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弟子规》里面有提到“财物轻,怨何生”,对于财物都懂得礼让的时候就不容易起冲突。我们看这个“财”字,它又通另外一个字,木材的“材”。当木材堆了很多,很可能太阳照太久了会烧起来,所以你财太多了,很可能会引火自焚。所以当你时时都在搜刮财物,其实你自己的福分已经在耗损。当你搜刮的这个动作又被你的下一代学得非常彻底,你这个财物留得住吗?所以人要深谋远虑。当上一辈就演出在那里争夺财产的样子,那下一辈一定会学得很彻底。 我们说财产是五家共有,天灾要你的钱,水灾要你的钱。请问现在天灾多不多?多。水灾、火灾都属于天灾。为什么灾难那么多?缺乏教化。所以现在有钱人心里面踏不踏实?也很难踏实。因为现在天灾人祸太多了,这个钱很容易就守不住。 在民国初年,曾国藩先生的外孙聂云台先生在上海住了几十年,而上海这个地方是人财富大起大落最明显的一个地区,聂先生把他几十年所看的这些事实真相用笔记了下来。很多富极一时的人到最后都破产,所以就提到如何真正能够留住财富的道理。我们经营一个家庭,到底怎么把我们的财富留住,这个理你不能不懂。 有一位周先生他们家很富有,开钱庄的,而且在全国开很多分店,他的财产有几百万两。他有一个分店的主管,因为当地发生天灾,主管拿出五百两来赈灾。五百两多不多?几百万两的人就拿出五百两来。结果这个主管被这位周老板骂得狗血淋头,这钱是我的,你还给我拿去捐?这样一骂下去,以后主管敢不敢去布施?都不敢。所以他得意扬扬,都告诉别人,我这一生能够留住这么多财富的方法就是进得来、出不去,一定把它握住,就像守财奴一样,非常吝啬。 他去世之后,那个时候已经进入民国时代,他的财产是三千万大洋,多不多?多。以前一个大洋就不得了。三千万大洋假如换作现在,我看是几十亿了。这么多的钱分成十份,刚好他的子孙十个,结果这十份分完之后,下一代在短短的几十年当中完全败光。因为他这么吝啬,他的子孙一定觉得那些钱是谁的?他的子孙不会说那是要回馈社会的,他们都想那些都是我们的,所以他们拿来之后会不会节俭?不会,很快就挥霍完。甚至十个子孙当中还有这么一两个还比较有德行,没有这么挥霍,但也是接二连三遇到噩运,全部败掉。为什么他的子孙有一点德行的人都还是败掉?因为当身旁很多人都饿死的时候,你这么富有,都不肯散财,这个损自己的阴德,非常折福。所以“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的话是真实不虚的,结果殃及后代子孙。所以我们不了解财富积累的道理,可能在这一生都会让子孙学习错误的一些方法跟态度,所以人不明理很难把家庭经营好、把孩子教育好。财富的真因还是要多多布施。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9日
孟子说人生有三乐,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敌”。父母都很健康,兄弟都没有发生意外,可以常常聚在一起互相鼓励,互相扶持,这是人生第一乐。所以现在有父母可以奉养,那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兄弟无故”。兄弟姐妹能在一起互相扶持,这也是人生很大的快乐。我们刚刚提到了,人生有两股力量时时刻刻支持着你,而且不求回馈,那就是父母跟兄弟。而当兄弟能够常常聚在一起很和乐,就给下一代子女最好的榜样。 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我们俗话讲的“俯仰无愧”,就是面对天地万物你都觉得怎么样?不会觉得惭愧,因为我们有尽心尽力去做到我们的本分,没有去做亏心事。俗话说的“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当一个人时时坦坦荡荡,那个内心也是很充实,也是很快乐。 我们看到目前很多社会现象,有时候心里也会觉得愤愤不平,为什么这些人逃税,用了一些不好的方法,结果还赚了一些钱?当他用不合法的手段赢得了他的财富后,他真正快乐了吗? 他每天在担心什么?担心东窗事发,担心露出马脚,所以这种日子不好过。甚至本来可以活七十岁,因为每天担心东担心西,每天烦恼很多,到最后细胞病变,可能五十岁就得癌症死掉了,折了自己二十年的寿命。忧能使人老,每天在担忧会被国家抓去,会被谁看到,哪有可能会长寿!不只命减短了,本来生命当中可以赚五百万,因为他用不法的手段,所以只拿到一百万,他的福分折损了。