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非常有幸在今年8月24日~25日参加了江西于都的"百人千场公益巡讲",在会上听到康校长讲传统文化解决了很多家庭面临的父子、母女、夫妻不和等问题造成的痛苦,我深受感动,因为我的孩子也存在忤逆父母的情况,于是决定我们一家三口都来北京学习。   在这七天里,我们全家都收获颇丰。首先,我自己终于找到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没有发现的毛病,就是存有仇恨心。因为我的工作很忙,也很辛苦,当爱人不如意、孩子不听话时,心生怨恨,发脾气,导致爱人敢思不敢言,孩子跟我对抗.违逆还很恨我。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知道了自己的问题,也知道了以后应该怎么做。 其次,我爱人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道他以前对孩子太溺爱,缺乏正确的教育,所谓"惯子如杀子",导致孩子养成心中没有父母、自私、长幼无序的坏习惯。最重要的是我的孩子通过这七天封闭学习,知道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人活着要遵守伦常,要活在人道上。七天的学习激发了她的爱心、善心,唤醒了她的孝心,她更理解父母的苦心了,这是最大的收益。在这七天里,我们和这里的老师、同学朝夕相处,真真切切感受到她们的大爱和付出,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对我们都是无微不至地关心,在此,我非常感谢康会长提供的学习平台,感谢各位老师每天的精心授课,感谢义工老师每天给我们做可口餐饭。以后我会坚持学习传统文化,并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身边人也更多受益。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2024年11月15日
通过这一周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知,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圣贤文化,凝聚了我们先祖五千年的智慧,我们要用心地学习和承传,让它的光辉照亮后人的人生方向,星火相传、立德树人、无我利他、心胸宽广,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胸怀祖国,有担当、有使命感、责任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天晨起后,在整理内务打扫卫生的过程中修我们这颗浮躁的心。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有灵性的,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有敬畏之心,感恩所有的人、事、物成就了我们正常生活的美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先打牢地基。我们只有把自己的内务、家庭、工作这些小事做好了,才能把大事做好,因大事都是由许多小事组成的。所以每个人只有先做好自己,运营好自己的小家,才能把在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色做好。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每个小家都幸福了,国家才会国泰民安。我非常庆幸自己在知天命的年纪接触到了传统文化,更有幸的是有机会来参加这次家校社教育工作委员会第九十六期家庭教育辅导班的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在自悟自省中重塑自己。我要在家庭中做好每一个角色,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做一个好妻子,辅助丈夫的事业;做一个好妈妈,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担当、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用的青年;做一个孝敬父母、公婆,知恩感恩的女儿和儿媳。百善孝为先,孝是人道的第一步,是一切善心的根本,孝不是给老人多少物质,而是你的心里要时刻想着老人,时刻关注着老人的需求。在此我要反省自己的内心,时刻警醒自己的内心。要不断学习给自己加油,时刻提起勇猛改过的心,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给后代做一个好的榜样。要在改过中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培养更好的孩子,来改变家庭,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时间过得太快了,不知不觉学习在不舍中已进入尾声,这次回到鲁南我一定会把在这里学习的知识和智慧传递给我的同事、朋友,让更多的人走进圣贤教育,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受益。 我一定洗心草面,勇猛地改掉自身的错误,遇到事情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在求己中解决难题。在这里再次感恩家校社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所有工作人员,感谢周到的服务,感谢你们营造的境教!感谢您的身教!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2024年11月15日
