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红色基因代代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70年前,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将十七国联军赶回三八线,这首战歌在朝鲜大地遍遍回荡。今天,山湖娃们在抗美援朝老兵黄雄的家里再次将这首战歌唱响。10月26日下午,山湖花园小学的少先队员代表前往叶泽湖花苑社区,看望抗美援朝老兵黄爷爷,听老英雄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谈起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黄老始终精神抖擞,慷慨激昂。黄爷爷说,在这难以想象的恶劣天气与美帝的狂轰滥炸面前,许多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就这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甚至连名字也不曾被历史留下。战争是残酷的,现在的和平盛世,实在来之不易,需要每一个人继续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面对孩子们一张张稚嫩而真切的脸庞,黄爷爷不禁回想起自己当年的求学岁月。他感叹道,落后就要挨打,学习真的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时代在发展,现在的孩子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条件,孩子们在学校一定要听老师的话,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努力学习,争当新时代好少年。队员们纷纷表示定当不负重托,刻苦学习。少先队员寻访心语:黄爷爷的话,让我知道了要孝敬师长,感恩父母他人,也感受到了当年志愿军战士的艰辛和不易。——李嘉益黄爷爷让我知道国泰民安的来之不易,我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谢文静当时的艰苦生活让人难以想象,我一定继承发扬前辈的优良作风,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郭明鑫黄爷爷给我们讲了他小时候的生活,那是多么艰苦啊!我一定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宋芷涵听了黄爷爷讲的故事,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仿佛亲身感受了当时那种艰苦斗争,战火纷飞的日子。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首先从光盘做起,那时候志愿军战士连饭都吃不饱,我们要杜绝浪费,珍惜粮食。黄爷爷年纪这么大了还在坚持练字,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加要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长大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张逸凡通过这次红领巾寻访,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抗美援朝的历史,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作为新时代少年儿童,我们要牢记习爷爷的话: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文稿:李逸皓摄影:王静慧编辑:沈佳辉审核:德育处来源: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1年01月19日
“张阿姨,您托付要买的鸡蛋和菜我给您放门口了,记得拿呀!钱我先替您垫钱上了!有什么需要一定给我打电话。”和平世家小区居民张立国给行动不便的张阿姨送完菜后边下楼边打电话叮嘱。  和平路社区和平世家居民张立国是宝信通保险公估有限公司的一名评估师,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平日工作较忙,尽管如此,但只要社区有公益活动,他总是积极参与,而且还经常带上自己的小女儿。社区是疫情防控第一线,来势汹汹严峻疫情形势,严重危险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在得知社区招募防疫志愿者后,张立国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小区封闭管理初期,居民生活物资紧缺,社区积极采购协调了平价粮油及鸡蛋等生活用品,计划招募几名党员志愿者协助售卖。他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来到售卖现场,引导居民保持安全距离,维持现场秩序,协助社区和售卖人员安全地把物品分领到户。