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见别人善一定要以他为榜样,好好向他学习 康会长细讲《弟子规》第99集
发布者: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原创
2020年12月26日
我们必须每天学习才会明白善恶是非 康会长细讲《弟子规》第98集
发布者: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原创
2020年12月26日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05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06 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07 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08 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09 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10 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11 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12 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13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14 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15 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16 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17 乳姑不怠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18 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19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20 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21 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22 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23 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24 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12月26日
佛说,父母恩难报。深以为然。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长。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母的爱,沉甸甸、满盈盈。知乎上有个问题:假如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做什么?有个回答让人鼻子发酸,眼泪打转。是啊,人一生有很多身份,是人妻人夫、是儿媳女婿、是老板、是员工……可唯独为人子女,又有几人能自豪地回答自己合格呢?亲朋好友的人情可以还,伴侣的爱情可以还,唯独父母的恩情还都还不完。人这一生,只欠父母。 01 父母,是生命之源孔子曰:“人之身体受之于父母精血。”父母精血的融汇,给予我们身体和生命。母亲怀胎十月之苦,父亲的步步守护,才使得我们平安降临人间。他们编织了无数日夜,付出了无数心血与汗水,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这些,也只有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才更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伟大。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又在全力以赴护我们周全,危急时刻更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孩子的平安。在病房与一位孕妈聊到她母亲怀孕生产的经历,感动到流泪。她怀孕时呕吐得厉害,吃不下饭,工作压力大,一点小事就莫名地跟老公发脾气。连她老公都感叹每次吵架她总是看到不好的一面,怀孕后像是换了个人。她父亲跟她讲了母亲当年的情况,听得她大彻大悟、泪眼婆娑。母亲总是安慰她怀孕不苦,自己却承受很多苦难。当年,她母亲怀孕期间胆汁酸偏高,还患有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随时可能发生抽搐。从孕晚期开始住院治疗,一边要强忍着胆汁淤积造成的全身瘙痒,经常痒得无法入眠,从天黑一点点看到太阳升起;一边卧床打着一瓶又一瓶点滴,手打得发肿、淤青,只为了保胎。可她母亲就这样一直乐观地忍着,还不停地给那时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她,鼓劲加油。