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公元1046年9月的一天,在河南邓州,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一位双鬓斑白,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和几位诗友在花园里赏菊吟诗。这时,他收到远方好友——滕子京的来信。好友邀请他给江南名楼——岳阳楼作记,信中还附有“岳阳楼”的草图。他看着岳阳楼的草图,慢慢陷入沉思。他的耳边好像传来洞庭湖水奔腾澎湃的声音,势如千军万马;他的眼前仿佛看到洞庭湖水涨满与四岸 齐平,气吞万里长天的包容和博大。他被声势浩大的气浪包裹着,他只觉得有一股激流注入笔端,喷薄而出: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波光粼粼、浩浩汤汤的洞庭湖风光,在他的笔下,一览无遗。波澜壮阔、气势雄浑的洞庭湖,又何尝不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宦海沉浮,他几经贬谪;然而无论境遇如何,他泽被苍生,造福万民的心愿,从来不曾改变。写到最后,他已是踌躇满志,感慨不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位忧国忧民的老人,就是北宋宰相范仲淹。欧阳修称赞他: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不为宰相,便为良医范仲淹幼年孤苦无依,他两岁丧父,后跟随改嫁的母亲到山东的一户朱姓人家。长大后,范仲淹听说了自己的身世后感动不已,他立志发愤读书,救国救民。他辞别母亲,到离家不远的醴泉寺,进行全封闭式的苦读。每天晚上,他都是一边煮粥,一边读书;等粥煮好时已是深夜,他便和衣而卧。第二天早上起来时,锅里的粥已经凉透凝固成一整块,他把粥划为四块;早晚各两块,在配上野菜,就是他的一日两餐了。清苦自律的生活,培养了他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有一次,范仲淹听人说,附近的一个祠庙问事占卜很是灵验。他不由的心里一动,决定前去占卜。到了大殿,他焚香祷告,虔诚叩拜。范仲淹在心中默念:我想有朝一日成为宰相,不知能否得到神明的指示?祈祷完毕,他开始掷杯筊。杯筊落地,结果却不如人意。范仲淹想了想,跪下来,对神明说出了自己的第二个愿望:既然我不能当宰相,请神明指示,我能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他默默祈祷完毕,再次掷杯筊。看到结果的那一刻,他又叹了一口气,还是未能如愿。回去后,朋友见他情绪低落,就问他原因。范仲淹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朋友听。朋友说,你作为读书人求取功名,想当宰相的愿望,我可以理解;但我不明白,你为何还有做医生的愿望?范仲淹郑重地回答:我的理想是当宰相来辅佐贤明的君主,学以致用,让天下所有的百姓生活安定富足。既然神明指示,我当宰想的愿望不能实现。那么退一步来讲,为天下百姓服务的职业,除了做医生,似乎没有其他更适合的职位。在范仲淹的心目中,无论是做宰相,还是做医生;造福万民、泽被苍生的志向从来都不曾改变。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有句话说得好:“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无所畏惧,便是阳光。”公元1015年,26岁的范仲淹迎来人生的第一次转折;他考中进士,历任文林郎、大理寺丞等官职。对于范仲淹来说,做官就要竭尽全力,为朝廷分忧。有一年的冬至,把持朝政的刘太后突发奇想,要求皇上和文武百官在前殿为她祝寿。大家心里都明白刘太后这样做有违礼制,可是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这时,范仲淹站了出来,他给皇帝上疏说:“皇帝有事奉亲长之道,但没有为臣之礼;如果要尽孝心,于内宫行家人礼仪即可,若与百官朝拜太后,有损皇上威严。”范仲淹又紧接着上了第二道奏疏,要求刘太后还政于皇帝。范仲淹此举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他之所以“胆大妄为”,是因为心中装着国家、朝廷;他想为皇上分忧的一颗忠心,从来不曾改变,他早已将个人荣辱置之度外。一手遮天的刘太后怎能咽下这口气!范仲淹被贬出京城,被同僚誉为“此行极光”。范仲淹虽然被贬,但皇上却记住了这位为他分忧的臣子。刘太后去世后,范仲淹被召回京城。皇上给他安排了言官的职位—右司谏。范仲淹不负皇上所托,他把言官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有一次,郭皇后误伤了皇上。这本是一桩小事,但皇上却动了废后的心思。善于察言观色的宰相吕夷简,因与郭皇后有嫌隙,支持皇上废后。范仲淹听说此事后,立即率领众多官员为郭皇后求情。虽然他据理力争,怎奈皇帝嫌他多事;他被贬到苏州,同僚称誉为:“此行愈光 ”。范仲淹因在苏州治水有功,又被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之职。他的官越做越大,但他直言进谏、为朝廷分忧的秉性却没有丝毫改变。没过多久,范仲淹因对宰相不公平的用人制度提出尖锐批评而获罪,他被扣上 “勾结朋党”的罪名;再次被贬出京城,被同僚称为 “此行尤光”。范仲淹三次被贬,好友梅尧臣见之于心不忍,特作一首《灵乌赋》给他:劝他少管闲事,学做报喜的鸟;不要做像乌鸦一样遭人唾骂的鸟。谁知,范仲淹并不“领情”,他在回复中写下—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八个字彰显了他为民请愿、矢志不渝的浩然正气,也是他忧国忧民的拳拳臣子之心。临危受命,戍边西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虽然被贬出朝堂,可他依然心系朝廷的安危。公元1038年,西北边境战事不断,西夏的进攻打得驻守边境的宋军几乎全军覆灭。朝廷里,人心惶惶。