他说:“虽然我还不是正式党员,但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社区一员,在危难时刻应该站出来,为邻居们服务。”核酸检测是一项安全性、专业性要求极高且全民参与的庞大工程。为了做到不聚集、不遗漏、安全、科学、规范完成该项任务,两次核酸检验当日,张立国都是早早来到社区,熟悉工作要领,分领工作任务。虽然天气冷,任务重,但他两次都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又积极帮助其他志愿者完成工作。只要社区有志愿活动,他总是跑前跑后。不辞辛劳地协助社区慰问孤寡老人及受关爱人员;看到外面有溜达的居民,赶紧上前劝导回家,把“居家防控”四个字放在嘴边。一天下来,47岁的张立国虽然也是累得腰酸腿疼,但他却觉得很充实。“虽然同住一个小区,但很多人并不怎么熟悉。没想到我微不足道的付出,却让平日不熟悉的邻居们特别高兴,他们感激的眼神、感谢的声音,让我心里特别激动,让我充满动力!”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让这个看起来粗犷、憨厚的男人多了几分细腻,更让人听得安心。张立国用最朴素的情怀诠释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大爱精神。我们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其他兄弟省市医疗部门的强力支持,有无数像张立国一样的普通居民的参与担当,我们的生活会早日恢复常态。来源:跃进和平路社区编辑:郭金杰
发布者:燕赵文化
2021年01月19日
                                                          书写教育传奇                                                          共享成长幸福  不平凡的2020已经过去,崭新的2021已经到来,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展览路小学教导处开展“共话2020”主题活动,以“2020我与——共成长为题和“有感2020”为主题,进行写作交流分享。展览路小学老师们以自己教育教学路上的故事为主题,在学校统一发的书写纸上,认真构思,布局谋篇,奋笔疾书,体裁各异,用心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抒发心中那道最美丽的风景情怀。  在新教育的路上,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展览路小学的老师们从他们独特的角度诉说着展小、老师与孩子们的生命成长!  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显示了展览路小学教师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展览路小学老师们在2020年的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旋律,一份真挚的情怀,大家被浓浓的爱生之情感动着,被闪光的教育智慧折服着,相信本次写作活动不只是感动和温暖着老师们的心,也一定会燃烧起老师们工作的激情,在2021年会用继续用真诚和智慧做幸福的教育,为建设美丽强大的展览路小学而努力!邯郸市丛台区展览路小学
发布者:燕赵文化
2021年01月19日
012011年,智能手机刚刚兴起。当时最时髦的手机,叫做iPhone4。那可是10年前,一部售价4000多人民币的手机,抵得上一位白领一个多月的工资。但这丝毫不妨碍人们对它的疯狂。在不少人眼里,iPhone4才是那个时代的“身份证”。那一年,17岁的小王还在读高中。当“苹果热”刮进校园,他和所有年轻人一样渴望一部iPhone。无奈,拮据的家庭条件撑不起他一掷千金的幻想。他不死心,动起了走捷径的歪脑筋:“在上网时,有卖肾中介发信息来说,卖一个肾可以给我2万块。”一句话,让小王仿佛找到了改变命运的“救世主”。贪心且无知的他甚至妄言:“一个肾脏对我来说足够了,为什么需要另一个?为什么不卖它?”于是,他被中介团伙带去郴州,经历了足足9小时的手术,用右肾换来了2.2万元。出院后,他如愿以偿,用这笔钱买了一部iPhone4和一台iPad。只是那时的他并不知道,短暂的满足,留给自己的是后半生的痛苦和折磨。如今,10年过去了。曾经那个17岁的少年,已到了27岁的年纪。可正处大好年华的小王,却终日躺在床上,什么也做不了。那年从郴州回到安徽老家后,一开始,他毫无异样。时间一长,身体慢慢变得不对劲。最初是整天都提不起精神,随后开始昏昏欲睡,接着直接卧床不起。因为当时摘肾的地下医院,手术环境恶劣,导致小王伤口感染。每况愈下的身体,让他再也瞒不住家人。但被送进医院后,医生也无能为力:仅剩的那颗左肾早已严重受损,被评定为3级伤残;而被卖掉的那颗右肾,正在黑市上以高价被流通处理......这些年,小王一直在接受治疗。27岁的他原本应该成家立业,拥有朝气蓬勃的生活,享受充满希望的人生。却被迫多年中断学业,无法干重活,还要靠家人照顾。小王的母亲说:孩子身体状况不好,很瘦,一米九的个头只有120斤左右,需要终生服药。