生产时又遇难产,医生在询问她父亲保大人还是孩子时,两难后决定一定要先保大人。可据她父亲说,她母亲坚决不同意,连连央求:“一定要保我女儿,一定要啊。我已经活了这么多年,可孩子还没有看过这个世界一眼呀……”听到这里,眼泪已经止不住地往下流,心像被人掐着一样生疼、生疼。上天庇佑,万幸,母女平安。她的母亲用大无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与死神斗争,赢了这场殊死争夺。父母的爱超越生死。父母给了孩子最初的生命,又用他们的一切去守护孩子安好。司马迁在《屈原列传》有云:“父母者,人之本也。”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父母是根,他们赋予我们鲜活的生命,才使我们能够向阳生长。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父母是源,是我们出发的起点,是我们生命永恒的源泉。 02 父母,是避风港湾龙应台说: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家,是无论在外漂流多久,它永远是温暖的避风港湾,任何地方都无法复制比拟。《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在上海奋斗8年,高消费和小资格调的她过着精致穷的生活。父母想让她回家,不想她很累,但是从来不会强迫女儿,而是尊重女儿的选择,默默支持并成全着。他们守着一个小家,看女儿远飞,唯一的心愿就是,女儿累了能回来歇歇。直到王漫妮遭遇情场失意,辞了工作,租不起独居房屋,在硕大的都市没了立足之地。她想起了家,想起了还在家乡的父母,只有那里,才能安放孤寂的灵魂。王漫妮回到老家,虽然她佯装没事,可父母一眼就看出她心事重重,没有责备当初她不听劝在城市打拼,而是满眼心疼她、接受她的失落和沮丧,为她举办了声势浩大的30岁生日流水席让她开心。她偎依在妈妈身旁,母女俩的对话直击人心坎儿,多少人眼眶早已湿润。“你这突然回来了,你知道妈妈心里有多高兴吗?”“妈,回家真好。”曾看到一段话:对于背井离乡的我们,远离父母,只是为了寻找自己所谓的那个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的梦想。直到撞得头破血流,磨得没了生气,哭得黑了天空,才突然发现,只有家,只有父母,才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只因家中有父母,一句“回家真好”,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当我们遇到困难迷茫无助时,家中的父母,像黑暗中的灯塔,照亮前行的方向;当我们面对生活濒临绝望时,家中的父母,像沙漠中的绿洲,给予我们一丝希望;当我们步履匆匆劳累不堪时,家中的父母,像海洋中的小岛,安放我们疲惫的身心。哪怕王漫妮最后还是选择回到上海,父母纵然有千般万般不舍,还是尊重、成全女儿,希望她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拿了原本给她准备的嫁妆作为她重回上海的资金。父母,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无条件接纳我们所有,他们一直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是替我们遮风挡雨的巨人,是我们栖息的温暖港湾。 03 父母,是孤独的守望者时光荏苒,原来那个依赖爸妈抱抱的孩子,遇到陌生人会躲在爸妈身后的孩子,长大了。大到可以独自远离父母和故乡去追逐梦想,独自面对和解决种种难题。父母只在盼望着、守望着,他们的孩儿有时间可以回家。我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每次回家,都能看到爸妈眼中闪烁的光芒,脸上绽放的笑容,看到皱纹又悄悄地爬上了他们的脸庞,但那笑容却依旧灿烂如花。在家的日子,父母开启购物模式,大包小包的东西拎回家,又在厨房忙得不亦乐乎。我想要帮忙都会被推出来,父母的理由是:“好不容易回趟家,在外面多辛苦,赶紧好好歇着,这里有爸妈……”看着爸妈忙碌的身影,看着他们不再挺拔的脊背,看着满桌热腾腾的饭菜,鼻尖开始泛酸。吃一口佳肴,眼含的泪珠终于掉了下来,这是久违的“爸妈的味道”呀。有人说,父母把对儿女的思念和爱,放在了一蔬一饭、一勺一菜之中,儿女吃到了,这样的守望才有了希望。在家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临行前,爸妈在行李中放满了家乡的味道,妈妈蒸的馒头、爸爸包的饺子,还有各种特产。他们把牵挂和爱装进了行囊,希望我一路平安,勿念他们,归去远方。离别时,爸妈目送我进安检,正如龙应台所描述,“用视线一寸一寸地挪”。父母的目光随着我的步伐移动,摆着手,脸上依然挂着笑容。但此刻笑容的背后,不再是欣喜,而是守望、是不舍。热闹过后,我知道,家中又是一片冷清安静,爸妈依旧在盼望着、守望着,下一次,我的归期。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在远方的游子啊,孤单时莫怕,还有父母在家中守望。 04 前不久,撒贝宁在《你好生活》节目中分享自己升级当爸发出去的第一条微信,让人动容。撒贝宁在双胞胎出生后,第一条微信发给了母亲,“你的两个小孙子出生了”,但是没有收到回复。他的母亲早已去世,再想接到母亲的信息永远都不可能了,就这样天人永隔。寥寥数语,如此愧疚和遗憾,像极了许多人的感受,道尽了许多人的遗憾。撒贝宁曾说他做错了一件事:“我一直以为,让我妈妈以我为傲,是送给她最大的礼物,可是后来才发现,我最大礼物还没来得及给——那就是当她还在我身边的时候,多和她待一待。” 