其实他命中不只如此,所以小人冤枉做小人。而且本来的五百万变成一百万,还要因犯错接受法律的制裁,所以一生真是非常冤枉。所以人不明理真的很可怜,还自以为聪明,事实上把自己的一生毁掉了。所以我们为人处世要坦坦荡荡,内心常常也会很坦然,很充实,这是人生第二乐。 而俯仰无愧的人一生正气凛然,我看也会长命百岁。“俯不怍于人”,就是对得起别人,对得起我们的亲友,这也要尽自己的本分才行。现在很多当爸爸的每天游山玩水,说他很喜欢山、很喜欢海,但是家里孩子的教育都不管,请问这样的人能不能“俯不怍于人”? 他常常游山玩水,看起来心情好像很好,其实他在逃避。现在很多人不尽本分,专门去逃避、去麻醉自己,有的游山玩水,有的打麻将、赌博、喝酒,其实都是在麻醉自己,都于事无补。人肯于担当,尽心尽力的时候,别人也都能够感受到他这份承担,这个时候才能不愧于人。我们提到过文天祥的一句对我们的重要的教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人的一生要对得起关心我们的人,对得起照顾我们的人,对得起我们的妻子儿女,这样的人生走得才踏实,所以这是第二乐。 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诸位朋友应该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当教师会不会当得很苦?我当得很快乐。我常说现在有人说你来我公司上班,每个月给你五万块,我干不干?不干,钱够用就好了,真正快乐的是所做的事真正对学生有益,对社会有益,做起来特别踏实。回首这一年多,我们办中国文化讲座三百多场,感觉到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的充实感,真的,内心很喜悦,能够俯仰无愧,又能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所以我说拿再多的钱,我这一生也不愿意再做其他的行业了。我们做教育不是只看眼前,孩子正确的思想观念会影响到他往后面对的很多人,会影响到他的孩子,甚至他假如以后当老师,他还会影响到他很多学生。我们在生命当中遇到很多良师益友,而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所以我们今天也定位自己要“学为人师”,定位自己能够当别人的贵人,进而能够去成就别人的人生。这是第三乐。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9日
《易经》里提到一句很重要的教诲,叫作“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个就告诉我们,善人会跟善人在一起,恶的人会跟恶的人在一起,如一丘之貉,酒肉朋友。所以你的孩子有善的本性才能吸引来善的人,就好像磁铁一样。那你的孩子不是磁铁,吸引不来善的朋友,遇到恶的朋友他又不懂得判断,他就不会离开。你看那个水果烂了两三颗,其他好的过几天都一起烂掉了,因为这个烂掉的汁流出来,其他的就被污染。所以他假如没有办法离开恶的朋友,他就会慢慢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他要有智慧分辨好坏,他才懂得取舍,懂得对恶人要敬而远之,保持距离。 我用自己的人生印证了,善不会被欺负,而且经典也教导我们“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所以擦亮自己的光就可以感来很多光芒,就像众星拱月,你把自己擦亮了,很多星星都靠过来。所以真正会交朋友的人不是每天去阿谀奉承,送人家东西,讨人家喜欢,这样能不能交到好朋友?这样会累死你。你只要擦亮自己的德行,时时处处让人家跟你相处都是如沐春风,那朋友就很多了。 我从我的侄儿身上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他的母亲差不多在他三岁以前就开始教他《弟子规》,而且是一句一句要求他落实在生活中。有时候他出去看到小朋友在打人,他会拉拉他妈妈,然后跟他妈说:“这个小朋友不能乱打人。”有没有人教他打人是错?没有。他为什么懂?所以当你教孩子善,他同时知道什么?恶。你告诉他孝是善,那他知不知道什么是恶?对,不孝。你教他兄友弟恭是善,他知不知道什么是恶?处处跟同学冲突是恶。你告诉他“凡是人,皆须爱”,要爱护别人,那他知不知道什么恶?那伤害别人是恶,不替人着想是恶。