一辈子匆匆忙忙,一眨眼人生过了四十五年,回首过往有许许多多的感慨。为了走出迷茫,我参加了北京2024年8月28日~9月3日的家庭教育辅导班,学到了传统文化,身心受到了洗礼。   此次课程让我对规矩、恭敬心、学习做人的重要性加强了认知。《一日常规》里面的每一个规范就像观心的镜子,将在余生中照见自己的不足,帮助自己改过。只有过好每一天,才能过好一生。只有在规矩中不断地反省,才能找到幸福。智慧是从规矩中学来的,肯于改过,才是善。只有端正人生态度,才能改变命运。  以前认为金钱、物质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享乐主义曾经让自己迷失,堕入万丈深渊。在生活的艰难中,我才开始渐渐反省。学到了古圣先贤的教诲才是做人之本,人活到老学到老并不是让我们学习简单的生存,而是在简简单单的生活中、经历中去发觉智慧,追求喜悦圆满的人生。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怎样追求幸福?通过老师的教导,我知道了懒等于自私,自私的人没有福报,自私的人也不会孝顺。如果人想要改变不如意的人生就要从对人、事、物升起敬畏、感恩之心开始,帮助别人才能帮助自己。我努力在生活中践行先公后私、先人后已,最终让自己成为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人生第一教育:做人要勤快,要劳动。如果不懂得需要通过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换位思考,我们当下所拥有的都来之不易,是对生命、他人升不起敬畏之心、感恩之心的。因为自己的付出让他人幸福,自己会得到在感恩中感受爱的流动,人生才有幸福感,才会更加踏实,坚信做个好人用感恩和祝福的心念生活会改变这个世界。命由心造,相由心生,福自我求,境随心转,这是古圣先贤传承几千年的道理,我们要在追求"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道路上,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立志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好人。 来这里学习短短七天,从老师们的教育中一点一滴去反思,去改过,回去一步一步落实,做到听话照做。在做事的同时转心念。在劳动中寻找感恩心,让感恩心变成念恩心,从念恩心转成报恩心,修身养德,积德行善,把这些教导变成生活中的日常。真正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2024年11月15日
    9月7日至8日,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百人千场第二十八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在成都铁道大酒店举行。      7日上午8时30分,现场300百多名成都市民、教育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全国8个直播分会场的听众,全体肃立齐唱《歌唱祖国》,开启公益巡讲帷幕。      宣讲团队阵容强大,宣讲内容精彩纷呈。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会长康金胜、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全国巾帼文明岗专家型校长郭秀艳、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李景春、北大客座教授田易生、一线幼童教育工作者苏艳平、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宋丽娜等传统文化专家学者,围绕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家庭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以成功的教育实践、教学案例、采访互动以及受益家庭现身说法的方式,为现场活动参与者及线上听众呈现一场触动心灵的家庭教育盛宴,助力失和家庭及网瘾、忤逆、早恋、抑郁等问题青少年走出困境。     活动最后环节,专家现场答疑解惑,针对观众提问,给以生动、精辟的解答,令很多人茅塞顿开,对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决当下家庭矛盾和教子难题的方法和路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宣讲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许多人深受感动和鼓舞,大家通过接受采访和微信留言的方式表达听讲受益的心声,对学习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幸福家庭充满信心。    据悉,“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自2021年10月30日在北京启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应各地区委宣传部、关工委、妇联和教育机构的邀请,巡讲活动还将在河南夏邑、湖南长沙、湖北武汉等地陆续举办。(编辑:柴红玲 图片提供:江善博)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原创
2024年11月15日
8月24日至25日,百人千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第二十七场在红军长征出发地、红色圣地于都隆重举行。于都党政领导、教育专家、各界人士以及传统文化志愿者等五百余人出席活动,全国各地十二个分会场近三万人在线观看活动直播。 24日上午8时30分,五百余名与会者和志愿者及各地11个分会场愈千人全体肃立,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拉开活动帷幕。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副会长田易生、于都县长征源小学原党支部书记王志辉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宣讲团队阵容强大,宣讲形式精彩纷呈。