父母在的时候,不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不懂得失去的痛。当我们取得成就和喜悦,多么希望父母能够见证,能够一同分享,可到最后才发现,身后空无一人。这种痛苦,这种感悟,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错过了,永远都无法弥补。作家毕淑敏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时光如水,岁月如梭。我们在成长,父母却在老去。父母害怕时间走得太快,来不及参与我们的后半生;我们希望时间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用余生去报答父母的爱与恩。趁时光还好,父母还在,余生,请善待,请感恩;及时陪伴,不留遗憾。原创:碧读·媛公子 来源:碧读好书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12月26日
培养孩子贵在坚持文|湖北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李自斌我认为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品德比能力更重要。如果真的探讨起来,我认为家长培养孩子主要是两个字:坚持。坚持在平常中,坚持在每个环节,时时刻刻在坚持。家庭教育的大道理大家都懂,网上微信上到处转,关键是哪位家长能坚持!我做过14年高中班主任、2届年级主任,带完13届毕业生,当了19年的爸爸,我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以家长与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视角来与大家交流一下。我提三个问题和四条建议。向家长提的三个问题如果说家长是个职务,那么这个职务是伴随着孩子出生自动拥有的,不需要别人任命。那么我请问大家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果做家长是你的事业,你的这个事业现在走到哪个层次? 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这篇文章提出家长有五个层次。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我想问各位家长,除了愿意为孩子花钱,你还会为孩子花时间吗?你会花时间吗?你还会有更高层面的思考教育、思考孩子的人生规划、思考与孩子同步学习,伴随孩子成长吗?能够始终与孩子成长对话吗?你的思想与孩子成长的步伐合拍吗?我想大部分的家长可能花在物质上多一些,精神层面的要少一些。我们做家长的是否满怀热情和梦想,是否科学做家长、理性做家长,而不是以“父爱母爱的名义”,在有意无意中伤害我们的孩子,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呢?第二个问题:现代家庭教育的十把刀,你无意中使用了哪几把? 第1把刀:太多的关爱 , 使得孩子不知珍惜;第2把刀:太多的唠叨,使得孩子逆反对抗;第3把刀:太多的干预,使得孩子缺乏自主;第4把刀:太多的期望,使得孩子难以承受;第5把刀:太多的责备,使得孩子失去动力;第6把刀:太多的迁就,使得孩子不知约束;第7把刀:太多的在意,使得孩子要挟家长;第8把刀:太多的享受,使得孩子不知节俭;第9把刀:太多的满足,使得孩子缺乏快乐;第10把刀:太多的溺爱,使得孩子不能成长。你以为父母无偿地付出就会有理想的回报?虽然我们付出不图回报。我们要爱孩子,更要让孩子感知我们的爱,不要让爱泛滥,也不要什么都以爱的名义。随着孩子的越来越大,家长们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1)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越到高年级,身心的发展对家教水平提出更高要求;(2)家长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水平有限、权威下降;(3)相处时间很少,机会减少,缺乏深度的交流;(4)新时代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但是,不管挑战有多大,对孩子的管教永远是你的事业。因为你是孩子的家长,终身不能辞职不能退休的职务,18岁以前你不管,18岁以后还是来找你麻烦。你后半生的幸福指数就是你的孩子发展状况。所以我们家长朋友不要只管现在快活,不管孩子,将来烦恼不断,只要孩子过不好,你一辈子就会牵肠挂肚,这就是父母!第三个问题:开家长会你提前备课了吗? 一般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中,有爷爷奶奶参加,也有亲戚代表,妈妈家长多,要特别对当爸爸的能参加家长会点个赞,对夫妻都参加的点个赞。家长会就是教育者的大聚会,家长是我们老师对孩子教育的合伙人,合伙人不来如何合伙教育你的孩子,对你自己的孩子你就不上心,还能指望别人上心?老师可以上心,但是效果就差远了。家长要提前备好课,至少完成四个环节:(1) 安排好本职工作,按时参加。如确因工作忙脱不开身,则应向班主任老师说明情况,请假,日后约请老师单独交流,不要错过时机。 (2) 赴会前有机会应认真地与孩子谈一次话,带着问题与老师作个别交谈,主动向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征求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把问题、忧虑全部提出来,和老师共同研讨。