因为你教他善,所以他同时知道恶,所以他能够善恶分明,一分明他就懂得去取舍,什么样的人应该接近,什么样的人不该接近,什么样的事情应该做,什么样的事不该做,他开始有了判断能力。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年轻人常常都误人歧途,常常一些朋友一吆喝,他就不分青红皂白,就跟人家去干一些荒唐事,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从小没人教他善恶,所以搞得他善恶不分。善恶一不分,只要遇到不好的环境、不好的朋友,马上就误入歧途。我曾经看过孩子已经犯了大错的一个家庭,警察局打电话到他们家,他的妈妈接的。“你儿子杀人了。”他妈妈说:"绝对不可能是我儿子,一定是同名同姓的。”后来赶到警察局,门一打开,他儿子在那里干吗?在那里做笔录了。她本来是在哀号说“绝对不是我儿 子”,结果突然话锋一转,“都是被那些坏朋友带坏的”,把责任那真是推得一干二净。不好的朋友是缘,不是真正的因,不是孩子误入歧途真正的因,真正的因在哪里?在孩子从小善恶不分,这是因,这个因遇到恶缘马上就走偏了。 当一个人善恶分明,纵使遇到坏朋友,会不会误入歧途?不会。所以与其担心孩子以后会不会遇到坏朋友,不如现在把他的根基扎稳固,让他善恶分明,你才能够高枕无忧。所以人要深谋远虑,不然一辈子会忙死你,而且忙了还不见得有效果,担心了还不见得有什么帮助。 我离乡背井到这么多地方去,假如我善恶不明,我妈妈要担心死了。所以我们要真正有德行、有学问才能安父母的心。你希望孩子以后的人生能够走得正确,走得踏实,不会误入歧途,你从现在就要赶快扎他的德行,扎他分辨是非、善恶、好坏的能力,这个才是长久之计。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9日
“朋友有信”,这个“信”是指信用,也指信义。“义”就是正当的事,也就是说朋友相交往也有道义,也有应该尽的本分,所以信除了信用之外,还有本分的含义在里面。其实我们刚刚讲的四个伦常里面,需不需要信?都需要。父子要不要信?要。父母无信,孩子都不相信你。所以孔夫子说“人无信不立”,一个人没有信用,连在家庭都不能立足,在社会也很难立足。所以父母答应孩子的话,自己要信守承诺,而在答应以前最好还要谨慎考虑,答应了对孩子有没有帮助,不要轻易答应。 君臣关系要不要信?要,不然你带领一个团体、一个企业就很难让人家服气,因为你说话都不讲信用,人家就不相信你。政府跟人民要不要信?要有信用,这样人民才能够遵守政府的规定、法令。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有一个“商鞅变法”。为什么商鞅要拿一根很长的木头,要求把这个木头从南门拿到北门,然后给十两银子?从这里我们也看到,当时的秦国人民对政府相不相信?已经不相信,所以要重新树立信用。一开始也没有人拿,所以十两银子到最后加到五十两,后来有一个人觉得不妨试试看,他就把它拿过去,政府就颁了五十两给他。因为这件事,人民了解到政府现在是言出必行。当然这件事以后,政府也要持续守信才行,你不能三天以后又朝令夕改,那人民能不能相信?这是君臣要有信。 夫妇要不要有信?要。夫妇都无信了,这个家庭稳不稳定?那就很危险。但是现在夫妇之间很多话都不敢明讲,很多还各自有私房钱,没有办法诚心就没有办法团结,所以人与人相交往还是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才会愈来愈和乐。 很多人说诚信是美德,但是现在好像不适用。现在很多家长觉得德行很重要,但是常常还会动摇,“教了诚信,到时候人家都骗我儿子怎么办?”当别人都不诚信,你的儿子诚信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所有的人都要找谁来负责这件事?找你儿子,你儿子就变总裁了。你把事情要交给谁?交给言出必行的人,你的事才有保障。所以当别人都不诚信,只有你儿子诚信,他是大有机会。现在商业界确实比较多尔虞我诈的现象,但是骗得了一次,骗得了两次,能继续骗下去吗?很多商人还觉得要逃税才行,那这些动作能够赢得底下的员工对他的尊敬吗?不容易。而且逃税最傻了,为什么?你逃税一块钱是欠多少人一块钱?几亿人。你欠几亿人一块钱,来生还要做牛做马,那太傻了。所以你能够缴一块钱,那你太聪明了,你这一块钱帮助多少人?几亿人。所以人不明理都会做出一些损害自己的事,还自以为聪明,这个太冤枉了。 