皇上坐在龙椅上,放眼望去,能带兵打仗,力挽狂澜的人,又在哪里?这时,有人向皇上举荐范仲淹。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又一次被推向了历史的前台。当范仲淹接到任职诏令后,马上赶往边关。其实带兵打仗并不是他的长项,但他身负对国家生死存亡的使命感;只要国家需要他,他就会义不容辞地站出来。他用平日所掌握的军事知识,毅然接受挑战。一路上,范仲淹所见皆是面黄肌瘦、扶老携幼,到处流浪的百姓;还有孤坟累累的破败景象。见到边关如此情景,范仲淹心如刀割,他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写到: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首诗不仅写出了他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还有他壮志未酬的感慨之情。范仲淹到任后,一刻也不曾停息。他四处观察地形,积极听取驻军将士们的建议。经过对敌我双方的时局分析,范仲淹认为坚持防守才是上策。正当他按照自己的策略积极部署时,却引起朝中大臣们的极力反对。皇上和主战派认为西夏是个小国家,根本不放在眼里,最后决定攻打西夏。范仲淹听到这个诏令后,急忙向朝廷上书表示现在并不是进攻的最佳时机;但朝廷依然按照原计划执行。结果不出所料,宋兵死伤无数,大败而归。朝廷经此一战,终于采纳了范仲淹的防守策略。他先是修固边城,而后又出重金奖励凿井,大兴耕种。在军中,他又提出把钱当靶心,对射中的士兵进行奖励的方法;他又以优厚的条件招抚边关的少数民族。范仲淹的一系列举措赢得了民心,巩固了边防,扭转了宋朝被动挨打的局面。当时,在西北边境上流传着一首歌谣:“军中一范(即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新政失败,壮志未酬历史的潮流奔涌向前,从来不会为谁停留。公元1043年,西夏请求议和,西北战事得以结束。同年8月,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位同副宰相)。年少时的梦想得以实现,他迎来属于自己的璀璨时光。由于连年征战,赋税增加,百姓苦不堪言。皇上心急如焚,他多次召见范仲淹等人,征询意见。因为在他心中,范仲淹就是那个力挽狂澜,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贤臣。范仲淹深知责任重大,他多次召集朝中大臣商议之后,草拟了一份万言书,提出十项政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皇上革新心切,全部给予采纳;很快,诏书统一颁布,以示天下。范仲淹带领他的团队信心百倍,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没过多久,朝中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官府办事效能提高,财政、漕运等有所改善。新政的推行,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是暗潮汹涌,一有机会,守旧的朝中势力便会酝酿罪名,寻找机会抨击范仲淹等人。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别有用心的人,在皇上面前,不停进献谗言,指责范仲淹等是“朋党”的议论此起彼伏。范仲淹不想让皇上为难,也不想牵连太多的同僚,他自请出任邓州。历时一年有余的新政改革,也随之废止。新政的失败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范仲淹的心中。他虽然被贬出京城,远离朝廷,可他的心却留在了朝堂之上;他关注着这里的一切,喜则为之雀跃,忧则为之担心。范仲淹的一生,忧与乐是他生命的底色,他在忧乐中作官,在忧乐中戍边,在忧乐中新政。当好友滕子京来信,让他给岳阳楼作记时;他把一生的宦海沉浮,忧国、忧君、忧民的情怀,借助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倾泻而出;他那颗造福苍生、宁鸣而死的忠心,都凝结为那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世名言;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化为永不坠落的彩虹,横跨天际、光照千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所向披靡,勇往直前。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8月01日
                                                                             01                                                                            姬姓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也是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曹国、蔡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有近5000年历史。姬姓的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有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411个姓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夏民族姓氏的起源。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02                                                                           姜姓姜姓,上古八大姓之一,源出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秦汉时,姜姓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广泛分布于中、朝、韩、菲、秦和印尼等国。