(3) 认真听取学校领导或老师关于学校情况的汇报,重点领会学校工作的进展和教育的发展趋势,从而明确学校和老师对孩子提出的要求。(4) 回来后与孩子认真谈心,交换意见,与孩子共同研究改进措施,制订下一步努力目标。教师教学负担重,精力有限,因此,家长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及时向老师反映和了解孩子表现情况,以便学校家庭共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给家长的四条建议我们做家长的要注意哪些呢?建议1、相信和配合学校老师很重要。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下边两角是家长和老师,教师和家长的长度可以决定学生的人生的高度。学生是顶点,无论活动的方式还是内容都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我们办学的追求点!家长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非议老师,非议学校的规定要求。这不利于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会让孩子增加抵触情绪、投机心理。如果家长不尊重教师,你的孩子对老师的尊重也好不到哪里,学习效果也不会好。我记得我儿子的班主任,第一届当班主任,第一次带特奥班,当时二十多岁,我一直对儿子班主任很客气也很尊重,因为我相信他。我们有的家长朋友瞧不起年轻老师,也不尊重年轻班主任。其实,我们都是从年轻过来的,优秀与年龄不成正比。我作为家长从儿子上幼儿园开始,就与他的老师密切来往。我知道尊重孩子的老师也是在尊重我自己,同时我在赢得未来。我与我的爱人从有孩子就定了规定:(1)夫妻双方管孩子,只要一个在管,另外一个就不能插,其他人也不准插,不管对错;目的是维护权威;(2)夫妻双方不能在孩子面前出现激烈争吵,有问题私下解决;目的是孩子有安全感;(3)夫妻双方不能在孩子面前非议对方的老人,有想法私下交流;目的是孩子尊老孝顺。既然我们是教育的合伙人,我们就要同向同心,信任配合。建议2、对孩子的教育要讲究策略。你知道孩子在成长变化吗?你知道孩子现在在想什么吗?你会与孩子交流吗?许多家长在社会在单位能言善辩,但由于不知道亲子沟通技巧,和孩子说不到一起去,坐不到一起去。多年来我在孩子面前,既有严父的一面,也有挚友的一面。记得2017年元旦我儿子上大学后回来的当晚,我们父子俩平躺在儿子的床上,两个爷们床头胡侃神聊一两个小时,我谈了四个问题:如何把握大学的学业与创业;成绩与活动;恋爱与成家;出国与考研。孩子在成长,你要知道该管与不该管的尺度,理解与尊重的重要。如何与孩子谈话?这里有几个建议:首先是抓住把柄谈。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如果家长谈话抓不到点子,整天泛泛地要求他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一见面就反复叮嘱“要好好学习”,成天将陈词滥调挂在嘴边,孩子不烦才怪!如果家长平时多观察,积极与老师沟通,多到学校走一走,了解一些真实的具体情况,那么一旦谈话,“某月某日某时某地某事”内容确凿具体,学生一下子被点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关注他,也不会狡辩托词了,再继续谈下去效果会截然不同。其次是集中时间谈。学生平时忙于学习,外面任务重,人累,回家你啰嗦,心累,没有喘息的空间,他怎么可能会与你心平气和的坐在一起呢。因此平时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注意场合,一周或一段时间,找一个不受干扰的固定时间和地点将问题集中起来,家长提前备课,很庄重地与孩子坐在一起,要么不说,要说则集中起来一次说到位,有力度有深度。其三是针对问题谈。成长中的孩子不可能没有不足,而且不足表现在多方面。与孩子谈话不要奢望面面俱到,全面开花,集中地针对一两个问题突破就足够。其他问题时机不成熟则不谈。谈的多,面拉得宽反而效果不好。要就事论事,孩子最忌提陈年老帐,与其他孩子攀比,胡乱联系,主观臆断。总之,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谈事说服他,既指出问题又给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于肯定。相信孩子,给孩子以成长发展的机会,孩子才会慢慢理解家长的苦衷,才会慢慢敞开心扉。建议3、需要懂得三种基本教育理论。做不断学习的家长。家长要研究孩子特点、了解孩子学习阶段的情况,密切专注孩子的变化和需求,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真正扮演好合格的监护人角色。我们许多家长朋友,出发点是好的,用心是良苦的,但是培养目标是盲目的、教育观念是滞后的、教育方法是随意的、教育知识是贫乏的。想要当一名合格的家长,我建议家长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以下教育理论。(1)最近发展区理论:别老是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比较!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我常说的“看起点,比进步。”每个孩子知识能力、情商智商有差别,每个孩子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我们多纵向比,孩子自己多与自己比,今天与过去比,只要现在的自己超过过去的自己,就应该肯定自己,鼓励孩子。