我曾经遇到一位朋友,他很诚信,带了十万块到深圳,接了第一笔生意,对方是汕头的老板,他帮他铺地砖。签完合同之后,这位汕头老板再仔细一看,这个合同绝对是亏钱,不可能赚钱,所以这位汕头老板就交代他这个工程负责监督的部属说,一定要好好盯着这个人,他有可能偷工减料,不然照这个合同下去一定不赚钱。结果工程做完了,没有任何偷工减料,后来汕头老板付了钱给这位朋友,付完之后,这位朋友就走了。汕头老板心想,这个人做生意怎么高明到这种地步,明明是亏的,他还能做到赚。他觉得高深莫测,赶快派人把他叫回来,就问他:“你这个工程赚钱了吗?”这位朋友回答:“没赚钱。”这位老板接着问:“你是现在才知道不赚钱,还是签了合同就知道不赚钱?”他说:"签完合同我就知道不赚钱。”这位老板很惊讶:“那你知道不赚钱,还把它做完?”这位朋友接着说:“因为已经签了合同,所以我必须信守承诺,把它做完。”这位老板说:“你亏了多少钱?”这位朋友说:“我的本金十万块都亏完了。”这位汕头老板就跟他说:“今天晚上我请你吃饭。”结果晚上就找了他所有分公司的主管,专门管工程的,一起坐下来,就交代他这些主管:“以后我们铺地砖的生意都交给他做就好,不要找别人。”所以这位朋友因为诚信,他的事业就上来了,现在发展得很好。我们有一次到一个大楼,底下地砖铺得很漂亮,就是他铺的。我们走在这种地砖上面,内心觉得很踏实,这是有信用的人铺出来的。 所以我们只要坚持信用,当这个信用愈来愈坚固的时候,事业绝对有成。而人往往都是很急于求成,都是想要赶快获得利润,在这个欲望之下,往往会做出犯法的事情来,所以很多企业家的下场是什么?是锒铛入狱,到最后东窗事发被关起来。所以我们说人生还是要走正道,还是循规蹈矩的好,你能够坚持德行愈久,你的后福愈大。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9日
原文:    夫读书明理,要在身体力行,岂区区为作文计?然即为作文计,读一本,务必得心一本。从头至尾,背诵一句不差,一字不错,再令伊"温读数日,随抽随背,烂熟于心,则读一经,即终身受一经之益。圣门贤人,子夏长于《诗》,子游长于《礼》,漆雕开习《尚书》,商瞿习《易》,皆专精一经之明证。后人聪明万不逮乎前人,乃欲并五经而习之,以言乎名则曰读五经,以言乎实则一经未曾读熟,甚无谓也。夫人之资性不同,能遍读五经固佳,即不能遍读,而熟读一二经,融会贯通亦可取之不穷、用之不竭,故读书宜熟不宜多。李邃人云:“今之塾师,无论教身心之学者难其人,即认真教记诵之学者亦难其人。”旨哉斯言。译文:  读书明理,要在身体力行,岂能只是肤浅地以写文章为目标?然而即使为写文章考虑,读一本书,也要务必把这一本书中的道理心领神会。并且从头至尾,背诵一句不差,一字不错,再让学生温习读诵几天,随时抽查随时背诵,要烂熟于心。那么读一本经书,就终身承受这一本经书的利益。大成至圣先师孔子门下的贤弟子,比如子夏擅长修习《诗》,子游擅长修习《礼》,漆雕开擅长《尚书》,商瞿擅长《易》,都是专精于一经的明证。后世人的聪明赶不上前人,却想要把五经一起学习,名义上每天都读诵五经,实际上一部经典都没读熟。这样读书,实在没有意义啊。   人的天赋和习性不同,能遍读五经固然好,即使不能遍读五部经典,而能熟读一两部,在生活中融会贯通,也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读书宜熟不宜多。有一位李邃人先生说:“今天的塾师,无论教身心性命的学问,还是教认真记诵经典的学问,都很难找到称职的或合适的人。”这话说得太对了。原文:   颜之推曰: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愚闻一老先二十之生云:凡人幼时,天真未凿,所以记性偏重。至于作文用心,思路日开,则悟性偏重,而记性反轻,所以孩子自七岁至二十岁,总以熟读经书为要,诚得贤师训课,十余年之中,认真读经,以为根柢”,他日发挥出来,便是终身受用之具。而世之为塾师者,往往疏疏略略,不肯认真,此文风之所以日卑,而人才之所以不出也。苏东坡送安秀才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即东坡教人读书之法,而童子何知,不重有赖于塾师哉?译文:  梁朝到隋代之间的学者颜之推先生说:“学习好比种植果树,春天开花时赏玩其花朵,秋天成熟时收获其果实。讲论文章,就像春天开出的花;修养自身的心性德行,致力于利益人群的实践,是秋天的果实。人在幼小的年龄时,精神能够专注一致,心性十分敏捷锐利。长大成人以后,思虑便会涣散放逸。