据考证,从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太公起到现在,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包括吕、许、谢、纪、丘、卢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高唐、子雅、雍门、公牛等38个复姓。                                                                             03                                                                            姒姓姒姓,中国汉族姓氏,上古八大姓之一。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姒姓可以说是一个小姓氏,由于分化成了许多个姓氏,分布在各地的姒姓不足2000人。据史料考证,姒姓是一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姓氏。姒姓的祖先是被世人千古传颂的中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出自姒姓的国家主要有夏朝、蓼国、缯国、越国等。姒姓衍化出去了有题、夏、顾、扈、谭、夏侯、鲍、曾、卜、娄、巢、邓、窦、戈、杭、嵇、计、欧阳、莘、蔚、禹、越等30多个姓。                                                                              04                                                                             嬴姓嬴姓,中国姓氏,上古八大姓之一。嬴姓源自五帝之一的少昊,在《帝王世纪》中记载: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嬴姓也。嬴姓最出名的应该是秦始皇嬴政了,现在嬴姓少之甚少,嬴姓人在江苏、山东、云南、北京、河北、福建、浙江等19个省份均有分布。嬴姓的分支有30多个,如李、黄、梁、徐、廉、江、秦、赵、马、葛、谷、缪、钟、费等姓,被后世合称为“嬴姓十四氏”。                                                                             05                                                                            妘姓妘姓是一个中国姓氏,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妘姓是中国传说时代祝融八姓之一,也是八姓之祖。周朝的鄅国、夷国、逼阳国都是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为在宜城,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国名“罗”为氏。                                                                             06                                                                           妫姓妫姓,中国姓氏,上古八大姓之一,与姚姓同源,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属于以居邑名称为姓。妫姓为上古时期原始姓氏之一,始祖是舜帝。妫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妫姓在中国姓氏史上功不可没,率先奠定了陈、田、胡、袁、陆、王、车、薛等许多舜裔姓氏的发展根基。                                                                             07                                                                           姚姓姚姓,中国姓氏,上古八大姓之一,与姬姓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民族社会,至今近5000年,是中国四大历史最长的姓之一。姚姓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舜生于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姓。时至今日,姚姓应该算是一个大姓,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广东、江苏四省。由姚姓演变出的姓氏大约有70多个,遍布世界各地。                                                                             08                                                                            妊姓妊姓是一个中国姓氏,是中国最早的上古八大姓之一。《左氏春秋》中载,妊姓为伏羲氏风姓后代,另说妊姓即“任姓”一脉,是中国传说时代黄帝长子后裔。另有任姓来源于契族,妊姓是契族古老姓氏之一。妊姓后来演变成现在的:任、壬、奚、嵇、薛、舒、仲、祖、且、谢、射、终、佟、修、章、吕、毕、洛等姓。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8月01日