“病情控制得不好,可能会得尿毒症,甚至要换肾。”他的父母也曾将涉事医院告上法庭,最终获得了147万赔偿。然而这些钱,也远远换不回儿子的健康。10年,当初那部极度渴望的iPhone,如今价值不过几百。而这个年轻人为之交换而来的灾病,却要陪伴其一生。多年过去,人们渐渐将小王当成一个笑梗,嘲笑他为了那点不值一提的甜头,出卖自己的身体和未来。可实际上,太阳底下哪有什么新鲜事。这些年,被欲望狩猎的剧情,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了一款心仪的球鞋,有人被利滚利的网贷压得喘不过气;为了一只大牌的包包,有人陷入裸贷走上绝路;有长相不错的女生为了快速混入“富人圈”,用“拼单”的方式把自己包装成名媛;有做了练习生的男孩,一心想赚笔快钱,利用粉丝和人气搞起了口罩诈骗......说实话,每个人都有过浮躁的时候。只想享受,懒得奋斗;渴望安逸,不愿吃苦……那又该怎样避免自己像他们一样,被欲望的深渊吞噬?我想告诉你的,是一个关于世界的守恒法则。02先说一个故事。知乎上曾有个姑娘真诚提问:“得知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被包养,已有的价值观开始动摇怎么办?”不得不说,她问得很现实。看到许多跟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女大学生,长相身材只要说得过去,就能靠“干爹”改变人生。不仅拥有了同龄人羡慕的一切,还能舒舒服服过个几年后,照样找个人嫁了。不用吃一点苦,比任何人都风光。反观自己,只知道“傻傻”地老实读书,还想着考个研究生。再去大城市求个好工作,拼命赚钱,还不知道最后能不能立足。一对比,不平衡油然而生。为什么自己要把最好的年华全部用在吃学习工作的苦上面?为什么不能像她们一样,拿青春去交换安逸?这个问题,获得了1亿多浏览量,9千多条回答。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潜水的鱼 的回答。她说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高三时,家里破产,3套房子全部变卖还债,仍有几十万待还。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开始在茶楼里打工,每月1000块薪水。但她渐渐发现,有来钱更快的方式:跟男顾客走,一年能拿到几十万。身边不少女孩,就是被“妈妈桑”介绍给不同的男人。而她,也被一个外地男人“看中”,提出一年给她20万。20万,对那时的她来说,是个太有诱惑力的数字。跟那个人走,只要2年,就能把家里的债还清。她失眠了一整夜。说不动心是假的,但最终,她选择了辞职。之后那些年,她努力考了大学,毕业认真工作通宵加班。从一个小美工,打拼成了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高级设计师。她靠着自己,还清了家里的所有欠款,还帮付了家里房子的首付。也曾遇到过承诺能送她房子的人,但最终都拒绝了。现在的她,和高中初恋结了婚,夫妻一心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回忆当初的选择,她说:“我庆幸在那些诱惑面前,没有被短暂的物质欲望所左右。这个世界那么大,不凭着自己努力得到的果实,谁能保证它就是甜的?也许只是这几年,就能废掉我整个人生,我不想当我老的时候,想起这段曾经,只是后悔和苦涩。”这条发布于7年前的回答,被13万个人赞过。试想,如果@潜水的鱼 当初选了更轻松的那条路。也许能暂时地享受青春带来的福利,收获钱财。可几年过去,她风华不再,被果断抛弃,更错失了自我升值的最好时机。习惯了奢靡的物质享受,却没有能力靠自己生活,最后只能在巨大的落差面前崩溃。人生,先苦就后甜,先甜就后苦。这就是耳朵要说的守恒法则:苦难守恒定律。一个人一辈子要吃的苦,总量是恒定的。它既不会无故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你越是选择现在逃避它,越不得不在未来,为它付出更大的代价。你享了不该享的福,就得吃原本不需吃的苦。正应了那句话:生命中所有不应得的灿烂,终究需要用寂寞来偿还。03道理听起来简单,但太多时候,人会被眼前的利益和舒适蒙蔽。借用鲍勃·迪伦的话:“人们很少做他们相信是对的事,他们做比较方便的事,然后后悔。”几个月前,我看过一篇特殊的人物专访。主角,是一群打工的00后。寻常印象里,00后还只是孩子,应该在读书,在校园里憧憬未来。但读了报道才知道,原来最早的一批00后,已经走上了工厂的流水线,加入了候鸟般的打工人潮。之所以会去打工,大多是因为:不想读书。有个外号“黄牙”的19岁男孩,初中毕业就去混社会。被烟熏得发黄的牙齿,是他“行走江湖”最得意的勋章。还有个叫周明的男生,17岁去读了职高,仍心不在焉。终日沉迷游戏,跟几个哥们儿在网吧常常一熬就是7个通宵。人生最可悲的,就是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但找到一份工厂的活计,他们依然不愿吃苦。在生产手机的代工厂,短期工每月平均可以拿到5、6千元。尽管是这样不算低的工资,大多数人还是坚持不下来。觉得太枯燥,觉得太辛苦,还有的本因为欠了很多网贷来打工还债,呆不了几天也跑了,理由是“打工比躲债还累”。