所以,一定要进行早期教育,不要丧失时机。 我七岁时吟诵《灵光殿赋》,到了今天,十年温习一次,还是不会忘。但是二十岁之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不温习,就会荒废遗忘了。我听一位老先生说:“一个人在年幼时,天真的性情像天然的璞玉一样尚未经过雕琢开凿,所以记忆力偏重。到了能写作文章的年龄,要耗用心力,思路日益开拓,那么这时悟性偏重,记忆力反而衰退了。”所以孩子自七岁至二十岁,总是要以熟读经书为重要的功课。果真能够得到德才兼备的老师来教训授课,十几年之中,认真读经,用这功课来作为基础,往后发挥出来,就是终身受用的利器。然而世间那些担任塾师的人,往往疏忽看轻这个功课,不肯认真教导,这是世间文化风气之所以日益衰微,从而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原因。北宋时的苏东坡写了一首《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其中有一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意思是读过的书要一遍遍地再去诵读,读熟了再深入思考,你就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其中的意思。这就是苏东坡教人读书的方法,但是小孩子要怎么去理解这个道理,难道不是要倚重并依靠塾师的帮助吗?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9日
辽宁学习平台作者:周贤忠                              程道健程道健,江苏淮阴人,1924年生,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1940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副排长、指导员、连长、通信参谋、通信科科长等职,先后参加了建设和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及向中南大进军等战役战斗。1953年1月在朝鲜平安北道灵泉面温井遭敌机轰炸光荣牺牲。1953年1月11日,程道健入葬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西区四排七号。云山战斗1950年10月,时任第39军117师司令部通信科科长的程道健,随部队入朝参战。出国作战面临着通信装备相对落后、器材数量不足、技术力量缺乏等困难,通信兵要想方设法来保障通信畅通,无线电联络工作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起着关键性作用。1950年11月1日,当39军在云山地区将美军骑兵第1师8团包围之后,彭德怀命令39军竭尽全力将其歼灭,要求其他各军必须紧紧咬住自己当面之敌,阻其增援。当时向各军下达命令,如果用无线电报已来不及,有线电话又不通,只能用无线电话与各军指挥员通话。完全用暗语说不明白,用明语又怕泄密,遂采用打哑谜的方法下达彭德怀的命令,达到了对部队番号及地名的保密目的。当时各军指挥员接到命令后立即执行,原定总攻时间为11月1日19时30分,但到了当日下午,前线观察员突然报告,美军有逃跑迹象。39军指挥所决定把总攻时间提前至17时,通信科迅速与各师联系。正是程道健他们力保通信畅通,才使得各师调整迅速,有力地保证了39军对美军骑兵第1师8团实施围歼。云山战斗共毙伤俘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汽车和各种火炮,还缴获大批食品、通信器材等物资,打击了号称“王牌军”的美骑兵第1师的嚣张气焰。步话机员与上级联系横城大捷1951年1月27日,在第四次战役横城战斗中,117师奉命配属42军,担负迂回穿插任务。2月11日17时,部队由儿柴里出发,程道健要求部队前进中以运动通信保障指挥。夜间战斗,规定全师干部战士左臂系白毛巾,使用特别口令,沿途不断设置路标,引导部队前进,同时无线电保持全时守听。23时许,师指进至琴岱里,发现前卫351团走错了路,程道健立即派2名骑兵通信员向北追至石子洞附近,将该团追回。师首长随即调整了349团、350团穿插部署,程道健即令无线电台做好开机联络准备,并立即派骑兵通信员向各团传达首长命令,保证了部队按首长决心继续穿插前进。