                                                                            微赞直播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之希望。请本会领导及会员代表高度重视,届时出席会议。同时欢迎从事家庭教育的专家、学者、教师和社会各界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识之士报名参会。我们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为了时下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大家共商共议,建言献策,贡献智慧,本会全体成员将不胜感激!会期共两天,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围绕家庭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问题主讲嘉宾康金胜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理事长、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导师研究员),中国企业网•经济文化主编,中国食品报社食品安全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发起人。郭秀艳 “本根教育”创始人,全国巾帼文明岗“专家型校长郭秀艳工作室”主持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田易生 北京大学特聘研究员、客座教授,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苏艳平 内蒙古扎鲁特旗孝德童子园园长,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研究员)。会议流程:
发布者:智慧读书
原创
2022年07月30日
(作者:刘晨  宋佳)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长白县人民法院为全面提升法院凝聚力和执行力,展现法院机关干部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通过开展军训日活动来庆祝八一建军,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长白法院本次主题军训日活动准备充分,做好各项应急预案,确保军训日各项活动平稳有序进行。全体人员能够正确认识到本次军训的目的,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军训强健体魄,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的效果。本次活动邀请专业教官对全体干警开展打靶等军事技能的教学,教官将射击要领,射击过程中诸多注意安全事项进行了示范并做详细讲解并全程对射击者进行保护和指导,充分保证人员安全。通过本次军训活动,法院干警们体会到了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真枪实弹的真实感受并对国防和国家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防控新冠疫情的工作中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干警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充分发扬“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优良作风,主动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积极战斗疫情防控最前沿。通过本次军训活动,有效激发干警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法院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长白县人民法院全体干警将会把本次训练中学习到的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严明的纪律作风,严谨的工作作风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奉献一份力量!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2年07月30日
近日,广东中山属地公安对辖区山塘水库进行巡查发现桂南村田心公园北坑水库无名水塘内有近十名小孩正在戏水十多名大人在一旁陪同玩耍水塘旁赫然立有“严禁游泳”的公告牌桂南村山路崎岖,水库、水塘多特别是水塘内石头尖锐锋利不听劝阻擅自穿行、野泳或戏水,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为防止发生未成年人溺亡或受伤事件,属地公安将14名家长全部带至公安分局组织家长集体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安全常识并依法对涉案家长发出书面《训诫书》作为家长,我们得“依法带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的榜样。懂法、守法,建立法治意识,才能守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正值暑假期间学生溺水事故频发如何做好防范?怎样判断是否有溺水发生?一旦不慎溺水又该如何正确自救?暑期防溺水攻略请家长和孩子们务必一起学习掌握!↓↓↓来源:中国消防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29日