他们自嘲为“提桶人”,为了便于“迁徙”,桶里装着维持生活最低限度的生活用品。一旦觉得太苦太累,随时提桶跑路。放弃是很轻松,但结果呢?绝大多数人,因为学历限制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最后还是会灰溜溜回来。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算数的。你以为逃过的艰辛和困苦,不过是未来路上更凶猛的拦路虎。不光是他们。1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布一则名单,清退了13名博士、4名硕士。这些年,我们看到不少知名学府清退学生的新闻。曾经的天之骄子们,因为长期沉迷学术以外的活动,未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如今一张冰冷的退学通知摆在面前,一切光荣和愿景都化为灰烬。我还记得《人民日报》发过的一篇文章:《致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年轻时舒服的日子过久了,那些难过的日子到最后还是要补上。上帝是宇宙的“设计师”,他给人类最公平的设计,莫过于一个枷锁:凡是能先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会在未来让你痛苦。这世上根本没有永远的坦途。所有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如果你总是只选最省力的那一条,最后只会发现自己无路可走。04【拾遗】写过一段话:“人生之路,如果简单点划分,可以分为两类——宽门和窄门。所谓宽门,就是简单模式;所谓窄门,就是硬核模式。这两种模式,有着截然相反的走法。一个是进的时候很容易,但是道路越走越逼仄越晦暗。一个是进的时候很艰难,但是道路越走越宽敞越明亮。这两条路,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但真正聪明的人会选择后者。”老朋友都知道,耳朵曾在一家报社工作。当年我决定离职写公众号的时候,很多人劝我:何必扔掉铁饭碗,去自讨苦吃呢?但那时我就坚信:顺流而行看起来舒服又简单,但是人挤人,会削弱你的战斗意志;逆流而上看起来辛苦又困难,但会不断逼你想出路,加强你的战斗意志。如今纸媒没落,当初那些守着“铁饭碗”的同事,多数都被迫转了行,有的甚至回了老家。这个时代,越来越多人想及时行乐、惬意轻松,动不动就想躺平,还想要不劳而获。我们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越来越不愿意直面痛苦了。但你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选择没有对错,但是成就却分高下。别逃跑,别放弃,别选择简单、舒服的那条路。逼着自己小步快跑,不远的未来,你一定会回去感谢当年那个“迎难而上”的自己。共勉。文章来源于王耳朵先生 ,作者我是王耳朵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1年01月19日
年关将至,疫情复燃,截至目前,全国高风险地区2个,中风险地区已升至80个。前天,黑龙江疾控中心的好友发来消息:“支援绥化,整装待发,祝我好运!”还未及回复,他又凝重地改了内容:“暂时不去绥化,转道哈尔滨了……”在您看到这些文字时,中国的“鸡冠”红了。1处高风险,13处中风险,本轮累计确诊138例,无症状163例。疫情凶猛,正经受着第三轮冲击的黑龙江,太难了。01突  发眼下的黑龙江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疫情红区:黑河和绥化,最低温度-32℃。12月28日,黑河第二人民医院1患者确诊。张某某,女,73岁。自此,黑龙江迎战疫情集结号正式吹响。1月9日,绥化望奎县人民医院1人确诊。                              此后,仅仅5天,绥化市惊现92例确诊,其中望奎县89例。全市110例无症状感染者中,望奎县104例,望奎县惠七镇直接升为高风险地区。1月12日,哈尔滨新增2例确诊,均为望奎返哈人员。随即,哈尔滨市4地升为“中风险”。4天后,齐齐哈尔又发现了1例确诊。一时间,黑龙江13处中风险,1处高风险,绥化告急,黑河告急,哈尔滨告急……02封  城望奎县出现确诊病例的当天,绥化市立即启动一级响应:封城。街道瞬间,空无一人。村屯县就地取“材”,搭起防控卡口。战严寒,守“疫”线,这一战,雪上加霜,难上加难。社区工作人员、防疫员、警察,无数人在风雪中,日夜坚守。-32℃,室外冷得站不住人,眨眨眼,睫毛就结了冰。蒸汽,一次次氤氲了我的视线。但我告诉自己:必须守住。因为,身后是3700万父老乡亲。全城“消杀”,全面展开。绥化城南高速口入城处,防疫人员顶着凛冽的北风,艰难前行。绥化北林区开始了集中消杀。每个风险点的爆发,都伴随着一场全面检测。仅仅一个绥化北林区,就有328个临时采样点、350个临时点位,200余名采样员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截止到15日上午9点,北林区共完成核酸采样217365人次,检测102641人次,并于16日晚完成了核酸全员采样工作。