12日2时,师指到达指定位置。程道健迅速组织开设通信枢纽,按分工派出干部率领架设人员,架设通向各团的线路。与此同时,程道健又组织电台人员,迅速与各方向沟通联络,并构建了电台掩蔽部。3时许,有线电、无线电通信全部畅通。6时30分,各团到达指定位置,一场突围与反突围战斗随后展开。敌人向351团2营发起猛烈冲击,团部通往该营线路遭到严重破坏,团首长与2营失去联系。程道健知道情况后,急速命令电话班副班长池宣新组织查修。池宣新负伤后,忍着剧痛顽强爬行查线,并用双手紧握两端线头用自己的身体接通线路,保障了团首长对2营的指挥。13时,117师将南逃的南朝鲜军第8师和美军第2师9团残敌压缩在夏日与鹤谷里之间的狭长地段。师令各团坚守阵地,堵住突围之敌,待黄昏后发起总攻。为搞好通信保障,程道健决定在围歼残敌时,除用无线电保障战斗指挥外,还要保持有线电的畅通,必要时运用运动、简易通信进行配合保障。正是这些联畅的通信,确保了横城战斗的大捷。此战,117师共歼灭美军第2师9团2个步兵营、1个榴弹炮兵营和南朝鲜军第8师近2个团,毙伤敌850余人,俘敌2500余人,创下了抗美援朝战场上一个师在一次战斗中俘敌最多的战例。坑道通信记者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崔伦撰写的《忆抗美援朝战争的通信保障》一文中还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在第二次战役中,39军军、师之间在战役期间共架设线路238公里,形成了4条干线,使该军在3次转移中均与‘志司’及各师保持了顺畅的联络。”由此可见,程道健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所付出的努力。崔伦还记述了一个发生在坑道里的通信故事。1952年五六月间,117师在190.8高地战斗中创造出了奇迹般的坑道通信经验。当时敌我双方反复争夺该高地,117师一个班的战斗人员被围困在坑道内。后面部队以为坑道内已没有我们的人,不准备夺取该阵地。这个班带有一部步话机,正当大家情绪低落时,步话机员徐福才沉着勇敢地说:“你们不要急,我想办法与上面联络。”于是,他将天线埋入地下,不出坑道,竟与上级联络上了。后面部队立即反击,夺回了阵地,救出了被困人员。志愿军司令部通信处得知此情况后,派车将有关人员接来,专门召开了座谈会,写出专题总结立即发给各军、师遵照执行。当时通信处的同志也不理解为什么在坑道内天线埋地能沟通联络,就打电话到北京向技术专家请教,开始的答复是“这根本不可能”,等到前线已推广此经验时,又得到答复“这是电波利用坑道口部的反射作用”。可见认识来源于实践。1952年12月,程道健调任39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1953年1月3日10时,美军8架战斗机对39军机关、直属队及其附近村庄进行轮番空袭,轰炸持续近两个小时,程道健不幸中弹牺牲。来源:沈阳发布作者单位:沈阳日报社责任编辑:胡飞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9日
辽宁学习平台作者:周贤忠                       陈琦陈琦,山东宁津县人,1926年生,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6师18团副团长。1939年2月入伍,194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2月22日在抗美援朝空战中光荣牺牲。1952年3月6日,陈琦入葬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西区六排二号。在东北战斗获“英雄奖章”陈琦13岁参加革命,在冀鲁豫军区孟津县宣传队任宣传员,1943年2月调到渤海军区独立团团部当警卫员。1945年春,驻南皮县黑龙村据点的日伪军出动140多人,对周边村庄进行“扫荡”,陈琦奉命率领区队迎敌。他巧妙设伏,击毙多名敌人,缴获长短枪30支,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同年夏天,他带领36名战士,化装成日伪军,进入敌人据点,活捉叛徒李保勇,缴获机枪1挺、长枪51支。1945年底,陈琦所在部队奉命进入东北,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参加了四平攻坚战。