总成绩不够理想,单科在进步也要肯定,这块知识不行另外一块知识相对过去解决了也应该肯定,奋斗目标让孩子目前看得见,够得着,才有希望去努力,跳一跳摘桃子。不要老是关注分数,而是多关注名次的变化,只要年级的名次在进步就行,没有进步也要冷静分析而不是武断全盘否定。每个孩子只要盯着下一个目标,每次小步快走就行。每个孩子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的发展也是不一样的,不能拉得一般长,提一样的要求。不要横着比,人比人,气死人。(2)压力与绩效理论: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大压力压力与工作绩效成一个倒U型的关系。压力太小不利于激发人的动力,压力过大又使人被压抑,导致不能得到高的绩效,所以要有适当的压力才能有一个好的工作绩效。北大清华谁不愿意上?但并非北大清华人人都能上。在努力中实现,在实现中找到成功的感觉,不断的增强自信,才会不断进步。适度的压力是动力。不当的压力是反动力,并非压力越大动力越大。学会因人而异,适当加压或减压。我们许多孩子之所以成绩不稳定,要么是家长加压过度,要么是自我加压过度,都会造成荡秋千。过山车的成绩也不是家长需要的,这种状态看电影很刺激,看孩子就要命。每次给孩子提奋斗目标要切合实际。(3)教育的先天论和后天论:鸡窝是飞不出金凤凰的;丑小鸭原本就不是鸭蛋孵出的之所以我提醒先天论不是强调绝对性,而是告诫家长:鸡窝是飞不出金凤凰的;丑小鸭原本就不是鸭蛋孵出的,是误落在鸭窝的天鹅蛋。孩子走多远,家长先审视自己,当年的读书状况,现在对生活的努力状况,爹妈都不一样,何况孩子!不再把超越的希望一股脑儿压在孩子身上。所以学会加压,适当减压,不能没压,科学用压。不要把三代的压力交给孩子。我们在座的家长年龄都差不多,目前发展的都不一样,为何要求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一定要一样呢,甚至必须超过别的孩子呢。但是我们对孩子的努力可以缩短差距,一代比一代强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当前学生有个别差异性,大多智商都一样,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不少,小聪明一时走运,大智慧一生走运,大智慧是什么,就是后天不懈的努力。当今世界很多稳稳成功的都是看起来比较笨比较卖力比较吃亏的那些人。做人如此,读书也是如此。有时我们作为家长的,总有攀比心,让自己的孩子与别家的孩子比,结果闹得两代关系紧张,我奉劝家长,您怎么不自己也与别的家长比呢?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将希望寄托在下一辈子上,指望孩子给自己翻本?有点太自私吧。期待可以随孩子进步缓步增长,但是不能无限期待。有时将这种期待藏在心中比挂在嘴上更有效。我们首先是有保证有一个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孩子。建议4、孩子是看着家长的背影长大的,和谐的家庭比什么都重要。夫妻关系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大树,是孩子的靠山,没有父母就没有家,更谈不上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要成为学习型家长,家长的学习行为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中小学生的家庭,最好不要经常在家里打牌玩麻将,也最好不要整日里高朋满座喝酒闲聊的,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我过去的家庭公约:只要孩子不毕业,家里是不设牌桌的。我常常与孩子比赛晒业绩,比如2016年高考后我与儿子约定,当儿子拿回大学通知书时,我一定将自己多年的教育研究整理成专著,现在终于出版了,各新华书店都上市啦。父母生活正能量,不愁孩子不正能量。人到中年,事业要,家庭也要!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不管我们在外面如何轰轰烈烈,最终我们还要回归家庭。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关注他的成长,同样可以作为一项事业!多一个成功的孩子,多一个成功的家庭,成就和谐的社会,不也是在为社会汇集正能量吗?谈几句家庭教育的感悟1、你可以不优秀,但是你可以表现很积极。2、你可以生活委屈,但是你可以表现得很热爱生活。3、你可以很平凡,但是你不能表现太平庸。4、你常常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你指望孩子积极乐观发奋自强?5、你成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你指望孩子努力做事学有成就?6、你不爱学习瞧不起老师,你指望孩子渴望知识尊重老师?7、孩子是看着家长的背影长大的。8、每一位成功的孩子都在父母身上找到优秀的因子。9、每一位失败的孩子都在父母身上找到潜在的根源。10、管教孩子必须父母思想统一立场一致。11、关爱孩子必须理性科学让他感知。12、教育孩子是一项永不退休的事业。家长朋友,期望孩子成才不是说在嘴上想在心上,更要体现在长期行动上。家长朋友们,孩子学业成长的过程,有风有雨还有阳光,我们要坦然面对,没有不变的社会,只有我们对孩子不变的心。家长朋友们,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就是投资自己的后半生幸福!