东北有句老话:“三九四九,棒打不走!”但就在这样的极寒中,大家在外有序等候着,或许冷得打颤,但规矩不能坏。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外卖小哥耐心地等着信号。天寒地冻,无人巡查,他完全可以搓搓手剁剁脚,但远远望去,他们就这样岿然不动。东北人彪吗?东北人虎吗?这一刻,我只想说,东北人好样的!03边  境中俄口岸,黑河。城镇人口仅92万的小城,已全民皆“兵”。街头,是24小时值守卡点的民警。多少个寒夜,守护家园。皑皑白雪无人迹,默默伫立显温情。全员核酸检测打响,爱辉区17个核酸检测点同时开放。健身中心秒变检测现场全员上阵,严阵以待。中国秩序在黑河,完美诠释。也许,我们没有大城市的优渥条件,但守卫家乡人民的心情,是一样的。困了,就地而卧。饿了,就着冷风吃口盒饭。黑河市中医医院检验科的“战士们”,已连续21天全体无休。核酸检测24小时不间断,人均日工作10小时。人员不停,机器不停。为了不浪费防护服,再疲惫也只是在地上坐一会,然后,爬起来,又站成一座山。每份标本都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传染源,操作标本时,需要离心,这会释放大量的气溶胶物质。面对危险,无一人退缩。24小时不间断采样,“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是的,我们做到了。”以下视频来源于爱辉发布加油,了不起的黑河人!04兵贵神速你全力一战,我亦不会袖手旁观。五大连池,49名白衣紧急驰援黑河,仅半小时,集结完毕,没时间摆拍照片,穿上防护服就开干!这就是东北人,实诚!元旦前后,北安白衣先后两批驰援。兄弟,俺家也不宽裕,但愿意为你,全力以赴。1月15日晚,移动检测方舱实验室设备、耗材、人员全部到位。16日凌晨1点,望奎县体育馆的方舱实验室开始搭建。一夜奋战,一座核酸检测实验室拔地而起。前后仅用了11个小时。1月14日上午,“重症八仙”之一的中山大学附属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刚结束沈阳“战疫”,就火速驰援黑龙江。同日中午12时,五辆大巴载着黑龙江省疾控中心120名流调专家,驶入了“高风险”的望奎县。这支紧急集结的队伍,报名1小时完成,7小时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并集合完毕。与此同时,哈医大一院援望奎医疗队迅速组建,1月14日下午14时30分,启程出发,前往望奎县人民医院。白衣执甲,极寒出征。为了3700万龙江父老,拼了!05有一种感动,叫老东北1月11日,黑河某小区,一位阿姨敲了下小区门口值守板房的窗户,防疫值班员以为阿姨要登记出行。但打开窗户那一刻,阿姨从怀里掏出一兜鸡蛋递了进来。“我不出门,这是一点心意,趁热着吃吧!”防疫人员推辞再三,阿姨却说:“你看看我写的字,这就是给你们的。”防疫人员接过鸡蛋,每个鸡蛋上都一笔一划地写着字:“防疫工作者辛苦了!”“保护好自己!”“辛苦了,照顾好自己!”……隔着寒冷和防护,阿姨与防疫人员谁都没看清对方的脸,却都在那一刻,流下了两行热泪。他叫邢俊新,一名民警,每天超12小时在重点管控小区值守。手机中的画面,是他的妻子盖跃。妻子盖跃,是黑河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在得知黑河市出现确诊者后,她第一时间请战,投入到确诊患者的救治中。12月28日,夫妻匆匆一别,便各赴战场。至今已22天,两人偶尔通过视频互报平安。丈夫的单位,与家只隔了两条街,但却抽不出片刻,回家看看孩子。即将到来的这个年,老东北,太难了。眼下的黑龙江、吉林、辽宁,让我想起了上一个元宵节。那时,东三省全力驰援武汉:辽宁1382人,黑龙江892人,吉林690人,这些人,对于当时的武汉,也许杯水车薪,但东北人真的,尽了全力。辽宁人口4100万,黑龙江3700万,吉林2690万,国家有难,一声“援鄂”,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都去支援了。以致于当时老东北的一些医院,门诊都关了。同是助人,有的人有十块,捐一块。而有的人,东拼西凑,只凑出了一块,但他愿意全都给你,分文不留。这就是东北人。这些年,对东北人的“地域黑”太狠了,“地方穷、经济差、人粗鲁”,这些,都成了东北人身上甩不掉的标签。在网上,太多骂东北人的了,但东北人更多时只憨憨一笑,少有反驳。但这些年,东北人都干了啥?黑龙江,3700万人口,中国第一粮仓,吉林,2690万人口,粮产排名第五。默不作声的东北人,就这样端稳着中国14亿人的饭碗(河南、山东、安徽也同样伟大!)。可与之成反比的,却是人口流失。黑龙江省会哈尔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千万人口滑落到如今的900多万。至此,东北已再无千万级人口的城市!老东北,被称为“共和国长子”,这里,曾诞生过太多的奇迹:1956年,长春一汽,开出中国第一辆自产汽车。沈阳第一机床厂,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鞍钢公司,“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大庆油田,为中国崛起“输血”,数十年如一日。