我们的家,是一个温馨和谐而美丽的五口之家。我、老伴、儿子、儿媳妇和一个可爱的小孙子。老伴是军队退休干部,儿子、儿媳妇都是军队现役军官,小孙子上小学六年级。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老伴请一位书法家来家聚会,饭后他说:“你们把这个家经营的真好,我送你们两个字吧。”他现场给我们写下了“和美”二字,寓为“和谐美满”之意。三十多年过去了,这幅字现在还挂在我家的墙壁上。那么。怎样去建设经营好一个“和谐美满”的幸福家庭呢?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下的重要标准之一。公婆在世时,我们一家三世同堂。老伴是军人,单位在外地,不常回家;我一个人带着儿子,并经常把公婆接来北京住。在感情上,我把公婆当做自己的亲生父母对待。在生活上,对公婆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自从进了婆婆家的门,公婆的衣服从里到外包括鞋袜都是我们给老人买。婆母是小脚,穿鞋是个大问题,我们找遍了北京城,只有前门大栅栏鞋店能买到婆婆穿上合适的小脚鞋。每次在大栅栏鞋店,皮鞋布鞋一买就是好几双,婆母每次穿上我买的鞋,高兴地都合不拢嘴,她逢人就夸我,说只有我买的鞋穿着合脚,走起路来稳当。在和公婆相处生活的日子里,我尽全力让老人饭菜吃得营养可口,衣服穿得体面舒适,身上不缺零用钱。婆母当着她三个姑娘的面说:“你们三个女儿都比不上我这个小儿媳妇对我孝顺。”热心帮助解决公婆家其他兄弟姐妹家中的困难,让公婆放心开心地安度晚年。公婆共有六个儿女,大姑姐家中孩子多,生活困难,特别是大女儿考上高中后,学校离家远,没人照顾,这也成为公婆的思想负担,整天不放心念叨,我就主动要求把孩子接到北京借读,由我来照顾,直到上完高中考上大学参加了工作。二伯身体不好,家里孩子多,生活条件稍差一些,我们又把二伯家的小女儿接来北京上学,直到考上军校。那些年,老伴不在身边,我既要上班,照顾公婆的日常生活,还要管好几个孩子。我虽然累点,但为了这个大家庭,我毫无怨言,只要能让公婆思想上没有压力,平安健康,顺心幸福地安度晚年,这也算我尽了最大的孝心。那时候,邻里乡亲们羡慕地对公婆说:“有这样贤惠善良的儿媳妇是你们前世烧了高香。”还有人称赞说我是一个受人尊敬,有善心,有爱心,有修养,有丰富内涵的人。其实,我和大家一样,只是做了一些我应该做的事情。家和万事兴经营好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和付出。一直以来,我们全家人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热爱生活,和睦相处,深受小区邻里的好评。儿子和儿媳妇从结婚到现在,都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从来没有分开住过。如今,小孙子都十二岁了,也是我和老伴帮助带大的。我的老伴是一个为人耿直,敢于担当,对家庭有爱心、负责任的人,退休后学会了买菜、做饭和干家务活儿,闲时写字作画,生活很充实。小孙子从上幼儿园到现在都上六年级了,都是由老伴负责接送。我和老伴主要是管理好家里的日常事情,带好小孙子。我们对儿子、儿媳妇的要求是:不为家庭事情分心,干好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由于家里主要由我和老伴负责打理,各项家务事情落实得井井有条,从而解除了儿子、儿媳妇对家庭和孩子管理的后顾之忧,他们在单位努力学习,团结同志,工作认真,以诚待人,出色地完成了各自分管的工作任务,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多次立功受奖,并受到了组织上的提拔重用。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每个家庭成员来讲,人人都是受益者。我们的小孙子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虽然年龄小,但他心地善良,聪明懂事,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在学校长期担任各年级的班干部,写一手漂亮的好字。在老师和老伴的帮助指导下,多次获得各级组织的书法比赛大奖,小提琴也通过了技术八级。所以说,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每一个家庭成员是多么重要!经营好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是需要用爱心去浇灌的。在我儿子和儿媳妇的结婚典礼上,老伴就向亲家说:“我和老伴会把儿媳妇当自己的姑娘来养的。”儿媳妇进门这十几年,我们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就一个儿子,怎么对待儿子,就怎么对待儿媳妇,不偏心,做到一视同仁,家务活儿尽量让他们少做或不做。我每天给全家做好三顿可口的饭菜,孩子们的衣服来不及洗,我就帮他们洗净,晾干,叠好。我每天早晨6点烧水做饭时,先给孩子们每人晾上一杯温开水,他们起床后不凉不热喝到嘴里正好,吃完饭后安心去上班了。就这样十几年如一日,虽然辛苦点,但看到孩子们的成长进步和家庭的和睦温馨,就是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在我和老伴的传、帮、带动下,儿子和儿媳妇也很懂事,经常给我和老伴买衣物,给家里添置一些生活用品,主动带我和老伴去医院检查看病,有时间就帮我做饭,洗碗,搞卫生。小孙子也学会了揉面,包饺子,洗碗,打扫卫生,倒垃圾。全家每个人出家门打招呼,进家门有问候,真是其乐融融,美满温馨。我认为,再美好的家庭,没有一点矛盾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家庭成员之间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关怀,多一份宽容,及时化解矛盾和问题,家庭就会更加和睦和谐,美满幸福。与人为善,邻里和睦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大家谁都有家,有家就有邻居。