1946年5月,陈琦升任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81师52团3营8连指导员。在松花江南的一次反击战中,他率领一个排,在江南岸高家屯担负阻击国民党军任务。面对敌人的猛烈炮火和疯狂进攻,他和战友们与敌人血战到底,在只剩下3人的情况下,仍顽强坚守阵地,有力支援了主力部队的作战行动。战后,陈琦荣获“英雄奖章”。1949年9月,陈琦调到空军第二航校5大队18中队任指导员。1950年5月,他被选调到第四航校学习飞行。他努力克服文化基础弱等困难,刻苦钻研航空理论和飞行技术,很快就熟练掌握了驾驶战机的技能。1950年11月20日,以独立步兵第170师师部及508、509团团部为基础,在辽宁鞍山组建空6师,下辖第16、17两个团(空17团于1951年1月13日,改称空18团)。同年4月19日,空6师接收苏军驻沈阳一个空军师的装备。1951年6月,陈琦从航校毕业后,被任命为航空兵第6师18团副团长。空12师34团飞行员们争看射击胶卷在空战中不断积累经验1951年11月间,为争取时机,让更多空军部队投入实战,空军首长于同年11月中旬作出决定,由已参战的空3、4师带领新部队作战。1951年12月8日,陈琦率空18团由沈阳东塔机场进驻安东(今丹东)大东沟机场进行备战。陈琦针对大部分飞行员飞行训练时间短、飞行技术基础不够牢固等情况,与其他团领导认真分析研究,逐人制订训练计划,组织开展航空理论学习和飞行技术培训。经过半个多月的突击训练,飞行员的战术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同年12月30日,空18团正式担负战斗值班任务。1952年初,美军为了加强其空战力量,增调了一批参加过二战的特级飞行员和“王牌飞行员”到朝鲜作战,这也进一步锻炼了志愿军空军队伍。1952年1月5日,美空军出动F-80战斗轰炸机群袭击清川江桥和铁路运输线。陈琦主动请缨,率20架米格-15飞机升空迎敌。由于是首次与美空军作战,缺乏实战经验,未能抓住有利战机痛击敌人。归队后,陈琦首先从自身查找问题,主动进行自我批评,同时带领大家认真总结教训,针对美空军作战特点,研究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探索出多套克敌制胜的战法。1952年1月31日上午,空16团出动36架飞机在朝鲜平壤附近上空与12架美机空战,1大队大队长许秀玉击落F-84飞机1架;2大队中队长朱玉廷击落F-86飞机1架。这是空6师参加抗美援朝空战首次击落敌机,这也极大地鼓舞了陈琦所在的空18团的斗志。整装待发的志愿军空军首开空18团击落美机纪录1952年2月下旬,志愿军空军采取奇袭战法,深入到平壤以南地区打击分散的美机。2月22日10时47分,前方雷达部队报告:成川地区有3批24架,平壤东南40公里处有8架美军飞机在活动。11时1分,空6师起飞米格-15歼击机40架,其中空18团22架飞机为攻击队,空16团18架飞机担任掩护,由陈琦率领,打击活动于成川地区的美机。参战人员积极研究战法到达成川地区上空后,美军飞机已逃走,地面指挥所命令他们对平壤以南地区敌机进行攻击。陈琦率队高速飞抵战区,果断命令空16团18架飞机在10000米高空掩护,空18团1大队、2大队在3大队直接掩护下,下降至4000米高度搜索敌机。当飞至谷仓、三登上空时,僚机门贵成从云缝隙中发现右前下方3000米处有1架B-26轰炸机和2架F-86飞机正在攻击志愿军地面目标。接到僚机报告后,陈琦果断右急转俯冲接敌,距敌500米向美空军B-26轰炸机展开猛烈攻击。敌机中弹,妄图加速逃跑,陈琦紧追到200米距离时,将美机套进瞄准具光环,三炮齐发,将其击落,首开空18团击落美空军飞机的纪录。第2中队中队长杨海瀛也击落1架美机。当陈琦准备攻击另一架美机时,不幸被敌机击中,飞机操纵失灵,陈琦被迫跳伞,因失血过多光荣牺牲。来源:沈阳发布作者单位:沈阳日报社责任编辑:胡飞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9日