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会长康金胜结合《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十几年从事家庭教育的实践,以《一句论语治天下,家和国安天下平》为题,列举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变众多家庭和孩子、实现家庭和谐的成功案例,令与会者为之震憾,生起学习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全国巾帼文明岗专家型校长郭秀艳,宣讲《用国学智慧为青少年成长赋能》,引导家长探索适合孩子成长成才的教育方法。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田易生宣讲《家庭幸福的密码》,让每个家庭都拥有快乐生活的密码和人生智慧的锦囊。一线幼童教育工作者苏艳平强调《童蒙养正,人生幸福之根本》,呼吁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中华礼仪传承守护人武德强讲述“人生十礼”,诠释《生命总有礼相随》。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宋丽娜以《家庭失和对孩子的影响》为题,剖析夫妻不和导致家庭破裂的危害,令人警醒。新时代青年付慧贤结合学习传统文化后的改变和成长经历,坚信《人生要有好老师》。富连昌一家分享《帮助孩子摆脱抑郁的方法》,告诉人们只要夫妻和谐、家庭充满爱,给予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是可以教得好的。为期两天的活动在专家答疑解惑和精彩花絮回放中圆满落幕。宣讲现场气氛热烈,与会者心灵震撼,掌声不断,现场观众接受采访,线上听众纷纷留言,畅谈两天学习的收获和感想。来自广东德能学校校长梁洪瀚说:“宣讲内容犹如及时雨,震撼人心,自己备感责任重大,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和亲师合作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对当下教子难题的方法、途径有了更深刻领悟,更加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于都好人、雨花公益负责人刘春荣表示:“两天的听讲受益匪浅,看到网瘾、抑郁、忤逆等问题青少年“现身说法”,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彻底发生改变的分享,备受感动和鼓舞,对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风充满信心”。本次活动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中国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于都县晟达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家道传承文化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百名爱心人士报名义工为大会全程志愿服务。据悉,“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全国公益巡讲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各地相关部门相继发出承办邀请,活动还将在四川成都、河南夏邑、湖南长沙等地陆续举办。编辑:陈斐 马平
发布者:人文传媒网
2024年11月15日
       中国古人历来注重开蒙教育,所谓“少成若天性”即是在强调少时习养对人生的长久影响。围绕着幼儿启蒙这一主题,历代学者先后编撰了许多启蒙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等。 在这些灿若星辰的蒙学文献中,《养正遗规》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部著作。它由清人陈宏谋于乾隆年间(1739年)纂辑而成,分上、下两卷,另补一卷,汇集自汉至清尤其是宋以后朱熹、方孝孺等多位名儒关于养性、修身、儿童启蒙教育、读书学习方法的相关著述,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且有名可查的蒙童教学方法汇编著作。它既是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也是清末中学堂教材。陈宏谋(1696—1771年),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今属桂林)人,雍正元年(1723年)中进士,历任江苏按察使、湖南巡抚、云南布政使、工部尚书等职,学识渊博、著述颇丰,有“岭南儒宗”之称。陈宏谋为官40余年,足迹遍布10余省。在从政之余,他全面细致考察所在地区民众教育、日常风俗、基层治理和为官治吏等情况,针对性地精选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教育和为官从政方面的经典言论,整理成《养正遗规》。 学之所向在为人《养正遗规》中的“养正”一词,源于《易经》第四卦“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蒙”意为蒙昧幼稚无知,是幼儿起初的蒙童时期。 在蒙童的时候教其正心修身,涵养浩然正气,这是至高无上的功德。在《养正遗规序》中,陈宏谋开宗明义指出,“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才。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材之成,自儿童始”。他认为天下有好的教育方法,才会有真正的人才。教法的起点要从乡里街巷开始,人才的培养则要从儿童开始。教育者不仅要自己明白为何教人,也要让孩童知道为何学习。对此,陈宏谋在总结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和王守仁《王文成公训蒙教约》中“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要务”基础上,鲜明指出“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学习是为修身做人而非功名利禄,要首先敬爱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涵养人伦之义,这一点自当从小谨记。 