邻里之间能共居一地,左右为邻实在是一种缘分。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多年来,我们家的邻里关系一直都处理得非常和睦友好,邻里之间如同兄弟姐妹一家人。对处理好邻里之间的良好关系,我的体会:一是要真诚相待。俗话讲:“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你对邻居以诚心相处,邻居对你也会以真心相待,邻里之间见面,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就拉近了相互间的距离。只有这样坦诚相处,友好往来,邻里之间才能在和谐美好的气氛中生活。二是互相帮助。我家小院里种的菜,经常会给邻居们拿一些,大家共同分享。有的邻居外出几天,让我们帮忙关照一下家中的安全,有的把家里的钥匙交给我们,让定期帮他们给养的花浇水。这既是相互帮助,更是一种邻里之间的信任。经常是老家捎来好吃的,家里做了特色饭菜,相互之间送点,大家共同享用。还有邻居让帮忙给孩子找对象,这几十年来在我的努力下,已经促成了十多对美好的姻缘。邻居和亲友家有了下一代,也让我帮忙给孩子起名,有时候查字典和相关资料经常到晚上一二点钟,经我手起名的孩子不下10人。一些老邻居的孩子见面一叫名字,家长就说,你这响亮的名字还是王奶奶给你起的。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时,我心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三是为邻居排忧解难。在我们相处的邻居中,凡是遇到家中困难,需要帮助的,我们就热情地尽一些微薄之力给予帮助。比如有的家中资金周转不开,我也是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使邻居渡过难关。小区有外来打工的环卫人员、保洁人员有困难,我们都热情的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家里多余的,暂时用不上的日用品、被褥、衣物、家具、儿童玩具,都送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友爱、和谐、温暖。老家村里修路,盖小学校,打电话筹款,我们全家每个人都从自己工资里拿出一部分给予赞助,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尽管这些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但是,我感到大家有缘住到一起,就和一家人一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邻居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大家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温暖,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另外,我还和老伴积极地报名参加社区志愿者的各项活动,比如执勤巡逻,唱歌跳舞,参与社区的安全和环境卫生管理等,为活跃社区的文化生活,传播正能量,把我们的社区建设得更加和谐美好尽一份自己的微薄力量。来源:廉洁海淀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29日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我们主要以年份偏老并已经被后人整理成书的《中国吉祥图说》来了解具体是哪九子。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3、老三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 ,冲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咽吐雾;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8、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项;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chī)尾或螭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29日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另外也指武举中的第一名,称为“武状元”。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为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为清朝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状元刘春霖,一千三百年来共计状元503人。唐代进士要在曲江杏园举行初宴,并游园庆祝,称“探花宴”。以同榜进士中的年少貌美者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迎接状元,探花之名始于此。北宋开始,进士必须经过皇帝殿试,并且定立进士一甲只有三人。初时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俱称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状元左右,如其两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则称探花,又称探花郎。南宋以后,才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沿袭不改。
发布者:智慧读书
2022年0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