发布者:孝德童子园
2020年12月26日
               中华上下五千年,               华夏文化千里传。               万里路途多遥远,               异国他乡美名扬。     《弟子规》是中华文化在校园的一部瑰宝,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经久不衰。中华经典巜弟子规》,便是镶嵌在传统文化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弟子规》是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  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传统文化,学国学、诵经典,我们救兵学校开展了“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弟子规》诵读活动,我们一起诵读它、 感受它、让它优美的音律缭绕在校园中,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我们一起领略救兵学子们的风采,一起倾听他们激情澎湃的声音。  阳光洒进教室,温暖师生。我们学校以诵读《弟子规》为载体,利用晨会时间诵读《弟子规》。金藉校长和杨智博主任融入班级,感受国学经典。朗朗上口的《弟子规》缭绕着整个教室,正如孩子们所诵读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老师们教育孩子们要做到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要珍惜此刻的宝贵时光。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的宽裕一些,学习时要抓紧时间。只要功夫到了,不懂得地方自然就通达了。”老师的教诲时刻萦绕耳际!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做人最要紧的是自身的道德、学问、才能和技艺。如果这些方面不如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尽力赶上。”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诵读国学经典,让孩子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用经典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因为经典,所以诵读;因为经典,所以传承。  诵读《弟子规》,营造书香校园,感受经典魅力,传承优秀文化。  《弟子规》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 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标准, 是提高国民素养的启迪,我们要好好诵读并牢记于心,学于课本,用于生活,才是真正的懂得…诵读,是每天无法言喻的小确幸。诵读,是每天带进心灵的一道光。走进经典——让阅读成为习惯诵读经典——使书香飘满校园感悟经典——将传统种在心田诵读经典,启迪心灵。在诵读中,感悟美文经典…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血脉中流淌。吟诵经典让中华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学校还开展了《弟子规》手抄报评比活动,为全校学生开辟了充实文化底蕴的窗口,搭建了表现文学素养的舞台,学生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再次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  做人要懂得感恩,正因如此,《弟子规》总叙下来紧接着就是以《入则孝》为开篇,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心怀感恩,不忘初心。  把圣人的教诲落实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牵手《弟子规》,让《弟子规》伴随孩子们成长,一起做"守规矩、知礼仪、懂孝顺、会感恩、爱学习"的好少年。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我们相信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救兵学校诵读经典的氛围将更加浓厚。让我们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让经典滋润童年,让书香充满校园!              严冬暖阳风和畅,              庙小少年义气扬。              诵读经典已成风,              诗文韵律广传诵。              演绎经典有专长,              滋润心灵溢书香。我们期待:通过声音唤回经典的记忆、通过记忆去撷取美好的瞬间、通过诵读经典去品味这漫长的永恒。我们期待:救兵师生演绎出更多的精彩,画出更美的画卷!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打造浓浓的书香校园,让诵读国学经典成为我校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愿救兵镇的莘莘学子,与经典为伴,与圣贤同行!撰稿人: 王婧摄影 : 杨智博    焦健审稿 : 金藉
发布者:瑾年
2020年12月25日