确定求学目的后,教与学的首要步骤是什么?《颜氏家训》讲,“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惰慢,便为凡人”。读书学习先要立志才能知所趋附,但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同时,立志还要高远,《高提学洞学十戒》中便指出,学习十戒之一便是戒“立志卑下”,读书学习不能满足于博闻强识而是要学圣求贤以为天下。 学有所成贵在法立志求学是第一步,求学有方是第二步。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精、学透这一目的,陈宏谋在分析贤者经验基础上提炼选择了很多精辟门路。一是要勤。《颜氏家训》讲,“自古明王圣帝,犹需勤学,况凡庶乎”。大抵世间天才之人仍属少数,因此勤学苦练仍是学习捷径。而对于如何把书本掌握熟练这一问题,《唐翼修父师善诱法》提出方法:“欲学生书熟,必当设筹以记数便。声韵调熟,则文章自有音律。”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想方设法通过读书遍数的计算,来激励监督孩童不偷懒耍滑,这样才能达到熟能生巧。二是要精。《陆清献公示子弟帖》中讲,“汝读书,要用心,又不可性急。熟读精思,循序渐进,此八个字”。读书求学是铁杵磨成针的过程,所以《张杨园学规》中讲“功夫须是绵密。日积月累,久自有益。勿急躁,毋间断”。而如何做到在精中熟,在熟中精?《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中讲,“每大段内,必分作细段。每细段,必看读百遍”。三是要行。张伯行在《张清恪公读养正编要言》中讲:“读书不须多。读得一字,行取一字。读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只读不做只是纸上功夫,无法长久,更无法领略圣贤道德要义。修身礼仪需谨记除了学习圣贤知识,教育孩童还需在学礼上下功夫。陈宏谋选取真德秀的《真西山教子斋规》,意在说明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完整系统的过程,要做到“学礼、学坐、学行、学立、学言、学揖、学诵、学书”。对此,朱熹在《童蒙须知》中讲,“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在此基础上,陈宏谋认为如果《童蒙须知》是做父兄的用来教育子弟,那么《程董学则》《高提学洞学十戒》则是自10岁起离家求学的弟子应遵循的。前者告诉我们学在私塾要严格地进行朔日和望日的礼仪,从打板起床洗漱到登堂焚香拜师长都要心存敬畏;后者则在讲集体学习时需要注意的“陵忽师友”等“十戒”。以上讲的是学堂公共场合的规矩,如果具体到孩童自身,陈宏谋认为其自身要做到谨遵礼节、谨言慎行、言行有度。对此,他选取《屠提学童子礼》,其中给出了站坐行食的规矩,“凡立,须拱手正身,双足相并。凡坐,须定身端坐,敛足拱手。凡走,两手笼于袖内。凡饮食,需要敛身离案,毋令太逼”。此外,《陈定宇示子帖》还讲,“每日早起晏眠,莫妄出,并与人闲说话,惹是非。能守得勤谨二字,万万无失”。《养正遗规》皆为文言,文字虽浅,意味深远,情义拳拳,实为今日之父兄、师长启蒙孩童必读之书。然而这样重要的一部典籍,因为种种原因,现代熟知的人并不多,实为可惜。故分析其中精义,发掘其启蒙价值,这也正是本文研读深悟、以期探讨的初衷。
发布者:文以化心
原创
2024年11月15日
        尊敬的康老师和群里所有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听了康老师讲到,弟子规浓缩就是五个字,仁义礼智信,学习弟子规后就会与人相处了。学生深有体会,没有学习弟子规,更没有接受好的家庭教育,对仁义礼智信没有任何感觉,不知道怎么在生活中应用,所以不会与人相处,跟谁在一起都是矛盾和冲突,如果不想发生矛盾,就必须虚伪的面对他人,所以很痛苦。学习以后不知不觉就会用了,昨天发生了一件小事,让我很感慨,以前丈夫出门从来不跟我说,因为我嘴巴里出来的不是阻止,就是抱怨,所以人家不愿意跟我说话,昨天他朋友让他出去,他很犹豫,说要接孩子,在他朋友再三邀请下同意出去了,我能体会到他的内心,生起了善的想法,因为最近一年都是我自己在解决家里的一切经济和繁琐的事,他一开始认为我是应该的,现在有些不好意思,愿意帮我接送孩子,承担一些小事,如果出去,我又比较忙,他已经开始为我考虑了,我很感动。接下来就过来跟我解释,因为出去是为了有重要的事,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找点事做,要赚钱,我清楚是在为自己找理由,我没有像以前一样批评指责和抱怨,我说,不用跟我解释,我支持你,无条件支持,只要你好好的就行,哪怕是跟朋友出去玩,只要你能高兴,身体健康就好。这一次是唯一一次没有被最能喝酒的朋友叫出去,没有喝一滴酒回来的,因为我比以前会理解他了,他受感动了,所以就为了我不难受,自己克制自己了。学习弟子规就是要用的,我现在学会了对丈夫敬爱,包容理解,所以,丈夫也会有回应,弟子规真是太有效果了。丈夫是天,我要敬他,不能总是要求和指责,我只要尽好自己为人妻的本分,就是敦伦尽分。感恩老师慈悲授课。
发布者:文以化心
原创
2024年11月15日
       四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人,过着普普通通并不富裕的生活。因为在没有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前,生活一地鸡毛,孩子不会教,夫妻不和谐。种种琐碎的事让自己身心疲惫。通过跟着康老师团队深入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全部受益,主动发心出资,申请举办了太原巡讲。康老师慈悲答应他们的邀请去参加这场讲演。普通人通过学习,心量变得很大,不但自己受益,改变了家庭的命运。夫妻会和谐相处了,孩子越来越优秀,家庭越来越和谐,事业也越来越好。解决了自己家庭的痛苦之后。也向康老师学习大爱举办百人千场活动,让更多的痛苦的家庭能够聆听老师的教诲,改变错误的生活观念,错误的思想言语行为。让更多的人早日走出痛苦。向他们致敬。
发布者:文以化心
原创
202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