人民日报作者:邱华栋                                                        今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5周年。多年来,这一社会公益事业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截至2023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赠收入223.11亿元,资助困难学生728.4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1064所。在这一时间节点上,何南的长篇儿童小说《在希望的田野上》由晨光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他作为一名作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自然流露。《在希望的田野上》讲述了一个受益于希望工程,又投身希望工程、回报社会的故事。尽管它是一本儿童小说,但何南笔下的故事有多条线索,这些线索或明或暗、或繁或简,交织又分开、独立又相关,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的小说世界。女教师郝彤心在大学毕业后,为回报培养自己的希望小学,与恩师刘美英并肩工作,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但刘老师并不想让自己寄予厚望的女生一辈子待在一所山村小学,因此想方设法逼她离开。最终,郝彤心离开家乡,来到故事发生地——龙邑市一所学校任教,并与刘老师断绝联系多年。严夏夏青春叛逆,与父母关系不睦,学习成绩不佳,但在郝彤心的教育下,在与云南哈尼族女生艾雅的互相帮助、共同取暖中有了可喜进步,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并“化干戈为玉帛”,巧妙地将郝、刘二位老师中断的感情接续起来。艾雅是云南蒙自一所希望小学的学生,她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非常乐观,这是希望工程力量的体现。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他们不仅自己处在阳光下,还会影响更多同龄人,比如小说中的严夏夏。何南不甘心让《在希望的田野上》单调、纤弱、干瘪,而是设法使其时空阔大、内容丰赡、冲突复杂。或许对于一部儿童小说而言,这个容器的空间相对逼仄了一些,但何南在尽力把更多的东西装入,又尽力使之不拥挤,这种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事实上,如果把写这部小说当作跳舞的话,何南可谓跳得自然流畅且有自己的风格。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没有虚构,就不能进行写作,整个文学都是虚构出来的。”这无疑强调了虚构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性。小说的核心在于虚构,但虚构不能闭门造车,更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要将生活作为取材的源头活水。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绝不是生活的旁观者,而一定是生活的参与者、体味者、记录者、创造者与改善者。《在希望的田野上》后记中,何南提到,动笔写小说前,他专程从北京回到家乡河南,到河南省第一所、全国第五所希望小学——新县希望小学在内的多所学校采风,在与当地师生的沟通中,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回北京后,何南把这些资料精心整理,通过心灵的过滤和情感的发酵,使之最终成为小说创作的素材。可以说,作家是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渐渐有了主题的设定、讲述的角度、小说的架构和人物的轮廓。到了这一步,严夏夏、郝彤心、艾郅埙等人物已呼之欲出了。希望工程之所以是一个大工程,不仅因为它需要资金与爱心,更重要的是需要源源不断的希望的种子。我想,作家的责任心,也是能播撒希望的种子。愿这样的种子越来越多。(作者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责任编辑:贾倩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