地保住了性命,身体却大不如前。从三十岁起,她就开始全身浮肿,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即便如此,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她一年365天,日日如陀螺般忙碌,不辞辛劳。为了我们,她默默咽下所有委屈,克服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难。  如果不是青春期的我恰好碰上妈妈的更年期,或许我会更早地以妈妈为榜样,努力成为像她一样优秀的人。那时的我,看到妈妈在积极进取、努力付出后,换来的却是诸多委屈与失望,内心充满了不平。这种情绪逐渐蔓延,让我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怨恨,觉得人心难测、不可依靠,甚至认为真心待人毫无意义。于是,我选择了一条与妈妈截然不同的道路,变得自私冷漠,只关注自己的生活,一心守护自己的利益,对他人的事情毫不关心。  幸运的是,我有缘接触到圣贤文化。通过深入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自己曾经的想法是多么偏激。人生在世,谁能保证事事顺遂、从不遭受委屈?怎能因为妈妈在更年期的短暂痛苦与抱怨,就全盘否定她一生的辛勤付出?又怎能因为一时的不如意,就否定所有人的善意呢?这实在是太过片面和极端了。如今我明白,当初之所以会选择自私的处世方式,根源在于自己内心早已埋下了自私的种子,所以在面对问题时,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过去,我总是将过错归咎于外界,抱怨周遭的种种不好,却从未审视过自己。现在我终于懂得,所有的痛苦皆源于自己的自私自利和缺乏感恩之心。  康老师在讲课中提到“富者安于富,贫者安于贫”,并教导我们,即使身为一介平凡百姓,不被他人敬重,也不应气馁,而要坚守本分,努力做一个好人,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人。这番话让我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妈妈是我人生路上的灯塔,她的优良品质值得我用一生去学习和传承。未来,我会紧紧跟随康老师,认真学习并践行圣贤文化,不断完善自我,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妈妈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再次感恩康老师的谆谆教诲,也感谢群里各位老师一路的陪伴!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2日
尊敬的二位校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玉的爸爸,来自山西省临汾市。今天,我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与大家分享我女儿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所经历的转变。小玉从小到大,一直是我们家庭的骄傲。在学校,她表现优异,每次考试成绩都稳定在班上的前十名左右。我们的家庭氛围也很和谐,充满了爱与温暖。然而,当小玉进入初三后,一切都开始悄然改变。 她开始表现出对住宿生活的不适应,频繁请假回家。我们与老师、同学沟通后,并未发现明显的外部原因。小玉告诉我们,她看不惯一些同学的行为,认为他们是“混混”,逐渐地,她在学校变得孤立无援,没有了朋友。随后,她拒绝再回学校,整天沉迷于手机游戏和二次元文化。看到女儿的变化,我和她妈妈心急如焚。我们带她去了市里的医院看心理医生,被诊断为中度焦虑和抑郁。我们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女儿吃药、进行心理咨询,但效果时好时坏。后来,我们又带她去了省人民医院,医生还是让继续吃药。正当我们陷入绝望之际,小玉的妈妈了解到了康校长的传统文化教育理念。我们两口子毫不犹豫地参加了为期七天的传统文化学习班。这次学习让我们深感震撼,意识到我们平时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诸多误区。回来后,我们经过商量,并与北京的老师反复沟通,决定把小玉送到北京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步,我们走得无比坚定。 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小玉在北京接受教育一个多月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开始早睡早起,学会了做饭,与同学和睦相处,也能虚心聆听老师的教诲。每次与我视频通话,我都能感受到她的进步和成长,这让我们倍感欣慰。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深刻感受到了 统文化的力量。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小玉迷茫的心灵,引领她走出了焦虑和抑郁的阴影。同时,我们也深深感激二位校长搭建了如此好的平台,救人于危难之中。更感谢各位老师不辞辛劳、不厌其烦地付出爱心与智慧。