国就好比一个家,长兄带动着弟妹,家越来越好,弟妹也越来越出息,如今大哥虽穷,但肩上责任从未忘记。2008年地震,四川断粮,全国无粮,是黑龙江打开了粮仓,2460吨优质大米,免费支援四川。2010年,西南五省大旱,黑龙江农垦,1万吨精米捐给四川。武汉疫情,辽宁二话不说,130吨白菜,20吨茄子,装车速递。黑龙江3000吨大米,抵达孝感。货车启程,留言温暖。兄弟,白菜大米不很值钱,却是东北人留着过年的。武汉疫情最难时,连年亏损的哈药集团捐了1个亿。还通过红十字会捐了价值1000万的药品。一批不够,再来一批。飞鹤,一家东北举步维艰的乳企,也捐了1亿,成立了“疫情专项基金”。口罩断供,哈药又跟东莞签了合同,全额付款,买下口罩和防护服两条生产线。日产N95口罩20000只。有种自力更生,叫老东北,再难,不给国家添麻烦。眼下的东北有多难呢?黑龙江一年的GDP,连南方一个地级市都比不上。然而,靠着“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即使在最难时,重担仍咬牙扛起。那段时间,黑龙江几乎包揽了所有疫区的粮食,最终,累计运送大米、玉米、大豆等物资150车,共计9125吨。也许,你嫌我穷,笑我土,但你有难,我仍愿两肋插刀,这就是东北人。不多说大道理,只想讲个故事。这大哥叫孙刚,黑龙江双鸭山人。2020年,他贷款50多万,买了辆大货,不料,刚还完贷款,就赶上了疫情。7月他开车运西瓜时,在沈阳新民出了故障。于是就把车开到修配厂修理。修理时,电焊火星点燃了车里垫西瓜的干草,孙刚立马拿出灭火器喷洒,但火势没能得到控制,愈燃愈烈,周边停着好多车,还有不少行人,路对面就是加油站,一旦卡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孙刚第一时间跨入驾驶室,启动了车辆,独自驾车朝着人少的地方疾驰而去,一辆“火”车就这样夺路狂奔。最终,他顺着S314省道驶出了五公里,终于,开到了一处空旷无人之地,将车停下,车已爆燃。他跳车逃生后,第一时间拦截过往车辆,避免殃及他人。然后,他眼睁睁看着大火将毕生积蓄,烧成了灰。救下了闹市,却损失了全部家当。一无所有的他,蜷缩在草地上说:“就算受伤,也不能祸害了别人。感谢当时帮我灭火的好心人,我的损失我自己扛,但不能忘了危险中出手帮我的人。”十几天后,长春一汽赠送给了孙刚一辆全新的解放大货,比他原来的那辆,还贵了十多万,厂家还附带赠送了100多万的发动机保养。孙刚,笑了。有记者要拍照,憨厚腼腆的他手脚无措,只能将一汽的标语有些笨拙地横在胸前。险境中临危不惧,利益下感念他人。这就是东北人,这就是共和国的长子,一腔肝胆,永远赤诚。眼下,疫情虽凶,但相信天不负白山黑土,东北老铁必能平安过关!东北,加油!!来源:微信公众号 :北国小甜瓜
发布者:红尘炼心
2021年01月19日
(作者:刘晨 王征文)郑某与焦某于2019年7月签订购房合同,购买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城东委房屋一间,随后郑某多次要求焦某协助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后因焦某原因迟迟未配合郑某将房屋过户。经过协商1年有余,郑某仍无法将购买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因为房屋没有过户郑某始终心里不踏实。郑某表示不动产已登记为准,一天没有过户,就有一天风险存在,如果焦某将房屋卖给他人会产生很多问题。2020年11月郑某起诉焦某请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将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后于2020年12月进入执行程序。执行过程中,联系焦某让其协助郑某办理房屋过户手续,焦某明确拒绝协助义务。随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依法下达执行裁定书,裁定将以上房屋过户给郑某,并将裁定送达给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不动产登记中心,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住房管理中心,使得房屋可以顺利过户到郑某名下。    郑某表示感谢长白县法院执行局仅7个工作日就解决了他1年多的心病,现在,他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1年01月19日