12月18日至19日,保定市易县上隘刹村首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开课。“大讲堂”由对口帮扶单位——河北省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举办,并邀请邢台市传统文化协会老师现场授课。据了解,“大讲堂”将作为文明培育系列活动持续开展下去。课堂上,老师从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婆媳关系等身边事讲起,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话,把大道理融入一件件生动具体的小事中。在讲到爱党爱国、孝老敬亲时,老师还进行了歌唱和朗诵,感动处,不少村民流下眼泪。目前,在对口单位的帮助下,上隘刹村正在开展包括集体经济培育和“文明户”培育两方面内容的“双培育”工作。第九地质大队党委书记冯胜表示,举办“大讲堂”活动旨在引导村民切实转变思想,把讲文明真正变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变“要我文明”为“我要文明”,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和谐文明乡风。扶贫工作队将在上隘刹持续开展各类文明培育活动,让具有地矿特色的扶贫开发模式照亮小康之路、助力乡村振兴。(保定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融媒体记者 韩文祥)
发布者:瑾年
2020年12月25日
群书治要三六〇》第十句:【禁令不明,而严刑以静乱;庙筭不精,而穷兵以侵邻。犹钐禾以计蝗虫,伐木以杀蛣蝎,减食以中蚤虱,撤舍以逐雀鼠也。】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五十《抱朴子》。“禁令不明,而严刑以静乱。”“乱”,《说文解字》解释为“不治也”。“静乱”就是平定乱事。“庙筭”这个“庙”是朝廷的代称,“筭”是谋划的意思。“庙筭”就是朝廷对国事进行的谋划。“穷兵”指竭尽武力。“钐禾”,这个“钐”是割、劈、砍的意思。“蛣蝎”,“蛣(蠹)”和“蝎”都是木中的蛀虫。“中”是击中、杀害的意思。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禁令不明确,却用严刑来平定乱象;朝廷对国家大事的谋划不当,却竭尽兵力去侵犯邻国。这就好像割掉禾苗以消灭蝗虫,砍掉树木以消灭蛀虫,吞下毒药以杀死跳蚤、虱子,拆除房舍以驱逐麻雀和老鼠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如果抓不住解决问题的根本而意气用事,结果让怒气做主,瞋心一生起,就失去了冷静,从而看不到事实的真相,所采取的措施也解决不了问题,最终还损害了自身。这句话运用在君道修身上,就是告诉我们,修身就是要修我们这颗心,让我们的心时时刻刻保持水平如镜的状态,波澜不惊。如果我们这颗心起了大风大浪,就像一个人在暴怒的时候作出的决策一定是偏激的。当我们看人不顺眼,对谁不满意,或者起了小小的嫉妒之心时,就像水起了波纹一样,对外界的映照是不如实的。只有恢复到水平如镜的时候,面对任何事情都沉着冷静,即使是泰山崩于前也面不改色,这样的修心才算有了功夫。“禁令不明,而严刑以静乱。”这个“乱”就是不治,社会为什么会出现乱象?国家为什么得不到治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禁令不明确,人们不知道应当提倡什么、禁止什么。禁令就是规矩。有人把《弟子规》比作人生的交通规则,就像我们开车,如果没有交通规则,就会出现车与车相撞的事故。做人以及国家治理没有规则,也会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混乱。禁令不明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就是没有礼法可依,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无法可依,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不明确,没有行为准则。就是《墨子》中所说的“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一个人的时候,有一种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两个人的时候,有两种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有十个人的时候,就有十种不同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结果“我高兴、我愿意”就成了人们行为的理由,人们都根据自己的意思去做,怎么能够不混乱呢?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政权取得之后,大概不超过五年就要制礼作乐,整个国家都有制度可循,一切都有了标准,这样社会才得以安定。譬如说,我们经常讲做人要遵循“五伦”“八德”。在我们没有学习“五伦”“八德”之前,一些人认为自己很孝敬。有一个小偷被抓进了派出所,警察对他说:“你偷东西,违法乱纪,你这个人很不孝。”结果他很不服气,他说:“你怎么知道我不孝?我这个人很孝敬,我对父母很好。”不学《弟子规》,不知道“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都被抓进派出所了,违法乱纪了,他还认为自己很孝敬。这就是因为他不懂得做人的标准、孝的标准是什么。在历史上,子产治理郑国,郑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他是怎么治理郑国的呢?《左传》中记载,子产治理郑国的时候,他区别了国都和边塞,并且通过乘车和服装的尊卑等级体现他们不同的分属,上下级之间要穿着不同的服饰,田地之间要开挖沟渠作为疆界,住户五家编成一组,这样便于管理。公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给以适当的奖励;骄横奢侈的,依法给予惩办。子产执政一年之后,众人唱道:“子产收取了我的衣帽储藏起来,收取我的田地编伍又丈量,谁去杀了子产,我愿意帮忙!”这时,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于骄奢淫逸的生活,子产提倡节俭,很多人就受不了,就有怨言了。到了子产执政的第三年,众人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来教诲;我有田地,子产使它开发生产。如果子产死了,有谁可以继承他的事业呢?”这时大家对子产的政令都生起了信心,因为按照他这种很明确的政令,国家治理好了,子弟也得到教育了,社会风气也改变了。所以,大家担心他会过世,没有人传承他这样好的治理措施。来源:刘余莉公众号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0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