在此,我郑重决定:让小玉在这里继续好好学习传统文化,接受圣贤教育。同时,我也想呼吁天下所有面临孩子思想问题的父母们,请把你们的孩子送到这里来学习吧!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这里收获意想不到的成长和转变。                                                                                 分享人:小玉的爸爸                                                                                         2025年1月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2日
古代舜王一心一意尽他的孝心,这是德之本。舜王没有钱、没有权、没有名、没有势,他只是一心一意依道义行事,不管父母怎么样地伤害他、污辱他,他也不放在心上,只是非常真诚地要去尽他的孝道。由于这份孝心、这份道义之心,感动了邻里乡党,邻里乡党再继续传出去,更远的,我们说“远者怀之”,离他很远的人也对他的德行生起恭敬之心。到最后连尧帝都很佩服,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而且尧帝也很有智慧,虽然别人很肯定舜王,但是毕竟是整个天下,所以还要考察一下,几十年确定舜王真有德行,才把天下交给他。 古圣先贤的举手投足,都有学问在里面,所以我们要内行人看门道,绝不能外行人看热闹。舜王只是尽他的道义,却能够感动整个天下,后来连父母也感动了。所以当有人不能被我们影响,我们要反省自己德未修,所以感未至,要以大舜为榜样。 依道义多助,而且依道义行事的人,他所做的事不会中断,他对于整个人类的影响也不会因为他的离去而消失。所谓“诚者,物之终始”,一件事你只要依循它的原则,依循它最重要的精神去做,就可以做得到,事情没有想象中的这么难。 请问舜帝有什么条件能够感化一个天下?根本在真诚的心。诚是能感,境界是所感来的。所以当别人有很多助力的时候你不要羡慕,你要看出来是因为他那颗真诚的心。世间很大的事业都不是一开始一堆人来做,都是几个人众志成城,都是真诚之心,自然能够感动更多的人来投入,所谓“德不孤,必有邻”。我们看唐朝打天下的时候,还不就是那几个大将,还不就是李渊,还有他的儿子李世民,所以真诚才是事情成败的关键。你不要在枝末打转,在那边烦恼一大堆,我的能力、我的金钱都不够,那都是枝末,要从真诚开始做起。我们看范仲淹一开始有没有权贵?有没有金钱?都没有,凭的是一颗真诚为了利益国家、造福人民的心,所以“至诚如神”,自然就能感得很多助力来成就他的事业。 而“不诚无物”,当我们不是用真诚心去经营我们的人生、经营我们的事业,成也是败。一个人没有真诚为什么可以成?那是祖宗庇荫。他没有诚还可以撑出一个公司来,那是他还有福分可享,不是他的真诚跟能力做出来的。而他没有真诚,自然支持的力量会慢慢减退,所以虽成必败。看事情不能看一个点,要看来龙去脉,不然在现在这个社会你会患得患失,你看不真诚的人还这么有钱,不真诚的人还开这么豪华的汽车,其实那个都是昙花一现,过眼烟云。人生假如能看得清楚,你会觉得心里很舒坦、很踏实,甚至于你看到这些不遵循道义而有成就的人,你不只不会跟他生气,你还会可怜他,抓住机会看能不能让他迷途知返,所以心里面不会有愤愤不平。我们看范仲淹本身并没有很多外在条件,他也能够成就很大的功业利益宋朝。真诚做出来的事可以超越时空而不败。诸位朋友,范仲淹死了没有?范仲淹的那句教诲,让我灵光乍现五秒钟,在高中时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闪了一下,然后就是七八年过去了,所以人生的缘分一定要珍惜,人生有几个七八年!范仲淹的德行是真诚心发出来的,所以从宋朝以后,多少读书人的气节都受他影响,甚至于我们现在的人都受到范仲淹德行的感化,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说一个地方养一种人,这个地方假如山明水秀,就会出很多人才,而这些圣哲人,也会影响这个地方的风土民情,所以我们去任何一个地方,除了看自然风貌,也要看人文。我的体会很深。有一次我到海口去,我主动去参访海瑞墓。海瑞是明朝的一位忠臣,非常刚正不阿,非常廉洁有守,他的书法里面写到一句,“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确实他这个人间不是单指明朝,留到现在正气还在。我把这句话再延伸出一句,“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正法在人间”,这个时候最缺的就是圣贤之道。我们去参访这些圣贤人,也要有自己的体悟,从他的精神当中看到自己这一生的定位在哪里。 我在看海瑞的介绍时,看到有一幅画 是画着海瑞家里的景象,家里的大门写了两行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两句话不是海瑞的,这两句话是范仲淹的名句,所以范仲淹的气节直接影响海瑞,所以真诚做出来的事可以超越时空。所以我们现在能不能用自己的真诚去行道义之事,然后让我们的气节、让我们的德行传承,家风数百年不坠?人生要立高远的志向!我们在工作中能不能用真诚、道义去做出榜样,在这家公司里面“留名青史”,这个就要看我们自己的态度,所以行事一定要依循道义来做。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