(作者:李成贵 高琦)“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近日,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长白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召开庭务会议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会上,气氛热烈,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中的重大成果,是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指引。民事审判庭全体法官干警对什么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怎样利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审判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学习。民事审判庭的法官干警在学习中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理论依据开展工作,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一个“坚持”,在审判工作中的各个方面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项部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布者:清风在线
2021年01月19日
  为了提升广大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月15日上午9点在师训室,人民小学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微课程教学法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特邀前进小学李伟坤老师,给老师们带来了满满的“干货”。  培训开讲前,冀黎明副校长介绍了微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的本土化。  李伟坤老师从以下四方面讲解:一、翻转课堂概述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三、教学视频的开发四、课堂学习单的设计老师们认真听讲老师们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  本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分组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李伟坤老师的培训内容围绕课前任务单目标的具体设定、方法建议、任务分解等方面进行了举例讲解。对比成功和失败不同任务单,详细分辨成功和失败的地方,用大量的图文和课例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示微课程课前任务单的设计要点,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培训效果。老师们的培训笔记  学校全体教师参加培训活动,并用笔记本形式记录了学习内容。  培训了一上午老师们收获满满,老师们纷纷上台合影!韩永生校长,在培训结束前再次感谢李伟坤老师的到来和老师们的认真听讲!他强调:老师们要先学习后内化,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脚手架”!冀校长号召老师们趁热打铁,下午以教研组为单位,召开微课程教学法专题的深入研究!语文教研组  通过前进小学李伟坤老师微课程教学法培训,下午语文组全体老师针对孙颖老师和胡玲玲老师设计的自主学习单和课堂任务单进行研讨,再次深化培训内容。数学教研组  根据微课程教学法培训后对翻转课堂的理解,数学组教师围绕自主学习单和课堂任务单的设计,进行了研讨,对翻转课堂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英语教研组  通过上午微课程项目的学习,英语组教师认真研读刘静静老师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与课堂学习任务单,并和语文组老师共同研讨。音美教研组  经过上午的微课程教学法培训,音美组围绕翻对转课堂的概念理解、本土化转向、形式与内容的建构、可操作性与可实施性等方面进行研讨。综合教研组  今天下午,综合组全体人员参加了教研活动,通过李伟坤老师讲解的微课程教学法进行探讨。老师们对翻转课堂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新观念,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微课程是新式的教学方式,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教学改革。也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颠覆。微课程,我们一直在探索,我们一直在努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越做越好,因为,我们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因为,我们是一群有理想的老师们!邯郸市复兴区人民小学
发布者:燕赵文化
2021年01月19日